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4-11-29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8篇)

1.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一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考核细则

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结合我院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为指针,根据“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以加强全院基层团组织建设,推动并活跃全院共青团组织工作为目标,以量化标准,全面考核,升级创优为手段,激励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特有优势,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我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通过团支部达标升级,逐步优化团支部内部机制和工作体质,加强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内部活力,努力创建富有激情与活力的基层团组织,增强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提升团支部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项工作以团支部的自身建设为主要内容,重点是对团支部工作进行考核,采取定期考评、逐步推进、不断提高、周期运行的方法,不断加强团支部的自身建设,逐步把团支部建设成班级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三、工作内容

1.“达标”,即根据《团章》要求和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团支部达标升级标准,定期对全院各基层支部进行综合考核,根据每个团支部达标程度评定其级别。“升级”,即根据团支部达标考核情况,按照考核分值确定“星级团支部”,其中,考核合格评定为“三星级团支部”,考核良好评定为“四星级团支部”,考核优秀评定为“五星级团支部”。通过定期考核评定及表彰工作,激励团支部不断升级,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一般从“五 星级团支部”及表现优秀的“四星级团支部”中产生。

2.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团支部班子建设;

(2)团支部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3)团员队伍建设;(4)团员管理情况;(5)团的活动与组织生活。

3.各团支部建立“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档案”,即《共青团组织生活记录》、《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考核表》(见附件四)和《团支部达标升级评定登记表》(见附件五),为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的定期考核评级提供依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团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团支部干部工作岗位责任制及落实情况;(3)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及落实情况;(4)团支部“推优”工作情况;(5)团员受团内外表彰与处分情况;

(6)团员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7)团支部组织开展活动情况;

(8)团籍注册、组织关系转接、团费收缴及团员纳新、超龄离团情况;(9)团员队伍综合素质分析及团员业务学习情况;(10)支部领导班子评价鉴定。

四、工作步骤

1.各支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支部的建设情况及现状进行自我评估。向学院团委申报本支部“达标升级”的目标和计划。

2.各团支部按照本支部申报的“达标升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从建立和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入手,狠抓团支部班子建设、团员队伍建设,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并认真做好团支部档案建立及管理工作。

3.“达标升级”工作每年四月初进行一次初评,初评工作由院团委负责。根 据各团支部申报的“达标升级”目标和实际工作情况,参考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档案,进行严格审核,确定本单位升级团支部名单,并将名单报校团委备案。

4.“达标升级”工作每年一次总评,学院团委总评出各级团支部,将升级团支部名单报校团委审批。

5.校团委对各基层单位上报的“五星级团支部”进行抽查验收,验收工作包括:检查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档案,召开团员座谈会,召开团员座谈会,召开五星级团支部评定答辩会等,在抽查验收的基础上,综合全校团支部建设情况,最终确定全校“五星级团支部”名单。

6.校团委每年五四期间对全校“五四红旗团支部”进行表彰。各团委(总支)对考核不合格的团支部班子进行限期整改。

五、工作要求

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照标准,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真正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达标升级工作是对全校团支部工作的综合考核,各级团组织务必高度重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团委(总支)要认真组织全体团干部学习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并将达标升级工作与团内评优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团支部要在所在团委(总支)的领导下,对本支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自我评估,如实向上级团组织汇报本支部的工作。要通过评定考核,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改进工作。各团委(总支)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检查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开展情况。

3.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团支部要按照“达标升级”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团支部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

六、注意事项

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要同一年一度的五四评优表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五星级团支部”和“四星、三星级团支部”评选的“优秀学生团干部”和“优 秀共青团员”比例(占支部团员数的百分比)要适当拉开差距,考核不合格的团支部不得参与校团委组织的任何评优表彰。

七、实施细则

1.团支部班子建设

(1)各团支部班子应齐全。各团支书一般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三人组成(或由团支书、组织宣传委员两人组成),各团支部支委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分工。

(2)各团支部支委成员由各团支部团员民主选举产生。在任期一年后进行述职改选。原则上不允许团支委连任。

(3)各团支委应组织各团支部团员认真学习团课知识,积极参加校团委新生团干培训。组织团员进行各类学习活动来提高团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如时事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理论学习等。

(4)各团支部可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进行学习活动,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各团支委应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每次组织生活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如:组织生活的时间、地点、出席人数、中心议题等,以便团支部工作的总结和团委的督促与检查。

2.团支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

(1)团支部应每年定期改选,每年各团支委换届应由各团支部团员民主选举产生。

(2)各团支部要仔细保管团支部工作资料。每次团组织生活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注意存档。不得丢失,损坏团支部工作档案。

(3)各团支部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发扬团内民主,健全团内政治生活,增加团内凝聚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3.团员队伍建设

(1)团员参加团的组织生活,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基本要求,每个团员都应当毫无例外的参加。团支部开展团的组织生活,必须体现团的组织生活对每个团员的约束功能,把是否参加团的组织生活作为衡量一名团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不允许任何团员游离于团的组织生活之外。(2)团员应认真完成专业课学习。同时加强对时事、政治、文化、理论的学习。各团支部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大力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团员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3)积极做好推荐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团员青年入党,是团组织的一项极其光荣而重要的任务。各团支部要高度重视推优入党工作,加强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把推优工作作为考察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团支部在推优时,应严格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和“自愿”的原则。

