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乡调研情况汇报

2024-10-19

西河乡调研情况汇报(共5篇)

1.西河乡调研情况汇报 篇一

西河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保障所

工作情况汇报

西河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于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正式挂牌成立,建所以来,在局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在西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河劳保所建所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四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西河劳保所的基本情况:

西河乡劳保所位于西河乡经联社院内一楼,所内办公场地面积40平方米左右,工作人员两名,我所实行自行签到考勤制。建所后,我就工作业务做了职责分工,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责任划分,做到工作责任到人。

二、建立所以来的工作情况:主要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认真抓好就业数据摸底工作,圆满完成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我所人员逐村,逐个单位进行详细调查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重点做了了解全乡的就业状态、就业形式、就业趋向的摸底工作。西河乡共十四个行政村,人口15052。其中农村人口13073,城镇户籍人口1979,农村劳动力9300,就业人数为7300。户籍在本乡就业人数为4862,外乡镇就业人数为248人,外县务工人员为175人,2011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21人,占局里下达任务200人的111%;完成下岗失业再就业30人,占局里下达任务的100%;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人,占局里下达任务15人的127%。完成创业带动就业130人,占目标任务的13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人,完成任务的12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40人,完成任务100%。

二是扎实开展社会保险调查工作,各项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新型农保工作:农保工作一项艰辛而枯燥的工作,我对农保工作只是浮浅了知,作为一名生手,我不断的虚心请教、耐心学习、充实知识。主要做法:全面掌握全乡农保工作参保情况、缴费情况、业务办理情况;主动接触村级农保员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纳;大力宣传新农保优惠政策,确保农保工作有利展开;认真把握业务办理环节和要点按操作程序办事的原则。经过详细细致调查摸底,西河乡2011年16周岁至60周岁人数为9030人,老农保人数为2014人,享受农保待遇人数1651人。2011下达任务指标7000人,实际参保人员缴费6334人。完成任务90.47%,下达征缴任务为1540000元,实际完成缴费任务为1803000元,超完 263000元,完成工作任务117.07%。城居医保工作:城居医保工作原本在乡政府工作人员办理,建所两天就把此项工作移交我所,经过认真核对,承接了此项业务,2011年全乡城居医保参保人员47人,发放医保卡41人,完成征缴任务5240元。城居养老工作:随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正在启动,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由于我所办理业务的参保对象只针对农村城镇户籍人员,单位入保直接对口县农保所,2011年全乡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人,缴费1000人。

三是加强劳动维权监管工作,促进劳动用工管理。劳动维权事关社会的稳定发展,建所来共进行了一次专项大检查,共检查了用人单位16家,涉及劳动者 938 人(农民工 758人、外来务工人员7人),签订劳动合同852人,参加社会保险831人,在检查中发现1家用工单位,(阳城县信峰建筑有限公司)存在拖欠(西河乡阳邑村董二雄)工资2276行为。对此,检查组成员现场给与解决。同时,我们还对

一些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进行批评和指正;对一些藐视法律慢待劳动者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移交上级主管部门处置。

四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大局。2012年1月22日我所成功调解了1起合同纠纷事件,这项工作也是西河劳保所建所以来为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办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11月3日受西河乡政府委派。承接了一起以郭敏良等九家加工户投诉阳城县兴胜针织厂加工费一案,当时面临人地生、时间急、任务重的严峻考验。我所工作人员工作积极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核实:终于以总额的90%支付,解决了以郭敏良等九家加工户涉及97人的工资203750元工资争议,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为次,达到了西河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同,并特送锦旗一面的表扬。同此,我所还保存了双方签字的调解协议书和97名工资签字发薪花名表。

五是开展岗前就业培训工作,努力做好服务企业的排头兵。西河乡辖区范围目前保留两家煤矿企业,(一是阳泰集团西沟煤业二是晋城煤运西河煤业),用工人数为821人,我所人员配合职业技能管理股进行岗前培训,共培训煤矿职工821,其中复训771、农民工技能培训30,其中煤矿井下下属两个施工建筑队,共有132人。为煤矿企业铺垫复工复产条件做出前序工作。

六是建立内部台帐管理工作,稳步实行科学化管理模式。建所后,我先按劳动工作业务区分,先后建立农保业务台帐6本、城居医保业务台帐4本、就业工作业务8本、劳动用工管理业务2本、一企一档16本、调处事件1本、城居养老业务4本、内部管理制度6本、并建立西河乡企业分布网络监管图等。

七、是全力抓好富士康招募工作。富士康科技集团晋城工业园是

我市转型跨越发展招商引资的大项目,这次人力招募工作一是时间来的急,二是任务来的重。为响应上级号召落实这次政治性任务。我所召集各村负责人进行布置,下发分解任务单。招募期间,我们实行包村定点,通过广播宣传、张贴招工简章、散发招工传单形式,终于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西河乡2011第一期招募人数为19名,第二批24名,招募工作名列全县乡镇前茅。

三、和乡政府及基层相处的关系:

一是听从领导、服从指挥,不折不扣地完成乡领导指派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主动融入基层、积极参与乡政府的各种会议和各类活动;三是通过调处事件,初步得到领导的信任,先后为劳保所添置了相关的办公设施设备;四是虚心学习、耐心请教逐步掌握基层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本职工作和基层工作的接轨;

