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2024-10-16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共10篇)

1.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一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饶丹梅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今后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关 键 词〕 农业 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重大项目办副主任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0%。全市范围内石漠化比较严重,人均耕地不到2亩。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新建项目的上马,耕地越来越少。在六盘水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呢?我认为必须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市各县(区)逐步建成了一批以粮食、林木、烤烟、蔬菜、生猪、牛、羊等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改变了过去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形成了农、林、牧、渔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达42.2%,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从各地的情况看,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是各地都将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落实,结构调整开始向优质高效、产业化迈进,如各县已基本建成黑山羊、商品猪、肉牛养殖基地。二是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将创名牌作为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如盘县信友核桃乳、钟山区大桥蔬菜、水城县富硒茶等一些农副产品先后抢占六盘水市场,对周边地区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三是部分农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政策,通过财政和信贷资金实行有偿、无偿、贴息等,重点扶持和全面启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四是逐步探索出公司+农户+基地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市场带动模式等。五是部分农村形成了自己的结构调整特色。如钟山区地处市中心城区,在结构调整上紧紧围绕城市餐桌做文章,大力发展错季蔬菜、大棚蔬菜和养殖业,延长餐桌产业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水城县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1、传统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存在着重生产轻市场的现象。一方面,农户对结构调整缺乏认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停留在农业内部,而对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深层次问题思考不够,对农业生产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服务。

2、生产社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市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健全,很难为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中介机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由于只顾生产,不注重加工、流通,从而影响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服务体系滞后,致使产销脱节,在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上,科技手段有限,“名特优”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3、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投入比重减小。农民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户投入是农业生产投入的主要来源,而农户收入低,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2348元,其中60%以上还是实物折款,即使农民意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也“不敢调”、“不愿调”,多数农民也只是心动没行动。

4、现行政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首先是价格政策,优质不能优价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最大问题,由于没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标准和质量检测手段,做不到优质优价,从而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其次是现行的信贷政策。农业结构要调整,势必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随着信贷抵押制度的出台,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越来越难贷到资金,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较突出。三是目标考核政策。现行的目标考核政策

不合理,还有意识地将某种产业、产品总量增减作为考核基层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5、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遏制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据2007年统计资料,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14.66%,小学文化程度占45.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9.4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影响了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按照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搞好特色农业和立体农业;在2010年,力争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5%,农产品的综合商品率从2001年的40%上升到60%,真正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要从农业生产布局上入手,突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在农林牧渔的特色产品上下功夫,突出畜牧产品;在农产品的加工上努力,突出抓农产品的增值和商品率;在市场开发上努力,突出抓农产品的流通和中介信息,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六盘水的地理结构及生态环境,决定了六盘水的农业不能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不必强求粮食的自给。经有关专家计算,六盘水粮食种植的边际效益很小,机会成本则很大,过分强调粮食自给,反而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扩大优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把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同时,引导乡镇企业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村第三产业,壮大经济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在各类涉农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区域相对集中的办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放开搞活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和经营权,形成滚动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信用社和金融部门更应立足于服务农户和企业两个重点,一方面拓展贷款项目,带动农户进行结构调整,开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规模。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和信息网络,加快农村“信息入乡”网络建设,实现市、县、乡网络联网。建成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业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农产品加工、存储、保鲜和运销体系建设,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采取公司+农户、支部+协会、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努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

4、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是有机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将有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这就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结构调整也需要小城镇带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5、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农业政策,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首先应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使农民按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其次稳定和完善土地政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搞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使用权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之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6、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要积极培养和挖掘农村乡土人才,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应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对口支援政策和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2.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二

麒麟区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中, 实施了“数字乡村”、“百千万”、“十农十化”等工程, 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麒麟区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4.92亿元, 同比增66.98亿元, 其中种植业实现收入8.73亿元, 林业实现收入1.08亿元, 牧业实现收入23亿元, 渔业实现收入1.84亿元, 第二产业实现收入268.5亿元, 第三产业实现收入142.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434元, 比上年增1687元。蔬菜、蚕桑、烤烟等九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化、区域化, 产品质量标准化、商品化, 市场经营一体化。

