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环境问题

2024-06-23

钢铁行业环境问题(共8篇)

1.钢铁行业环境问题 篇一

钢铁行业安全隐患重重,这些问题你的企业存在吗?

2017年6月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明察暗访辽宁省鞍山市、营口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的通报。通报了辽宁省鞍山市、营口市共5家钢铁企业,共计发现各类隐患和问题102项。涉及下面这些隐患和问题的企业一定要注意了!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一、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专项行动不落实,重大隐患仍存在。现场检查的5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仍存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38号,以下简称《意见》)中第五条提及的重大隐患:

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煤气柜与周边建筑物安全距离不足; 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吊运液态渣的起重机不符合冶金起重机相关要求;

营口钢铁有限公司吊运钢水铁水及液态渣的起重机未完成检测、吊运液态渣的起重机不符合冶金起重机相关要求、钢包热修工区及职工休息室设在钢水运输通道,反映出企业对专项行动重视不够,未对照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整改。此外,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后英集团海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大屯分公司存在铁水、高温液态渣运输车线路存有积水的问题;

营口钢铁有限公司存在高炉运输线旁存有积水,高炉干渣坑无防爆措施等问题,现场管理混乱;

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存在未对正在进行的大型吊车作业进行有效隔离、现场无安全监护人员等问题。2企业自主管理能力不足,标准化建设走过场。部分企业为了满足《意见》中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要求,将重点放在取证书获牌匾,重结果轻过程、重评审轻建设,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操作规程操作性不强、隐患排查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实际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取得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证书,但标准化建设、评审均依靠中介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不了解标准化建设相关内容和要求,企业未参与标准化建设过程,“两张皮”现象严重; 营口钢铁有限公司长期以来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与中介机构签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服务合同为由,应对检查。3监管执法不到位,企业隐患整改不彻底。一是未认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

2016年,按照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辽宁省安全监管局部署了专项行动,但鞍山市及区级安全监管局仅是层层转发文件,未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工作。二是基层监管执法能力不足。

鞍山市、营口市各级安全监管局执法检查中,未能发现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存在《意见》中明确提及的重大隐患。

辽宁省安全监管局在2016年9月开展的执法专项检查中,发现了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煤气柜与周边建筑物安全距离不足的重大隐患,并要求鞍山市经开区下达整改指令;企业整改完成后,鞍山市经开区对此进行了核验并上报;辽宁省安全监管局在2016年上报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材料中未报告该问题,也没有对该重大隐患进行复核验收或督查。本次现场检查中发现,该重大隐患仅拆除部分设备设施,尚未整改到位。

二、工作要求辽宁省要按照《关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7〕12号)要求,扎实开展钢铁行业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持续加大检查执法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狠抓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对于本次检查中5家企业发现的102项隐患和问题(已书面反馈辽宁省安全监管局),请辽宁省安全监管局组织当地安全监管部门,下达执法文书,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督促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到位。

对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营口钢铁有限公司存在《意见》中涉及的重大隐患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的问题,请辽宁省安全监管局督促鞍山市、营口市依法责令企业停产整改,在6个月内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当地县级及以上安全监管部门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依规按程序予以关停退出。2深化专项行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在鞍山市、营口市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辽宁省安全监管局要举一反三,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狠抓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落实。针对钢铁企业存在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不符合冶金起重机相关要求、炼钢厂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铸造起重机未使用固定式龙门钩、人员聚集场所设置在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影响区域内、煤气柜与周边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重大隐患,要确保整改到位。

同时,要督促钢铁企业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自主运行并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对照《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及标准文件要求,自查自改自报隐患,确保企业生产安全。3加大处罚力度,提升执法效果。辽宁省安全监管局要加强对监管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具执法文书,并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处罚;按照整改时限,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对到期仍未完成整改、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依法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

对于鞍山市经开区安全监管局将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未完成整改报告为整改完成,鞍山市安全监管局未经复核即向省安全监管局报告的问题,给予鞍山市安全监管局和鞍山市经开区安全监管局通报批评。

2.钢铁行业环境问题 篇二

关键词:钢铁行业,去产能,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结构

去产能政策背景

1. 钢铁行业整体背景

近年来,钢铁行业整体呈现业绩下滑的趋势,由于其整体的资产结构质量和盈利能力降低,其资产负债率达到一个高水平,潜在风险过大。同时,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指引下,其融资环境变得日益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进行了严格信贷限制,导致许多钢铁企业面临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了钢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网易财经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1.43%,而非银借款同比增长9.2%。2015年,大中型重点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同比下降了5%。据估算,银行借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约650亿元,显示出钢铁行业银行融资的举步维艰。为维持其自身生计,不得不另外寻找融资渠道。

2.钢铁业去产能政策背景

2013和2014年是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出台的密集期和实际行动的高压期。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化解产能过剩路线图,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去产能路径。随后,发改委等多部门均出台相关政策,合力化解产能过剩。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2016年2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钢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钢铁业“五年减产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具体要求。

钢铁行业总体情况分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钢产量自1981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年生产生铁69141.51万吨,同比下降3.45%;生产粗钢80382.26万吨,同比下降2.33%。表面上看,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已有所进展,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产量测算显示,我国产能利用率不足67%,表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我国的钢铁价格自2011年以来整体处于下跌态势,期间价格虽有所反弹,但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历经5年整体跌幅超过了60%。其中,2015年钢材价格指数为56.37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6.72点,降幅32.16%。钢铁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税金632.31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2015年盈利225.89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充分表明钢铁行业处于低迷状态。

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分析

2015年,钢铁行业共有34家上市公司,其中上交所18家、深交所16家。以下通过这34家公司2013—2015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1. 获利能力状况

2013—2015年,钢铁行业的毛利率分别为6.21%、8.36%、2.92%,其中2013—2014年整个钢铁行业的毛利率呈现小幅增长,但在2014—2015年仅6家企业的毛利率有所上升,其余均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45%、0.02%、-9.75%,2015年仅有3家企业利润率较2014年有小幅增长。

从表1可知,钢铁行业利润增长率大体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2013—2015年,钢铁行业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96.13%、-7181.65%、-2282.22%,其中2015年出现了利润增长率普遍下滑情况,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下滑幅度超过500%。同时,由2014年和2015年的标准差可知,各企业利润增长率存在巨大差异,如酒钢宏兴、韶钢松山、山东钢铁、杭钢股份等存在大幅度增长,而鞍钢股份、三钢闽光、华菱钢铁等则存在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其年度财务报告,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的变动。2015年,34家钢铁企业中,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仅有8家,投资收益上升的仅有13家。

2. 资产管理效率

从表2可知,2013—2015年,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呈下降态势。这表明行业设备利用率降低,资金形成沉淀,是产能过剩的重要特征。同时,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虽普遍较高,但利润率均呈现较低态势,在2015年内有67.6%的企业利润率为负。对这一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钢铁行业多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这对于钢铁企业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采用这一策略可以争夺客户,促进企业产品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其二是企业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进行产品升级。但同时我们发现这一策略的实施普遍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效益。

