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简介(通用8篇)
1.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篇一
《天文爱好者》
《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天文爱好者 2.开发教师:车云、郑友强 3.教学材料:教材拓展、改编、自编
4.课程类型:地球空间科学类、任选课(选修)5.授课时间:每周1课时共计36课时 6.授课对象:高一
二、具体内容
1.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福州三中的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思路是把青少年的天文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实现学校“会学习、能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天文科普为特色,课程实施和天文观测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天文教育的科技创新,开展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师生积极参与天文科技活动。利用本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天文观测活动,有科技夏令营、知识讲座、方案设计、科学考察、实验观测、实施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动手制作等活动。各级天文兴趣小组纷纷建立,他们自主进行不同分支的科学实践活动,同时也带动了家长和社区的联动。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体验和感悟、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2.课程目标
以生为本,确立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天文爱好者的课题和内容。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向学校提出需要开设的校本课程的课题和内容;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发布一批指导性的校本课程内容,再由教师进行选择;同时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校和社区科技资源情况,向学校申报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开 发出:《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天文与航空航天发展史》等涉及到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等系列的校本课程。
以生为本,确立科技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不仅规范了校本课程的实施,避免了随意性,而且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还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3.课程类型设置及教法、学法
以生为本,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
3.1 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学校每学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在隔周二下午的三、四节课。
3.2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注重了学生亲自参与观测和学生体验,使天文爱好者校本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之一。
3.3关注时事、关注热点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2005年10月中旬发射,这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振奋的事件。中国的嫦娥工程(为登月工程)也在运行之中,预测在2007年中国人将登上月球,2009年人类将登陆火星了,为了让广大师生从各个角度了解“神六”,了解我们航天事业,我们在福州三中地理天文组开展天文爱好者观测活动
天文是福州三中近两年来开展的优势项目,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地理组天文教学活动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际操作与课堂讲解相结合。尤其在天体摄影方面,多次在全国获奖,属于尖子项目。
三、课程内容安排 1 天文爱好者活动内容: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天文科普活动也是如此。天文科普活动除讲授必要的天文知识外。观测活动是认知天文知识的主要手段。天文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容: 1.1 讲授天文学知识
1.2 观测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2.1兴趣观测 主要面对群体性的天文科普活动和初次参加天文小组的组员。
1.2.2 观测训练 通过训练,让组员熟练地组装和使用天文望远镜,学会导星。学会观测一些常见天体,如太阳、月球、大行星等。
1.2.3 认星 让组员熟悉星空及一些易于寻找的深空天体。1.2.4重要天象观测 如日食、月食、彗星、掩星等罕见天象。1.2.5 专题观测 通过专题观测可以让组员了解天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文定位、1.2.6 天体摄影 让组员综合使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拍摄天体照片。
1.2.7参观访问 参观天文台访问天文学家,让组员了解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成就。1.2.8考察活动 考察古观象台,让组员了解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认识古天文仪器。1.2.9 普及宣传天文学知识 上街(到公共场所)下校(到中小学校),为公众普及宣传天文学知识。
1.2.10
天文小制作 如制作望远镜、活动星图、简易世界时区计算器、日晷及改装观测仪器。多功能平面地球仪青少年创新大赛入省赛,(每日课间操时间培训)1.2.11 定期举办(参加)天文夏(冬)令营 1.2.12 辅导撰写科学小论文
1.2.13 参加有关的全国、市、区天文奥赛
1.2.14 天文交流活动 与外省市,港澳台交流经验。
1.2.15开展“科学天文知识科学小报告会” 拟开展的题目有:
“天狼星何以变色”、“木星的大红斑”、“土星的光环”、“白矮星的形成”、“太阳的能源”、“巨星的形成”、反物质宇宙”、“人与星星”、“太阳风暴”、“生活中的天文学”、“流星”、“天文与自然科学”“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星座的形成”等 2 天文爱好者教学内容设计: 2.1初期基础知识讲座的内容有:
(1)天文教材影片 《神奇宇宙》、《宇宙与人》、《天问》等(2)如何写作天文观测小论文
(3)英语天文网站阅读材料汇集、如何看英文天文网站(4)上弦月观察指南、(5)科学知识演说的材料 等
对积极要求参加天文科技活动的青少年,他们组织起来,有计划的进行培养。由于2005年报天文爱好者的学生比较多,我们设计通常按已掌握的天文基础的程度分初、中、高级组。
初级组。初级组的活动内容,可以认识亮星和星座,认识行星,认识月相变化;可以学习根据太阳,月亮,星星的位置定方向;可以观看太阳上中天高度变化,了解四季变化规律;可以用望远镜观看月亮和行星;可以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仪器,等等。
中级组。中级组的活动内容,在认星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天球的赤道坐标系和地平坐标系记住若干颗亮星的知道坐标;可以学习根据星星的位置估计时间,测定当地经纬度;可以 用望远镜观测月面,描画月面图,拍摄月亮照片;可以了解行星相对与太阳的视运动和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在星图上描画行星的运动轨迹;可以观测太阳黑子,观测流星,变星和人造卫星;可以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天文仪器,组装简易天文望远镜;可以练习写观测报告,写天文科普宣传稿件,等等。
高级组。高级组的活动内容,在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和观测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按专题分小组,比如太阳黑子观测小组,流星变星观测小组,人造卫星观测小组等;可以天文台,天文观测站,天文馆用大望远镜做些专项观测,并学习对某些天象作预报;可以学习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自己的观测资料和前人观测的资料进行处理;可以磨制小型反射望远镜;可以创办科普走廊,宣传天文科普知识;可以学习写科学小论文,对某些天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参加天文奥赛等等。高级组要提倡自学,鼓励自己选择题目,自己制定观测计划,致力于培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3 关注“嫦娥工程”,观测未来星际空间
近日,中国国防科工委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现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国家将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准备于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嫦娥一号”。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酝酿已久的月球探测计划,填补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为未来的行星际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基于福州三中现有的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设备,对月象的观测清晰度较高,我们的天文活动将紧紧的围绕整个探月工程的“绕”、“落”、“回”3个阶段,跟踪学习。
第一步是:为月球画像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6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拟组织学生学习观看传回地面的探测数据资料、月面的三维影像图。
第二步是:跟踪月岩的现场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拟组织学生观看直播月象摄影和现场采样过程。
第三步: 了解月球前哨站建站原理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 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拟组织学生了解月球前哨站建站原理及探索月球基地改变未来生活与科研的新途径。
2.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篇二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 笔者认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个性的生长,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即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 指学校根据国家地理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地理课程开发;二是指国家地理课程的校本化改造过程 (即校本的地理课程开发) , 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地理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 如就地理课程资源、单元进度、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课程议题进行自主决策。开发实施的运行机制可策划如下: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 生活性和乡土性并重原则
地理校本课程作为由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 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 在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 适当地对其加以调整、整合、简化、补充等, 使其实现生活化和乡土化。在这一过程中, 应注意学校所在地的位置、面积、人口、物产、地形、气候、产业、交通、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内容的安排, 重视学科内容的生活实例和生活应用, 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使之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中。
2.“量度”的原则
考虑学生负担校本课程不能开发多少就开设多少, 一定要把握一个度, 不然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导致开发结果与开发初衷的南辕北辙。这就要求我们恰当地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1996年,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 》规定, 整个高中课程三年共计3195课时, 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板块构成。其中占总课时90.1%的学科类课程又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必修课程占总课时的62.4%, 限定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12.2%至18.7%, 任意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9%至15.5%, 活动课程占总课时的9.9%。地理校本课程应该根据年级差异进一步合理安排课时。这些比例就是我们开设校本课程数量上的一个度, 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住这个度。
3.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统整课程的原则
人脑与学习过程研究发现, 知识的统整较有利于学习且学习应该超越学校, 对现实社会有所贡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文智能 (linguisticintelligence) 、逻辑数学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 、空间智能 (spatialintelligence) 、肢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 、音乐智能 (musicalintelligence) 、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 、内省智能 (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 、自然观察者智能 (naturalistintelligence) 。大多数人在这些智能的发展上会有些差异, 有些智能较发达, 有些普通, 有些较不发达。Gardner还认为:智能通常以复杂的方式统整运作;每项智能有多种表现的方式;智能并非与生俱来就是固定的或静态的, 是可以学习、教导和提升的;智能是一种多向度现象, 展现在大脑、心灵和身体等系统的多种层次上。多元智能理论可说是为课程统整与多样化教学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可运用多项智能将地理学科内的知识进行统整开发 (单科统整课程) , 也可把多元智能、统整地理主题教学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进行开发 (科际统整课程)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时要注意多元智能既可作为统整课程教学的“手段”, 也可以作为发展智能的“内容”, 或同时兼重两者。
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在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之后, 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必须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够创建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
1. 地理校本课程根据用途需要进行分类
(1) 地理学习方法类校本课程。包括地理方法论、读图学习法、记忆术和地理能力、小创作基本方法等。
(2) 兴趣类地理校本课程。包括趣味地理、旅游地理、星球探密等。
(3) 活动类地理校本课程。包括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
(4) 技术类地理校本课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PS等。
(5) 生活类地理校本课程。包括生活中的地理、应用地图、城市地理等
2. 地理校本课程根据功能进行分类
(1) 地理基础性课程。地理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地理基础技能的地理课程, 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 由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地理学科知识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 采取的方法常是改编、新编和拓编。它包括:学科知识的分层建构, 将课程分为三个层次:C层次科目 (国家地理教学标准的最低要求) , B层次科目 (参照国家必修与选修的综合要求, 适当增加和补充内容) , A层次科目 (依据地理教学标准, 对各版本教材进行改编和新编) 。这种分层将科目分层和内容难度分层结合起来, 从而使课程体现出难度梯级, 使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学习。地理学科学习策略指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 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地理读图策略、地理实验策略、地理记忆策略、地理考察策略、地理听课策略等。
(2) 地理丰富性课程。地理丰富性课程包括博知课程、励志课程、广行课程等。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唐诗宋词中的地理知识、地理游记欣赏、怎样游山玩水等。博知课程的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电视或新闻品评等。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 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著名地理学家成功案例分析等。广行课程就是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 即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小区域地质考察、地图制作、地理网页制作、地理教具制作等课程。