4.团员管理情况

(1)各团支部每年应积极开展团员的教育工作,认真收缴各团支部团员的团员证,及时交由组织部完成团籍注册工作。

(2)各团支部应积极发展新团员,壮大团组织队伍。5.团的活动与组织活动

(1)各团支部的团组织生活要根据团员年龄的特点,在安排组织生活时,在内容上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也应适当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要讲究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内容要集中,针对性强。每次的组织生活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团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团支书要鼓励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精心策划并定期举行较高质量的团组织生活的前期策划准备工作,以及后期工作总结。及时向院团委汇报团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自觉接受院团委的监督和指导,密切关注群众的舆论倾向和收集,并想法做好引导工作;宣传委员应宣传班、团活动,宣传优秀团员、党员的各种先进事迹向学院新闻中心供稿,参与相关培训认真做好团组织活动的文字记录工作。

(3)各团支部要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学校和社会公益活动。(4)各团支委要鼓励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创业和就业方面的咨询、“挑战杯”申请立项等活动。

(5)各团支部要定期展开本支部的“三会一课”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总 5 结。活动开展前应精心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团支部会议应认真做好记录,保存好档案。

(6)各团支部要认真收缴团费,及时交与组织部完成团费收缴工作。

八、考核标准

为规范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加强对团支部工作量化考核,按照科学、公平、效能的原则,特制订本标准。

团支部工作达标升级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满分为100分。考核60分以下不合格;60至79分为合格,评定为“三星级团支部”;80至89分为良好,评定为“四星级团支部”;90分以上为优秀,评定为“五星级团支部”。

一、基本分值:

(一)团支部班子建设(15分)

1.团支部班子健全,支委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分工,班子团结,合作良好;(3分)

2.支委会成员述职改选情况;(3分)3.支委会成员获奖、违纪情况;(3分)4.支委参加会议、学习培训情况;(3分)

5.支委以身作则,勤奋工作,群众威信高,能完成团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3分)

(二)团支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15分)1.团支部定期改选制度;(3分)2.档案管理制度;(3分)

3.每一次民主评议制度;(3分)4.述职制度;(3分)

5.团员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制度。(3分)

(三)团员队伍建设(15分)1.团员能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4分)

2.团员组织纪律观念强,遵守校纪校规,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较少,没有违纪或受处分的团员;(4分)

3.团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优良率高,考试无作弊;(4分)4.团员青年积极追求进步,团支部内申请入党人数较多。(3分)

(四)团员管理情况(10分)

1.按期开展团员教育活动,完成团员团籍注册工作;(5分)2.团员档案管理详实、细致,团员办证和补正手续办理及时;(3分)3.团员发展工作有计划、发展手续完备。(2分)

(五)团的活动与组织生活(45分)

1.能根据上级团组织的指示精神和本支部工作实际,经常开展集教育、知识、趣味于一体的团的活动,每学年按要求至少开展十二次团组织生活,团员参加率在95%以上;(12分)

2.团的各项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宣传;(5分)

3.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活动效果良好;(6分)4.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交流、有总结、有典型;(6分)5.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和文体活动,参加率高,活动效果好;(6分)

6.定期组织开展本支部的“三会一课”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总结;(6分)7.定期足额缴纳团费;(4分)

二、附加分、扣除分:

(一)成功选树本支部青年典型,事迹被省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或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每成功选树一个加10分。

(二)本支部集体和个人由团组织推荐受各类表彰:国家级先进集体20分∕个,国家级先进个人5分∕人;省级先进集体10分∕个,省级先进个人3分∕人;校级先进集体5分∕个,校级先进个人1分∕人。

(三)在由各级团委组织参加的重大比赛中获奖:国家级集体荣誉5分∕个,国家级优秀项目3分∕项;省级集体荣誉3分∕个,省级优秀项目1.5分∕项;校级集体荣誉2分∕个,校级优秀项目1分∕项。

(四)本支部个人受到各类处分,校级每人次扣5分,院级每人次扣1分。

共青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委员会 2018年4月

2.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二

1 调查与分析

1.1 调查方法与实施

本调查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以宿舍文化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 对我校学生宿舍进行实地调查, 并做好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本调查所用问卷共有23道问题, 含21道封闭式问答题和2道开放式问答题。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实际收回有效试卷295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98%。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调查采用多段抽样法来选取样本。首先, 既要考虑到各年级的不同特点, 又要兼顾宿舍文化的阶段性, 所以, 从年级上进行了抽样分层;其次, 考虑到不同院系男女生比例不同, 也做了一定的抽样分层;最后, 从整体上兼顾到各学生公寓, 在各学生公寓内部, 又进行了随机取样。

为确保实地调查能获取真实数据, 整个调查过程中, 组织者、协调者和调查员之间密切联系, 及时沟通, 加强控制, 避免干扰。在问卷的发放、填写、回收及数据统计等环节, 严格遵守计划程序与要求。

1.2 统计结果与分析

在回收的295份有效问卷中, 样本涵盖了不同的年级比例、院系比例、宿舍比例, 具体情况如下:

1.2.1 学习文化现状分析

宿舍是课堂以外的学习场所。学习文化是宿舍文化重要内容。调查显示, 关于宿舍学风, 有52%的学生认为比较好, 不到10%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关于宿舍学习条件, 有71%的学生拥有台灯, 方便了学习。关于晚自习的自觉性, 有53%的学生能够坚持, 只有9%的学生很少上晚自习。当问及是否经常在宿舍学习时, 有26%的学生经常在宿舍学习, 有23%的学生很少在宿舍学习, 有52%的学生认为舍友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可见, 作为独立院校, 我院学生的学风有待提高, 宿舍的自习条件有待改良,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均有待提高。