四、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是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西河劳保所开展和开拓工作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的挑战,我们确立了西河乡劳保所2012年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一线二扩三降四建五加”:

一线即:以争创一流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为主线。

为进一步提升我所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我所从2012年起全力打造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优质服务站所。一是从提高办公环境和制定内部制度做起,二是从提快业务素质水平和创新工作理念做起,三是从提强工作作风和加大服务质量做起,四是从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快工作业绩做起。

二扩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宽就业渠道新途径。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做好大量的政策宣传,二是建立科学化信息数据库,三是做好基金管理,保障基金不流失。四是加强档案管理,确保档案安全完整。五是保证待遇发放,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杜绝冒领、代领现象出现。

扩宽就业门路新途径:在完成局里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还要争取做到一是要解决 “4050”大龄对象就业困难人员20名,二是援助农村低保群体就业困难人员3名,三是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5名,四是逐步消除我乡中小企业招工就业困难问题,五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人员30名。

三降即:降低劳动关系争议,降低工资待遇纠纷,降低群体上访事件发生。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稳定的劳动秩序,一是巩固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实施和落实。今年计划完成我乡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率在93%以上,劳动用工备案率达到80%。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管工作。加大对劳动者工资待遇发放情况,重点对逐月的工资发放、加班加点、节假期加班工资、社会保险等工作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强预防群体上访事件发生。认真贯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多渠道的争议调解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有效处置集体上访,控制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的事件发生。

四建即:建立劳动保障两网化数据库、建立社会保险信息库、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建立内部管理规章和制度。建立劳动保障业务各种数据库、信息库、资源库事关重要,它不但具有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严肃性,还有利于科学化管理。为此,我所计划在两年内年完成乡、村、企三级互网互通的网络链接。

五加即:加强对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加快村级劳保协管员业务的培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创业的培训,加紧对劳动用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加深对基层各部门的协调关系。一是今年内准备重点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涉及职工维权、就业优惠政策、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大幅度宣传。二是准备对村级农保员业务操作培训,集中培训新农保政策、劳动维权、就业政策等业务知识,为确保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正常展开。三是准备加大对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志愿创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进行创业培训,使他们能出于激情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四是准备对全乡辖区内用工单位进行全方位监管,准备设立星级诚信劳动保障单位评比,使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诚信逐步上升,促进劳动关系健康发展。五是准备对乡政府、各村的联络协调工作的密切联系。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离不开基层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服务百姓、服务于基层是我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西河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篇二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3.西河乡调研情况汇报 篇三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而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队伍,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深入了解我乡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我们采取入村走访、座谈讨论等方法,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现状

全乡共辖51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43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2名。目前,我乡43名支部书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占全部村支部书记人数的11.62%;高中文化的8人,占18.6%;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0人,占69.78%;平均年龄46岁,其中50岁以上12人,占到27.9%,50岁以下的31人,仅占72.09%,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66岁。

二、近年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本作法

(一)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村党支部是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最终落脚点,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党支部书记选拔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我党是否紧密联系群众,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的发挥。因此,在选配村干部方面,我乡施行乡干部驻村督导制,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发现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后备接班人,引导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返乡务工经商人员参与村干部竞选,考核时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及“四老”人员进行村级后备干部推荐,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注重培养,大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乡党校的作用,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党务知识、履职能力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乡组织办联合政法、信访、扶贫、计生等部门,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周边等地参观学习大棚和林果种植及牛羊养殖等技术,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党性素质、农村工作方法和村级管理水平、维稳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三年来,乡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村党支部书记300余人次。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各村进行宣讲,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座谈会,进一步激发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三)注重学习教育,确保村支部书记政治思想过硬。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而村党支部书记是村党组织的领头人,直接代表着党的执政形象,关乎着党的各项政策方针能否在农村得到彻底落实。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立场、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才能确保党的执政基础牢固,农村党组织始终跟党走、听党话。同时依托各类培训,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坚定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立场。一方面把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素质强了,则一强百强。每年依托乡党校进行培训,在年初乡党校都制定细致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内容以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为主,让村支部书记及时掌握和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始终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并不断提高他们运用各项政策的本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培训时间和内容,并聘请学校和上级部门理论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教师,确保教育效果。每年我乡通过乡党校专门对村党支书记进行思想观念教育和政策知识学习,不少于100人次,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坚定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立场,确保了村党支部书记政治合格,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

(四)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报酬低,部分农村党员不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充分调动村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乡党委正在逐步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地杜绝了问题的发生。

1、建立健全相应的奖励机制。经济上激励,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待遇,让党支部书记在经济上有甜头;精神上激励,善于发现、推荐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干部典型,并进行大力宣传,有效激发村支书干事创业的热情。

2、用制度规范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运用规章制度,督促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工作,明确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责任,并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乡党委对近期要开展的工作以大会的形式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及具体要求,对于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完成工作好的村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村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当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执政意识有所淡化,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农村,不少支部书记认识不到自己的领导作用对党执政地位的意义和影响,他们觉得“执政是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的事,与我们基层干部关系不大”。一部分党支部书记认为,自己的身份离“执政”十分遥远,执政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缺乏奉献精神,出现党性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等不良倾向,只顾自家致富,无心办理村务。少数农村干部思想僵化,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应付上级交办的诸如计划生育等任务,而对农民群众生产、社会的发展却办法不多,既没有为民办实事的设想,更没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松动和削弱。

