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美文

2024-08-09

意林美文(精选4篇)

1.意林美文 篇一

作文最佳立意的标准:

――有深度,能启迪人生(深刻)――有新意,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新颖)立意热身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身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于心不忍,使用剪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去。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面对这则材料你如何进行开拓和立意呢?如何拓宽自己的思路呢?请试一试吧!着眼于“人”切入立意 □肯定人生不能没有爱,小男孩的举动没有错。□否定爱要注意方式。否则,爱会害了人。着眼于“物”切入立意 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磨难,难以成材。没有打好生命的地基,就无法盖成生命的大厦。蝴蝶是无辜的受害者,罪魁祸首是那个小男孩。要想作文有出色的立意,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4、勤于思考。„„* * 意 高 文 自 胜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什么是立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永恒的经典 好的立意: 鲜明 正确 深刻 新颖鲜明――文章主题应旗帜鲜明、观点集中,不能含

含糊糊、模棱两可。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题目:――也是一种幸福 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1)奉献和放弃也是一种幸福(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方法一: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让“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挥洒汗水也是一种幸福 “年轻的我们肆意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我们会痛快地甩头,我们会任汗水流淌,我们品尝汗水的滋味,体味到我们的风华正茂,我们挥洒汗水,为的是让汗水证明我们努力过,我们青春过,我们幸福过!”放慢脚步也是一种幸福 “放慢脚步,是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放慢脚步,能更好地品味人生的种种滋味,放慢脚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方法二:高屋建瓴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 “ 大气”,有高远的立意,有才识,有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失败也是一种幸福(同题比较)虽然前一次考试考得很惨,被老师批评被爸爸妈妈骂了一顿,但我从中吸取了教训,所以第二次我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我觉得失败也是一种幸福!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每当我们失败一次便是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当你获得成功时,你会发现

失败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笔财富、一种幸福!凋零也是一种幸福

然静静地躺在悠的身旁,秋风拂过,悠和然被卷入空中,如今他们又能在一起了。凋零,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然静静地躺在悠的身旁,他们终于又能相拥在一起了。秋风拂过,悠和然被卷入空中,恍惚之间,他们似乎看到了来年的桃红柳绿、儿孙满堂,„„凋零,不也是一种幸福吗?伤痛也是一种幸福伤痛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现在的我,慢慢锤炼出一张淡然的面容,不由想起冰心的那句话: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朋友,快乐固然美丽,伤痛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回归也是一种幸福过于急促的步调让我们错过了身边许多美好的风景,变得愚钝、暴躁、麻木,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搪塞与敷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回归不正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吗? 做“第三者”,也是一种幸福坐在路边,看着一对情侣甜蜜地牵手而过,他们幸福的笑容让我陶醉;公园里孩子们呼朋引伴,他们的快乐也在我的心头荡漾,在电视机旁看着奥运领奖台上胜利者灿烂的笑容,我也为之欢呼雀跃„„做“第三者”,幸

福着别人的幸福,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方法三:出奇制胜法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法

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从而获得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离别,也是一种幸福离别了,我无憾,因为我们曾携手共度那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离别了,我不痛,因为在以后的路上有你们的温暖祝福;离别了,我不哭,因为我幻想着下一次的美丽重逢,那时一定有比现在更完美的你、我、他„„离别,也是一种幸福!立

意深刻新颖类拟题举例: 守望也是一种幸福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聆听也是一种幸福 流泪也是一种幸福 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幸福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吃亏也是一种幸福 挨骂也是一种幸福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

――明董其昌《画蝉堂随笔》

立意,然后选择最佳立意入文借鉴: 要从多角度思考、

2.意林美文 篇二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一起读课题———

生(齐):黄果树瀑布。

师:还记得课文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的吗?

生: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板书:杰作)

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杰作”?

生:伟大的作品。

生:了不起的作品。

师: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带给作者如此深刻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一睹它的风采。

二、聚焦重点内容,感悟瀑布特点

师: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黄果树瀑布这个大自然杰作的?

