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2024-07-12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精选9篇)

1.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篇一

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大赛观摩学习心得

这个秋天,我们一行四人来到美丽的福州,观摩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大赛。

比赛现场,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同台竞技、各显其能。有的将最时尚的科技产品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有将生活中的物理运用到物理实验中。各参赛选手说课材料准备充分,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精炼,创新实验让人耳目一新。选手流畅的讲解,创新的实验教学仪器,端庄大方,挥洒自如的仪态,展现出很强的`教学技能和教师风采。

而代表海南省参赛的是我站的刘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站内打磨,希望他能不负重望,有好的表现。

正如带队老师海口市教培院教研员赵东明老师所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大教学竞赛中的重点,一堂好课,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验,而对学生来说,好的实验设计,更是给他们接受知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实验教学,找各种借口用视频和图片取代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看起来是赶上了教学进度,节约了课时,但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与参赛选手间最大的差异,观看比赛中我们发现,许多参赛选手也是遇到了实验器材不合适获短缺的情况,他们都靠自己的智慧研发制作了新型高效的实验器材,不光深受学生欢迎,有的还申请了国家专利,而我除了抱怨和牢骚,偷懒,其它方面努力太少。

与说课活动同时进行的教育装备展,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厂家或公司推出的各种高科技教学装备,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对未来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篇二

一、要素化模式说课稿的不足

教师说课时,组织者为了便于评价,通常要制定相关的评价要素和量规,最常见的要数“老五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与“新五说”(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媒体和说教学过程)。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说课者自然就按照这些评价要素来撰写说课稿并实施说课流程,随之形成了以“五说”为依据的“要素化模式”(也称“五段”模式)。

但事实上,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按要素化模式进行说课时,说课者为了按“顺序”说全各要素,必然会在五个要素之间来回穿梭,不易清晰地展现教学设计的过程,从而降低了说课的逻辑性。例如:在说教材的过程中,说课者必然要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但现实是,教师在分析完教学内容之后,还必须分析学情,才能确定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哪些是教学的难点。又如,教法和学法本应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们均会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若按“老五说”,会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若按“新五说”,又会造成“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叙述的重复。再如,从逻辑上讲,“媒体的选择”和“板书”均属于“教学过程”的下位概念,而在要素化模式中,将它们设为并列关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二、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提出

由于说课是介于备课(教学设计预案)与讲课(教学设计预案的实施)之间的高层次的集体教研活动,说课稿的撰写也应看做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应用。因此,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1],我们提出了结构化模式说课稿(如下图),按照教学设计原理的逻辑顺序与递进关系,进行说课稿的撰写和说课流程的实施。采用结构化模式,不仅能将相关的评价要素有机地融合在结构中,还能使说课的流程更有逻辑性。

三、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应用

为了便于说明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以小学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详细描述说课设计各阶段的内容及方法。

1. 说课稿的标题

主标题:我是小小工程师。副标题:“画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与分析(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说课的侧重点)。

2. 说课引言

今天我说的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 1课“画方形和圆形”的教学设计与分析(向评审者表达明确的说课信息)。

3. 教学内容分析

说课者阐述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科书内容的把握,以及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定位。可用三句话表述:(1)指出说课内容出自何处(若引言已写,此项可略);(2)分析该内容在系统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指出该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以本节内容为例,“画方形和圆形”是在学生认识了画图工作界面,识别画图工具,了解线形工具基础上的实践运用。在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对画面的平衡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知识点是:利用Shif t键精确画出方和圆,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及构图。

4.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教学难点及分析难点成因的主要依据。这部分包括:(1)指明教学对象;(2)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可包含班级的学习风气)以及对教学对象智能水平、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检测结果。本节学情分析如下:该班学生虽接触计算机时间不长,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课前问卷统计调查发现,35%的学生在家使用过画图工具,只有8%的人画过方和圆。

5.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时,除了要注意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准确归类,还应明确阐述确立教学目标的具体思维过程和依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圆形和方形的工具画图;利用Shift键能精确地画出方和圆。(2)过程与方法:在方形和圆形的绘画练习中,熟练掌握规则图形的画法及图形搭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方形和圆形的组合构图,提升合理构图等艺术修养。

6.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

在这部分,说课者仅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不够,还应该“说出”将其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理由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教学重点部分的阐述,甚至可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挖掘;对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则立足教学内容固有的技术难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智能水平加以剖析,并给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这个环节能衡量出说课者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高低,也是说课的一大亮点。就本节而言,教学重点:方形、圆形与圆角矩形的准确操作;难点:利用Shif t键精确画出规则的几何图形。由于学生首次利用Shif t键和鼠标“合作”操作,属于技术协调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多练加以巩固。