2013—2015年,钢铁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282.56%、258.35%、203.81%,呈现缓步下降的趋势。在整个行业中有3家企业较为突出,分别是物产中拓、南钢股份、三钢闽光。通过对这3家公司进行分析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可能由于急于销售而放松信用管理,从而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而拖累了流动资产周转率。

3. 偿债能力状况

从表3可知,2013年和2014年流动比率超过1的企业均有8家,2015年流动比率超过1的企业有9家。说明整个钢铁行业的流动比率各企业间不均衡、差异较大,且整个行业呈现统一的逐年下降趋势。之所以2015年整个行业的流动比率远高于2014年,是由于永兴特钢于2015年上市,并在年末流动比率达到了733.28%,而排除其极值影响后,行业在2015年的流动比率为87.16%。

表3表明,钢铁行业的速动比率呈现逐年好转的态势。详细分析发现,在2013年内有2家企业的速动比率超过1;2014年有4家企业的速动比率超过1;2015年有5家企业的速动比率超过1。将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结合起来分析发现,造成速动比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钢铁企业通过薄利多销这一措施,使得存货的数量逐年减少,但由于通过流动比率显示流动资产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判断,这种上升仅是由于存货下降引起的,并不能说明钢铁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改善。

表3表明,2013—2015年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变动不大,其主要特征为企业间变动差异较大,且变化多样、不规律。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比率结合分析发现,为了支撑闲置产能,钢铁企业需加大融资力度,这往往求助于银行贷款,因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且流动比率较低。

4. 资产结构状况

从表4可知,2013—2015年在去产能的环境下,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有小幅度下降,且2014年和2015年的行业营业外支出同比增长9.30%、27.37%。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存在大量未充分利用的固定资产。表明去产能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并未呈现大幅下降,且整个行业有小幅度的上升,34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2015年固定资产比2014年有所增长,其中有6家公司增长超过5%,但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在建工程转增固定资产而并非购置,同时这部分增加的固定资产主要用途在于产品升级和产品转型。

结论与建议

1.政府层面

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持续推行去产能政策是优化行业市场结构、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目前在钢铁行业内存在这较多的“僵尸化”企业,持续推行去产能政策,有利于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使“僵尸化”企业退出市场,优化行业市场结构;其二,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以粗钢等低端钢铁产品为主,如果持续以粗钢为主要的出口产品,将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去产能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转变当前低端钢铁生产模式,进行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持续推行去产能政策的同时,政府应充分把握行业的总体走向。虽然去产能政策会促进钢铁企业的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但是目前大多数钢铁企业选择金融投资、薄利多销等短期途径以期度过危机,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持续引导,以实现钢铁行业在短时间内的产业升级。

2.企业层面

钢铁企业也应顺应环境变化、寻求自身的发展。由于当前钢铁企业普遍采取放松信贷政策进行薄利多销的措施以度过难关,但通过对钢铁行业2013—2015年的销售增长率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措施并非长久之计。同时,企业还要面对日益严格的银行信贷政策,融资环境越发严峻。因此,企业自救方是生存之道。

为使钢铁企业摆脱当前发展困境,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与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要规范和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和路径,加强质量改进,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在成本控制方面,要做好采购与销售控制工作,以求降低采购价格和产品库存量;在市场占有量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以高质量产品开发为主要方向,积极拓展国内国外市场,同时增强中坚客户的订货量稳定需求;在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要积极利用企业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理财,多渠道扩展企业收入来源,增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良.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基于中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比较[J].财会研究,2011(6):56-57.

[2]王奇林.产能过剩背景下水泥企业的财务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韩国高.行业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研究——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4):17-24.

[4]李群.稳增长政策有望助力钢铁业去产能[N].经济参考报,2015-08-03.

[5]李平.钢铁业去产能需内外兼修[N].中国矿业报,2016-03-09.

[6]侯永丰.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外资,2013(18):169,171.

[7]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结构升级问题研究[J].河北金融,2015(4):48-52.

[8]魏琪嘉.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研究[J].企业研究,2014(6X):173-174.

[9]刘宝兴.钢铁业上半年遭银行抽贷900亿钢企业绩分化加剧[EB/OL].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api/15/0729/22/AVNPI7I100251LKI.html?frp091,2015-07-29.

[10]刘朋.钢企亏损超100亿钢铁业被银行抽收贷款650亿[EB/OL].经济观察报,http://www.ce.cn/cysc/newmain/jdpd/yj/201505/03/t20150503_5263037.shtml,2015-05-03.

3.钢铁行业环境问题 篇三

关键词:钢铁行业;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钢材大量出口,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钢铁贸易领域的摩擦也随之增加。目前,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已经成为其他国家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

一、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特点

(一)反倾销为主,多种保护手段并存

钢铁行业一直是我国贸易摩擦案件发生最多的行业之一。钢铁贸易摩擦首先体现在反倾销问题上。2011年,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各国经济复苏进程分化,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钢铁产能过剩,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仅以钢管出口为例,2011年9月8日,巴西决定对中国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2011年11月25日,俄罗斯对中国冷轧无缝不锈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2011年12月20日,欧盟对中国无缝不锈钢管作出反倾销终裁。2011年12月23日,澳大利亚对中国焊管作出反倾销初裁。

除频繁遭遇反倾销外,WTO成员国对中国钢铁行业采用的反补贴、保障措施日渐增多。据统计,2011年,国外对中国冶金产品共启动16起贸易救济调查,位列各行业之首。其中,反倾销11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3起。

(二)摩擦对象范围扩大化

中国的钢铁贸易摩擦对象过去主要是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近年来,贸易救济的发起国中增加了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主要是因为我国调整钢铁产品出口结构后,出口至韩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钢铁产品明显增多。这些国家纷纷高举“双反”大旗,频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限制中国钢铁的进口。例如,2011年6月24日,印尼反倾销委员会决定对来自我国冷轧卷板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1年23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对原产于中国的研磨钢球钢珠(除锻造钢珠外)发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5月22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发布了对原产于中国的研磨钢球钢珠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建议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387.36美元/公吨的反倾销从价税。

(三) 反补贴或将成为最大新特点

反倾销是我国目前钢铁行业遭遇最多的贸易救济措施,但从长远看,2016年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加上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行业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上升,反倾销手段将难以被大规模使用。由于世贸组织规定,反补贴措施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2016年我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后,反补贴或将成为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武器。反补贴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一旦在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其他成员国可直接在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和效仿。此外,我国目前政策体系中也还存在着不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内容,而反倾销针对的又是政府行为,一旦遭遇反补贴调查,我政府必须逐步调整相关政策,这将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四)受调查产品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受调查产品既有出口量不大的冷轧不锈钢无缝钢管、石油管材等产品,也有涂镀板、彩涂板、焊管等出口量较大的产品,范围涵盖长材、扁平材、钢管的多个类别和型号。其中,板材和管材是被调查的重点产品。2011年,在国外对中国冶金产品启动的13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6起涉及板材,7起涉及管材。