生:是从声音、形态和感受三个方面来展现的。

师:(板书:声音、形态、感受)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找出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用笔画下来。然后反复品读,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相关的词句旁边作批注。

(生自学)

师:作者是怎样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答,师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请你抓住关键的词句来谈谈。

生:“从远处飘来”的一个“飘”字让我感觉到了响。我们离瀑布还很远,但“哗哗”的声音就已经传过来了。

师:“飘”是说瀑布的声音很轻很柔,你怎么就能感受到声音的响呢?

生:因为虽然“飘”是说声音很轻很柔,但“从远处”飘来,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特别大。

师:噢,原来作者用这个表示轻、表示柔的词语还是为了写声音的响的。这就是写作的智慧哦。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声音的响?

生:“盖过了人喧马嘶”“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一个“盖”、一个“只存下”充分说明了瀑布声音的响。

师:一个“盖”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生:铺天盖地。

生:瀑布声铺天盖地而来,人喧马嘶都被淹没在这声响里,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只存下”一片瀑布的声响!

生:从“潮水般、人喧马嘶、喧嚣”这些词我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声音很响。

生:“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我从“千万架”“大合奏”感受到了瀑布声音很响,气势磅礴。

生:我想给这位同学补充一下,从“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我体会到了黄果树的声音不仅很响,而且很嘈杂。

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声音就像雷声一样响,而且这雷声一样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从这些词我不仅体会到声响很响,也很美。

师:看来,大家从作者的描写中都体会到瀑布声音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响”。(板书:响)试着读出黄果树瀑布声音的特点来。

(生练读)

师:黄果树瀑布声音很响,特点很突出。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比较一下,从作者的描写中,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使用了打比方。

师:具体地谈一谈。

生:作者把瀑布的声音开始比作是“微风拂过树梢”和“潮水”,接着把它比作是“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最后把它比作是“雷声轰鸣”。

师:你看,这样一打比方,仿佛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就响在我们的耳畔。同样是写“响”,静心品味,好像有点不同。品一品,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句子能够体会到声音越来越响。

生:第二个句子能够体会到声音非常嘈杂。

生:第三个句子能够体会到声音虽然很大,但很美。

师:读书,就要像喝茶一样要学会品味。同样是写声音,为什么听到的却有不同?联系课文想一想。

生:开始作者离瀑布很远,后来到了瀑布的跟前,再后来作者下到了谷底,所以听起来不同。

师:老师要给善于发现的你们点个赞!原来位置在变,笔下的声音也在变,变得越来越响,越来越美。我们一起读读,感受一下。

(生练读,师生分组读。)

师:多么奇妙的声音,它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回响在耳畔!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慨叹———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欣赏了瀑布的声音,我们再一起看看瀑布的形态。课文用哪些语句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

(生答,师出示句子。)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师: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形态有什么特点?请你抓住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我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很宽,很美。

师:“白练”指的是———

生:白布。

师:准确地说是指白色的绢。我们看像不像?

生:太像了!

师:如果说瀑布是一匹“宽幅白练”,那这架织布机说的就是———

生:岩壁。

师:岩壁与瀑布就是一对最绝妙的搭档!那么宽的岩壁上泻下那么宽的一道白练,真是壮观!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从“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我体会到黄果树瀑布非常宽,宽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生:我想给他补充一下,庐山瀑布我们在三年级学古诗的时候就知道了,它很雄伟,但很窄,这句话中一个“远比它宽”让我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比庐山瀑布要宽出很多倍。

师:你能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这是庐山瀑布,看着这幅图,是不是有一句诗跳进了你的脑海?那就是———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果树瀑布有多宽?

生:黄果树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8.8米。

师:是啊,真宽。可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不用这两个数字来说宽呢?

生:这样的数字表达起来虽然准确,但文中的文字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宽。

生:文中把瀑布比喻成了“宽幅白练”,很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宽。

生:文中还把黄果树瀑布和庐山瀑布进行对比,也让我们很形象地体会到了瀑布的宽。

师:是啊,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比较,使得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一目了然。你能通过朗读展现出它的特点吗?

