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

2024-10-13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共9篇)

1.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 篇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时间,对学生课外阅读不支持。课堂上,大量的辅助教材、练习题,排山倒海般,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此时的读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流水作业,应付差事,更别说什么方法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孩子们回家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一)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苏赫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适合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现在市场上各种儿童读物 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在选择读物时,教师要进行指导。指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喜欢的,当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草无味,不知所云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所以,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这是应当遵循的第一原则。

2.贴近学生生活。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3.读物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挑选的内容不能总停留在浅显的、过于形象的读物上,应多选择一些有深度的、稍微超过自己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感性,磨炼理性,在阅读中受益。

4.内容健康有益。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毛主席在花山》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毛泽东传》;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海豚救人》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5.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事,像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如《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太空历险记》;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6.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想方设法的努力着,每人都为能有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而陷入暇想。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们往往忽 略,甚至粗粗暴地扼杀。的确,时尚读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的扭曲,也有可能的会为孩子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更多的时尚读物存在充分的流行因素,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愿望,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除此以外,还要对学生成功的购书经验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的共享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凭着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略读法。有的书要详读,有的书只需要略读。略读,就好像对庄家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的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

(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

(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

(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你所需要的名词时,可以翻开有关段落,找到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决定该书应该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的指引下找出重要的章节,重点阅读。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所以说,课外阅读教学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语文教育观

2.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 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量化的要求——“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出的, 具有前瞻性。对于城市的小学生来说或许并不困难, 但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缺少读书氛围, 要完成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1. 经费紧张, 缺少阅读场所

由于客观条件极其有限, 农村的学校即使有了图书室, 也因师资短缺, 而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 图书室也只是形同虚设。

2. 阅读意识不强, 缺少课外读物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 语文课的内容仅局限于语文书和语文课堂教学, 因此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足够的课外读物,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 在课外阅读中可以使学生汲取知识、学会做人。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 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阅读意识不强、缺少读物的农村小学生来说, 如何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指导阅读方法, 使他们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学会读书方法, 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 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把语文的定义仅仅局限于课文的学习, 实际上, 语文是个大课堂、大舞台, 只有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作为教师, 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平时结合课堂教学, 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文章里这些优美的词句是从哪儿来的?都是作者从课外书上学来的, 你想不想成为一个可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人?一本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课外书里的知识是无限的, 犹如浩瀚的大海, 只要你勇于探索, 就可以享受书海的无穷乐趣。

2. 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众所周知, 小学生由于爱玩、爱动等特点, 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能力较弱, 他们或许在课上老师因势利导的讲解中能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但却未必能够做到, 因此, 教师就有必要安排时间集中阅读, 可以利用早自习、午休、或每周的课外小组时间进行阅读指导, 保证阅读时间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3. 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更需要这位“良师益友”, 怎样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结合课堂教学和班队活动。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最好的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体味感情, 在读中发现问题, 开动脑筋。如学习人教版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迷人的张家界》时, 就可以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反映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等方面的资料, 然后开展一次“周游祖国大好河山”的班队活动, 让学生自己做“小导游”, 把自己阅读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 这样的课外阅读目的明确, 使学生的阅读成果受到表扬和鼓励, 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另外, 召开“成语故事会”、古今中外的人读书成长的故事讲读会、阅读交流会及精彩文章朗诵会等活动, 可以设置一些奖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课外阅读由最初的是一种负担变成乐趣, 到最后变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直至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4. 指导学生摘录, 重视知识迁移

对于一些比较精彩的词句、篇章, 人们总是会一遍一遍地读, 反复揣摩, 用笔摘录, 小学生也是如此, 摘录是指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学生做摘录之前, 必定经过自己的思考, 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 那么这样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