二、钢铁行业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升温

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唯一变化的只是其不不断更新的“外衣”。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萧条、商品需求量萎缩,抢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竞争几近白热化,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发达国家为了复苏本国经济,降低失业率,转移国内矛盾,往往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土钢铁产业,避免外部经济冲击本国经济,也纷纷对中国发起各种钢铁贸易救济调查。作为钢铁出口大国,中国的钢铁行业也必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所攻击的目标。

2.对中国经济地位的歧视

为尽快入世,我国签署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限制性条款,承诺其它成员国可以在15年内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的国家。这种制度的歧视性、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使我国钢铁出口企业面对反倾销调查时常处于被动地面。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仍未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予以承认。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可以运用“替代国制度”主观地选择一个第三国作为替代国,以替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作为计算我国钢铁产品的正常价值。但是,往往被起诉产品在替代国的产品成本远远高出我国成本,使得我国钢铁产品较易被认定为低价倾销。

3.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贸易活动作为一国重要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某些国家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真实目的在于转移国内矛盾,试图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将民众的不满引导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上来。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形势暂不明朗的当下,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被使用得尤为频繁。

此外,挑起贸易争端还是某些国家当政者寻求政治支持者的有效手段,通过向别国特定行业(如钢铁行业)产品发起调查等方式,满足部分利益需求者诉求来以对价方式获得其对自身政治地位的支持。掺杂了政治利益的一国对外贸易制度只能取于该国的政治力量对比,无疑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开展。

4.中国国际地位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出口量急剧增加,成绩举世瞩目。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一枝独秀,GDP年增长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会打破现有世界经济格局,也必然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给其他国家带来竞争压力。于是便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一说,很多国家否认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将本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归咎于中国,认为是中国掠夺了他们国内市场,导致其失业率上升,于是对中国钢铁等产品实行严格进口限制,国际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二)内部原因

1.钢铁贸易顺差

钢铁贸易顺差是导致我国钢铁贸易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直接原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生产的扩大,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顺差与贸易摩擦具有同向变化的趋势,以至于钢铁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11年,我国共计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出口金额51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2%。中国钢铁产品大量出口的状况暂时不会改变,钢铁贸易摩擦因此也会继续增加。

2.过低的国际售价

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因此部分厂商在争取出口市场时,不惜以牺牲劳动者福利、环境以及正常利润为代价,往往采取降价手段。当价格手段被运用过于频繁和激烈,造成短期内集中低价出口现象时,则较易招致反倾销调查。钢铁出口企业应改变竞争策略,而不是单纯依靠降价来获得出口优势。

3.出口钢铁产品的结构失衡

出口产品的单一产品结构及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是贸易摩擦发生的又一诱因。我国虽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出口结构却存在明显弊端,出口主要以螺纹钢、中小型材、线材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钢铁品种为主。低端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自然也为进口国提供了该类产品反倾销的借口。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化钢材研发和生产能力则相对薄弱,国内产能供给不足,有的需要依赖进口,如工模具钢、核电用管、高强度级的石油管、高压锅炉管、彩电用荫罩钢带、高速钢、特种钢材等。

三、针对钢铁贸易摩擦的相关举措

1.积极应诉

面对越来越多的钢铁行业贸易救济调查,作为出口市场的主体,企业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市场。不积极应诉将使企业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并往往引发连锁反应,加剧摩擦。在墨西哥无缝钢管反规避案中,我国出口企业及时应诉,积极完成调查问卷、提交应诉材料,并且充分利用当地律师资源,调动进口商的积极性,借助中国商务部驻墨西哥商参处力量。最终,经过我方应诉企业积极抗辩,墨西哥TAMSA公司撤销了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开展反规避调查的申请,墨西哥经济部于2012年8月2日发布公告决定终止该反规避调查。这一胜诉就是企业积极应诉并最终维护了自身利益的最好例证。

除做好应诉工作外,钢铁企业也应做好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工作,以保护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客观上也将对进口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起到一定的反制作用。同时,注重法律、经济、会计、外语等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WT0相关规则和现有各类贸易摩擦案例的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

2.鼓励技术创新,以质取胜

低附加值钢铁产品通常是我国遭遇国外贸易壁垒的主要钢铁品种。目前,环保压力日渐加大,我国钢铁企业应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避免产品出口国外,污染留在国内的局面。钢铁企业应通过优化钢铁企业产业结构,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中走出来,改变贸易增长方式,走以质取胜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投入力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只有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品质的保证,才能为钢铁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有力保障。

3.发挥钢铁行业协会作用,完善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是预防贸易摩擦事件发生的重要工作。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应主动联合商务部等贸易主管部门和企业力量,与政府、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实时跟踪、互相通报和分析钢铁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出口情况,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可能被反倾销的因素,就应提高警惕。只有建立了科学的预警机制才可以把贸易争端的事后被动应对,变成事前积极预防。此外,钢铁行业协会应建立权威的国际钢铁市场信息数据库,及时为我国钢铁企业提供最新的国际钢铁业动态信息和数据。

4.“走出去”,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

跨国钢铁企业普遍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积极拓展生存空间,在被投资国设立生产基地,打造全球产业链,以求突破资源瓶颈,配置全球资源。“走出去”投资矿山,一来可充分利用被投资国的铁矿石资源,通过在海外建立原材料基地,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二来在被投资国家直接的生产销售可替代原有的出口贸易,减少顺差,有效避开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后,中国钢铁企业加快了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以鞍钢、武钢、首钢为代表的钢铁企业近年来已开始尝试海外建厂,积极探索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国内钢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限制,鼓励企业到海外布局,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5.完善外贸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面对钢铁贸易摩擦,我国应进一步完善WTO规则要求下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严格审核各项扶持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强对出口补贴政策审核等。政府应设法通过提高政府效率等手段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从而鼓励出口,而不是为企业提供各种税费减免和补贴。同时,针对钢铁低附加值产品低价出口现象,应加强环境、资源、劳动保护,加大执法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环保、质量标准等规章,税务、环保、电力等部门多方形成合力,才成最终改变钢铁行业低价出口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原玲玲.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11):115—116.

[2]朱坤林.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93—96.

[3]苏华山.我国应对国外“双反”贸易摩擦需要有新思路[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17—20.

[4]陈力.合理探求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的演变及其原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2):39—41.

