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2024-07-28

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1.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星星黄、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教学准备:

彩纸、树杈(用卡纸制作)、胶棒、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我祝贺同学们成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生。跨入新的学校,结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是不是非常高兴。

认识一下我吧(简单的自我介绍),既然同学们认识了我,我也要认识一下咱们同学。

在老师眼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同学就象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多年以后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老师眼里,咱们班就象是一棵大树(教师出示大树并粘贴)同学们就是树上最有生命力的树叶,大树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生机。

三、新授

1、感知引导

教师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出示彩纸用彩纸剪成或撕,在树叶上写名字,然后在树杈上自己找一个位置,贴在树杈上。

2、合作探索、自由创作并大胆发表

小组比赛形式,每一组抽取一名学生介绍自己。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

教师对语言表达简短明了、声音响亮、语言流畅的同学进行表扬。

3、畅想未来

同学们集体剪贴成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面。

教师:看我们剪贴的小树叶是大树充满力量,就象我们班级集体,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而更加有力量。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打扮我们的班级,使班级这课大树更美更繁茂。

教师和同学们一块畅想未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

看谁涂得更好看

教学目标:

1.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2.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也是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检查工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导入新课

1、看一看、观察外型

教师出示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提问:这两种绘画工具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油画棒、彩色水笔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两种工具的外型的不同:彩色水笔有外壳包裹,有笔帽,笔尖一般较细;油画棒外层有纸皮包裹,笔尖较粗。

2、画一画、认识特点

教师:你喜欢用那一种工具进行绘画?为什么?

同学们指出自己喜欢的工具。

教师:同学们,我们共同来随意的。涂涂画画,实践一下他们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可以很均匀的去涂色,也可以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小组讨论实践,观察涂色后的结果,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油画棒粗犷有力,厚重,遮盖力强,可以明显的产生粗细深浅的变化,不易混合,容易修改,用尖器可以刮除表面的色彩。

水彩笔柔和匀净,色彩薄而透明,几种颜色重复混合可变成另外一种色彩。

3、欣赏大师的作品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教师准备一些问题:

刚刚看到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

你觉得话化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是高兴?是恐怖?还是有点伤心?那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引导儿童去发现,去感受。

三、小结:以体验与色彩游戏为主,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舌功能美术学习的兴趣,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绘画技能、探究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启迪。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滚动乐园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2.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教学准备: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探索: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三、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四、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五、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课 泥巴真听话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常识并掌握集中玩泥的基本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探索干支泥性,归纳集中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教具准备:

干泥、水、铲子、木棍、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塑料袋下边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的干湿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2、小组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配干泥和水,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用什么方法泥巴才听话。水和干泥的比例搭配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学生的活动情况。

3、小组感知体验,进行玩泥巴的游戏活动

探究意识的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讲述自己玩泥巴的几种方法。

4、师生小结,学生大胆发表、探究、质疑

引导学生说一说玩泥巴的感受?小组思考讨论泥巴的用途?

5、引导学生收拾整理游戏场地,并清洁自己的双手。

课后延伸:请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那些东西与泥巴有关?哪些东西是用泥巴作成的?泥巴的用处还有哪些?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3.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2.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三、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四、撕纸添画形式 剪纸形式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五、小结:发表质疑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六、课后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纸与环保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第六课 五彩路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细致固执奶茶与大胆想想、丰富的色彩想结合来完成创作。

教具准备:

废旧挂历纸、旧报纸、废布头、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欣赏录象——各种平坦宽敞的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道路变成五彩路将会是什么样子?会有那些色彩?

