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2024-10-29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共8篇)

1.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篇一

如何拟订生产计划?

在讨论生产管理技术性的工作之前,最好先了解生产管理人员所要执行的管理功能,虽然每一组织结构不同,将会引起管理人员所负管理功能的程度差异,然而要达成企业目标,则有必要有效的执行这些一般性的管理功能。

生产管理的一般功能包括:

1.计划

2.组织

3.资源组合4.指导

5.控制

计划是做好管理的基础,生产人员必须就未来可能的发展仔细考虑,并就劳工、资产、土地与物料、资料来源等方面作一明确而清晰的通盘设想,一切都有了概念才能开始拟定计划。

消费者所期望的是,令人满意的产品价格,良好的品质,准时交运到其手中而无延误。生产者必须先知道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时间,才能拟定生产的进度,要拟定各种可行的生产进度,就要考虑劳工的稳定程度、机器的产量、能存货的水准、设备的可用性等。

拟定计划必须考虑它的适用性,特别是它的时间面,生产经理常常面临一个问题:计划应该是多远的,很显然,计划循环越长,决策资料越不可靠。

短程计划的拟定较为容易,因为资料容易获得而且可靠,但有时常常因为易作而忽略这些日常工作计划或中程的计划。通常长程的计划由较高阶层的管理人员拟定,其要求的资料比较精简;中程的计划交由中级以上的管理人员来承办,而短期的计划则交由工头或类似层次的人来负责。

设计拟定的准则包括下列数点:

(一)设定目标

目标是由总经理与董事会共同制定的,是将来业务发展方面的指标,所有作业的综合程度、规模、财务、生产、市场等方面目标的决策都要在此层次的基础上决定。

(二)拟定政策

政策是完成既定目标的工作指导原则,不但要有一贯性,而且要有调和性。

(三)确立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是达成目标的最好方法和作法,在既定的政策下,制订出合理的工作次序,使

能达成组织目标。

(四)制订程序

包括将人、财、物、事等因素安排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度表,并编成一套有秩序的措施,使能准确完成行动方案。

存货记录的维护程度、采购程度等都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程序,一般而言,越需遵循各种程序以处理业务者,越是比较低的组织层次。

(五)各种法规

在生产活动中有些决策受到一些强制的限制,以执行公司的政策。

□ 如何进行生产组织?

良好的组织,要善用各种各样的人,将其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发挥集体的功能,组织工作实际是计划功能之一,因为组织工作要不断的审核并修正公司的结构,才能改善组织的效率。

(一)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

---要按目标来组织,才是具体的,因为只有目标,才需要有者的共同结合。---基于人与事的适当配合为前提,通盘考虑相互关连的条件。

---要考虑适当的控制幅度,每一个经理应当监督多少个下属才会有效率,必须审慎安排。控制的幅度越小,则需要的经理人员越多,管理费用也就随之增加;控制的幅度越大,则需要的组

织层次就越少。

---每一操作员上面的监督人员越多,效率就越小,因此尽量使每一个操作员只对一个主管负责。

---必须有一份组织系统表,以显示其各部门组织情形及其有关指挥系统。

(二)必须适当授权

---因为授权能使权责分明,主从关系明确,并使部属建立自信,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要明确表明工作范围,授权后仍作适当的控制。

(三)要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与工作环境

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可以分作直线人员与管理层次人员。任何从事生产和销售的人员都是直线人员。

人事管理、检验或产品管理、采购、存货控制、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市场调查、财务、工具设计、动作时间研究、维护与生产控制,都是属于管理层次的功能。

(四)阐明每一员工的职责

在详细阐明每一员工的特定职责之前,必须先对整个工厂的工作加以布置。

(五)组织须具有效率

1.机器物料置放在适当地点,便于使用操作。

2.指派适当的人及适当的机器,按适当的工作顺序(或方法)执行。

3.人员工作的配合要达成均衡。

4.工资制度的设计须能满足劳资双方的要求。

5.维护适当的工厂纪律。

6.随时作人力审计,以防止人员缺乏。

(六)生产组织的设计须先作准备工作

研究生产的要件与资源能否两相配合,一个均衡的生产组织系统,管理中必须考虑下述几点:

1.画出流程图表明产品的工作步骤,比较能源的可供性,各项设备的耗能。

2.研究转换的可行性。

3.各种可能的行动方针,在研究其所需的人力,并比较设备的产能。

4.对可用空间作生产的布置。

5.编制多个可行的生产进度表。

6.研查所需材料供应与库存的情况,竞争的供应来源、可替用的材料。

7.分析每一工作任务的细节。

8.确定维护、材料处理、控制程序、运输等所需要的劳务。

(七)员工工作态度的重视

要能有效指挥工人,善用机器,必须重视工人的工作态度。重视生产过程之内的人性面,组织才具有效率。

□ 如何制定生产管理图表?