4.钢铁行业环境问题 篇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民商事活动不断增多,公证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在社会管理、诚信建设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责。但从公证行业面临的执业环境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因素,影响和束缚了公证职能作用的发挥,亟需改善。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调查核实困难。根据《公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但在实践中,公证人员对收集到的或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认为需要调查核实时,却会遭遇种种困难。如向婚姻登记机关、银行、公安机关等部门查询婚姻状况、存款数额、户籍身份状况时,有的部门和人员以上级要求、行业规定、保护他人隐私为由拒绝查询或者以搪塞、推诿、拖延的方式不予协作,从而使公证调查核实工作难以开展。

2、执业风险加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证意识不断增强,公证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不断强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证的公信力,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冒用公证处和公证员的名义,伪造公证书、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公证书等违法手段进行诈骗以牟取非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但公安机关对此类违法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公证处在审查中发现假材料、假冒他人身份等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往往以未造成经济损失为由不予立案,同时,《公证法》第44条关于此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在《刑法》中体现尚不明确,致使对此类违法行为打击不够,追究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违法犯罪无成本,从而导致这种现象屡屡出现,严重了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和公证正常执业秩序,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给公证员及公证处带来了极大的执业风险和不良影响。

3、收集困难。根据《公证法》及公证程序规则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应当提交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证明材料,需要由社区、街道、居委会、医院、派出所、民政部门以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开具亲属关系证明、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户籍注销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等证明材料。由于当事人就业、住所、婚姻状况等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导致其所在单位、社区、居委会等对当事人不了解,无法出具证明材料,即使了解当事人的情况,相应的单位或者人员为逃避责任往往也不愿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或者不同意在核查人员调阅该单位人事档案的摘抄件或复印件上盖章确认,导致公证机构收集证明材料受到极大的阻碍。

4、责任划分不明。目前,因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虚假陈述、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公证处审查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公证书内容错误从而引发诉讼的情况屡有发生。虽然《公证法》规定了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公证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规定过于笼统,对责任的类型和大小未予明确。因此,对于公证机构、公证员的过错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仍有较大争论和分歧,在相同的情况下,有的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有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判决各不相同,公证机构的责任划分不明,有些判决有扩大公证责任的倾向,造成公证机构的额外负担,不利于公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建议 为充分发挥公证工作服务、证明、沟通、监督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和公证的公信力,建议对公证执业环境方面给予关注,不断改善公证执业环境,优化公证服务秩序。为此,我们建议:

1、建议公安机关加大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伪造公证书、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公证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公证法律服务环境。

2、建立出台相关文件作出强制性规定或由上级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及乡镇政府、村(居)委会等部门以及个人对公证处的调查核实给予积极配合,按照真实合法、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为当

事人提供客观、真实的证明。

5.钢铁行业分析 篇五

国务院近期将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重点引导钢铁、水泥、船舶、光伏、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较传统产能过剩行业,此次乳粉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洗牌,在多行业重整之际,银行资本掘金可关注并购融资及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使用。

【银联信分析】

一、国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的必要性

事实上,我国产业结构现在是具有不合理的情况,目前的集中度比较低,且小而分散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导致我国虽然配臵效率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产品无序发展,这也成为了长期困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变的一个重要阻力。正因此,工信部内部人士介绍,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有利益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此外,企业兼并重组也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希望通过兼并重组,也可以使行业发展更加健康。

二、企业兼并重组难题及政策一一应对

现在我国的企业兼并重组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首先,比如现在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负担比较重,第二,融资难,融资成本非常高,而融资手段相对单一,涉及企业兼并充足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也非常难。另外,企业兼并重组也涉及审批环节多、时间长,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企业兼并重组的顺利进行,必须有效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所以《意见》要求实现目标包括,第一是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要逐步减少,审批效率会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同时政策环境会更加优化,这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像金融、财税、土地、职工安臵等政策问题会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兼并重组的融资难、负担重等问题也会逐步解决。同时,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一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从而来增强产品产业的竞争力。具体说来:

(一)减轻税收负担

我国的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之中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等多个税种,税收负担确实比较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提出将完善并重组企业所得税政策,降低收购股权占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比例限制,扩大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的适用范围。同时,将研究完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交易时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也将抓紧研究完善支持企业改制重组涉及土地增值税的统一政策。

此外,在涉及土地及职工安臵问题方面也会有一些重要措施,比如在完善土地优惠方面,意见也提出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有偿收回企业因兼并重组而退出的土地。按照规定支付给企业的土地赔偿费,可以用于企业安臵职工、偿还债务等支出,企业兼并重组臵换土地也可以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安排工业用地,加快办理企业兼并重组的土地转让、变更手续等政策。

(二)给予融资支持

《意见》提出,首先会加强信贷融资支持,促使商业银行改善对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服务;亦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的支付方式,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实行兼并事项取消发行的最低数量限制,不再强制要求做出业绩承诺,由公司自主决策。

(三)简化行政审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用具体措施贯彻落实了这一内容。

首先,《意见》出台是国务院对于市场的引导,因此《意见》坚持把企业主体地位作为一个重要基本原则,明确要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尊重企业自主决策,规范行政行为,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行政命令。

这就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要完善兼并重组的审批,减少多头审批,取消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审批事项。比如意见明确提出,要取消向公司收购报告书审核,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臵换行为审批,要约收购义务豁免审批的部分情形等审批事项。

此外,要简化相关审批程序,《意见》也要求实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类审核,简化海外并购的外汇管理,优化国内企业境外收购的事前信息报告确认程序,加快办理相关的生产许可、工商登记和资产权属证明等变

更手续。从金融来说,首先会加强信贷融资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的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推动商业银行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从而改善对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服务。同时也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融资。

三、部分行业兼并重组现状及风险隐忧

(一)光伏兼并重组热潮,业内忧引新轮产能过剩

此次政策再次推动光伏行业兼并重组。9月17日,工信部就出台了《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10月12日,工信部又印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这被看成了光伏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向前推进的重要步骤。

过去两年,破产、重组、跑路一直是光伏企业中的“热词”。2014年3月,国内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因大量债务违约而被实施破产重整;另一家光伏龙头江西赛维也不得不变卖资产抵债。此外,一些中小光伏企业老板纷纷跑路。

而每一次行业低谷,都是洗牌、整合并购的大好时机。已在“寒冬”中挣扎两年多的光伏行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并购契机。9月13日,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公示结束,通威集团以

8.7亿元价格成功接手合肥赛维。10月8日,顺风光电以“黑马”之姿成为尚德的接盘人。更有人通过这轮兼并重组成为了能源行业的首富。在最新发布的2013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榜单中,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665亿元的资产跃居第四名,成为能源行业的首富。

按照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国内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约10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和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光伏产品价格坚挺,企业热情高涨,光伏制造业明显回暖。业内预计,2014年大部分光伏企业都能实现盈利。但是,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仍很严重。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厂商有600多家,仅去年一年数量就减少了1/4,但减产产能总量可能只有10%。据了解,这些厂商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今年市场情况好转,这些产能可能会很快卷土重来。这意味着,全行业去产能化过程实际上并未有实质性推进。

(二)钢铁行业重组成功模式多遭碰壁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产业一直在谋求通过整合重组提高集中度,提升竞争力,这些年来由于受到多方原因阻碍,钢铁业的重组也演变出了多种模式。比如河北钢铁“国有资产整体划拨”模式、渤海钢铁“联合入股”模式、长城钢铁“集体加入”模式、新武安钢铁“资源纽带”模式等。