2 结构调整之难

2.1 支柱产业散乱杂

除烤烟、粮食外, 7大主导产业规模都比较小, 没有完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者说只能算是部分主导产业相对突出、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

2.2 农产品深加工滞后

基本上主导产业缺乏深加工, 蔬菜、蚕桑产品只是处于初级加工, 向市场出售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 产业链短, 产品附加值低, 价格波动大, 容易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

2.3 农业科技人员不适宜

目前农业部门与乡镇在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上不顺, 存在管人管事脱节问题;科技推广经费不足, 良种良法普及率低, 科技措施落实不力, 发展后劲不足, 制约经济作物产业健康发展。

2.4 现代农业发展缓慢

3 结构调整之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牵涉到资源、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诸多因素, 必须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 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确保成功。

一要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培育地方特色产品。一是稳步发展优质葡萄。着力抓好葡萄基地建设的提升, 在种植管理中做到四统一, 即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期、统一规格、统一管理。二是大力培育地方名特优蔬菜品种。三是突出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生产。四是积极探索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加大适合我区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强化科技储备能力。培育一批产业化优势区域, 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创建一批优势品牌。

二要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力度。围绕中低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一是大手笔、大气魄超前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规划发展的宏伟蓝图。二是基地园田化;三是设施现代化。大力推广蔬菜、花卉大棚种植, 提高大棚调温和控温能力。安装喷滴灌和物理、生物防治器具, 提高基地抗灾减灾能力;四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加大与科研院所对接力度, 使产学研紧密结合, 增强科技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加强现代农业加工、储运配套集成技术推广运用, 引导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施武装好现代农业,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加大高效农业发展力度。着力强化重点科技推广落实, 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经济作物复种、套种、立体种植、测土配方、果实套袋、省力化蚕台、自动升温补湿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增加单位面积效益, 增加附加值。二是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 重点加大对低产桑园、低产果园品种改良和肥土改良力度, 提高产品商品数量和质量。三是加大良种繁育。四是加快土地流转, 提高农民土地收入。根据中央“三农”相关政策, 着力抓好土地流转工作, 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 打破现有土地承包关系, 采用租赁形式, 应用“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 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 实现种植和务工双赢。五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基地发展庄园经济,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四要加大生态农业发展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重点打造速冻蔬菜、供港蔬菜、魔芋、蚕茧、优质梨、优质葡萄、韭菜花、园艺花卉苗木等优势产品, 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一是大力推进基地及产品认证力度, 现在有无公害蔬菜基地大约4 000hm2、无公害产品18个, 无公害梨913.33hm2产品3个, 绿色食品353.33hm2梨, 产品2个的基础上, 继续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和产品认证, 在有条件的乡镇力争每个乡镇认证基地和产品1-2个。二要加强经济作物生产、加工及销售标准化管理, 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商品率和安全水平。三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获取品牌效益。在巩固保护好现有品牌的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外宣传, 围绕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来创品牌。进一步创新科技, 转变经营方式, 加大商标注册力度, 改进包装, 增加花色品种, 在目前云珍牌速冻蔬菜、富力牌魔芋粉、阿诗玛牌韭菜花、红美珠葡萄和翠峰山牌梨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基础上, 着力培育韭菜花、速冻蔬菜、供港蔬菜、蚕茧、大蒜、花椒、优质葡萄 (梨) 、花卉八大经济作物亮点品牌。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不可能一步调整到位, 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只有按照农产品的成长规律, 认真研究多变的市场需求趋势, 根据市场逐步调整, 循序渐进地搞好产业升级, 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摘要:改革开发30多年来, 麒麟区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一样, 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于曲靖市中心城区的麒麟区,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怎样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资源,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三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1.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要保持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60%以上是直接销售原粮,精加工或深加工的农产品所占比重很低,市场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农产品进一步增值。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为农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出路,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2.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方面,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去,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的服务网络,相互不配套。另一方面,农村交通运输业和农村贸易业的落后,限制了农产品的运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情况看,农村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是:30%、40%、30%左右。而我国是60%、30%、10%。因此,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三高”农业