(二)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多种经济方式并存,居住方式从自然村落散居到建立农村功能化小区,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有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喜欢凭个人经验办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大事小事一把抓”,不能做到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个别党组织由于准备不足,组织协调不够,特别是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滞后,导致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不快的现象,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降低了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在选拔基层支部的带头人上,往往又偏重于对发展经济能力的考核,忽视了对他们抓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深度,停留在表面文章。个别基层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表面文章,抓不抓无所谓。面对基层党支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谈心的少、听之任之的多,个别教育的少、普遍教育的多。党员的思想不能够很好地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不能与支部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党支部发挥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不断降低,在一些涉及到村级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能形成一致意见。

(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

一、党支部缺乏朝气和活力。凭老办法,老经验办事,等着上级发通知、提要求、开现场会,甚至“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有的“带头人”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有的“带头人”缺乏魄力,对农村社会矛盾不敢碰硬,遇到矛盾绕道走,不会处理,存在事不关己思想,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村支部书记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一技之长,且年龄老化,任职时间长,使支部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朝气。

四、进一步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增强村党支部书记政权意识。

1、解决好支部书记当前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和管理,核心是增强支部书记政权意识。为此,必须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思想,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要进一步拓宽农村党员的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动力,切实保证农村党员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中始终走在前列,真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强化党员分类管理,丰富管理方法,提高党员管理水平。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对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爱家乡、爱人民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助手和参谋;对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观念,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那些在村内从事一般性生产劳动的在职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局和长远的观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对那些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对本村的老党员,要求他们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观念,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要继续坚持“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志愿者”、“党员联系户”等有效形式,创造发挥模范作用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党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

3、切实加大党支部建设力度。“一个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培训。组织村干部走出去,请进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开展讨论,使农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强化发展意识,使他们明确新时期农村党支部担负着带领农民进市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担负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重任,增强他们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结合自身实际,理清发展思路。

二要充实支部的新生力量。一是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回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二是改革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人才可以通过民主直选、“两推一选”等方式真正选出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三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主要是政治保障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把在工作中的实际表观作为提拔重用优先考虑条件。三是建立对村干部利益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和完善在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把他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给党支部压担子。新农村建设各项扶持措施必须以党支部为主体来完成,在实践中强化支部的责任意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

(二)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1、基层党支部是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其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越是贫穷落后,就越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有一批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这是当前建设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应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选派优秀人才到村任职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农村干部管理和激励的新机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干部的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4.西河乡调研情况汇报 篇四

抢抓机遇力促跨越发展

中共腰站子东乡族乡党委 腰站子东乡族乡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腰站子东乡族乡“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作如下交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乡基本情况概述

腰站子东乡族乡是典型的“两西”移民与疏勒河项目移民整建制安臵的移民乡。全乡幅员面积5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01亩。辖六村一场,41个村民小组,累计安臵永靖、东乡、积石山、庄浪、通渭、定西等8个干旱县移民群众1742户、8209人。居住着汉、东乡、回、藏等四种民族。其中疏勒河项目移民东乡族群众共有543户3075人,占全乡总人口比例的38%,占全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98%以上。2010年全乡 “两西”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9元,疏勒河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7元。

二、过去五年所做的工作及主要做法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因地制宜,中药材产业逐步壮大。主推甘草、枸杞、红花等中药材种植,并适时提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双万亩”攻坚计划,(即当年种植甘草、红花、板蓝根等中药材面积过万亩,利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枸杞种植面积过万亩)。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加上留床面积,全乡甘草面积达到11000亩,枸杞面积达到4500余亩,红花种植面积达到5200余亩,总计种植中药材达到20000余亩,占到全乡耕地面积的68%以上,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是转变养殖观念,草畜产业稳步提升。发挥东乡族群众的优势特长,狠抓养殖小区、暖棚圈舍示范点建设和品种改良、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调动了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五年来,依托扶贫开发项目共建成“1881”和“1245”高标准畜牧养殖小区13

个,全乡培育育肥、贩运大户16户,舍饲养殖户达到429户。建成肉羊温精改良点4个,共开展牛羊品种改良6200头只。全乡年均畜禽饲养量达到5万头只,年牛羊存栏量达到2万头只以上。草畜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以上。