但是要进行摘录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 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更会让人终生受益。摘录是阅读的一个方面,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精彩词句摘录后要试着运用, 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讲解、练笔的机会, 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 一场春雨、一场雪、一片树林、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练笔的素材, 常写常练, 把阅读和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5. 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良好的阅读能力更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它的长期性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和辅导, 持之以恒, 才能有成效。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 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被忽视, 这绝不是在浪费时间, 相反, 是对语文教学最有力的促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阅读习惯是将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习惯, 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小学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搞好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农村小学校由于地处偏远, 资源有限, 因此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了一些做法,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三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习惯;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主动意识,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能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探求知识而喜爱读书。新教育中提倡“改变,从阅读开始”,也正是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加强培养学生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丰富知识,增强语文素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经常给学生列举他们身边喜欢读书的学生、老师及历史名人的例子,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阅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的,它需要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逐渐形成。要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读书计划,家长和老师双方经常要配合督查。要提醒学生注意选书、选时和选量,选好书后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能马虎,更不能半途而废,一开始就要养成坚持读完书的好习惯。

三、教给阅读方法

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朗读和默读。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可以反复看,有助于理解,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

4.指导写读书笔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应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要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以便今后查阅,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要做到把摘录的内容分类,以便于采用时方便提取;注明摘录材料的出处,以利于需要重新查阅时的方便。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有实效。

四、指导选择书籍

蜜蜂需要采许多花才能酿出甜蜜来,如果只叮一处蜜就会乏味,同样,学生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为他们创设好的阅读条件,保证读书量,让学生随时有书读。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语言生动、规范有益的图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周正旺

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 篇四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是据统计当前各种信息约有85%来源于图书文献。这足以表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少,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得多,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一定的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的意义。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

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这些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一样:“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五)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六)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七)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5.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2、准备卡片硬纸

3、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中学,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同学们,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四十余种,我们在语作本上也读到过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方法,那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这节课我们请平时读课外书最多的小红同学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也很有效的方法。⑴、粗读法: 生问:什么是粗读法?

小红: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生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向个要点呢?

课件出示: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

作者

内容提要

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生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小红: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小红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小红介绍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⑵、精读法: 师: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接下来,我们就请科代表给我们介绍一下精读法。

科代表: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板书: 精读法: 正常 较慢的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面前的文章,按着精读法的要求,根据文章下面的提示,边读边想,边勾划。

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好词或佳句?为什么?

你读懂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师结:同学们非常仔细地读作品,不但找出好词佳句,还深入钻研全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同学们这种求深、求细反复品味,从书中吸取大量营养的阅读方法就是运用了精读法。

⑶、笔记法

毛泽东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三种读书方法,就是——笔记法。有关专家调查表明,眼看记忆力可达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所以同学们,精读书做笔记,能加强记忆力,对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请张译文向大家介绍第三种形式灵活 容易查找和[排列使用的笔记卡片的制作法: 规格:(12×8)cm硬纸

太大不便存放,过小不便记录,教好纸为佳

内容分类: ①内容摘要摘引名言 警句 资料 典故 原文缩写

②随感卡,随时想到的体会 问题

每张卡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

出示:各类笔记摘录卡片(实物投影)

同学们学会了笔记卡片的制作,就请你将刚才读过的文章,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写笔记的目的,现场制作笔记卡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放音乐)

组内交流:按内容分类,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

小结:同学们的读书卡片,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种读书方法:笔记法。做笔记卡,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卡片要经常整理,不能光记不看。

4、总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三种读书方法(生说屏幕显示)板书:

粗读法

读书方法

精读法:

笔记法:

出示:齐读

读书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漫漫品味。

——(英)培根

四、小结: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象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来百花酿甜蜜。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三国——《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课 高淳县实验小学 柏春化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走进三国)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1)生说:刮骨疗毒

(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温酒斩华雄:出示原文,齐读)(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指名读、齐读)

(4)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诸葛亮:(1)生说:草船借箭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你知道吗?

(3)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你猜猜会是哪些?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 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诸 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分组合作读歇后语)

(4)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男女生比赛、生评价)(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曹操:(1)生说:败走华容道

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

(4)出示《观沧海》刘备:(1)生说:三顾茅庐

(2)”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

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 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

三、总结

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你们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国迷!最后让我们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优美旋律中再来回顾一些精彩画面。(看画面说情节)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的

1、以读《语文周报》为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方法和进行知识积累、运用,使学生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3、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知识面。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好《语文周报》(八年级上册第35期),作为阅读材料。