生产管理的图表体制:

对于一企业的整个管理图表体制而言,生产管理的图表体制仅是一小部分,或称为子系统,此一体制又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诸如程度控制、工业工程、绩效控制、品质管制等等。各企业的经营项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经营观念不同,因此几乎没有两家企业的图表体制完全相同。

生产形态:

工厂的生产形态:一般包括订货生产(订产),计划生产(量产)两方式。

生产管理与生产管理图表体制:

生产管理具有生产计划、生产作业管理、监督与生产控制的功能,以其功能大致可划分为制造管理、成本管理、用料管理(即物料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与产销配合等六项。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的原则: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与一般管理图表相似,但因考虑:

(1)企业生产类型为订货生产或计划生产。

(2)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产品种类的多少,订单的多少。

(3)企业的规模。

(4)企业的经营、管理习惯。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的步骤:

生产图表设计也按照一般管理图表的步骤进行,以下步骤则仅针对生产管理图表而列:

(1)确定图表体制的功能及管理需要。

(2)分析企业的生产类型,决定所要采行的图表制度,并决定图表的简化与详尽程序。

(3)决定图表所需具备的资料,并研究其来源。

(4)制定表格的格式。

(5)研究图表资料的提供单位,使用单位与应通知人员。

(6)决定图表填制,审核人员。

(7)订定图表的流程。

(8)研究图表的联系、管理方法等。

(9)公布会议施行。

(三)工程标准图表

产品的工程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规范说明、制造程序、工时、品质标准等项目,具体见标准文案。

□ 如何制定生产管理图表?

生产管理的图表体制:

对于一企业的整个管理图表体制而言,生产管理的图表体制仅是一小部分,或称为子系统,此一体制又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诸如程度控制、工业工程、绩效控制、品质管制等等。各企业的经营项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经营观念不同,因此几乎没有两家企业的图表体制完全相同。

生产形态:

工厂的生产形态:一般包括订货生产(订产),计划生产(量产)两方式。

生产管理与生产管理图表体制:

生产管理具有生产计划、生产作业管理、监督与生产控制的功能,以其功能大致可划分为制造管理、成本管理、用料管理(即物料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与产销配合等六项。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的原则: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与一般管理图表相似,但因考虑:

(1)企业生产类型为订货生产或计划生产。

(2)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产品种类的多少,订单的多少。

(3)企业的规模。

(4)企业的经营、管理习惯。

生产管理图表设计的步骤:

生产图表设计也按照一般管理图表的步骤进行,以下步骤则仅针对生产管理图表而列:

(1)确定图表体制的功能及管理需要。

(2)分析企业的生产类型,决定所要采行的图表制度,并决定图表的简化与详尽程序。

(3)决定图表所需具备的资料,并研究其来源。

(4)制定表格的格式。

(5)研究图表资料的提供单位,使用单位与应通知人员。

(6)决定图表填制,审核人员。

(7)订定图表的流程。

(8)研究图表的联系、管理方法等。

(9)公布会议施行。

(三)工程标准图表

产品的工程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规范说明、制造程序、工时、品质标准等项目,具体见标准文案。

2.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篇二

关键词: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优化

0前言

核能发电作为新型能源, 在我国的电力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从事核能发电的企业共有三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我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23台, 总装机容量213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6台, 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 在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

由于电力企业的生产产品“电”作为无差别产品, 增强核能发电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就体现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运营成本的控制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在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的压缩空间趋于饱和后, 对成本的控制将转到物流领域, 如何有效进行生产物资的物流管理成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

1 核能发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1.1 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现状

一般核能发电企业在生产期, 核燃料、备品备件及消耗性材料等生产物资约占发电运营成本的50%, 各类生产物资有7000多种。发电企业的生产特点, 决定其物流活动主要是对生产和维修所需的核燃料、备品备件及其它生产物资的采购供应和仓储管理。

为适应市场竞争, 各核电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物资物流管理模式, 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但目前基本仍延用运行、维修等部门提需求计划, 采购部门进行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的传统模式, 生产物资的业务流程如图1:

1.2 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的SWOT分析

结合核电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宏观环境、行业情况、价值链分析, 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存在的优势和弱势, 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SWOT分析如表1:

1.3 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劣势分析

造成集团公司生产物资物流管理劣势的主要原因是核电厂的建设受到国家支持, 企业的目的是完成生产任务, 成本意识不强。近年来, 随着集团各企业市场化的运作, 企业成本意识有所增强, 但仍然只把降低原材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看作是降低成本的途径, 没有认识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对于公司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物流人才的缺乏和物流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也是造成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