三是加强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劳务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的工作思路,采取政府协调、政策激励、协会组织、能人带动等办法,仅2010年全乡开展劳务培训18场次,培训人员2448人次,组织泥瓦工、电工、电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328人,持证率达到72%;输出务工人员3434人,创劳务收入1602万元。截止目前,今年全乡共输出务工人员3720人,其中组织输出882人,就地转移534人,创劳务收入1900万元。劳务输转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我乡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四是优化市场环境,集市贸易和二、三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十一五”以来,随着集镇人行道的硬化、供排水建设、环境绿化和门店修缮,搭建了聚集投资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集市贸易市场平台,商业网点成倍增长,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乡共有商业门店165个,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3人,形成了一个集批发、零售、农副产品收购等商品种类齐全、经营管理规范的商贸中心,为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经济,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是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五年来,我们按照“规划先定、舆论先导、示范先行、村容先变”的工作思路,全面整合项目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建设实施了渠道衬砌、油路铺筑、安全饮水、暖棚圈舍、产业开发、土地整理、村委会、学校扩建、枸杞制干加工等各类项目工程74项。累计建成14个村民小组的新农村整组推进居民点改造提升示范点。实施乡集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了集镇区人行道、下水管线,架设了路灯,在集镇定植白蜡、国槐等风景树。完成了草湖沟村、唐墩村、河东猪场10.8公里通村油路建设,有效改观了人居环境和乡村面貌。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第一: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抓好工作的前提。近年来,通过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弘扬“铁人精神”等富有成效的党性实践活动,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乡领导班子坚持正职多讲民主,科学决策带着干;副职多讲集中,当好助手跟着干。开会研究各抒己见,各发其言,一旦形成决定,就同唱一个调,同走一条路,齐心协力抓好工作落实,积极推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一支团结协作的干部队伍是抓好工作的保证。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以作风转变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打造团结协作的基层干部队伍。在日常工作中严管理,坚持上班考勤、外出请假、晚点名、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24小时有人在岗,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干部拖、拉、懒、散的陋习。对村“两委”班子,我们采取一村一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实行党委主抓、站所包抓、预警防瘫 “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在重大工作中齐带头,建立“一帮一”联系帮带机制,推荐优秀村支部书记报考公务员和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积极推荐重奖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突出的村支部,形成了无为就让位、有为就有位、贡献有待遇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全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第三: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抓好工作的根本。五年来,我乡领导班子立足乡情,认真调研、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实践、选准突破口,按照“特色强农、畜牧助农、劳务兴农”的发展路子,坚持“双万亩”攻坚计划,着力狠抓特色种植业、草畜产业、劳务输转和商贸流通四大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跨越创造了有力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一套严谨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抓好工作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上推行“一个延伸、两个创新,三个完善”。“一个延伸”即将乡干部周例会制度延伸到村组,每周一次,由村书记主持,包村干部和各组组长参加。“两个创新”即在办实事工作中推行承诺实事上墙公示制度,使各村的实事开展接受群众监督,乡上对承诺实事完成好的单

位给予奖励。在维稳工作中,实行挂牌管理制度,凡出现群众上访事件,对所在单位进行挂牌管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到乡司法所上班,负责协调处理。“三个完善”即一是对干部绩效考核进行完善,将每项工作都与干部绩效考核挂勾,进行奖优罚劣。二是对干部上班到岗情况的督查予以完善,由过去政府单线督查改为乡主要领导带队和人民代表、群众监督员为主的两条线督查。三是对各村实事督办加强完善,由过去的工作组下村督办改为召开流动现场会进行交叉检查,整改督办。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第五:一种奋勇争先的创业氛围是抓好工作的条件。实践证明,好的创业氛围能够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以各条战线上的创先争优促进全局工作的开展。每年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在农户中进行“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在各村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形成文明向上、家庭和睦、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同时建立一整套安全稳定工作方法,化解群众的纠纷矛盾,有效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移民由于迁入的时间和来源不同,在具体项目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两西”移民村和疏勒河项目移民村在基础配套、产业培育、优惠政策扶持、移民收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具体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我乡疏勒河项目移民在迁入前后一直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设计早、标准低”的情况,渠、路、林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尤其是还有部分斗渠在设计、建设时存在缺陷,部分地段渠低地高,无法正常灌水,已撂荒耕地2800多亩。在道路建设方面,目前黑色路面覆盖率低,通乡道路破损,大部分村组的群众出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二是人饮工程方面还存在部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由于居住分

散,腰站子村六组、八组、九组、十组、十一组及乡农场305户1330人,从1986年迁入至今就没有接通自来水,群众饮用水来源为自挖的浅水井,水质较差,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目前通过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注,已经立项,有望明年解决人饮工程的问题。

三是组一级文化阵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村民小组均没有文化站室,组一级召集各类群众会议、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类集体活动没有场地。

四是洪水冲刷耕地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乡境内的六道沟河,是疏勒河的主排洪河道,自昌马水库建成,两干渠改造后,洪水改道,洪水过境量大幅增加,近几年每年都冲刷沿岸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沿岸部分农户耕地耕种困难极大,经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水土流失治理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

四、对策与建议

由于我乡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较多,为进一步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建议上级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一是从政策和项目上予以扶持。具体在土地改良、渠道维修、农田防护林建设、通达工程项目、住房改造及人饮工程建设等方面,建议协调相关部门尽快予以批复立项,并组织实施。

二是从产业发展方面予以扶持。对移民发展枸杞、甘草等耐盐抗旱特色种植业、暖棚养殖业,尤其是延伸产业链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在移民劳务技能培训经费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劳务输转渠道,促进移民增收。

三是在生态建设方面予以扶持。建议相关部门协调实行生态用水水费减免政策,解决移民乡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保护问题,为加快移民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四是加大对民族乡、民族村教育事业投入。各级各部门要派科技人员下乡,普及和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商品经济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培训,进行思想扶贫,科技扶贫,提高少

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解决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问题。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能手,做到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使少数民族群众真正掌握致富本领。

