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前景(8篇)
1.产业发展前景 篇一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
二、行业分析
1.上游供应分析
国家能源权威机构对十一五能源纲要的解读指出:优化能源结构非常重要,以煤炭为主体是现实,优化能源结构是方向。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高达70%的比例,这是由我国的现状决定的,但并不说明我国能源结构是优化的,以石油中心转向以煤中心是适宜的。煤炭的生产能力有很多要素决定,当年产量超过到20亿吨,开发难度及成本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几个产煤大省的生产负荷已达极限,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增长造成极大破坏。
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2004年以来上升非常快。2006年,煤炭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上升到了220元/吨,比2001年上升了一倍多。考
虑国内存在价格“双轨制”的变革以及中国未来对煤炭等基础化石能源的需求,以及“一金两费”政策的出台也将部分抬高煤价,中国国内中长期煤炭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会在10%~15%左右。煤价的走高结合长期油价预测走平(2010年55美元/桶、2025年54美元/桶和2030年57美元/桶,),也将减少部分对利润追逐的投资。
因此,长远看煤化工的原料供应并非没有压力。目前全国煤炭行业销售毛利率为9%左右,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而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的非理性投资后果逐渐显现,潜在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从这一点看来,煤炭企业下游多元化投资的内部吸收,使低成本煤炭上下游一体化极具投资前景。
煤炭行业2003年来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潜在产能释放的压力较大。政府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事故的压力,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产能大规模释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年鉴中给出了行业统计数据:2004年有4.4亿吨施工规模。2005年,整个煤炭建设规模为8.5亿吨左右,施工规模为7.57亿吨左右。未来三年平均投放的产能最少在2.5亿吨/年左右,我们估计2007年的新增产能投放规模为3亿吨左右。今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大约为23.5亿吨左右,2007年的产量增速预计为10.6%—12.7%。
结合上表,虽然近几年国内煤炭产能快速增长,但考虑基于安全生产大小煤矿的关闭和现有煤矿产能核定,预期2010年国内煤炭产量在30亿吨左右,“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并没有给煤化工留出太大的产能空间作为。2007年及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运力将趋于紧张,运力的非均衡分布可能会导致局部富裕区域将产能转向煤化工消化。
综合,煤炭行业形式,不难看出今后几年煤化工的投资方向以地区性产业集群建为主,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将占很大一部分,而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产业投资规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庞大。
2.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行业发展大致经过农业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三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如果仅从产品替代关系,不从经济性、技术角度考虑,则煤化工能够完全取代石化产品。煤化工主要包括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3.细分产品市场投资分析
1)传统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利用方法是煤炭高温焦化,焦炭是主要产品,而焦炉煤气和富含烃类液体的焦油是焦化的副产物。国内传统焦炭行业和电石行业新产能建设一直不停,短期内过剩产能难以消除。但由于国内大量民营焦炭企业的存在,2010年前采用技术先进的粗苯加氢精制装置投资依然看好。PVC、电石法乙炔化工的成本优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投资吸引力。电石法BDO是技术壁垒最高和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技术,但在建产能已经饱和,预计2008年出现产值高峰,建议谨慎投资。未来产业投资热点在于下游产品的衍生和联产、技术升级以及成本控制,今后新建产能的指导思想是产品品质提升和出口导向。
由于焦炭行业集中度低,2006年以来,发改委出台《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产能集中在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大势所趋,今后几年的主要走势为大型企业产能扩建、优势企业兼收并购。
高油价时电石法工艺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但最大的问题是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兴建了电石乙炔法的化工装置。2006年5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指出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进入门槛,禁止部分新电石项目的上马。但由于国内电石仍有产能在建,同时下游需求波动较大,未来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的电石价格将随产能利用率及行业成本变化而变化。未来电石行业投资主线是煤电电石和电石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强化成本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迎合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为主。
2)煤气化。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所在,应用广泛、发展成熟。即在缺氧条件下使煤炭不完全燃烧成为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用为化工原料。主要技术有壳牌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GSP加压气化等。技术优势尤其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及先行企业优势较大。而真正降低煤化工产品成本的重中之重是获得便宜的甲醇,而具有煤炭优势和先进煤汽化技术是降低甲醇成本的主要手段。
下游产品合成氨产业链中,尿素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仅靠行业成本支撑产品价格,投资前景暗淡。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或进行行业整合来获得发展。2006年以来行业整合明显加快,如中海化学收购内蒙古天野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化肥行业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案例并成为“十一五”的趋势;未来硝酸和硝铵等由于主要用于化肥和炸药生产而在尿素下行的趋势下价格将逐步走低。产业势会与氮肥趋同,同样缺乏投资理由;下游产品甲醇产业链中,由于甲醇的物理性质不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甲醇燃料,但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甲醛、合成橡胶、甲胺、DMT、MMA、氯甲烷、醋酸、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5099万吨,需求量约为4226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全球甲醇产能向低成本区转移,国际甲醇价格将逐步下行。