(3) 地理发展性课程。地理发展性课程是指拓展学生地理能力, 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 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 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地理学科知识竞赛辅导课程、地理之谜探究、人与环境、天文学基础、区域与城市规划、天气与灾害、城市环境等。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地理科技制作、地理小论文的写作、地理思维能力训练、小流域治理、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热点地区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等, 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
三、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它直接体现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选择课程内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要为有限的教学时间精心选择和安排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恰当地分配基础性内容、拓展性内容和选择性内容的比例, 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还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 注意学以致用和内容的更新。
基于地理学的特点, 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中, 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内容要注意STS的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基于世界地缘政治的现实复杂性, 以人文地理为主的内容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生存空间意识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不论哪类地理知识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即空间视角、“综合性”视角、“图表”视角。地理学科作为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是社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透镜”和“望远镜”, 从空间的、综合的、可视化的角度,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 认识生活世界[2]。
根据不同功能开发的地理校本课程, 内容、难度、形式都要兼顾。地理基础性课程开发时要注意知识的整合, 实现对学生知识的全方位的培养目标。如地理学习策略课程注意空间分析策略、读图策略等, 并让其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地理丰富性课程的开发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 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地理发展性课程的开发要注意在地理基础性课程上提高要求, 增加难度, 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 要注意相对于地理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尤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虽不占很大比例, 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示范中学和高年级可以尝试这方面的开发研究。
在地理校本课程内容的组建上, 还要注意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地理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1. 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重要的地位
课程观念的变革, 需要改变课程实施模式来配合。校本课程的一项主要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3]。
改变学习方式, 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 是地理校本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取得成功。
2. 创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成长发展气息的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最高定位。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 提升每一个学生生命的价值, 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实现每一个生命的最大价值, 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学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 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 激活生命的活力, 促进生命的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差异,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成功, 要面对学生成长的差异, 因势利导地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 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促进生命更加成熟, 创新点不断生成、生长的过程。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体验到学习成长的快乐, 才会热爱学习、热爱生命。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深刻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的丰富内涵, 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生命完整和谐成长。
构建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基础。生活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将知识融入生活中去, 才能显现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有回归到它产生的地方, 才能变得鲜活。教学需要由科学的世界回归到生活的世界。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要在面向学生生活的世界的基础上, 构建学生未来的生活。地理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生活的视野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 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构建充满成长发展气息的课堂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知识性教学是以学科为本位, 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 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定位于发展性教学, 以教学促发展。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中所蕴含的三维目标教育的静态因素, 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育因素, 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自然而然地增长,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 去促进这个转化。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 促进发展、促成发展。
3. 着眼于“怎样学”与“怎样指导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
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相辅相成, 教学方法离不开媒体的配合, 媒体必须贯穿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既要考虑如何交给学生已经概括到理论层面的经验, 更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去获得更多经验的方法。在学法指导上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去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 又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怎样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况。
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注意优化和量规等问题。可以依据下列流程图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媒体选择量规可以有效地降低媒体选择的主观随意性, 它从媒体的表现力、内容的明确性、时效性、是否符合学习者特点等方面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4. 基于进步、全程、多样、适时的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检验和验证学习是否达到目标;二是调适功能,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有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虽然比常模参照评价更具有人文精神, 但仍不能表述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教学所追求的真正价值, 并不是能力本身而是能力的变化。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是学习者的能力水平, 而是学习者能力的提高程度。因此, 教学评价更理想的手段是基于进步, 使用进步参照评价才能真实反映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教学评价设计还要注意适时性评价、及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 掌握好评价的时机, 同时注意全面把握教学各个层面的多样化, 把握好评价的不同形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
[2]沈晓敏.社会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篇三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8-02
1999年,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制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的实际条件、学校和学生的需求编制和实施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是指将学校依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方案而制定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学校教育情境的过程。[1]校本课程实施是一种突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行动,它是一种策略,一种活动,一种动态的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2]
本篇文章以呼市十九中开设的校本课程为例来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该校的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后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该校校本课程的课程名称具体包括英语原声电影赏析、播音与主持、科技兴趣小组、国学(初一6班)、中国节中国结、时政与法律、习字、文学欣赏、地球奥秘、实验技能的培养、道德讲堂、历史时空、趣味数学竞赛、名著阅读与赏析、地球之谜、地道的英语口语等课程。不同的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教室进行,并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本文以开设的校本课程——国学为例。“国学”开设在初一(6)班。首先,学生选择什么类型的校本课程和选择该校本课程的原因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在通过和教师谈话以及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大致了解到学生选择什么类型的校本课程,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完全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学生认为国学是经典,自愿学习国学课程。二是基于家长对课程选择的建议。在和其中一个学生谈话中了解到,其父母强烈建议孩子选择国学课程。但其中以学生依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的方式为主。其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要手段,是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的依据。著名的教育学家迈克斯论述了教学中的13个过程。这13个过程又划分为“第一层次过程”和“高级层次过程”。[3]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过程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讨论法。在国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上堂课学习的《百孝篇》。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形式多样,但是都取决于讨论的题目和有关材料。本节国学课程中学生讨论的题目都是和“孝”有关。教师事先布置讨论的题目,设计讨论过程,把握讨论的进度,引导讨论方向,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如教师提问:“谈谈你们做过的关于孝的故事”,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教学资源有国学材料、黑板、视听资料。国学材料包括打印版的《百孝篇》、《十跪父母》和二十四孝故事等;视听材料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放映国学视频及相关关于“孝道”的动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多方面唤起学生对于“孝”的感官反应。
“国学”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倾向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场所、设施、等方面都有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少教师观念的有效转变。教师是教育实践的承担着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4]但是教师虽然在心理上支持和认同校本课程,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本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在长期实施国家课程中,已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以传统的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为主,影响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2.学校校本课程教材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学校虽开设校本课程,但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教师为主,任课教师有足够的权利安排教学的内容,所以教学内容有时会存在枯燥,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况。因而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课时安排不合理。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一般为40-45分钟,而校本课程开设的类型多种多样,课程类型和课程要求各不相同,课程时间的安排也应该长短不一。而且中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一般仅为20-30分钟。传统的课时安排也会导致校本课程实施出现问题,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校本课程的制定者、参与者,把校本课程实施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次,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制定校本课程教学安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并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紧密相关。[5]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制定校本课程的实施,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需求。最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传统观念下被动的“要我学”到校本课程新观念下主动的“我要学”的自觉状态。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性思维的能力。及时的调整校本课程实施,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校而言,它可以促使学校培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创办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对于校本课程实施的及时评价,有助于学校更加合理的管理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汪杰鋒,姜军.当前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与挑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略论校本课程的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3]王赋华.《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利. 我国中小学教师改革新课程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0,(6)
[5]张君.《校本课程论》. 辽宁人民出版林一刚.