五、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

今后五年,乡党委、政府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以“重调研、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为抓手,坚持打造“特色产业大乡”、“二三产业强乡”、“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窗口靓乡”、“ 万亩枸杞之乡”和“万亩中药材之乡”的五乡战略,围绕“双万亩”攻坚计划,破解土地改良、生态建设、基础设施三大难题促发展;扩张特色产业、草畜产业、劳务产业三大主业促增收;狠抓科技培训、技能培训、思想教育三大培训促提高;坚持不懈地推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更加和谐,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1、稳步推进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紧扣“双万亩”攻坚计划,主攻枸杞、甘草、红花三大特色产业。力争到2016年甘草、枸杞、红花等特色种植面积达2.2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占到全乡耕地面积的80%左右。

2、壮大草畜产业规模,全面提高养殖效益。力争到2016年全乡发展肉羊养殖专业村2个,“1245”养殖户500户,牛羊育肥大户150户,牛饲养量达到2000头,出栏量达900头,羊饲养量达7.8万只,出栏量达到4万只,畜牧业收入达到1670万元以上,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5%以上,年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370元。

3、切实提高输转质量,全力优化劳务产业。到2016年,全乡年均输转劳动力在3200人次以上,每年技能培训达到200人次,五年累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使年均劳务收入达到248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

4、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着力改善乡村面貌。坚持项目主导,按照“争取一批,实施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在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新农村整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更多的项目列入计划,有更多的资金投向腰站子。通过项目建设使我乡的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彻

底的改观。

5、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增强集镇二、三产业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商贸、餐饮、信息、运输、建筑五大行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运销,重点实施电网改造、集镇道路、垃圾处理、市场配套等工程,增强乡集镇聚集带动功能,聚集人气,活跃商气。到2016年,全乡形成私营企业10户,个体工商户200户,使二、三产业收入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以上,达到1675万元。

5.xxxx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篇五

中共xxxx乡委员会 xxxx乡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

根据xxxx《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要求,现就近年来xxxx乡机构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

1、近年来,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和方法,任何进一步完善乡镇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政府职能开展的重点工作:近来来,xxxx乡按照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转变的要求,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转变政府职能,使乡政府真正成为本乡经济发展的调节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转变工作方式,从行政指令向组织、引导、协调转变;重新定位工作重点,从直接抓农业生产等具体事务向农户和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转变。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的职能:一是调整经济管理职能。乡政府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村干部、村民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发展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乡政府负责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指导村委会工作,依法推进村民自治。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致

力引导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善农村公共生活设施,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劳动就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助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四是强化区域管理职能。协调各站(所)围绕全乡中心工作做好配合、协作和服务,强化政府统一管理本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五是规范乡、村事权关系。正确处理与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关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和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对村民自治事务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村民自治范围之外的公共事务,做好领导和管理,村民委员会给予配合和支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和健全农村基层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引导农民运用“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方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取得的成效:一是机构向为民实效型转变。长期以来,我乡机构的基本原则是上下对应,部门对口,“七所八站”林立,其中不少站、所只有两三名甚至一名工作人员。机构臃肿,人员分散。通过近年来的改革,我乡重新进行了机构设置,采取政事分开、整合站所、综合设置的办法,按照行政、事业两大块设立了“五室一部三中心”,优化了人员构成,提高了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集中体现了为农业服务的职能。二是干部向专业人才型转变。在机构改革中,为扭转干部中存在的万能平庸现象,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办法,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员选拔上来。同时,为了巩固改革成果,还对上岗人员进行了分类型、分层次的集中轮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初步实现了干部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转变。三是职能向服务给予型转变。过去我乡工作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推进,“抓事务、抓收费”,“坐等群众上门”,“三农”需要的一些公共服务又不能及时提供。在改革过程中,我乡职能以市场经济为中心重新定位,切实转变到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发展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上来,使全乡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进

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革后全乡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新气象——下村入户的多了,蹲机关的少了;讲方法、讲策略、耐心说服引导的多了,对群众搞行政命令的少了;解决基层问题的多了,被动应付的少了。四是机制向科学法治型转变。为了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我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把那些得到群众公认,确实能取得实效的好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先后制定下发了机关干部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行风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车辆使用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干部工作和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廉政勤政,务实为民。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条块分割,乡政府职责权限不清。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条”主要是指县级职能部门设在我乡的站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块”是指乡人民政府本身对行政区域应该拥有的行政管理权。条块关系是指乡与各职能站所在管理权上的权力和分配。目前,县级职能部门设在我乡的站所共11个,分别是计生办(服务指导站)、农经站、派出所、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水管站、供电所、国土资源所、畜牧兽医站及教育管理机构等,这些机构都以乡村为工作对象,在行政上虽明确是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但这些机构除党团关系在我乡外,其它的人、财、物的权力和业务管理权大多都在上级部门,乡政府仅有建议权,这样就造成了乡政府责任大,权力小。乡政府对职能站(所)的一些不合理做法无法有效管束和制止,加之一些职能站(所)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总是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乡政府协调工作难度大,难以形成合力。二是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保障。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有限,我乡自身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仅靠集体土地发包收入),年收入多则xx万元,少则xx万元,而各项工作经费开支逐年递增,造成乡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债务无法偿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改善乡村工作生活条件开展的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由此背上工程欠款;前几年推行“普九”,搞学校升