1.2.2 电脑文化现状分析

在知识信息时代, 知识量的递增速度和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伴随科技进步, 电脑和互联网使人们获取知识更为便捷。本调查就男生和女生拥有电脑的数量、使用电脑的时间、使用电脑的目的等设计题目, 统计结果如下:有38%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 男女生拥有电脑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3.6%;在使用电脑的时间上, 69%的学生每天使用不到2个小时, 8%的学生每天使用超过5个小时;关于使用电脑的目的, 26%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学习需要, 36%的学生是出于娱乐需要, 38%的学生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可见, 大学生购置电脑的目的各异, 电脑使用的效率不一, 电脑作为获取知识的高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2.3 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关于宿舍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 7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 27%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 3%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73%的学生非常希望能与舍友分享快乐, 68%的学生非常期待得到舍友的关心和帮助。关于舍友间的交流方式, 52%的学生选择通过聊天增进感情, 32%的学生会与他人分享好吃或好玩的。89%的学生认为其舍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关于宿舍关系融洽度, 50%的学生认为宿舍关系非常融洽, 43%的学生认为宿舍关系一般, 仅1%的学生认为宿舍关系根本不融洽。新时期大学生除了学会如何学习, 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任何职业都要求任职者具备较强的人际技能。宿舍文化建设中不能忽略提升大学生们的人际技能。

1.2.4 卧谈文化现状分析

卧谈会是大学宿舍里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宿舍是大学生的“情感家园”, 是大学生交换信息、增进感情的地方。调查显示, 关于宿舍卧谈会的频率, 43%的宿舍经常卧谈, 45%的宿舍卧谈频率一般, 仅12%的宿舍很少卧谈。关于卧谈会涉及的内容, 42%为生活方面, 21%为情感方面, 仅有7%会涉及到学习。关于卧谈会的参与度, 90%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仅2%几乎没有参与过。关于卧谈会持续时间,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 其卧谈会平均在1个小时左右。

1.2.5 床帘文化现状分析

近年来, 大学生宿舍里床帘文化蔚然成风。围绕床帘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 39%的学生使用床帘来营造私人小空间。关于大学生使用床帘的初衷, 40%的学生是因为怕冷, 33%的学生是用来遮光, 27%的学生是为了保护隐私。关于窗帘的负面影响, 近70%的学生认为, 床帘不利于舍友间的正常交流。床帘文化源于宿舍文化本身的倾向性。宿舍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遵从、模仿他人, 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 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 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 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喜好等, 很容易形成以宿舍为小团体的现象, 这些都是宿舍文化倾向性的具体表现。[1]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设学习型宿舍文化

学习型宿舍是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组织。在其中,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2]我院学生尤其需要通过课堂听讲和课余自学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 在创建新型宿舍文化时, 应努力把宿舍打造成第二课堂, 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和宿舍长的监督、指导、辅助和示范,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部分自控性差的盲目从众者告别逃课、打游戏及其它不良现象。

2.2 建设兴趣型宿舍文化

大学宿舍的舍友们若有相似的意识形态, 趋同的思想观念, 共同的兴趣爱好, 将有利于增加感情, 有利于提升宿舍的凝聚力。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绝非只有课业和学习, 大学生们也需要多样化的课余文化生活。学院可倡导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来活跃宿舍气氛, 营造温馨家园, 丰富课余生活, 提高综合素质, 提升精神层次, 体现我校风貌。

2.3 建设友爱型宿舍文化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里与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共同生活必然会有冲突。因此, 我院应该打造友爱型宿舍文化, 提升宿舍和谐度, 增进舍友间感情。首先, 大学生应认识到, 摩擦或冲突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更为强烈的沟通方式。其次, 大学生应学会自省, 完善人格和心理, 避免“钻牛角尖”。再次, 大学生应尽量保持冷静, 学会控制情绪, 避免事态扩大化甚至白热化。最后, 冲突出现后不能回避或压抑, 不能采用暗损他人物品、背后诋毁他人等阴暗处理方式, 而要主动进行沟通, 通过沟通化解中间的误会, 加深彼此的了解。[3]

2.4 建设差异型宿舍文化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 要与他人和睦相处, 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宿舍成员在家庭背景、经济情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体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心理发展的成熟和健全程度也各不相同。大学生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舍友, 允许舍友差异化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力求在共同点上沟通, 塑造多样化人格。

摘要:宿舍是学生们生活、学习、休息、娱乐与社交的场所,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建设现代校园文化离不开建设新型宿舍文化。作为独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建设新型宿舍文化。为掌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 围绕宿舍文化五大方面, 设计调查问卷, 开展问卷调查, 进行统计分析, 客观描述了当前我院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现状, 有针对性地建议学院师生共建友爱型、学习型、兴趣型和差异型宿舍文化。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文化

参考文献

[1]寇灿, 陈长海.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J].城市建设, 2010 (60) .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 1998.