4.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篇四
教学中必须注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决不能一味的迎合学 生的审美趣味,随意降低教学要求,更改教学内容。
2.教学中使用苏少版《音乐》教材,同时配有教师用书和教学配套音响。整册教材分为 八个单元,以人文为线索,贯穿审美精神及音乐文化,将人文性与音乐性有机地融合,每个 单元内部,都包含着一个能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完整音乐艺术活动体验的活 动过程,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展示的“平台”。除此之外,还应将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 整合与补充,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需完成 30 课时的教学。
3、本册书侧重的主题是:
“音乐与我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歌唱、表演、游戏等适合低年级孩子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绪 高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陶冶学生 美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个单元的教学内 容由三个集成块组成:即演唱、听赏、活动。这种框架设计体现了《课标》理念,体现了音 乐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题,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让孩子们从小体验音乐活 动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把音乐课变成学生们乐于投入的生动活泼的活动。
音乐课程各学段目标的体系是相同的、一贯的,是由初级向高级方向发展的。在进行了 一年系统的音乐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与音乐评价鉴赏的能力,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以及培养乐 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本学期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一、感受与鉴赏:
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要求能 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 器进行模仿。听到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时,能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出不同类型的 人声及演唱、演奏形式。在听赏曲目中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 弱。
并根据听辨到不同情绪的音乐,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并通过肢体语言反应出来。能够 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述:
㈠知识目标 1、认识乐器:
本学期每单元边页都有一个需要学生初步了解认知的乐器,如箫、笛、巴乌、唢呐、笙、排 箫等等,他们有一个同性,即都是吹奏类乐器。
认识了解最常见的中国民乐和西洋乐器,如二胡、琵琶、钢琴、小提琴等。
㈡技能目标 1、听辨乐曲演奏形式:
①本学期中出现了木琴独奏这一演奏形式,在一年级下册《小松树》中也曾有这一演奏形式 出现,在此前基础上,让学生在听辨乐曲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木琴独特的音色特点。
本学期涉及作品为:
《乒乓变奏曲》 ②本学期中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演奏形式——电子合成器音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演 奏形式,可结合多媒体介绍电子合成器,让学生找找其中几种独特的音色,初步了解这一独 特的演奏形式。
本学期涉及作品为:
《红领巾之歌》 ③本学期出现了大量的管弦乐作品,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演奏形式及大致的乐器组成,并通过不断欣赏不同的作品,逐步让学生了解、熟悉并喜欢上管弦乐合奏这一演奏形式。本 学期有以下作品涉及:
《口哨与小狗》 《小象》 《在钟表店里》 《运动员进行曲》(管乐合奏)《溜冰圆舞曲》 《快乐的 小熊猫》 《乘雪橇》 《窗花舞》 2、听辨歌曲演唱形式 ①在一年级鉴赏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分辨出齐唱、独唱以及男声、女声和童声三种 人声。本学期在以听赏齐唱、独唱为主的基础上,出现了丰富和谐的童声合唱形式,让学生 初步感知这一独特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丰富音效。本学期的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分辨三种人声 及各种演唱形式。
童声独唱:
《生日》 《滑雪歌》 童声齐唱:
《大家来做广播操》 《快乐的节日》 《欢乐的鼓》 《睡吧,小晨星》 童声合唱: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猜调》 男声独唱:
《拉网小调》 3、听辨曲目节拍 ①二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本学期大多数曲目以二拍子为主,让学生在听赏、演唱中感受 二拍子活泼有力或是具有坚定进行曲风格的节拍特点。
着重听辨的歌唱曲目有:
《拍手唱歌笑呵呵》 《西伦达》 《钟》 《钻山洞》 《郊游》 《过新年》 着重听辨的听赏曲目有:
《大家来做广播操》 《运动员进行 曲》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快乐 的节日》 ②本学期中出现了柔美舒展的三拍子曲目,可以结合律动、声势动作、乐器伴奏等活动来感 受节拍特点。
着重听辨的歌唱曲目有:
《大白象》 《生日快乐》 《云》 《小雪花》 《冬妈妈和麦苗苗》 着重听辨的听赏曲目有:
《溜冰圆舞曲》 ③本学期中出现了少量的四四拍曲目,其中不乏带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可以通过活动设计 让学生认识四四拍并感受。
着重听辨的曲目有:
《幸福拍手歌》 《共产儿童团歌》 《旅行之歌》 4、听辨简单的节奏并用肢体或身边事物表现 一年级学生已经能模仿老师打出简单的节奏,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通过节奏谱熟悉并认 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能够在组合形成节奏之后,模仿打出甚至是看着节奏 谱能打出节奏。
涉及的课时有:
《在钟表店里》 《音乐游戏:队列操》 《表情歌》 《过新年》 5、感知音乐的主题、节奏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着重听辨的曲目有:
《口哨与小狗》 《在钟表店里》 《乒乓变奏曲》 《溜冰圆舞曲》 《快乐的小熊 猫》 《猜调》 《乘雪橇》 6、能够聆听音乐的主题,说出曲名,适当的哼唱或背唱,每学期 2—4 首。
重点听辨的曲目有:
《口哨与小狗》 《幸福拍手歌》 《在钟表店里》 《溜冰圆舞曲》 《云》 《共产 儿童团歌》 ㈢音乐与学生的文化生活 1、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发现身边的音乐素材并带来与同学分享。
2、学生能够自主搜集关于音乐课堂的资料比如乐器的图片、以及了解乐器的构造等等。
㈣音乐情感方面:
1、在鉴赏活动中感受童年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和劳动的乐趣,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 活态度。
2、通过欣赏名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情感得到升华。
二、音乐表现:
音乐表现一块,我们偏重于歌唱,因为这是主要的课堂学习和音乐表现方式。本册教材 收编了学唱歌曲 23 首,外国歌曲 5 首,中国歌曲 18 首。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用恰当的情绪、和谐自然的声音及正确的姿势有表现地演唱歌曲。本学期开始接触唱名,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最初只要求根据老师的口型模仿正确的唱名发音即可,在熟悉 基础上尝试在部分歌曲中用唱名分句模唱乐谱。
能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创编合适的表现形式。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表演、律动或游戏活动,并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简单的评价。能背唱 4— —6 首歌曲。
㈠知识目标 1、能够认识音乐休止符、跳音记号等简单的音乐记号 涉及歌曲有:
《唱歌拍手笑呵呵》 《幸福拍手歌》 《 钻山洞》 《我是小鼓手》 ㈡技能目标 1、演唱 ①模仿正确的唱名发音 DO、RE、MI、FA、SOL、LA、SI,在熟悉基础上尝试在部分歌曲中能 用唱名分句模唱乐谱。
涉及曲目有:
《生日》 《两只懒乌鸦》 《共产儿童团歌》 《夏天的雷雨》 《云》 背唱歌谱曲目有:
《生日快乐》 ②能将认识的跳音记号、休止符等唱好,并在合适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或声势伴奏。
涉及曲目有:
《唱歌拍手笑呵呵》 《幸福拍手歌》 《钻山洞》 《我是小鼓手》 ③运用力度、速度变化、连唱与非连唱、断顿跳跃等方式表现歌曲 涉及曲目有:
《时间像小马车》 《郊游》 《夏天的雷雨》 《小雪花》 《云》 ④用准确的节奏、高音位的声调诵读 涉及的材料有:音乐游戏《我和时间来赛跑》谜语童谣《一个小姑娘》 ⑤初步练习二部说唱 涉及曲目有:
《钟》 2、演奏 学习课堂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涉及曲目有:
《生日快乐》 《生日》 《幸福拍手歌》 《钟》 《我是小鼓手》 《表情歌》 《云》 《小雪 花》 《过新年》 ㈢音乐与学生的文化生活 1、能将自己喜欢的童谣、歌曲带进课堂与同学分享。
2、能将音乐课堂学习到的歌曲带进班队活动或者分享给家人、朋友。
㈣音乐情感方面: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表演、律动或游戏活动,并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创造活动 1、能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涉及曲目有:
《西伦达》 《幸福拍手歌》 《秋虫音乐会》律动《健康操》 3、能够创作 2——4 小节简单的节奏。
涉及材料有:分组创编拉拉队动作与喊声、音乐游戏《队列操》 4、根据歌曲创编音乐剧活动 涉及曲目有:
《两只懒乌鸦》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从广播、电视、磁带、CD 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 经常聆听。如《在钟表店里》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如《幸福拍手歌》 《拉网小 调》 《共产儿童团歌》 《郊游》 3、接触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观赏相关视频,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一、《好朋友》 第一单元以《好朋友》为题,与前册相衔接。好朋友的意思是双关的:既指学生对音乐 的热爱,也指同学间的友情。在本单元教学活动中,通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大 白象》、《一对好朋友》,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小象》,参与集体舞《西伦达》以及听一 听,想一想,跟着音乐走一走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友谊 ”的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 交流,使他们获得更好的人文体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学期应该开始接触唱名,根 据心理、生理特点,最初只要求根据老师的口型模仿正确的唱名发音即可。
1、《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风趣的二四拍儿童歌曲,由四个变化重复的乐句组成,教学内容 易学易唱,适合表演。可以在学生爱玩的拍手游戏中吸取灵感,加以变化,将歌曲穿插其中,及重难点 在此基础之上学唱歌曲。
分析 2、《大白象》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三四拍歌曲,歌曲音程跳动较大,节奏不够规整,可以 借助诵读的方式来帮助体会,再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相结合的方法,区别歌曲异同点,要注意四、五度音程大跳时,不要拆开教学,以免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难度。
3、《一对好朋友》具有民间音调特点,吆喝声和前倚音的运用是歌曲一处亮点,不要刻 意训练附点及倚音这些难点,而应让学生在模仿与体会中产生兴趣,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
4、《口哨与小狗》 是一首管弦乐单三部小曲,可通过肢体参与表演来分清 AB 旋律的出现。
