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共10篇)
1.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篇一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政治考研复习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和创业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饭碗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情。尽管我国将长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优势,形成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能够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
1.树立正确择业观
“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过程。自主择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职业对人来讲,并非只有工具的意义,还具有目的性,即它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蕴含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从客观现实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择业要考虑个人的兴趣与意愿,也要考虑社会需求对择业的制约性,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的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即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
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顺利实现就业,就要充分利用大学的皓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劳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树立正确创业观
“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创业就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①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能帮助别人就业。要正确处理个人成就和社会效应的关系。
②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勇于创业已经成为高的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目标。毕业生将不在仅仅是求知者,二将成为工作敢为的创造者,破除依赖心理,和但却心理,勇敢的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同时注意处理压力和动力的关系
③是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问题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破“学历本位”观念,树立“能力本位”意识。在学习期间处理好学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两者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篇二
1“酒色财气网”是低级趣味
世人对待“酒色财气网”, 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否定的态度, 有诗为证, “酒是断肠毒药, 色是剐骨钢刀, 财是要命阎王, 气是惹祸根苗, 网是泄密之钥”;另一种是肯定的态度, 作诗曰“酒无不成礼仪, 色无路静人稀, 财无不成世界, 气无反被人欺、网无寂寞空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 不应提倡“酒色财气网”, 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说, “酒色财气网”是低级趣味。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是由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 哪个是用“酒色财气网”取得革命胜利的。相反, “酒色财气网”成事不足, 败事却有余, 真是酒香夺志, 色满销魂, 财迷心窍, 气断江山, 网毒神魄。
2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酒色财气网”观
加强教育,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浸润官兵的心灵, 使官兵树立正确的“酒色财气网”观, 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预防事故案件的发生。
一是树立正确的饮酒观。酒, 只是一种礼仪。我们宴请嘉宾, 酒在礼仪上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讲“无酒不成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喝酒不是越多越好, 酒极则乱, 乐极生悲, 部队发生车辆事故、打架斗殴、暴力侵犯等问题大都因为责任者酒后乱性所致, 酒醒后追悔莫及、无地自容;二是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认为, 所谓爱情, “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 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作为军人在交友婚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做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否则便可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三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马克思主义认为, 金钱作为物质财富, 是人类创造的, 并为人类服务, 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 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茶花女》书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 获取财产, 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 则是可耻的, 到最后只可能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四是树立正确的“气”观。在这里“气“, 一是指人躁动、暴躁的情绪;二是指哥们义气。个别官兵在处理问题时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怒从心中起, 恶向胆边生”, 导致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军民关系出现了一些大的问题和案件;有时个别官兵为了狭隘的哥们义气、老乡观念, 更不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近日, 某单位四名战士就是因为哥们义气, 携枪带弹逃离部队, 结果三人被击毙, 一人被捉, 给部队和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真是气急败丧、身陷囹囫;五是树立正确的“网”观。这里的“网”特指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网络的益处在于学习新知、阅读新闻、聊天交友、娱乐等。但网络新闻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网上的一些资料也不是很全面、很系统, 不如专业的书籍。“网”的弊处主要在于泄密, 经常上网和打电话的官兵在不经意间便泄露了军事秘密。另外官兵不免会受到网络上暴力、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思想影响。我们看待网络, 它只能是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偶尔消谴放松的工具, 切不可过多在网上消磨, 更不能沉迷于其中, 致使意乱情迷、自投罗网。
摘要:文中对教育广大官兵要树立“酒色财气网”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罗伯建 树立正确的收藏观 篇三