2、准备好平时用的积累本《书海拾贝》。

3、课前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

三、活动时间:60分钟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调查引重视,展示激兴趣。

教师担任主持人,调查本班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读有益的书刊、报纸、名著等)所用的时间和有无读书方法及积累知识的习惯。

①每天有1小时(人)

③自己有一套较好的读书方法

(人)

②每天有30分钟(人)

④从初一起一直有分门别类积累知识的习惯(人)

结合中考的课外阅读与写作不理想分析得出原因: ①阅读量少,时间不充足。②阅读面窄,急功近利,只读作文选或娱乐新闻而经典作品名著却一片空白。

③方法不当,缺乏科学积累材料的意识,收获不大。其中方法不当和缺少积累是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此环节旨在针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结合中考情况,引起学生重视阅读,同时以其他同学的成功例子,给学生树立榜样,增强阅读的欲望,提高阅读的兴趣。)

活动二:略读周报,探究方法,交流体会。

1、自主学习:学生自由略读《语文周报》第35期,探讨方法,交流收获。

2、男女分组比赛:分别请一位男代表和一位女代表发言,谈谈读报的方法与收获。发言的参考格式:我是这样读报的„„通过浏览,我了解到它大概讲了„„方面的知识。

3、教师指导略读的方法。

这种从整体上大略地看目录、标题、关键句段,了解内容大意的读书方法叫略读。常有扫描式和跳跃式两种方式。扫描式:阅读时一目十行,迅速扫视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看前言、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扫视开头、结尾、关键句段等,从而了解主要内容。跳跃式:根据需要舍弃次要无关的内容,只读关键的内容,如标题、导语、重点句段等。(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略读报纸的方法,从而学会在整体上了解内容大意,从中有效地筛选和利用信息。)活动三:精读文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素材。

1、引导理解精读的含义。

这种按照顺序,逐字逐句仔细认真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读书方法叫精读。古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精彩之处还会作批注。批注:读书时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和有感受、启示的地方在原文圈、画、点评作标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过程:学生按四人小组自由选择文章板块精读,边读边在原文作批注,自主创新设计并填好读书积累卡,然后组员探讨交流精读的方法和收获,再指名回答。

3、总结方法,归纳规律。

(1)学生谈精读的方法,展示学生读书卡。(2)肯定学生值得提倡的读书方法,指出不足。(3)教师总结精读方法

① 精读时,从题目开始,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之处打上?号,先跳过去读其它的,把你觉得好的地方(如优美的词句或有启发的地方)做上批注,如好词用短横线划,并写上该词的使用范围;好句用波浪线划,并赏析其好在哪里,你得到什么启示。甚至对文章的选材、写法等作评价,提出建议。力求从整体上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才琢磨不懂之处,并把精华之处积累运用。②另外,我们把自己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感受、体会写下来,这叫读后感。它的一般写法是: A、引:引述原文有关内容。

B、议:写出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观点 C、联: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D、结: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4)展示教师的积累成果,教会学生分门别类积累,如笔记的开头应编制目录,附上页码;中间部分是材料,可分成几部分,一是美文摘抄或剪贴(全文或精华部分),二是书海拾贝(分类摘抄文中的哲理性语句和事例),三是教海心得(记录教学的得与失)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分组精读,自主探讨方法,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阅读与积累知识的能力。)活动四:课外延伸,插入名人的读书方法。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目录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全文。在略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此环节旨在补充名人的读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五: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出示读书口诀: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略读精读批注齐齐用。

好词佳句美文积累用。

遇到疑惑查典善质疑。

学后多读多用定有用。

2、课外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份报纸或一本课外书进行阅读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设计积累本或读书卡进行积累,提高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

《伊索寓言》读书交流会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小黑板]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你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狐狸、狮子、狗„„]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读过哪些故事?和你的书香小队成员合作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

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

五、后续活动 深化效果

所以,《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读的好书!再读寓言,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

1、选择喜欢的故事表演给同学欣赏。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1、继续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6.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小结 篇六

作者:汤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2010-7-11 10:27:28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一般地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2、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具体做法有: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

3、根据《新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去引导选择。

新的课程标准在规定各学年段阅读量的同时,也特别推荐了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去选择阅读,教育部也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定书目的系列丛书”。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美味佳肴。