三、讲授新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的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制作五彩路的方法:

1、彩纸拼贴法:从旧报纸或搜集的废旧挂历纸中选择自己所利用的颜色,然后通过剪、撕、卷、贴的方法进行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以及创作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创作内容的具体认识和想象。如图

2、普通的绘画方法:利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法进行绘制。

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

四、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采用撕的方法。粘贴时,为避免学生将胶水、糨糊涂的到处都是,最好用胶棒之类的粘贴剂,尽可能不用胶水或糨糊等材料。

2、启发学生注意形状大小搭配、色彩多少搭配得当的效果。

小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小结

制作结束后,将学生的作业连接起来悬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

第七课 美丽的天空

教学目标:

用写实或想象的方法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剪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扯谎心精神。教学重点:

尝试用各材料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教学难点:

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教学材料:

纸、剪刀、胶水、吹塑板、水粉色、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作到查漏补缺。

二、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与天空有关的艺术作品:康定斯基的蓝天、凡高的星空夜、摄影作品中有天空彩云、飞鸟、风筝等。

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介绍自己见到的天空(感触最深、最美的情景)

学生会向导节日的夜空焰花四射、灯火辉煌;雨后的天空出现的彩虹;夏日傍晚的火烧云等。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绘画的方法画出天空中会出现的景象(限定时间,用线描的 方法)

鼓励学生敢于想象丰富自己的作品。

4、用撕剪的方法让同学表现天空的一种景象。可以表现季节和早晚的变化,天空中美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

雪、雨及雷鸣电闪,天空中还会有许多飞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

三、分组后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及剪纸图样组合成作品。

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由各组学生选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审美能力。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肯定,鼓励大家都来用想象和创造的方法完成作业。

五、师生共同小结、讲评。

教学反思:

第八课

谁画的鱼最大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的大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教学准备:

教学录象、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请记名学生到前面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大鱼,要求: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由大家选出一条最大的鱼,然后教师也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更大的鱼。

2、欣赏分析,直观了解鱼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纹图案,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示图片或放映录象,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鱼。

分析:鱼的种类和形象特征。

观察农民画《戏鱼》,小组学生讨论分析造型、色彩、花纹图案。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画中画了些什么?”

“与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3、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观察分析表现方法,找一找哪幅作品的鱼画的最大。启发学生了解绘画方法,掌握充分画面的要点,选用多种方法表现。

三、学生完成作业

1、用最快的时间画一条大鱼的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较看看谁画的鱼最大(教师讲评)

2、讨论:你准备添画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选择那些颜色?

确定装饰方法把鱼画大、画漂亮。

3、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小组评结合,评出本组最大的鱼贴在黑板上,集体找出大鱼。

最后找出一条最小的鱼。

大家讨论如何把小鱼变成大鱼。

例:在小鱼旁边加上一个很小的潜水员添画一些更小的鱼。

添画一部分使大鱼变的更大。

加深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想知道的内容?”大家查找资料,我们课后继续讨论。

知识延伸,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

第九课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教学目标:

1.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创新。

2.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话画画、折折、剪剪中了解才比、剪子和纸张的性能。

教学重点:

3.学习折纸飞机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折法上的变化。

教学材料:

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动手动脑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车。先准备一张薄卡纸,一个塑料瓶盖,一根小木棒,一个38毫米长的钉子,然后制作一个小风车。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为什么会迎风旋转?

用录象,简要介绍人类的飞行:在古代,人们向往神秘莫测的天际,却上天无路,只能寄托于神话般的幻想。世界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人类渴望征服天空的美好故事,人类征服天龙的历史正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18世纪后期,气球轻而易举的载入升入空中,它的成功为飞机上天开辟了道路,开创人类飞行实验的时代。

教师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知道的有关人类飞天的神化或传说小故事。

锻炼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航空航天及人类发明、创造产生兴趣。

教师板书课题: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2、出示折纸飞机

教师:让我们自己设计一架折纸飞机,把我们的理想带上蓝天好吗?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折纸飞机活动。每小组可参考教师带来的折纸飞机步骤图。,供学生分析研究、学习折纸方法,学会识图。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3、请各小组的一名代表到台前讲授折纸飞机的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授,并对讲授的明确清楚的个人以及课堂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强调了纪律,避免学生兴趣过高,课堂纪律混乱。

锻炼学生的讲解、示范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述能力。

4、竞赛识图折纸飞机,看书上步骤图学习折纸飞机。对自己的飞机进行装饰色彩图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写在飞机上。比一比谁的飞机美化的漂亮。

学生进行装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装饰折纸飞机露出的部分,注意可采用彩色长线或色块进行也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生肖等进行。

时间充裕,全体师生到操场试飞自己的飞机。

在试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飞后提醒学生注意收拾整洁活动现场。

教学反思:

第十课

画汽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2.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小组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种类的汽车?