罗伯健会长指出,收藏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收藏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分子,它的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前,收藏可能主要集中在国有收藏机构,民间的收藏几乎是零。然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崛起,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还有个人财富的快速增加,可以说,都为收藏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党和国家的政策对民间收藏的支持和鼓励。不仅如此,党和国家更是把民间收藏视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收藏,是史无前例的。
收藏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需要,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收藏就无从谈起。收藏的意义,一是在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二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三是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民族的道德修养。这些对个人,对社会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紫砂集把玩、实用和收藏于一身,对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紫砂行情不断走高,许多藏壶的人都抱着升值、赚钱的想法收藏紫砂壶。收藏界可以说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不提倡。罗伯健觉得无论做壶、爱壶、藏壶的人都不应盲目随大流,而应提高对紫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要对制壶工艺师的特点、制作方法等进行深入了解,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和理解紫砂市场和器物。不能光抱着升值、赚钱的想法,而是要学会品味紫砂壶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韵味,享受紫砂带来的无穷乐趣,这样的收藏才更有意义。
4.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篇四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的人不加强自身学习,不树立学习是一种责任的理念,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但在现实中,有的同学往往无视学习的价值,把学习当做迎检迎考的任务被动去做,浅尝辄止;以完成考核规定的任务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应付去学,敷衍了事。个别党员干部甚至认为学与不学差不多,多学与少学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没有什么太多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学习可有可无的观念,故而一提到学习,便习惯强调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平时的所谓学习心得并非自己的“心得”,而是网上下载、粘贴复制所得。
二、树立学习是需要的理念
如果学习是为应付考核检查而学习,为提拔晋升而学习,为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而学习,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因而难免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是一件烦躁的事、是一件不得已被外力强迫的事,对所学的东西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故而安不下神来,静不下心来,显得心浮气躁。
5.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进步观 篇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追求进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正常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作为党员干部来讲,渴望进步,本身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进步观是否正确。
进步观是关于进步方向和进步路径的看法,决定着党员干部采取什么样的进步态度、遵循什么样的进步精神、追求什么样的进步目标。进步观不同,对待进步的态度也不同,追求进步的方法也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有些党员干部整天琢磨着升官发财,权欲熏天,心浮气躁,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就觉得组织上对不起他,于是信仰缺失了,价值扭曲了,心理变态了,渐渐堕落了,最终栽了跟斗。文强就是这方面的标志人物。有的党员干部视官位、金钱为身外之物,不攀不比,不跑不要,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最终流芳百世。邓平寿同志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党员干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和依靠。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今天,党面临的各种风险和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党的执政能力能不能持续提高? 1
执政使命能不能持续推进?执政基础能不能持续巩固?根本上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党性、能力和作风强不强,取决于党员干部的进步观是不是正确。如果党员干部都自觉地为党尽忠、为党负责、为党分忧,那么,我们党的事业必将长盛不衰。反之,则有人亡政息的危险。可见,树立正确进步观对党员干部是多么重要,对我们党是多么重要。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进步观,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进步可取、什么样的进步不可取?什么样的进步应该比、什么样的进步不该比?显然,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来讲,在强化党性意识、提升思想境界上追求进步是可取的、应该比的,而在强化物欲意识、提升享乐档次上追求进步是不可取的、不该比的;在一心为公、又好又快振兴党的事业上追求进步是可取的、应该比的,而在一心为私、又好又快升官发财上追求进步是不可取的、不该比的;在心系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追求进步是可取的、应该比的,而在心系团团伙伙、密切裙带关系上追求进步是不可取的、不该比的。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必须遵循正确的进步路径,采取正当的方式方法。毛主席指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这话对党员干部
追求成长进步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所谓武装斗争,就是要能干事、干成事,勇于担当、勇于攀登、勇争一流,脚踏实地、沉心静气地做好党安排的工作。所谓统一战线,就是要会做人、尊重人、团结人、凝聚人,妥善处理各类关系,赢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普遍认同。所谓党的建设,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完善自我,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我想,党员干部如果运用好了这三大法宝,进步也就水到渠成。反之,如果一心想着投机取巧,则注定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进步观,说到底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以超越一般的责任心看待党的事业,以超脱一般的平常心看待个人的利益,在追求党的事业大进步的过程中追求个人前途的小进步。
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进步观,离不开一个良好党内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整治用人不正之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专营者得利。要在全社
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弘扬邓平寿式好干部的进步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导向和舆论导向。
6.树立正确作风观的基本途径 篇六
