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导师工作计划(精选15篇)
1.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一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来导师制工作,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导师的我很欣慰。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
班级上的李文轩同学是一个活泼开朗的胖男孩。很招同学和老师的喜欢,但是,由于李文轩同学的自制力很差,把他的这种活泼好动,爱说话的个性也延伸到了课堂。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小动作过多。针对他的这些问题,我将他设为了受导学生。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一个学期的受导中我主要遵照一下的原则。思想上的引导:对于孩子的问题给予指导,尤其对于韩有诺同学,让其抛却不健康的情绪,积极的进行自我肯定,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学业上的辅导:通过例会或作业检查,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积极的给予辅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上课时走神的少了。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心里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导师要指导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进步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自理、自立、自强,指导他们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
2.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二
就业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
2014年的 《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 显示, 76.7%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26.8%的大学生打算今后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有高达23%的大学毕业生表示有创业意愿,远远超过了准备考研的人数。在社会竞争压力和生存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当下,创业似乎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解压方式之一。 十八大也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创业教育已越来越受各大高校的重视,社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但根据公益组织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整体创业现状不容乐观。这表明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高校要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优秀的创业导师。
1大学生创业导师现状
大学生创业导师制是指为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根据其创业过程的各阶段特点,聘请专业人士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的制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指导创业实践,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而创业导师则是帮助青年创业就业的指导老师,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和就业,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导向性、实践性辅助服务,是创业者的良师益友。
近年来,不少高校通过多种方式,聘请或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或具备全面的创业理论知识的专兼职人员为创业导师,这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创业导师队伍参差不齐,在教学水平、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校的创业导师由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担任,他们仅经过短暂培训就上岗教学,缺少创业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作用有限,未能很好地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另外,还有些学校没有完善的创业导师培训机制,对创业导师的管理也不规范,对导师的工作要求及考评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等也比较缺乏。
2大学生创业导师的角色与定位
“大学生创业导师”这一角色的出现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高校给创业导师定位比较模糊,大多是兼职,处于辅助地位,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考评体系,导致其工作成效不明显,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系统、高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和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必要基础和前提。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创业导师的培养应当系统化、 长效化,并赋予创业导师明确的角色定位。
实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具有重大意义:实行创业导师制,让创业学生接触真实的创业项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可以更加客观的分析市场、分析产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创业导师制,能促进大学生换位思考,用市场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一般都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对产品分析也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可以引导学生创业者更多的使用市场眼光全方面权衡自己的项目,完善产品和服务;创业导师的人脉、社会资源也能更多的助力大学生创业。
3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长效工作机制的途径
3.1创业导师职业发展体系
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有众多专门从事专业理论研究、产品研发与设计的科研人员,还有从事管理、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资深专家,另外高校还聘任社会知名企业家、专业培训人士担任客座教授,这些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资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实战及理论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团队,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创业导师机制,并根据师资情况,整合多方资源,设置创业领域的启蒙导师、项目导师、市场导师以及管理导师等,组合成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不同类别的创业导师在传授相关创业知识时不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互相协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服务。
此外,应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比如:英国的创业导师主要来自优秀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自愿并且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对大学生成功创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创业导师师资结构,增加“双师型”创业导师数量,将更多优秀的企业家、政府部门政策专家、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吸收进入创业导师队伍,从而提升创业导师队伍的综合指导能力和水平。
3.2大学生创业导师工作内容和方式
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结对遵循双向选择、自愿结对的原则,一般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观念引导类:主要是宣传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就业观,坚定创业信心;二是政策指导类:主要是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援助,增强法律意识,规避创业风险,增强创业就业实效;三是技能辅导类:主要是利用自身专业实践提供技术和就业创业知识咨询等;四是典型带动类:主要是通过创业经验和企业实力为创业提供智力或物力支持,为其就业提供岗位。创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可以包括:一对一辅导、专题咨询指导、定期培训指导、 全程陪伴辅导。
3.3建立考评体系及激励机制