(生读)

师:黄果树瀑布就是一幅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画!难怪作者这样赞美它———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如果说,形态和声音是对瀑布的直接描写,那么有没有对瀑布的间接描写?

生:作者在描写黄果树瀑布时,还写了自己的感受,这应该是对黄果树瀑布的间接描写。

师:找一找有关句子,动笔画出来,然后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黄果树瀑布能带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地说一说。

生:舒服、惬意。

生:心旷神怡!

生:精神振奋。

(生答,师出示。)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师:读出这种感受。

(生读)

师:我们在欣赏瀑布声音的时候,体会到了由于距离的不同,所以声音在作者的笔下也是不同的。现在当你读着这些感受,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先是“凉丝丝的”,接着是感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最后感觉到“胸膛在扩展”。

生:我发现作者的感受在逐渐加深。

生:我发现作者的感受不断加深是因为在瀑布旁边时间越来越久。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时间越来越久?

生:“凉丝丝”的感觉是我们刚到瀑布边的感受,“坐在下面”时间长了一些,而“胸膛在扩展”是“久久地坐着”才感受到的。

师:真了不起!在瀑布前坐得越久,感受就越深!这样美妙的感受,难怪作者要这样慨叹———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站在那里,相信大家还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是什么感受。

(生读课文,思考。)

师:什么感受?

生:沉醉。

师:此瀑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难怪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三、注重拓展延伸,强化学法的习得

师:作者从声音、形态和感受这三个方面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黄果树瀑布这部大自然的杰作。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更深、更美的印象,作者在介绍时运用了———(生:打比方、作比较等手法。)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回忆我们的生活,田野里、树林中、大海边、山顶上……会有许多美好的景物。请你选择一处,试着也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用一小段文字把它生动描述出来,在描写时不妨也学着使用打比方或拟人等方法来表达。

(生练写)

师: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走在小溪边的石子路上,看到一朵朵素雅的雏菊在阳光下绽开笑脸。五颜六色的雏菊,点缀着碧绿的草丛,十分和谐。(师:写出了花的颜色和形态。)天地间,十分幽静。潺潺的溪水声,时而像轻柔的钢琴曲,时而像微风拂过的风铃,清脆而悠扬。(师:运用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美妙。)此时的我仿佛也融入了大自然,就像是大树上的一片青叶,在微风中舞蹈着、歌唱着。(师:这种感受也是一种“醉”!)

生:我光着小脚丫奔向海边,清凉的海水掠过我的脚背,淘气的浪花像个调皮的孩子不停地抚摸着我的脚丫。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舒服极了。抬起头,红红的夕阳浸在海水中,把水和天都染红了一大片。(师:多美的画面!)海鸥美妙的叫声回旋在我的耳畔,仿佛在窃窃私语。(师:通过拟人句来写声音。)我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静静地站在海水里,只觉得身体越来越轻,就像漂在海水里的一叶扁舟,随风而去。(师:你的感受富有诗意!)

师:看来,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也在我们的感受里!让我们用妙笔去把它们记录下来。下课!

【评析】

沈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简约、灵动、大气、扎实。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准确聚焦到了课文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流程看起来是那样的清爽、简单、流畅。沈老师由“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生疑激趣,走近文本,接着又聚焦到描写黄果树声音、形态、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概括出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其实这个品味、概括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的心灵与黄果树瀑布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最后再回到了对这个中心句的品味上。这种复沓式的一咏三叹,使教学有了主旋律,画面有了主色调。

二是十分注重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对黄果树瀑布声音、形态、感受的品味时,沈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在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瀑布的特点,感悟到了语言之精 准 ,领会了写 作的方法,也激发了对新的问题的探究。

三是注重读写的迁移训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沈老师的这节课不光学生读得有质量,而且写得也很扎实。通过写,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语言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融合。

3.意林美文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言文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12

