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大学论文

2024-09-15

德育大学论文(精选8篇)

1.德育大学论文 篇一

大学生德育状况与德育教育的反思

摘要:高职院校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发展时间短、过分注重技术教育等原因,高职大学生的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借助具体调查数据说明高职大学生德育状况,并对高职德育教育进行反思,希望能对高职院校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德育

道德、智慧、身体、审美、劳动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当今社会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其中,德育占据着首要地位。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今青年学子的立身之本。反之,抛弃道德底线、缺乏基本社会责任心的学生哪怕他“才高八斗”、“鹤立鸡群”也不可能在当今世界立足。因此,当今青年学子在校期间都应该重视德育培养的机会,完成德育培养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大学生德育状况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仍旧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加强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大学生德育状况

(一)德育教育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利益吸引力的增大,很多高职院校开始一味地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招生量,忽视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有些高职院校管理者的思想中,德育教育并不能短期内让学生有所收获,也就无法体现他们的教学成果,因此,他们认为德育教育可有可无,并不需要格外重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即使高职大学生有学习进步思想、提升道德水平的`意愿,也很难找到适当的途径。毕竟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获取各方面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仍旧是课堂学习。

(二)德育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负责德育教育工作的是党委副书记,校长并不直接参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这样的领导体制导致德育教育体制的构建不够完善,毕竟党委副书记建立德育班子的能力和权利不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间不够。德育教育变成了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空话,这种体制的形成直接导致了德育教育停滞不前。

(三)经费投入不足,德育教育开展困难

“没钱”,这句话虽然会被认为是一些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推托之词,但其实恰恰反映了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确实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的经济来源仍旧是学生上缴的学费,这些资金要承担着整个学校的各方面支出,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充裕。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财政倾斜程度上都远远不够,甚至在不断减少。由于没有资金的注入,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设施无法及时更新、德育教育活动无法得到实施,对德育教育的效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四)德育工作者梯队建设不够

环视高职德育教育的整体状况,师资队伍薄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编制、待遇问题的影响,大部分优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会选择重点大学等高校去任职,最终进入高职院校任职的德育教师通常是本科院校没有录用的。这些教师有的资历较浅、经验不足,有的学历偏低、水平有限,有的责任意识不强、素质偏低。由这些教师组成的高职德育教师队伍教学力量必然不够,无法实施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在他们的课堂上,教师应付的教、学生应付的学,最终导致高职大学生的德育状况一塌糊涂。

(五)德育教育方法落后,学生厌学严重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德育教学管理者还是德育教学实施者,都没有进行专门的深入的德育教学理论研究,没有进行具体的实际的德育教学实践探索。因此,他们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大多选择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完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却不顾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此的德育教育方法,很难适应当今的德育教育要求,更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六)高职大学生德育学习配合度较低,德育教育难度增加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职大学生整体的精神风貌并不差,只是由于他们并不是完全出于自愿,而是由于成绩不够好才被迫来到高职院校,所以在学校里他们很难对正常的学习产生兴趣,更不要说是德育教育的学习。他们抵制德育理论的灌输,他们并不认为德育教育会对他们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作用和价值。高职学生对待德育教育的消极态度使德育教育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高职德育教育的反思

(一)加强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职院校发展至今,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迅猛,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是单独存在的,也是唯一的利益获取者。因此,学生主动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去接受的教学效果好上无数倍。所以,高职院校想要真正增强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入手,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强化校园德育教育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明白德育学习虽然不会立即生效,但它会成为每个人一辈子的财富,会让每个人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无穷,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德育学习中去。

(二)完善德育教育体制,搭建科学合理德育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搭建科学、合理、实用的德育教育体系。首先遵循实效性、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等原则创建德育教育基本框架,再根据现代德育课程设置具体的教学课程,并明确开设德育活动课,给德育教师实践教学的平台,给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享受德育教育给其带来的乐趣与成果。

(三)加强德育工作者能力培养,增加资金投入

在招聘德育教师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高准入门槛,保证加入德育教学团队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提高德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使优秀德育教师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使得更多优秀的一线教师自发加入到德育工作者这个大家庭中。德育教师入职之后,各类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地为他们规划职业未来,建立充满吸引力的平台,让他们充满干劲地去工作。更重要的是,学院要不断增加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会,提升德育教育培训的工作效果,完善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改革创新,建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途径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世界带入了科技和信息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改革和新的探索,力求在新时代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社会新鲜血液,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不断寻找充分的教学材料,进行德育教学方法的探索,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高职德育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上开展心理活动、与学生进行民主对话等,弱化学生对德育学习的抵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尝试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和资源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机会。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状况存在很多隐忧,首先,高职大学生本身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对纪律的抵抗性过强,缺乏接收德育的意识。其次,目前高职院校在德育资金、梯队培养、体制完善,重视程度上还明显不足。面对种种问题,我们必须要深刻地反思高职德育教育,树立正确德育观念,探索科学德育方法,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观念,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改革夯实基础,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潘涌.加入WTO与新世纪的中国教育〔J〕.教育研究,(06).

