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2024-07-12

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共8篇)

1.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一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能否有效调控大众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政治家办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同志要求,在坚持党性原则上,新闻媒体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些重要论述,都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体现了舆论引导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指路明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近年来,西方一些人士极力宣扬“媒体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是独立于政党、政府或利益集团的“第四种权力”。我们有的同志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论调的影响。其实,西方国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上,都是对新闻媒体实行严格控制的。比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实施“新闻媒体过滤器”计划,挤压美国国内与政府观点有抵触的新闻媒体的传播空间,限制记者的采访报道,并处罚“违规”记者和电视台。不仅如此,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经常不顾事实、凭空捏造、造谣生事。这些无疑都是对西方国家长期标榜的“新闻自由”、“媒体公正”的莫大讽刺。实际上,西方主流媒体所代表的正是幕后政党和大财团的利益,西方新闻学强调的“新闻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们的新闻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决不能在新闻宣传上出现任何偏差。今年,我们国家大事多、要事多、敏感事件多,江西各级新闻媒体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突出抓好敏感时

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及时掌握带倾向性、苗头性的敏感问题,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各媒体负责同志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做到不为浮云遮望眼、站稳脚跟不动摇。

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产生巨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各级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江西也正在崛起的进程中奋力赶超。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要求新闻工作者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作为新闻宣传的着力点,为改革发展加油助威、凝心聚力。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总要求的新举措,大力宣传全省上下狠抓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进展,大力宣传我省经济回暖、逆势上扬的新动态,唱响“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舆论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时代最强音。新闻宣传工作要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新闻媒体是讴歌时代精神、伸张社会正义的重要力量,既能够传播信息、普及知识,也能够反映民意、开展监督,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新闻宣传工作要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作为新闻媒体,要切实抓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努力化过激为冷静,化对立为理解,化怨气为信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做到及时准确、快速反应、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出正面声音,努力挤

压各种谣言的传播空间。在目前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要想隐瞒是不可能的,有反应比没反应好,快反应比慢反应好,主动反应比被动反应好。只有牢牢掌握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讲求新闻宣传艺术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新闻学角度来看,这里的“文”既是指新闻报道要有丰富的新闻事实,又是强调舆论引导要有娴熟的技巧和艺术手段。列宁曾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听众。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讲究宣传的艺术,进行艺术的宣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实践证明,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一些媒体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在于有权威、深度、及时的新闻内容,而且在于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和报道方式。我们的新闻作品要产生感染受众的效果,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真实感人。要突出个性特色,少说套话空话;多一些深层次剖析,少一些浅层次的扫描,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镜头、笔头、话筒多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使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更加可亲可信。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把握好“度”上下功夫。“度”的把握依靠科学,“度”的体现讲究艺术。大到一个宣传战役、一篇社论的取舍,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的推敲,都是把握“度”的过程。舆论引导既要得力,又要得当,还要得法。要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研究受众的心理、心态和情绪,做到适度而不失度,避免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防止产生负面效果。

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新闻是求“新”的事业。新闻之“新”,不仅在于报道时效之新,而且更在于报道内容之新、方式之新。只有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才能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受众的信息需求出现从“被迫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的趋势。由于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一家媒体已经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能选择一部分受众作为自己的目标对象。这就需要媒体根据受众的差异、兴趣爱好对自身特色进行“定位”,运用差异化策略找到自己在社会和市场中的位置。目前一些媒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一些子报小报越来越趋同于“一个面孔”,逐渐使读者失去了兴趣。各级各类媒体要深入研究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不断调整和充实传播内容,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要创新舆论引导的手段方式。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报道形式、报道手法日益丰富,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我们还要继续下大功夫,努力避免政策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等现象,努力实现新闻宣传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在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时,要突出新闻价值,使报道“有血有肉”;在报道典型时,要使典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让人感到可信可亲可学;在报道重点工作时,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生动鲜活,使同一主题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避免内容形式的雷同和单一。要充分运用现场画面、同期声、图表、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表现力。

要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当前,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渠道逐步多样化,传播资源爆炸式地释放出来。以视屏传播为例,现在宽带视屏逐渐普及、3G应用前景广阔、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发展迅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造成了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包括社会舆论场、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手机舆论场在内的多个舆论场,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贴、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这种趋势,很容易将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干扰主流舆论。我们要从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于一体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要有效引导舆论,仅有良好愿望还不够,还要具备引导舆论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工作作风、责任观念和道德修养。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做好新闻工作,没有扎实的功底不行。在这方面,我国新闻界的许多老前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仅是通晓马克思主义的著名报人,也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专家学者。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把学习当成终身大事,既要从书本中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既要向同行专家请教,又要以人民群众为师;既要钻研业务知识,又要了解和掌握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努力争做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努力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革命先驱李大钊说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美丑善恶,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扬清激浊,扶正祛邪,全面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倾情谱写精彩纷呈的新闻篇章。

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古人提倡“立德、立功、立言”。只有首先做到立德,才能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功。广大新闻工作者要遵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低俗报道,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新闻队伍良好形象的维护者,不断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2.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二

纪实性的说服力

随着社会越来越现代化, 全民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人们在大众传播中就越来越厌烦无所不知的先觉者和耳提面命的教训口吻, 好友聊天式的个性化纪实手法更容易使其产生共鸣。广播电视以动态的方式记录现实生活、重现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 传播公众关注的社会信息, 往往能够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并引导舆论。

在电视的舆论宣传中, 除了新闻事件的五大基本要素 (五W) 之外, 编辑、记者常常隐藏在镜头之后, 用摄像机记录生活中的一段自然流程, 记录人物的神态、场景、现场氛围及动态过程, 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令人信服。为了真实而具体地展示生活的情状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电视媒介经常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一是较多使用长镜头, 将长镜头化作观众的眼睛, 在现场将生活的真实流程和具体情状延续地显示出来, 增强鲜活感;二是运用同期声强化真实性。声音是生活的旋律, 在拍摄时注重对生活之声的真实记录, 有行动就有声音, 声音和行动相伴而行。在采访拍摄中, 只要开摄像机就打开话筒, 在编辑制作时, 注重音响效果, 使观众如临现场;三是抓拍典型细节增强纪实片的生动性。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使节目有了“血肉”, 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有许多纪实镜头都是通过捕捉和运用典型细节来展现的。

