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

2024-09-23

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共3篇)

1.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 篇一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作民用与工业建筑物墙体和绝热使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作民用与工业建筑物墙体和绝热使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

引用标准

GB5348砖和砌块名词术语

GB11969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11970加气混凝土容重、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

GB11971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11972加气混凝士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GB11973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产品分类

3.1

砌块一般规格的公称尺寸有两个系列,单位为

mm

a.长度:

600.高度:

200,250,300.宽度:75,100,125,150,175,200,250

(以

递增)。

b.长度:

600.高度:

240,300.宽度:60,120,180,240

(以

递增)。

其他规格可由购货单位与生产厂协商确定。

3.2

砌块按抗压强度和容重分级

强度级别有:

10,25,35,50,75

级。

容重级别有:

03,04,05,06,07,08

级。

3.3

砌块按尺寸偏差、容重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等。

3.4

砌块产品标记示例

砌块按名称、强度、容重、长度、高度、宽度和等级顺序进行标记。

例如强度级别为

10,容重级别为

03,长度为

600mm,高度为

200mm,宽度为

100mm,优等品的蒸压加

气混凝土砌块:加气块

10-03-

600×200×100

-A,GB11968-89

技术要求

4.1

砌块的尺寸偏差和外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注:

1)表面没有裂纹、爆裂和长高度三个方向均大于

20mm的缺棱掉角的缺陷者。

4.2

砌块的性能应符合表

2的规定。

4.2

砌块的性能应符合表

2的规定。

检验方法

5.1

尺寸、外观检测方法

5.1.1

量具:采用钢尺、钢卷尺(最小刻度

lmm)。

5.1.2

尺寸测量:长度、高度、宽度分别在两个对应面的端部测量,共量六个尺寸(见图

1)。

5.1.3

缺棱掉角:测量砌块破坏部分对砌块的长高宽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见图

2)。

5.1.4

平面弯曲:测量弯曲面的最大缝隙尺寸(见图

3)。

5.1.5

裂纹长度:裂纹长度以所在面最大的投影尺寸为准,如图

L1.若裂纹从一面延伸到另一面,则以两个面上的投影尺寸之和为准,如图

中(d2+h2)和(L3+h3)。

5.1.6

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

将钢尺平放在砌块表面,用钢卷尺垂直于钢尺,测量其最大深度。

5.1.7

砌块表面疏松、层裂:目测。

5.2

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2.1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按

GB11971的规定进行。

5.2.2

干容重的试验按

GB11970的规定进行。

5.2.3

干燥收缩值的试验按

GBl1972的规定进行。

5.2.4

抗冻性的试验按

GB11973的规定进行。

检验规则

6.1

型式检验

6.1.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d.产品停产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某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1.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干燥收缩值、抗冻性。

6.1.3

在受检验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块砌块,进行尺寸偏差和外观检验。其中不符合表

规定的砌块数量不超过

块时,判检验产品尺寸偏差和外观检验结果符合相应等级,若不符合表

规定的砌块数量超过

块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6.1.4

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

组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以

组测定结果平均值判定其强度级别;另制作

组试件,进行干容重检验,以

组测定结果平均值判定其容重级别。当强度和容重级别关系符合表

规定,同时,5

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全部大于表

规定的此强度等级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此两项性能符合相应等级。当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不符合表

规定或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虽符合表

规定,但立方体抗压强度

组测定结果中有

组或

组以上小于此强度级的规定值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当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符合表

规定,同时,只有

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小于此强度级的规定值时,另行按上述方法制作

组试件,重新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仍按上述规则判定其强度与容重级别。

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若有不超过

1组小于其强度级规定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此两项性能符合相应等级,若有

组或

组以上小于其强度级规定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6.1.5

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

组试件,进行干燥收缩值检验,另制作

组试件,进行抗冻性检验。每项性能

组测定结果,全部符合表

规定时,判定此项性能合格。若有

组或全部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不合格。若有

组不符合表

规定时,可按同样方法,另制作

组试件进行检验,有不超过

组结果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此项性能合格。有

组或全部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不合格。

6.1.6

型式检验中受检验的产品的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各项检验全部符合表

1、表

2、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符合相应等级。

各项性能检验有

项不符合时,应查明原因,调整工艺参数后,另行进行型式检验,直至检验产品合格,才能正常生产。在此期间如产品已售出,应及时通知购货单位。

6.2

出厂检验

6.2.1

出厂检验的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

6.2.2

同品种、同规格的砌块,以

500m[3]

为一批,不足

500m[3]