〔2〕李雄舟.经济全球化与高校德育工作〔J〕.鄂州大学学报,(04).

〔3〕林斯坦.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及高校德育的新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1(02).

〔4〕章建刚.儒家伦理,市场伦理和普遍伦理〔J〕.哲学研究,(10)

2.德育大学论文 篇二

一、网络德育的概念及特征

(一) 网络德育的概念。

网络德育即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网民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的, 思想道德心理综合教育的网上双向互动虚拟实践活动, 是现实德育的组成部分。

(二) 网络德育的特征。

1. 开放性和多端交互性。

现在的家庭为了让学生及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快捷地掌握更多的知识都让学生多接触网络, 学校为了学生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组建了多媒体教室, 开通了学校网络等, 同时网络信息也联结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让网络德育具备了网络最原始的特性, 即开放性和多端交互性。

2. 趣味性与能动性。

网络的形象化和模拟的仿真性, 可以给网上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 不再面对枯燥、乏味的说教, 时常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 使学生学习更愉快、更自主、更具有想象力。网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 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或强迫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性, 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3. 现实性与虚拟性。

网络德育来源于现实也脱离于现实, 网络德育的主体不是天外来客, 他们是现实社会的主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 能满足他们自己现实的需要, 但虚拟世界不等于现实。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德育现状

当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网络德育进行了研究, 这极大地推动了网络德育的发展, 但就网络德育的现状来看, 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教育内容脱离传统道德和网络生活。

网络的强大使道德教育内容变得空前丰富而全面, 其表现形式也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超文本结构教材层出不穷, 这促进了教育内容从通俗化走向科技化。但是目前网络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脱离网络生活, 在组织和编排上也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中国的道德观具有历史性, 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 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续, 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 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 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而这个尺度是很难把握的。

(二) 网络德育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网络是虚拟和难以察觉的, 但是可以掌握的。首先, 由于大学生已是成年人, 一般教育者都相信其能进行自我的调节与约束, 这势必造成在大学生网络德育建设中, 往往问题出现甚至势态严重的时候教育者才得知。其次, 许多教育者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德育效果的了解。德育教育的过程也强调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教育者应该对大学生网络德育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 否则就无法得知大学生网络德育的进展, 也就无法得知其中遇到的问题。

(三)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因素,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

现在实施的大学生网络德育并没有利用好网络的优势, 教育者没有根据网络和大学生的特点, 开拓新的教育方法,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培养, 没有考虑到大学生自主道德教育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以致多种网络“失德”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实质性的控制。

三、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方法

(一) 教育者应主动提升网络知识及网络道德修养, 做学生的表率。

教育者作为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者, 必须首先接受网络德育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一是网络知识的学习, 一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只有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 教师才能与学生实现网络交流, 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同时, 教师为人师表, 须率先垂范, 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 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 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创建约束方式, 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制定网络道德规范。

我们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 也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 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问题在于, 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 更有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 甚至公然违背。高校大可把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教学中。可通过法律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 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 并通过网络法制教育, 调整、控制、矫正其在网上的行为;也可以制定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 如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高校应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个公约, 并从实际出发, 提出和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网络伦理规范。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对登录校园网的大学生进行登记, 建立校园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有迹可循的对应关系。再借由社会媒体的介入, 让它们加强舆论方面的引导, 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 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员也应该主动加强自身修养, 为网络道德素质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 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技术控制在学校是最客观的手段, 在主观引导的同时, 学校还可以通过客观的技术控制手段, 利用一些性能良好的专业过滤软件, 有效阻挡住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 还可以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 构建一个捷径的校园网络空间。

(四) 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网络德育平台。

1. 向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和好奇性, 缺乏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教育者要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如思政工作者可向学生推荐比较好的德育网站, 如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专业教师也可在讲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一些和专业知识相关的网站, 以做好学生上网的引导工作。

2. 建立班级网页, 开发BBS功能, 利用E-mail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在校园网上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 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 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灵活设置栏目。

在师生、生生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 剖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国内外某一重大事件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充分研讨, 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班级工作进行讨论, 指出不足, 提出好的建议。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的德育网站, 可逐渐演变为思想教育主基地。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 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 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 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 纠正其偏差, 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

运用E-mail进行交谈, 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 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学生有些心里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 不便当众讨论, 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发送给老师, 老师再针对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 然后用E-mail直接回复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 因势利导, 而不是围追堵截, 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思想道德心理综合教育的网上双向互动虚拟实践活动被称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简称网络德育, 它是现实德育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大学生网络德育为研究对象, 旨在从网络及网络德育产生和概念的界定入手, 阐述大学生网络德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德育,概念,特征,现状,开展方法

参考文献

[1]夏涛.张瑞.万正立.高职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0.33.

[2]贺利.李华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6) .

[3]田文英.浅析高校网络德育困境[J].今日财富, 2009, (10) .