3.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三

关键词:南非;孔子学院;文化交流;金砖国家教育合作

一、孔子学院发展空间广阔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成立的背景,并谈谈孔子学院给当地学校、学生带来了哪些积极的改变。

阿迈德·巴瓦:2013年,正值金砖五国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来访南非,访问了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的所在地德班,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习主席的见证下启动。在过去两年间,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孔子学院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自己是国际社会的一员。他们有机会出国交流,学习外国语言,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互动,这些都很重要。因为相较于过去,现今世界更为瞬息万变,我们很多的毕业生都会在多个地方工作。迄今为止,我们和欧洲、北美建立了很多的联系。现在,我们正在加强和亚洲的联系,如中国和日本。这是个新现象,学生也很激动,将其视作拓宽国际视野的契机。

《世界教育信息》:什么原因激发了南非人民对于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需求的不断增长?

阿迈德·巴瓦:我觉得有很多原因。第一,全球地缘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中国正在不断崛起,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大国。在南非,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日用品都由中国制造。很多年轻人认为和中国建立联系是需要考虑的要事,学习汉语至少是建立这种联系的重要一步。第二,我们大学有诸如旅游管理这样的专业和项目,鼓励学生学习国外的语言,他们可以选择学习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汉语等。第三,政策需求,这个因素是新出现的。南非政府现在要求将汉语列为全国基础教育体系的第二外语之选,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培训教师,因为我们眼下没有汉语教师。这是个大项目,我们刚着手进行准备。我们还不确定这个项目将会有怎样的进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现在必须重点关注的。

《世界教育信息》:汉语教育在2015年已经被南非政府纳入了国民基础教育体系,这一政策的实施会给孔子学院在南非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

阿迈德·巴瓦:挑战是多方面的,例如我刚才提到过的师资培训政策,我们需开始培训能够教授汉语的教师,因此孔子学院很快就会形成重大的影响力。这就意味着孔子学院需要开始和学校合作,开办课程、教授汉语。对于我们而言,孔子学院是设汉语课程的最重要的资源,因而孔子学院必须在该项目中发挥核心作用。我认为,汉语师资培训政策将在师资培训方面给孔子学院带来很多影响。

此外,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还与中小学学校合作,让孩子们学习汉语,这项活动已经展开。合作学校中,有的已开设教学点,并拟成立孔子课堂了。孔子学院与中小学校合作开设汉语教学项目,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推广。

我认为,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将有两大重要计划。其一,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将会被列为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择汉语作为其所修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这是新计划,此前孔子学院推出的都是非学分课程;现在,孔子学院推出的课程可以被纳入核心课程。其二,将汉语设立为一门专业,学制为三年。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计划,目前还在筹备阶段。

二、与中国高校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校与中国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有哪些模式?

阿迈德·巴瓦:关于与中国院校的文化交流,南非德班理工大学有6个不同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在南非德班理工大学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此外,我们还与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即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商讨在中国教授南非语言和文化的事宜,从而使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实现双向交流。在南非德班,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人次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第二个项目为两大院校共同开展研究,确保双方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双方已经设定了3~4个合作研究的领域。第三个项目是本科生的交流项目,即双方互派本科生到对方院校进行交流。第四个项目是共同教学项目,设计双方共同教授的新项目。我们设定了3~4个项目以供双方开展共同教学,大部分共同教学项目是研究生项目,所涉及的专业有环境工程学、信息学等。第五个项目是文化交流,涉及音乐、戏剧等。2016年的展示项目将特别精彩,我校艺术系学生和北京服装学院的艺术系学生拟共同举办联合时装秀,实在是激动人心。第六个项目是试图将德班的华人社区和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相联系。德班的华人社区与当地居民交流与沟通相对较少,我们尝试使其更多地参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的生活和德班这个城市的生活。这一项目也使我们倍感激动。我们现在和德班的华人社区定期召开会议。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校有没有计划在中国拓展更多合作院校?

阿迈德·巴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建立过多合作关系,以致合作不够专注。我们希望和福建农林大学深化合作关系,但如果福建农林大学没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就会主动和其他大学建立联系。例如,我校的海事研究项目很强,而福建农林大学没有相应的项目,因此,我们和上海海事大学洽谈相关项目合作,目前已经签订了协议,合作旨在建立两校在海事方面的联系,就海事研究展开合作。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方面是,福建省政府很希望我校和福建省的其他大学,如福建师范大学等展开合作。所以,这次我在福州时,也去了福建师范大学的福清校区,并在那里商讨了合作意向。我们还去了泉州,与华侨大学进行合作商讨。

目前,我校主要的合作伙伴是福建农林大学。此外,我校还考虑参与第三方合作,展开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因为我们更倾向于重点和一两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而不是和过多大学同时建立合作关系。

《世界教育信息》:继2014年中国成功举办“中国南非年”后,2015年南非迎来了“南非中国年”,这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首次互办国家年。请您介绍一下“南非中国年”的活动。

阿迈德·巴瓦:2015年德班孔子学院开展了2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举办中国语言与文化艺术展这样的文化活动;福建的学生来我校交流数日,与我校学生共同参加活动,比如表演戏剧、演奏乐器等。可见,在文化交流方面,活动形式很多样。此外,孔子学院举办了10余场讲座,旨在告诉人们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开展了哪些与中国交流相关的活动,以及合作项目,更为重要的是讨论了 “一带一路”战略。可见,2015年的“南非中国年”的活动内容很丰富。