7.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并不是说针对每条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设计出一个相应的策略。但对于主要教学目标,尤其是那些不易实现的目标,则应该给出详细的教学策略。通常,反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是考虑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媒体的恰当选择和教法学法的合理运用等。针对本节而言,一是通过投影童话中“小猪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倒”等画面,“需请同学帮助设计”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帮”小猪设计带烟囱的房子,画电脑屏幕、公共汽车、雪孩子等童话内容,以解决“如何将单纯、枯燥的画方和圆”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的问题。在教法上,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引导,与学生个人上机练习及分组竞赛相结合的方式。

8.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说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既要展示教学过程的全貌,又要清晰表现出关键点的设计思想及有效办法。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的成功经验是,首先,要将整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并采用客观陈述性语言描述的方式,简洁地表述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均用概括性的标题引出。这节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2)重点分类,各个击破;(3)难点分解,步步为“赢”;(4)合作探究,拓展延伸;(5)作品交流,评价总结。其次,在“说”教学过程时,最好配以流程图(在说课稿上画出,说课时用投影或挂图展示),以清晰地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全貌。此外,还应注重讲述教法和学法是怎样合理运用的。

9.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具体可分为前置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可在最后单列,也可将其融入其他模块。例如,前置性评价的设计可在学情分析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可在主要知识点学习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则主要用来在一节课完成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放在教学过程表述的最后进行。

3.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篇三

关键词:说课评价;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6-0090-0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新兴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以应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技术课程带来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诸多衍变。其中,说课就是锻炼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国内很多中小学都通过说课训练来加强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保证说课的质量和水平以发挥说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对说课合理有效的评价缺少不得。通过信息技术说课评价,信息技术教学专家可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为加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制订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说课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中的问题再分析

说课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是指根据说课活动的价值取向、说课内容及相应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说课效果进行价值或质量判断的活动,是由同行教师、专家、领导组成的评委对说课者的整体说课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是对整个说课过程进行的评价,是说课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利于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总之,通过评价说课,教师根据专家、同行们提出的意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评价要素的内涵,在课堂教学时提供了一个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参照标准,全面提升说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在评价信息技术说课的诸多实践中,我们发现众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说课中都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势必影响着信息技术说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将信息技术说课评价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缺乏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定错位。教师应将培养信息素养融入到教学,而不是单纯只为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和使用计算机,使得学习任务的设计拘泥于教材,造成理论和技能脱离实际应用。

第二,说课内容的实际可行性得不到评价,导致说和做脱节。说课说得好,上课未必能做得到。这是存在于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中的突出问题。当教师给学生真正上课时,说过的教法和学法很难在课堂上实现,带来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第三,对好的学法的评价关注不够,导致有些教师干脆不说学法。说课中只顾展示教师的风采,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说课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如何学、如何设计学习方法,而不是教师如何套格式、走形式地讲完课。

第四,缺乏对说课的重难点的评价,导致做秀成分过多。有很大部分的教师纯粹为了展示上课的全过程,过分使用多媒体展示,而真正该说的却说不清楚。说课内容的组织听起来大而空,在说教法、说学生等部分却没有令人信服的内容。

第五,对教学过程的创新评价不够,导致信息技术课堂缺乏创造力。信息技术本身高速发展的特性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在教学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在说课中表现的信息素养得不到评价。信息技术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出表率。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的构建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提出说课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然后依据信息技术说课评价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修改并制订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体系。

1.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的原则

构建信息技术说课评价要依据说课目的和说课的内容来进行。“评”要根据“说”进行,顺理成章;“说”要根据“评”来改进,相互提高。依据以上分析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构建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目的性。信息技术说课与讲课有着根本性区别。说课评价者往往是说课者的同事、同学或者是专家和领导,说课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评价说课要按照提高教学的目的,公平评价信息技术教师“说”的教学内容、信息媒体的选用、技术迁移组织设计的具体安排等内容,从宏观角度给予评价,转变已有的教师说课习惯、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而逐步加强从教能力的培养。

第二,全面性。评价说课活动成败的关键,是促进说课者对评价的改进吸收,以最小的代价保证合理的评价实施和说课教师的积极性。全方位考查说课者对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驾驭,评价新课程改革中,说课思想的信息时代性,是否具备和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全方位应用适应能力。