[4]潘珞琳.大学生网络德育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简析《大学》的德育思想 篇三

[关键词]《大学》 德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58—0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对解决当前公民道德失范现象,以及公民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1]p113《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之一篇,后为宋儒二程子及朱熹修订编注始独立成篇。《大学》之书共一千七百余字,短小精悍,被认为是德育入门之书。它通过引用事例、典故等形象准确地阐释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意义这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德育的培养目标——君子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人,包括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等。[3]p7《大学》的德育目标在于培养道德修养极高、处事得宜而又文质彬彬的君子。《大学》通过谈“止”来告诉人们修德应该达到的目标,朱熹认为“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2]p3“止”就是指目标或目的。《大学》首先引用《诗经》和孔子的言论来表达为学修德应有的目的。《诗经·商颂·玄鸟》篇中说:“京都直辖地区方圆千里,这是人民居之地所在。”《诗经·小雅·缗蛮》篇说:“缗缗蛮蛮地鸣叫的黄鸟,栖止于山丘多树的一角。”孔子说:“关于栖止,黄鸟还知道自己该栖止的处所,怎么可以人还不如鸟呢!”[4]p5对于修德最完美的标准的描述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朱熹说:“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2]p5

对于君子的形象,通过反复的描绘与赞美来树立品行高尚并且治学严谨足以为众人之表率的君子形象。首先引用《诗经》里的话说明君子为学修德的形象,“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随后进一步说明人们不能忘怀的君子形象,“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如切如磋”指的是为学时讨论的样子,“如琢如磨”指的是克制自己修养身心的状态,“瑟兮僩兮”说的是做学问时谨慎小心的态度,“赫兮喧兮”指的是做学问时仪态威严的样子,“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是指道德修养达到至善,使百姓不能忘怀的样子。朱熹认为君子形象“引诗而释之,以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道学、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栗、威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2]p6这是为所有的为学修德之人树立的表率,让大家都以此为楷模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二、德育的内容——以修身为本

《大学》很注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以为“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又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2]p4意思是修身做不好而能在其他方面做好是不可能的,自己的家务管理不好而能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是从来没有的事。

要想做到修身,首先要做到诚意。所谓“诚意”就是“毋自欺”,朱熹解释为:“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2]p7因此“毋自欺”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能够明辨善恶,心里所想与自己所做的事一致,做到实事求是。“诚意”的具体做法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就是要像厌恶恶臭气味、爱好美色那样真实自然。[4]p3要做到内外一致表里如一而“毋自欺”,最关键的是在做他人不知道而自己一个人知道的事情时,小心谨慎内外如一,因此“君子必慎其独”。小人独处与君子做法相反,“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朱熹说:“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搑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揜其恶而卒不可揜,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2]p7因此“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真诚都会表现为外在的行动,君子独处必须慎戒。君子慎独,表里一致,品行高尚,就做到了“诚意”。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朱熹说:“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2]p7

意诚而不自欺,而后可以做到心正,心正而后可以做到身修。意诚和心正的根本都是为了身修。《大学》首先论述正心之难,其实也是做到正心应该用力的地方,“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2]p7如果做不到合理约束自身的“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将无法做到心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p7心有不正,“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2]p8要修身必须做到正心。

三、德育的方法——明本末先后次序

《大学》里讲修德十分注重本末先后次序,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按照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后逻辑进行论述。

为学修德必须要有明确目标,确定专攻方向,知道事物本末和终始。有明确的目标,志向专一、心定神安、沉静深思、才会学有所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熹说:“知止为始,能得为终。”[2]p3懂得了事物的“本末”、“终始”、“先后”的次序,就离为学之道不远了。

对于知本的论述,引用了孔子的话说明以明德为本。孔子说听断诉讼的目的,不在于判明是非对错,而在于使诉讼事件不再发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朱熹说:“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2]p6

懂得了本末只是进入了为学修德的大门,具体做法还要讲究先后次序。《大学》强调从认识客观事物做起,从自身做起,以至于明明德于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p6这一组“欲……先……”阐述了修身明德的先后次序。《大学》在具体谈到修身明德的内容时首先强调先后次序,“所谓致知在格物者”、“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等,以此说明修德的次序重点。

四、德育的意义——止于至善

做大学问的人,最根本的在于修德,最终目的是使社会达到完美境地。《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朱熹认为,“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2]p3因此做大学问者,其宗旨在于彰明人自身固有的美德,在于革旧立新使人人都能自明其德,在于使社会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朱熹认为“明德”、“新民”的目的都是为了“止于至善”,“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又说“明德为本,新民为末”。[2]p3由此“明德”乃是根本,“新民”是“明德”的目的之一,而同时“止于至善”又是“明德”和“新民”的最终目的。

修德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以修身为根本,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内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由家庭的慈孝友悌等伦理关系推而广之则有君臣上下等政治关系。[5]p50不修身不能齐其家,其原因在于“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2]p3因此必须要修身以合理处置各种情感,从而做到齐家。

家与国的管理模式是相通的,修身齐家而后自己的道德思想自然会影响全国。“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2]p9能够管理好家族同理也就有能力治理好国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国君的道德修养决定着人心向背和国家的兴衰,“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2]p9因此君子强调修身,凡事首先要求自己做到,而后再要求别人做到,这样以自己的优秀品德感染社会以达到天下至善。

[参考文献]

[1] 黄崴,黄晓婷.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110—118.