纪实不仅是电视的创作手法, 也同样适用于广播节目。纪实是广播人揭示主题、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声音是无形的, 却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具有独立的、流动着的运动状态。声音能将人物讲话的语调、音色和叙述的情景毫不走样地传播给听众, 让听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广播的纪实性报道通过听觉, 反映到人脑神经中枢, 就必然激起人们的心理、意识活动, 调动人脑中原先储存的对客观世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 进行新的思维活动, 得到新的具体形象。这种新的形象, 再通过大脑的转换作用, 很容易转换为情景交融的视觉形象, 展现在听众的眼前。纪实性广播节目通过时空同步的采访, 运用平实的语言风格, 融入记者情感, 记录生活流程, 记录情感世界, 记录人物精神, 使听众从中感悟到生活的真实。纪实手法应用在广播节目中, 既翻新了报道形式, 拓宽了广播的报道对象面, 又充实了报道内容。再现事实的叙事方式, 大大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 使报道有了立足之本。

广泛的影响力

2007年5月, 世界著名的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 (BBC) 等新闻机构委托全球舆论调查公司进行调查, 在1万多名成年受访者中, 有82%的人认为, 电视媒体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消息来源, 电视仍然被视为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消息来源。①电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年, 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播映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走红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使现代人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微妙变化;另一部国产电视剧《苍天在上》则引发了人们对于反腐倡廉问题的深层思考……报刊上关于电视影响的报道也层出不穷, 电视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就广播来说, 我们国家以社会拥有5亿台收音机、广播人口覆盖率超过90%的惊人数字位居世界广播大国的行列。②广播媒体作为听觉媒体, 可以缓解和减轻受众接收信息的“视觉压力”, 在一切视觉化的新经济时代中, 声音的魅力显得独特又珍贵。广播具有的听觉接收的特征, 其伴随性使人们获得信息更自由无障碍。同电视、报纸等视觉媒体相比, 它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作为国家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毋庸置疑是全国广播媒体的龙头。中央台有着丰富的节目资源, 全台共有10套节目, 林林总总的节目多不胜数, 2007年底中国之声进行了全频率的改版, 实现了24小时播出, 是中国首个全国性全天候播出的广播频率。除了记者可大量发稿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等重点新闻节目、名牌栏目和整点、半点新闻主阵地之外, 还精心策划过整合地方台新闻资源的大型节目, 如“中国质量报道——以质取胜, 伊利打造民族品牌”、“今日论坛——聚焦中国乳业”等, 极大地彰显了广播的风采, 大大增强了中央台广播的影响力。③

以情动人的感染力

广播电视诉之以情、动之以理, 把所要诉说的道理通过感人的事例, 如细雨般浸入人的心田, 能够更好地引导舆论。

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话题, 情感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历史转型时期, 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如道德滑坡、伦理缺失、诚信危机、情感匮乏等, 对人们传统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冲击, 而情感类节目可以为公众构建一个公共的情感交流平台、一个情感宣泄的有效渠道, 情感类的精神核心便是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 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提高更多的受众群在各自生活领域的认知度。通过分析个体情感诉求, 来传播新的生活理念、现代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和生活态度。因此, 它不仅是个体的“情感阀”和“减压器”, 满足个体情感需求, 而且可以对社会层面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影响更广泛的受众来实现和谐社会主导层面的精神和谐。

广播的特点是“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其独特的隐匿性使人们愿意通过它倾诉烦恼、寻求帮助、解决困惑。被称为“情感家园”的天津电台生活广播, 是全国首家以情感谈话节目为主体的专业的谈话类节目广播, 节目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 通过讲述情感故事和谈话的方式, 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 诠释人间的真善美, 节目自开播以来, 收听率居高不下, 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而近年来在电视上兴起的情感类节目, 则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境, 声情并茂, 极富感染力。它通过浓厚的人文关怀, 从道德理念上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使受众的自我意识与社会主流意识达到同步。

作为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广播电视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也是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在媒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广播电视行业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呢?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唱响主旋律, 形成凝聚力。在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复杂多变的情况下, 广播电视要以最快的速度, 最直观的形象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在舆论引导中成为理所当然的“领唱者”。同时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通过广电媒体及时准确地传达出来,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从而形成为全局服务的向心力、凝聚力, 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

二是增强亲和力, 提高吸引力。广播电视媒体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只有这样, 才能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吸引力。要将新闻报道的着眼点立足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 谋划、开展工作, 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贴近群众,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 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 同时, 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完善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制作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节目。

三是深化改革, 打造竞争力。人们对大众传媒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信息的需求, 由相对单一变为日益多元化, 获取信息的途径也由原来的少数传统媒体, 扩大为科技发展的各种最新成果。广播电视必须时时保持创造力, 才能最有效地服务受众、吸引受众, 才能使舆论宣传达到最大效益。30年来, 中国广播电视业不断开拓进取, 深化改革, 不仅涵盖新闻业务, 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如节目制作、技术革新、广告经营、人事管理、资金运作等,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而使中国广播电视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观念上, 广播电视媒介正逐渐由原来单纯的新闻媒体观念向综合功能的大众媒体观念转型, 在体制上, 由单纯的喉舌媒体向文化信息产业过渡, 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灵活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 在媒介白热化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参考消息》, 2007年5月1日。

②《振兴广播评论和谐舆论环境——2006年南京广播评论发展论坛倡议书》, 《新闻研究》, 2006 (9) 。

3.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三

【关键词】新闻策划 党报 网络空间

地方党报,简言之,是地方党委机关报,属区域性主流媒体之一,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很高威信,同时也是地方党委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地方党报由于人才匮乏,在引导舆论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地方党报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它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起“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人民的喉舌,及时表达人民的意见和愿望,起“下情上传”的作用。所以,加强地方党报引导舆论的能力有着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结合《亳州晚报》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坚持党性,走进百姓”的办报理念,有助于我们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办老百姓爱看的党报”有助于地方党报巩固自己的主流媒体地位、履行自身职责和使命;积极做好《亳州晚报》的发行投递工作,让广大读者及时获得“来自报纸的声音”;加强报纸全媒体建设,延伸报纸引导舆论的空间。《亳州晚报》在加强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一、立足亳州本土,办党委和群众都满意的党报

《亳州晚报》系中共亳州市委机关报,是我国众多的地方党报之一。亳州晚报社立足亳州本土,以亳州新闻为主打,认真传达市委的声音,领会市委的想法,创新办报思路,办老百姓爱看的党报。

一是认真传达市委的声音,全面领会市委的意图。中共亳州市委的重要会议,市委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下发的重要文件,亳州晚报社都组织编辑、记者尤其是时政新闻部编辑和记者进行学习,全面领会市委的想法。我们认为,只有全面领会市委的想法,才可能办出让市委满意的报纸。

二是开通热线电话,写老百姓爱看的新闻。报社的热线电话,是报社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报社联系群众,沟通群众,架起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连心桥。《亳州晚报》通过热线电话,把大量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新闻反映到报纸上,促使一些问题得到快速、妥善的解决。