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导师师资建设的成功经验,除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外,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创业导师的考评体系对大学生创业导师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提高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综合水平。大学生创业导师的评价指标包括品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实践技能、工作效果、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要采取多向采集信息,多项因素量化分析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和考核效果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对评价结果进行剖析,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的全方位绩效评估体系。加速高校智力成果转化,提升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金量。
每年对创业实践阶段的导师进行绩效评估,落实创业导师奖励,创业导师每结对一名大学生或一个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阶段指导服务的,可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3.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加上新时代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保证高质量的专业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是在学校“班导师”工作制度基础上,结合理工科学院实际情况,本着学生工作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导师工作室”制度,并对其推动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班导师学生工作导师工作室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加上新时代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保证高质量的专业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学生工作需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
学校理工科二级学院在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后,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导师工作室”制度。该制度是在学校“班导师”工作制度基础上,结合理工科学院实际情况发展而来。其核心内容为,由资深专业教师成立一系列特色工作室,经过“双向选择”吸纳学生进入导师工作室学习和实践,一直持续至毕业。与以班级为基础的“班导师”工作制度相比,更注重专业性和连续性。经过几年的实践工作反馈,该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尤其对学生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形成了多维度的学生工作组织保障体系
“班导师+导师工作室”制度在不打破原有年级和班级的基础上,实现年级辅导员、班导师和工作室导师的交叉配合管理。学生工作的日常事务管理以辅导员和班导师为主,学业指导由班导师和工作室导师共同完成,从而有效覆盖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在“班导师”制度形成以前,是按年级划分配置专职辅导员,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工作团队明显感到人力资源不足,学校实时的推出了“班导师”制度,将学生工作粒度细化至班级。我们也看到,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工作重心往往是关注一个综合的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导师工作室”的建立,是从专业性角度来构建相对内聚的学生群体,更具有学术倾向性,丰富了学生工作的内涵。
理工科学院施行的“班导师+导师工作室”制度有机的将学生的管理分为了“纵”“横”两个层面,形成了多维度的矩阵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二、有利于形成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导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态度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室中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很容易形成有继承性的优良学风传统。
同时,导师能充分的根据学生的个人志趣、能力水平等客观条件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较早地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比传统普遍采用的课堂理论知识教育,导师可依据自己的课题更具体的为学生讲解科研基本过程以及细节,这更能让学生感性的熟悉学术研究的一般模式,养成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增强其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化
班导师和工作室导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协助党组织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和考察,加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质量。由于导师工作室成员打破了年级界限,高年级的党员也能够更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入党时也能更充分的征求班导师和工作室导师及广泛的群众意见。
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减少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由优秀人才构成的导师队伍往往拥有不可比拟的社会资源,在“全程化就业教育”的方针指导下,他们也将责无旁贷的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五、有利于精细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导师和学生经常一起相处,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学生专业思想不太稳定,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够正确时,导师可从专业发散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强调班导师、工作室导师、辅导员的三方密切配合沟通,使整个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了坚实的第一手资料,更利于使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
在“班导师+导师工作室”制度施行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挑战,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1.导师选拔及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过程中应加强双方的了解
导师的选拔除了满足一定的业务要求外,还应注重为人师表、责任心方面的考察。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配到各个工作室。根据工作室运行的状况,定期进行导师和学生的微调。
2.正确处理辅导员、班导师和工作室导师之间的关系
在制度推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处理“班导师”、“工作室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首先必须要明确三者之间应是并存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辅导员以年级为单位,多是集体指导,主要对学生进行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班导师以班级为单位管理,积极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建设,引导本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工作室导师对学生进行具体专业指导,导师通过发挥个别指导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只有三方通力合作,才能真正体现制度的优越性。
3.需要建立建全制度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我们在实行班导师加导师工作室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考核与监督机制。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师生配比,以免出现导师工作量过大,无暇指导学生的情况,使导师制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准确评估导师的工作量、工作绩效并做出相应的薪酬激励。
4.制度的组织管理强调各部门的协调问题
该制度的施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保证学院内的统一领导,继而还需要各部门之间保证充分的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出制度的业务效应,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班导师+导师工作室”制度不但对学生工作推动作用巨大,同时也能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教风、学风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继而还能为科研工作提供积极有益的支持和补充。虽然施行时间不长,制度的诸多细节部分还正在持续构建中,但它已经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只要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完善,该项制度必将成为理工科学院发展过程中最优秀的成功案例之一。
参考文献:
[1]胡绍元.高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选择及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2]胡旺盛.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0,(02).