[2]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孙宝云.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J].高教探索,2005,(6):4—8.

[4]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 简占东.试论孔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4):49—51.

4.大学毕业德育论文 篇四

时光就就像握在手中的流沙,总是在指缝间滑落,我能感觉到它离开的重量,以及它在手中留下的痕迹,当我想狠狠地抓住它时,它却滑落的更加快,最后随风飘零,只留下了当时的痕迹,而我也只能感慨,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四年的时光,仿佛是一首五分钟精彩的音乐,精彩万分,但却转瞬即逝,回想过去,我只能带着忧伤的微笑去寻找。

那是2008年,还记得那时的我带着录取通知书、背着行囊,充满激情,充满幻想的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学,那时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想着怎样去把自己的大学过的精彩,想着怎样去努力学习,想着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我知道,在这里,我会实现自己的所有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带着这些,我来到了自己梦想的天堂。

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我的个人生活也开始了。大一的我略显内敛,内向的我不善言辞,还保留着一些高中时的单纯。简单的以为大学生活只是高中生活的一种延续,每天背着书包忙碌在教室与宿舍之间,那时的我仍然将所以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但不久之后我便明白了大学生活是与以前高中生活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的社会,在这里是不会在有家人来帮你,每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处理,面对的也不再只是学习,还有一系列学习以外的东西。我需要做的也远不止是学习,还需要去学习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金钱、工

作以及怎样去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改变是必须的,但也需要时间,因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在这片自由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同学朋友的帮助下,生活不只是单纯的学习了,我渐渐的获得了学习以外的乐趣。在大一结束时的那个暑假,我们进行了残酷的军训,感受军人的生活。在那时,每天都早起晚睡,每天都要面对苛刻的军训教官,一个人犯错整个团队都要受罚,每个人都被晒的像黑炭,身体及内心都被折磨的不成样子,现在想起来了,我非常感谢军训给我的磨练,这次军训,虽然吃了很多的苦,但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团队,懂得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集体荣誉,激发了我的斗志,在身体及心灵上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经过大一一年的适应,到了大二,我比以前成熟了很多。但大二的课程也比大一多了许多,没有大一时那么轻松。我开始进入繁忙的学习中。在此期间,我们进行了金工实习和电装实习,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这使我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一下个人的动手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自己的解决能力,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除此之外,我和同学舍友之间的关系也处的非常融洽,在班级里的工作也很认真,得到了班里同学的肯定,这时我才渐渐地认识到,付出比得到更加快乐。

大三才是我们真正学习以后需要的专业知识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比任何时间都要忙碌,因为一边我要学习,一边我很想出去找

份兼职工作,感受一下社会,锻炼一下自己,因为我比较自卑,不善言辞,与人的交往的能力非常差,所以,我在学习之余去找了一个促销的工作。就是对陌生的人介绍自己的产品。一开始的时候,我见了陌生人就感觉说不出话来,更别说去主动的接触他们了,在其他朋友的鼓励下,我试着和那些陌生人交流,去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产品,这种工作肯定会有碰壁,也就是你介绍给别人的时候,有些人会不理你,这会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考验,这是工作,所以我必须继续努力。在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压力下,我慢慢的适应了,不太在乎他们的态度,放下了心中的自尊,大胆并且主动的上前去和他们交流,促销我们的产品,当我在工作中促销出去自己的第一件产品时,心中感到非常的自豪,与此同时,我也如愿的拿到了自己工作的第一笔薪水,这是一种磨练,是非常值得的。

到了大四,我们的课程仍然没有比大三少,大量的实验及课程设计被安排在我们的学习中,这一年无疑是我们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最磨练我们的一年,我们必须做出抉择,考研或者是找工作,这也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个十字路口,我选择了工作。这一年,专业的课程依然非常的多,但是到了十月以后,大型的招聘会接踵而来,我们既需要去学习专业的知识,有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找工作,因为对我们这些不考研的人来说,找工作是我们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这决定了我们毕业以后几年的发展情况,找工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经历的人才会明白,当我拿着简历,穿梭在招聘会场,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人山人海,什么叫做一职难

求,招聘人员的态度以及在招聘时的苛刻条件,使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学生备受打击,在招聘会奔忙一天,却没有任何的回应是我感觉最痛苦的一件事,自信心渐渐的被完全磨灭了,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助,幸亏那时有同学的鼓励,他们陪着我一起找工作,和他们一起,心里总是暖暖的,不论能否找到,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几轮的笔试和面试,我终于通过了一家公司的审核,顺利的拿到了offer,签订了三方协议,此时,我的找工作的历程终于告一段落了,自信心也好了很多。