三是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彰显了媒体的责任心。《亳州晚报》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主要是通过“评论员文章”、“记者感悟”、“编者按”、“记者手记”等多种方式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同时,我们还采用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

二、以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增强报纸的亲和力

报纸,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食粮。一份有亲和力的报纸,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亳州晚报》对广大亳州群众是一份有亲和力的报纸,这不仅仅缘于报纸的责任心和良知,丰富的报纸内容、活泼的报纸形式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一是报纸内容丰富精彩。《亳州晚报》每期十六个版面,每周六期,内容主要有时政新闻、重点关注、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经济生活、县区新闻、亳州视点、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热读连载、体育新闻、文娱生活、养生育儿、青春在线、都市生活、花戏楼(文学类版面)等,另外还有《养生周刊》、《药都周末》、《厚重亳州》等。报纸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不少内容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广大读者爱看的。

二是注重新闻策划,强化舆论引导。第一,注重搞好策划,让新闻有“角度”。去年以来,亳州晚报社开展了一系列的新闻策划,如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策划了“红色记忆”、“亳州老党员”栏目;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为纪念地级亳州市成立10周年,《亳州晚报》先后隆重推出了“见证——我和亳州共成长”、“涡河行——纪念地级亳州市成立十周年”、“我爱亳州的100个理由”、“十年磨一剑”等策划近二十个策划栏目,社会各界反响强烈,都称赞《亳州晚报》的这个策划栏目开得好。第二、创新民生报道,让报纸有“温度”。近年来,《亳州晚报》利用媒体优势与自身特点,相继组织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从倡导新风尚、关注弱势群体、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愿望出发,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提升了报纸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倡导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是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新闻。第一,用晚报风格呈现新闻。党报可以不那么严肃,采用晚报的版式风格,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强报纸的亲和力。这是《亳州晚报》多年的办报实践经验。《亳州晚报》采用的是四开版式,报纸的语言也是“晚报版式语言”,多了份亲和力。第二,用群众的语言“说”新闻。《亳州晚报》的新闻语言大多采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使语言透着浓浓的亳州地方特色,从而增强了报纸的亲和力。

三、自办发行,增强报纸的到达率和时效性

报纸的“声音”传递得如何,发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无论报纸内容多精彩,版式多新颖,没有到达读者手中,那就是一张“废纸”。在我国不少地方,报纸到达率不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报纸到时效性差和达率低的问题,亳州晚报社开展了自办发行投递工作。

一是让利读者,促使报纸进家庭。党报的发行范围大体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纸价格相对较高。《亳州晚报》有行政发行任务,但报纸的个私发行数量占报纸发行总量的接近80%。这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亳州晚报》的价格在全省党报中是最低的,同时我们还为报纸的个私订户提供部分礼品,促使报纸走进家庭。

二是快速投递,力争上班即见报。亳州晚报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党报系统中首家进行事业转企的文化单位。2008年以来,报社坚持自办报纸发行投递工作,家庭订户清晨到达,机关企事业单位读者上班见报的快速投递已经成为亳州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做大媒体,推动报纸向网络和手机报延伸

地方党报正在向网络空间和手机媒体方向延伸,这在全国是一种趋势,也是一股潮流。亳州晚报社在推动报纸向网络和手机媒体方面转移,扩大党报的舆论引导空间,增强党报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让中国亳州网成为亳州的“第二《亳州晚报》”。2007年1月1日,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的中国亳州网开始运行。如今,中国亳州网既是亳州新闻网,又是全市最大的网络媒体。中国亳州网通过自办活动,积极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单月网络点击次数突破一千万人次,论坛在线人数最大达万人以上。中国亳州网的内容大多来自《亳州晚报》,同时也有新华社、人民网、中安在线等的内容,被广大网民誉为“第二《亳州晚报》”。

二是让《亳州手机报》覆盖更多人群。手机报已经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其对于扩大党报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做好地方党报的舆论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亳州晚报社下属《亳州手机报》运行两年多来,已经拥有固定客户五万多人,成为亳州地区手机用户不可多得的文化快餐、休闲大餐和精神食粮。

多年来,《亳州晚报》一直秉承“坚持党性,走进百姓”的办报理念,努力让栏目有“力度”,让文章有“深度”,增强报纸“美誉度”,不断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不断探索地方党报引导舆论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不断加强引导舆论的能力,正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美好亳州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周蕾

4.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30日 09:28

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六•二O”重要讲话的体会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巨大成绩和贡献,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着重强调了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理论的科学总结和重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行动纲

领。

当前,全省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帮助大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做到“五个明确”:一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大责任。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使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

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持正确导向不含糊,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放松,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导权不动摇,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三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把握人民的脉搏,体现人民的意愿,满足人民的需求。四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正确方法。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五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奋斗目标。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要按照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坚持实干、增强实效的要求,努力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去。当前,要特别注意联系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加快富民强省宣传工作的实际,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

高舆论引导能力。

1、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提高掌控舆论导向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对新时期舆论导向极端重要性的精辟阐述,是对党的三代领导人提出的“喉舌论”、“耳目论”、“祸福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坚持正确导向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宣传活动之中。在政治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在思想认识问题上,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不压服;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要主动引导,加强防控,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在特殊敏感问题上,要严守规程,审慎从事,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群众利益和情绪、影响人们心理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慎重对待,稳妥把握;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2、贯彻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宗旨的深刻揭示。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特别要改“"官本位”观念为“平民化”视角,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让普通群众成为版面、话筒、镜头、网页的主角。特别是在开展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舆论引导时,要坚持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中形成共识,努力把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宣传和实现党的主张。

3、不断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把握新闻规律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这个论断表明,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认真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把我们所倡导的与群众所需要的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升需求结合起来,努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正确处理好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并使之成为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机遇、推进新闻宣

传工作的动力、发展新闻宣传工作的起点。

4、加强媒体建设,切实提高拓展传媒阵地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媒体、拓展宣传阵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形成“三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形成强大声音,做到强势主导、权威引领。要抢占“制高点”,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建设,使新兴媒体成为主流舆论的放大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壮大“生力军”,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服务百姓生活、通达社情民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之成为主流媒体的有益补充,成为开展新闻宣传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从而实现各类媒体功能互补、共同发展,使党和政府的声音进

入千家万户。

5、提升队伍素质,切实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这是对新闻宣传队伍和人才建设寄予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加强新闻宣传战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队伍优则导向正,人才兴则事业旺。优秀的队伍和人才是干出来、磨出来甚至是逼出来的。我们不仅要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更要注意加强实践锻炼,平时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多提要求,特殊时期和敏感时期要让他们到第一线去经历风雨、接受考验。当前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我们要把艰苦工作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载体和平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放在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通过考验不断提高他们履行职责的能力。