级达标活动,留下了教育欠帐;乡政府无偿或低于成本对农业基础设施、农资、人员技术投入越来越多,留下一定债务;乡政府日常办公经费入不敷出,留下一定债务。三是工作方式转变较为缓慢。乡政府对农民在经济上没有制约手段,工作上又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协商、发动、示范、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因此,乡村干部普遍感觉推动工作缺乏抓手,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干,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乡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已由昔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改变为今天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乡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就意味着乡级干部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对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然而一些上级领导和部门却忽视了这一变化,对乡级政府仍习惯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行政管理模式,致使乡级干部工作压力增大。四是乡镇干部待遇提升较慢。相对县直部门、单位干部,乡镇干部与能提升政治待遇的领导和部门接触少、了解少,政治待遇提高的速度慢;相对县直部门、单位干部,乡镇干部各项隐性开展多,如上报材料或开会的摩托车(汽车)加油、下村误餐、夜晚清查等,因财政困难,加班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而津贴补贴并不比县直部门和单位干部的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几点建议:一是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等,努力优化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第一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从现实情况来看,基层党政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水平是比较低的,月均工资在1200元左右,加上津补贴也就2600左右。此等收入相对于普通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蔬菜瓜果种植户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农民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第二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针对基层党政人才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

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二是加大县级以上政府对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化解乡镇债务。通过上级专项资金帮扶的方式,减轻乡镇财政压力,保障乡镇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促进乡镇自身财政收入全部用于发展“三农”,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三是将乡镇站所的部分管理权(人权、财权)全部下放。县组织人事部门以招考的形式招录工作人员,站所长及管理层干部由乡镇党委考察任免;站所所需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由乡级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县直对口单位保留事权,重点做好业务培训等服务工作。确保各站所与乡镇中心工作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三农”。

2、现有乡镇编制能否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使资源效能最大化。

我乡现有编制情况:xxxx乡设置党委、人大主席团、政府、纪检委、人武部五个机构。其中,党政机关下设五个综合办事机构,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乡政府下辖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等三个服务中心。全乡核定编制数xx人,其中行政编制xx人,事业编制xx人。现在岗人数xx人,其中女xx人,少数民族xx人。30岁以下xx人,31--35岁xx人,36--40岁xx人,41--50岁xx人,51--60岁xx人。本科学历xx人,专科学历xx人,中专及高中学历xx人,初中及以下xx人。一般干部xx人,副科级干部xx人,正科级干部xx人。目前的在编人员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乡镇工作需要。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

伍建设,使资源效能最大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体系,规范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推行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度。结合“4211”机制的规范运行,每年由乡党委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向群众作出承诺,将其完成情况作为个人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实施干部诫勉制度。对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指派专人与其谈话,并要求写出书面整改措施,诫勉期限为半年。期满后,再由乡党委进行考察和民主评议,对确已改正的,由乡党委给予解除诫勉决定,仍未改正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三是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营造一种当基层干部光荣的舆论环境,使广大基层干部感到虽苦犹荣,从而激发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为党为民乐于奉献,甘于吃亏。

其次,建立健全维权体系,保护基层干部的合法权益,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一是注重情感关怀,基层干部直接与农牧民群众打交道,他们与村民生活在一起,工作中难免有为难之处和顾虑多的地方。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和管理,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正确引导,多给基层干部创造一些良好的工作条件,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口号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二是注重分析问题,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要抓紧,组织调整要慎重,切记不要搞成年年整顿,年年换人,年年后进的局面。在整顿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同时,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综合治理,抓好社会治安的整顿。三是注重保护基层干部权益,要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宗族势力对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给那些秉公办事、坚持原则的基层干部撑腰壮胆,保护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对那些蓄意报复、诬陷基层干部的人和事要迅速查处,依法严惩,调动基层干部一心一意干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关怀、关爱体系,努力营造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基层干部,对基层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鼓励;对基层干部要真正关心、真情关

怀、真心爱护,努力调动基层干部抓工作、干事业的积极性。二是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对基层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要相应配套多关心多支持多为基层干部着想。三是要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少开会,少发文件,少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减少事务性工作;应由有关部门承担的工作,不能转嫁到基层干部身上。

3、“4211”工作机制运行十余年来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新举措,深化和丰富“4211”工作机制,使“4211”三项功能有机衔接,保证“4211”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近年来我乡完成了部分“五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但是,受近年来农村农业生产、大上林果业等管理工作任务的加重、各项工作目标考核量化细化任务的增多加重、干部人员编制不够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基层乡镇干部几乎是没有星期

六、星期日的休息时间,甚至在农忙时法定节假日农村基层干部也不能正常休息,还没有加班费,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因长期得不到休息,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如果继续按目前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运行,即使再增加一倍的编制和人员,“4211”在乡镇也仍然无法正常地运转。

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新和农村工作的情况来看,只有加强农村机制体制管理改革创新,努力实现“行政领导农民”向“公共服务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才能保障“4211”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制度创新。要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有机融合,切实体现党的政治优势,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政府的职能及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重心应定位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运用市场化手段并不断通过创新进行宏观调控,不断弱化直接干预管理经济的职能。在新的农村改革思路和执政观念的指导下,乡政府职能和基层干部工作职责应做出转变,行政管理细化到田间地头“保姆式”

管理的职能将逐渐减弱,单纯“行政管理农民什么工作都要管”的模式不再适应,给农民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成为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职责,这样才能逐步腾出大部分乡镇干部试行“4211”工作机制,实现乡镇干部真正轮休、轮岗、轮训;否则“4211”工作机制再好,工作措施再完善,到最后结果还是纸上完美的“4211”工作机制,一点也不实际和实用。二要提高干部待遇,落实摩托车油料补助及加班费。