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

(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

(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

(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四、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做一理性上的了解。

2.通过大家交流,使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卡通形象,认识到卡通形象的造型与色彩具有夸张性,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卡通形象。初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装卡通或以拼贴,重组等简单方式设计自己的卡通明星。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与难点放在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卡通形象的感受。

教学准备:

卡通形象图片、小朋友的真实照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书写:卡通

教师讲解:什么是卡通——英文cartoon的音译,即动画影片。

教师:说起卡通,你会想起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说起的卡通电影或卡通形象,播放课件:内容是一些中外优秀的卡通电影剪辑。

2、通过欣赏课本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作一理性上的了解。

教师请学生数一数第十二课中有多少个卡通明星。

教师:为什么不把小朋友的相片算在内?卡通形象有何特点?

教师小结:卡通形象的形色比较夸张,造型简洁。

二、小组讨论

(1)介绍你喜欢的卡通明星长什么样子?让同学猜猜你说的是哪位卡通明星?

(2)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卡通形象(师导,我们每一个都希望自己是最受欢迎的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3)中国有很多可爱的卡通明星,你都知道哪些?看看有没有不同之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宝莲灯》《雪孩子》《九色鹿》《渔童》)

三、设计实践

(1)在纸上画出你心中的卡通明星,或为卡通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用你喜欢的色纸剪贴出你喜欢的卡通明星(形象以基本形为主,要简单)

(3)给你设计的卡通明星起名字,讲一讲他有什么特点或本领。

四、展示应用

(1)展示你设计的卡通明星,为他配音、配动作。

(2)将所有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开展卡通明星总动员大展示。

(3)请给你的卡通明星找个合适的地方,装扮我们的教室。

教学反思:

2.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二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民族,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3.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三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四大门类。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解美术的分类,并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并了解不同类别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功能。2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创造性的艺术,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学习美术的分类并掌握其主要特征,为今后在美术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且说出他们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各个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功能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有哪个同学知道美术的分类?------可以让学生在书本上寻找。教师详细总结学生的回答。活动2【讲授】艺术探究

1、了解什么是美术的知识。(出示课件:关于美术的图片)

教师进行简单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用眼睛去认知周围的世界,这些形象会不自觉地记录在我们的脑海里,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视觉感受,这些视觉感受通过传承的记忆和不同的物质材料加以创意表现就形成了美术,触目所及间刺激着我们的视觉,丰富着我们的品味。

2、探究学习——分析美术的特点以及主要种类

1)、欣赏美术作品,提出问题:美术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怎么区分,属于什么种类?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美术的结构特点。)

2)、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静态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和摄影等类型。A、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国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

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在美术绘画方面:近现代名画家的一些作品有:西方的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梦》,达·芬奇《蒙娜丽莎》、《人像》,梵高《星夜》、《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虾》、《不倒翁图》、《花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徐悲鸿《巴人吸水图》、《奔马图》、《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张大千《山水》、《仕女》、《黄山松》、《四屏大荷花》,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朱宣咸《夜》、《旭日红梅》、《迎风》、《今天是儿童节?!》,陈丹青《西藏组画》,陈逸飞《黄河颂》、《古桥》、《踱步》、《大提琴手》,罗中立《父亲》、《荷花池》等。B、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C、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D、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E、摄影 英文摄影Photography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ωphos(光线)和γραφι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一般简称的摄影,即是用照相机,映像在底片,冲印底片成为单一相片,一张张作永久保存。但相片的影像是不动、无声,仅供人观赏其人物、意境,进而体会其涵义。今天世界上仍存留最早的一张照片可以追溯至1827年,出自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之手。

曝光过程:在进行照相时,光通过小孔(更多时候是一个透镜组)进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对於光入射方向)的介质上成像。根据实际光强度和介质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时间也不同。在光照过程中,介质被感光。