亦为一批,随机抽取

50块砌块,进行尺寸偏差、外观检验:其中不合格品不超过

块时,判该批砌块尺寸偏差、外观检唤结果符合相应等级。否则,该批砌块检验结果不符合相应等级。该批砌块中,尺寸允许偏差不符合表

优等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

块时,判该批砌块为优等品;不符合一等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

块时,判该批砌块为一等品;不符合合格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5

块时,判该批砌块为合格品。

6.2.3

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

组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以

组平均值与其中

组最小值,按表

规定判定强度级别。另制作

组试件做干容重检验,以

3组平均值判定其容重级别和等级。当强度与容重级别关系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该批产品符合相应的级别与等级。

6.2.4

每批砌块的等级根据尺寸允许偏差、干容重两项检验结果中的较低等级判定。

6·3购货单位对产品出厂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会同生产广委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项目可以是表

1、表

所列的全部或

-部分。砌块外观验收在交货地点进行。购货单位收货后,砌块的缺棱、掉角、断裂不予复验。复验结果证明生产厂的出厂检验结果是可信的,复验费用应由购货单位支付;反之,由生产厂支付。

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

7.1

出厂产品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生产厂名、商标、产品标记、本批产品主要技术性能和生产日期。

7.2

砌块应存放

天以上后出厂。砌块贮存堆放应做到:场地平整,同品种、同规格分级分等,整齐稳安,宜有防雨措施。

7.3

产品运输时,宜成垛绑扎或有其他包装。运输装卸时,宜用专用机具,严禁摔、掷、翻斗卸货。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唯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加气混凝土协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琨、姜炳年、王运师、叶智和。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加气混凝土协会负责解释。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

JC

315-8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废。

2.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 篇二

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重要的墙体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材质相对均匀,隔音,耐火性好等优点,在夏热冬暖地区单独使用就能够满足建筑节能50%的要求[1],为实现国家建筑节能的目标,厦门市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黏土烧结制品,加气混凝土已成为重要的墙体材料。但长期以来,加气混凝土墙体的开裂、空鼓和渗漏一直困扰着加气混凝土的应用和推广。现有的研究表明[2,3],加气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原因很多,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砌体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构造不合理引起的裂缝等。但是,碳化对加气混凝土的变形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探索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碳化条件下的变形和力学性能,本文通过加速碳化试验方法,测定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变形规律和力学性能,并分析探讨了表面砂浆层的影响。

1 研究方案

1.1 原材料

厦门某加气混凝土公司生产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A5.0,尺寸600mm×240mm×180mm,CQS专用抹面砂浆。

1.2 测试方法

根据GB/T11969-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中碳化试验和收缩试验用仪器设备和试剂。

收缩测定仪:数显千分表,精度0.001mm。

碳化变形的测定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

力学性能测定尺寸:40mm×40mm×160mm。

碳化深度试件尺寸:100mm×100mm×100mm。

碳化条件环境:相对湿度50%±5%,温度20℃±2℃,二氧化碳浓度20%±2%。

碳化收缩试件制作时,为了控制二氧化碳渗透的方向,试验采取三维和一维碳化进行测试(三维碳化指试件表面都是处于二氧化碳的环境之中,一维是指四个面表面封蜡,只有两个相对的面进行二氧化碳渗透)。

为了测定表面砂浆层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碳化作用的影响,在加气混凝土收缩试件表面抹有抹面砂浆,砂浆层厚6mm,同样进行三维和一维碳化测试。

为了模拟加气混凝土砌体在碳化环境中的变形,设计了加气混凝土砌块五个面封蜡,一个大面抹有抹面砂浆,砂浆层厚6mm。力学性能测定的试件进行三维碳化进行测定;碳化深度采用1%酚酞溶液测定。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加气混凝土砌块碳化收缩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碳化时间的增加,无论是三维还是一维碳化,加气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不断增大。碳化早期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收缩值较大,在48h以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碳化变形进入一个稳定期;超过144h以后,收缩变形又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表明了碳化对于加气混凝土变形影响的复杂性。碳化收缩的本质是碳化反应的发生,加气混凝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晶体有托勃莫来石、水化石榴石、晶结度较好的C-S-H、Ca(OH)2、结晶度不好的C-S-H等。

碳化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式为:

在CO2作用下,加气混凝土的主要矿物相托勃莫来石和C-S-H凝胶逐渐分解,少部分未参与合成反应的氢氧化钙碳化生成CaCO3。加气混凝土矿物组成的含量以及结晶度不同,导致碳化速度的不同,一般认为[4],结晶度不好的C-S-H凝胶的溶解度大,首先进行碳化反应,然后是晶体和二氧化碳反应,这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碳化收缩的阶段性相吻合,可以认为碳化收缩的早期主要是结晶程度较低的C-S-H凝胶的碳化引起的;在稳定阶段,由于结晶度较好的C-S-H凝胶和托勃莫来石以及氢氧化钙与CO2的反应较慢,首先需要晶体的溶解反应,这段时间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积处于稳定期,当晶体与CO2进入反应期以后,表现出来碳化收缩又明显加速。从碳化前和碳化后加气混凝土XRD的对比可以看出,碳化后的加气混凝土砌块CaCO3的出现以及除了SiO2以外原来晶体衍射峰强度的明显下降(图2)。

2.2 表面砂浆层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碳化收缩的影响

如图3所示,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表面覆盖有厚6mm的水泥砂浆层,因此,碳化反应首先是砂浆层,然后才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水泥砂浆层的保护,会使加气混凝土免于碳化,在测试的时间内,加气混凝土没有表现出碳化收缩,这时试件的收缩是由砂浆碳化收缩所引起的,所以收缩值比较小。

从图4可以看出,加气混凝土砌块大面有砂浆层,其他五个面封蜡来模拟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情况。可以看出,对于横向的碳化反应也能引起试样的纵向收缩值,在测试时间内,试样的收缩值表现为表面砂浆层的碳化收缩。

2.3 碳化深度

加气混凝土砌块一维碳化时的碳化深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基本成线性关系,与普通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时间的关系相比明显加快,这是由于普通混凝土碳化反应的产物会加速混凝土的表面层的致密,使碳化反应速度越来越慢;而加气混凝土由于孔隙率高,孔径大,反应产物对碳化反应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加气混凝土的碳化模型可以根据普通混凝土的碳化模型形式。

式中,f为碳化深度;k为碳化系数;a为时间指数;为碳化时间。

根据这个模型,实验测定的a=1.0,k=0.34。

2.4 力学性能

从图6可以看出,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碳化时间的进行而明显地下降,碳化24h,由原来的5.3MPa下降到3.2MPa,抗压强度下降了近40%;抗折强度的下降也比较明显,力学性能的下降是因为加气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托勃莫来石和结晶度较好的C-S-H凝胶,碳化反应使得他们分解,结晶接触点减少,以至力学性能下降[5]。

3 结论

(1)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碳化收缩整体上非常迅速,在同等条件下,三维碳比一维碳化引起的加气混凝土收缩值明显增加;表面砂浆层对于减少加气混凝土碳化收缩的作用十分明显。

(2)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碳化深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是时间的一次方函数;碳化使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明显下降。

摘要:通过碳化实验,测定了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碳化条件下的收缩变形、碳化深度,碳化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碳化条件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收缩发展呈现三个阶段:(I)早期快速发展阶段,(II)稳定阶段,(III)加速发展阶段;表面砂浆层能够明显降低碳化收缩的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成正比,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随着碳化的发展而下降。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砌块,碳化,变形,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1]张艳,龚希武,段玮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经济性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5):60-62.

[2]Narayanan N,Ramamurthy K.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aerated concrete:a review[J].Cement&Concrete Composites,2000,Vol.22:321-329.

[3]F.H.Wittmann,I.Gheorghita.Fracture toughness of autoclavedaerated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84,Vol.114:369-374.

[4]Fumiaki M.,Yoshimichi A,Sumio Shibata.Carbonationdegree of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Research,2000,Vol30:1741-1745.

3.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 篇三

众所周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砌块的干燥收缩值。含水率越高,收缩值越大,墙体越易开裂;含水率越低,收缩值越小,就不易开裂。鉴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这个特性,砌块上墙含水率超标,形成砌体干燥收缩大,是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含水率很高,一般在35%左右,出釜后在自然状态下,生产企业经一定时期的存放及在运输搬运送往施工现场等过程中,砌块开始缓慢失水,上墙后,逐步接近至所在地的大气湿度,此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平衡含水率也不是定值,有季节之分,地区气候差别之分,所以在施工现场很难控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状态分析

1.1出釜含水率状态:是指砌块在生产时,经高压蒸养后出釜时的含水率。该含水率是根据各生产企业的工艺配方不同以及产品的强度、体积密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出釜含水率一般在30~45%之间(如长期浸泡水中,饱水状态的含水率在65%左右),通过干燥箱烘干后得出本批产品的体积密度等级,是生产企业检验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1.2出厂含水率状态:是指砌块在生产后,经过生产企业堆场存放,起堆运输至施工现场,再卸车堆放的实际含水率。出厂含水率的现实情况也很不均衡,因砌块都是一块紧靠一块的露天堆放,不利于通风排气,同时受生产到出厂的时间长短、当地气候等影响,砌块与砌块之间就很难达到均衡含水率。