2 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优化

考虑到目前国家政策确定大力发展核能发电的大好形势, 我认为各核电集团公司应针对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劣势, 利用公司的优势和面临的机会, 采取积极进取的物流管理战略对本公司生产物资的物流管理进行优化。

2.1 建立集团公司生产物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现代企业只有依靠对物流信息系统的科学运筹和管理, 将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传递等功能集于一体, 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快捷、准确的现代物流服务。对于核电企业各分公司地理位置分散的情况, 更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

2.1.1 物流信息通讯网络化

建立起能够承担传输和交换物流信息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建立总部、事业部骨干网络系统, 升级各运营单位现有域网, 连接公司所有单位。公司总部、职能中心、分子公司之间网络示意图如图2所示:

2.1.2 物流信息资源网络化

在公司信息化公共平台上开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 形成集中式的公共数据平台和通用业务流程, 各种物流信息库和物流管理应用系统实现联网运行, 从而使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统计查询、决策等信息子系统汇集成整个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系统的建立应遵循完整、准确、易于操作、实时的原则, 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如图3:

2.2 生产物资的ABC分类管理法

ABC分类法也称ABC分析法, 又称为重点管理法或分类管理法。它把管理对象按影响因素、事物属性或所占成本的比重, 划分为A、B、C三类, 根据这三类的不同特点, 分别采取重点、次要和一般三种不同程序进行管理, 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的目的。

2.2.1 生产物资的ABC分类

核电公司的生产物资按照消耗金额、数量、单价及重要程度, 用ABC分类法可以将生产物资分为三类, 如表2:

2.2.2 建立集团内A、B类生产物资集约化采购运输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应对A、B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 发挥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 充分利用集团的强大谈判能力, 在集团公司生产物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下, 实现统一采购运输管理, 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降低生产物资的采购、库存和运输成本。A、B类生产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如下:

1) 实施严格的计划管理

集团各子公司通过生产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上报汇总采购计划, 同时作为本单位领料出库的依据, 集团公司计划人员根据当前库存情况、库存定额、库存分配量进行综合平衡计算出实际采购数量, 生成采购计划。采购人员依此签订合同并进行采购。当一单位急需生产物资或申请量大于需要量而其它单位有保留量时, 计划人员可以在单位之间实现调拨。

2) 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对已加入生产物资网络资源市场的供应商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合同执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动态考评, 对入网供应商实现入网生产物资定价范围控制, 实现入网产品报价的动态管理。

3) 采购管理

价格动态及询价:定期进行询价, 掌握价格行情。

招标与报价管理:发布招标公告、招标结果查询等, 做到信息适度公开和“货比三家”。

优选供应商:结合网上报价、供应商等级、供应商排名以及其他的供应商详细信息进行优选。

网上审核会签:分为综合分析和审批两部分, 综合分析是集团公司有关部室根据招议标情况, 对供货厂家供货的质量、及时性、价格等进行评价、分级、排名, 然后进入审批流程。

4) 合同管理

采购人员根据审批结果, 选定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同。采购人员要严格以采购计划或紧急计划为依据录入所签合同的主要信息, 入库人员依此为依据进行入库。

5) 运输管理

集团公司解散原各分公司的运输车队, 引进实力强、信用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集团公司的生产物资运输, 与之建立互利互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保证生产物资的运输效率, 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6) 仓储管理

包括生产物资的入库、库存修改、库存盘点、领用、退库、物资报废等。

2.2.3 C类生产物资的VMI管理

对于核电企业的C类生产物资, 在现有的采购模式下, 由各电厂自主采购管理。由于C类物资供应市场充足, 可供企业采购的选择范围很广, 基于核电企业C类生产物资的特点以及目前采购供应物流的实际情况, 建议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策略进行此类物资的物流管理。

1) VMI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框架

VMI是对供应链的一种流程优化, 它以用户和供应商都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 在共同协议下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 修正协议内容, 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VMI通过信息共享, 增进企业之间的协调, 从整体上优化库存管理。在契约基础上, 上游企业负责下游企业的库存管理, 上游企业通过取得下游企业的需求及存货信息, 有效地进行预测并做出适时的补货决策, 由此降低整个供应链中信息的不确定性, 有效弱化牛鞭效应, 降低库存和其他物流成本, 提高供应链的效率。VMI理论构架和流程图如图4所示:

2) VMI在核电企业中的适用性

对于核电企业来说, 将物资的供应和库存管理交由上游供应商, 实施专业化管理, 可以节约核电厂的库存占用资金和物流运作成本, 向理想化的零库存模式迈进。

对于物资供应商来说, 核电企业一方面由于收益稳定, 资金雄厚, 有较强的现金支付能力, 汇款及时、信誉良好;另一方面, 核电企业每年的普通材料费用支出庞大, 这对于每个供应商来说都是愿意寻求合作的前提条件, VMI不失为具有竞争力的选择方式。

实施VMI, 核电企业和供应商之间须有效链接现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为供应商对于电厂的库存需求预测提供数据分析依据。同时, 通过实时监测核电厂的物资需求, 实现及时物资补充, 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2.3 引进物流人才和先进技术, 转变物流管理观念

核能发电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巨大作用, 强化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 加快高级物流人才的引进和现有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通过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解决核电企业生产物资管理中库存过大、采购费用过大的问题, 有效控制发电成本, 提高企业的效益, 增强竞争力。

3 结束语

根据规划, 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2015年2至4月,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 福清核电站5、6号机组相继获批, 我国将迎来新一轮核电大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讨, 能为不断壮大的核能发电企业生产物资物流管理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蓝仁昌.物流战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丁伟冬, 胡燕祝.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支撑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 2006.

[3]徐杰, 田源.采购与仓储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伊松, 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于淼.供应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浅析精益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管理;应用

一、精益生产基本概念

由丰田生产方式衍生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它是一种管理哲学,称之为“世界级制造技术的核心”。

经过制造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对丰田精益生产的研究应用并发展,使得精益生产理论得到完善,形成独有的生产体系,而且随着生产技术改时,生产对象的更新,该体系仍然在不断演化发展。精益生产理念逐步扩展延伸,从最初的生产现场管理转变为在物流仓储配送、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流程控制)、产品销售、售后支持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

精益生产是以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战略目标。通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的持续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最终达到消除一切浪费。形成最有利于企业运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相比,其生产方式更灵活,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

虽然精益生产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应用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精益生产在应用中一般应把握六大原则,即都工作场所安全有序干净、JIT(Just In Time)生产,6σ质量管理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团队、可视化管理、追求完美无缺。精益生产能否严格按原则实施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精益生产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生存与发展,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精益生产能够及时高效的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对企业赢得市场、获得利润至关重要。为了合理的将精益生产引入企业,我们应从产品特点、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法律法规)、人才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逐步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S管理和EHS(环境健康与安全)。

5S是保障生产现场要素如人、机、材、法等高效运转的管理办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 (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TSU)、素养(SHITSUKE)。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规范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

目前,中国作为制造大国,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广泛作法。但要想将5S由整理作到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企业在进行5S应用推广中,往往演变成了形而上学的东西。在没有认识5S核心的前提下盲目开始,最后不仅没有促进生产,相反还对制造过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5S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按适而存的原则,去除多余的,留下可行的。广纳建议因事因时确定最佳5S规范营造轻松良好的现场环境。另外对员工5S思维方法的培训,用实例法让员工亲身参与5S的改进,体会5S对其自身工作带来的好处(如通过员工一起对工具定位的调整的讨论,使工具在5S定位中的缺陷得以改善,员工对工具的使用也更加得心应手等),进而提高员工对5S的兴趣,日积月累变成员工的习惯成为一种素养,这也是很重要的,是企业5S管理的最终目标。

EHS是指环境健康与安全。生产制造安全第一,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在5S的推行过程中应时刻以EHS为前提。

2.制造工艺管理。

制造工艺管理是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企业的生产方针—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益的保证,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精益生产认为一个合格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由此可见制造工艺的重要性。针对产品的制造工艺,应制定明确的工艺规范,在工艺文件的编写中应将要做的工作明确的进行量化处理,不可让操作的人员产生异议。对产品进行的制造工艺改进应对操作动作,操作过程严格分析,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法。

3.生产流程优化。

生产流程包括原料的投入、产品的制造以及成品产出整个环节,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对企业整个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流程。

在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按PDCA的方法,针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并验证效果。精益生产对生产流程的改进与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相比,它更注重的是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消除浪费是流程改进的原则。

为此在流程改进中应注意,改进的流程应有利于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返工和质量检验对于产品来说都是无效工时,在精益生产流程中是应尽量避免的环节,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将TQM(全员品质管理)思想贯穿整个生产流程,使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生产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生产节拍的问题,在不间断的生产流程中,每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之间对人员和时间的安排要保持一致。工作时序不同步,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就是停工待料,按精益生产要求对时间的浪费,就是对人工的浪费,为无用工时,将会引起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是要减少的浪费。