1.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优势,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时,一是继续保证粮食生产的基本政策,以人均占有400Kg粮食产品为前提进行结构调整;二是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果林;三是大力推动饲料作物的生产,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四是重点发展各地的特色经济,形成不同的品牌农产品。

2.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势必提高,不仅对农产品的色、香、味、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农产品的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支出结构中用于高质量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对食品品种的需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农产品高质不高产,高产不高效的矛盾。这既要求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也要求有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如建立以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科研准则;推进以动植物制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革命;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质动植物品种;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等。

三、发展高效立体、示范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在有限的地、山、水、田单位面积上和空间里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多层结构,多级利用的综合农业方式,充分发挥边际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有些地方农民的庭院经济搞得很成功,充分发挥了“庭院”这个生活空间,庭院中的水塘既可作蓄水池又可作养鱼池,同时还可种藕,水塘上搭架子种植各种季节蔬菜或种葡萄,庭院边又建一个小型的禽舍,饲养鸡、鸭等,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经济圈。

近年来,高科技农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力的加剧,利用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形式,引导我国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信息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政策选择。要充分发挥各地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并探索一种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形式,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程度,促进结构调整

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首先,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必须优先得到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把农产品与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一体化经营。其次,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合理的利益格局,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逐步建立合同约束、服务合作、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机制。再次,要抓好服务载体的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用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发挥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4.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考 篇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现在,全国各地都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最基础的和首要的就是生产发展,这样才能为整个新农村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党中央早在几年前就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可以这样说,扎实有效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认识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实践探索了好几年了,各地也进行了很多的实践,但我认为,要真正的开展好农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对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了解。中央提出推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基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提出来的。如何理解这个新阶段,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相对的过剩。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的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是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农产品质量水平比较差的情况下的过剩,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的、结构性的过剩。

2、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农业发展由资源制约

转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耕地、水资源极度短缺,特别在我们玉林和北流,人均不足半亩地,而且近年来降雨量越来越少。资源短缺过去是,今后仍将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现在出现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得不了好价钱,农产品供求出现相对过剩,意味着市场需求对农业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消费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更好的口感和观感、更高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保健等。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追求产量,忽视农产品的质量,致使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一些大宗低质的农产品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农民有时候不知道如何生产,种什么,养什么。

3、在农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以后,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从统计上看农民收入呈增长的态势,但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之比,由2000年的2.8:1扩大到2004年的3.2:1。如何较快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新阶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产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虽然经过几年调整,仍未有较大的改观。农村第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相当多的农产品由于成本高、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低水平的供大于求,造成大量积压,引发农产品卖难,致使价格下跌。而优质、安全农产品却相对不足。二是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严重。首先在农业生产资源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以粮为纲”思想指导下,粮食产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追求 2 目标,大部分农民对耕地实行掠夺性的经营,如盲目的和非科学地增施化肥,严重超过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耕地的负载能力,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浪费生产资料,而且也加剧了环境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其次,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服务滞后,农民生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造成不知种什么或是种出来了销不出去。三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表现在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对农业增效作用大的新品种、新技术少;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低,使得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发挥应有的增收作用。四是农业的配套服务体系薄弱。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生产起拉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或是专业合作组织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没有较好地建立和完善起来,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够强。五是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相对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素质更低。这造成了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业生产工作,只能从事初级的、粗放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才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其次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较高,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因此,难以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增收,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国外廉价农产品还很有可能大举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对于价格而言,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能够了解、掌握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依靠科技,改良品种和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使农业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调整农业结构有利于农业从粗放经 3 营向集经营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新体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的办法,都还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生产什么,调整什么,市场真正需要什么,都要通过大家进入市场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抓住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生产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将为农业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来源,使农业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三)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看法。