张平董青显 朱敏
2010年12月15日11:00 来源:《河北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继续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作风观,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树立正确的作风观,首先在于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以正确的立场、观点看待作风问题,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风观,是对共产党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作风、怎样保持良好的作风等根本问题的系统认识和根本看法。树立正确的作风观,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以共产党人的立场来认识作风问题。
一是“正”,要堂堂正正,有尊严、有气节。要“心正”,主正义、讲正气,不媚俗、不附势,始终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心底无私,光明磊落;要“立得正”,务正理、勤政事,不逐名、不贪财,淡泊名利、廉洁清正;要“行得正”,走正道、做正事,不徇私枉法、不搞“旁门左道”,认认真真按原则办事。
二是“先”,要率先垂范,能当先、会引路。对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思想领先,见事早、谋事深,善于用前沿理论指导一线实践,把先进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科学的方法措施;还应行动率先,走在前、做在前,做出样子、做好表率,影响和带动他人。
三是“治”,要敢刹歪风,动真格、除顽症。敢不敢刹歪风,是不是动真碰硬,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定、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狠刹歪风,就是要真下决心,旗帜鲜明地与不良风气作斗争;就是要真动感情,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作大事、要事来抓;就是要真出实招,真对真、实打实,以实际问题的解决取信于民,以工作效能的提高服务于民。
四是“韧”,要经得起考验,耐历练、守本色。经得起考验,就是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工作清苦、生活清贫;要受得住“冷”,坐得住“冷板凳”,潜下心、埋下头,把工作做扎实;要扛得住累,不喊冤叫屈、不自暴自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树立正确的作风观,核心在于党性修养的不断加强,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把握作风内涵,提高精神境界
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在于解决思想态度、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问题。
要认认真真做人做事。认真,不仅是一个思想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问题。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向来倡导学真理,做真人。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认真对人对己、做人做事,既要认识到宗旨要求,认得清肩负的使命,认得准真理所在,更要坚持原则,心怀责任,履行好职责,在实践中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要敢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根本思想方法。既要敢于实事求是,务实情、讲真话,不盲从权威,不被流俗束缚,保持追求真理的思想锋芒和工作锐气,还要善于实事求是,不断开阔眼界胸襟,解放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从大时代大背景大格局中定位和思考问题。
要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不仅要在其位、谋其政,更要倾其心、尽其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培养,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厚望。要以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群众极端热忱的态度,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各负其责、守土尽责。
树立正确的作风观,根本在于品行操守的不懈秉持,在新的发展实践中锻造和改进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领导干部作风的养成在于实践。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转轨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作风观,需要在不断实践中锤炼品行,保持应有的政治操守。
要执行坚定,服从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树立正确作风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最根本的体现。执行坚定,就是要政治上清醒,心系全局、服从大局,自觉摆正位置,认真领会上级精神,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就是要行动上坚定,不为一时困难而动摇,不为一己之利而变通,不为一切干扰而分心;就是要方法思路上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效。
要讲求效率,主动作为。在个别地方,一些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原本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变成十分棘手的“老大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效率低下、“拖”风盛行。讲求效率,贵在有所作为、主动作为。不仅要增强效率意识,定了的事就立即做,更要增强时机观念,紧跟形势变化,抢抓机遇,掌握主动,化有利时机为有力举措、有效成果,使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同时,还要增强化“危”为“机”意识,从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真查找制约本地发展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深层次问题,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
7.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篇七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 该如何积极应对?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能力, 无疑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任务。
1 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所谓雪上加霜, 就是说并非因金融危机才导致“就业难”, 但金融危机的确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困难。
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 2003年, 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 逾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 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7年495万人,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 达到640万以上。而从就业来看, 2007年就有100多万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相当于2001年全部大学毕业生!08年毕业生就业率大体在70%。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 企业倒闭, 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 至少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近年最冷的寒冬。