最后,是生产流程设计中,生产流程应考虑料在生产流程中的流动,应尽可能的消除料在生产的流动,按按照最短路径原则规划生产流程。

4.物流仓库管理。

物流仓库包括生产物料保管、储存、使用和对产品的收发货。“消灭库存,零库存”是精益生产在物流仓库管理方面的终极目标。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大量的库存将占用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占用就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也意味着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严重的会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破产。而精益生产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库存,因为精益生产是“小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流程 (one-piece-flow)。物料基本在生产的各道工序中流动,在理想的状态下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当要做到“零库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应提升,保证物料按时到达是关键。

5.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精益生产在人力资源方面强调人员群策群力,采用激励和从众效应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要顺利发展,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支持。依据“人本”理念,生产流程的简化,企业各种职能进行整合改进,都需要人去完成,人是比机器设备更加重要的生产资源 ,因此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史上的进步和飞跃。它强调企业为人,一方面应该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于企业员工的关心爱护,要从思想认识 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强调全员参与,从而营造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可以说,精益生产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和创新。

三、在中国制造2025下精益生产展望

4.工业企业生产管理 篇四

㈠ 结合你的工作,谈谈班组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1.按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完成生产任务;

2.按规定的产品计划成本完成生产任务;

3.按规定的产品交货期限完成生产任务。

㈡ 制定劳动定额应考虑的因素?

1.工人的技能水平,对工作的熟练程度;

2.所用的设备、工具、工艺技术。

㈢ 结合你的工作,谈谈对班组生产管理的认识?

答: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效利用生产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绩效管理

㈠ 绩效管理的任务?

答:促使员工和企业整体绩效水平提高,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㈡ 结合你的工作,谈如何做好工段绩效管理工作?

1.考核指标合理,循序渐进提升整体绩效;

2.多人参与打分,考评公平、公正;

3.加强评分透明度,增加考核说服力;

4.适时调整考评分值,突出绩效考核的正面激励作用;

5.增加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的反映;

6.搞好传、帮、带,提高全员绩效。

㈢ 绩效管理的目的?

1.激励员工创新发展

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创新发展,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提升、培训、降职以及淘汰的依据,让员工在无功便是过的竞争氛围里不断的突破,创新和发展。

2.实施有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职工的工作进行管理,考核职工的成绩和效益,从而促进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总目标与为个人的发展意向达到一致,使企业靠员工前进,职工靠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荣,共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

㈠ 成本费用指标的作用

1.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成本费用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3.成本费用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㈡ 降低成本费用的基本途径

1.节约人力,提高劳动生产力;

2.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3.合理使用机器设备,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

4.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

5.加强费用预算管理,减少间接性支出。

㈢ 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

1.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的组织体系;

2.直接材料费用控制;

3.直接工资费用控制;

4.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控制。

㈣ 班组成本管理内容

1.根据全厂和车间的成本费用计划,拟定班组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计划;

2.根据费用计划和消耗定额,控制班组所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开支;

3.核算班组执行的计划指标,并及时采取用适当的形式向群众公布计划执行的结果;

5.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篇五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过程中,生产能力是收到需求的数量和时间相关的。在生产计划的规划期间,对需求的总量和这一时期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差别是很大的。而生产的管理者需要在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之间做到生产的均衡化。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总体是相等的。在生产管理系统的使用上,企业任然要面对需求和生产能力的均衡,对于预期需求超时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生产能力,因此两者之间的生产均衡很是重要。

国外的相对国内的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生产的均衡性、产业链和生辰周期等等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发展而来,国外的生产管理系统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的发展需要,尤其在一些系统的功能上逻辑思维和国内都是很大的不同。还有国内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差别。因此说国外的生产管理系统应用到国内的企业上不一定是合适的。

在生产的管理过程中,产品进度的生产的计划管理,对各季度、各月产品的分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平均分配法,也叫均衡分配法。就是将全年的计划产量平均地分配到各季各月,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需要量比较稳定的产品。

二、均匀递增法,也叫分期递增法。就是将全年计划产量分期、分阶段均匀递增地分配到各季、各月,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的情况。

6.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篇六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摘要:当前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考虑到机车生产涉及交通安全、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把物联网技术融入其中,使管理更人性化,生产更合理化,产品更智能化等等。

关键词:物联网、机车车辆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

一、信息化管理和物联网的基本情况、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三方面的实现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支持、彼此补充,达到融合又相互制约。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针对机车车辆生产企业,生产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使其生产信息化管理更合理、更智能也成了一个很大难题。机车主要包括动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比如青岛四方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江苏戚墅堰机车厂等等都是中国的一些大型机车厂。根据对他们的了解分析,其信息化管理程度并不高。、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 F I 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 个重要特征。