1、农业结构调整应坚持品种优质化。现在的农产品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其市场竞争力也较强,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山东莘县僻居冀鲁豫交界处,前些年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曾为自己的地理“劣势”苦恼不已:一不沿河,二不沿城,发展无依托,致富无门路。后来他们通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打造“放心菜”品牌,一系列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张寨乡的韭菜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0.4元提高到每公斤5元多,每亩增收8000多元;董杜庄镇的西瓜价格涨了四毛钱还供不应求。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44万亩,初步形成了瓜、菜、菌、果、牧五大主导产业,莘县成为了“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香瓜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十佳商品基地县”等。莘县的蔬菜行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5万人的销售队伍奔波在大城市的菜市场;80%的大白菜、双孢菇出口日本、韩国、欧美。

2、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持续性。不能今年搞了明年又不搞了或今年搞一样明年又搞一样,而应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优势,有潜力的品种,集中精力抓下去。河南的永城和安徽的砀山是两个距离很近的县,两个县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时期发展果梨种植,但是现在砀山成了有名 4 的梨乡,而永城的梨业萎缩不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的波动中,砀山不象永城那样生产的热情随市场而起伏,而是坚定发展果梨的信心不动摇,通过改良品种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以优质品种抢占高档市场,以早熟品种添补市场空档,使得果梨这一产业保持着蓬勃的生机。

3、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江苏省野树村长期以来一直以种粮为主。当周边许多村靠经营花木纷纷走上富裕之路时,野树村却仍陷于“有粮吃没钱花”的窘境。2000年,野树村聘请花木专家花汉民为顾问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由种粮食改为种花木。他们在市场调查中获悉,许多城市都在搞大树进城、速成绿化,但国家又不允许到大森林寻找树源。根据花木专家的建议,野树村在周围县市收购价格便宜的大杨树和柳树,然后将国内刚研究出的新品种金丝垂柳嫁接到成年树上,成活后即变成价格不菲的成年金丝垂柳。农民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外地收购老杨树加上运费并请帮工栽上,每棵树需花费200元。经过10个月的嫁接改造,每棵树可卖到800元,净赚600元。一亩地种80棵,收入就是4.8万元。此外,还可以搞立体种植,在树下种石楠、麦冬草,还有两笔收入。野树村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初步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成了小有名气的花木专业村。野树村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之道在于没有在一般农产品上搞种植面积的增减,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真正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4、农业结构调整应与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要协调好产与销的问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一个农业企业就是一项产业的拉动器。如山东诸诚市的一个工厂,一年杀400万头猪,把整个诸诚市的养猪业都带动起来了。

二、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路

(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农作物种植布局得到优化。在确保全市粮食供给平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万亩,与1998年比,调减了14.2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万亩,与1998年比,调减了10.32万亩。全市经济作物达到*****万亩,与1998年比,增加了12.7万亩。

2、优质稻生产已成规模,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主为,近年来,******把优质稻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抓落实,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质稻生产成为北流农业的一项优势产业。2005年,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双季稻总面积的82.6%,与1998年比,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了****万亩。特别是优质常规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1998年扩大了17万多亩。同时,优质稻品种不断更新,优质杂交稻以博优903、博优175等组合为主转变以秋1025、秋优桂99等组合为主,优质常规稻由以茉莉香、西山香为主转变为以长丝占、油占、田东香等为主。

3、培育了一些农业优势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选择一些生产效益、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较好的产业进行重点突破,积极培育北流农业的主导产业,除优质稻生产外,蘑菇、中草药、花卉、秋冬菜等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北流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蘑菇生产,全市每年栽培蘑菇面积达****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等镇,特别是近两年来引进蘑菇二次发酵大棚栽培技术,使蘑菇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镇还成立了食用菌产销协会,有效地提高了蘑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秋冬菜生产方面,以加工型的包心潮菜、火筒菜、萝卜等为主,面积达到****万多亩,这些蔬菜通过加工成梅菜干和萝卜干,风味独 6 特,畅销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

