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2024-07-31

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共11篇)

1.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篇一

河池市南丹县芒场中学 刘 娜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作业布置形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0122-0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思想品德教学。

一、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的时政性很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时政变化,与时俱进,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时事热点是瞬息万变的,生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增强教材中的观点和理论的说服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取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的,注意知识点与时事热点、生活案例的结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完全摒弃教材,偏离学科本质,而是强调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用时事论证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2)抓住学生的兴趣节点,注意知识点和学生需求的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的兴趣节点选取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符合学科本质,注意时事热点、生活案例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的关系。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能选取低俗的实例,不能颠覆学生的“三观”。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引入生活案例:两年前,17岁少年小吴(化名)开始沉迷网络,其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小吴经常约见网友,在一次约见网友时被杀害。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讨论造成小吴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要正确地看待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分清现实与虚拟,同时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利,规避网络的弊。这样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一讲到底”,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学生则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主体,应建立“对话式”的关系,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的实际条件等,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选取教学方式应考虑以下几点:(1)教授的目的是为了认知,还是为了权衡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利弊关系。(2)教学方式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可匹配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竞争合作求双赢》时,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学情,选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笔者先用“苹果与三星大战”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组织以“合作与竞争哪个更重要”为主题的辩论赛。这样教学,使学生懂得了合作和竞争的利弊,意识到应争取实现双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底》时,笔者选用小组专题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小组专题讨论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如何做到诚信”,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三、创新作业布置形式

作业布置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重要步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布置必须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将思想品德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促使学生走进社会。教师应创新作业布置形式,突出生活和实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际的教学条件等进行作业布置,不可“一刀切”。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要求学生自由组队,调查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人们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等,然后撰写一篇论文,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成果。这样的作业,促使学生自主运用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探讨问题,加强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联系,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创新作业布置形式,使思想品德教学得到了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篇二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建议中指出: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这是一个密切的有机整体,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三个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赞可夫认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学生负担轻, 教学质量好。我认为, 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 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下面我就优化数学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巧引新课, 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 集中学生注意,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而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促进知识正迁移的作用, 诱导他们全身心的学习, 并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要实行课堂数学学习的优化, 首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 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和思维特点, 科学地设计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是否有趣, 直接关系下面的授课能否获得成功。

二、抓住重点, 设计教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的重点要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只有当学生对数学感到有兴趣, 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毅力, 才能学好。教师要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按照学生“学知行能”的学习规律, 恰当灵活地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从中获取知识, 发展思维,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积极、充分地发挥出来。俗语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针对教学内容, 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 教学内容不同, 教育对象不同, 教学要求不同, 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三、重视交流, 活跃思维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应该活跃、热烈而有秩序, 而课堂的主体———学生, 应该是积极、踊跃而有自信心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因此组织学生交流是实现上述内容的最好途径。因为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针对每一节的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分析、理解, 心中会有许多想说的话, 产生了人与人交流的愿望。这时如果一给他们机会, 他们便争先恐后, 各抒己见, 快活地将自己的收获及疑点讲给老师、同学们听。同时在交流中消除了部分学习差的同学成为“陪客”的现象, 因为同学间, 处于平等地位, 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所以他们也能将自己即使是认识肤浅的, 甚至是不准确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同样增多了他们活动的机会。