1.3上墙含水率状态:是指砌块从施工现场的堆场转运至上架砌墙状态的含水率。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上墙含水率小于15%(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宜小于20%),它是砌块上墙砌筑时的控制指标。

1.4平衡含水率状态:平衡含水率是砌块上墙后,经过一个自然阶段的水气蒸发,将会逐渐接近当地空气湿度时的平衡含水率状态。砌块的含水率在接近该湿度时,就是砌块正常呼吸湿度的平衡含水率,也是应用技术掌握的指标。

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控制的现状分析

砌块生产后在短时间内就出厂运送施工现场,而大部分施工现场的场地狭小,所以砌块的龄期很难达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中要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应超过28d上墙的规定。根据目前生产企业的规模而言,按不同规格、不同级别、不同批号分开堆放,在生产企业存放28d出厂也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就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标准中允许产品生产5d后出厂的规定。为了工程工期,这就造成了施工单位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扯皮现象,施工单位要求生产企业存放28d才能出厂,生产企业则希望在施工现场存放28d后才可上墙,矛盾始终得不到合理解决,甚至,考虑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能满足标准要求,双方则采取变通办法求得一致,导致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时,由于砌块含水率超标,造成墙体快速失水,埋下了干缩变形的隐患。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中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应超过28d,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小于20%),砌筑前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这些控制指标主要是为了防止砌块在含水率超标的状态下上墙后因快速失水而收缩。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砌块,它是经过12MPa汽压,180度高温高压蒸养8~12小时后,出釜时就能达到设计强度的产品,其后期强度提高甚微,因此这个规定并不是为了其后期强度的增长而制定的,实质是为了防止墙体产生干缩裂缝。

事实上,砌块从出釜堆放至运送施工现场,均存在大体积露天堆放的情形,即使堆放28d,其含水率从出釜时的35%左右下降到15~20%是较难实现的,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由于气候特征的影响,这就更难实现了。目前,全国有很少部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采用了出釜包装的方法,实际上包装后其水分散发更加缓慢,其上墙含水率也难满足要求。

施工现场砌块上墙时的含水率缺乏测试,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盲点。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于2008年9月,针对长江下游地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后的含水率变化做了现场测试分析,其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地点在南通市华夏硅酸盐制品有限公司内,测试砌块均采用同批产品,分A、B两组,A组在通风棚内堆放,B组按常规在露天堆放,堆放高度为7块(测试取样是从堆置中间自上至下取7块,测试后按原样复位,下次再测),规格为600×240×250mm(该规格是常规规格中的最大尺寸,一般用于外墙),强度级别A5.0,干体积密度B07,测试结果如下表:

对以上测试表进行分析得出:

(1)棚内堆放的砌块失水状态较平衡下降;

(2)露天堆放的因受下雨等气候影响,有所变化。出釜5天期间,天气晴好,失水较快,第5天测得含水率为24%;第6天至第10天之间,气候有所变化,下了两天阵雨,第10天的含水率又上升到29.98%;第11天至第20天,有4天间断小雨天气,含水率略有下降,第20天测得28.57%;第21天至第30天,晴好天气,第30天测得含水率降至25.82%。由此可见,出釜后的5天内是砌块失水最快的时期,只要控制不被雨淋,很快就会接近上墙控制的含水率。

为此,笔者认为:要控制长江流域或空气湿度较大地区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上墙含水率,并非绝对难事。事实证明,只要生产企业精心安排,施工单位认真配合,控制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上墙含水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控制办法探讨

3.1生产企业如何控制砌块的出厂含水率

3.1.1棚内堆放,包装出厂。南通市华夏硅酸盐制品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创新尝试,特别是对采用最新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W.R高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进行了有效控制。其做法是:砌块在出釜后就直接进入地面无积水的钢结构无墙棚内堆放,每堆放一排留有6cm左右宽的出气缝,以利于水分散发,在自然通风干燥的条件下,存放10天后进行封闭式包装出厂。这样,砌块从生产到施工现场均没有被雨水侵入,保证了砌块只向外排放水分而不再有再次吸水的机会,对快速降低砌块含水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备注:本测试是大尺寸、高级别砌块,所以失水较慢一点。如用于内墙12cm、20cm厚的规格砌块,其含水率要低于本测试值。