4、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课外读物。

四、具体措施:

1、全校一至六年级每周设一节阅读课,阅读课教师可根据各年级的阅读方案设计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使阅读课不流于形式,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学生每天在家要保证至少二十分钟的阅读。

3、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4、学会泛读和精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华。

5、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熟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百科知识全书》等各种工具书的名称、功能及查阅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检索书目、筛选书籍、浏览目录、选择材料。通过查阅释疑,培养独立阅读能力。6.读记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剪贴下来,储存进自己“采蜜集”中,丰富阅读积累。

7、读用结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加强阅读思考,读用结合,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的感触随时写下来,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悟,使读在写中不断迁移升华。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让学生出主题板报,编主题小报,写主题征文。通过系列活动,促进读用结合,深化阅读效果。

8、倡导“亲子阅读”

要想读书活动很好地开展,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要使家长明白,任由孩子无休止的看电视,打游戏机或逼着孩子做各种烦琐的练习题、测试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教师要使家长们懂得多读书、读好书的益处,让他们督促调控好孩子课外的闲暇时间,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并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

五、阅读评价形式:

1、每月组织开展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学生最爱读故事、听故事,也爱讲故事,通过举行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进行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评选班级故事大王,读书小能手,阅读明星。。。并发给家长一张喜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

2、编辑手抄小报。编辑手抄小报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知识的梳理。进行手抄小报的评比,可以激发阅读的热情,锻炼学生编辑、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3、读书笔记的展览评比

通过读书笔记等读书记录内容的展览评比,从摘抄内容,书写质量,图文并茂三方面设为三颗星、两颗星、一颗星。,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导,可以使学生明白怎么做读书记录,增强他们做好读书记录的目的性、自觉性,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4、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如将学生好的读书笔记,读后感摆放在图书角供大家欣赏。选择优秀的手抄报、阅读卡进行张贴。被张贴、展示的同学奖励担任班级领读员,晨读员,图书管理员。附书目:

一年级:童话、短文、画册、《三字经》古诗。

7.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小结 篇七

小辛(化名),男,16岁,是特教学校盲八年级的一名走读学生。早产,出生时缺氧,偏多动,该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思想较活跃,语文成绩中等,经多方面了解,发现其身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1.学习自觉性不够高,自我约束力较弱。

2.课余喜欢和同学闲聊,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

二、个案课外阅读现状背后的思考与深层分析

在对该生学习、阅读状况摸底之后,我开始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措施。为此,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造成该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几点原因:

1.家长不够重视:该生有一个同胞哥哥在普校上学,父母的精力都在哥哥身上。

2.教师因素:特教学校的教师在课改方面所受到的学习与培训机会极少,对现今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知之甚少,对视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3.学生自身因素:(1)课外阅读量、阅读时间严重不足;(2)缺少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3)读书活动单一,缺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阅读意识不强。长此以往,导致了知识面狭窄。

三、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

(一)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为了营造阅读氛围,我组织全班学生对班级进行精心包装。在墙上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规定了班级阅读时间。同时设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向中国图书馆借阅盲文书籍更新、充实阅览室的资料,教师从网上下载资料,存到盲生自备的播放器,便于他们课外听赏。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在营造了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之后,我深知,教师此时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工作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我边摸索边实践对小辛同学在阅读方法上予以一些适时的指导:

1. 推荐阅读书籍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选择读物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我一方面将优秀的经典书籍和有声读物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享受经典大餐的滋养,同时我也关注小辛自身的需要,以他的兴趣为中心,鼓励他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和文章。

2. 引导制定阅读计划,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

在小辛同学对课外阅读逐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为使他的阅读变得更加有序,我引导他制定“每月读书计划”,鼓励他做到每天中午和晚上安排一段时间读书,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同时让家长配合督促与检查孩子读书计划的执行情况。

3. 传授课外阅读方法,把握阅读关键

只有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举纲持领、游刃有余。在小辛学会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并逐渐养成定时阅读的良好习惯后,我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中逐步引导孩子们掌握默读、精读、略读、诵读和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真正读好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4. 引导积累,读写并举,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中,在小辛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的基础上,我更加注重引导他进行语言的积累,做到读写并举,以读促写。