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们通常总结的是:宝钢集团早年基于市场化原则的跨区域重组模式、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的政府主导模式、唐山民营钢企的抱团取暖模式以及打通国营和民营的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

而今,随着宝钢不得不退出邯钢、重组杭钢蹉跎不前;唐山民营钢企重组的“形式大于内容”和河北钢铁陷入亏损、山东钢铁内部利益纠缠等负面结果不断涌现,钢铁业的多种重组模式都多遭碰壁,虽然成功的案例也有,但是难以推广。

这些年之所以重组进展不大皆因企业和地方政府多种考虑,说到底钢铁业重组还是要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企业的意愿来整合,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需要先洗牌后整合,无论是整合方案还是进度快满,都应该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三)乳企兼并重组加速,中小乳企陷生死倒计时

《意见》公布后,《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方案亦快将出台。据了解,今年1月至2015年年底,将是兼并重组的关键阶段,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完成改造及认证,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有可能会提高至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将减少40家左右,只保留87家。

春节前夕,合生元3.5亿元收购长沙营可营养品有限公司100%股权,紧接着,国内老牌乳企飞鹤乳业宣布计划100%全资收购吉林艾倍特乳业。我国乳业间的并购重组已经开始,2014年5月份以前或将进入集中爆发期。

事实上,乳业新细则出台后,乳业门槛不断提高。国家鼓励奶粉行业兼并重组的信号充分释放。细数国内128家乳企,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且都是地方品牌,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遭到整合和淘汰在所难免。

另外,药监总局要求各地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查工作,在2014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对暂不能达到新细则要求、不能按时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以及未通过换证审查和再审核

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可给予2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保留原生产许可证编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政策的出台给一些小企业设定了一个时间表,在这个时间表内,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己寻找出路。预计,在128家企业中,未来2年-3年中,接近三分之一将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奶荒”事件让乳企们开始在奶源建设方面加紧补课。不过,建设奶源非一日之功,因此,拥有奶源的小乳企将会成为被并购对象。另外,要求乳企拥有“自建自控奶源”政策将使更多竞争力弱的中小乳制品企业寻求“靠山”,或者被收购,或者寻求合作。

乳企间的并购重组时机或已到来以及并购成本也有所降低。现在中小乳企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考虑多方影响后,对收购企业的要价也降低了不少,因此,现在的企业并购成本要低于往年。

金融、人力、监管等成本在走高,传统资源型行业所受冲击逐步显现,不少行业面临零和竞争,中小企业成长空间有限,甚至出现亏损,乳制品行业是典型的供应链较长的资源型产业,亟待将供应链转变成价值链,实现农户、企业、渠道、市场的共赢,而这个过程需要进一步以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资源,这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和时机,同时也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引导。

四、银行资本掘金企业兼并重组正当时

随着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的推进,银行系资本开始发力并购融资市场。贵州煤炭行业整合方面,民生银行联合多家机构与贵州省政府洽谈,推出了一项200亿元规模的贵州能源产业基金,首批50亿元并购融资已经发放到企业。此外,东部地区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以及中部地区多个省市的煤炭、光伏等行业整合方面,商业银行都在谋求提供融资渠道。

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有关监管部门一方面要求银行严格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贷款,但另一方面也鼓励银行为产业并购重组提供融资“对未取得合法手续、不能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理财产品等其他方式变相提供融资。但是,要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别对待,推动技术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能,并购贷款期限可由原先的5年延长至7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

同时,银监会还鼓励银行采取银团贷款方式,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

兼并重组资金来源。同时,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风险隐患,银监会还要求银行研究探索产能臵换指标交易配套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形成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6.钢铁行业分析 篇六

钢铁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炼铁、炼钢、轧钢等流程。

1、炼铁:就是把烧结矿和块矿中的铁还原出来的过程。焦炭、烧结矿、块矿连同少量的石灰石、一起送入高炉中冶炼成液态生铁(铁水),然后送往炼钢厂作为炼钢的原料。

2、炼钢:是把原料(铁水和废钢等)里过多的碳及硫、磷等杂质去掉并加入适量的合金成分。

3、连铸:将钢水经中间罐连续注入用水冷却的结晶器里,凝成坯壳后,从结晶器以稳定的速度拉出,再经喷水冷却,待全部凝固后,切成指定长度的连铸坯。

4、轧钢:连铸出来的钢锭和连铸坯以热轧方式在不同的轧钢机轧制成各类钢材,形成产品。

2.2.成本构成分析

炼铁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成本扣除(煤气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筛下物回收等)。根据高炉冶炼原理,生产1吨生铁,需要1.5-2.0吨铁矿石、0.4-0.6吨焦炭以及0.2-0.4吨熔剂。

炼钢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生铁、废钢、合金、电极、耐火材料、辅助材料、电能、维检和其他等费用。中国目前主要的炼钢设备为转炉和电炉,基于冶炼原理的不同,转炉和电炉在主要的原料(生铁、废钢)配比有一定的差异,

转炉工艺一般需配置10%的废钢,而电炉工艺废钢的使用量则占到80%。

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平均情况,炼铁工艺中影响总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铁矿石、焦炭)成本,而包括辅料、燃料、人工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与副产品回收进行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而炼钢工艺中因为耗电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维检费用的上升使得除主要原料外的其他费用占到炼钢总成本的18%左右。炼铁、炼钢工艺中的其他费用波动不大。

本文以1吨钢生铁需要1.6吨铁矿石、0.45吨焦炭为计算依据,并参照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吨)作为测算依据,形成以下模型:

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炭)/0.9

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

钢铁企业的粗钢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炉况、冶炼不同的产品均会使成本发生很大变化。上述模型仅是从行业研究角度,对整个钢铁行业所测算的一个平均水平。

在实际研究时,考虑到炼铁、炼钢工艺中其他费用波动不大,一般仅对价格波动大且对成本有较大影响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粗钢成本的变动值进行测算。

本文以铁矿石长协矿价格变动而引发粗钢成本的增加值为例,做简单测算。

2.3.长协矿价格上涨对粗钢成本的影响中国钢铁生产企业中,铁矿石来源主要有进口长协矿、现货矿(包含进口现货矿和国内矿)和企业自有矿山。因企业情况不同,上述三种矿所占的企业采购比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长协矿价

格上涨对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保证铁矿石的供应和稳定运费,一些钢企与船运公司签订了长期租船协议(COA),该价格远远低于海运费的现价。不同的企业与不同船运公司签订了不同COA,统计起来难度较大。

为简便计算,本文以全部采用长协矿且海运费完全是现货价的企业为例分析长协矿价格的上涨对粗钢成本的影响。

2.3.1.长协矿涨价的影响

长协矿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巴西,印度等国家大部分为现货矿,因此计算长协矿变动时只需考虑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价格波动即可,且将澳矿与巴西矿的比例粗定为0.6:0.4。