2 正视就业压力树立正确职业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千家万户, 目前党和政府予以高度重视, 并力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其中大学生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大学生在职业观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所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迫在眉睫。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理想、职业评价、职业成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当代大学生职业观出现6个新特点:职业理想表现出兴趣化、多元化;注意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重视职业规划, 流动性强;把收入多少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喜欢宽松、和谐的职业环境;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些都是大学生职业观出现的新现象,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 是值得提倡的。但大学生还存在一些影响其顺利就业的观念, 这是需要我们进行引导的。
2.1 做好长远规划, 忌“一蹴而就”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 想一步到位, 这没有什么不对, 但在现实中, 一步到位的岗位确实不多, 何况大学生对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这些条件, 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许多好单位。
另一方面, 在现实中, 我们也常常看到, 有的大学生一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岗位, 可是干了不到半年, 就后悔了, 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在选择工作时, 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 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 才能找到自己终身喜欢的工作, 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2.2 重在学以致用, 忌“作茧自缚”
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 把专业对口看得太重, 甚至认为学企业管理的人到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不对口, 专业不对口就不去。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才华应该体现在综合能力上, 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也能尽快进入角色, 在新的工作中, 作出突出的贡献。
“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悉心打造。一方面, 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得太细, 存在专业重复建设, 在“市场导向”的情形下, 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另一方面, 大学生自身也该调整心态, 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摒弃“死守本行, 不求变通”的观念, 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 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再说历史上通过改行, 在其他行业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也不少, 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现代社会每10年约有30%的职业被淘汰, 新的职业在不断地涌现, 这是客观的。
2.3 正确看待待遇, 忌“唯利是图”
有的大学生把收入看得太重, 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 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 死抱住“低于3000元不去”的想法。有的大学生有时还会说:父母养我这么大, 我挣这么少, 根本无法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一个人头一份工作的收入, 并不是非常重要的, 他只能说明你的今天, 并不能说明你的未来。一个单位好, 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收入少一些, 但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会多一些, 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如果一个单位目前能给你5000元, 但是单位的发展空间不大, 最后你的收入也不会很高的。特别是在就业时, 同学们与聘用单位在收入上讨价还价, 聘用单位会误认为你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 从而影响到用人单位对你的录用。
2.4 走出户口情结, 忌“门户之见”
由于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 对能否解决户口看得非常重。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户口至上的观念,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尤为突出, 在这些大城市的招聘市场上, 当“收入”遭遇“户口”往往败下阵来。一男硕士生, 有一外企一个月给他一万元, 因为解决不了户口而被他拒绝了。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在大学生就业日益市场化的过程中, 户籍制度对人才的配置作用无法避免地出现日益弱化的趋势。国家目前在采取措施, 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的影响是暂时的。
2.5 客观审视自己, 忌“高人一等”
从一些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调查来看, 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3种类型的学生超过六成。从中可以看出, 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中, 干部身份的情结依然浓重。
然而, 这种观念与社会发展是格格不入的, 这种存在“身份”的不同, 也是我们社会需要改变的。这次大部制改革将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 也预示着这种身份将逐步改变。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界限会越来越少,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作人员, 都将到社会上建立自己的养老帐户, 单位所有人将变为社会所有人。有干部身份的人可以干体力劳动, 工人也可以成为科研人员, 这种身份上的差别正在被弱化。
2.6 理性看待创业, 忌“因循守旧”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 顺应这一创业浪潮, 对大学生而言, 责无旁贷。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角度来说, 与其依赖和等待国家的救助政策, 不如挖掘自身能量, 善用优惠政策主动出击。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 文化素质高的人去创业, 将更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现在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 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 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 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到30%。因此, 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 正确看待创业, 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
2.7 从基层做起, 忌“好高骛远”