《世界教育信息》: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重中之重的基础建设,而孔子学院的宗旨正是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发展孔子学院与实施“一带一路”之间存在许多契合点。未来,南非孔子学院将采取什么措施,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阿迈德·巴瓦:孔子学院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还需要再丰富一些。2015年我校及孔子学院与中南政府及智库机构合作举办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学术高级别研讨会,不仅向人们介绍“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系列研究问题,以便更深入地探索问题,这样,决策者就能在研究的帮助下了解背景,从而有的放矢地作出决策;还重点研究中非关系,要知道非洲和西方国家在发展援助和发展伙伴关系方面的经历并不尽如人意,有些经历甚至是艰难而令人不快的——非洲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确保未来的中非关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而不是仅停留在教授语言和文化这一层次,还有好多方面需要考虑,这点非常重要。

三、金砖国家大学建设新进展:建立大学网络

《世界教育信息》:金砖国家致力于合力建设大学网络,请您评价一下其对南非高等教育的影响。

阿迈德·巴瓦:金砖五国建立大学网络势头很强。南非政府派我代表南非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参与了初步讨论。在那次会议中达成的一大决议为,抛却不尽人意的初步想法,即共同建立大学,转而决定建立大学网络。金砖五国都要各自选定5所大学,这些大学形成网络,相互借鉴,这样产生的积极效应会大于仅仅建立5所大学。具体实施方式是专注于金砖五国共同关注的关键领域,如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然后,针对这些关键领域建立大项目,重点放在竞争力研究分析上。南非现正着手选定5所大学。我们对此很激动,不论我校能否被选为5所大学之一,都没关系,我们都会参与其中。

另外,我认为金砖五国高等教育交流还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第一,中国学生和南非、俄罗斯等国的学生展开合作,使他们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砖五国这五个经济体以及五国的合作是如何运作的。第二,我们还需关注学术界交流以及优化签证政策,因为现在办理签证还较困难。第三,我们需要关注流动性。为研究生和教师提供资源,赴国外交流一段时间。例如,让南非的物理学家在中国的大学里执教,或让中国的物理学家在南非的大学里执教,从而实现知识共享。

4.大学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篇四

1、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学风建设活动,形成了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理学院从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学院的学风建设,开展了班级学习“一帮一”工程、宿舍文化设计大赛、记录班级日志、出版班报等活动,提升了学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我院高度重视数理基础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举办全校性的数学建模比赛,同时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得国际数学建模二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全国“挑战杯”三等奖1项。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每年组织全校性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科竞赛,总共参与人次达6000人次。我院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XX、XX年考研率均名列全校第一。

2、大胆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创新人才。在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方面,理学院实行科研导师制,一名副高以上的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学院成立了数学建模、物理、化学三个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在各个年级间开展学术报告。截止目前,理学院学生已经成功申报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刘权兴同学是最突出的一个,该生从大二开始就参加了靳祯教授课题组的科研活动,在大三发表了中北大学第一篇被sci和ei双收录的学生论文(cellularautomatamodelingofseirs);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国际数学建模比赛,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奖;今年又在著名的国际期刊phys.rev.e发表了论文,同时另一篇论文荣获全国“挑战杯”自然科学类论文三等奖;目前,该生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考取了靳祯教授的研究生。

3、强化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理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曾获得“山西省优秀社会实践队”荣誉称号。XX年暑期,我院“红色太行”社会实践服务队秉承“太行精神”,奔赴革命老区黎城县黄崖洞镇,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校领导也高度重视,刘校长亲自前往慰问。社会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予以报道。《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山西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以《中北大学献计老区》等为题刊发了文章,并配发了相关图片。

5.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五

为响应学校号召,扎实推进吉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锻炼和塑造一支学生工作信得过、靠得住、成绩优、作风好、能力强的优秀学生队伍,历史文化学院将举办2013年“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的为了加强我院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意识,明确学生会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体现干部之间的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院学生会干部的学习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历史文化学院特举行此次学生会干部培训活动。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培训,增强本分院学生会系统各级干部的干部意识、精英意识、公仆意识、草根情节,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内强业务素质,外树良好形象。通过本次培训班,务求使每一位学生骨干成为富有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富有挑战精神、富有高雅志趣的优秀学生干部。

二、培训时间:

2013年10月15日-25日

三、培训对象及活动形式:

培训对象:院内学生会及团总支各级主要干部(主席、副主席、团总支副书

记、团总支委员、各部部长、各班班长)

活动形式:讲座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本着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录

像、经验交流、分组学习等形式进行。

四、培训地点

教学楼课室、多功能会议厅等。

五、培训工作安排

附:“优秀团队成果分享会”操作办法

1.团队组建: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分团委按照部门分成若干小组

2.活动目的:提高干部团队协作能力与集体学习研究能力,并通过学习分享,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效果。

3.活动组织方式:以团队小组形式,自主开展学习或交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部门技能、专业特性等),选定一个学习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撰写一篇学生工作研究论文和一份成果展示。

4.研究课题:“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乐于助人献爱心,道德建设正能量”、“普及党团知识,争做优生优干”、“改革学生干部工作制度”、“广开言路献计策,开创长师新篇章”以及“培养警戒知识,提高应变能力”。

六、培训要求

1.参加培训的干部应按时上课,不得缺席。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凡未事先请假者,作无故缺席处理),请假理由必须合理、正当、具体。无故缺勤或请假超过两次(不含两次)者,个人无法获取培训班培训证明,所在组织单位团体总分减去5分。