后期制作: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处理器对数据进行计算,再通过电子设备输出。

所用设备:一般来讲,人们使用可见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机。因场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机有着非常多的分类。综合来讲,照相机都要有几个基本的部分以保证暴光过程,这包括:感光介质、成像透镜、曝光时装有镜头的大画幅相机间控制机构、胶卷暗盒、存储介质。活动3【练习】引导学生研究讨论

对本课知识重点的四大门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思考并回答问题:(1)你对美术所列举的门类最喜欢的是哪类,为什么?(2)在生活中你最喜欢的艺术品是什么?说出理由。活动4【作业】巩固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

4.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反思 篇四

《花儿寄深情》一课是折纸课,也是一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学习用纸来造型制作东西。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在其中穿插美术色彩搭配,与立体造型的学习。虽然制作一束花对爱折纸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要怎么做得好看,做得别致就需要费一番功夫了。

在备课中,我特别选取了节日用什么装扮环境的提问方式?导入课题。而课程中“做花儿”装扮环境,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并不单纯是在枯燥的学习,孩子活泼的天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就轻松快意。既有学习技术的收获,又有品德的心灵收获。

花是用来装饰的东西,孩子们只要是说起花,保证都会有一肚子的话,这个好看啦,那个妈妈买过啦,真是七嘴八舌。让他们说起自己看到的花是什么形状、色彩和大小,一个比一个滔滔不绝。

花儿制作环节有几个技法需要学生们掌握,但是“裁”“粘”“折”我觉得都非常简单,老师没必要在这个环节多纠缠,不如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当小老师,于是我就设计了“翻牌做”这样一个示范游戏,技法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又能学得踏实。

在解决了这个环节后,要突破花造型别致的难关就该我亲自出马了,于是我用孩子示范的“裁”“粘”“折”的组合在一起,制作出一束漂亮的花,并在制作中提示孩子们注意颜色的搭配,暗示他们要做好,就要把这几个技法都运用起来,不能只用其中一种,这样做出来效果才好。

展示环节中,我请学生上来介绍下自己制作的花,也把自己制作的花展示给大家,同学们之间起到个互相学习的作用。

第十二课 我做的“文具” 教学反思:

首先在上课前巡视学生带工具的情况,然后欣赏儿歌,边读边做动作,接着就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不只不觉中就掌握了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法,作为奖励,我发给他们一些造型新颖奇特的文具,让他们观察欣赏,并请学生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具,说一说外型、色彩、最喜欢哪个地方?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文具,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紧接着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文具,有出示一个相对较差的文具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找出只有做到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这三点,才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然后学生就投入到创作中来,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新的同学,温馨提醒学生:不要直接将橡皮泥放在桌子上做,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从小培养一种做手工的好习惯。学会关注细节,就会先成功一半。我在本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制作时间、还有展示自己的舞台,美术课堂就好象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收获也在其中。我认为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课堂评价最需要时间,也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些遗憾。评价形式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文具,哪位说得好的、有创意的就留在我们的创新文具店里。你最想买下哪件文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十三课 会动的小纸人 教学反思:

《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的重难点是如何让纸人动起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制作方法,从而发现会摇的奥秘竟然是纸弹簧的制作:两条从宽到窄的纸条相互折叠而成。所以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制作纸弹簧,并进行经验总结;

2、教师运用图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图例演示——什么是向内折线、什么是向外折线、什么是剪开);

3、学生在自己制作;

4、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方法。

5、不会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6、交流整体制作设想。在制作纸弹簧和会动的小纸人时,总有几名同学不能及时完成。在学生展示时只能坐在座位上赶着制作,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如果及时给他们一些帮助会更好些。如果不能,可以换种方式,在学生展示作业时,别忘了关注他们一下。说一句“那几名同学虽然没有做完,但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劲头很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加把劲,他们一定会尽快完成的。做好了,别忘了拿给老师看一看”。

第十四课 繁忙的大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方式,因此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作品完成质量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这节课中,我利用图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学生画的交通工具样式简单,趋于一致,缺乏创新,所以教师还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突破现有的形象,要求学生画出独特的汽车或其他形象。