4、探索形成了一些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如*****的两季莲藕和一季慈菇模式,年亩产值达8900多元;****镇兴上村韭菜、枸杞菜周年种植模式,年亩产值达到7800多元;*****镇的果蔗套种瓜、豆模式,年亩产值8000多元;*****镇的黄瓜——晚稻——冬菜模式,年亩产值达到7600多元。这些高效种植模式规模多为几十亩到一百亩,但分布比较广,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补充。

(二)抓好***结构调整的思路

1、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发挥本地地理、气候条件优势,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名牌产品,并运用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创新;用创新的品牌去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农业。其特征是自己特有的产品,自己特有的市场,自己特有的效益。就****实际而言,就是按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主攻畜禽、扩大水产”的要求,重点抓好优质稻、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中药材、奶水牛、杂交牛、瘦肉型猪、珍稀淡水鱼、三黄鸡等优势产业的壮大发展。形成北部以优质提子、哈密瓜、食用菌等高效果菜为主,中部以优质辣椒、优质荔枝为主,南部以优质香蕉为主,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就种植业的发而言,要巩固和强化粮食生产优势,突出抓好超级水稻的示范推广;计划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基地引导,建设以优质瓜果为主的新的优势产业基地,重点是建设200亩优质提子观光示范园、100亩丰蜜二号南方哈密瓜示范基地、200亩高糖西瓜新品种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形成****万亩的优质提子生产基地、5000亩的南方哈密瓜生产基地、10000亩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同时要抓好2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2万亩的优质辣椒、3万亩的优质香蕉、3万亩的免耕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

2、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带动作用。***市属人地少地区,农村户均 7 耕地只有*****亩,农产品市场又不够发达,要取得规模效益,就必须扩大基地规模,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便于集中采购、集中外运销售。如*****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已形成本地独特的发展模式,有基地、有市场、有外运渠道、有一批经纪人队伍,而且能够一直稳定下来。其加工生产的梅菜等农产品畅销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我们结构调整的思路之一,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大的动作。比如我们可以在****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开拓市场,将生产基地规模扩大到周边的******等村甚至扩大到******等镇,形成更大的规模,迅速带动更多的农户,取得更好的效益。

5.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五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04年,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08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08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08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05年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6.山区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篇六

山区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山区县大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只有尽快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产业结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作 者:贺润成  作者单位:中共大宁县委党校,山西 大宁 042300 刊 名:理论探索  PKU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F3 关键词: 