4.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四
工作职责:
1、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3、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4、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
工作内容:
5、经常分析学生思想状况,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6、认真参加系部和院组织的工作例会,认真落实系部的各项活动安排。、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爱护公物。
2、认真做好新生入学、注册、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等工作。协助年纪主任搞好德智体综合测评及各种评优、奖学金平定工作。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开展谈心活动,关心学生生活,关注暂时生活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3、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堆学生进行有学习目的和树立专业思想的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4、搞好班委会、团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
风建设。着力培养学生骨干团队,帮助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5、研究工作思路和对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
教训,上交班导师工作总结。积极听取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系部领导、年级主任反馈本班学生有关情况。
6、认真参加各级组织的工作例会,做好会议记录,认真落实系部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
7、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工作,随时掌握
5.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五
“童心”。每位班主任要“傻”一些,要保持一颗童心,童心是纯洁的,童心是美好的。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成熟的标志是看你是否有一颗童心。我们初中的老师,永远面对的都是13——16岁的孩子,我们就要来研究、来洞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智,哪些是这一阶段孩子容易犯的错误,哪些是该犯得错误。理解这些,老师就可以放下包袱,来和孩子们做心理方面的游戏,让学生“耍一些小聪明”等等。我的上一届学生在教室里私下说,咱们老班傻不唧唧的。后来,我告诉他们,老班的“傻”只要不影响你们成为我们全校乃至全县“名牌班级”就行了。我连续三届的学生在升学方面都保持着我校的历史记录。
6.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六
导师推荐意见
本课题研究利用IGS精密星历数据对卫星任意时刻位置(轨道)进行内插(加密)和在IGS星历附近进行轨道外推的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卫星轨道的加密效果展开论证和评价,这对于提高用户任意时刻的定位精度尤其是对提高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有实际意义;课题的研究内容并非本科知识的简单延续和加深,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GPS定位基本原理课程后,综合利用测量平差和其它专业知识,结合数值方法,并掌握一定计算机编程和网络知识才可以完成,因此,本课题是学生综合利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极好锻炼,课题研究是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一次升华,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挑战性。课题既有实际意义,又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综上,同意推荐本课题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7.做中职学生的心灵导师 篇七
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 他们属于青年初期, 这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关键的时期, 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但是,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其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 具体表现为:
1. 自我意识增强, 但自控能力不足
中职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 开始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 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上。他们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 反对从属地位, 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他们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 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 要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 他们常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 他们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
2. 自卑感严重, 但反抗性强烈
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 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 缺乏真诚的关爱, 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他们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同时, 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 未来似乎很渺茫, 因此具有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 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 他们表现为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 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 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 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倾向。
3. 思想意识活跃, 但学习动机缺失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 因此, 思想意识活跃, 有广泛的兴趣受好。但部分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 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 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 渐渐形成恶性循环, 越不努力成绩越差, 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4. 渴望得到认可, 但人际关系有障碍
青年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 一方面期盼人们的理解, 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 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 暴露出心理闭锁性, 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 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 体现自己的价值, 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他们不善于交往, 存在着社交障碍。
二、走进学生心灵, 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1.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老人洗脚, 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 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 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 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