巴西CVRD南方系统的粉矿价格上涨65%,VALE-Carajas粉矿因体现优质优价上涨幅度为71%。中国大部分使用的是来自南方系统的粉矿,且两种涨幅相差不大,故巴西CVRD的涨幅按65%来计算。

中国钢铁企业高炉生产主要采用粉矿进行烧结后入炉冶炼,少数炉况较好的大型高炉会混合少量块矿入炉,宝钢新式的Corex熔融还原炉采用新技术省去了炼焦、烧结流程,全部块矿入炉。但这些冶炼装置在国内的比重依然偏少,粉矿仍占据了进口矿主导地位。

2.3.2.海运费的影响

中国钢铁企业采购的外矿通常采用海运,因此海运费是外矿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由于受高油价、旺盛需求及投机者的炒作等影响,20国际铁矿石海运费一路高歌,屡创新高,最高点与相比翻了8-13倍,比铁矿石价格上涨更加迅猛。虽然近期铁矿石海运价格从高点处有所回落,但仍旧保持小幅向

上的态势。

201-7月巴西图巴朗-北仑/宝山、西澳-北仑/宝山的平均海运费分别为80美元/吨、32美元/吨。海运费上涨幅度与油价的上涨幅度几乎同步,虽然目前海运费价格处于调整状态,但整体上仍会处于高位运行。基于此以08年1-7月的平均海运费估算为全年的平均运费。

2.3.3.汇率的影响

进口的铁矿石结算时,一般以美元计价。自起,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年6月已经突破6.9:1。

人民币升值能够缓解进口铁矿石成本上升的压力。根据央行的预测,08年人民币升值将达到8%,即7.00:1。升值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因此取最大升幅的一半为平均升幅,即08年平均汇率为7.31:1。

08年长协矿平均涨价为384.24元/吨,可得由于长协矿价格的上涨, △生铁成本=1.6×384.24=614.78元/吨

△粗钢成本=0.96×614.78=590.19元/吨

3.钢铁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关系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密切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周期,带动了钢铁工业的迅速成长,同时钢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1.高度相关的GDP

作为典型的经济周期性行业――钢铁行业景气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高度正相关。具体来说,当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时,必然会带动钢铁行业进入较高景气状态;反之当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时,钢铁工业景气度也相应进入下降轨道。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率与粗钢产量的增速、消费增长率之显示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自起,粗钢产量以大于GDP增速约一倍以上的高速增长。钢消费弹性系数在(1,2)之间波动,显示出钢铁行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需求的持续增长势头明显。

-,钢材消费增长率大于生产增长率,表现为需求拉动型的增长态势。这种高速增长是由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对基础原材料需求激增的性质所决定,钢铁生产与消费以大于GDP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起国家对钢铁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行业景气度大幅度振荡,中国的钢铁消费从高速增长时期远高于GDP的增长,下降至基本与GDP的增长同步,钢材需求弹性系数一度降为1。

3.2.领先性指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和产业政策的调整通常都将对钢铁行业的周期与行业经济指标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行业周期性变化的主导性因素对钢铁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

-20投资高涨:钢价自1993年以来,经历了连续7年的下滑。在需求增长和供给控制的复合作用下,钢价出现了明显回升,在20和20一路上涨,钢铁企业利润率大增,由此也导致钢铁行业的投资大量增加,并在年达到历史高点。

钢铁行业从投资到产能释放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是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期,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钢价大幅下挫,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极低的利润率阻碍了钢铁行业新的投资,投资的同比增长到20

放缓至-2.5%,显著低于2003年的89.7%,20的39.3%以及的27.5%的增长率。06年行业投资增速的大幅减缓是成为08年产量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0-年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周期走势。历史可以作为判断今后走势的有效参考,但历史不会重演,目前中国钢价井喷式的暴涨,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除了成本上升之外,钢铁企业产量增速下降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

在产能扩张放缓与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的前提下,钢铁供给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在2006、年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低增长之后,2008年呈现明显加快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5月全国城镇钢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为965.5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去年同期上升16.0百分点,但若扣除通胀因素后,增幅不到15%,仍徘徊在低位。在严控产能增长的政策限制下,可以预计钢铁行业未来几年的投资增速不会出现大幅回升。

4.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分析

4.1.竞争强度

4.1.1.完全竞争的钢铁行业

中国钢铁行业拥有上千家钢铁生产企业和十几万家流通企业,产业集中度偏低。

近年来国内宝钢、鞍本、武钢等龙头企业不断通过自身扩张及兼并重组提高企业产量,但总体而言,行业集中度并未改善。2007年前十大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例仅为35.75%。2007年国内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23家,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0家。

虽然行业生产规模快速发展,但集中度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善,距离产业政策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竞争的市场产业集中度低意味着长期盈利不够稳定,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钢铁市场秩序混乱,对于上游行业的话语权小,国家和行业的政策执行力差。长远的影响是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进程被延缓,给国外钢企发展和抢占中国市场留下了时间和空间。

4.1.2.资产的专用性

钢铁行业的投资中,固定资产的比例将近70%,大部分是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资产的高度专用性提高了行业的退出成本,导致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也很难做出市场化的理性选择,退出行业的选择几乎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在行业低迷时,便会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4.1.3.产品的同质性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不断壮大,钢铁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雷同度较高,大部分企业均主要生产需求量较大的建筑用钢和板材等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一些高附加值的汽车用钢、大型设备用钢、桥梁用钢等精品钢材仅局限在宝钢、武钢等少数企业,国内对此类产品的需要进口依赖度较高。

对于所含比例较高的普钢类产品,质量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寻求将价格作为竞争的有效手段,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处于激烈的价格竞争状态;而高附加值的产品直面来自国际钢企的竞争,在国内的市场上则处于相对价格领导者的竞争态势。

近年来炼钢、钢加工项目投资完成额相对于炼铁项目投资完成额的比例提高,进一步表明钢铁工业更加注重钢铁产品的深加工,注重钢铁产品的多元化,同时表明更多的钢铁企业正在努力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

的新产品。

4.2.供给者力量

随着全球钢铁产能的扩大,钢铁生产原料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产出国,原料的需求日益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

4.2.1.疯狂的石头-铁矿石

中国是一个铁矿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铁矿资源品味低、杂质含量高,采矿、选矿成本高。随着钢铁工业的的发展,国内铁矿石资源难以撑起中国现有钢铁工业规模。铁矿资源呈现严重不足的状态。

铁矿石已成为中国生铁规模的制约因素。中国的铁矿以贫矿为主,钢企往往青睐优质低价的外矿。近几年来,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逐年递增,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很多钢企不得不加大了对国内铁精粉的配比,使得内矿价格逐渐攀升。可以预见在钢铁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原料的供给状况将成为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2.2.稀缺的资源-炼焦煤