闻一多在《祈祷》中这样叩问:“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今普通的中国人连中国的经典著作都读不懂了,对《大学》《论语》《资治通鉴》……大概只知道其名称罢了,即使阅读也要靠译成的白话文。如此这般,如何深入地了解和继承中国文化呢?很多有识之士反思:近几十年,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所幸,课程改革终于将文言文的学习之风吹进了小学语文教材,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材之外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文言文,含英咀华,且吟且诵,触摸古老华夏的命脉,担当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让“教育必须有根、有魂”这理念得以慢慢实现。

文言文教学承担的任务比较沉重。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把高中毕业前的文言文学习分成“启蒙——入门——提高”三个阶段。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这给我们明确了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向。朱文君老师倡导“用情趣召唤小学古文课的归来”。结合自己的实践所得,笔者以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立足于言,着力于文,回归于意”。

一、立足于“言”,吟咏诵读

文言文的“言”,其内涵并非狭隘地指实词、虚词的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等知识层面的内容,“言”的最高层次应该是“语感”,文言的语感。众所周知,文言文的教学难点正在于这一先秦的言语表达习惯。要在小学阶段实现“启蒙”的目标,就必须先培养起孩子对“文言”这一民族母语的亲近感,即对文言的语感。而这语感的习得离不开吟咏诵读,时常玩味。

很多人质疑:如此深奥的文言文,就连成年人都读不懂,不能理解,如何让小学生去读?其实,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并不是要他们去详细注解,反而正是他们不能理解,才不至于像成年人那样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心浮气躁而学不下去。模仿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只要教他们“跟着念”,跟着“吟诵”,他们就能一心一意地“死记硬背”了。同时,13岁之前的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在这段时间把经典文言文熟读,他们会终身不忘。他们长大之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自然会把烂熟于胸的经典慢慢去用一辈子的时间理解、吸收、运用,终身受益。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倘若我们的学生在多年后也能这样回味自己在小学阶段和老师一起学习文言文的经历,并且将经典慢慢反刍,成为内心自由、个性张扬的人,那真是为师者莫大的欣慰。

小学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可以通过从“诵读”来实现。许汉老师在对朱文君《蜀鄙二僧》的课堂点评中,高度地肯定了先读后讲,甚至一读到底,完全不讲的文言文教法。读得字正腔圆,读得绘声绘色,读得韵味十足,亦可文白对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魅力。周晓霞老师提出并践行的“形体诵读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文言文亲近起来。王崧舟老师在《漫谈小古文课程在当代的使命》中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言内容,想尽办法让孩子读起来,直到熟读成诵。学《两小儿辩日》,那就模拟对话,来个“辩读”;学《狐与葡萄》,就可以打着节拍读;学那些韵味悠长的文言散文,就将传统的吟诵引进课堂,慢声吟哦,感受文言特有的音韵之美。王老师的这些话印证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今时教古文,自亦宜熟读,虽不求其能写,而熟习其语言乃能深味其意义,较之仅仅看一二遍好得多”。

二、着力于“文”,情趣盎然

不少学者明确地指出:“文言”不仅仅是文言文自身,它还包含文章、文学、文化。传统的经典的文言文里,几乎凝聚着整个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我们当然渴望孩子能够在这些文化的熠熠辉光里,耳濡目染,行以成之。文言是宝库,那些古老的文字,那些经典的譬喻,那些深刻的哲理,典雅而又富有情趣。小学教师对孩子的文言文引领应建立在“情趣”上。教师不是跟着学生的兴趣走,而是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这种兴趣不同于对游戏、对动漫的兴趣,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兴趣。因为高雅,所以才远离日常生活,需要文化的支撑和传统的浸润。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富有情趣的、独具匠心的引导。朱文君老师在教《一人性缓》时,用“猜读”的方式来教学,就是一句一句出示课文,让学生猜测事情的发展,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文言文如同游戏一般有趣。每每看周晓霞老师教《龟兔竞走》的课堂实录,我总是被感动。这样的教学真是极富情趣的,而这情趣正是因“文言”而产生,因“文言”而精彩!古文的魅力被一年级小朋友被唤醒、演绎,学生个个都成为表演的天才。

三、回归于“意”,思接千载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一文中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王崧舟老师也明确提出:“小古文课程的当代使命,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都期望孩子们在学习经典文言文的同时,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心地向善。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会逐渐体会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渐地在心中树立“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形成“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若能这样,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腹有诗书”“有耻且格”的谦谦君子,成为了有“根”的真正的炎黄子孙。文言文的教学,最终要指向生命的意义,回归于文字所蕴含的“意”,而这是终极追求。

正如朱文君老师所说的那样:“没有文言,汉语的世界就像天空没有星光,就像花朵没有芬芳;没有文言,汉语的大地就没有了母亲河;没有文言,我们的孩子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在文言的源头里汲取整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吧!