许多同学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 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甚至有的单位准备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 再调到机关工作, 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 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 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我们国家许多领导人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 正所谓“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大学生一般认为大的国有企业相对稳定一些,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加速进行,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像过去那样每天“抽支烟、喝杯茶”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公务员相对稳定一些, 但是考公务员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再说我国的公务员人数大大超过了社会实际需求量, “精兵简政”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校要积极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的职业观应该是从祖国的需要出发,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不过多地考虑收入及社会地位, 用心做好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并作出一流的成绩。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 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是就业群体中的一部分, 本文就面对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如何正视, 并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行了论述。
8.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用权观 篇八
关键词:用权;管权;授权
大量事实表明,由于权力制约不力、监督乏力,少数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为确保领导者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领导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用权观。
一、慎于用权
作为领导者面对权力、行使权力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就是如何认识和使用权力。习主席在2010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
往往有很多领导者在拥有权力之后忘乎所以,颐指气使,老子天下第一,似乎好像掌控了一切。1900年6月21日,当时掌控大清王朝的实际军政大权的慈禧太后作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听信谗言进而同时向十一个国家宣战。慈禧在《诏书》中说咬牙切齿地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这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向全世界宣战的人。在这里,慈禧太后充分使用了自己的权力,结果可想而知,仅仅是一场让人不耻的闹剧。慈禧太后照样垂帘听政,赔了银子,各国修好,却是义和团民众死伤无数,老百姓莫名其妙遭了殃。这场闹剧堪称滥用权力的经典之作。
“权力”这个词,本身应该是中性的。它跟金钱一样,应该是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是一种目的。当你把权力当成一种手段时,你就会逐渐超然、凌驾于对权力的欲望之上,它在帮助你渡向幸福的彼岸;当你把权力当成一种目的时,你就会慢慢屈辱、臣服于权力的淫威之下,它在牵引你堕入罪恶的深渊。美国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这也许是对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权力的人发出的一点忠告。
权力与责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同为一体,不可分割。上天赋予了我们做人的权力,却同时也交给了我们做人的责任,我们拥有权力,是因为我们必须承担、履行责任。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这五大领导力之源,都潜含着一个主题,那就是责任。无自我责任,权力就变成了贪欲;无团队责任,权力就变成了摆设;无职业责任,权力就成了为虎作伥。
中国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白了,就是使用权力是有责任的,是要服务的。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造福社会、造福群众;用得不好,就会祸及人民、殃及自己。因此,无论是决策、管理,还是指挥、协调,都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慎于用权,最重要的是要慎于决策。决策正确,是人民群众之福;决策错误,是人民群众之祸。有些领导者为了个人的升迁、名利,一味追求政绩,大搞那些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以致民怨沸腾、影响恶劣。有人这样讽刺这些滥用权力的领导----“拍拍脑袋有了,拍拍胸脯好了,拍拍屁股走了”。慎于用权,就是不能当这种不负责任的三拍领导,最好的办法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要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当作“用权”的根本出发点。
二、善于管权
领导者既是权力的代理人,也是权力的“守护者”,既要用好权,也要管好权。管好权,重点是要管好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自己的兴趣爱好。管好权,关键是要管好“小节”,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起考验。老百姓常说“小时候偷针,长大后偷金”,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祸患多蕴藏在隐微的地方,多发生在人们疏忽的时候”,三国时期的刘备在临终前也告诫他的子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许多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都是因为在小节上律己不严,最终酿成大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领导者的一些喜好和小节也往往成为被拉拢腐蚀的突破口。
最大的权力集中就是最大的腐败。如果权利过于集中,极容易形成领导者的独裁专制,这样整个组织的决策受该领导人的影响就会特别大,我们知道一个人收集的信息以及决策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人决策所蕴含的风险性比群体性的风险性大得多,事实上也是如此。近一段时期我国几个龙头企业的老总纷纷落马,原因就是权力太大,在企业里基本上一个人说了算,从他们的手底下划拨几个亿、十几个亿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因此,我们说如果慎于用权主要是个人道德思想层面的问题的话,那么善于管权就应当是在制度层面做文章,真正实现对领导者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三、敢于授权
领导者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处于该单位的中心地位,既不能大权旁落,无所用心,又不能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管理的重点是控制,领导的重点是激励与授权。该放手时就放手,沉迷于权力的人只会扼杀自己取得更大业绩的潜力和可能性。所以,领导者必须学会拨冗去繁,择人授权,腾出精力和时间来抓大事,想全局,才能做到干本职工作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领导效果。