国内甲醇装置以煤炭为原料占多与国际上以天然气为主的格局不同,但目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在1500万吨以上,预计2006年的消费量为760万吨,正常需求增长在15%左右,到2010年开始甲醇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国家推广甲醇汽油、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否则即使有成本优势,投资风险仍然过大。
DME,二甲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甲醇合成,作为优秀的清洁能源,国家可能推广为车用燃料,但其配套的二甲醚站建设和车辆发动机的改造,使此需求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短时间内二甲醚仅仅依赖成本优势,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单个产品缺乏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指向,及时跟进投资。
醋酸下游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Celanese南京60万吨和扬子石化与BP合资的50万吨装置,使国内产能压力在2008年显现。而2008年左右全球醋酸供应仍将保持偏紧或平衡的状况,这使的国内的一体化企业有希望利用成本优势未来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MTO、MTP,由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通过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性突破,打开巨大的甲醇需求空间,否则只有寄托希望于于煤—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降低成本与石化产品竞争,甲醛主要用于生产树脂、胶粘剂,年需求增长率为25%左右,产能已显过剩。未来投资方向是甲醇降耗技术开发以及甲醛的下游配套产品线的纵向多元化。
综合分析,煤化工产品大多进入壁垒不高,单一产品结构企业受市场价格、产能过剩等市场行情影响严重。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去除不确定的技术改良因素,煤气化多联产投资似乎是行业唯一的选择。国内目前的拟建、在建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煤矿企业在跑马圈地划分未来的利益范围,化工企业有技术、人员优势;但煤矿企业却占有资源、资金优势,把握着煤化工企业的命脉—低成本;而一些国际行业巨头则拥有技术优势、设备资源、资金优势及管理优势,所欠缺的是政策和资源,凭借其优势可以和我国众多的化工和煤炭企业采取广泛合作,但国家必然出于战略安全考虑限制其介入程度,这就要求我国的业内企业在加强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研发强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争取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作强煤气化产业。
3)煤液化
煤间接液化,先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再通过费-托反应以及蒸馏分离得到石脑油、柴油和汽油等终端产品。另外一条煤利用途径是煤炭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原理上都比较类似: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溶剂中将较高比例的煤溶解,然后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通过蒸馏分离出油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互补极强,直接和间接一体化装置是煤化油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这项技术上,并无成型经验可以借鉴。出于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但经过近40年的产业摸索之路技术风险并不大。乐观预计下一批煤液化产能建设仍以现有企业扩建为主,给三家企业将带来领先效应和巨额利润。
即使2010年国内煤制油装置规模达到2500万吨,每年耗煤约为1亿吨,仍然不到目前煤炭开采量的5%,并不会影响煤炭价格,况且目前的一些煤制油项目均有配套的新开煤田配套。但如果未来一段煤制油产能过大,则可能影响石油价格下降,降低煤化工的经济效益,所以,煤制油对石油产业的冲击并不大。从生产成本角度计算,煤炭价格10美元/吨,自主技术的成品油成本在25美元/桶左右,即使加上煤炭未来预期涨价成本,在原油价格预期45美元/桶下,总投资收益率(税前)在12%左右。
由于煤化油技术具有很高的壁垒,预计国家政策将适当推广煤制油技术,先行企业能够在未来可预期的30余年高油价下受益。中短期内,煤制油装置可能的煤炭需求占煤炭总需求的比例较小,不会导致煤价的大幅度上扬。长期看在生物能源及天然气的竞争下煤化工也不会对石油化工替代。
4.产品策略分析
尤其是石油价格高峰之后,煤化工行业的多数单一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单纯的低成本策略必然难在今后的国际化工市场构成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煤化工产业今后的投资方向主要是:
1)煤气化技术和综合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低成本多联产,化工产品精细化的研发,降低消耗尤其是水消耗的技术改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改进。
2)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内需进入高速增长,但仍落于产能增长速度;外向型生产优势显现,海外投资增加,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将有很大提高;煤化工企业和石化工企业合作加强,联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业内潮流。
3)投资主体仍以煤矿企业和大中型化工企业为主,外资引导下产业内资本性兼并收购案例层出,国家对产业内大部分产品的进入门槛将有所提高,产业集中
化趋势明显,将有一批世界级的煤化工集团出现。
2.产业发展前景 篇二
一、小杂粮的利用价值概述
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发现, 小杂粮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 较高的食用价值和显著的医疗滋补功能。不但是安全健康的理想食物, 而且也是调节代谢、平衡营养、降脂、降糖、降压、抗衰老的保健佳品。近年的应用推广, 首先被中老年人接受, 而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并逐渐向减肥、美容等领域发展。
小杂粮既是传统食粮, 又是现代保健珍品, 在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位置。小杂粮蛋白质含量高, 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荞麦富含生物类丙酮、酚类、亚油酸、钙、镁、铜、铁、锌、硒和丰富的维生素等特殊的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病治病等效果。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
现代科技进一步证明了各种小杂粮含有不同的特殊营养成分, 许多还有是药疗作用。
杂粮中微量元素含量高, 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铁、钙、磷、硒等, 而这些微量元素在精白米、白面中含量甚微。特别是镁在红薯中含量极高, 有很好的抗癌、降压效果。