四、课堂精练, 巩固深化

练是必要的, 但绝非多多益善。事实上, 成功的练习必须根据教育心理原理, 因势利导, 积极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行动, 使师生心理同步, 既练得精, 又练得活, 真正做到以少胜多, 一练多得。优化练习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不管是新授课, 练习课还是复习课, 都离不开一定的练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 熟练技能技巧。而循序渐进, 重点突出, 形式多样化, 拓广发展是优化练习设计的原则。所以练习必须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拓展性。通过练习不仅使中小学生积极思维, 巩固知识, 还使中小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实吃。如讲了圆面积公式后, 我充分利用课文后面的练习题,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智能, 培养数学素质。先上设计已知半径求圆面积;再安排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练习;最后设计已知周长求面积的习题, 逐步提高练习难度, 避免难点集中造成计算的失误。既重点知识反复练, 难点知识集中练, 体现出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多样性, 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 又富有“弹性”, 使好生吃的好, 后进生又吃得消, 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反馈信息, 及时调节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可控制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师首先必须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练习神态、听课表情、行为乃至课堂气氛中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取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以便及时对教法、学法进行调整。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前面学的知识在理解和掌握中发生了问题, 就会影响到更进一层的学习。因此, 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了解得越早、越及时、越全面越好, 以便对症状的轻重、个别或普遍、及时处理、调节, 以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有效教学基于教学策略的优化 篇三

一、遵循规律,由浅入深

有效的教学皆从自然入手,即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皮亚杰在《认识论原理》中指导:认识是不断建构的产物,建构成的结构对认识起中介作用;建构过程依赖主体的不断活动,是从比较简单到更为复杂结构的过程。按这一认知规律,我们在预设教学策略的时间就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文本,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和特点,以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为学生铺垫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洞悉作者的匠心之路。

笔者曾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我是这样预设的:

师:课文的题目中我一样东西特别引人注意。那是——

生:花。

师:对!文中写“花”的句子有很多,请你细细读文把它们找出来,并多读几次。

学生默读,画句子,然后放声读句子。

师:同学们,我们来合作读句子,你们读含有“花”字的句子,其他的老师来读。

师生合作读全文。

师:德国的花真美!最好的赏花在何处?

引导学生品读相关描写花美的句子,让学生徜徉在“花海”上,沉醉于“花”美中。

师:看到这花的海洋,我们也会跟季羡林先生一样不由得发出了赞叹,这真是——(得出结论:奇丽的景色)

板书:奇丽的景色。

把学生表象思考推向本质的深刻思品。从作者对在屋子里只看到花的“脊梁”的疑问中体会到房东太太“莞尔一笑”所蕴含的德国人独特的人文气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颇耐人寻味的境界。最后让学生“情动而辞发”,畅谈现实生活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动事例。

二、尊重学情,顺势而导

笔者曾经教学《老人与海鸥》,深刻地感受到教与学的差异,并及时抓住这种课堂生成而调整教学策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的预设中有两个场景:一是“老人喂海鸥”,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温馨与幸福,二是 “海鸥送老人”,体会海鸥送老人的沉痛与依恋。两个画面充分感受“欢乐之至”、“悲痛之切”的情感高潮,感悟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在整个把握环节,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预设相吻合。然而,在“海鸥哪些举动让人意想不到”之外时,学生抛离了我的预设轨道,他们关注不是整体思路而是细节描写:

“应声而来”与“突然飞来”;

“起起落落”与“纷纷落地”、“肃立不动”;

“翻飞鸣叫”与“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急速扇动”、“炸了营”、“扑”、“大声鸣叫”;

……

学生多次的回答中与我的心里所想大相径庭,但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了学生清晰的思考路径。我立刻调整了教学思路,紧抓海鸥“飞”的前后对比及“鸣”的前后变化这些具有鲜明对照的关键词来体会海鸥前后不同的表现和海鸥情绪变化的原因,深刻地感悟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结果,师生在愉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落实“语用”,优化创新

笔者曾指导过一位老师执教《三个儿子》一课,落实“语用”,语言训练扎实,教学策略大胆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是基于教学策略的不断优化,以尊重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为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为原则,以落实“语用”为目的,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篇四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学 袁媛

[摘要]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来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实践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知识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的21世纪,知识的存在形式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已不再仅存于文本,它们正以信息流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出现,知识

已变得人人都可以共享。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随着新知识的大量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思维己经严重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的多元和共享,教师的学历知识优势己在加速弱化。教师不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教师掌握的新知识、新理念也越来越滞后于学生,这使得语文的教与学之间的许多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使我们的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改革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而优化语文的教学策略正是朝向这一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有相当一些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其主要原因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的艺术性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指导,很少或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和信息的角度,都要求学生去体验、感受,进入研究的状态,感受所学内容的存在。只有让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对语言的那种敏感,才有可能得到对语文某一领域有更深层次的领悟,甚至将之升华。