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系统铺设了三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二: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 TS 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 TS 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三: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 010 年6 月18 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5 亿人次。

目前,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第一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第二个实践方向即是广为人知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该方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第三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认为互联网造就了庞大的数据海洋,应通过对其中每个数据进行属性的精确标识,全面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这既是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联网的使命所在。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为安全生产信息化提供了机遇。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重点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3、由以上对于机车车辆生产企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以及物联网的概念的简述,我们可以发现把他们融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其实,“智慧尘埃”意义上的物联网属于工业总线的泛化;这样的产业实践自从机电一体化和工业信息化以来,实际上在工业生产中从未停止过,只是那时不叫物联网而是叫工业总线。这种意义上的物联网将因传感技术、各类局域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依据其内在的科学技术规律,坚实而稳步地向前行进,并不会因为人为的一场运动而加快发展速度。

二、物联网技术与生产信息化结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创新方向和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 FID ;传感网;M 2M ;两化融合。

如上图,物联网技术中的M 2 M平台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操作。

目前,在机车行驶速度不断提升的现代交通领域,如何保证安全并且高速行车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如何提 高机车车辆生产厂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机车技术含量也是机车厂的重点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物联网技术能实现“物—物”、“ 人—物”、“人—人”相连,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通过物联网技术使每个厂家生产出来的机车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并且能随时定位;甚至每个元部件都能找到自己的最初出处,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能远程了解并掌控,远程操作;那么这种机车不但能实现无人安全驾驶,只要操作员在远处对自己负责的机车监控并下达行进指令便可正常运行,而且可以实时了解运行状况。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作为一门技术,一项资源,一大产业,其价值越来越明显,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各行业与各地区的重视,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成为具有全球性价值的资源,不再受到民族和国界的限制。信息资源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成为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信息化将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标志,也是现代企业参与竞争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由于多数企业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收集方案确定不合理,关键词选择不准,收集路线考虑不科学,使收集到的信息单元量大,筛选时间长,处理难度高,预期价值偏低。因此,要及时准确收集具有新颖性,时效性的信息资源,必须分析信息单元的针对性,考虑其动态性,才能获得其实用性。

因此,对于机车车辆生产企业,物联网技术能助其在生产环节实现实时监控、安全生产、优化节能、定位导航、智能识别、信息化管理等等多项功能。对企业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于国家更是提升了交通运输能力,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于国于民都是大有益处。

企业的基础设施、应用平台、信息门户、业务流程、实施理验、人才资源配置与经济状况等差别,都是影响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效果的因素。一般机车车辆企业,基础设施完善,人才资源充足,能够对收集的信息单元较快地进行科学集成、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并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交互,提高信息资源的收集质量,分析整理速度,交互的及时性与应用的效率。为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应用,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确保信息资源能及时、分类入库,既方便查询,也可避免重复收集,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实施网络联合,构建局域网络,扩大信息资源拥有量,采取联机检索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针对这种情况,物联网技术能很好的辅助实现。

三、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中,各机车企业有个机车企业的特殊性,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运用。目前物联网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有些方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因此,企业也要权衡一下利弊,毕竟引进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两句话的事,非同儿戏,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谈发展;物联网技术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抓住一个重要的信息,往往可以为一个企业创造一次较好的发展机遇,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而错过一个重要信息,将会使企业丧失一次发展良机,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现在,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非常复杂,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多。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其拥有量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实际上,很多企业的高管人员都是本行业的专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了解的市场行情、发展态势较全面,同时,因其接触面宽、层次高,所掌握和理解的产业政策较多,对信息的洞察力强,,入点准,把握的时机好,能够获取较为前沿、质量更高的信息,决策时,往往能站在高处,看到远处,都能做出比较明智的企业决策。因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文也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拙识,旨在为机车生产企业实现更合理、智能的信息化管理谈点个人看法,仅代表个人,并不具有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欧阳峰,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7.浅析家具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篇七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增值潜力,人们的物流管理意识逐渐增强,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日益突显。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但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力竞争地位以及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2 家具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的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费用。

家具生产企业的物流的管理一般包括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运输和客服管理六个方面。家具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与其他企业物流成本具有共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家具生产原材料的采购、运输、仓储、订货处理、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等方面的直接费用,这些费用都可以从传统的成本计算中直接分离出来。间接物流成本是由于间接因素而引发的物流费用。如运输车的运营、维护,仓库的折旧,设备的折旧、维修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家具产品库存费用的增加等费用。跟其他企业相比,家具物流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家具本身体积较大,而且不容易分割,需要更大的运输空间。随着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高,对中高档家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家具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美观,这就更增加了对家具产品的运输要求,产品外观的磨损、油漆的脱落、送货时间的延误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间接增加了家具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影响家具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家具企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多样性。由于不同家具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资金实力不等以及追求的目标不同,所选择的物流配送模式也不尽相同。许多家具生产企业即存在物流自营成本管理又存在物流外包成本管理,由于受传统经营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控制,而忽略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具企业在整个生产企业中的竞争实力。