4.狮子林美学鉴赏导游词大全 篇四

—— 苏州狮子林导游词

组员: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14旅专2班

苏州狮子林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著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小沈。在此,小沈先预祝各位旅途愉快,希望大家带着对狮子林的期待和憧憬而来带着满意和流连而归!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则的高僧,受到他弟子的邀请来到苏州传禅,第二年,弟子为他买地建屋,建了这座园林。来到苏州之前,惟则高僧曾在浙江的天目山的狮子岩修行了二十年余年,而惟则的老师中峰明本以及中峰明本的老师高峰原妙,又都是在狮子岩得道的,狮子林便以“狮子”命名。既表明了这座禅林与传禅基地狮子岩的联系,又寄托了禅僧们不忘师祖的意思。大家抬头看这第一道门门额上“师子林”的师,就是老师的师。后来因为园内假山众多,形状像狮子,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一直沿用至今。这里便是检票处了,大家看门额上的“狮子林”这三个字,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亲笔所写。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贝家祠堂。大家看,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各位可以看下两边走廊上的木栏杆,这些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这些图案都非常的精致美观。上还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是干嘛用的、有什么意义呢?它是为书写佛经所用,这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大家都知道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但在贝家祠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各位没发现吧,因为„„他特殊在屋顶上,看!上面有福、禄、寿三位神仙和一个小孩的塑像,这表明了园主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出类拔萃、光宗耀祖。再看走廊入口处砖砌“春华”二字,这意思:是园内春光烂漫。造园者以这种深院幽庭作为进入狮子林,反而增加了一座偌大的私家园林的隐秘色彩。好,各位朋友,跟我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已到了燕誉堂,燕誉是指安祥、快乐的意思。是出自于《诗经》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现在再请大家看看脚下是个什么字,对!是个“寿”字,边上是五只蝙蝠,取五福祝寿之意,五福“寿”为先,所以寿为中心。这说明园主希望他和他的家族健康长寿,多子多孙、安祥、快乐。该厅堂的建筑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前面称为厅,后面称为堂。前厅接待贵宾或男宾,后堂则用于女眷聚会之处。在建筑风格上绝然不同,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方厅,因为其厅方正,所以得名。大家请看两边的大型空窗,让我们感觉是两幅图画,东窗外是素心腊梅,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门洞为画框,观赏外面的景色,称为框景。两幅“框景”,如两幅山水画,“寒梅图”和“竹石图”,尽现造园主人的匠心,意境深远。穿越小方厅,我们看到院中花台上气势雄伟的巨峰,是由九头不同状态的狮子组成。峰北院墙露窗的框形态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流畅明快。具有文化意义的“四雅”露窗,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添了不少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常绿,与粉墙露窗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优雅情调。各位朋友,我们继续往前游览。

穿过有砖砌“涉趣”(取自陶渊明“园日涉以成趣”句)二字的圆洞门,我们来到的是指柏轩。这里曾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唐代禅师从谂(号称赵州法道)在传授禅教宗义时,不论弟子问他什么,他总是一句话:“庭前柏树子”,意思是要参禅者从玄妙的暗示中自行体会。故取名为指柏轩。这里也是贝家亲属们聚会的地方。各位请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厅堂上方悬挂了由王同愈所写的“揖峰指柏”匾,“指柏”是指禅宗公案一事,“揖峰”则取宋代米芾见石峰作揖典故。以下是1988年由著名书画家合作的《寿柏图》,张辛稼画红梅、吴牧木写古柏,徐绍青绘湖石,费新我题词。厅堂前假山林立,柏树龙盘虬绕。卧云宝座落在假山丛中,这座假山峰是目前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其中有4条山道,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当年乾隆皇帝在其中转了两个时辰也没转出去。里面还有一个棋盘洞,传说是吕洞宾和铁拐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峰上有含晖、吐月等名石。石缝间长着奇松怪柏,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绘像留影,请各位抓紧时间在此摄影留念。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到荷花厅。荷花厅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各位到平台上便可以看到满池荷花争奇斗艳。水厅南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首,厅北6扇长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看看。厅内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及梅、兰、竹、菊。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仲长统《乐志论》。这是为夏天赏荷的好地方。