授权是领导者普遍采用的一种领导艺术。授权就是复制自己,就是让别人为你工作,是放大自己时间的杠杆,是决定一个领导者能力高低的标志。领导者在授权的过程中,必须灵活地掌握以下的原则。一是相近原则。基层领导者应把适当的权力授予工作性质最接近的执行人员,因为他们明了情况,熟悉业务,能够有效地行使上级授予的权力。二是适度原则。要分层授权,只向自己的直接下属授权,而不是越级授权。三是责任原则。基层领导必须向被授权者讲清其所担负的工作的责任、权力的范围和具体的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和临时处理权。但是,必须“授权留责”,授权后被授权人行动的后果应由领导者承担,不能在下授权力的同时逃避责任。领导者虽不能干涉被授权人的工作,但要给予被授权人必要的监督控制,以免其偏离组织目标的方向,或出现权力的滥用。四是量力原则。要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授权的工作,既不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能超过被授权者的能力、所承担的限度,要防止其疲于奔命,又要使所授权工作难度略大于被授权者平时的工作能力,使其能挑起担子的同时又需尽力而为。五动态原则。授权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依实际需要进行变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项授权,即把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权力授予某人,待问题解决后将权力回收;二是定时授权,即在一定时间内将权力授予某人,时间一到,权力回收,六是激励原则。领导者在授权的同时,应对下属进行适当的激励,这种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的方式对下属进行激励,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9.浅谈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篇九
蓝天
(枣庄分公司经理)
摘 要:在国内当前经济环境下,优质人力资源的欠缺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优秀的职业化员工解决企业用人需求,是当前企业管理十分有研究意义的重要课题。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培养优秀员工的前提条件,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介绍了企业帮助员工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几种渠道,和在此过程中所应关注的部分要点。
关键词:职业观;优秀员工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内的企业家与管理者,逐渐认识到高素质、职业化的优秀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对于优秀员工需求的急迫性,也充分说明了国内企业普遍缺乏支持其自身经营发展的优秀员工。
一个工作者成为优秀员工的前提,是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国内高素质人力资源稀缺和企业优秀员工的匮乏,其根本的成因也是在于国内企业的工作者缺乏正确的职业观,这是由以下几种主要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当前社会环境下,国人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中国,许多国人错误的把人生中的某一个目标当成了自己的信仰,致使产生了诸如工作是为了混吃混喝、创业是为了有房有车等等错误的思想。一个人没有信仰也就很难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价值观的错位会导致一个人对于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其次是国内当前的教育缺陷。近三十年的国内教育,存在着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是无论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过程中都有着明显的功利化导向,第二是学校教育的目的重“学”而不重“用”,两者的叠加也使得大批的新生代工作者,缺乏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工作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
再次是国内多数企业缺乏保护与培养正确职业观的土壤。国内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在热切呼喊职业精神的同时,常忽略了对企业内部思想的筛选的重要性,多数抱有“有了优秀员工自然会带动其他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或“等有了优秀员工再把不合适的员工替换掉”的思想,然而优秀员工脱颖而出需要一个逐步展示自己的过程,而思想的传染速度却往往要超过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最终导致不是优秀的职业思想被企业原有的错误思想所感染同化,就是具备优秀理念的员工出于对企业文化环境的抗拒感而主动离开。
最后是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多数缺乏有力的管理技术支持,对于如何甄别员工的职业观优劣、如何培养、发扬和保护员工正确的职业观念等方面缺少正确的方式方法,并且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制约,容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掉入心理陷阱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以上笔者对造成国内企业的工作者缺乏正确职业观念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上述四点可以看出,国内的人力资源环境显然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秀员工供给,国内企业要满足自身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就必须要从内部着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创造适合优秀员工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
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同时优良的职业观也是实现员工自身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也就意味着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研究如何在当前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帮助企业内部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企业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应从树立优秀员工榜样、创造企业文化氛围、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就这四个方面简单的进行展开论述。树立优秀员工榜样
衡量优秀员工的标准必然是通过对其行为的界定,优秀员工的可培养性与可复制性决 定了优秀员工必然有一套行为标准,一般员工要想让自己向优秀员工发展靠拢,就需要有相应的行为参照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但是职业观念是一种难以用制度规范来衡量和约束的软性指标,这时候一个正面的优秀员工榜样,就能够通过言行事迹给其他有志于提高自己的员工起到参照作用,使其他员工能够更直观的判断自己言行的正确与否,从而逐步矫正个人职业观念。
人无完人,因此企业在选择优秀员工榜样的时候应该十分慎重,根据不同员工的优秀特质进行有侧重的宣扬,而避免以偏概全,使榜样的某些缺点也扩散影响到其他员工,从而产生负面的榜样效应。
另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本身就是员工学习和工作的榜样,古人言“上行下效”,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行为代表着其个人对于各种行为规范的认同,行动的力量远远大于口号,无论企业倡导的是怎样的文化历年与行为规范,员工在日常行为上大多依然是通过对其领导者的观察加以判断,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应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规范,为下属员工树立行为典范。创造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组织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处事的方式,当企业长期积 淀的文化理念被企业多数成员认可并付诸行动,在人固有的从众心理影响下,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和新加入企业的员工的行为会在无形中改变,逐步向企业文化理念倡导的方向靠拢。所以创造与优秀职业观念相吻合的企业文化环境,对于帮助企业员工树立和纠正正确的职业观、引导员工良好的工作心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其根本在于商鞅变法时期打下的牢固法制基础,赏功罚过律 法分明,企业内部管理也是如此,当员工的某种行为得到企业制度的认可和企业褒奖,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在企业中被更多的员工效仿,当员工的某种行为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和企业的惩处,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被更多的员工引以为戒。为了更好的体现企业倡导的职业观,让员工能够明确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制度应力求与企业倡导的职业观达成一致,约束与企业目标职业观相违背的员工行为,奖励与企业目标职业观相符合的员工行为。