第三,发展性。说课评价要面向教育教材、教师行为和说课效果,要求评价者根据说课者设计的学法,指导并注重评价对信息技术情境的发展特性,以便促进说课者注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和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说课评价应从说课者教学内容出发,考查是否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观察、猜测、推理、自主探索的互动和总结,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在评价中体现说课者“过程教学”和“面向整体、注重差异”的发展性原则。

第四,创新性。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新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思想应该被应用到信息技术的说课教学中。因此在说课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说课者引进新思想、展示新技术、迎接新挑战的说课创新能力,是否在适应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学习效率,为说课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广阔的延伸空间。评价要求教师在说课时与时俱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在说教学手段上,因材施教,突出新的启发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构建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要紧密结合需要评价的内容、遵循说课评价的执行原则来进行,依照教学的实际环境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在具体的信息技术说课实践中不断总结、整理和改进。

2.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说课的评价标准体系是一种基于教学活动系统化的质量界定教研活动,它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单纯说课的交互不足的缺点,解决说课中教学与研究、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矛盾。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要以量化的方式全面考查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对所采取的教法和学法及其依据的科学性、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内容。该评价体系还应包括使用教学手段、语言、表情与板书是否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要求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操作应有的放矢,酌情调整,充分发挥评价的灵活性和教师的创新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全面的信息技术说课评价应从以下方面着重进行评价。

评价说教材和教学内容。说课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简析,包括题目、章节、单元重难点及意义、教材的前后联系等,这些是说课必须包含的内容,也是评价的基础内容。说课要提出本课时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评价说教法。这部分内容应说明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不管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在进行说课评价时都要始终贯彻启发性、主体性的特点。考查说课者是否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是否加入创造性的方法。此外,还要注意评价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特别是对信息技术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新颖的设计思路。

评价说学法。此项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阐明。主要考查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等,还应评价说课教师是否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了哪些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能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模式进行交流和协作学习。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说课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摆正师生的位置,在说课时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生兴趣方面所起的引导的作用。这些也将成为评判说课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评价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此项评价要求说课者阐述自己对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解、如何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体现时代信息特征的做法、是否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和特色、是否实现了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信息处理与技术应用的和谐统一、怎样突出教学重点、如何解决教学难点等。

综合来看,根据说课评价的基本原则,可以将信息技术说课的评价标准确定为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各项指标的名称、权重和具体要求见表1。

3.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的量化标准

一个好的信息技术说课应具有突出教学理念、展现教学思想、体现教学能力、展现教学境界、展示演讲才华等特色,能根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突出说课的核心内容,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里学会学习。由于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涉及的内容广而多,我们又从量化的角度对信息技术说课评价做了分析,并制订了量化评价标准。在设计说课评价的量化标准时,流程设计和学法指导最为重要,因此设定的指标分值也较高,详见表2。

三、总结

说课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说课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说课就必须以评价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及其他能力为原则。根据被评价者层次差异,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说课评价措施。

任何课程评价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价标准也不例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才能成功有效地进行说课,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总之,信息技术说课评价应该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升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在众多“说”中突出说学生、说学法、说应用,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以“评”来指导“说”,以“说”来指导“教”,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说课评价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鲁献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3,(7).

[2]王家军,王云鹏.“说课”评价标准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3]彭敦运.靓点说课[J].网络科技时代,2008,(9).

[4]周仲武.说课及其要领[J].江西教育,2008,(2).

[5]田贵荣.如何说课[J].教书育人,2008,(1).

[6]韩绍忠.“说课”应遵循的原则[J].黑河教育,2007,(4).

[7]吴庆芳.语文课“说课”评价标准及说明[J].小学教学参考,1998,(10).

4.小学二年级实验科学说课稿 篇四

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会做坡度与物体下滑速度、冲出距离、爬升高度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情境:乐乐(玩偶)从陡滑梯(模型)上滑下,摔了个大跟头!

问题:这个滑梯设计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想办法改进:把滑梯坡度变缓,乐乐安全滑下。

(学生初次调试,很可能把滑梯的坡度调得过小,乐乐滑不下来,或速度过慢,不好玩。反复几次,就会调整合适。)

三、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教师引导:看来,小小滑梯里还有些科学道理。通过上述事件,你想了解滑梯的哪些方面的科学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滑梯加水后,玩起来有何不同?

不同材料制作的滑梯有何不同?

滑梯的坡度与下滑速度有什么关系?

滑梯的坡度与冲出距离有什么关系?

滑梯的坡度是否有限制?

下滑物的大小、轻重与下滑速度有什么关系?

怎样可以使物体在下滑中途慢下来?

物体下滑后能否上高坡?