2、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现象也较为普遍的存在。

3、随着知识的呈现方式的变化,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等文学书籍的关注程度也在弱化,学生不爱读书或没时间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的存在。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多的仅限于语文课本。

4、在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书面作业来完成的,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5、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课内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课外活动的实践。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课内教学是硬性任务,而课外活动则是可有可无的虚设。

6、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的存在。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偏

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强调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语文课上很少或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老师把课文条分缕析,重视了技术性层面的训练,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和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忽略了道德品质的构筑,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弘扬。

7、在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但好多老师还都停留在浅层的表面的训练上。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很容易忽略的方面。

8、评价方式单一。教学中,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9、重教材,轻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好多老师都还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教学囿于教材本身,未能很好的发挥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敢或缺乏语文教学向生活和课堂之外的延伸,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还较多的存在。

二、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是指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水平等,外部因素则包括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的调控等。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它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具体来说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

教学策略有明确的追求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以优化组合己有课程与教学资源、媒体、手段、方法等作为途径。

三、优化初中语文

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实际能力,初中语文学习探究的正确的教学策略应该是:在学习情感方面,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非智力因素应用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在语文课堂流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调控学生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最佳的结合;在课堂教学行为实践活动中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引领;拓展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的空间,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营造语文学习氛围,优化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增强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重视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主要通过以下的策略:

1、优化外部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2、优化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4、优化课堂结构凸现主体地位

四、结束语

以上所述内容只不过是在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点上进行了浅层次的探索和尝试。我深知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仅做这一点是不够的,我还将继续努力下去。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颁发 2001年7月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袁媛,女,汉族, 1979年12月生,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人,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学教师

联系方式: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学

5.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优化 篇五

1、减少时间浪费: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并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规定的有限时间落到实处,提高时间利用率。主要措施:教师前3分钟候课制、学生课前准备落实、课后不拖堂。

2、掌握最佳时域:据心理学研究,一节课学生的思维最佳时间是上课后5-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要提高课堂时间效益,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当此时碰到课堂上的破坏情况,教师要尽快处理,切忌完全终止课程而去处理问题,那就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3、信息量适中: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

4、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机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

6.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篇六

一、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目前,大多数初中的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陈旧,其依然受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不能运用创新性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能更好地与教师的观念进行融合,因此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不能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很多初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或者是“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授课,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不能在真正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利用,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也是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之一。

(三)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会感觉自己严肃一些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不仅仅拉远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了与教师的隔阂,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枯燥。

二、新形势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一)充分对多媒体手段进行运用

多媒体手段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的`高科技产物,在新形势下这一教学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实施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人生观错误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对“笑对生活”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充分的运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并不能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名人笑对人生的视频,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尼克胡哲的演讲,让学生在他身上找到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施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束缚,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分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学做学习法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对“神圣的”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实施比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课本中有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之后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均成为小法官,介绍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分析,这样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平等的关系,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样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对“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授课前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对身边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相关例子进行交流和分析,让学生对生命的可贵有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再以一个较为平等的态度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总而言之,初中的政治是一门可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影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学科,在新形势下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进行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国华.论新形势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J].学周刊,(15):184-185.