另外,由于受到经验跟知识技能水平的限制,员工有时会发生“好心办坏事”的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企业利益着想,但因为错误的决策和行动反而使企业遭受损失,针对此类情况,企业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在维护制度规范的同时,与此类员工及时进行沟通,即使在同一件事的评判上也应本着公开公正的态度,则其优而褒、则其过而罚,即不破坏制度本身的公正性,又向其本人和其它员工申明企业的态度。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树立员工职业观,在完善外因环境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员工自身的内部因素,员工本 身的意愿在促使优秀员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帮助员工树立正确职业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行为变化是意识变化的先决条件,因此很有必要持续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简单来说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帮助员工对所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予以充分认识,给员工灌输正确的团队合作与学习竞争理念,使员工明确企业所期望的优秀员工标准;二是逐步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初期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固定的工作与学习方法,帮助员工逐步适应和巩固,并通过长期保持进行固化。三是帮助员工做好个人的未来生活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员工明晰个人未来的目标和了解达成目标的过程与所需的付出,引导员工达成良好的工作心态。
10.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篇十
作者:黄婷婷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
[摘要]:“名利”两字看似简单,却是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新时期的党员,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面对名和利,以健康、积极、豁达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做到为民争利、肯让名利、淡泊名利。
[关键词]:张思德精神 正确名利观 为人民服务
曾经在一本党员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履职尽责应努力争当先进”,下联是“爱岗敬业要能够淡泊名利”。这幅对联,一方面鼓励大家争当先进,另一方面又让大家淡泊名利,从内容上看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细想一下又不无道理。名利之心人皆有,综观历史,为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而追逐名利的人比比皆是。古代穷书生寒窗苦读,为的是求取功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难道只是苦其心志复国,却没有个人的名利因素吗?我看是有的。连大思想家孔子都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人活一辈子,没有可称道的名声是最可悲的。名利是人生的坐标,适度追求名和利,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至少是一个有所追求,不断进取的过程。但是,“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名利又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秦桧贪功求权,死后遭人唾弃;清朝“和大人”视财如命,成为后人笑柄;当今腐败官员文强为了追求个人的权力,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个充满诱惑、充满竞争的时代,正确看待名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在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促进党政廉政建设上,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正确看待名利?在“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身上我们能找到答案。
一、张思德精神内涵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战士。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普通战士却能引起领袖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并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张思德出身贫苦,却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1933年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长征,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先后3次负伤。1938年他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长,工作认真负责,在带领全班完成机要通信、站岗放哨、开荒生产和建窑烧炭等各项任务中,成绩优异。后来,由于部队
整编,他被调任到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对待岗位变动,他愉快服从组织分配,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同时,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他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7月,他进入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让我们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深深怀念?首先是淡泊名利、冰心一片的精神。张思德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毫无怨言地对待职务升降和岗位调整,就像他本人所讲:“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其次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思德对待工作已经到了忘我、拼命的境界。张思德在山里烧木炭时,因为三个月要烧出八万斤,任务十分艰巨,但他从未畏惧艰苦。他曾说:“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再次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张思德同志在革命队伍里是关心同志,爱护战友的模范。他心里总想着同志,时时处处都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在“尝百草”的活动中,他总是抢在前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在部队粮食不足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少吃多做,让年轻人多吃一些;当有战友生病时,他细心照顾,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直到病员痊愈为止。无私、敬业、奉献就是张思德精神的最好诠释。
二、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名利得失的考验,或提职晋升,或发展受限;或一帆风顺,或事事艰辛;或贪图享受,或甘于清贫,这种种情形如影随形,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号召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仆”。军委关于贯彻中央《决定》的《意见》中,要求”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贯彻落实这些重要指示,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