7.调整农业结构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为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农业, 为保证新时期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目标的实现, 结合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的成果, 从可操作性方面提出几点思考。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要突破农业仅提供初级原料的局限性, 按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的要求, 加强农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 以及农业产后的储运、加工、销售等服务, 打破目前以初级原料生产的单一格局, 促进传统农业的基础向新的产业分化;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和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基础产业。为达到上述目的, 各地可制定不同内容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划方案。为使规划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可依据方案, 制定出一个具体的项目储备库, 可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项目, 也可分为大、中、小三类项目。项目库可做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包括: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和方案, 项目资金预算和筹措, 项目达产后的效益估算, 项目承担单位等。有了项目库可向社会招商引资, 也可向主管部门争取基本建设投资资金, 也可向社会发布项目信息提高知名度、信誉度。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要突破农业部门分割, 生产经营分散的局面。在家庭经营基础上通过现代市场经济的协议、契约、合同、参股、投资、入社等, 发展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公司和法人企业, 实现龙头企业力口基地力口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这一过程中, 培育和完善龙头企业是关键。据研究, 培育龙头企业的原则有三条:一是因企制宜原则;二是精简高效原则:三是利益共沾原则。选择龙头企业有三条标准:一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二是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良好的科研、生产、推广体系的企业;三是开展企业公共关系, 即能与基地和农户有机结合的企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运行机制有三条:一是龙头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合理利益留成的机制;二是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专业之间的价格 (保护价) 运行机制;三是基地专业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留成再分配机制, 可采取奖金、补贴、资助的方式再分配给农民一部分利益。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要突破农业技术落后局限, 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教兴国可从农村社会最基层细胞刚刚兴建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搞起, 即科教兴社, 合作社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企业, 所以说合作社要有自己的科研力量。在全国部扶持合作社项目试点时, 抓住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难点、重点, 做好规划方案, 农科教结合, 提高农民素质, 普级实用科学技术, 建立主导产业, 要以社带村、村带乡、带县、带省, 促时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的合理化。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2008年9月, 全国已有15个省有步骤开展了专业合作的扶持试点工作。在迈向小康村目标的过程中, 达到“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生产规模化”的标准。在各种大型的展销会上, 合作社的品牌叫得响, 在市场上很有竞争能力。在全国现在有42000个各种专业合作社, 真可谓是百家争鸣。累计增收15.1亿元, 参加扶持试点的专业合作社农民平均增加收入100—500元。在科教兴村中, 有2400名专业社科技人员走村串户, 为农村培训技术150万人次, 推广实用技术4800多项, 建立主导产业120多项。齐齐哈尔市克山宏星大豆专业合作社以东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 实施科教兴村、科教兴社, 大学教授不仅为该社规划并实施特色大豆科技教育基地, 而且开展鲜花干制等多项技术, 以旅游业项目为切入点, 带动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

总而言之, 如能在广大农村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时, 突破农业仅提供初级原料的局限, 突破农业部门分割、生产经营分散的局限, 突破农业技术落后的局限, 重点搞好农业项目储备库, 培育和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化专业合作社, 开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科教兴村、兴社, 新时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会顺理成章、事半功倍。

8.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八

一、实行学生“寄宿制”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园区小学分布点过多过散,办学效益低,学生生源不足,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从而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重视,提出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构想。撤并村组把原来靠近学校,就近读书的固有模式打破。仅中心小学就先后撤并了永华、夹堆、套稍、徐李、东坝等学校。最远的学生达八公里,大部分在3~4公里之间,每天接送给许多家庭带来不便。许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人照看孩子。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做好义务教育的同时,能够尽快解决孩子的食宿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另外农村寄宿制更直接地体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关怀精神,它在让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方便地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农村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关怀的港湾。加之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硬件投入的增加为小学生“寄宿制”带来必要的保证。

二、强调以校为家,实行住宿管理

由于学生年龄小,在生活方面给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的同时,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在所调查的寄宿生中,58.7%的学生在心情不好时会告诉朋友……15.5%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最后是告诉父母。寄宿制学校采封闭式管理,平时和父母见面的机会相对较少,他们得到的直接亲情也较少,这些内在情感的缺乏,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行为的反应,如焦虑易怒、顶撞他人、不服管教,行为孤僻等等;没有了亲情的保护,弱小的孩子们会失去安全感,特别是那些比较孤僻和内向的小孩,这样将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在学校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束,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性,回到家后自然会在心理上疏远父母,造成可怕的亲情危机。所以,老师要细心的呵护他们,耐心的聆听他们的心声,从心底去关心他们,视他们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充当好老师父母的角色。

三、强化学校后勤服务,是“寄宿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制度建设是规范后勤管理十分重要的建设。制度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它告诉人们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它能够使职工的行为符合发展需要的轨道。如在学校后勤管理上坚持校园“巡视制”、后勤服务“回访制”,后勤人员常深入实际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热情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坚持每周到年级走走,主动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主动了解老师的心声,听取老师的意见,做到上传下达,不流于形式。

2.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素质的后勤队伍。人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增量系数最不可估量的资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急需的是既具备经营、管理才能又熟悉教育规律和师生需求的人才。

首先后勤管理要建立全员终身教育制。把全员培训纳入后勤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实行全员培训是人力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部门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能全面提高后勤人员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