四、研究方法指导

1、筛选问题: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又有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2、各组确定研究问题并对所选问题进行预测假设。

3、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组内分工。

4、提示:①实验条件的控制,②实验现象的记录。

五、各组自主选取实验材料,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六、初步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逐个宣读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演示实验方法。

七、交流评议

1、组内评议

2、各组互评

八、扩展延伸

思考后回答

1、骑自行车下陡坡应注意什么?

5.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及说课 篇五

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王艳华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传承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引入

1.老师出示“装有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苹果、方便面、外表不美观的钢笔、白花花的米饭”的袋子,让学生猜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若猜不到老师告诉大家)

1)看到这些,你们想对丢掉这些东西的主人说点什么吗?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浪费行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课件:录制学生的课间活动,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师:这是同学们的课间活动,老师把它拍录下来了。看完这段录像后,你从中发现了哪些良好的行为?哪些不良现象?学生纷纷发表言论。

2)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很多,老师课前让同学们搜集和调查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①食品小组汇报

我们是食品浪费调查小组,下面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表演小品《春游》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作评价,然后讨论:看完这部小品,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作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文化用品浪费小组汇报

学生通过《铅笔的自诉》(化妆成铅笔的队员扮演)、出示实物等形式汇报那些浪费现象。

讨论:学习用品与我们密切相关,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教师出示课件:“你知道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作评价。

③水资源浪费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汇报的是云南特大干旱现象。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讲述着云南的旱情。

师:不知大家看到此情此景,是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教师评价。

④电力资源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完毕,举行节约技能大擂台,为了节约能源,我们有哪些“金点子”?

1.搜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写在自己准备的卡片上,如果没有搜集到的,选择书上的一个或两个名言记下来。

2.欣赏音乐:《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三、课外延伸,布置体验作业

课后,我们继续关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能解决的自己解决掉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五、教师总结。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王艳华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讲的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教学设计背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不断繁衍,生生不息,兴旺发达,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根本没看在眼里,浪费现象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食堂里剩饭,垃圾箱里的方便面、面包、水果、铅笔、橡皮等等,看到这些我觉得很痛心,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教学起着向导的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传承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快乐教学法,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擂台大赛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感悟,降低教学难度。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配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首先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迫切的心理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我出示一个“装有垃圾箱里捡来的苹果,方便面、外表不美观的钢笔、白花花的米饭”的袋子,让学生猜猜里边装的是什么?(如果猜不到,老师告诉大家。)从此引入课题,现在的孩子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每一位家长也都尽可能

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致使孩子对勤俭节约这个话题就不感兴趣,认识不到自己的浪费行为,所以谈起这个话题很陌生,或者说枯燥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流程中,让学生先录像,在课前,我把同学的课间活动拍录下来了,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然后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良好的行为?哪些不良的现象?因为课间活动是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是孩子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一说看录像,他们就会兴致勃勃,乐于学习,这样 不但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

通过说一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给孩子们送去一盏勤俭节约道路上的明灯。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在这节课里,主要从食品、文化用品、水力资源、电力资源四个方面汇报。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汇报,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起着指导的作用。

首先,由食品的浪费调查小组做汇报,这个小组为大家表演了一部小品,小品学生喜闻乐见,能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学生只有饱满的的热情、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主动学习,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把食品的浪费调查小组的汇报放在首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谈谈看完这部小品后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

其次,由文化用品浪费调查小组做汇报,学生通过《铅笔的自述》(带头饰,出示实物等形式汇报),使之更形象,学习用品与我们息息相关。是它们伴随着我们学习,可是破坏学习用品,随手丢弃学习用品大有人在,所以让学生调查文化用品浪费现象,第二小组同学汇报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确实是浪费,学生对今后的生活中就能有所改变?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紧接着出示课件,你知道吗,每5000张纸,就相当于毁掉1棵3米的大树,如果全国13亿个小学生每人浪费1张16开的纸,就要消耗280多吨的木材,160多吨煤和12万多吨水,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些惊人的数字使学生感知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学生众云纷说,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再次,是第三小组同学汇报云南干旱现象,今年春天,我国西南

五省遭遇了特大旱灾,水资源十分缺乏,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通过观察云南干旱的图片以及学生动情的讲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缺水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让学生的心灵有所震憾,从而激发学生节水的愿望。让学生懂得一滴水能汇成大海,一棵树能长成森林,积跬步方能成千里,积小溪方能成江河的道理,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去。

最后,由第四小组同学做汇报,在这一环节,举行擂台赛,选出一名擂主,学生为了争夺擂主,一定会积极踊跃地参赛,再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后将给擂主发奖,激励他继续前进。让学生将这些金点子真正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做节约的实践者,示范者、传播者。