2. 严管厚爱, 培养完整人格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更要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爱是进行人性化教育的灵魂与核心。爱学生就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理解其行为, 宽容其过失, 关注其发展, 帮助其进步, 激励其成才。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达到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交流, 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当中, 帮助学生明白道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
学校或班级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如运动会、声乐大赛等, 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 增强集体凝聚力。在比赛中, 让学生展示自我, 找到自信, 同时也让他们改正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的毛病。班主任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 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进行挖掘, 巧妙设计, 灵活开展主题班会。
8.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导师制 主题活动 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30-02
作为党建的基层单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建设问题。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外来思潮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在高职院校配备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规范教育与管理,开展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是保持我们党先进性与活力的必要手段,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更是学生党员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的成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存在活力不够、党员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两方面。
(一)客观原因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2+1”的办学模式,学生只有两年时间在学校接受党性教育,经过入党启蒙教育和培养考察,通常要到大二下学期才能发展入党。由于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较散,学生入党后参与民主生活会的机会将更少,其所接受的后续教育及监督考察也会存在盲区。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教育、重程序轻考察等问题,极不利于党员的后续培养及学习。长效培养机制的缺失导致学生党员的质量良莠不齐,党员先进性无法得到体现,党建工作成效难以评估。此外,由于学生只有两年时间在校,多数高职院校会把有限精力放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上,党建工作仅停留于培养考察层面,很少有时间精力再去挖掘、开展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党建主题活动。学生外出实习的1年更是实行“放羊式”管理,许多学生实习期间没有参加过一次民主生活会,这对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引导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二)主观原因
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观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本身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不重视。面对招生与就业压力,高职院校会把较多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既没有从顶层自上而下设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及思路,也没有在人力物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都安排辅导员、行政人员兼任学生党建工作。由于辅导员及行政人员自身的日常事务较繁忙,对党建工作大多应付了事,不利于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及活动开展,党建工作无法焕发应有的活力与生机。另一方面,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生人文修养意识淡薄,更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提升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意识与需求较淡漠,自律性与学习主动性相对也比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
二、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与主题活动的设想
鉴于办学体制、学生特点等因素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变,现有条件下延伸培养与考察时间以确保学生党员的质量,拓展活动深度以进一步锻炼与考察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应是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向。高职院校可考虑集合全院师生的智慧,设计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及心理需求的主题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并配备党性觉悟高、专业知识过硬的党建导师,建立导师制,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能动性,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把学生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将导师制引入党建工作
导师制的引入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确保学生党员培养与考察的延续性,同时也可以使党建活动的深度得到拓展。
1.导师全程跟进党建工作。把导师制引入学生党建工作可以使高职生在读3年都接受导师的指导与考察。新生入学期间,导师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进而鼓励学生申请入党。在校期间,导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相应的素质拓展,在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同时对其进行考察与选拔。大三顶岗实习阶段,导师不仅可以在专业上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与检查,还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与综合表现上的考察。总体来说,在高职生3年在读时间里,导师可以全程跟进党建工作,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培养与考察比一般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更加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学生党员培养与考察的时间长度。
2.导师全方位跟进党建工作。作为学生党建的主体,一切党建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始终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赢得学生内心的认同。在这一方面,导师可以利用专业特长提升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对自己的认同,进而在入党问题上进行引导,使党建工作事半功倍。其次,导师可以把专业教育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针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对学生展开专业教育,并适时进行党性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大局观与政治敏感性。此外,建议导师制与宿舍管理相结合,一个导师对应指导一个学生宿舍的专业学习与党性教育,这样一来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会更进一步,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会更加深入。总之,导师的加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行政人员兼管学生党建工作在时间与精力上不足的问题,与学生展开全方面的接触与了解,在对学生的指导与培养、考察等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引入导师作为人力资源补充的同时,要制定对应的导师制度,在导师的选拔、录用、培训、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做到“择优录用”、“有职有责”、“有奖有惩”,使导师制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党建工作活力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处于传达文件、常规发展党员的状态,对开展民主生活会、党课教育等活动通常都是应付了事。由于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制定符合党员成长规律的主题活动,党建工作开展起来既没有系统性,也没有实效性。要真正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统领作用,把更多入党积极分子吸引过来,需要设计出一系列主题活动来丰富党建教育形式。