5.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五

[摘 要]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那么如何把握好正在不断增多的社会新闻题材,使之同其他新闻一样起到稳定大局,推进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社会新闻;舆论;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17 — 02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江泽民同志关于“典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正确导向的重要性。新闻舆论工作要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讲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称定。这五个“有利于”是新时期判断对舆论引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如何把握好正在不断增多的社会新闻题材,使之同其他新闻一样起到稳定大局,推进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理顺关系把好关口

社会新闻要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中有一个经典也是最基础的原则必须坚持,那就是要遵循新闻规律,对新闻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要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新闻内容有所取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媒体与受众联系较为密切的手段之—社会新闻也不例外。社会新闻无论是从选材,报道角度、方向,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都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坚持对舆论的正确导向。但是,在社会新闻领域却最容易产生虚假新闻。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社会新闻在报道突发性新闻时往往存在时间短、任务急、核实难等问题。另一个原因是社会新闻内容千奇百怪,丰富多彩,容易给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机。新闻受众水平不一,有的人对新闻媒体盲目信任,没有怀疑意识,虚假的社会新闻就会对这些受众产生误导。因此,在对社会新闻进行报道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要善于抓住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切忌一叶障目;必须善于从总体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必须善于把握社会现象的表象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力求坚持社会问题本质的真实。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再对新闻内容的取舍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在对社会新闻的实际选择中要把握正确的导向,注意理顺几方面的关系,把好几个重要的关口。一是理顺“主旋律”与“三贴近”的关系,把好源头关。党的新闻事业必须自觉地纳入政治轨道之中,用党性标准指导一切新闻工作。我国新闻事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因此,新闻要对政治负责,唱好主旋律。要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有效地发挥新闻的正面引导作用。要真正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上下功夫,深入基层反映群众心声。二是理顺“正导向”与“走市场”的关系,把好导向关。导向是媒体的生命和灵魂。任何媒体只有导向正,才能市场稳。导向不正,一是把读者往邪路上引,二是把自己往死路上引。一些媒体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多刊登几个大案要案,多发几则猎奇新闻,或者多搞几次批评报道,就能产生轰动效应,便会有更大的市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正导向与走市场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持正确的典论导向,为读者提供较高品位、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可读性新闻,才真正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真正能燕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与欢迎。三是理顺“找卖点”与“讲政治”的关系,把好政治关。研究“卖点”没有错,但问题是“卖点”必须是“亮点”,必须是新闻的“闪光点”,必须是健康、向上、有益、有用的好新闻,而不能靠,猎奇的东西,满足极少数读者的媚俗之需。如果片面认为杀人、死人、情人之类的东西,才是看报人最关心的和市场最抢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恰恰相反,真正感人至深的新闻,往往是正面、正义、正气和动人的。真正的市场卖点,讲政治是必要和重要的前提,增强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时刻不能忘怀的第一要务。讲政治就是正导向,就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公众媒体的最大优在于它的权威性、导向性、真实性和服务性。因此,抛弃了优秀的文化,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只能是自寻短路。要正确地引导社会矛盾,反映群众意愿,理顺党政党群关系,对各类社会新闻要坚持低调适度原则,不能炒作、煽情和猎奇,多给人以普醒和教育作用。四是理顺“创特色”与“守纪律”的关系,把好纪律关。媒体要办出特色,当然就要大胆创新。在创特色过程中要特别注愈防止各种违纪问题的出现,要防止监督权利扩大化。监督的本质具有客观性和正义性,而媒体的本质只是传播信息的组织而非维护正义的组织。不能过分强调监督的权利和作用,大事小事都打监督的王牌.要防止记者采访特权化,要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心愿和疾苦,揭搏和抨击各种不正之风,但绝不能乱用权力,以权谋利。五是理顺“求发展”与“保稳定”的关系,把好稳定关.媒体要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稳健发展。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要对媒体负贵,加快发展步伐,同时更要对读者和社会负责。如果稍不注意,负面新闻就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搅得**不断.因此必须要有全局和稳定意识,掌握好宣传中的禁区。不论是媒体的利益还是对全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的局面,就没有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二、讲究艺术选择手段

社会新闻要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就要讲究引导艺术,采用合适的引导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十分引人瞩目的一个变化就是:正在逐步摆脱单一的宣传模式,开始注重研究和探索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其间对舆论引导艺术的研究,便是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

没有引导艺术的舆论传播,非常容易使广大受众对本来导向正确的舆论产生误解,造成反感,引起厌恶情绪。这样的舆论引导效果不仅等于零,而且还呈负数表现,起着恶劣的负面作用。讲究引导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使舆论引导工作落到实处,在人民群众中焕发出巨大的力。社会新闻报道的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传播面十分广泛,因此就更要注愈引导艺术,才能取得效果。总的来讲,社会新闻要对典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必须从以下四个基本方法着手。1.可信性。舆论传播能否站住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首先就要看其可信性;能否为广大受众信服和接受,发挥最佳的社会效果,也是必须要看可信性的。

2.权威性。舆论传播的权威性是大还是小,是有还是无,极大地决定着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这跟媒体的信誉、活力、生命,前途都是命运彼关的。

3.贴近性。贴近性是指新闻要贴近受众,为受众所乐于接受,这是取得广泛的传播效果的必备条件。要提高典论传播的贴近性,社会新闻采写就必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4.时效性。快速,讲时效,对引导典论而言是极为重要并具有致命的意义。只有讲时效,消息才能成其为新闻;只有讲时效,才能提高引导舆论的效率,同时增强其效能。讲究舆论引导艺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是社会新闻对公众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在充分掌握了引导艺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引导手段,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新闻媒体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根本目的总是为了统一社会认识,求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但是每次引导的目的并不相同,因此,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就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

在此,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第一,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相结合。直接引导,又可以称为硬引导。它是一种刚性的引导,指通过提供经精心选择的一类事实情况,或提供一种标准意见,要人们去认可、接受、施行,它常常提供“一面理”,以强力作后盾,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所谓间接引导,又可称其为软引导,是指媒介在充分相信公众

判断力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多种客观、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和若千大众关注、充分说理、平易近人的意见,让受众自己去比较、鉴别、总结,去选择。第二,强势引导与适度引导相结合。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热点问题,他们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媒体往往高频率的报道对受众进行轰炸,也就是强势引导。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承受能力,以免引起逆反心理。因此,应该在深入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抓住既是群众关心热点,又是有法可依的问题,精心策划、组织报道,吸引社会各界意见,解决问题,培养正确舆论。第三,超前引导和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所谓超前引导,就是舆论尚处于萌芽阶段时就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或对舆论起催生作用,或使正在形成的舆论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媒介是社会的守望者,进行超前引导就是履行这一职贵的重要方面。但是,超前引导必须和适时引导相结合,盲目超前是行不通的。超前的判断和预测一定要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分析研究之上,把握好引导时机和火候。第四,要将理性引导和感性引导有机结合。从引导受众的方式来说,理性引导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理性世界的引导,感性引导是作用于人们感性世界的引导,从引导行为本身来看,侧重于阐释道理的是理性引导,而侧重于事实介绍的则是感性引导。对典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应该是既诉诸理智,又诉诸情感,做到情在事中,理以事显,事理一体,情理交融。