每个学生发言后,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话语做评价。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让学生发言后有一种成功感,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汇报结束后,展示学生制作的卡片,在这里主要是进一步渗透勤俭节约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创造力。

最后让学生在欣赏音乐、陶冶情操的氛围中结束这节课,再一次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布置课外作业。

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不仅局限于这四种,还有很多能解决掉的自己解决,让理论上升到实践,做一个真正的节约者。

学生小结

6.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学说课稿 篇六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7.说课研究的教学地位 篇七

说课活动, 不仅展示了教师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演讲技巧等综合素质, 而且对教师钻研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收效甚大。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整个教学氛围越来越浓, 学风、教风、校风呈焕然一新之态。

但在实践过程中, 还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语音, 以为“说课无非是选取课本中相关内容, 在教研组中, 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一遍, 也就是把备课手册中的重点难点以假想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进行筛选、取舍, 是备课的另一种形式而已。”这种认识其实是肤浅的、片面的, 这是不认真、不严肃的教学态度所为, 也是对说课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所致。

事实证明, 教师如果不对单位时间内所教学的教材体系不清楚, 对课本各章节内容在本册甚至整个阶段教材中地位不清楚, 是很难讲清知识体系, 很难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明白, 而且乐学。这样的结果带来的是教师教得吃力, 学生学得费力, 支离破碎、零散不全的知识很难在学生的记忆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 笔者始终认为, 作为一个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教师, “说”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文从字顺、语言流畅、口齿清楚, 教学条理清晰, 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强, 这才是令学生津津乐道、啧啧称赞的, 这才算堪为人师。

那么, 怎样进行说课呢?

首先, 应研究大纲, 吃透教材, 要对该说课的内容进行概括性诠释, 对它在本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系统明确的分析, 再进一步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达到体现教材及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递性、阶段性。只有方向明确, 目标清晰, 任务具体,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这样, “钻大纲, 谈教材, 论课题”的教学氛围才能有效形成。那种盲目从教的南郭先生“人云亦云”的现象才能逐步杜绝。

其次是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诸元素, 譬如, 教时安排、教法设计、知识网络、阶段考核等都要掌握其教学本身及对象的特性, 让学生理解、消化、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达到叶老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当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教师的研究性必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例如,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构思、教学任务的分阶段实施, 因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不同而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语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斟酌选取何种教学方法, 诸如:讨论式、训练式、情景式、观赏式、还是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在具体的设计中, 还要设计好生动有趣、极富感染力的脑力操,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 设计好新旧知识之间过渡语言,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揣摩、归纳、综合提高, 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的例文。设计好板书, 提纲挈领, 使学生看后感到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便于理解和记忆, 这些都应在说课过程中, 具体明确地得到展示。同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真正达到“减负”与“增效”的辩证, 真正体现素质教学的具体要求。

8.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篇八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9.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篇九

《可爱的企鹅》这一课是在“跳绳”这一课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高的。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36~37页。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巩固8或9的加减法,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8和9的加减法。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从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并能用8和9的加减法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四、说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图中大括号、问号的含义。

五、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学习了8和9的加减法,并初次接触图画应用题,根据教材情景让学生提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挑战性。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乐与提问题,激发学生关心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眼光。因此,我们在出示“企鹅图”以后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不同的看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创“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课堂新局面。

六、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我采用情境引入法——猜谜语引入或播放企鹅奔跑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接着采用引导观察、直观操作等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法、问题牵引法来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锻炼学生自学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这样就能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发现创新的合作和机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留足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满足,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书上“试一试”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我们可以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分一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对于“练一练”中的题目,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发散思维、拓宽思维。例如:第3题就是一题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

七、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等

八、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课件以游戏的形式出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避免了计算的枯燥乏味。)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猜谜语引入或播放可爱的企鹅奔跑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课题----可爱的企鹅)

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

师:猜猜是什么动物?你们喜欢企鹅吗?你们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到南极走一趟,去瞧瞧“可爱的企鹅”。

(三)、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

指导学生观察主题情境图------第一幅图。

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还能发现什么?说说图的意思。

2、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解决问题。

(1)、求和。

师: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交流)

3、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2)、求部分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二幅图与第三幅图。

(1)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总共有几只企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比较图1与图2和图3的异同。

(四)、反馈、强化

1、巩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2、数学游戏(书P37下)“猜一猜我盖着了几个”

(五)、小结

1、这节颗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上一篇:暖通空调技术发展下的建筑节能的论文下一篇:初等教育专业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