5、《小象》是一首具有爵士风格的乐曲,可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模仿小象叫声的管乐音 色,并通过与圣-桑斯作品《大象》进行对比,获得体验和感受。
二、《生日快乐》 本单元在“生日”这个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学唱歌曲《生日快乐》、《生日》、《幸福拍手 歌》,以及听赏歌曲《生日》,由生日感受到的幸福感拓展开来,不仅有对“我”的祝福,还 有对妈妈、伙伴的生日祝贺与祝福,由此突出音乐对生活的美化作用。在上一单元单音模唱 的基础上,采用接口唱的方式,将模唱穿插在旋律中,唱出《生日》中乐句的末尾音。
1、《生日快乐》旋律流畅简单,四句节奏基本相同,教唱并不难,可引导学生关注旋律 的递进与情绪的表达,充分感受三四拍的韵律,将歌儿唱好。
2、《生日》是一首印尼儿歌,表现了真挚的友情。在第一单元初步模唱 1、3、5 的基础 上,本课中尝试在句尾通过听音定位的方式找到不同音高,再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结合 的方法学唱歌曲。
3、《幸福拍手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日本儿歌,歌曲特点在于弱起与连续的附点节奏,教师可将弱起的一拍设计成拉手预备动作,连续附点节奏设计成跳跃式行进动作,两拍的休 止则可鼓励学生创造出个性化的停顿动作(如叉腰、拍腿等,为后面学唱、创编铺垫),通过 集体舞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并掌握歌曲旋律、节奏特点。在学唱好第一段后,引导学生根据各 国礼节,奇思妙想创编歌词并演 唱。
4、《生日》表现了对母亲的爱和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怎样在 父母生日时送上真挚、朴实的祝福,如一张贺卡、一句祝福的话语、一首深情的歌曲。
三、《时钟滴答》 本单元以“时钟滴答”为人文主题,通过学唱和欣赏《钟》、《两只懒乌鸦》、《时间像小 马车》、《在钟表店里》,设计音乐剧及音乐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表演才能,发 展表现力,并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音乐体验与感受,激发对生活和时间的珍惜。
1、《钟》一字一音、节奏规整,采用拟人手法富有童趣。在学唱歌曲后,可通过两组不 同的节奏来初步练习二部说唱,方式可多样化,如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节奏、用不同的打击乐 器来表现节奏等,进一步感受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2、《两只懒乌鸦》由四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歌曲中九度跳进及 象声词的演唱,使旋律富有生气与幽默感,在学唱中注意引导学生找到几处同头异尾的旋律,更准确的唱好歌曲。结合前两单元的模唱,可以尝试用唱名模唱最后四小节的歌谱。学唱结 束后,结合书中插图,进行动作创编,为音乐剧打下基础。
3、《时间像小马车》采用了有规律的节奏,模仿时钟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并采 用了模进、节奏重复等手法,在学唱中即将力度表现在旋律中,以表现歌曲情绪。要注意关 注学生舌尖发音,让“答答答答”处唱的轻快而富有弹性。
4、《在钟表店里》是一首生动的管弦乐作品,听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不同音色及节奏 型,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住不同的钟表声,通过感受辛勤劳动的情绪来识别主旋律,并 能再次在乐曲中准确的找到主旋律的出现。
5、音乐游戏《我和时间来赛跑》是随着音乐朗读儿歌的音乐活动,按照音乐的节奏朗读 儿歌,准确地空拍等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内心听觉。开头部分一定要给学生两 拍的预备拍来找弱起,同时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拍手感受二四拍的韵律。
四、《运动场》 本单元以“运动场”为主题,选用了形式、风格、速度力度乃至节拍都各有特点的欣赏 作品,让学生在相同题材的歌曲中感受异同,并做出相应合适的反应,让学生在音乐中解放 手脚,通过身体活动去感悟旋律的起伏特点。以“动”激情,以“动”悟乐。
1、《钻山洞》由四个乐句另加结束句组成,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休止符及演唱的轻快与连 贯的对比,难点在于第三乐句的附点节奏会被忽视,可通过加强语气重音来找准节奏,结束 句尾的高音提醒学生不喊叫。学唱后,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让 学生参与在愉悦的气氛中,培 养学生表演的自信心。
2、《拍皮球》曾是一年级的欣赏乐曲,难点在于后十六节奏,可能学生会唱得含糊不清 或干脆省略、拖拍,抓住重音即可找准这个节奏。可设计成边拍皮球的动作边听赏,以准确 把握歌曲节拍。
3、《大家来做广播操》是一首童声齐唱,通过听赏前问题的不断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 听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坚定“锻炼身体,长大保卫祖国”的决心。
4、《运动员进行曲》这首管乐合奏旋律极具歌唱性,也为学生所熟悉,在哼唱主部主题 后,尝试在乐曲播放过程中用踏步动作表现这段主题,或举起小手找找这段主题出现在乐曲 的什么地方。培养学生初步分辨音乐作品中不同段落的能力。
5、《乒乓变奏曲》是一首木琴独奏曲,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改编,由于木琴在 一年级欣赏中已经呈现,因此可以从已有经验出发,过渡到木琴的音色适合表现那种运动? 还可拓展欣赏同名钢琴独奏曲,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演奏形式。
6、《溜冰圆舞曲》是瓦尔托伊费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乐曲由序四个小圆舞曲加结尾组 成,但听赏的只是第一小圆舞曲中宽广平稳、流畅明丽的第一主题,可通过观看冰上运动的 多媒体片段,感受运动员的动作与姿态,并将之与音乐旋律相融合,更可进一步用学习到的 简单溜冰动作来表现主题旋律。
7、《五星红旗》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演唱形式,通过观看运动员领奖等片段激发学生对国 旗的崇敬之情。
8、律动《健康歌》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导入运用,通过教师引领学生随着音乐节拍做各种 运动动作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孩子根据音乐自我创编动作。
五、《队旗飘飘》 本单元以“队旗飘飘”为题,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作为少先队员的光荣和 幸福。通过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回顾历史,通过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快乐 的节日》、《红领巾之歌》获得蓬勃向上的愉悦精神,在学唱曲目《我是小鼓手》中联系少先 活动的鼓乐设计,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享受了积极参与活动的体验。在模唱唱名 DO、RE、MI、SOL、LA 的基础上,尝试模唱低音 SOL、LA,并通过歌曲学唱后,进行深一步的歌谱模 唱。
1、《共产儿童团歌》是电影《红孩子》的插曲,全曲由两个乐句组成,且只有一音之差,附点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一种坚定前行的气势,同时也体现了进行曲的特点。在教唱前可通 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少先队前身-“共产儿童团”的作用产生兴趣,进入情境之后再开展 歌曲教学,歌曲风格充分体现在节奏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节奏的进行,更准确地 唱好歌曲,把握情绪。歌曲学唱后,跟老师模唱歌谱,熟悉后可以采用接口唱让学生找准句 尾音。
2、《我是小鼓手》在教唱环节前,可设计大鼓与小鼓的节奏练习,并在第一、第二乐句 的句尾,分别加入两种节奏型的伴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最后反复的补充句中,可以用敲鼓槌来代替乐句中的休止符,帮助准确提高学生内心的节奏感。
3、《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一首坚定有力、昂扬向上的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由于 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可以从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演唱队歌导入,并准备录像、图片资料,通过看、听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涵。
4、《快乐的节日》是一首旋律易记易唱的童声齐唱作品,可以从儿童节引导开去,让学 生想象心中的节日,感受其中的情绪,并通过哼唱熟悉歌曲旋律,也可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 来感受歌词的美好意境。
5、《红领巾之歌》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电子合成器独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演 奏形式,可结合多媒体介绍电子合成器,让学生找找其中几种独特的音色,初步了解这一独 特的演奏形式。
6、音乐游戏《队列操》通过实物演奏,熟悉大鼓、小军鼓、大镲的独特音色,并通过敲 击、队列操等形式进一步听辨各种组合的简单节奏。
六、《包子、剪子、锤》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音乐课堂中也完全可以借助于游戏。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夏 天的雷雨》、《包子、剪子、锤》、《表情歌》,听赏《猜调》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让 学生体悟“生活中有音乐,音乐同样反映生活”这个道理。本单元模唱教学中加入了 FA、SI 的演唱,在歌曲教学后适当的穿插进去模唱歌谱,进一步熟悉这七个唱名。
1、《夏天的雷雨》是一首常识性的一段体歌曲,乐句旋律没有太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切分节奏的教唱,要引导学生用断顿跳跃的唱法来表现歌曲,为歌曲起名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歌曲学唱后可尝试背唱,并通过学生面对面的拍手游戏来表演 唱全曲,增强歌曲的趣味性。唱名模唱可用于这首歌曲。
2、《包子、剪子、锤》在歌曲中穿插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歌曲 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念白处的附点节奏有何妙用,在诵读时即将节奏问题解决,并通 过语气、声调的强调,于无意中掌握歌曲的吐字咬字要领。并且为歌曲教唱中更好的掌握附 点节奏的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表情歌》歌曲中几处六度音程的演唱,要提醒学生安静聆听,指导学生不喊叫 ,把 音唱准唱好。间奏中的四拍节奏最初可用默唱“答答 答答 答”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一来利 于稳定内心的节奏,二来能更好的倾听音乐中的拍子。
4、《猜调》是一首经典的云南民歌,也是谜语歌曲,歌曲通过合唱的形式体现出丰富的 音效,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合唱与齐唱的区别。可让学生学唱引子中的“小乖乖来”这一句,在快速问答演唱部分,用点手心等方式感受速度与情绪,随之变化。
七、《郊游》 本单元试图通过学唱歌曲《郊游》、《云》、《旅行之歌》,听赏曲目《欢乐的鼓》、《拉网小 调》、《睡吧,小星辰》、《快乐的小熊猫》等多种音乐活动,带着孩子去郊游、旅行,丰富他 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学生模唱完七个唱名的基础上,本单元新增高音 DO,可尝试在学会歌曲后,分句模唱歌谱。
1、《郊游》这是一首五声宫调式的台湾儿歌,一、三段完全相同,第二段优美舒展形成 对比,可通过引导学生倾听歌曲中相同的部分,并用自己喜欢的色块、图形或者不同的肢体 表现来体现学生兴冲冲和大自然美景的不同情绪,同时也在歌曲教学中,通过连唱与非连唱 的方法将不同情绪对比出来,进一步唱好歌曲。
2、《云》是一首抒情优美、节奏平稳的三四拍儿歌,初听时,引导学生用无声的方式来 拍击节拍,不破坏歌曲意境的同时也感受歌曲独特的三拍子韵律,对学生的吐字归韵做出明 确要求,将音与音之间的连贯绵延之感唱出来,等熟悉后可模唱全曲歌谱,并采取小组或师 生接口唱的方式来表现。
3、《旅行之歌》具有进行曲风格,节奏规整,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在第五单元中已经 初步接触了进行曲风格的曲目,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动作类比,让学生自主感知此曲为进行 曲风格。