2.为确保学有所成,要求所有学员做到“三个一”:每次课程一篇培训心得(600字以上),下一次课程上交(由组织部负责收齐);与其他干部组成项目团队,撰写一篇学生工作研究论文(1000字以上)秘书处负责,并制作一份成果展示(如10分钟PPT展示)网络部。

6.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六

1.公共基础课程共12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文科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A、形式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

2.专业基础课程共7门:管理学概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民俗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基础。

3.专业课程共13门: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英语

(一)、旅游英语

(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导游业务、旅游心理学、旅游公共关系学。

4.专业选修课程。

5.公共选修课程。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管理学理论与旅游管理实践并重。理论上,以管理学院为依托,植根近20年的旅游管理理论研究沃土,在注重管理、经济、会计等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对旅游实践业、会展业和服务性行业经营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的掌握,部分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实践上,从专业特点出发,邀请业界资深人士为本科生作专题讲座,安排本科生在白天鹅、广之旅、省中旅等知名旅游企业实习,提高了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七

一、加大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

一是加大大学生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力度,如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二是在建造校园物质设施时,应注意把民族传统、时代风格、大学精神和独立学院办学的特色有机统一起来,突出校园物质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三是精心打造和创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充实文化标志;四是充分利用报栏、展板、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是加大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力度,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1]

二、从学院实际出发,狠抓学风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海报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班团会等宣传阵地,倡导一种良好的校园风气,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和时事热点问题等,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以党校、团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新生入学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文明教育、诚信教育和毕业生教育等。例如,我院已开始实施的早自习、查到课率、“三带”制度、预备铃制度等;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严惩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单位。例如,我院已实施的班级导师制,骨干教师和“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对不适合教学岗位的教师予以转岗或辞退;三是制定考研激励政策,满足少数进步学生的考研要求;四是严把学生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一方面要适度提高录取分数线,并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招生,避免素质过差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另一方面要提高屡教不改和成绩不良学生的淘汰率,并从严授予学位。此外,还要适当缩减专科生和自考本科生的招生规模。

三、营造学术氛围,加强学术文化建设

一是规范师生学术道德。要大力提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作学问的风气,坚决反对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学术风气;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新教师上岗培训的必修课程和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学术道德意识;二是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地,并搞好校园环境布置,烘托出学术氛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创造精品学术论坛;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要支持师生员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科研中的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努力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和教学问题,不断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2]

四、加强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

一是提升社团活动内容品位和档次。学生社团活动不能仅局限于“娱乐化”的内容,而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精品意识,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社团成员应该集思广益、出好点子,出金点子,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搞出一些品牌活动。同时,社团活动还应避免空洞、流于形式,应紧跟当前经济形势,增强活动的科技含量,为企业生产和群众需求服务,使社团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二是建立学生社团导师制。学校应把学生社团服务当作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全方位为学生社团的成长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其中,给每个学生社团配备一到两名专业指导老师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把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辛勤工作记入其工作量中,并对学生社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五、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执行力

制度建设一直是独立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强执行力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3]。

(一)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强校、质量兴校的意识。

面对新形势,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实践,牢固树立“五个第一”思想,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质量是第一生命、特色是第一支柱、改革是第一动力。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牢固树立质量强校、质量兴校意识,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质量工程”,促进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要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工作首位,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学院各级领导要把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在教学管理中,要以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各项本科教学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学习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从严治学、从严执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与检查,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

第二,要加强重点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根据实际和社会需求变化,遵循“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作为重点专业建设的专业,实行投入倾斜,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和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研究项目。要不断修订、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人才定位和课程及内容更加适合社会现实。要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使重点专业建设建立在有力的人才支撑之上。

第三,要狠抓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一是要增加实践教学经费;二是要制定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固定课程和内容;三是要制定规范实践教学的制度,加强过程检查监控,严格实践课考核、考试,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四是要培养实践教学师资,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五是要拓宽教学渠道,充实教学内容,聘请一批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六是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投入经费,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和切实有效的举措,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一是将骨干教师的评选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而且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二是学院建立“人才引进基金”,重点引进中年、有教学经验的“双师型”骨干教师。三是逐步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严格考核和管理,树立良好的教风,讲究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五是聘请一批兼职教授、副教授,充实师资力量,改善职称、年龄结构。

(四)大力宣传学校品牌特色,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

加强学院宣传工作是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第一,以服务学院中心工作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形象宣传和舆论导向力度。整合学院内部各种新闻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学院发展新思路和办学新理念;大力宣传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推出的新举措;大力宣传学院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的新突破;大力宣传学院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大力宣传学院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取得的新业绩;大力宣传学院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二是构建以学院整体形象宣传为主的对外宣传工作体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拓宽新闻宣传渠道,集中策划一些外宣题材,着力宣传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把学院的整体形象宣传同外宣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突发性事件快速反映和应急宣传机制,针对突发性事件,及时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不断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单位(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大宣传格局。

第二,加强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一是制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组织逐步实施。打造学院文化精品和文化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创意新颖、格调高雅、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二是加强对学院报纸、网站、广播、宣传栏等媒体的管理,做好舆论监督和引导,通过校园宣传媒体加大对党的重要理论、方针政策和学院各项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等的宣传,着力营造有利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舆论氛围。