中国是煤炭大国,但焦煤资源相对不足(焦煤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5.88%),并过于集中在山西省(可采储量占全国的50%),造成中国焦煤供应与钢铁工业需求日益不均衡。一方面是国内需求旺盛,焦煤使用量持续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山西省煤炭行业整顿及国内运输瓶颈制约,焦煤供应量难以明显增加。因此,中国焦煤进口量在不断上升,对外依赖程度加深。

铁矿石、焦炭等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需求旺盛,价格刚性强,自05年起,铁矿石、焦炭等价格一路走强,并屡创新高。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引发钢铁企业成本不断上升,钢企面对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只能被动接受,议

价能力偏弱。

4.3.购买者力量

中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正在形成一批高增长产业链,如基础建设、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这些产业群大多是钢铁消费大户,其快速增长将带来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钢铁厂商面临价格上的压力。

由于购买者对钢材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在不断升级,并且大批量、同质化的产品逐渐向小批量优质化发展。为使钢材产品能针对下游生产要求进行生产,钢企与下游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出现。

4.4.替代品

现阶段,很多材料的应用与钢铁材料的竞争程度变得很激烈,如铝材、塑料等都在很多行业中凸显他们的性能优势。但是钢铁作为工业产品、民用、建筑骨架等的主要原材料,从强度、韧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及经济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可替代钢铁,钢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材料的地位不可替代。

现阶段钢铁材料的使用量没有因替代品的出现而下降,替代品目前还尚未成为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5.新侵入者

钢铁行业是资金、资源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大宗生产资料,钢铁行业的过热或过冷都会引发上下游行业的剧烈波动,所以钢铁行业一直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新侵入者存在以下的壁垒:

4.5.1.资金壁垒

钢铁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规模经济的效用非常明显。钢铁企业的投资对资金需求非常大,巨大的投资产生的退出壁垒对新进入者会产生深层次的威胁。

4.5.2.技术壁垒

钢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钢材的产出,需要经过复杂的作业流程,每一个流程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钢铁行业的的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竞争越来越多的集中在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领域。这也势必要求企业的科研技术实力相应提高,对新进入者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

4.5.3.政策壁垒

中国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影响很大,随着建立节约型、环保型社会意识的提高,钢铁行业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对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等缺乏竞争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国家进行了严厉控制,陆续关停了一批不适合发展趋势的落后产能。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进一步限制了市场的准入。

5.供需分析

5.1.经济增长趋缓,长期需求强劲

作为经济发展和工业的.主要原材料,钢铁需求与全球经济增长高度相关,自2001年以来在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带动下,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界70年代均出现了阶段性的消费高峰,人均钢材消费量都达到了峰值,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移的进程。而中国则处于工业化中期,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钢材等高物耗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中国2007年人均钢材消费量为370公斤/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尚在进行中,钢材需求量仍处于上涨阶段,远没有达到需求的顶峰。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强劲,受政府换届效应以及对奥运经济增长的乐

观预期等因素影响,发改委预测2008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25%左右的增长。

房地产行业:建筑用钢约占钢材消费总量的55%,其中约有70%主要用于房地产行业,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速度是影响钢材需要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依然高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预计未来5年,房地产行业仍然能保持15%左右的增速。

机械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倡自主创新、中国制造、装备中国,把机械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未来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数控机床、大型石化成套设备、火电空冷设备、重型矿山成套设备等领域将实现突破,同时高速铁路和城轨设备、大型船舶及配件、农业机械等也会获得较快发展。

铁路行业将受益于国家加大铁路建设投资的力度,造船与集装箱行业受益于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汽车行业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维持一定的增长仍然是可以预期的。

近期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引发了全球的经济的减速,据IMF最新预测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减缓,到才逐渐恢复。

今年以来国际需求的萎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建筑、汽车、家电行业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有效需求明显下降。需求的下滑将成为供需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并将较大程度的影响后期走势。

5.2.钢铁生产由高速增长转入适度增长

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钢铁产业政策的影响,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几年来逐步下滑,粗钢产量的增速放缓趋势明显。

5.2.1.产能扩张放缓

近年来,新增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多集中于下游的钢延项目,炼铁项目所占比重逐步萎缩,这必将影响到生铁的产能增量,进一步限制粗钢、钢延产品的增长能力。

生铁、粗钢、热轧产能增速的逐年下滑,势必导致后期产量增速的放缓。

5.2.2.淘汰落后加速供求关系转变

中国落后的炼铁和炼钢能力分别达到1亿吨和5500万吨,政府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列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一。自2007年起发改委分两批与全国28个省市政府签订了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责任书,到,将关停和淘汰全部的落后炼铁、炼铁能力,涉及企业573家,几乎包括了中国所有的钢铁主产区。

各地将有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而新建的项目不能及时投产,消失的产能不能完全替换,将进一步加剧供求增长的不均衡。

20前计划关停和淘汰的炼铁能力比炼钢能力要高出近4500万吨,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但可以预见的是:炼铁能力低于炼钢能力会在一段时间内显现,生铁的供应将进一步趋紧。

5.2.3.原材料的短缺导致中小企业减产

国内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炼铁环节由于近两年投资不足,产能增长缓慢,造成生铁、钢坯价格大幅上涨。

铁矿石: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铁矿石价格上涨趋缓。长协矿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引起现货矿的连锁反应,只是进一步拉近了长协矿和现货矿的价差。

08年以来,中国铁矿石产量持续增长,增速远远超过生铁的增速,港口库存和钢厂库存大幅增加。新增的铁矿石产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今年以来新增的高

炉产能,无需通过进口来补充。

铁矿石高额利润激发了矿山投资的快速增长,上半年矿山的投资增长率达到50%,可以预计铁矿石的供求关系今后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下行的风险较大。

焦炭:受国际焦煤价格上涨及原料资源短缺影响,08年焦炭价格大幅上涨。炼焦煤的稀缺性是此轮价格上涨的根源。

炼焦煤的资源储量仅占中国煤炭总储量的26.3%,其中强粘结性的肥煤和焦煤更为稀有,二者合计仅占煤炭总储量的9.34%。

近年来钢铁产量的剧增,拉动了对焦炭和炼焦煤的需求。2007年以来,各省大力控制地方煤矿增产,小煤窑关停力度加大,炼焦煤供应大幅减少。炼焦精煤产量的增速一直低于生铁产量增速,使炼焦煤的稀缺性更加突出。

进入2008年,炼焦煤价格的增速强于焦炭价格的上涨。按照平均水平,生产1吨焦炭约需1.4吨炼焦精煤,考虑到焦化企业存货成本的滞后效应,价差在初期有明显的放大,随着存货的耗尽,新采购的焦煤成本的上涨已经侵蚀了焦化企业的利润空间。

由于资源的稀缺,炼焦煤价格的高位运行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近期钢价大幅调整,独立焦化企业、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原料价格的理性回归,一味疯涨的势头会得以遏制。预计焦炭价格在后期将趋于平缓,高位运行。