2012年的春天来得晚了一些,似乎有意的在挽留着什么。四月的校园风景如画,绿树成荫,花开灿烂。但走在这熟悉而美丽的校园里,感觉总是笼罩着些许伤感的气氛,离别的味道越来越重。在学校的日子越来越少,数数只剩下短短的不到两个月,两个月之后,我们就不得不离开校园了,一丝忧伤的曲调和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在此响彻心扉。我不敢去想两个月之后的日子,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渐行渐远。留恋着美丽的校园,回忆着悄悄逝去的日子,大学的生活突然像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放映,那些快乐,那些忧伤,那些我所珍惜的一切,似乎还是在昨天。我无法去抓住过去,但却深深的将其记在心里,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将是我最美的回忆。

大学的四年,我懂得了很多,对学习也有了新的理解,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仅仅为了满足考试,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学习的也不只是书本上的条条段段,更多的是学习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别的同学和朋友身上我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因此,我非常感谢那些在我身边的人。是他们提醒我、帮助我。是他们让我明白,每一次跌倒,仅仅是下一次努力之后成功的前奏。学习与成长都是一点一滴的事。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处处留心,它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每一次失败或成功都是自己学习的源泉。

大学的友谊也是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它是通过朝夕相处培养出来的,不仅在学习中,更是在生活中。在这大学四年中,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同样的风景。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踏进宿舍。他们与我分享快乐与忧伤,陪我度过孤独与黑暗,虽然不可避免的有过一些争执,但那只是精彩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朋友的忠诚、坦然与理解,使我有了家一般的感觉,和他们在一起,总是会感到温暖。

我的大学生活不算完美,因为有着太多太多的失败和遗憾,但我还是深深的怀念我所走过的四年时光,快乐也好,后悔也罢。人生不是一次彩排,没有重新来过的的机会,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抓住回忆不放,现在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逝去的年华宛如水中的倒影,虚无缥缈,无从捉摸,我们能抓住的只有现在的时间,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张开你的双臂,不管未来有多麽艰难,我们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去努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因为心态决定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同样也就决定了结果。

四年的时光不算长,它只是我们人生坐标中一个小小的区间,但

就在这给小小的区间里,却容纳了无数的点,每个点都闪着它独特的光芒,快乐或者忧伤,每个点都是自己的经历、体会和感悟。在学校里,我不仅学到了广泛的知识,更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这些知识和道理将会不断地完善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5.大学德育论文 篇五

还记得2008年那次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我们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了西安工业大学,而四年后的今天满载着回忆与收获,我们将要离开这个充满笑声、活力与泪水的校园。

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脱离了高考的紧张与辛酸,我们就踏进了大学的殿堂。2008年的夏天,就在开学前几天,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这所即将开始我大学生涯的校园。一个人漫步校园看着身边的教学楼、图书馆跟宿舍,感受着充满幽香与书香的环境。我知道一段美好的时光即将上演。然而大学生活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总会在你还没发现时就出现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美好的梦想就在正要高飞时毫不犹豫的幻灭了。作为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大一学生,我也不例外,参加了许多社团,无论学习还是玩耍积极性都特高。那时,聚餐、参加各类活动好像都是空闲的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慢慢地,开始出现迷茫与失落。那种感觉就像是掉进了大海里,已经不知道该这样去做才能幸免。那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命运真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该怎样去做!还好,大学中最开心的时光也是大一。由于我们班人比较少,所以活动什么的基本上都可以全勤。聚餐,游翠华山,包饺子,元旦晚会,军训……每个人都玩的很开心。

就这样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迷茫期,然而对于迷茫,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让它过去了,就这样的不了了之!进入大二后课程开始多了起来,大家也都投入到忙碌的学习中。这一

年我们会经常奔走于图书馆、自习室与宿舍、食堂中。开始了大学中的学习时段。没有了清晨的跑操,熬过了炎热夏季的军训,经历了暑假的支教生活,更多的是教学楼前背诵英语的声音和自习室笔尖与纸张碰撞留下的沙沙声。这一年是奋斗的一年。偶尔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学校每周五晚上都会有电影放映。那会儿每周最期盼的就是周五,可以在贴满影讯的墙上释放一周的疲劳,寻找快乐。新的一个周末也正式拉开帷幕。下午时刻跟姐们漫步在校园,约上几个同伴同学打乒乓球,看他们打篮球很是舒心。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坐在教D与教A大楼前面的台阶上,天南海北的谈论着身边的事情与感悟。也是在大二这一年我们班被评为了三好班级,加之大一我们宿舍的文明宿舍,真的很自豪,很是上进的一个集体,这两年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欢乐!我们一起上自习,一起吃饭,一起晚上在六公寓前面打羽毛球。当然,每个寝室晚上的夜谈会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敞开心扉从小学的糗事聊到未来的人生,聊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种彼此关心彼此信任的感觉也最是大学留给我们记忆深刻的片段了。随着大二的结束我们也告别了那个生活了两年的未央,离开了曾经获得文明宿舍的六公寓445!我们搬到了学校的本部——金花校区。着这里继续大学的最后两年。