第三,加强宣传部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建设好学生通讯社、广播台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在宣传舆论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落实各单位宣传工作专门队伍,健全宣传工作负责人、宣传信息员、网络宣传员等工作班子,充分发挥各单位教工宣传工作人员在交流信息、宣传本单位典型人物事迹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2]马东辉.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篇八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所著名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的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或不足。我们认为对我国历史专业培养能力不足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特别注意背后的深层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南京大学以“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尝试各种制度性的调整,这或将切实、长效地提升我们的本科教学层次。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国际比较

历史学是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传统学科,但以一种“工作技能”而言,其社会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历史学很难成为考生的第一志愿,因“服从分配”而进入专业的学生为数不少。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考生因个人兴趣而主动选择历史专业。面对更为优质的学生资源和更加开放的公众心态,高校历史专业也应把握机会,调整专业培养理念与模式。在改革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本科教学的先进经验,从而提升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水准,应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本文简要介绍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历史专业本科教育先进国家一流高校的培养模式与特色,并就国内高校的教改谈点粗浅看法。

一、国外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举措

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对历史学这样的基础性传统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美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差别还比较大。美国一流大学的历史专业教学,更重视历史学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和现实性,以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与兴趣,培养学生更为多元化的职业与科研兴趣。如哈佛大学历史系对本专业作了这样的定义:“历史是研究过去的学问。它涵盖了人际互动的各个层面,包括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政治。历史专业的同学从每一个可能的角度研究个人、群体、社团以及国家,运用所有人文社科研究技能来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与其他专业相比,历史学的内涵最为丰富,同时又是最体现个人能力与兴趣的。”接受历史学的训练并不意味着必须成为历史学家,很多主修历史的学生本科毕业之后进入商学、法学、公共政策等领域继续深造或就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的一大收获就是以多样、客观的视角观察个人、集体、社会在历史中的角色,这也是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一种素质。而在日本,历史专业的教育更强调通过几年的学术训练,将学生培养成该专业领域的研究型人才,而绝非一般的通识教育。因此,日本的一流大学是以创建研究型大学作为基本要务,本科阶段的教育也是为将来进入某一领域深造的知识准备阶段,其本质在于极具专门化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而非一味考虑就业等因素,过分强调综合性素质教育等。

不过,不管具体目标上有多大差异,这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时都强调首先要学习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训练学生分析复杂历史现象,并提出观点的能力。此外,历史专业在研究方法、批判性阅读、口头表述以及文字表达方面皆能提供严格而有效的训练。这些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深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尤其在那些需要处理大量复杂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与同行有效互动的领域。从个人素质而言,历史学能培养探索未知的精神,以及包容而理性的思维模式。

以上这些目标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些国家大学的历史专业在培训学生时都提出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的主张,即让学生较早地开展研究型工作,要尽早让学生开始“做历史”。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或课程设置上,重视讲授(报告)课程(lecture)与研讨课程(seminar)相结合,突出研讨课程便成为国外先进大学历史教学上的重要特色。讲授课程一般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与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而研讨课则包括初级和高级两种。初级研讨课程侧重于基本的专业训练,尤其是研究方法与专业写作,而高级研讨课的主题更专门化,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以研讨课为主导的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把历史教师自己进行历史研究的状态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还要使学生至少在历史课堂上短暂地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分析材料,学会做历史。虽然这些大学仍然会有大量的讲授(报告)课,但是其历史系的精华课程往往是研讨课,由练习课、辅导课、初级研讨课、高级研讨课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课程组成研究性课程群,是国外先进大学进行历史学人才培养的法宝。

值得强调的是,配套性的特征也体现在了课程设置的组合与配套上。例如美国的一些顶尖高校历史系,往往要求学生在选择具体专业的同时明确各自的“专攻方向(Areas of Concentration)”。在此后三年,院系则会将其所有课程整合成不同的专攻方向供学生选择学习。如杜克大学为本科生提供了专题史与区域史两大类十三种的专攻方向(见表2)。专题史比较注重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结合,而区域史则试图超越“欧洲中心主义”,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全球化的历史视野。

在这一体系之下,所有专业课程,包括讲授课与研讨课,都被整合到不同的专攻方向之下。以“专题史”中的“法律与政府管理”为例,该方向提供的课程如表3所示。

可见,在“法律与政府管理”这一方向下,部分课程关注当下美国社会与政治生活的敏感话题,如亚裔人群、边界与非法移民、恐怖主义、人权问题、性别问题、暴力问题。另一些课程则针对美国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如美国史、俄罗斯历史、西方军事史等。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实际意义和正面影响。对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同学,“专攻方向”则有助于确定研究兴趣,为继续深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德国,许多研讨课,尤其是初级研讨课,往往有与之配套的辅导课以及练习课。辅导课通常由高年级的学生负责(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利于锻炼高年级学生的能力,也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练习课则会由师生共同讨论研讨课中涉及的原始文献,尤其是外语文献。在日本高校的历史系,本科生一般到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就开始具体选择文学部所属各个研究室(类似于南京大学每年大一结束分专业方向)。一旦进入到研究室内的教学,学生就将面临无数次的报告。老师讲课的方式往往就是直接与学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这些每学期确定的资料基本是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由学生自己来查阅资料,仔细阅读,详细注释,最后作成报告分发给课堂上所有同学和老师。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当堂提问、质疑,相互辨析。老师的直接讲授往往很少,更多是师生间共同的探讨。