三、软硬分流实现良性发展

社会新闻也有软、硬之分,一般来说,硬新闻是指题材严重、具有一定时效性、注重报道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的新闻,是一种“纯粹新闻”,而软新闻主要是指人情味浓厚、写法轻松活拨的生活新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的事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体逐步市场化、商业化,而娱乐作为时尚潮流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一种产业经济。同时受众对趣味性、贴近性、刺激性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加。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正使社会新闻软化趋势愈演愈烈,不但软新闻更软,挤占了硬新闻的空间,而且硬新闻也在逐渐软化。

新闻的软化趋势在媒介改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新闻软化思路及操作的不断延伸和深化,一些原本属于硬新闻范畴的新闻事件和题材,也直接以娱乐性的方式来处理成刺激、趣味的效果,产生了过犹不及、令人反感的不良影响。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要注意控制软化的程度,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软包装,特别是对于那些题材偏硬的新闻,该硬就一定要硬起来。这对于在目前一片软化的氛围中实现社会新闻正常、有序发展以及发挥其对舆论引导应有作用意义重大。首先,硬新闻软化、娱乐化片面夸大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闻,传播交流新情况、新信息是最基本的特点,将社会新闻中那部分题材偏硬的新闻过度软化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将其原本引发受众思考的功能掩盖了,长此以往将影响全社会。因此软化、娱乐化应该把握尺度,绝不能违背新闻的原则和本性。其次,从长远看,一味采用硬新闻软包装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和人民正越来越成熟,正逐步走出仅限于满足感官刺激和追求趣味的状态,对真实、客观、权威、具有参考价值,能提供决策依据的硬新闻需求必将增多,事实也证明,在信息爆炸时代,这类新闻对人、对社会的历史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再次,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社会新闻发展方向不会“偏软”。我国的新闻事业始终强调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担负着监督和引导舆论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市场化,在这个大环境下,社会新闻也就没有持续偏“软”的环境。

6.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六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何强宇

我作为一名来自临沧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干部,很荣幸地赴北京大学参加了为期12天的“临沧市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十分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为我们广大基层干部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培训机会。结合这次培训学习,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就是要用学习创新成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促使我市新闻宣传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认为,参加这一次培训班的学习,有“三点体会、三点收获、三点建议”。

三点体会:

这次培训班体现了高、新、实三个特点。高即:办班规格高。北京大学作为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 执着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根本,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高、中级管理和科技人才。选择在国家首都和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习培训,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按照市委的要求,“临沧市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主要以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为重点,选派人选名单最后报以市委审定同意。此外,组织大批干部外出学习,市委还安排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建民为此次培训班的带队领导,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的2名同志作为管理员进行跟班学习。新即:教学模式新。此次培训班的教学采取多媒体讲座、现场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并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农村改革发展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经济学专家、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教授,领导科学和廉政建设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成言教授,心理学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靖副教授等前来授 2 课,同时也有来自工作一线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如投资环境经济学专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处投资环境项目办主任黄静教授,县域经济学专家、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高焕喜教授,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樊登教授,中国现代礼仪学学者、范智老师,中国近代史专家、李庚其教授等,既有国际学术前沿的理论高度,又有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了解的典型工作实际案例。实即:后勤服务实。市委组织部跟班管理人员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班主任教师在学员的吃、住、行等方面都体现了重细节、抓落实,实实在在为学员服务。如:住宿的酒店干净整洁、离学校较近,安排的食堂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班主任教师每天为学员打好开水、打扫教室卫生,外出学习的车辆配臵高、参观考察的地点和线路选择适宜。尤其精心策划组织中秋联欢晚会及聚餐活动,给9月份出生的学员集体过生日,让全体学员在首都北京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中秋节。

三点收获:

一是收获了一种学习理念。此次学习虽然学到的知识不一定全部的理解和掌握,但主要是收获了一种学 3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理念,使学员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是收获了沉甸甸的知识。无论是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与工业发展战略、还是学习型组织建设、政府投融资与资本运作、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招商引资策略及方法都让学员受益匪浅。

三是收获了全市8县(区)的朋友。此次培训有市直部门和8县(区)选调的54名学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平台。

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市委每年安排一批干部赴高校外出培训学习。虽然临沧的财政只是吃饭财政,但每年还是要挤出一定的资金安排干部赴高校外出培训学习,保证每年组织一个班(50——60人左右)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学府学习培训,也可赴港、澳、台或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培训,培训时间半个月至一个月为佳。

二是建议在班级设臵上实行分期分班制。如第二期举办市直部门、县(区)党政领导培训班,第三期举办县(区)涉农部门、乡镇党政领导培训班,第四期举 4 办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三是建议在课程设臵上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市直部门、县(区)党政领导可侧重于党的农村改革发展和宏观理论学习,县(区)涉农部门、乡镇党政领导可侧重于农村工作技巧和领导艺术学习,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可侧重于基层群众工作方法和实践学习。最好每一堂讲座都有一个结合临沧市情及工作实际的典型案例来供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和情景模拟讨论。

二、用学习成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结合这次培训学习,我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就是要用学习创新成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促使我市新闻宣传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新闻媒介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公众精神和公众意识的代言人。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新闻媒介的参与及舆论监督密不可分,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成败得失息息相关。

(一)舆论引导工作面临新形势

当前,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掌握话语权的任务十分紧迫。从国内热点引导 5 状况看,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社会热点引导任务十分繁重。新闻宣传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我们打好每一场宣传战役,敢于碰触热点,善于引导难点,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从国际舆论形势变化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争论时起时伏,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敌对势力掀起一轮又一轮反华遏华舆论浪潮,国际舆论竞争更趋激烈。新闻宣传如何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需要我们从每一场舆论战入手,讲究谋略和方法,以战术的主动争取战役的胜利,以战役的胜利推动战局的转换,从而实现我们整体战略利益。从传播技术发展态势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深刻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途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巩固阵地引导舆论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 6 在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掌握舆论主导权,使新闻舆论、社会舆论、网络舆论健康协调,需要在互联网这个舆论较量的重要战场延伸宣传触角,传播主流声音,使之成为舆论引导的有效平台。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临沧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呈多元化、多变化的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明显增多,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通过不明真相的外地媒体进行渲染炒作。而有些领导干部在面对外地媒体时由于思想麻痹、准备不足,往往未能做到从容应对,尤其是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把握得不够准确,说话分寸掌握不够,被个别媒体紧抓不放,导致小题大做,使地方的声誉形象受损。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要深刻认识在新形势下妥善有效地应对各级媒体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应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二)准确定位新闻舆论导向