这边的生活环境较之未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由于处在二环线上,交通十分便利。在未央那边去一次是中心就像是进城一样,学校的周边也是村子,卖的小吃很多。这边教室,图书馆等建筑物都是又旧又小,宿舍也大不能跟未央相比,周围小商贩什么的都很少。总

体感觉周围环境与生活方式就像是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进入大三后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不再想着玩耍,考虑更多的是未来。学习变成了一件趣事,对知识的追求又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大三基本上学的就是专业课了,所以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这边的自习室少,活动空间小,所以跟班里同学交流也就变得少了,生活轨迹完全变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没事就待在宿舍学习跟上网。对事物的热情也淡了,感觉人生仿佛进入了老年期,心平气和,无欲无求。看待事情的态度与观点明显成熟了,开始关注专业与前途。心里感觉只要一闲下来就有一种犯罪感,想要不断不断的努力。这一年也是对大学拼命英语六级划上句号的一年,也是这个时候我报班学习了日语,终于做了一件另业余生活不那么单调的事。我从大一时候就开始喜欢看动漫,喜欢看火影忍者,那时经常每到周末就去网吧看,买很多火影的卡贴什么的。总算,学习日语之后越发觉得日语与火影两者之间可以共同促进,给我一种向上的力量。后来又迷上了柯南,因为不想让自己的所学荒废,一无用处,所以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都强行加上一个桥梁,让所做的事情各自都能找到一种充实感。

搬过来的暑假我做了人生中第一份称得上像样的兼职,虽然是在超市做促销,可就连这个以前也愣是懒得没做过。整整做了一个月,对自己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因为以前看到鱼类的东西都会害怕,这次却要去抓鱼卖鱼,幸好硬是坚持着没杀鱼了!这段兼职期间,我没有抱怨没有偷懒,勤勤恳恳。比较满意的一段兼职经历。

慢慢的步入了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四,一个令人轻松却伤心的时光。回首过去,才发现原来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已接近尾声。这或许是大多数人人生中最为轻松快乐的时光。饭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比外面放心便宜,洗澡只要一块钱,打水只要一毛钱,上网一个月只缴20元,电费每人也就两三块,水资源完全免费,看病就花一块几毛钱,也不用担心扔的垃圾怎么处理。生活成本如此低,想学习还可以跟同学去图书馆,伤心了快乐了都有舍友愿意跟你担当分享。这样美好的生活实在不忍离去。

这一年,考研的都每天钻进自习室拼命,找工作的每天奔赴各大高校参加招聘会。上课学习已经是爱莫能助,真心想学却没时间了。回想起刚来大学时别人说的“大学的学习只要考60分过了就行,不上课也行,只要考试前复习一下就好”。想来没那么简单,应聘时人家要看你成绩单时你就拿不出手,知道什么叫做悔不当初,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我没有选择考研而是走上找工作的道路。刚开始时出于热情很是积极地查看招聘会,到处跑着参加宣讲会。投简历,笔试,面试。可能我的心理素质比较好,也可能是我对结果很习惯,没有意外吧。在找了一个多月的工作,经过被PASS,PASS后还是依然干劲十足。经过几番周折也算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做过多的准备,与其说没准备好倒不如说是心急没怎么做准备。一般的招聘工作对我来说有三类,一种是我比较向往的大企业,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五百强类型的企业,这种公司一般都是网上投简历,笔试也很正规,都是考的公务员的题型。然而真是领悟的太晚了,之前没好好做做此类的题型,以至于考试时总是做不完,也只好与公司无缘了。第二种就是那种几乎不会要我的那种做技术的公司,这种公司好一点的只要985院校,一般的就是要男生,女生的话要的不多,人家一般都是要做技术类的,男生的话一懂二能吃苦,所以不大要女生。第三类的就是大众化的收容所,公司有好有坏,进去都是储干类的,实习完才定岗。这种我觉得还是适合女生的。找工作这段时间也真正发现了学的东西很少,笔试题目基本都是学过的但都忘了,面试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像我就要看运气,发挥好了跟主管谈的好就好了。我的工作也是几经周折,还换了一次才定了。我周围同学都挺好的,都能找到工作,而且还能找到好几份,完全看不出就业难的现象。可能是我们专业好就业,加上我们班人少。考研的也都各有所归。看着每个人都定位了发展方向,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时才真正感觉到毕业已经来临。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而又年少轻狂的岁月。或许许多年后的聚会会不经意的想起这段时光,聊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感慨着岁月的匆忙。这次的毕业不同于以前,这次的毕业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我们长大成人了。或许很不舍,但最终还是很无奈,不免有些伤感。回想这四年,努力过,拼搏过,快乐过,伤心过,这四年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没有虚度大学。大学确实是个值得留恋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放肆的玩耍,尽情的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四年来参加过许多活动,也组织了许多活动,认识了不同的朋友,读了许多书籍。通过做兼职可以锻炼自己,赚到一点零花钱,偶尔也打打游戏,跟舍友一起打俄罗斯方块,一起坐在一

块围着一台台式电脑看当红的电视,然后放肆的大笑。一起到KTV里几个熟悉的朋友扯着嗓子唱歌。越到后来越发现没有资本去放纵了,需要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价值,为了不会到后来不知所措而找准方向奋斗!