采取这项措施,企业必然增加了生产成本。主要是大面积的钢结构库棚的投入和周转木托板、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紧固包装带,专用运输设备的投入,以及比常规生产增加的人工费用等,每立方砌块需增加成本40元左右。所以说,企业的一切质量控制行为,迫切地需要建设各方的理解和认同。

3.1.2通风留缝堆置,防雨架空遮盖。砌块尽管露天堆放,也要选择平整无积水的场地,出釜堆放时则采用每堆放一排留有6cm左右宽的出气缝,使其自然通风干燥,以利于水分散发,上部须采用防雨布架空遮盖,以防止雨水侵入。此做法,生产成本虽低些,但效果比前者差,特别是无包装进工地。

3.2施工单位如何控制砌块的上墙含水率

3.2.1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要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将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施工纳入施工组织设计,详细编排施工进度计划,提前下达订购任务,使砌块供货方早日能注意到与施工进度的合理衔接,确保砌块上墙时间和上墙含水率符合规范要求。

3.2.2散装砌块进场时,应选择地势高,无积水,平整的场地堆放,并及时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以防积水、雾水和雨水侵入,避免砌块因吸湿、吸水而增加含水率。

3.2.3应采取积极措施,将进场的砌块迅速搬运至砌筑楼层,并且以60cm的砌块长度为宽度一字单排摆放,面积堆放重量应小于楼板设计允许荷载的2/3,如有条件,可进行多排堆放,但每排之间要留有6cm以上宽的间隔缝,有利于砌块在自然状态下通风透气,达到保持降低含水率的目的。砌筑外墙时,可从每楼层的窗洞向外传递砌块至砌筑脚手架。不管是内墙或外墙砌筑,都应采取同样方法降低含水率,避免从省工、省时出发,将砌块直接从堆场吊运至砌筑脚手架的不良做法。

3.2.4砌块在砌筑前需浇水,确保抹灰砂浆的保水,防止粘结力下降及收缩过快而出现空鼓现象。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性与粘土砖不一样,它的初始吸水速度高于粘土砖,而持续吸水速度又低于粘土砖,就整个吸水进程来看,还是低于粘土砖,所以应在砌筑前的1~2d进行充分浇水。实践证明,提前2d,浇水2次,用劈开查看方式检查吸水深度,砌块表面浸水深度约10mm左右,砌筑前2h再浇水湿润,使外墙吸水深度20~30mm,内墙吸水深度8~10mm。砌块在砌筑前浇水能保证砌筑砂浆本身硬化过程中水化作用所必须的水分,并能使砂浆与砌块有较好的粘结力;但不宜浇水后长时间不砌筑和多次浇水造成砌块中心含水量高,造成砌筑后干燥收缩大;也不宜采用在砌筑时随浇水随砌筑,造成砌块表面含水量不足,使砂浆硬化过程水化时与砌块抢夺水分,影响砂浆水化凝结,从而降低了砌块与砂浆所设计的粘结力。因此,要走出“为什么加气块上墙还要再次让它吸水而增加含水率”的误区,由于砌块事先含水率已控制在规定的15~20%允许范围内,收缩已趋于稳定,施工时的用水不再会造成砌体明显的收缩变形,合理浇水是为了不与砂浆抢水。

3.2.5砌块上墙砌筑后,控制粉刷时间,让其充分干燥。这一关,是控制砌块含水率的补救措施,是最后一道关,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关,能够有效克服墙体质量通病。假如砌块在上墙前含水率未达到规定的控制范围,那么应该在砌筑完成后要让其充分失水。由于砌筑时,砌块本身含水率未达标,加上砌筑施工用水和砂浆含水的因素,因此不能接着就粉刷,砌块上墙后,已形成单排直立,两面通风,这时是砌块失水最快、最平衡的好时期。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DGJ32/TJ24-2006)中规定了砌体抹灰宜在砌体砌筑完成60d后进行,且不得少于30d。实践证明,最佳的粉刷时间应根据砌块的实际含水率来掌握。

3.2.6砌块含水率在现场简单的测试办法可采用称重换算法。砌块在现场,虽没有强行规定对含水率进行检测,现场也没有检测设备,对此,为了让现场施工人员能掌握其实际含水率,可采用称重换算法进行。具体方法是:将砌块称重,计算出单块体积,按砌块的干体积密度级别,计算出干态重量,减去实际称重,计算出含水率。值得注意的是取样范围要均匀,要具有代表性。此方法尽管不太准确,但比不去做要好许多。

4、结语

【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生会户外素质拓展下一篇:“最美铁路人”事迹学习心得_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