舆论引导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新闻媒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介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就愈加明显。因此新闻媒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保障媒介本身的健康发展。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已确立了其纲领性地位并已在实践中不断地予以贯彻执行。但是毋庸讳言,在新闻舆论引导的问题上,尚存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科学把握。

1、不应把“新闻舆论导向”等同于“新闻政治导向”。舆论是社会自在的精神形态,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我们之所以要强调“新闻舆论导向”,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我国新闻媒介系统,大力宣传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努力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的思想观念进行协调,通过双向的互动,使后者尽量趋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甚至获得一致。

2、不应当把新闻舆论导向视为一般的宣传。新闻、宣传、舆论是社会观念形态不同的三种表现形式。新闻是某一事实的报道,宣传是一种社会行为。作为政党活动主要行为之一的宣传,可以是新闻的表现形式——往往可以凭借某种新闻事实传述一定的思想与主张。但是不能误将新闻舆论导向简单地等同于宣传。舆论的主体是公众,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将宣传行为等同于舆论,往往会把一些组织的意见、上级的看法,甚至是个人的好恶,简单甚至偏颇地视为公众的意见,从而忽视舆论与宣传、舆论与新闻所存在的区别。

3、不应将“新闻舆论导向”传播模式仅仅设定为单一向度、单一力度的“刺激→反映理论”。这种样式的好处在于声势浩大、旗臶鲜明、没有任何不和谐音,但问题在于它只是单方面地考虑了引导者的目标追求,没有将舆论引导视为一项需要统合考虑多方面社会因素和社会变量的存在及其作用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9(三)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不仅仅是新闻宣传部门的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负起构建大宣传的职责,真正对本辖区或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对外宣传工作负责,尤其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综治维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报道时,要选定政治敏锐性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干部作为媒体联系责任人,并切实负起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确保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1、注重全面收集舆情信息。各级各部门媒体联系责任人要负责收集本辖区、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各方面舆情信息,重点关注一些社会敏感问题。如征地搬迁纠纷、就业就学就医困难、房价物价波动、国企改革遗留问题、社会保障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舆情动态,人民群众、各级媒体对党委、政府或本单位的评价意见,对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舆情信息要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馈,在应对媒体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分寸。

2、注重关注各级媒体动态。各单位媒体联系责任人要密切关注各种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新 10 闻报道,发现涉及本地区本单位的新闻时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报道不实或有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要及时作出回应,必要时要主动与媒体沟通联系,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而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对不实新闻报道采取推诿或工作不力而引发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或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注重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敏感问题的新闻采访时,媒体联系责任人必须做到第一时间搜集涉及到本辖区或本单位的新闻事实真相材料,及时向单位第一责任人汇报,必要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第一时间向市外宣办反映情况,提供新闻通稿,积极配合媒体做好发布权威信息的准备,并全程跟踪事态的发展,直至问题妥善解决。

4、注重善用、善待、善管媒体。要正确看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善于通过媒体监督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负面新闻报道时,在积极做好应对措施的同时,要静下心来查找问题,努力改进工作。要真诚地和媒体交朋友,与媒体合作。对安排前来采访的各级媒体,要积 11 极配合,统筹安排好本地本单位的新闻采访,包括采访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的安排及新闻记者的接待等。对未经沟通私下采访的相关媒体不要回避,要主动介入,摸清情况,沉着应对,及时反馈,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外地媒体的宣传影响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7.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篇七

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 江南都市报编委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调查采访, 倾听民声, 采写和推出了一大批鲜活的贴近民生的新闻作品, 帮助许多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 江南都市报全体新闻采编人员的心灵受到洗礼, 工作作风得到锤炼, 作品风格大有变化, 采编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 务实敬业的先进典型, 整个队伍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报纸更加好看耐读, 舆论引导能力同步提高, 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获得更为有效的宣传。

在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传播终端不断刷新的今天, 新闻作品要吸引人, 首先要有可读性。作为新闻工作者, 要采访到有可读性的新闻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走转改”活动开展一年多来, 江南都市报从开设《记者走基层》专栏逐渐扩大到开设《记者走基层》专版, 目前共开设了87期, 报社绝大多数记者都投入到“走基层”采访实践当中, 足迹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 编辑记者下基层批次260多次, 先后刊发通讯和消息370多篇, 其中大量新闻报道都是记者前往基层一线调查采访得来的鲜活稿件。

同时, 江南都市报依托中国新闻名专栏———《市民热线》, 拓展报道思路, 转变服务观念, 提升报道水平, 增强舆论引导力。

2011年9月5日, 江南都市报在全省新闻单位中率先实施记者进社区挂点服务报道, 派出8名记者奔赴南昌8个街办, 在58个社区建立联系点, 提升采编团队关注民生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将江南都市报打造成更深入民众、更深知民情、更深得民心的好报纸。

这批记者融入英雄城的神经末梢, 定期蹲点调研、采访报道, 与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 聆听来自最基层老百姓的声音, 使更多民生问题进入更广泛的关注视野而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报道既帮助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也有利于社区百姓生活更为和谐, 减少社会矛盾, 有效防止基层问题扩大化。

2011年9月17日, 江南都市报记者走基层进社区首站活动在省城北湖社区举行。当日上午, 记者联合和江西省家电维修协会副秘书长徐平带领的维修团队来到南昌市北湖社区, 为居民维修小家电。

记者刚到北湖社区家电维修活动现场时, 立刻被人山人海淹没, 一大批社区居民带着自家用坏的电饭煲、电风扇、微波炉、燃气灶等小家电抵达活动现场, 由于居民的热情和参与度太高, 活动持续开展了两个多小时, 现场为百余名市民修好家电130余件。一些到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说, 江南都市报组织的进社区活动真心为民办事, 不走过场, 这样的活动的确好, 希望报社的记者们能常走基层, 常听民声, 举办更多让居民受益的好活动, 给基层百姓排忧解难。

实践证明, 走基层不但服务了百姓, 而且教育了新闻工作者。参与组织此次进社区活动的报社记者方方说, 在“走转改”活动中她收获颇多, 不仅结识一批热心肠的市民, 听到了社区居民心声, 明白了老百姓需要什么, 还获得一些贴近民生的新闻线索, 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采编工作。