1.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一是结合年级特点,活动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主题活动在设计上要结合年级特点,从新生入学到实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从申请入党到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从培养发展入党到发展后的后续考察,都要有系列主题活动作为指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在各个阶段都不会感到茫然,并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考验。二是结合“时”、“地”特征,活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主题活动要有时代性与地域性,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素质拓展,都既要反映当前时事政治及时代需求,同时也要与学院所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建设相联系,因为只有“接地气”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体现深刻的教育意义。“90后”的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简单的说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参加活动“有用”,同时要在内容上追求新颖,形式上力求多样。此外,主题活动的设计还要致力于扭转高职生不重视人文修养培养的观念,培养其较强的自律性,为我们党培养与输送真正优秀的人才。
2.主题活动的模式。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以宿舍为单位给学生分配党建导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培养与锻炼学生,同时也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的重要依据。为切实达到培养与考察目标,主题活动模式初步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主题活动模式设计
开展
阶段 活动主题 具体操作 培养目标 导师在其中的作用
新生入学阶段 “爱党爱国爱专业”教育活动 1.结合国家、地方、行业形势与政策进行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克服高职生自卑情绪,接受并热爱专业;树立正确三观,进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主导、具体实施
2.在此基础上进行党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信仰,主动申请入党
在校学习期间
党的理论学习
1.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交流 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关心时事政治,具备政治敏感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体指导
2.党课培训
3.热点时事的讨论
4.“我为同学荐本书”PPT比赛
感恩诚信教育(素质拓展) 1.到附近社区、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培养学生感恩、诚信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与奉献精神 指导、带队、考察
2.开设诚信考场
3.开设感恩诚信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
顶岗实习期间 “我与导师有个约定” 1.每月参加实习单位的民主生活会1次 使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依然能继续接受党的考察与锻炼 指导、考察
2.每月参加学院民主生活会1次(可通过网络视频)
3.每月交思想汇报1篇
4.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次
总之,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以导师制作为重要制度保障,以系列主题活动作为载体,可以使党建工作有人力、有制度、有载体、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何秋香.论党建导师制在高职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吴鹏.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4ZZZ037)
【作者简介】李姿蓉(1983-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9.导师寄语学生 篇九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引自《进学解》
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10.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 篇十
一、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
有三种指导方式经常被应用:
(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
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孤军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一般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
(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
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
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
(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完成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缺点: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
二、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
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
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
一个有特长的人。
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
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三、如何得到导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指点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论文,论文可以成为师生之间非常好的沟通载体。很多同学都是在最后一个月才把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能够做的就只是对论文规范性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论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够早和导师沟通,论文时期对自己的训练将会更加富有成效。所以应采用原型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尽早完成论文的整体框架,在每个版本征求导师的意见。
11.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十一
叶子娟所在的大学生团支部和闽侯三中团支部结对,得益于福建师范大学开展的“高校对口中学团建促进行动”。据了解,本学年福建师大团委组织选拔了8名大学生赴闽侯三中担任校团委副书记,20个大学生团支部的成员对接担任中学生的成长导师。
“大、中学生团支部对接以往是根據序号完成的,今年则采用竞拍模式,让双方相互选择。”据福建师大团委负责人介绍,竞拍仪式于11月15日举行,20个大学生团支部采用课件讲解、情景短剧等形式向在场的200多名中学生代表进行风采展示,并详细介绍本支部对接工作计划。随后,中学生团支部通过“举班牌”的形式进行“抢拍”。
叶子娟回忆说,她在上台展示时,介绍了自己所在的大学生团支部擅长光电舞,可以教中学生排练元旦晚会节目等,并用“汤姆猫”的声音进行解说,当场有5个中学生团支部举牌“抢拍”。考虑到“高二(五)班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比较活泼”,叶子娟最终选择了和这个班级结对。
“对接中学生,对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活动能力都是一种挑战,”闽侯三中团委书记魏曦表示,“大学生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中学生,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实现大、中学生共同成长。”
(摘自《中国青年报》)