4、《快乐的小熊猫》这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配乐片段,管弦乐中的各种 不同音色的乐器被刻画成拟人化的动物。通过简洁明了的提示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 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可配合多媒体出示乐曲中出现的乐器,并让学生在熟 悉乐曲主题的同时,认知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5、《欢乐的鼓》这是一首具有明显舞曲风格的巴拿马儿歌,在感知乐曲情绪后,可让学 生自主设计一两条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或设计能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边听边表演,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的热情。
6、《拉网小调》这是一首根据日本北海道地区著名的渔民号子所改编的劳动歌曲,索兰 是渔民号子中的主要衬词,因此也叫《索兰调》。对于劳动号子,学生认知的并不多,可 以通 过一些片段来帮助学生感受,并通过尝试一领众和的形式模仿这类声音,体验劳动号子的感 染力,在索兰的衬词处可设计成拉网动作,配合音乐律动。
7、《睡吧,小星辰》这是一首柔美安逸的三四拍西班牙民歌,节奏简单规整,旋律平稳,启发学生按节拍韵律创编出一系列轻柔安逸的动作,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律动,进一步感受歌 曲的意境。
八、《雪孩子》 雪人、春节、冬天令孩子们欣喜,本单元通过演唱《小雪花》、《冬妈妈和麦苗苗》、《过 新年》,欣赏《乘雪橇》、《窗花舞》、《滑雪歌》还有音乐游戏堆雪人及律动,使学生接触不同 时期、不同民族以冬季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从活动中感悟到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的美。
1、《小雪花》这是一首曲调优美的三四拍大调式儿歌,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不可大声喊叫,并学会用轻柔、灵巧的不同声音来演唱,在一字多音处通过模仿雪花飘 舞落下的手势来提醒学生用连贯绵延的声音演唱,增强歌曲的美感。通过音乐游戏堆雪人,找一找歌曲中存在的节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谱的认知与感受。
2、《冬妈妈和麦苗苗》这是一首三拍子大调式的儿歌,在学唱歌曲过程中,不要过分强 调三拍子的强拍,以免破坏歌曲意境。引导学生用轻巧、柔和的声音来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对粮食丰收的期盼。
3、《过新年》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用“咚咚锵”模拟锣鼓声,乐句旋律中有多次重复,可采用师生接句的方式,用身边的事物敲出红色方块象声词的节奏,学唱歌曲时提醒学生控制声音,既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太过虚柔。
4、《乘雪橇》这是美国作曲家安德尔逊的管弦乐作品,为三部曲式,欣赏时可让学生发 挥想象,通过聆听乐曲给出曲名,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听出 A 段主题旋律,并通过 独特的肢体语言如模仿驾着马车拉雪橇跟随音乐律动,在 B 段时,通过声势节奏模仿音乐,如响舌、打击乐器的参与等。
5、《滑雪歌》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多媒体导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情绪,体会雪孩子的可爱之处,可尝试哼唱主旋律。
6、《窗花舞》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一段音乐。结合春节的习俗,介绍北方农村地 区在除夕夜都要贴窗花,象征着幸福吉祥。在感受乐曲情绪后,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表演贴 窗花,跟着音乐律动。
学习主 题 学习主题:学期相关内容 与课时安 排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好朋友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一课时 二、生日快乐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 二课时 三、时钟滴答 第三课时 1、学唱《拍手唱歌笑呵呵》 2、游戏、表演唱 1、听赏《小象》 2、学唱《大白象》 3、听赏圣-桑斯《大象》(视情况而选)1、学唱《一对好朋友》 2、听赏《口哨与小狗》 1、学唱《西伦达》 2、集体舞 1、听赏《生日》 2、学唱《生日快乐》 3、为父母制作贺卡 1、学唱《生日》 2、模唱唱名 DO、MI、SOL 3、了解各地祝寿习俗 4、露一手:为过生日的小朋友表演节目 1、学唱《幸福拍手歌》 2、我的创造:看插图将有趣的礼节动作填入 歌曲演唱并表演 1、认识了解形态各异的钟 2、学唱《钟》 3、二部合作并表演《钟》 1、复习《钟》 2、听赏《在钟表店里》 3、拓展:钟表发展史 1、导入《小乌鸦爱妈妈》 2、学唱《两只懒乌鸦》 3、模唱唱名 1、音乐剧《两只懒乌鸦》 2、故事续编 1、学唱《时间像小马车》 2、音乐游戏:我和时间来赛跑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运动场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一课时 五、队旗飘飘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一课时 六、包子、剪子、锤 第二课时 1、律动:健康操 2、学唱《钻山洞》 3、音乐游戏:钻山洞 1、听赏《大家来做广播操》 2、听赏《运动员进行曲》变换队形 3、拓展听赏《军队进行曲》 《欢迎进行曲》 1、听赏《溜冰圆舞曲》 2、拓展欣赏溜冰视频 3、听赏《五星红旗》 1、听赏《乒乓变奏曲》 2、学唱《拍皮球》 3、我的创造:创编拉拉队的动作和喊声 1、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学唱《共产儿童团歌》 3、模唱歌谱 4、拓展:少先队的标志(红领巾、队旗队徽、队礼、鼓号、呼号等)1、学唱《我是小鼓手》 2、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1、复习《我是小鼓手》 2、音乐游戏:队列操 1、听赏《快乐的节日》 2、听赏《红领巾之歌》 3、拓展:快乐的活动 1、谜语童谣导入 2、学唱《夏天的雷雨》 3、模唱歌谱 4、创编第二段歌词并完整表演唱 1、学唱《包子、剪子、锤》 2、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七、郊游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八、雪孩子 第三课时 1、听赏合唱《猜调》 2、学唱《表情歌》 3、音乐游戏:丢手绢 1、学唱《郊游》 2、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1、复习《郊游》 2、听赏《快乐的小熊猫》 3、学唱《云》 4、模唱歌谱 1、学唱《旅行之歌》 2、听赏《欢乐的鼓》涉及情绪动作 3、听赏《拉网小调》模仿号子声 4、听赏《睡吧,小晨星》律动感受歌曲意境 1、听赏《乘雪橇》 2、学唱《小雪花》 3、拓展:收集关于雪的歌曲 1、听赏《滑雪歌》 2、学唱《冬妈妈和麦苗苗》 1、学敲鼓的节奏 2、学唱《过新年》 3、听赏《窗花舞》 4、律动《窗花舞》 成长的足迹 第四课时 一、音乐表现的评价:音乐表现是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结果的重要评价方面,满分 40 分。以小 组或个人的方式进行演唱或演奏的展示,教师、学生都参与评价。
1、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对指挥及前奏作出反应。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二部合作。
3、模仿正确的唱名发音 DO、RE、MI、FA、SOL、LA、SI,能跟老师用唱名分句模唱歌谱。
4、能运用打击乐器或其它音源为歌曲伴奏,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5、能听辨简单的节奏并用肢体或身边事物模仿表现。
6、能根据歌曲情绪变换速度、力度演唱。
7、能背唱歌曲 4-6 首。
二、音乐欣赏的评价:听力测试是检验音乐听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满分 40 分,听力笔 试作答。
多 元 化 学 1、认识并能分辨最常见的中国民乐和西洋乐器音色,如二胡、琵琶、木琴、钢琴、小提琴等。
习评 价 方 2、能听辨出不同情绪的音乐,并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
案 3、能准确分辨不同的演唱、演奏形式。
4、能聆听主题说出曲名。(2-4 首)5、感知音乐的主题、节奏和段落的变化,运用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表现。
6、能听辨不同节拍的歌曲(二四拍、三四拍)三、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是个人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学生是否 乐于投入地参加音乐表现活动以及有序的课堂常规是开展各种音乐学习活动的前提。本项评 价体现在学生的课堂表现,满分 20 分。设计表格对课堂发言、小组纪律等常规进行记载。
四、艺术实践能力的评价: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是反映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重要形式。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对于积极参加艺术活 动及获奖的同学予以加分,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级及以上活动每次 2 分。
5.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篇五
课程专家斯基尔贝克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我校是一所以数学为主打特色的学校,多年的数学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数学氛围和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学校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玩转数学”,并全面有效地实施了该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为此,抓好课程管理、扎实环节落实、多方整合推进,使校本课程有序、长效落实,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使其日斟完善。
一、层级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长效落实
任何一门课要全面推进落实,有效的管理是必需。为了推进课程实施,学校高度重视,确立了以校级领导直抓总管、科室推进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的三级课程推进模式,确保课程实施中规划明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施课程到位负责。1.一级管理:学校领导负责总抓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导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课程实施的总体方向,并采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会议和随机调查的形式,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课程实施方面的阶段性指导意见。
2.二级推进:科室部门具体落实
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联手推进,落实好校本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安排、过程管理以及具体活动指导等,为校本课程的有序化、常态化实施作保障。A.教科室统筹做好课程实施中的指导
校本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比较亮丽的元素,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有共通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先前经验比较匮乏,也使许多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有许多模糊的地方,有如隔纱望月。基于此种情况,教科室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组织课程负责教师解读校本课程内涵,从理论的层面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措施。与课程骨干教师讨论、预见校本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会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在具体实施课程中,请骨干教师上课程教学示范课,以此作引领,共同探讨,摸索着前进。B.教导处跟进课程实施中的过程管理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需要进行过程化管理。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安排在三至六年级同学中实施,并将课程纳入课表,每周设定一节,确保课程有效落实。期初要求每位课程负责教师安排好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的备课、活动反思进行检查打分,并纳入“七认真”教学评比。如此有执行力的过程管理,确保课程实施不落空,不流于形式。
C.三级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