二、国内外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国内外大学在历史人才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面存在许多差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的专业指导。美国高校规定学生从选择专业开始直至毕业,都需要不断接受专业指导。负责给学生提供指导的人员包括本科教学主任、助理、辅导员,甚至还有指定的高年级学生。学生对教学规定、课程选择、学习进展、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获得专业指导,而且其中一些指导已经制度化、程序化。例如杜克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在确定“专攻方向”前,必须先与教学主任或助理当面交流。另一些院校则以年度课程检查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学业进度,并提醒其尚未达到的修课要求。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课业学习既有一定的自由、自主性,同时又行进在一条目的明确的轨道上。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每年有明确的招生计划,且学生入学时已经确立了专业,因此院系对生源情况有充分了解,学生也无需进行二次选择,四年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然而除必修课外,学生选修课程多凭个人兴趣,院系很少有系统性的规划。尽管院系也有教学主任、教学秘书与辅导员,但缺乏制度性规定,如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计划、课程选择等方面与之交流。因此,大学教育看似有章可循,实际上随意性很大,而这又与学生接受的中学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反差,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对于部分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来说,规范的缺失或许意味着在迷茫中度过四年,院系也无法保证他们的专业素质。学生无法充分利用学习机会,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2)高强度的课程设置。国外先进大学的本科历史课程要求明显高于国内高校。以美国高校中的中级讲授类课程为例,基本每周上课两次,此外还可能设有助教主持的讨论单元。从考核方式上说,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外加一篇期中论文(mid-term paper)是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一些教师每2~3周进行一次随堂小测验。如果课程设有讨论单元,可能要求每周提交一份讨论报告。这类课程每周的阅读量不会低于150页,而设置讨论单元的一个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阅读并进行过充分思考。从时间上说,讲授课大致要求学生每周投入10~12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课内与课外学习)。与讲授课相比,研讨课的目的是提供一次历史研究的训练。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更多材料,包括基本史料,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期末要提交一篇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论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则强调同班同学相互报告并提出建议。一些学校规定,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必须完成这样一门研讨课。某种程度上说,这与一些国内高校要求大三学生完成的学年论文相似,只不过是以讨论课的形式接受教师指导。

(3)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有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的学生,国外院系将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提高机会。有些学校允许高年级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有些学校开设优秀论文指导班,另一些学校甚至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并给予学分。当然,选修这些特殊课程的学生必须提出正式申请,有时还须教师推荐,并获得任课教师与教学主任批准。

在这些特殊课程中,论文指导课最为普遍。例如哈佛大学历史系对普通学士学位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而荣誉学士学位则有论文要求。因此该系规定,申请荣誉学士学位的同学必须选修论文指导课。另一些学校虽然不设荣誉学位,但会评选优秀论文,并规定只有参加过论文指导班的同学才有资格成为优秀论文毕业生候选人。论文指导班由一位老师主持,定期召集成员活动。活动内容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请本系教师对学生进行史料搜集、分析及论文写作方面的辅导和答疑。二是同学汇报论文进展、交流心得、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每年的优秀论文均从这些学生的研究成果中评选,这也给学生以积极性与动力。

三、教改建议

事实上,国内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早已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相应的改革方案也比较全面和成熟了。如南京大学提出的“三三制”教改模式,就充分借鉴了国外名校的先进经验。但中国又有自己的国情,因此对国内高校而言,仅从表面或形式上学习国外高校的经验是不够的。

比如我们反复强调的研讨课形式固然极具价值,但单纯在形式上的照搬忽略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延续性问题。中国的大学生可能在大学阶段才接触到讨论课的教学形式,而对于欧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有大量以讨论课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换句话说,讨论课在欧美中学历史课堂是一种常态。受过这种教学形式熏陶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不仅对讨论课没有陌生感,而且能够对以讨论课为主的本科学习方式得心应手。这种延续性在中国大学还不具备。中国的中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应对高考的指向性,所以大部分的历史课堂多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中国大学生而言,讨论课的引入是一种教育体验上的脱节,自然地会带来一种疏离感。对大学老师而言,他们在设计讨论课的流程时,对本科生的能力可能没有预判,导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如学生对指定文献阅读不够,课堂发言不积极主动等,最终使讨论课无法发挥应有的课堂效果。这个事实提示我们,在进行高校教改的时候,不能回避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的断裂问题。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本科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很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都可能存在关联性。

又比如美国高校教学的高强度的维持,与助教制度密不可分。学生每周花在一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是否达到10~12小时,其检查方式就是作业、报告、测验以及讨论单元的表现。而批改报告、设置测验题目、主持讨论单元的并非任课老师,而是助教。美国高校研究生院为历史专业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中,除学费之外,都是以助教工资的形式发放的,因此历史系有足够多的助教。一般来说,每门课15~18位学生就配备1名助教,一些大班会有4~5名助教。可以说,助教制度是美国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水平和高要求的重要保证。但中国高校的历史专业在短期内是无法复制这一制度的。

因此,以上种种事实提醒我们国内高校在开展教学改革时,在研究国外成功经验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特别注意背后的深层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南京大学自提出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以来,在教学方面有诸多令人瞩目的改革。课程形式上开始鼓励教师开设通识课、新生研讨课,最近在多媒体技术冲击下,也开始关注慕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等。这些尝试都对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助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上述提到的延续性与配套性上找到自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或许可以将我们的本科教学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上一篇: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下一篇: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纳税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