6.大学的德育总结 篇六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以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环境的“三创新一优化”活动,办起了党员活动室,做到每月进行一次党课教育,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和加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密切联系群众,在党支部建立的“一帮一党员责任区”中,党员们对特困生伸出了一双双热情的手,献出了一颗颗火热的心。支部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名学生,党员每人联系1名学生进行资助,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负责资助的学生家里去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有的还带去慰问品,使不少特困生家长深受感动。

二、把课堂教学工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

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

彭丽红执教的口语交际课《走进迷人的张家界》、柯颖执教的语文课《坐井观天》、黄敏执教的音乐欣赏课《天鹅》等

都充分地体现教师在落实该学科知识、能力目标同时还注意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对改

造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创设活动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学校继续以“创双优”、“两学会两主动”、为活动的重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行为的标准,狠抓“四个一”

和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通过系列活动,促进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劳动习惯。在开展科技

小发明,小制作比赛活动和少先队建设与活动中,成绩较为

突出。

四、加强学校、家庭联系,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

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班主任通过家访和电

访的方式与家庭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

育建议,十一月至十二月各年级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

校教育情况,倾听家长意见,有的还进行书面交流,大大地

增加教育效益。

五、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安全学校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进安全工作责任制,狠抓校园创安工作落实,消除安全隐患。分别在九月、十二

月组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工作大检查,各

班组织学生制订“安全公约”,张贴安全警句,挂安全工作宣

传横标,邀请省消防总队教官上安全教育课,还通过红领巾

广播站,旗下讲话等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校长还与分

管领导、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并印发《告家长一封信》,强调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构建了一个

可行的安全教育网络。

7.德育大学论文 篇七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 从道德理论看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标准。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 对客观存在不断作出积极反应, 从而产生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是在外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 通过其内部的自身矛盾运动实现的。一般来说, 道德品质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因素。这四个基本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发展和积累的结果。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尤其是高尚的道德行为, 不可能自发地形成, 而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 反复多次持续实践, 才能形成道德习惯, 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这一道德原理, 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2. 从学生现状看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 独生子女增多, 多元经济、文化、信息的冲击充斥着校园, 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弱点。一部分大学生角色意识淡薄, 对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身份与资格的觉悟较低, 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团队精神;思想上不求进取, 对前途悲观失望, 学习上得过且过, 只想混个文凭;强调自由、随便, 淡化时间观念, 纪律约束力差,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以自我为中心, 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 不考虑行为后果表现为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抽烟酗酒、打牌赌博等;劳动观念淡漠, 不注意勤俭节约, 行为自控能力差, 自律性不强, 有的学生打扫卫生就溜之大吉, 花钱无计划, 比吃穿, 赶时髦;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 不会使用礼节性用语, 表现为不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不谦恭礼让、不诚实守信等。面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要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加强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进行。从根本上讲,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得到协调解决的全面和谐的社会状态。在阐述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时, 有人形象地把学校培养人才比作企业生产产品, 智育不合格属“次品”, 体育不合格属“废品”, 而德育不合格的则为“危险品”。任何企业都决不允许自己的“残废品”, 尤其是“危险品”流向社会。高等院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摇篮, 有更浓厚的文化底蕴、人才根基,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指导方向

古来许多哲学家在论述道德伦理时, 虽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 但有一点是普遍认同的, 即人类生活的特点是需要不断交往, 并在正常的交往中保持社会的和谐。在这种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就得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这就是道德。

1. 道德教育立足塑造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道德素养的重点是对大学生自主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道德的根本是不损害公众, 不损害他人, 这是以人文主义精神为基础的。意识是一个带有正号与负号的评价体系, 一个人的行为不损害他人, 不损害公众, 是道德的;反之, 损害他人, 损害公众, 则是不道德的。道德关系的本质可以说, 就是不损害他人、不损害公众的责任依从关系。这是义务, 也是应有的良知。没有这种责任依从关系, 社会乱了, 我们大家都遭殃, 无人幸免。

2. 加强大学生尊重意识的培养。

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 一个人当缺乏自我道德约束时, 即使受过高等知识教育, 在他的心理方面占优势的仍是生物性本能和欲望。道德素质核心是对人的尊重, 包含自尊和尊他。这种尊重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是对人的精神存在和精神价值的尊重。对人的尊重是一种责任, 是一种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 是首先意识到对自己直接与他人或公众发生关系的那些行为负责。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重, 所以在道德实践中, 是知识还是信念, 是话语还是习惯起的效力最大呢?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不损害他人的信念和养成不损害他人的习惯, 使之成为能自我调节自己行为的人。

3. 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 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

奉献是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升华。中西方都有培养奉献精神的优良传统, 在方法上是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并且更重视具体, 更重实践。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奉献,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以及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良好的人际交往、健全的意志品质等等。