4、乡镇是否能完全履行职能,还受哪些因素制约,应具有哪些权责(包括决策权、执法权、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监督责任、工作责任等),怎样确定和划分县乡的权力和责任。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权责统一”的原则履行职能,乡镇应具备决策权和执法权,同时也应承担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监督责任、工作责任等。要理顺县乡村关系,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本着因地制宜和区别对待的精神,加强对乡镇的分类指导和扶持,使各类乡镇都有权有责,任务与手段相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主要是在合理调整乡镇设置的基础上优化组合乡镇站所,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从长远看应建立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地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下放。县委、政府应从理顺管理关系和调动乡镇积极性、创造性出发,适当对乡镇下放一部分权力;乡镇把属于村民委员会的职权还给村民委员会,做到总揽而不包揽。二是转移。乡镇把应由市场、社会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以解决政府的越位和错位问题。三是优化。强化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合并那些相关相近或交叉的职能,减少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

二、机构设置方面

1、乡镇需要什么样的党政组织框架和事业单位结构,乡镇党政机构的设置形式和数额如何确定:是以综合办公室为主,还是以助理员为主,或是办公室与助理员相结合,具体办公室和助理员如何确定。

乡镇党政机构现有的“五室一部三个中心”及相关职能站所的组织框架、职责职能不变,但每个科室部门应适当增加2-3个编制,以满足设置以综合办公室为主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设置需求。综合办公室应融合包含“五室一部三个中心”及相关职能站所联合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综合办公室应坚持以“便民、惠民、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规范服务型政府建设,筹资建设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应编制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守则、岗位职责和便民服务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度、预约服务制度、岗位工作制度、值班制度、监督举报制度、廉政制度、领导值班制度等,实施效能问责,避免事出多门,责任不清,最大程度减少因办事程序不懂、办理人员不在而造成的误时、误事的现象,确保便民服务的高效运转,改善群众上门难,认门难,找人难,办事难的问题,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综合办公室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行“一个大厅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明确乡级便民服务代理制流程图,让群众知晓办事的地方。同时,本着“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为目的,集中办理涉及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和面向社会的服务、收费事项。计生、民政、社会保障、合作医疗等业务全部进入便民服务大厅,对办事项目、审批内容、办事程序和服务人员电话等相关信息全部进行公开。并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三项基本制度,把全乡的日常工作和基层组织工作全部置于“阳光”之下,为群众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努力把便民大厅办成“群众之家”,切实促进乡镇职能转变,推进乡镇效能建设。

2、乡镇事业站所近几年在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点有哪些,如何破解这些难点和问题。

乡镇事业站所近几年在提高为农服务质量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一是集中技术力量,服务农业结构调整。以转变职能为抓手,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农民提供

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采取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以科技服务为主旨,举办各种类型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印发科教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科技种植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

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人员调配难。乡镇站所“条块分割”,“见人的管不着人,管人的见不着人”。一些由县级主管部门直管的站所,对县级主管部门而言,则是“管人的见不着人”,对乡镇政府而言,则是“见人的管不着人”,这些站所的人事权和财权都全部集中在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无权过问,由此形成“责任在乡镇、权力在部门”的格局,乡镇政府对站所也只存在名义上的领导关系,谈不上指挥领导,工作人员调配难。这一现象同时也助长了部分站所工作人员作风漂浮、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风气,不按时参加乡镇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不服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党委、政府对站所指挥失灵,管不着、管不到、难监督。由于这种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责权分离,管用脱节,一定程度影响到乡镇政府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工作难度大。农村税费改革后,全部取消了农业税,乡镇站所没有收费项目,没有经费来源,开展业务或下村作技术指导经费无保障,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要维持乡镇政府正常运转都很困难,要为群众办件好事、实事就更难,如改善教学条件,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题;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等都力不从心,只能推行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来缓解矛盾。一些站所为此进行借贷,出现财政“赤字化”现象。由于资金的不足,导致一些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无法实施,影响了乡镇政府的公众形象。同时,由于没有经费的制约,乡镇政府对站所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功能难以发挥。由于乡级财政困难,无力投入足够的资金改善乡镇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站所没有自已的办公楼,有的也陈旧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站所现代化办公所需设备不全或老化损坏较多,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如:卫生院的先进检验检测设备匮乏,加大了群众就医的成本和负