小杂粮膳食纤维多, 既有可溶性的, 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其对降低胆固醇和血糖, 防止心血管、中枢神经疾病的发生及机体的老化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通便作用十分显著, 有效缓解和预防现代人的便秘, 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小杂粮食物偏碱性, 可以中和人体酸性环境, 缓解疲劳, 增强体能。并可以清除体内垃圾。保留身体中的水分的作用而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小杂粮的维生素含量高, 如维生素B、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 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 抗氧化, 起到积极的抗衰老作用。
小杂粮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氨基酸, 是儿童、中老人的最佳食品, 可起到营养互补作用。增加食用量, 对于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经济价值
小杂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地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既是这些地区的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 也是这些地区农民的重要食物源和经济源。小杂粮具有很好的抗旱避灾保收能力, 是土地耕作制度改革和种植业调整中极好的茬口, 在实现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小杂粮的发展前景
小杂粮是我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的作物, 也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900多万公顷, 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左右, 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左右。芸豆、绿豆、小豆、豌豆、小豆、蚕豆、荞麦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年出口量占粮食出口量的10%, 年创汇3亿~4亿美元, 占我国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20%~30%。
3.林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篇三
回良玉在信中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和开拓创新,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现代林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说,林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资源类型多、产业链条长、市场空间广、发展潜力大。发展林业产业,繁荣林区经济,对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林业产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协会的作用,搞好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林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王忠禹指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林业是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提供生态、物质和文化三大产品,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中国林业产业协会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诚信、自律、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建成一个代表广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凝聚力强、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最具影响的社团组织。
会议分析了林业产业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了新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对策和新措施。发展林业产业,既能提供能源资源,又能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完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兴林富民的必然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业产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兴林富民。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充分挖掘林业的经济潜能,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保障,对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林产品以其种类丰富的优势,可再生性的特点,绿色环保的品质,将发挥十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全面小康社会是林产品十分丰富的社会,是林业产业十分发达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林业产业必然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指出,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在六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加快发展以用材林资源培育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充分依靠现代科技和装备,全面提升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森林物种优势,努力壮大以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为主的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借助市场需求的力量,切实推进经济林产业尽快迈上新台阶;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积极发展以种植养殖业、非木质采集业为主的林下产业。
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为协会成立揭牌并任协会名誉会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任协会会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任协会第一副会长(法定代表人)。
浙江省省长吕善祖以及有关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代表及特邀代表出席会议。
4.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预计 篇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1 浏览:302
目前《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正式出台,这份规划首次将“通用航空规模快速扩大”列入民航“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要求。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新增通用航空飞机1000架以上;进一步降低通用航空市场准入门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通用航空企业。
“通用航空市场潜力巨大,未来10年通用航空将拉动近万亿元的需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一直关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知名投资并购专家、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律师表示。