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 江南都市报新闻采编人员深深体会到, 只要沉下去, 经常和群众面对面交流, 就一定能获得鲜活的新闻素材, 采访到贴近生活的一线新闻, 写出真正受群众欢迎和读者爱看的作品。

二、转作风增强新闻报道鲜活度, 用第一线的作品感染人

近年来,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出行交通工具、采访设备和采访手段越来越先进, 工作条件越来越好,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精神, 在部分年轻一代的新闻记者们身上却越来越少见了。有的“80”后记者怕吃苦, 经常坐在办公室等新闻, 依靠通讯员来稿、跑会场和电话采访等方式混任务, 出门采访讲条件, 单位不派采访车时就找理由婉言拒绝采访, 不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遇到去农村偏远地区采访时就后退, 见到有偿新闻就抢着上, 这种工作作风一旦形成势头, 必将大大损害新闻事业发展, 削弱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江南都市报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 编委会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向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学习, 学习他们不怕困难, 用双脚丈量中国大地的吃苦敬业精神,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积极投入到“走基层”活动中去, 采写出生动活泼, 受读者好评的新闻作品。

每年9月开始, 报社进入出版、广告和发行最为关键最为忙碌的月份, 然而江南都市报编委会成员无论工作多忙, 依然以身作则并带领记者们转变工作作风, 采写和刊发了大量有感染力的新闻报道。如江南都市报总编辑王少君采写的长篇通讯《她为百余孩子撑起成长的天空》, 细腻描绘了共青团南昌市委干部卢涛19年来如一日地帮助、资助100多名贫困孩子成长、成才的感人事迹;副总编辑邓安采写的《25年悉心呵护让爱永恒》, 深情讲述了一位九江籍女子义无反顾地嫁给特等伤残军人并无怨无悔悉心照料的爱情故事;副总编吴志刚策划的“市民热线进社区”行动, 把“走转改”与服务百姓结合起来, 一年多以来, 直接服务读者20多万人次。

2011年6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 由江南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和三湘都市报联合组织的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采访团历时半个月, 记者足迹遍及湖南、江西、湖北, 走进韶山、井冈山、大别山三座红色圣山, 对三省9个县市的革命老区进行了寻访, 行程2500多公里。青年记者采访团成员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祖国热爱、对革命先烈深情缅怀的赤子之心, 用镜头见证革命老区的旧貌换新颜, 用手中的笔讴歌老区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创业激情。三省主流媒体青年记者一同走访革命老区之举, 在中国新闻界尚无先例, 活动反响热烈、影响辐射全国, 得到了中宣部和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的肯定。

2012年11月, 由本文作者吴志刚策划, 江南都市报联合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捐建希望厨房、畅享爱的味道———2012江西希望工程慈善晚宴”大型公益活动。11月26日上午, 本文作者之一吴先华与报社摄影记者许南平抵达余江县锦江镇后, 得知目的地锦江镇福和希望小学在当地一座最偏远的孤岛上, 交通非常不便, 孤岛四周被信江包围。记者没有畏惧凄风苦雨, 步行3公里左右前往希望小学, 一路上道路泥泞, 记者克服种种困难, 终于赶在孩子们下课之前到达了学校, 随后采访到了孩子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拍下了大量学生中午用餐困难的生动镜头。江南都市报以记者深入基层不怕吃苦, 艰难采访拍摄的第一手鲜活素材, 刊发了标题为《捐建希望厨房圆孩子小梦想》的整版特别策划稿件, 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余江县锦江镇福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冬天午餐吃冷饭的现状。

报道刊发后, 引起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 众多爱心企业、爱心艺术家和普通市民看到相关新闻报道后, 纷纷表示愿意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捐建希望厨房, 让贫困的农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 也能吃上一顿可口的热饭热菜, 畅享爱的味道。短短半个月, 捐建希望厨房公益活动便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达518万元!爱心汇聚, 温暖冬天, 此次活动将解决数万名农村贫困孩子吃中餐难问题。采访捐建希望厨房公益活动的记者许南平在“走转改”活动中深刻认识到,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只有保持谦虚谨慎, 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才能采写出对读者颇具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三、改文风注重与时俱进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法, 增加新闻作品吸引力

长期以来, 在一些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内容空话连篇的新闻, 尤其是会议新闻报道中存在许多套话和废话, 令读者看罢生厌, 这样的报道早已经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多年来, 一些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与时代落后, 知识结构和语言表达陈旧, 写作方式老套, 改文风势在必行。

改文风既是这个时代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 也是人民大众对媒体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办好报纸, 改进新闻报道风格和手法, 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 江南都市报编委会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要求:所有采编人员从加强学习入手, 积极努力改变文风, 每周坚持学习一小时;记者采访新闻过程中, 要抓取最吸引读者的内容, 写稿时要摈弃一切空话、官话和套话, 消息类稿件尽量短一些, 再短一些;通讯类报道杜绝灌水, 力争完成的稿件做到“短、新、实”;编辑们在编排稿件制作新闻标题时, 时刻心中装着读者, 从吸引读者的看报的角度出发, 做好每一条稿件的标题, 用读者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设各类栏目, 突破常规性成就报道、会议报道的思维定式, 努力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有效提升扩大宣传效果, 让稿件刊发后迸发出对读者的最大吸引力。

江南都市报编委会认为, 更广义的“改文风”还包括报道形式应创新与喜闻乐见并重, 因此鼓励全体采编人员创新报道形式。比如, 在“市民热线”版面上新开设“热线微观察”栏目, 把微博与报纸相结合, 及时将博主们的微博所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搬上报纸, 并派出记者实地调查核实, 之后联系相关部门, 广泛听取各方声音, 最后追踪问题处理结果, 这一全新报道形式深受读者好评。

四、形式丰富的“走转改”既锻炼队伍, 又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 江南都市报把“走转改”落到实处, 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走转改的执行手段越来越多, 形式越来越活泼, 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同时使采编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获得了有效提高。

2012年1月1日, 江南都市报结合“走转改”活动, 策划成立了“江南名医团”。“江南名医团”从成立之初的200多位名医阵容, 到现在的300多位名医, 基本上省城各大医院的主任级医师都“出场”接听读者来电, 进社区为读者服务, 服务形式从当初开通名医咨询热线, 逐渐增加了名医问诊、名医进社区、名医讲座和名医微博等内容, 从单一的电话形式发展成面对面的形式, 再到社区里面去出诊, 还有最流行的网络微博, 让读者的受益面更加广泛。