3 我国家具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研究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又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领域,虽然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家具生产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目前,对物流管理认识不足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企业的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仍然比较淡薄,家具生产企业也不例外。家具生产企业通常把经营重点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重视生产领域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大部分家具生产企业中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很多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都还没得到应用。由于缺乏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没有采用标准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导致原材料、人力、物力严重浪费,工序管理混乱,部分成品积压及原材料库存增加,最终导致物流成本上升。

3.2 没有完善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物流成本不是在物流活动的基础上计算各项费用,而是分散在材料采购、产品仓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等账目中的,无法获取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目前我国家具生产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式也无法提供充足明确的物流成本数据,这使家具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没有了依据,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就无从谈起。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使得同行业的企业无法进行比较,从而影响了家具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3.3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过程实际上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一体化的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家具生产企业是一个、产、供、销、人、财、物相结合的有机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很多家具生产企业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也不重视物流信息的搜集与发布,缺乏及时的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的反馈,也缺乏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使得家具生产企业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的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去有计划地组织设计和生产。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共享成为了家具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障碍,除了对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家具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设

4.1 强化物流成本意识、更新观念,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现代物流成本管理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物流成本建设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物流环境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引进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物流专业人才,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合理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流成本意识。其次,企业要树立新的成本管理观念,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物流成本的管理,将员工的个人目标融入企业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提高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4.2 成立横向的物流管理部门

传统的家具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是由若干个部门完成的,物流成本涉及的各项费用很难从各个部门分离出来进行有效的统计。组建专业的物流部门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提出的物流要求,可以将原来分散的产、供、销、运等环节的物流统一管理,重建物流程序。物流部门在家具企业内部还可以起到协调作用,物流部门在接到营业部的订单后及时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可以保证生产部门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避免时间上的延误导致顾客的流失;及时送货能够促进销售,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形象。

4.3 建立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会计制度在物流成本方面存在的缺陷,家具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可以将物流成本从原来的会计账目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物流成本账目从而获取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为降低物流成本奠定基础。也可在不打破原有财务核算方式的前提下,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账目。

4.4 选择合适的物流运营模式

物流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自营配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三种。自营配送模式有利于家具企业内部供、产、销一体化作业,从长远看可以节约物流成本,但企业建立相应的配送体系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共同配送有利于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但是各家具企业之间费用的分成比例不确定;第三方物流配送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投资,由于家具生产企业在运输要求上的特殊性,必须选择与其合同相适应并且能够承担责任技术能力的第三方物流。家具生产企业应该从自身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和战略要求出发,统筹考虑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物流运营模式。

4.5 加快家具生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物流信息化技术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前提,是家具企业物流的关键技术。企业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引进与实施有利于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融合,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家具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供应链,定期进行信息化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的进程。此外,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客户、供应商及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及时掌握供应链的信息。

5 结语

物流成本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家具生产企业只有运用物流成本管理战略,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促进家具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伟,庞燕.中国家具行业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管理,2007,(12):28-29.

[2]唐秀媛,邓德胜,陈德良.我国家具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供应链,2007,(12):98-99.

[3]岳琪,王立梅.家具企业管理现状与信息化趋势[J].信息技术,2007,(5):22-27.

[4]关杰.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探讨[J].科技向导,2010,(4):70-78.

[5]李鑫.浅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202.

[6]刘鑫琪,王积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0,(8):41-42.

[7]吴涛.基于成本战略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法[J].交通科技,2010,(4):122-124.

[8]高国明.浅谈导致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的因素[J].物流商论,2010,(9):127-128.

[9]方威,李夏苗.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家具企业物流战略[J].林业经济2010,(12):58-60.