担,特别是难以处置和救扶危重病人;中小学校校舍条件差,教学实验器材和音体美器材缺乏,既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对策和建议:一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套横向管理的乡镇干部综合考核体系,赋予乡镇更多的指挥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逐步理顺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县级部门、乡镇政府的事权,把一些专业性强、非强制性手段不能治理见效的行政事务,如交通、安全、环保等,交由县级职能部门统管,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及站所管理为主,强化县级职能部门的行政责任,弱化乡镇政府的相关责任;而对一些非由乡镇管理不可的社会公共事务,如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农业水利、林政管理等则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强化乡镇行政责任,相关职能站所划归乡镇直接管辖,同时赋予乡镇相应的行政权力,保证乡镇在这些领域有相应的权威进行管理;对一些与乡镇施政功能密不可分,但又需要县级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行政事务,如国土、文化、教育、财政、治安、司法等行政事务,要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扩大乡镇对这些站所的工作考核意见权、人事任免建议权,以增强乡镇在这些事务领域管理的指挥协调能力。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摆正位置,在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乡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乡镇“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体系,为乡镇依法行政有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二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要拓宽经费来渠道,就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对内,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乡镇经济,逐步培养乡镇的独立财政,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自然转换,确保乡镇政府有主动权和足够的财力,在辖区内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职能,重点解决群众想办而无力办的实事好事。同时,扶持乡镇站所开展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引导站所工作人员转变观念和角色,从习惯于行政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从等人上门转变为上门服务。对外,上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组织运转正常,科学理顺上级财政与乡镇财政的关系,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科学界定下拨乡镇经费,对站所的业务经

费划拨要及时到位,应做到不扣压、不挪用,确保乡镇站所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三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站所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上级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要多关心、多照顾、多扶持,加大对乡镇站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乡镇站所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把更多的先进设备配备到站所;要采取上下联动、结对帮扶的办法,逐步解决乡镇站所所需设备;要组织和做好捐献设备工作,动员有条件的单位自愿捐献相关设备到乡镇,建立常态化的“供需平台”,多渠道解决乡镇设备匮乏的窘境;乡镇站所也要加强请示、汇报,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要多方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先进办公设备,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在整合和设置乡镇事业站所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下一步应如何总结和完善,那些适合按区域设置,那些适合按乡镇设置。那些站所应该是想条块管理,那些站所应该下放到乡镇。

建立一套横向管理的乡镇干部综合考核体系,赋予乡镇更多的指挥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逐步理顺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县级部门、乡镇政府的事权,把一些专业性强、非强制性手段不能治理见效的行政事务,如交通、安全、环保等,交由县级职能部门统管,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及站所管理为主,强化县级职能部门的行政责任,弱化乡镇政府的相关责任;而对一些非由乡镇管理不可的社会公共事务,如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农业水利、林政管理等则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强化乡镇行政责任,相关职能站所划归乡镇直接管辖,同时赋予乡镇相应的行政权力,保证乡镇在这些领域有相应的权威进行管理;对一些与乡镇施政功能密不可分,但又需要县级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行政事务,如国土、文化、教育、财政、治安、司法等行政事务,要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扩大乡镇对这些站所的工作考核意见权、人事任免建议权,以增强乡镇在这些事务领域管理的指挥协调能力。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摆正位置,在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

乡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乡镇“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体系,为乡镇依法行政有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

4、如何界定乡镇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服务性职能,乡镇事业站所整合后,分类改革如何进行。

公益性服务职能:按照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基本要求,在梳理分析乡事业单位现行职能的基础上,明确乡事业机构执法和公益性服务的主体职能是:农村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使用监测;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农机安全监理;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农村经营管理;招商引资衔接协调服务;辖区内工业生产统计和安全生产管理;农村群众文化宣传;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基础工作、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与执行、建设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等。

经营服务性职能:对有偿技术性服务和社会中介性服务等生产经营性职能全面放开,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所需要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公益性职能由公益性服务人员承担,基本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经营性服务由社会化服务人员承担,鼓励乡事业单位现有人员领办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型和中介服务型企业,不断激活和拓展经营性服务。

公益性服务岗位设置:在明确界定镇事业机构公益性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严格设定乡镇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岗位,原则上每个乡镇控制在xx至xx名,要以核定的各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人员编制为依据,结合本乡镇产业结构、经济特色、地域面积、人口规模及经济总量等实际,设置公益性服务岗位。要按照确定的公益性服务人员编制数实行预控管理,一般掌握在15%左右,用于今后的人才引进,以不断优化公益性服务人员队伍。公益性岗位要依据公益性服务职能进行合理设置,可以一职一岗,也可以一岗多责,做到因事设岗,岗事相宜。公益性服务岗位设定后,要认真编制《公益性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聘任、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确定薪酬等岗位管理的基本依据。

公益性服务人员配置:对从事农村社会事业服务的人员,全面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或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必须取得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各类技术服务人员统一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其余服务人员上岗资格的认定由地县有关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进行。涉农事业单位现有符合条件的在编人员(含待岗人员)可以报名参加相关执业资格的考试。首次进入涉农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的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事业心强,热爱农村基层服务工作;具备相关农村社会事业公益性服务人员执业资格和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近年来连续从事农村社会事业服务工作且在编在岗;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和上岗资格认定,凡取得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的人员少于或等于相应公益性岗位的可直接上岗,多于的按确定的公益性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公益性服务人员上岗后,与所在单位重新签定聘用合同,聘用期一般为3年,聘期内实行人编分离。竞聘落岗人员实行多种形式的分流。公益性服务人员聘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的和首轮符合条件参与竞岗落聘的人员可参加新一轮公益性服务岗位的竞聘。

三、编制方面

在xxxx核定的乡镇编制总额内,如何确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核编标准,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以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为100分,这些因素各占多少分值。乡镇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比例定为多少比较合适。

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核编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一要按照乡镇土地面积、辖区人口、财政收入等因素,确定乡镇的分类标准;二要考虑乡镇主导产业规模大小的因素。如果以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为100分,这些因素各占50分。

上一篇:暑假假期安全教育下一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