2012年3月上旬, 江南都市报应广大读者要求组建了“江南名师团”, 邀请省内知名教师, 为广大中小学生答疑解惑。

2012年3月下旬, 江南都市报又组建了“江南理财团”, 邀请金融专家及专业人士, 传授理财知识。

除了编委会成员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熏陶, 江南都市报还建立长效机制, 及时出台《江南都市报关于采编人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补充规定》, “记者走基层”采写的稿件被纳入到工作考核当中。如新补充的考核制度规定:全体采编人员都必须切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每名记者均须采写“走基层”的报道。其中, 编委会成员每月必须有一篇“走基层”报道, 部门副主任以上每人每半月一篇报道, 社区挂点记者每人每周须两篇报道。评选好稿件时向“走基层”稿件倾斜, 并予以单列, 凡“走基层”稿件, 每10篇中必产生一篇好稿, 以确保“走基层”稿件的质量和数量, 未完成任务的采编人员将在评报通讯上通报批评。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 把“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 2012年8月2日起至8月16日, 江南都市报策划发起, 并联合上海新闻晨报、陕西三秦都市报、河北燕赵都市报共同举办的“永远忠于党, 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 革命圣地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 在江西、上海、陕西、河北四省市举行, 采访团的记者深入井冈山、瑞金、“一大”会址、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 历时15天, 行程5000多公里。四家媒体在8月初的启动阶段和9月12日“走转改”重大主题采访报道阶段, 都推出系列特稿, 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刊发原创性报道60余篇, 版面50个, 报道被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转载200多次, 中国记协网 (中华新闻传媒网) 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图文专题介绍。

通过一年多开展“走、转、改”活动, 江南都市报全体采编人员在舆论引导能力和把握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 许多采编人员认识到, 只有深入民众才能深知民情;只有深知民情, 才能采写出深得民心的新闻作品, 让报纸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报纸新闻内容鲜活,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不会成为空谈。

摘要:本文紧密联系江南都市报“走转改”活动, 分析论证江南都市报如何通过媒体实践, 走出富有特色的舆论引导能力提高之路。指出, 该报从走基层入手, 加大民生报道力度, 以贴近性新闻打动读者;并以转作风增强新闻报道鲜活度, 用第一线的作品感染人;在改文风方面, 注重与时俱进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法, 增加新闻作品吸引力。结论认为, 形式丰富的“走转改”活动既锻炼了采编队伍, 又同步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

8.浅谈县级广播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篇八

关键词:县级;广告媒体;舆论引导

在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功能呈现出多样性和娱乐化的新特点,特别是广播媒体部门,既具有喉舌功能,又具有产业特性。一方面,要努力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强化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广播又要加强创收,自谋事业发展。在这样的双重功能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一手抓宣传,一手抓市场”,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媒体功能,保持足够清醒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广播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传递真实、客观、正确的声音,构建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这正是广播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共同问题。

1 加强创新,主题报道围绕中心

现在媒体的竞争力不单是新闻的竞争,更是传播的竞争。一个媒体的信息传播扩散,包括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覆盖面以及影响的效果。多年来,赣榆广播突出经济建设的主题,围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和“效能建设年”这些中心主题,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求真务实促发展》等栏目,全面展现赣榆区的“三个年”活动、城乡统筹、民营经济等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场面;及时开设《我与赣榆港共成长》专栏,以主持人和百姓的视角去看待港口的建设,使新闻有了较强的可听性,深受听众的欢迎。同时我们推出《和谐赣榆百姓读》、《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系列报道,用民生的视角、朴素的期盼、认真解读和谐社会,用群众的语言提出对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展示了和谐社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搭建了百姓的公共话语平台,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广播媒体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 关注民生,舆论监督作用凸显

民生节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新闻改革的成果,是实现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必然途径。我们都知道,新闻报道既要讲究快速,又要讲究連续、追踪和深入;既要讲究“说什么”,又要讲究“怎么说”;既要追求媒介特色,又要追求在媒介市场和公众世界的话语权。

在新闻事件面前:

第一,要做到快速、连续反应;

第二,要有独家视角,这是广播媒体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播媒体追求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必然选择。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加强广播媒体新闻采编播的快速反应能力、采集能力、解释能力和整合能力建设,构建信息周全的资讯提供网,保证广播媒体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对社会舆论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赣榆广播2010年开办了《直播赣榆》,用直播说新闻、评新闻的方式,播报社会新闻、经济新闻和趣闻。以“亲近百姓、关注民生”的策划理念、清新的主持风格,较好地实践了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子栏目《百姓热线》通过热线电话,集中为受众解疑释惑,牵线搭桥,跟踪服务,听取市民不同意见,搭建职能部门与群众沟通的公共交流平台,形成栏目和受众双向互动,进一步扩大栏目知晓度。这种节目形态把一个媒体传统意义上的一档栏目办成地方行政部门的一个载体,在强调百姓利益得到维护的同时,一系列及公众利益的事项得以关注和推动,从而也使舆论监督职能得到提升。

3 重视文化,声屏文艺日趋繁荣

广播电台文艺娱乐节目在提升舆论引导方面功不可没,因其节目能做到雅俗共赏而受听众的喜爱。赣榆广播还主动走进镇村和街道社区举行文艺演出,如每年的《乡音、乡韵、乡情》广场晚会都达20多场次;举办的《歌手大赛》、《少儿才艺大赛》等综艺节目,群众的参与度也是非常地高,从而也形成赣榆的本土品牌效应。此外创作的广播剧《我的记忆》、广播文艺《经典颂》等作品相继获奖,这不仅活跃了广播节目,也为赣榆开掘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区、活跃城乡文艺做出贡献。

虽然赣榆广播对于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舆论引导上仍然存在不足,主要是广播的新闻资源有待进一步有效整合和利用。目前赣榆广播新闻资源只是在广电内部整合,市场化问题还根本没有涉及。如果除了每天发布新闻、做好节目外,生产出来的节目可以经过重新整合、包装成为商品,并可多次利用走向市场,这样会赢得更好的效益。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新闻开发微博、微信,实现新闻资源更大程度上的价值体现。

舆论环境有待进一步开放和宽松。有关热点引导,目前新闻记者采访受限较多,记者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能及时传播政府的意图和事实真相,反而让小道消息甚至虚假报道占据上风,事实证明:在热点引导中,如果本地媒体不能占得先机,以正视听,引导舆论,对政府的公信度也是严重损害,宣传主管部门应当主导相关部门更大程度上开放采访禁区。

节目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对于县级广播媒体来说,采取节目分组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节目质量,但是由于缺少以收听率调查为核心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对节目仅仅是没有数据说话,人为因素干扰大,缺乏分配上的说服力。因此,要想节目质量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必须建立以收听率调查为核心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为节目生产、制作、绩效和节目淘汰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

上一篇:赴天津开发区考察公用事业改革情况(2003)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指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