课程的实施,最终落实到课程教师头上。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在教师配备上还是比较显力度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相整合,配置了一名专职教师与多名兼职教师,师资比较稳定。课程教师以“玩转数学”为基准,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锻炼各项能力,培植学习自信。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过程资料的搜集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将课程的实施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采用由点及面的逐步推进形式,加强课堂研讨,采取多样的活动方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1.试点辐射,拓展课程实施范围
我校是一所镇村一体的联合小学,下设四所辅导校,为了全面推开“玩转数学”这一校本课程,我们先从中心校四、五两个年级入手,展开试点,探寻课程活动的实施措施和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摸索,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逐渐明朗,形成了“我观我思”、“边玩边探”“评价思行”这三个总体的活动序列,学生在“玩”中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探究、分享成果,在“玩”中反思、评价。看到时机日益成熟,将课程实施推广至三至六年级,并辐射至四所村小,拓展了校本课程实施的面,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校本课程实施系统。2.有效研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近两年,市局组织开展的有效教学及课堂观察活动异常热烈,结合校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及现有师资状况,我们尝试着开展镇村联合教研、同题异构、送教下村小等新的教研形式,努力践行有效课堂理念,提高教师的有效课堂的执行力。A.镇村联合教研
我校校本课程教师比较分散,尤其是村小校本课程教师,有的一校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如何开展教学研讨就成了比较大的难题。基于这种特殊的原因,我们采取了镇村联合教研的形式,跟通其他学科,单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通过网络进行,组内教师对本课题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然后由执教者进行整体备课,同时整合入其他教师的建议,形成一份实施方案。双周进行集中的课堂联合研讨,镇村校本课程的教师,集中一处,由执教者开设课堂教学研讨课,集体评议。如在“家庭节水小探密”、“小小数字学问大”等镇村联合教研中,大家对开题课的课堂模式,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在《商场促销风》、《我家的几何图形》的调查指导活动中,也逐渐摸索出比较实在的指导方法。镇村联合教研,以中心校教师为引领,极好地带动了村小教师的课堂实施水平,夯实了课程实施的能力基础,全面提高了课堂实效。
B.同题异构研讨
本学期,我校又推出了同题异构课堂研讨形式,这种研讨形式,有利于教学设计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相互激发。期初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校本课程组共同商定以“采访问题的设计指导”为研讨主题。每月开设一次同题异构研讨课,课后在校本课程备课栏目开设“同题异构研讨课讨论专区”,上课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老师的听后感想、思考,传于专区中,供所有教师学习讨论。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师对课型的把握能力,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C.送教下村小活动 村小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在教学中获取新的教学理念的渠道也不是很多,总体的教学处于相对的半封闭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力,学校组织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送教下村小活动。在送教活动中,将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经验带过去,以及帮助解决村小教师实施课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相互促进。3.模块设置,形成课程实施序列
“玩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共两册,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为基本内涵,挖掘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资源,通过提炼整合,形成了“学校与数学”、“家庭与数学”、“社会与数学”、“文化与数学”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列两个主题。四大模块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材体系。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基本一学期一模块,比较集中地对两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第二册“家庭与数学”模块中,就分设了《家庭节水小探密》、《小鬼当家新体验》,两个主题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前一个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家庭每月用水情况、实验节约措施、提出节水金点子的活动中,了解到家庭中存在的浪费水现象。而从后一活动中,学生争当家庭小主人,开展一日当家体验,从关注家庭节水至关注家庭节能、节约物品消费,是对前一主题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序列化地实施校本课程,使学生活动的视角得到了延展,并将研究活动推向了深入。4.有机调整,增强课程实施效度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根本宗旨,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实际与学校的实际,但理论层面的设计编排与具体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而,手头的校本教材还有个再度开发的过程,弹性较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照本宣科,搞一刀切,而要注重联系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提高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为基准,及时作出适当调整。
如在开展《商场促销风》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中提供的可供参考的活动小主题有“商场有哪些促销种类”、“打折活动的实质”、“顾客该怎样理性消费”等,结合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与可行性分析,“打折活动的实质”没什么研究价值,因而在教学中调整为“促销活动宣传方式的研究”,这样的小课题更具操作性,也更紧扣主题。另外,活动中又增设了去某大润发超市进行实地调查这一实践环节,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促销活动的浓烈氛围,通过与商家的面对面接触,深入了解促销的形式手段及促销产生的影响。
三、整合联动,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渠道
作为一门课程,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课的教学,显然还是比较单薄的。因而,将校本课程活动有机地与学校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相整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推动校本课程实施向纵深行进。1.与校节活动整合
学校校节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科学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渠道。我校校节活动精彩纷呈,有“金丝语”阅读节、“金点子”科技节、“金头脑”数学节、“金手指”象棋节等。整合校节活动,将校本课程内容与校节主题活动相贯通,依托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传承优良的品质。如在上学期开展的主题为“低碳生活 科学理财”的“金头脑”数学文化节中,整合校本课程主题《存钱学问多》,在学生中开展家庭低碳生活调查、零花钱的调查研究,聆听 “科学使用零花钱”的专题讲座,学生兴趣盎然,寻找生活中高排放碳的行为,提出低碳生活倡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意义实在。2.与学科教学整合
“玩转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本身都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脱离不开。在课程实施中,整合活动内容、整合活动时间、整合教师资源,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得力,更好地走向常态化。A.内容上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数学、语文、科学等基础性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如第二册校本课程教材中《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其活动中涉及的古老数学著作、数学趣题以及数学思维方法,都是数学学习的范畴。再如第一册中的《我看校园绿化》,其中的关于树木花草的种类等,与科学上的探究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校本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得活动更加丰富,更具立体感,也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广开思路,相互贯通,实现活动的最大效益。B.时间上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实施,在时间的安排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相整合。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两课时的基础上,将校本课程教学纳入其中,进行有机协调,增加课程实施的弹性管理。校本课程一般每学期安排两个主题,可也在综合实践活动穿插着进行,也可以整合进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教师在具体的实施中,有着一定的自主权,这样便于教师能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实现优化教学。C.人力资源的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Human Resource Intayration,简称为HRI)是指依据战略与组织管理的调整,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面靠近,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丰富的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采访活动等,都离不开相关教师的指导。活动动的涉足面也较广,要使学生能顺利开展活动,不仅需要有各种理论知识的支撑,更要有多方技能的扶持。特别是一些技术层面的指导,单靠校本课程教师一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而整合校园中其他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的资源力量,使之共同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如学生在制作电子小报、成果课件中,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师的力量整合进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如《存钱学问多》这一主题活动中,整合银行人员这一资源,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存钱的步骤方法,为达成活动目标提供帮助。3.与项目活动整合
在我校数学特色的传承与引领下,我校数学项目活动应运而生,有“智力七巧板”、“数学综艺”、“数艺诗情”、“算24点”、“生活数学”等。活泼有趣的数学项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寓教于乐,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将校本课程与项目活动相整合,形成了活动的许多契合点。如将校本课程中的《我爱小小七巧板》的教学,与“智力七巧板”社团活动相整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认识七巧板、单副七巧板的拼搭、多副创意拼搭等的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了相关的七巧板的组合拼装知识,又在研究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同伴合作能力。