【素材解读】由大学生担任中学生的成长导师,这种教育模式十分新颖,以举牌“抢拍”的形式进行结对更是前所未有。采用这种模式,不仅能激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进行学习,还能让大学生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实践,最终实现大、中学生的共同成长。目前来看,这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创新、尝试。
【适用话题】 创新 共同成长
12.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篇十二
“没想到, 我们中小学生也有了创新导师, 还能到实验室免费做实验。我们太高兴了!”得知要实施“中小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河南省鹤壁市的中小学生格外兴奋。
据悉, 该计划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探究性实验项目。由各学校成立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学生探究性实验兴趣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二是科技发明创新项目。由各学校成立学生科技发明与创新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进行科学创造、作品改进等。三是实验室开放活动。学校每天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免费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
13.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期初计划4 篇十三
学院
青年教师导师制
导师指导计划
(2012 —2013 —2)
所在系部:
导
师:
被指导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成长的更快,加大对***老师的传帮带力度,加强对她的业务指导,使其紧跟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本学期伊始,根据学科特点,以及该老师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指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教学要求为标准,围绕敬业态度、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展开指导,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学科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使其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二、具体指导措施
(一)师德教育
指导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努力做到:
1、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学生至上的理念,作风民主,以模范的言行去教育和培养学生。
2、热爱学校,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自觉服从学院及系安排,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教学能力
1、指导备课:培养其驾驭教材的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 指导其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教参,做到每一章节都能认真研究,每一课时精心备课,深入分析教材,确保备课中能体现学科特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要求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做到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节奏进程,不能为完成任务而不顾学生掌握情况。在上课之前要先写好每一课时教案并检查。
2、听课--分析--再上课:锻炼实施教学能力
上每一课时之前尽量先听课,课后就本节内容进行分析、指导再
准备上课。要求其听课过程中要注意学习锻炼实施教学能力,包括:①讲解能力,即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感染性、趣味性。②提问能力,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提出实际可行的问题,灵活地运用设疑方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③板书能力,即书写规范、准确、合理、美观、适时;内涵具有条理性,概括性,启发性。④仪态控制能力,即神态自然,情绪饱满,举止大方,有条不紊等。⑤展示能力,即展示教学内容正确,熟练。
3、批改—评判—讲解:教学效果的反馈指导
指导作业批改,试卷评判,确保其学会从中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掌握情况。
4、先说到写:培养说课能力
从研究教材、备课、听课到评课都让其先说到写,培养说课能力。即课前说课做到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和具体环节的设计有充分的依据,有明确的意图;课后说对教学的实施情况有客观全面的判断与评价,从而正确地总结其经验与教训,进而明确今后的提高与探索方向。
(三)科研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继续指导其参与相关课题,除搜集资料外,教给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研究思路,使其能撰写出高水平的研究文章。
14.导师工作计划 篇十四
按市教育局 “全员育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工作体系要求,坚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我校德育内涵,贯彻我校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扎实提高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二、操作方法
(一)导师职责
1、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2、深入调研,建立受导学生基本档案。
3、领导每月调研一次,并汇总班级工作情况,修正策略。
4、每周至少和受导学生沟通一次,每月家访一次,并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做好过程评价。
5、德育导师,每月培训一次,并积极撰写德育导师工作案例和小结,学期结束,由领导小组统一评价和考核。
(二)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提供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名单。
2、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
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困难学生)。
4、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比3左右。
(三)评估方法
15.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的构建 篇十五
本文所论述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有别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一般的创业导师重点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导师团队以学校教师队伍为主体,而本文的导师制强调以大学生新创办的企业为工作对象,完全按照企业成长需求配备导师团队,并且强调导师团队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导师的实际作用。并通过创新共赢模式保障导师作用的持续性。美国在1964年就成立了类似的组织,美国退休经理人服务公司(Service Corps of Retired Executives,简称SCORE),它的使命是,“为所有的美国现存的和即将出现的小企业提供职业的指导、信息,使他们的成功最大化”,已经服务了700万创业者,成效显著[2]。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者的精神需求
创业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活动,正如哈佛大学拉克教授所说,“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具有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因此,创业者在满怀激情的同时还要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艰辛、挫折等问题,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将创业坚持下去。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可以给大学生创业者一个精神家园,为他们创业远航之旅指明方向。
(二)大学生创业者的经验需求
Morris认为,创业就是开创新的事业、创建新的组织、创造资源的新组合以及风险承担和价值创造[3]。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在管理理念、创业实践、团队建设、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欠缺经验。具有创业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传授经验,降低风险。
(三)大学生创业者的技术需求