废钢:废钢主要是用于短流程电炉的炼钢主料或是长流程转炉中的炼钢填料。废钢具有节能和环保的双重功效,同采用矿石炼铁后再炼钢相比,用废钢直接炼钢可节约能源60%,减少废物排放80%。

7.浅谈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篇七

一、落后产能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产能过剩尤其是落后产能的过剩不仅严重制约着本行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由于小型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要淘汰的落后装备, 根本没有配套建设最起码的污染物回收和处置装置, 排放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例如大量存在的小铁厂、小钢厂所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 企业内部无法回收使用, 只能排入大气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 能源消耗惊人, 资源浪费严重

据2004年统计, 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0.761t标准煤, 吨钢可比能耗0.7051t标准煤, 吨钢消耗新水11.62m3, 而小型钢铁企业的吨钢耗能约为0.9t标准煤, 消耗新水量至少在20m3以上, 与国际水平相比,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 如果不能在节约和合理消费方面取得成绩, 中国经济就不能持续发展。我国钢铁工业每年能耗占全同的10%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型钢铁企业较多, 设备低下, 资源和能源消耗偏高所致。

(三) 产品结构不合理

落后产能的最基本标志是工艺技术的落后和主体装备的小型化。小型钢铁企业由于受装备水平的局限, 落后装备难以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 所生产出来的螺纹钢、型线材、窄带钢等低档产品, 科技含量低, 但这些低档的钢铁产品在新增钢铁产能中却占有较大的比例, 造成中国低水平的长材产能过大、供过于求, 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而高档板带材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产能不足, 需大量依赖进口, 并且为增加高档板带材和深加工产品形成了障碍。

(四) 产业集中度低, 布局不合理

我国的钢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 但是中小型企业比重偏大, 导致产业集中度过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 国内部分地区的钢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 提高了行业集中度, 促进了结构优化, 但总体上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全球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中, 日本有4家占日本钢产量的74.29%;俄罗斯4家占钢产量的69.02%;韩国2家占韩钢产量79.80%, 而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 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只占全国的44.48%。

二、国家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的政策回顾

中国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政策始于2005年。当年, 国家发改委提出一份名为《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的文件, 按照该文件, “十一五”期间, 我国拟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2006年3月12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将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列入产能过剩行业。

然而, 2007年中国钢铁产能达到了4.89亿吨, 比上年又增加了6625万吨。

2008年以来,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 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又有新突破, 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年底前, 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 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 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 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但是2008年, 中国粗钢产量达到5亿多吨, 已经占全球产量的38%。可以看出2008年的产能还在不断的增加。只要有市场, 工厂就会开工, 不符合规划就改造。淘汰标准变成300立方米, 就改建成400立方米, 标准再提高, 就再改建, 这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不断推动产能扩大的过程。

2009年9月29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提出的过剩产业也是6个, 只是变成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

从过剩产业名单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三年多时间过去了, 钢铁产能过剩依然处于宏观调控的“靶心”地位。

2009年12月9号, 工信部发布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钢企的准入门槛初步确立, 其中百完吨产量成为钢企入门的“生死线”。业内人士指出, 仅产量一项规定就可能淘汰全国约300家小钢厂。而除产量外, 环保和能耗指标也将成为最为关键的准则。

2009年以来,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 钢材市场需求回暖, 钢铁行业运行的多个指标好转,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与此同时, 产能过剩等矛盾也日益加剧, 钢铁行业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 将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 抓出成效。钢铁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 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产业政策, 坚决抑制产能过剩,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一) 切中产能过剩的“要害”

到底什么样的产能才算是过剩产能, 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强调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之前, 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一直以来, 中小钢厂主要生产的线材被视为是落后产能的代表。然而,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 反而是被业界视为“不起眼”的中小钢厂所生产的线材盈利丰厚。这涉及到落后产能与需求是否合理的问题, 如果落后产能的需求是合理的, 就不能简单定义为过剩。

(二) 单纯以规模论优劣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淘汰方式

规模产能代替分散落后小产能是钢铁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必须承认, 这在现实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淘汰落后产能, 在一定意义上还包含了产业升级。规模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其他的也可以从环保、资源能源消耗标准和管理要求等入手来淘汰落后产能。比如,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的标准制订落后产能淘汰政策。

(三) 多角度实践兼并重组

2010年2月5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理事会议上, 由工信部起草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已经基本成形即将出台。为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获得准生证的3亿吨钢铁产能, 可以兼并进入已有大型钢铁企业。事实上, 钢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项新鲜的举措了, 但随着产能逐年庞大、兼并重组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央、地方利益博弈的症结;其次, 近20年,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钢铁的刚性需求, 也是地方中小钢企能长期生存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兼并重组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改变, 而必须是生产方式的重组。兼并重组本身不是目的, 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企业经营状态,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这才是兼并重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根本目的。

总之, 对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要进行科学分析, 从目前看, 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仍属于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中国钢铁工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 产品结构调整也要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要以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自给率为标准, 按供需基本平衡进行调整, 调整投资方向, 调整供需关系。相关部门应该在原有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有效措施, 鼓励和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 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最终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摘要: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也是最大消费国, 中国现在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复杂, 最大的挑战来自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钢铁行业。我国要抑制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促进结构化调整应切中产能过剩的“要害”;不能单纯以规模论优劣;多角度实践兼并重组。

关键词:落后产能,产能过剩,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赵显孝.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51) .

[2]曾培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促进钢铁工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6) .

[3]霍五如.对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探讨[J].冶金财会, 2007 (8) .

[4]刘宝亮.钢铁产能:再次成为调控靶心[N].中国经济导报, 2009-10-24-B02.

8.钢铁行业强于大市 篇八

大幅减速,4万亿投资是否能够真正落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未来4万亿投资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另一方面要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由于国际需求的下滑,11月份的钢材出口大幅下滑,虽然12月份钢材出口小幅反弹,但是距离出口比例占产量10%的比率仍有差距。国家已经从12月1日起,取消了板材、型材和焊管等部分品种的出口关税,未来可能会继续降低出口关税和提高出口退税率,以稳定钢材出口。

振兴计划再次强调了严控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即新建项目必须以淘汰相应落后产能为前提。从吨钢市值角度看,目前很多钢铁上市公司吨钢市值不足1000元/吨。目前新建产能的成本在4000~5000元/吨,单单新建产能所需要的支付淘汰落后产能所支付的成本就近1000元/吨。从并购的角度出发,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

规划中再次鼓励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并购贷款和其他配套措施可能加速国内的钢铁并购。除了前期工信部提出的150亿元低息技术改造贷款,在这次振兴计划中还提出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虽然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占了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绝大部分,但是由于集中度低,少数拥有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通过倒卖长协矿谋取利益,加剧了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在这个时候大力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用一个声音说话,可以提高谈判的话语权。

当前,钢铁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是否会出现大幅减速、4万亿投资是否能够真正落实。

上一篇:可爱的茂名石化调车员下一篇:老年病医院车辆管理制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