6.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六
一、学校发展现状
1.城阳城整合于20014年,由原苏楼小学、马营小学,王厂小学和邱庄小学四所学校合并而成,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打造,成为平桥区一所师资和办学条件均过硬的学校。
2.城阳城中心校本部现有教师47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有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及教学标兵5人。教师平均年龄30岁,是全区最年轻的的教师队伍。研究生3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同时,这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群体。他们中有受过武术专业训练的骨干,有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音乐方面的教师,更有爱好书法、剪纸、象棋、篮球、编织的人员,可以说,这些都为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了教师资源的基础。
3.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有微机教室、音乐教室、实验教室、美术活动室、多功能室等一应俱全,这些硬件设施为我们开设校本课程提供了空间基础。
从学生情况和其家庭背景来看,我校学生841人,大多数来自周边的村庄,个别来自外地务工人员。农村家庭多以务农、个体私营为主,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注意对孩子多元智能的培养。孩子们有发展自身爱好的强烈需求。
二、办学特色与课程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者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的产物,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我们城阳城中心校建校时间虽然不长,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明确提出了“发展特色教育,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以“修身、健体、乐学、上进”为校训。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掘教师资源,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让学生喜爱上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旨在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新世纪有用人才。这既是学校发展需要的文化积淀,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以“武术特色为主打,各特长班共进”的校本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做到修身养性;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做到心灵手巧,手巧心灵;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强健体魄,做到乐学上进。
2、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3、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四、课程设置
(一)授课时间:星期五下午第一二节课为全校统一活动时间。(二)课程内容: 本着“武术特色为主打,各特长班共进”的发展目标,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设了两大门类的校本课程: 必修课:
1、经典诵读: 中华古代文化经典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进步,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现代文明的母体与源泉。中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为此,我校特开发适应6-12周岁儿童心身发展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 四年级:《中华成语千句文》;
五、六年级:《论语》
2、写字训练: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古老文字。其独特的魅力是我们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文明的结晶。汉字凝结了几千年华夏的文化的精华。我们所有老祖宗的文化都体现在汉字上。汉字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且我们以拥有它而感到自豪。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随着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除了国家课程中规定的汉字教学外,我们在校本课程中又专门开设了写字训练课,由各班语文教师授课,全校统一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专项写字训练。
以基本笔画、独体字、偏旁、结构、书写原则、篇章练习的特点及书写原理等为教学内容。以“精讲要领、加强练习;激发兴趣、鼓励自学;故事引导、倡导勤学;结合语文、巩固识字;组织鉴赏、增进情感;组织竞赛、促进提高”等为授课活动方式。
3、快乐大课间与全员性的武术操运动: 从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拓展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的思想出发,我校校本课程开展快乐大课间及全员性的武术操运动,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为以下几个系列(1)、广播操;(2)、校园集体舞;(3)、武术操;(4)、身体素质练习:长拳一组。
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有配合活动内容的伴奏音乐,使武、体相辅相成。具体安排: 类 别 必修课 方 式 全员参与
经典诵读 写字训练 大课间
每周1课时 每周1课时 每天上下午
选修课: 校园文化应是丰富的、多样的。不仅要保证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还要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爱好,真正把学校办成学生心中的乐园。为此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1、全校选修课:任课教师在全校范围内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结合学生的自主意愿进行双项选择,成立以下课程小组。
美术小组;书法小组;合唱小组;舞蹈小组;体育小组;鼓号小组;朗诵小组;讲故事小组;编织小组;棋艺小组;英语小组
具体安排
武术教练及全体班主任
语文教师 梁兴力等
课程名称
周课时
任课教师 类 别 方 式
课程名称 美术小组 书法小组 合唱小组 舞蹈小组 体育小组
周课时 任课教师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孟志鑫 邹大雪
梁兴力 杨春
张慧慧 张林茹
赵辉 程向真
罗春玉(长跑训练)
体育小组 鼓号小组 朗诵小组 讲故事小组 棋艺小组 英语小组
柴阳(短、跳)
夏燕 罗春玉
樊冉 张诗奇
王秋茹 杨敏
侯泽友 李悦
张丽 骆芋竹等
2、年级选修课:开学初,每位班主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在学校提供的艺术类校本课程(10项)和游戏运动类校本课程(11项)中各选择一项进行申报,科任教师在游戏运动类校本课程(11项)中选择一项进行申报,经学校批准后,教师可自主开发设计实施课程。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意愿在学校教师的调控下各选报一项。学校安排出详细活动安排表,室内室外活动交替进行,每周各活动两节。
具体安排: 类 方 课程名称 周课时
别 式
学生根
据各年年级级 教师开设选的艺 术和
艺术类 折纸
剪纸
小制作
橡皮泥塑
小制作
剪纸
折纸
橡皮泥塑
小制作
布贴画
运动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跳房子跳绳
玩弹珠跳皮筋丢沙包呼拉圈滚铁环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修运动 十字绣 类校课本课 泥塑 程自主选剪纸 报两项
中国结 十字绣 剪纸 中国结 剪纸 丝网花 十字绣 十字绣 丝网花 刻纸 跳绳 跳皮筋 踢毽子 丢沙包 羽毛球 乒乓球 跳绳 篮球 踢毽子 乒乓球 羽毛球 抖空竹 跳绳 篮球(女)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羽毛球 每周2课时
篮球(男)每周2课时
篮球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丢沙包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三)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严格遵循课程开发和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力戒形式主义。
2、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讲求价值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自主、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让学生自行选择选修校本课程项目。1----2年级可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在学习过程,允许学生调整选择,让学生、教师都有选择、创造的权利,不强行分派。
4、实践、创造性原则。要创造给老师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玩乐中增加学习的体验、激励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
四、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成立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组长:邱军烈
组员:杨玉芬 张国营 陈祖刚 陈其梁
2、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3、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4、成果留综。
五、课程评价(一)、评价内容:
1、课程的选编情况;
2、学生学习状态;
3、教师教学实施状况。(二)、评价的基本措施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考核的包括领导小组、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面。
2、确立评价内容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资料,评价创新性、操作性、实效性,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过交流和问卷、调查、抽样等方式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年终考核。
3、经过评价的反馈,进一步决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成,完善管理策略,创设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循环。
六、课程保障
1、领导小组对课程开发始终进行指导督导,参与研究。
2、不断加强校本培训,集思广益,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达到驾驭校本课程的目的。
3、建立和制定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做好制度管理。
4、根据学校的经济实力,逐步加校本课程的投入,对参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给予相应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强维护与完善,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7.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篇七
一、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 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掌握一些数学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养成一定习惯, 形成一定观点.通过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 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 更好地体现数学的价值.