7.小学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七

一、保留传统, 牢固识字基础

小学识字是传统教学环节, 不论是教学系统, 还是经验积累, 都有牢固的基础, 对学生的识字练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些经验一定要保留。一般认为, 小学生在二年级内就要认读生字2500个左右, 而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是传统的四大基础, 在方法上坚持韵文识字、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的原则。对于这些传统做法, 教师要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 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流程和教案形式, 同时要在课堂评价和效果评估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重新整理教学内容

关于识字教学, 除了要在实践中摸索方法, 还要有科学的教学辅助、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前, 识字的教学比重偏大, 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语言发展有关, 在信息和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 识字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也要随之改变,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 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一原则可以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 迅速扫除读写障碍, 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调整教学内容还包括各年级的教学比重调整, 由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儿童很早就开始自学识字, 加上信息、媒介的大量增加, 孩子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多, 一般入学时, 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汉字, 所以, 将汉字的学习任务可以提前到前一个阶段。

三、走出三个误区

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 一直存在一些教学误区, 让教学推进走了弯路, 下面列举三个突出问题:

1、拼音和汉字的关系。

大多数人认为, 汉字音、形不一, 是很难学的, 尤其对儿童来说, 语言练习的主要障碍会是汉字。于是小学的识字教学往往从汉语拼音开始, 然后才教汉字。其实, 这是一个误解, 对于汉语来讲, 它属于笔画型文字, 拼音只是辅助作用,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读汉字、写汉字、看文章。正确的方法是两者同步进行, 拼音对汉字起到发音纠正作用, 汉字才是识字的最重要环节。

2、先易后难的顺序。

在一般教学中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则, 但识字并非思维的逻辑掌握, 而是神经系统和肢体协调的一种技巧, 所以, 先从笔画简单的字学起值得商榷。我们的基础教育缺乏从人的生理结构和个性分析入手, 对于笔画的认知和学习, 是不是存在记忆联系, 或者个体是不是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空白。而且科学表明, 有的孩子的学习汉字顺序笔画的难易并不是问题, 况且, 像人、口、手、上、中、下、大、小这样的汉字, 缺乏记忆引导, 而像魔、攀、掰这样的字虽然笔画多却不难学, 关于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并不多, 事实如何确实值得推敲。

3、图文并茂对识字是否有意义。

我们喜欢用“图文并茂”形容描述一些东西, 在小学识字中更是将“看图说话”做为必修课。首先, 这个方法并不是错误的, 但它的意义在哪里?是不是能帮助学生学会汉字掌握技巧?对这方面认识是存在误差的, 其实, 看图学汉字, 是因为图片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度, 而不是在记忆方式上给予支持。传统的汉字学法, 看图说话有一定的地位, 是因为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少, 手段可选性少, 而现在有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看图说话的地位应该下降了。

四、识字教学的创新策略

为了让识字教学更有新意, 符合现代教学和社会需要, 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 探索识字教学的新策略。

1、“形”、“意”、“声”三管齐下。

想要引导学生科学识字, 就要对汉字形成理论有深刻理解, 也就是字理, 它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我们知道汉字造字是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形成最后字形的, 根据这样的演变理论可以指导小学生识字, 正确做法是“形”、“意”、“声”三管齐下。所谓“形”, 据统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 形声字约占70%。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不仅有助于识字, 更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达到识字量和识字效果同步进行。如“氵”是一个汉字部首, 教师先讲解这个部首的意义, 与“水”有关, 那么其他如“浪”“海”“汤”等就容易学习了, 既使识字系列化, 又提高了记忆率。“意”就是更倾向于依据字形猜测字意, 如“肤”字, 要让学生能说出“月字旁”是形旁, 表示与身体有关, 那么类似的汉字也就容易认识并理解了。同理, 同音字、近音字在汉字中非常普遍, 如“王”“汪”“彺”等, 找出了这样的规律, 识字就很轻松了。

2、利用现代手段, 增强识字轻松气氛。

对小学生来说, 识字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很多孩子开始并不适应, 因此, 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识字气氛会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效率。以前, 看图说话很普遍, 也很单纯, 学生识字的辅助能力很弱。现在不一样了, 多媒体教学也为识字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它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 这样的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发,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3、拓展平台, 让识字生活化。

除了在课堂辅导学生识字, 教师也有义务指导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识字。首先, 让学生在家中的娱乐行为学习化, 包括收看视频, 都可以接收到汉字信息。另外引导学生在户外活动中, 如购物、旅游时关注汉字。