4.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增强大学生道德素养。

至者真, 诚者实。在人类交往中, 真诚永远是赢得信任和友谊的基础。而一旦真诚失落, 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就会失衡。哲人说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自省。凡有不善之心起, 立即令其消灭;凡有利他之善心, 必令其发展。即使身心做不到, 其善心决不可不生。当今信用危机的苗头已令人触目惊心了,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 我们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意识。另外, 至诚心的养成, 要靠自省, 我们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省意识,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至诚待人、至诚做事的理念, 为祖国建设培养有文化、有道德、讲诚信的合格人才。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措施保证

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德育工作领导。

虽然生源问题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 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更多、更难的问题, 但有的学校对德育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而给学校的招生办学带来巨大的益处,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应当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应当加强德育工作的调查研究、检查评估,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2. 有的放矢, 进行正面思想教育。

当一定的道德行为稳定地、持续地、反复地进行, 并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时, 就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道德行为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所支配的。要使学生的行为成为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行为, 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 有的放矢, 进行正面教育,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知识不会在头脑中自然形成, 必然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予以灌输。开设德育课, 是进行正面教育的基本形式。德育课包含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但很多学校德育课由于教学内容和实际联系的少, 教学呆板, 学生不感兴趣, 而任何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产生共鸣的教育只能视为无效教育或负面教育。所以要切实改变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

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 也是正面教育的一种方法。为了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效果更好。如我校邀请一些老毕业生、现在岗位的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回校举办事迹报告会, 让学生从典型事例中, 认识哪些是高尚的道德行为, 哪些是不道德行为, 作为一个会计、企业管理、机制专业毕业生, 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行为等。

3. 循循善诱, 重视个别教育。

掌握任何一种知识, 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才能巩固。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不仅要教育学生提高对道德的理论深度的认识水平和评价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正义的道德情感, 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 坚定信念,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复杂性、艰苦性, 使道德认识的提高要经过多次反复, 除了进行正面教育外, 对少数学生, 还需要循循善诱, 进行个别教育。

4. 严格纪律制度, 提高道德素养。

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 其行为大多要涉及到他人与社会, 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这种行为被评价为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从教育的角度来讲, 它是一种知识, 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认识。但它不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 因为它不仅要人们从道理上懂得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不道德,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自觉地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然而, 由于学生的社会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 经过德育教育, 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 但未必能有自觉的行为, 甚至对于某种不道德行为, 其本人未必认识。这样, 遵守纪律也是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体现。一个人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学校里, 就要提高对遵守纪律的认识, 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由不自觉到自觉,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8.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德育思考 篇八

礼仪的道德教化之道

伦理学视角的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风俗、习惯、传统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地分析礼仪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以礼“引”德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法言·问道》)不学习礼,就无法立身处世;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2.以礼“显”德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礼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他的仪态和行为中,体现出对“礼”的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对“礼”的执行的修养程度。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礼”是“礼仪”的内在本质,“礼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仪”来显现“礼”的修养,显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3.以礼“保”德

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礼仪这种规范和准则的操作性很强,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也是保证“礼”的实施的基本条件。“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礼记·冠义》)礼的开始,就是要体态端正,面色和悦,语言流畅,做到这些,礼就具备了。“礼”和“礼仪”的关系,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所以,我们选择适合“礼”的内容的“礼仪”,就可以贯彻“礼”的精神;选择适合道德原则的“礼仪”,就可以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1.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任何社会的交际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交际生活的钥匙。讲究礼仪既是文明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但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不善于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情感,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进行大学生礼仪教育,让他们了解社交礼仪的内涵和基本规范是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2.彰显大学生内外兼修的新形象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在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相差甚远。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

3.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礼仪修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修养教育,让大学生明白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意识、行为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4.帮助大学生顺利社会化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修养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学习和应用礼仪标准,使自己成为一个集丰富文化知识和良好礼仪修养于一身的新人,从而促进自我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途径

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新型人才观强调在大学生的诸多必备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从这一意义出发,在人才培养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礼仪修养教育实施途径有以下四方面:

1.切实完善高校德育体系,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人文化涵养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为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奠定广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途径,着力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使学生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具备优良品质,这是加强学生礼仪修养的根本途径。

2.开设礼仪修养教育课程,从加强学生礼貌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礼仪修养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之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个性人格之健全和完善,是一种更为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同样遵循着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素质涵育的教育逻辑,从知、情、意全面入手,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礼仪修养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有关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知识都是大学生“为人”、“做人”所应必备的知识。不断向学生传授礼仪修养知识,激发其提高礼仪修养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和选择能力,坚持不懈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3.积极创造礼仪实践的机会,从加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加强礼仪修养教育,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的能力,即“做人”的能力。更加注重渗透性教育、养成型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体验、内化过程,增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营造文明育人环境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礼仪素养教育应该渗透到一切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潜移默化地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必要的硬件建设,使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加强软件建设,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十分注意自身的礼貌修养,为人师表,把造就具有高度礼仪修养的大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做一个正派的人,就必须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化为自律,把强制内化为自制,才能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上一篇:品质保证(QA)工作职责下一篇:高考英语作文多种体裁写作技巧及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