其次,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是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后勤从事的虽然是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和为学校教学、师生生活、校园环境等服务性工作,却一直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们非常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后勤工作服务的是广大师生,保障的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它关系的是师生的情绪,保障的是学校的稳定。因此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是后勤工作取得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理解支持的必要条件。

3.不断强化后勤服务措施。学校后勤由其特殊性,在食堂设备与环境卫生、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与监督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人人有责,事事有人负责。

四、针对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几点建议

小学生实行估计素质,是农业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新生事物。我通过调查了解对学生“寄宿制”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硬件投入。虽然学校竭尽全力解决住宿生的住宿与吃饭问题,但由于布局调整力度大,学校除了满足学生教学用房外,尚缺少财力新建或改造学生宿舍和食堂数量,学校容纳不下给更多的学生,出现了部分学生寄宿校外农家。这样不利于学校管理以及学生的安全,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的硬件投入,同时提高容纳能力。

注意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办学。农村小学寄宿制是个新生事物,学校要有一定的适应和摸索过程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食宿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一些后勤保障还跟不上。

9.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九

2。2 创新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化进程 农业技术研究的投入需要重视并不断的加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技术改进的效率,才能拉近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距离,并使得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加的具有深度,从而将产业关联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改善。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农业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从而使其所需要的消耗资源减少,并降低成产成本,影响农业经济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会带来更多的生产工具、新材料、生产工艺等等,这有才能体现经济分工的细节之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2。3 加强对农产品需求的刺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基于长期的角度来看,需求对于经济的增长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基于短期的角度来看,需求对于经济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农业经济结构的外在体现是不同农产品之间的产值结构,农产品需求结构一旦发生变化时,农业经济结构也必然会出现对应的变化。从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来分析,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水平不断改善的需求。

10.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战略性转变,它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要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途径。长期以来,礼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立足县情,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以果品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5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181.9%和122.5%,年均增长23.0%和17.3%。

一、礼泉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的基本现状

礼泉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全县地理环境优越,农业生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耕地面积46.7万亩。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全县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不但结构简单,作务技术落后,而且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益低位徘徊。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和农民增收,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培育优势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最佳组合,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果品生产为主导,优势明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潜力强劲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产、供、消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健全完善,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孕育着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1、果业生产规模不断巩固提高。礼泉具有果品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北部优质苹果、旱腰带特色杂果、南部平原早、中熟及时令水果三大基地。全县果品栽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30.4亿元。通过加快优质品种推广栽植,积极应用物理、生物等手段,科学防治病虫害,广泛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积极推行果实套袋等现代果业作务技术,全县建成了3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其中15万亩达到绿色生产标准认证。应用果实套袋等作务技术,全县果品生产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优果率达到75%以上,年产优质水果100多万吨。被誉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是全国果业20强县和陕西第一果业强县。

2、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围绕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礼泉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有力的发挥了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果品有效增值。先后建成了通达礼泉果汁有限公司、礼泉汇源公司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可直接消化县内及周边地区残次果200余万吨。与此同时,按照果品生产、销售、储藏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全县形成了果品生产、贮藏、运输、包装、信息、劳务“一条龙服务”和较完整、规范的产

业链。全县独立核算专业货物运输公司15个,拥有大中型运输车辆5000余辆;涂布胶带、包装箱、发泡网等果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个,全县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信息、科技等各类果品生产服务机构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大型现代化果品储藏企业15户,仓容量30余万吨。这些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保障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