8.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27-02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和方法的先决条件。所以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概念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索,使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学生在解决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时无从下手。因此,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改革,赋予数学概念教学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我们数学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现结合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谈谈如何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概念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例1: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14?郾1轴对称。

教师展示自然景观、分子结构、建筑物、生活用品、动植物等图片,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沿一条直线对折,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出一个对称的实例。

生:汽车、飞机、人体……

教师介绍艺术剪纸中常用的方法——对称法,要求学生按此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师:观察剪出的图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检查小组活动情况,并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的概念。

评析:通过“观察—举例—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互相交流—表述轴对称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轴对称概念的探索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概念教学要体现情境性

众所周知,学生是否学得好,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生动、有趣。布鲁纳认为,当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一开始就采取积极的心理姿态,对学习成果影响甚大。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中。

例2: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11?郾2?郾1正比例函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候鸟吗?你们想了解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每天能飞多远,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问题]1996年的某天,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郾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平均每天大约飞行多少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评析:从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入手,以飞行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个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为问题背景,引入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探索,让学生体会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概念教学要体现探索性

皮亚杰说过:“认识一个对象并不意味着反映一个对象,而是意味着对一个对象发生动作。”这就是说:教师把结论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把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将技能要点告诉学生,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进行观察、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新知,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的过程。

例3:教学九年级数学下册19?郾2?郾3正方形。

学生先回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等知识,然后按以下问题的要求进行动手操作。

(1)怎样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中得到一个正方形?把正方形剪出来。

(2)从一个菱形中能得正方形吗?

学生思考,动手折纸,并剪出正方形。

生1:如图,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向上折,使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

生2:从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上沿着一条宽边的同一旁,分别截出两条与宽相等的线段,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就得到了正方形。

生3:把菱形的一个内角拉成直角,就得到了正方形。

师:根据这些操作过程,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归纳,亲身体验了正方形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概念教学要体现实践性

体现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4:教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5?郾1?郾2概率的意义。

[问题背景]足球比赛前,裁判员掷出一枚硬币,硬币落地时如果正面向上则由甲队开球,如果反面向上则由乙队开球,这种确定谁先开球的方法,对两队是否公平?为什么?

生:公平。

师:直觉告诉我们,掷出一枚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各占一半。但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呢?

[实践活动]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掷一枚硬币50次,组长整理同学获得的试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

评析:以掷硬币活动为背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和掌握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概念教学的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感觉到不是在“学”,而是在“做”,充分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优化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9.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八项策略 篇九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八项策略

常言道,管理出效益.英语课堂管理是一项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有效的英语课堂管理能协调与整合各种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重视英语课堂管理,研究英语课堂管理,提高英语管理质量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事宜,教师不仅要懂得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一般方法、规律和手段,还必须具有优化英语课堂管理,实施高效管理的策略,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现代教学改革的必备措施.

作 者:郭静 作者单位: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刊 名:广东教育(教研版)英文刊名:GUANGDONG EDUCATION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

10.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篇十

摘 要: 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达到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作者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主要依据,探究了优化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初三化学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但是,学生是独立的、不断发展的、具有独特意义的个体,传统教学中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学生“爱学、会学,学懂、学透”,以达到教学活动的事半功倍。

一、投石问路,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投石问路”,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先把思路投出去,讲关键,点重点,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开拓思路、引入知识的最佳方法,因而,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应避免单一灌输,取而代之,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现象,结合对知识点所做的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不直接板书“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而是先做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溶液中,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然后,我在教授学生“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这一特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所体现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学生分析得出实验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酸性物质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具有能与水反应,产生酸性物质(碳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限路径,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寻找问题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二、抽丝剥茧,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由简入繁,抽丝剥茧,逐层深入,突破难点,给学生揭示问题本质,真正让学生理解真相,学生得出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中,许多选择题、填空题都会用到“核电荷数=质子数=荷外电子数”这一公式,但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个公式。因而,我在讲授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层理解以加深认识。第一层,认识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第二层,认识微粒电性。原子、中子不带电,每个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荷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再如,《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内容中,有一个实验叫“烧不坏的手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何解释这个实验现象是难点,为了有效化解这个难点,我给学生设计一组对比实验:

①取一块浸了纯酒精的棉布手绢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先将两体积95%的酒精和一体积的水混合,再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然后取出拧干,在酒精灯上点燃。

通过实验,学生清楚地看到:手绢①烧坏;手绢②燃烧但烧不坏,最终火焰熄灭。然后,我与学生逐层分析:第一,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出发。手绢①和手绢②都是可燃物,且都与氧气接触,那么,导致不同现象的原因就只剩下一个了,即手绢①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手绢②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第二,找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手绢①浸的是纯酒精;而手绢②浸的酒精中有水,根据实验不同点分析得出手绢②上的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水吸收,因而没有达到着火点。

经过一番酝酿、引导、推论,学生豁然开朗,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点。

三、举一反三,注重引导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对于同类问题,教师只要讲解典型范例,揭示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思路,学生便有能力解决其他同类问题。

这样的方法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常用到。例如,在教会学生书写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后,我就会引导学生利用元素的化合价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写出铁和稀盐酸反应、镁和稀酸反应、锌和稀酸反应及铝和稀酸反应等一系列金属和稀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如,“铁的冶炼”知识点中,在讲授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后,我会根据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的特点,让学生思考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更进一步地,我又根据碳、氢气同样能做还原剂这一特点,让学生书写出碳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这样举一反三的演练,学生在书写此类化学方程式时就形成了“依样画葫芦”的思维方式。

四、温故知新,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温故知新”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点,通过旧内容的重新学习,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温故知新”不等同于重复学习,而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补缺补漏,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侧面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系统,达到量与质的双重提升。

例如,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铁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一直是一个令学生头痛的问题,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搞不清铁元素在生成物中什么时候该显+2价,什么时候又该显+3价。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复习课上先设计让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要求学生写出上面四个反应的基本类型并注明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归纳有关铁元素化合价的规律了:

①在置换反应中,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

②在复分解反应中,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与反应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即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在教师设计的例题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理清了思路,总结出了解题规律,因而印象尤为深刻,那么以后解题再遇到类似题目时错误率也将大大降低。

11.优化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122-0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思想品德教学。

一、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的时政性很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时政变化,与时俱进,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时事热点是瞬息万变的,生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增强教材中的观点和理论的说服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取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的,注意知识点与时事热点、生活案例的结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完全摒弃教材,偏离学科本质,而是强调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用时事论证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2)抓住学生的兴趣节点,注意知识点和学生需求的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的兴趣节点选取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符合学科本质,注意时事热点、生活案例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的关系。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能选取低俗的实例,不能颠覆学生的“三观”。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引入生活案例:两年前,17岁少年小吴(化名)开始沉迷网络,其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小吴经常约见网友,在一次约见网友时被杀害。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讨论造成小吴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要正确地看待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分清现实与虚拟,同时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利,规避网络的弊。这样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一讲到底”,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学生则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主体,应建立“对话式”的关系,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的实际条件等,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选取教学方式应考虑以下几点:(1)教授的目的是为了认知,还是为了权衡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利弊关系。(2)教学方式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可匹配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竞争合作求双赢》时,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学情,选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笔者先用“苹果与三星大战”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组织以“合作与竞争哪个更重要”为主题的辩论赛。这样教学,使学生懂得了合作和竞争的利弊,意识到应争取实现双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底》时,笔者选用小组专题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小组专题讨论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如何做到诚信”,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三、创新作业布置形式

作业布置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重要步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布置必须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将思想品德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促使学生走进社会。教师应创新作业布置形式,突出生活和实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际的教学条件等进行作业布置,不可“一刀切”。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要求学生自由组队,调查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人们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等,然后撰写一篇论文,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成果。这样的作业,促使学生自主运用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探讨问题,加强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联系,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创新作业布置形式,使思想品德教学得到了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下一篇: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