(一)要超越功利范畴,留给百姓名利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天职。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不妨把追求“名利”变成追求“民利”,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百姓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种“民利”是超越了功利范畴的“名利”,是党员干部奋
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人生的追求,是催人奋进、励人心志的巨大动力。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而我们敬爱的张思德同志一生都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无论是当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还是搞生产、烧木炭,他心中想的都是集体,都是战友。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时下,的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恶实干而好虚名,不仅不为民谋利,还与民争利。他们对学习、对工作兴趣不大,敷衍凑合,可对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等关乎个人名利地位是事,看得比什么都重。一旦如愿,便喜不自禁、忘乎所以,稍不顺心,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精神萎靡、工作消极。这些人把官位看作是能够给个人带来私利和荣耀的资本,没有想着要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只有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树立起党员干部立党为公、勤政敬业的好形象。
(二)顾全集体利益,力辞肯让名利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得到领导的赞许和群众的褒奖,没有人不希望自已成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甚至是劳动模范,谁都盼望在工作中争先创优,功成名就。但我们所从事的是共同的事业,有台前幕后,有主角配角,不可能人人都往显处站、人人都担当主角。能因为“价值所在”、“众望所归”而得到承认和荣誉固然很好,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把名利归于党和人民。也就是说,对待荣誉,过程一定要争,结果要学会让。在争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争中激发活力,创造出色业绩;在让中体现党员的高风亮节,在让中弘扬美德,营造温暖和谐。同时,在名利面前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争取到的东西就努力争取,锲而不舍,不属于自己的也不要强求。要想到,自己之所以没有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要清醒地认识这些不足并不断克服,同时对别人的成绩抱以热情的掌声,做一个不计小节顾全大局的人,不做斤斤计较却无原则的人。张思德的指导员王益华曾这样评价他,“张思德一生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和名利的得失”。张思德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那些名利思想严重,为党作了一点工作,就想到要有回报,争荣誉,争地位,特别是在职务的升迁上,更是斤斤计较,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快不能慢的同志跟他相比,应该感到汗颜。
(三)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淡泊名利
有诗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著名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告诉人们淡泊世俗名利。淡泊名利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现在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斥着各种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并不容易,但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必须摆脱名利枷锁的束缚,克服贪图享乐、盲目攀比的错误思想,自觉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用家人的牵挂提示自己,用组织的培育告诫自己,始终保持满足心理、健康心态;其次要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我们提倡“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让”的高尚品德,但我们决不鼓励碌碌无为、虚度年华,一生无所追求、无所建树的想法和行为。党员干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换来应得的利益(包括报酬、职务提升等),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是促进党员干部努力向上、创新求进、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逐名利,但不能不择手段,甚至出卖灵魂。每一位党员干部取得的所有利益,都必须建立在自已辛勤、诚实的劳动所得,来之于我们所服务的人民的真心回报,来之于社会对你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否则,其他一切利益都可认为是非法所得、不义之财。而作为领导而言,更要想到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作为一方干部,就要承担一方责任,否则就会留下骂名,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党员干部要远离沽名钓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品德上更加纯洁、在作风上更加务实、在行为上更加先进、在生活上更加廉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得失,以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达到淡泊名利的境界,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名利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穿肠毒药”,之所以成为人们争论不休、不敢触及、避而不谈的“忌讳”,往往就是因为有人曲解了“名利”的涵义,没有好好地去利用它。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却留下千古美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已有了“名”,服务群众、回馈社会,他何尝没有“利”? 70年来,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在他身上我们学会了 “一切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重”大局意识,懂得了甘于淡泊、无私奉献的名利观、价值观。在全党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作为长期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乃是对群众路线最好的学习,更是对张思德最好的怀念。总之,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名利,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推荐阅读: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07-2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获奖07-19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09-25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争取早日入党10-2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则范文07-05
如何树立正确入党动机08-16
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08-25
大学生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0-26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07-10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