(1)熟记于心。鼓励小辛对喜欢的句子、片断,进行大声朗诵并诵记于心。

(2)编制课外阅读记录卡。我引导他编制了“课外阅读记录卡”,主要包括书名、作者、类别、精彩片断的记录、读后感受等方面的内容。

5. 上好读书指导课,在师生共读中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与小辛在内的视障学生一同走进书本,畅谈书中的人物,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通过班级读书交流会进一步架起班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分享的桥梁。此外,我还和小辛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一起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每每此时,小辛总会异常兴奋,在自由的交流中碰撞思维,享受快乐,共生智慧。

(三)搭建展示舞台,分享阅读快乐体验

为了让小辛获得成功的体验,近一年来,我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小辛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以此激发班内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的热情和水平,提升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1. 班级读书会。学生集体交流心得体会。

2. 评选“班级博览之星”。全班选举,共同参与。

3. 展示自我。在学校的“快乐成长”“难忘文化活动”等活动中,鼓励小辛积极参与。

众多的活动、系列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小辛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包括阅读在内的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只要我们重视视障学生的课外阅读,并能运用有效的策略进行强化和推广,那么我们的视障学生就能像常人一样遨游书海、沐浴书香,在自由自在地阅读享受中焕发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8.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篇八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55

语文新课标指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四百万字以上,可见,单靠学生自主阅读显然是不可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为了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相关的阅读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还要教给他们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使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后还可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读

所谓的精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明确文章中心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上的范文都是精品,都应精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有目标地阅读,而不能把所有的文章都进行精读。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今优秀诗文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应进行精读。例如,有一套《现代诗文诵读》就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教材,学生就可以进行精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的课文中借鉴方法:

首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精读。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所写内容的点睛之笔,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精读,就能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例如,《特殊的葬礼》一文,就可以让学生抓住“特殊”一词展开阅读:“特殊的葬礼”具体指的是什么?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精读就会明白“特殊的葬礼”是巴西总统为一条瀑布亲自主持的一场葬礼,文章想通过这场葬礼告诉人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通过精读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还可以从中学到倒叙、对比、照应等写作方法。

其次,还可以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进行精读,有些文章一开头就点名了文章的中心。

如《詹天佑》先用“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话作为文章的总起句,然后才分述其他内容,在学习中就可以抓住“杰出”和“爱国”两点来精读,像《养花》《烟台的海》这类文章是在结尾点明了中心,采取这种精读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找清调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进行精读。

总之,只要善于钻研,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精读方法。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在介绍读书经验时强调读书要“贵在精”,其意思就是说读书不要光着眼于数量,而要高质量地抓住书中的精华。由此可见,精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二、略读

在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方法的同时,还有必要让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因为有些作品和文章不需要学生去精读,想要了解一下内容就可以采用略度的方法。指导学生略读时既可以教给学生数段数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在略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当然略读完之后也不能让学生无所事事,而应让他们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整理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有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一些共同的疑问。

学生学会了略读可以在短时间吸收大量知识,就像是蜜蜂采蜜一样,可以广泛地积累写作材料。有时略读一些文章,遇到合适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缩写、扩写、仿写等练习,这样做到读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诵读

诵读就是出声的读,它与朗读的区别在于,诵读更强调熟读,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次,诵读还强调要边读边想,在出声时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声调变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如能注意到这些可以增加阅读的独立性和愉快感。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书时,就喜欢“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

高声诵读便于记忆和提高演说的能力,这是实践证明的经验。像《石榴》《荷花》《燕子》等状物类文章就很适宜运用这种方法来读,在课外阅读类似的文章和一些古诗词时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四、边读边写

读和写总是相互联系的。小学生边读边写,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一般性的读读,往往如过眼云烟,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将读写联合起来,就会使自己读书时深入思考,并进行综合分析,把握书的内容,并将其精华部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才算是真的把书读透。

在读中学写,该写些什么呢?一般可以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即把阅读内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归纳下来,这样有利于回忆和复述有关阅读内容;

2.指导学生摘抄文章中的优美句段,作为写作材料保存;

3.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作为对阅读反思;