二、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 但它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 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遍性, 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 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 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 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 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 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
三、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可开发与实施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贺州市中学也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了高中数学校本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 数学的发展概况
1.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 (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
2. 外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 (古埃及数学、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玛雅数学、印度数学) .
3. 中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阿基米德、欧拉、高斯、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 , 进行励志教育.
(二) 生活中的数学
1. 数列与金融生活.
在人生旅途中, 助学贷款、个人存款、信用卡、分期付款、个人住房贷款等陆续走进我们的生活, 如何合理设计存款方式、选择合适的贷款方案等都离不开数列知识.
2. 寻找校园中的数学.
3. 让数据说话.
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 它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数据客观地告诉我们有关信息, 并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4. 数学优化问题之一———线性规划.
原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因提出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资源最优配置的定量分析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线性规划可解决广告投放、配货、投资、生产、绩效等问题.
(三) 美丽的数学
1. 数学经典著作:介绍《几何原本》、《九章算术》等著作.
2. 数学中的美:
简洁美、和谐美、严谨美、构图美与组合美、对称美、数学方法美.通过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学冲动成就科学发现.
3. 曲线与曲面的艺术美
(1) 建筑中的曲线和曲面.
(2) 雕塑中的曲线和曲面.
(3) 生物中的螺线.
(4) 天文与圆锥曲线.
(四) 神奇的数学
1. 神奇的几何体:
柏拉图几何体是神奇的三维几何体, 常见的有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几百年来, 它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数学家.
(1) 开普勒—普安索多面体 (小星状正十二面体、大正十二面体、大星状正十二面体、大正二十面体) .
(2) 柏拉图对偶多面体 (对于每一个多面体来说, 存在另一个多面体, 这两个多面体的顶点和面的位置互换) 、阿基米德多面体对偶、Johnson多面体 (所有的正多边形构成的凸多面体) .
(3) 阿基米德多面体 (由多于一种的正多边形组成, 每个顶点由相同顺序的正多边形围绕的多面体) 、扩展阿基米德多面体 (每个顶点只要由相同的一组多边形构成即可, 不必考虑环绕的顺序) .
(4) 计算机模型.
2. 探寻数学未解之谜.
(1) 求 (1/1) 3+ (1/2) 3+ (1/3) 3+ (1/4) 3+ (1/5) 3+…+ (1/n) 3=?.
(2) e+π的超越性.
(3) 素数问题.
(4) 存在奇完全数吗?
(5) 除了8=23, 9=32外, 再没有两个连续的整数可表示为其他正整数的方幂了吗?
(五) 先进的数学
1. 数学与各学科的整合.
2. 数学模型 (函数、线性规划) .
3. 信息技术与数学 (电子表格与统计、几何画板、flash、网页制作等) .
4. 数学的发现 (体验数学发现过程) .
(六) 案例教学
1. 网络课 (三角函数、概率、随机事件、球等) .
2. 优秀案例教学,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1.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 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是动态发展过程, 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要在开发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 逐步充实、完善, 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校本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 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现代科技;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 更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
4.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会欣赏别人, 反思自我, 完善自我.
8.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篇八
一、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养成一定习惯,形成一定观点.通过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更好地体现数学的价值.
二、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但它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遍性,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
三、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可开发与实施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贺州市中学也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了高中数学校本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学的发展概况
1.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2.外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古埃及数学、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玛雅数学、印度数学).
3.中外数学家的励志故事(阿基米德、欧拉、高斯、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进行励志教育.
(二)生活中的数学
1.数列与金融生活.在人生旅途中,助学贷款、个人存款、信用卡、分期付款、个人住房贷款等陆续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何合理设计存款方式、选择合适的贷款方案等都离不开数列知识.
2.寻找校园中的数学.
3.让数据说话.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数据客观地告诉我们有关信息,并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4.数学优化问题之一——线性规划.原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因提出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资源最优配置的定量分析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线性规划可解决广告投放、配货、投资、生产、绩效等问题.
(三)美丽的数学
1.数学经典著作:介绍《几何原本》、《九章算术》等著作.
2.数学中的美:简洁美、和谐美、严谨美、构图美与组合美、对称美、数学方法美.通过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学冲动成就科学发现.
3.曲线与曲面的艺术美
(1)建筑中的曲线和曲面.
(2)雕塑中的曲线和曲面.
(3)生物中的螺线.
(4)天文与圆锥曲线.
(四)神奇的数学
1.神奇的几何体:柏拉图几何体是神奇的三维几何体,常见的有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几百年来,它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数学家.
(1)开普勒—普安索多面体(小星状正十二面体、大正十二面体、大星状正十二面体、大正二十面体).
(2)柏拉图对偶多面体(对于每一个多面体来说,存在另一个多面体,这两个多面体的顶点和面的位置互换)、阿基米德多面体对偶、Johnson多面体(所有的正多边形构成的凸多面体).
(3)阿基米德多面体(由多于一种的正多边形组成,每个顶点由相同顺序的正多边形围绕的多面体)、扩展阿基米德多面体(每个顶点只要由相同的一组多边形构成即可,不必考虑环绕的顺序).
(4)计算机模型.
2.探寻数学未解之谜.
(1)求(1/1)3+(1/2)3+(1/3)3+(1/4)3+(1/5)3+…+(1/n)3=?.
(2)e+π的超越性.
(3)素数问题.
(4)存在奇完全数吗?
(5)除了8=23,9=32外,再没有两个连续的整数可表示为其他正整数的方幂了吗?
(五)先进的数学
1.数学与各学科的整合.
2.数学模型(函数、线性规划).
3.信息技术与数学(电子表格与统计、几何画板、flash、网页制作等).
4.数学的发现(体验数学发现过程).
(六)案例教学
1.网络课(三角函数、概率、随机事件、球等).
2.优秀案例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1.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要在开发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逐步充实、完善,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校本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现代科技;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更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
4.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5.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简介】推荐阅读:
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7-28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计划09-05
特色校本课程09-12
美术校本课程介绍07-07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07-18
校本课程指导纲要07-19
初中校本课程材料07-20
校本课程复习试题07-21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09-16
体育校本课程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