第十五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第一良师,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所以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时,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在空中飞和怎样才能在空中飞的一些资料,告诉他们下节课上《我在空中飞》。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孩子们边汇报边演示着,那场面仿佛让你回到了童年,好象就在空中畅游。听:“老师我驾着飞机能飞过学校旁边的小河了;老师我要当飞机设计师,设计出世界上最美的飞机带着你和同学们去九寨沟,妈妈说那里可漂亮了;将来我要开飞机带妈妈到月球去玩”,孩子们天真的童言让我心潮澎湃,看!理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形成了。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当现实的存在满足不了愿望的需要时,常常就有了幻想,孩子的幻想更是神气而宝贵,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丰富的幻想,为今天的丰富物质文明打下了基础。比如今天的收音机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日行十万八千里;嫦娥奔月的幻想与今日登月的成功和太空站的建成等,他们之间一面是今天的现实,一面是昨日的幻想,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给人一种因果关系的感觉。孩子们的话提醒了我,这不是我这接课的教学目的和我想要知道的吗?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告诉了我。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我认为,学生的成功和快乐,那就是老师的快乐源泉。正所谓“同在蓝天下,乐在新教材”,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共享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我相信只要不断的用心去体验、去探索,就会发现里面更多的奥秘。第十六课 童话里的小屋

教学反思: 小小的纸盒在学生的精心设计与制作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有的精致,有的大气,有的简洁,有的华丽„„有一组的学生先编了一个故事,然后每人制作了一座反映故事情节的小房子,而且每座房子周围都画有树、操场、汽车等环境,每座房子都根据其用途作了精致的“里、外装修”,打开“医院”的门可以看到躺在床上的“病号”,小区门口还有“保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我认为这种丰富的效果并不来源于技法的讲解与示范,而是由于在制作前师生间大量的“根据房子讲故事”和“根据故事选房子”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想、敢做,善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合力解决问题,最后才展现出如此好的效果。

第十七课 会滚的玩具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废旧物品为媒介的制作教学,是学生提升创造力的重要通道。而本课,正是适合低段学生身心及认知发展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在观察和体验,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性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以各种废旧物品为媒介的创造性表达。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性,可以滚动,主要是圆环、圆柱和圆球等,再出示经过加工的玩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同时体会到这种环保方法的巧妙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对带来的各种瓶罐等物品进行艺术加工,或选择纸材进行探究制作。会滚的玩具除了具有会滚的特点以外,必须是有趣生动的。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实物玩具和课本中的图片发现,添加花纹、动物、人物或其他形象可以使玩具更加美观、生动。但是有学生在添加后出现滚不动的现象,所以完成作品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失败的原因再进行改进。玩一玩也是很重要的,这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第十九课 过年啦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的领域,通过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过新年时特有的生活情节。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争着讲述过新年的乐趣:长辈给压岁钱、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我鼓励他们大胆的到讲台上表演新年里快乐的事,再以探究的角度,尊重、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讨论。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学生的作业让我感动、让我惊叹,也使我感悟。我佩服于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的想象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我常用“你们觉得怎样好呢?”、“相信自己,你画的最棒!”、“你们说好吗?”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听起来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命令去完成某个任务而被动的接受,这种情形下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5.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五

人物与环境

事实上,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因为以我的经验判断,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不知怎么就想不出那么多奇妙的东西来了。这节课是针对五年级的孩子,我以为他们肯定会有些吃力,作业也会有很多雷同。事实告诉我,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们想象的积极性很高,我的预设根本不够他们用。他们想到了很多我没想到,教材也没想到的场景。有一个孩子甚至说图上的那个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来了一片笑声,但我表扬了他,因为我们都没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确实还有那么点意思。我想,我们成年人失却了曾经超级想象力就是因为我们的上一辈曾经嘲笑打压了我们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敢想,就该表扬,更何况是还想得像模像样的。要是这次打击了他,说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节课上得热闹,最后作业的效果也挺不错,应该算是我这学期上得比较满意的课之一了。但是后来我也想了,如果我能够多提供几个人物的动态,孩子们的选择空间会更大些,而他们的想象也会飞得更高更远一些吧!另外,每一组总还是有孩子参与得不够积极,也仍旧有照搬别人作业的现象,这些孩子这样做各有各的原因,我想,我还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毕竟,想象力是一辈子的事,想象力强的人会格外出色。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这一科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一点——不管是技术、人格还是想象力。