4.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比如学生读了一篇写人的文章,感觉写法值得借鉴,就可以练习写一篇相同或类似的文章。

学生如能经常这样练习,就一定熟能生巧,巧能生华,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的效果。

平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介绍读书体会和经验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如培根的《论读书》、梁衡的《书籍是知识的种子》、毕淑敏的《阅读使人优美》、羽华西的《读书是福》等文章都值得一读,学生读后可以多让他们开展讨论,促进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

9.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篇九

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过于死抠字、词、句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就是流于形式而显得浮夸、不扎实;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这样一来,往往课内文言文最终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需要。如此,也势必影响了同学们们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如何走出这样一个困境,真正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一、“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同学们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同学们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例如语段1: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仔细品读,就可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而出了。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二、“圈划”文本

前面提到阅读中要整体把握,这是针对短文的大致意思,要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局部和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一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性语句也不能马虎,否则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基于此,同学们们在短文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圈划工作,可使阅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予同学们以下几类注释:人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词、句解释等,通过这些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但同学们往往在阅读中迅速浏览,一晃而过,等到语意理解不清,再返回重新参照注释。这样一来,时间也浪费了。与其这样,不如及早圈划,为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早作准备。

如人名,古文中往往只用名或官职名等来指称,同学们如果不参照注释在短文中将之圈划出来以示区别,极易造成混淆,形成理解的偏差。例如语段2: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中 “起之为将”“ 起为吮之”的“起”是人名“吴起”,注释中解释了,但有些同学们不关注的话,会将“起”解释为“起用”“起身”等,这就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对地名、时间的圈划也如此。

对于疑难字词句的解释,则更需要在短文中圈划和注明,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疏通文意。如语段3: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文中的“茈”注释为价值,“弊”注释为“破旧”,“ 不可以为教”注释为“不能教化百官”,如果没有以上注释,同学们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影响到对主旨的感悟。而如果将这些字词句圈划而出,并在语段中作相应的标记,同学们就能快速有效地疏通文意,而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于注释和语段间来回搜寻。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课外文言文中人物不多,关系也较简单,但由于是文言,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而且文虽短,意却深,主旨的揭示往往比较含蓄。因此,在默读、朗读等的基础上,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人物。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并且针对圈划内容思考人物发出言行的理由、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或后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人。如语段4: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同学们先圈划出文中欧阳修的言行,再加以分析。如:欧阳修面对苏东坡的文章表现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通过圈划思考明白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欣赏 ;又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的圈划弄清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赞叹之情,如此一位胸襟开阔的大文豪的形象就活在同学们心中了。

另外,也不要忽视对次要人物的言行和表现进行圈划,因为次要人物往往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如:《东坡诗文》中“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这句话如果能够圈划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赞扬了苏东坡的文学造诣。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圈划这样的语句,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语段5: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文末的“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就是一句感叹语气的议论性语句,在阅读中圈划,就可以概括出“为人处事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的启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疏通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1、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中需要初中同学们掌握的字词并不特别疑难,只是有些同学会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而缺少自信,还未尝试,首先就畏难而退了。实际上掌握一定的方法,理解并非难事。

首先,平时要注意进行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也就是将课内所学的关键实词的含义充分掌握,然后熟练地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如:常见的“使”、“为”、“去”“易”等的几种常用意义熟记于心,碰到具体语句选择适合的意义。还比如常见的一些通假字,也要了然于心。

其次,要学会采用双音节词来解释单音节词。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个单音节词可用多个不同意义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并结合具体语境或前后文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如语段3中:“晏子辞而不受”的“辞”有“告辞”、“推辞”、“辞退”等多种解释,结合具体语境,应为“推辞”。

再次,注意文中词性的转换。虽然初中阶段并不强调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的词性,同学们要对此有意识。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名词转换为状语等,了解词性的转换,对于更好地疏通文意还是很有必要的。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字词的含义理解了,并不代表同学们能顺畅地疏通文意了,还进行句子解释的指导。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句意的疏通问题将迎刃而解。

首先,同学们要熟悉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如: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份。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让同学们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份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等,教师要指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上一篇:12月四级英语下一篇:2016年学校内部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