以南通理工学院邱福壮同学为例,作为创业班的一名学生,他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希望开办一家基于物联网的绿色农庄。作为大学生邱福壮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热情,其在学校所学的创业理论知识增强了他创业的能力,但是他缺乏农业方面的技术和实践能力,这让他非常苦恼。通过学校创业教育部的努力,他已经与如皋农民徐公建立了师徒关系。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和科学知识,与农民丰富的实践经验碰撞出了火花,他们开始打造自己的物联网绿色农庄,其中绿色草莓园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客人。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业导师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者非常重要。
(四)大学生创业者的资源需求
创业活动本身就是对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创业导师本身就是对创业者有益的资源,创业导师有意识地协助大学生创业者积累人脉、市场等有利资源,可以为他们的新办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需求
创业离不开资金,创业者要使企业成立并能够走向正常的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要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对初次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而大学生新办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占优势,主要是因为它仅仅只是一个好的创意,还没有有形或成熟的产品,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融资渠道窄。
二、构建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的要点
(一)组织机构
导师制由各高校分管就业与创业工作的校领导主抓,下设创业教育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的创业导师制度的设立、督促实施、导师招聘、考核和奖励等工作。 各院系设置创业教育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在院系层面实施导师制。
(二)成员管理
导师成员由学校创业教育职能部门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聘,成员包括:咨询师、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成功创业者、银行经理、消费者、供应商以及行业协会成员等。具体的招聘条件由创业教育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孵化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类型、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确定;对聘请的导师颁发正式的聘书,签订合同,按实际情况协商发放薪酬。学校和大学生创业者一起对导师进行考评,考评的主要参数来自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实际效益和成长状况。对考核优秀的创业导师可以续聘,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再续聘。
(三)政策保障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有实际经验,尤其需要各行业成功人士来给予指导。但实际的情况是,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很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大学生创业。因此,学校、国家尤其是当地政府部门, 需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来引导具有能力和实力的成功人士投身到这一项服务社会的事业中来。学校可以制定社会人员担任导师的职称评定制度,可以为其评定创业导师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政府可以制定大学生创业导师自己的企业享受各项税收减免、贷款利率降低等优惠的政策。尤其是对表现突出,指导效果明显的导师,学校和政府都要给予实际的奖励,以此鼓励全社会有能力和实力的人员、单位参与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指导和培养事业中来。
(四)工作机制
可以按照工作主要内容的不同,将导师团分为:第一,创业精神导师,以成功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者、高校教师为主,传播创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建立自信,打造企业文化;第二,创业项目导师[4],以高校教师、 企业技术人员、农林渔畜牧业等专业人士为主,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创业资源导师,以银行经理、消费者、供应商以及行业协会成员为主,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拓宽市场、人脉、融资渠道等;第四,创业管理导师,以高校专业教师、企业经理、成功企业家、创业咨询师为主,为大学生提供企业管理方法和策略指导,并对企业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见,设计解决方案。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创办企业进行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导师制度的实施中,应依据创业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各类创业导师协作机制,形成创业导师团队。在创业导师团队中,每类创业导师在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时,相互协作,并涉猎其他导师的领域知识,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整体作用,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服务。总体而言,创业导师团队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承担创业教育与服务的重任。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的注意事项
(一)共赢性
实现以“企业成长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要明确几个主体:大学生创业企业、高校、导师(企业)、政府,每一个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如何建立一个让这四大主体共赢互利的模式,尤其是能否让导师(企业)受益,将是影响这一制度可否长期和是否产生实效的关键因素。
(二)持续性
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遵循企业成长规律,长期持续地给予指导,大学生创业企业才能不断成长,必须避免追求短期效果或虎头蛇尾的工作方式。
(三)实效性
以“企业成长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必须要以“企业成长需求”为主导,关心大学生创办企业的成长实效,不可让指导和帮扶工作流于形式。
总之,构建以“企业成长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需要在组织机构、人员管理、政策保障和工作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对大学生创办企业进行共赢、持续和实效性指导与服务,满足大学生和其创办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在精神、经验、资金、社会资源等方面的需求,是适应当前大学生创业实际,提高大学生创办企业的生存能力以及增强其后续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文章从构建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构建以“企业成长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终身导师制的要点与注意事项,以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目标。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终身导师制
参考文献
[1]李媚.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林芸.对创业导师制度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8,(6).
[3]Morris M.H.Entrepreneurial intensity:sustain table advantages for individuals,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M].Quorum Books,1998:17-45.
【学生导师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学生导师申请书10-22
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07-31
硕士导师对学生的评语10-18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07-31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06-16
研究生工作导师信06-25
导师带徒工作情况汇报08-16
毕业设计导师工作总结10-06
班主任导师工作职责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