6.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六

《鱼儿游游》是山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九课,根据一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先从听音游戏入手,配上欢快动感的《鱼儿游游》儿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课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鱼、画家笔下的鱼和他们同龄孩子的优秀画作,了解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鱼儿的外形特征及不同花纹组合所产生的不同图案,总结出画、剪、撕、贴和彩泥捏等不同方法表现鱼儿游动的姿态。引导学生表现鱼儿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出各种美丽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做环保小使者。在讲解过程中渗透绘画小技法,力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心目中的小鱼。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而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美术教学不能专门培养学生的技能力,更要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给他们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它留给学生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鱼儿游游》这一课的设计上我力争达到这一点。通过欣赏优秀画作引导学生珍惜环境,关爱大自然,从小形成环保意识.给予他们一种精神和追求。

总之,本课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纵观本节教学,经过课后反思,针对课堂上生成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都没有突破以前的老套路,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本节课经过几次打磨,试课课堂思路较以前有一些新意,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但由于时间仓促,还有更大的努力空间。比如说:在听音游戏结束引出课题之后,问孩子“你都知道那些鱼儿的小知识”这个问题相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有些难度,有些孩子答非所问。如果换成“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鱼?”,然后再引入鱼儿的小知识效果会更好。还有这节课的最后可以出示我们威海的海边风光,再对孩子进行环保的教育,让孩子觉得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就更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这种感情。

2、自身方面: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不能及时抓住,对学生的即时评价语言也比较单薄、整节课的语调也比较平淡。不过这节课中有一点还是比较满意的:欣赏评价小伙伴们画的画时,其中有一个环节要引出环保的话题,“怎样才能让小鱼儿们每天都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个小女孩说:做广告牌。我当时就想:他怎么会想做广告牌呢!本想让她坐下,但她很坚持,我接着问:“你想在广告牌上写什么呢?”孩子说:保护环境、保护小鱼。多好的想法啊!真是庆幸,如果当时让他坐下了,就错失了这样一次聆听孩子心声的机会。

7.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七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8.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八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伊始,我播放帮数字宝宝找家的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补充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9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四、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 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再完美的一节课都会有一点遗憾:在认识钟面时,如果能再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去感受钟面上的数字排列顺序和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对下面的几时半的时针位置认识和几时半的理解会更加容易一些。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9.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1.听声音导入,诱发兴趣。

我首先请大家听,猜猜是什么?接着提问:你们想认识它吗?自然引出课题。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先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然后停留在一个钟面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还有数、格等部分。

(2)认整时、拨整时、读一读

出示钟面,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认识,关键是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再出示两外两块钟表图,这是几时?然后观察整这几个时刻的特别之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再告诉学生,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接下来让问学生,你想拨一拨吗?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为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检查学习效果。然后再看钟面,说时间,并提高学习难度,想一想过一小时是几时?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学前都已经有接触,认时间想时间还是比较抽象,用动画的方式显示时针、分针的运动过程,直接呈现这个过程,降低学习的难度。整个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加以总结,使学生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写一写。教学两种写法。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并板书出来。重点教学了电子表形式的写法,并让学生自己写一写。

3.巩固新知

用课件出示92页的练习:“小明什么时间做什么”由此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法,并对学生

进行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的教育。

10.一年级美术上册(让大家认识我)教学反思范文 篇十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会认会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上这趟课之前,虽然我是做了一些准备,但是上完后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上课之前我收集了很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具体实物,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请学生上台来把这些物体分类,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个环节中,有学生在分类过程中把一个长方体分到了圆柱体里,并且很多同学赞同他的分法。当时我就直接否定了,事后,我反思认为这个地方不应该直接否定,因为对分类来说,只要自己觉得整齐都是没有对错的,只有更好。所以这个地方我应该这样说“好,我们把分类结果先放在这里,等上完这节课,我们再分分看,还是不是这样分。”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前后呼应的效果,第一个环节与后面巩固练习的环节紧紧相扣,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上一篇:免费九一八广播会稿下一篇:新进人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