8.浅谈生产企业内部供应物流管理 篇八

关键词:供应物流采购策略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化

近年来,企业对物资供应过程中包括物资需求、采购、物资入库、仓库保管、配送等物资的管理开始有了更高的认识,如何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费用是多数生产企业研究的课题。

一、企业内部供应物流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需求计划提报准确率不高与标准性不规范。需求计划提报指生产单位对年度、月度物资需求、装置与设备大修物资、投资项目物资、库存物资补充、紧急需求等计划进行提报,采购部门对所提报的物料需求进行采购。1、需求单位提报计划、管理部门审核计划时不够严谨,填报计划的随意性也会导致积压库存。2、生产部门的装置设备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导致设备配件、相关材料采购难度大,增加了储备量加大及资金占用增多。3、生产部门对所使用物资的正常使用周期计算不准确,大量提报临时和紧急采购计划。物资供应部门采取紧急采购来满足需求,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因此种种,还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影响生产的运行持续性,致使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效益降低。

(二)物资采购策略与方式不合理。采购策略要对全年物资采购做出计划安排,明确生产建设过程中所需物资的供应商选择、采购方案、监控过程和出入库管理等原则和措施。1、信息渠道不畅和基础数据不准确造成采购策略不当,使采购任务不能及时安全有效的完成。2、不能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对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完全掌握。3、采购部门人员与需求单位沟通少导致采购计划不适应制造需求。4、采购方式不合理会造成采购流程长,环节多,效率低,供应商选择不当,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使采购成本加大。

(三)仓储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与布局不合理。仓储是物流系统的重要内容,仓储管理不到位会造成库存成本过大、收发货工作效率低、物资受损率高等弊端。1、仓储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高降低工作效率。2、部分在库物资由于保管不善而破损、霉变没有使用价值。3、物料批帐混乱,没有先进先出的发料管理。4、由于工艺调整造成库存物料的大量浪费。5、原装置停工或产品升级、设备更新等原因导致库存物资失去使用方向形成积压。6、因材料老化、超过质保期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的物资长期积压,库存系统控制不健全促使库存的增加及库存成本的提高。

(四)配送专业化程度不高及配送方式不合理。传统的送货业务只是消极地送货式的发货,在装卸、运输、零担提货等环节中转较多,运输工具达不到集装、合装整车要求,同时物资运输方式不合理、物资分拣不科学、车辆人员不能合理利用等问题导致配送专业化程度较低。采购和仓储部门、用户和配送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也难以合理组织配送业务,增加流通时间和配送费用,加大物流成本。

二、对策

(一)协调需求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物资采购来自于生产及维修等部门对物资的需求,采购部门应建立用户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平台,供应商、物资采购、需求计划、价格信息共享。

1、掌握月度、年度生产、基建、检修、消缺等所需物耗,计算生产所需物料的质量与数量,提报合理的需求计划。2、物资需求计划应具备物资编码、名称、型号规格、材质、质量标准、需用数量、时间、价格、总价、资金类型、结算帐户代码、总帐科目、使用装置等基本要素。3、减少物资需求计划变更,严格审核程序。

(二)强化过程控制,优化采购计划流程。建立过程控制机制,对采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点进行监控、监督,编制采购流程控制方案,制定采购流程控制节点控制考核实施细则。1、采购计划应按计划周期编制物资采购计划。2、编制采购计划应遵循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合理利库的原则;3、及时对供应市场进行研究和分析。

(三)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策略与方式达到质优价廉。采取合理的物资采购方式有战略采购、框架协议采购、询比价采购、招标采购、网上动态竞价采购、联合谈判、配送采购、委托代理、委托加工、定向控价采购等。物资采购应因势制宜,达到质优价廉。

(四)建立库存控制机制,加强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起着调剂余缺、削峰填谷的作用,建立库存控制机制是提高物资周转率,严格控制存储费用的有效方法途径。1、围绕存货的需要和利用仓容量设计仓储区。2、仓库设施和设备应根据仓库作业的特点和储存物品的物理特征进行管理。3、入库作业根据特性、体积、重量等信息确定拣货场所和储位。4、定期对在库物资的数量进行盘点。5、确定最优库存量。加强物资的维护保养,缩短存储时间,细化存储费用的核算。6、充分发挥物资信息平台作用,提高库存物资的使用率。组织人员分析各生产单位采购需求,防止形成新的积压物资。

(五)建立专业化配送中心优化配送方案。为减少中转环节,应建设配送中心。1、将物资分为在库物资、直达现场、急需物资的配送。2、按需用单位所需物资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体积、时间、送货地点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地利用分拣、配货、集装、合装整车、车辆调度、路线安排的优化工作,把物资送到指定区域。3、负责运输车辆、机具的管理,凸现物资供应的服务职能,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六)开展电子商务模式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与商务运行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网上交易、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实现全程电子化运营。它既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又能降低存储费用,从而控制供应物流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内部物流是企业生产和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过程,物资采购、存储、配送等供应物流管理水平的改善会对企业整体管理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追求供应物流总成本最低,特别是企业库存控制的合理化程度,能体现企业素质的高低。

参考文献:

[1]赵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J].《物流管理基础》.2007年.

[2]林自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J].《物流信息系统管理》.2008年.

上一篇:5个着力解决的问题下一篇:深圳公租房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