朋友们,路过真趣亭,我们来到的便是古五松园了。这里的厅堂,不仅多处位于园内主要景区,而且又多处处理得十分开敞。因而便有充分的条件自室内透过开敞的隔扇而摄取园中——外部空间——景物,从而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一幅天然的画卷。由于是透过隔扇和廊来看,而且又是自较暗的室内向亮处看,不仅有丰富的层次变化,而且外部空间的景物还显得分外的绚丽、明快。朋友们,你们是否已被这美丽的画卷迷住了呢?小沈我可是深陷其中了呢!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处的景点是狮子林的“假山王国”。我们看到的这些林中山石,主要是由太湖石构成,太湖石坚实而润泽,险怪而玲珑,具有、透、漏、皱的审美特征,而狮子林中的这些石峰,造型奇幻高峻多姿,具备了太湖石的美感。当然狮子林最著名的还是它调壑式假山群,各位可以看到狮子林的假山群三面环水,拔地而出。东部假山位于高地,遇有大雨也能一泄而干,故称为旱假山:西部假山临水而垒,因山水相依,故称水假山。大家看,整座假山高低错落,连绵起伏,这充分体现了营造者堆叠的匠心与铺排的气魄。另外,营造者独到的构思,还表现在对于假山群中的游览路径的设计上,这些路径或盘桓于高崖,或回环于低谷,给人造成了不同于一般园林的奇悄险趣,并让人体会到了禅宗的意境。尤其是在进入迷津的洞壑之后,洞外的光源与洞内幽暗的光影所形成的对比,更是别致一格。现在,各位朋友可以好好体验感受下狮子林这别致一格的景致。我们15分钟后集合前往假山中央的卧云室。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卧云室了。卧云室主楼面阔4.85米,进深3.45米,抱厦宽4.66米,进深2.13米。主楼屋顶为卷棚歇山顶,抱厦部分为仅有两只戗角的攒尖顶,并与主楼的歇山顶相衔接,上、下两层各六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楼下三面回廊,廊宽0.91米,上有挂落,下设栏杆,南墙开8扇长窗。阁名取自金元好问“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诗句意,此处以云代指湖石假山,意为安卧在峰石间的禅室。以前是僧人的禅房。

各位朋友,立雪堂面阔7.76米,进深7.22米,为卷棚歇山顶,山尖饰灵芝仙鹤泥塑。方砖铺地。原来是传法的地方,取“慧可立雪”的佛家故事为名。东墙开方形明窗一扇,窗外就是我们经过燕誉堂的南庭院。堂中置落地圆光罩,图案制作工艺称“一根藤”。各位请看,圆光罩左右各有一隔断,上为海棠形图案。堂西有雨达栏杆和12扇半窗相隔。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叫作复廊。复廊分左右两边,也就是东西两条暗廊。现在我们先往西面看,是为六边形的窗,透过窗看,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嗯,很好,从窗看,我们能看到园内的假山、亭廊。现在跟我移步到东面,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是的,东面为圆形窗,而且中间隔一方窗墙。两边各五个窗口,每个窗口看的都是不一样的景,忽隐忽现,各位可以试着变换位置进行观赏。像这种透过窗口摄取外部空间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我们称为步移景异。是不是很奇妙呢!

【意林美文】推荐阅读:

上一篇:可爱的猫动物作文下一篇:九年级英语重点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