3、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不断健全完善。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求,按照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运转的思路,礼泉积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拉动、科技服务支持、经营服务促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县政府成立了果业局,加大政府对果业生产的组织指导和生产服务;县级有关部门分别成立了专业职能股室或单位,加强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各乡镇政府牵头,依托农技站等单位的资源优势,分别成立了20多个果业生产指导、服务、协调等专职机构;全县果农自发组建果农协会160多个,参会果农达15万余人;以村民委会为基础,全县成立了200多个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果农达20余万人;其他各类形式的民间果业生产相关组织达130余个。围绕科学栽植、科学管理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县乡两级成立各类果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58个,配备农业科技人员200余名;民间果业科技服务组织100多个,各类专兼职从业人员500余名;全县拥有果树栽植、作务管理等各类果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名。同时,由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牵头,积极开展科学作务、科学管理培训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组织对果农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全县各类专兼职培训机构20余个,累计培训果农100万人次以上。健全、成熟的服务体系和完善、规范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县果品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中,这些组织和机构,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力地克服了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弱势,带动农民以整合优势进入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实施。

4、市场流通日趋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流,以效益为中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流通环节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几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果品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集中抓好了初级市场建设和流通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西北果品交易中心、礼泉包装材料市场等12个专业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集散地,较好的解决了我先和周边地区果品和农产品流通中的硬件问题。同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交易方式,积极打造电子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果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县政府门户网站“礼泉公众信息网”,开辟专门通道,快速便捷的为果品流通搞好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国内外市场的联系,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各类果品交易信息部、果品信息服务部等果品销售中介服务组织,常年为果农提供销售服务。目前,全县城乡注册的果行、经销公司、果品信息部等常设的专业果品交易机构约500余家,专职从业人员1万多名,常年为果农和客商提供果品销售服务;果品销售旺季,全县约有3万余人的兼职果品交易人员,利用农闲时间从事个体果品交易活动,成为果品销售的生力军,及时有力的补充了全县果品流通力量,促进了全县果品的适时销售。流通设施硬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效、新型流通机制和手段的应用,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能,而且进一步积极有序地引导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随着礼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全县果品生产在产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果品的品质和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升,“礼泉苹果”等果品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充分认可,广大消费者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好评。目前,礼泉生产的各类水果除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外,而且远销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全县果业生产的附加值得到有效增加,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礼泉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时性跨越,以果品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完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是利益联结松散。“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是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和特点,也就是以效益为纽带,整个产业链中的相关各方形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利益,共同分担经营风险。订单式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是其基本实现模式。目前,礼泉果品从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还基本处于低层次的产销合作,相互间仅以初级买卖关系为基础,虽然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但依然是各自运作,利益自享,风险自担,在整个产业链中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连接,果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一体化经营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和潜力。目前,礼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基本处于“粮经比例”调整这种相对原始的低层次运作,虽然果品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品种结构、作务管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化,也有部分优质水果,但总体来看,全县果品生产仍然是结构较为简单、特色不明显,内在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且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难以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另外,全县除果品生产发展较快外,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养殖、种植等其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个别产业甚至严重萎缩,全县整个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农业经济抵御和应对能力较差。

三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具有强大的带动和拉动作用,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礼泉与之相关的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且结构不尽合理,与果品生产者之间缺少有效地衔接,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影响果品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增加值的提高,全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原始交易阶段,果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等深层次的价值提升环节较为滞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有的拉动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目前,礼泉果品生产主要是农户的分散式经营,由于受认识水平、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作务技术、栽植管理、品种选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果品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一定限制,制约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礼泉地理环境相对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具备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加之群众生产意识浓厚、视野开阔、接受能力较强等主观因素,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潜能较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果品生产中,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应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方式,切实提高果品质量,提升果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做大做强果品主导产业,提高品牌效应,实现果业强县向经济强县的战略升级转变。同时,因地制宜,依据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坚持“多业并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培育发展高起点、高层次新的支柱产业,扩大主导产品领域,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

二要围绕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从礼泉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出发,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不断不加大对现有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积极培植和催生新的龙头企业,切实壮大全县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要规范经营行为,加强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作机制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利益为纽带,科学整合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资源,实现相关行业的利益对接,进一步规范各个环节的经营行为,将整个产业经营中的利益和风险有机合理的分配到生产、销售、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成为有机整体,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上一篇:小豆豆读后感下一篇:学做鸡蛋锅贴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