通用飞机数量不及美国0.4%
民用航空包括公共运输飞行和通用航空飞行。通用航空指的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等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市场可以细分为公共服务、经济建设和航空消费三个部分。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对通用航空,特别是通航飞机及运输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制政策也出现放松管制的趋势。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在未来10年,逐步放开3000米以下高空。由于3000米以下空域是通用航空的主要使用空域。同时,也将在广东、兰州等区域范围内进行试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低空开放的开始、低空开放时代的来临以及低空资源即将进入充分利用时期,整个通用航空的产业链都将陆续受到刺激,各类飞机制造以及零部件制造、维修行业的需求会急速增长,中国的私人飞机产业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纸文件能解决的事情,可是国家有关政策的及时出台,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对产业发展有利。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落后于运输航空,二者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也不平衡,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航作业量多年来发展缓慢,通航机队整体实力很小,企业经营困难多,这和我国运输航空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比较来说,是极不相称的。
当前,通用航空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队伍。一方面,由于没有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传统通用航空服务停滞不前或日渐萎缩;另一方面,通用航空机队规模、飞行小时数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中小型通航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盈利能力弱,发展壮大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美国民航现在拥有飞机23万多架,其中通用航空飞机占96%左右;有飞行员70多万,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占绝大多数;有机场1.75万个以上,其中通航机场占96%左右。我国通用飞机的数量最少、飞行时间最短,飞机数量不足美国的0.4%,同是金砖四国的巴西的通用飞机数量也是我国的12倍;同时,我国还存在民用航空结构失衡、通用航空基建严重滞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
目前来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实现民航业“两翼齐飞”的局面。
资金不是发展的瓶颈
当前制约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缺少资金,而是通用航空人才的匮乏、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以及空域管理的市场化面临困境。
在人力资源方面,通用航空产业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决定着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飞行员、机务人员等都是急需人才。同时,通用航空企业中的行政管理、金融投资和销售人才目前来看也是匿乏的。
人才的紧缺已严重制约了通用航空企业的发展,能够既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又具备通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目前国内除了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培训公司外,还没有真正的从事通用航空人才培训的专业机构。
在机场资源方面,截至2010年底,通用航空机场、临时起降点共有329个,其中持有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通用航空机场、起降场44个,通用航空临时机场或者起降点285个。整体机场资源比较薄弱,已经满足不了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需要。
在空域资源方面,我国空域资源管理和开发跟不上,空域和航路资源紧缺。中国的航空管制技术相对落后,空管设施投资不足,空域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民众对使用空域程序不熟悉等原因,限制了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拥有通用航空许可证的企业103家,总资产规模68.9亿元,收入总规模接近30亿元;在民航局登记的通用航空器907架,其中直升机154架,飞艇(包括热气球)17架;全年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达14.03万小时,比2008年增长14.3%,创历史新高。
虽然通用航空器数量逐步增加,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在私人驾驶、私人拥有、高端商务、农林巡航飞行、森林灭火、航空急救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未来5~10年应可能增加到5000~10000架左右。
根据航空拉动产业链发展1∶10的比例,未来10年通用航空将拉动近万亿元的需求,通用航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通用航空产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包括航空器制造、维修、机场、空管、航信、航油和航材等持保障业务的发展,以及飞机制造与维修相关产业。
具体来说,空中交通管制的管理体制、设备水平等影响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我国空管系统已经建成了包括民航专用转报网、分组数据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在内的三大通信网,初步实现了航行情报、气象等专业信息的网络化服务。网络化的雷达数据交换得到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实现管制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部门提供了空中交通信息服务。可是低空空域航图、低空飞行的情报和管制服务规则等缺少支持。航空维修业发挥其为通用航空的维护、保障作用,但受维修企业规模、技术、设备等综合能力的限制,国内航空维修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通用航空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供应商是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通用航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5.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及优势分析 篇五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早,历史悠久,但是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纵观中国动漫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也有过历史辉煌的一页,但是很遗憾的是都没有以一种产业的发展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动漫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直到现在已经也有一段时间了。
2000年以来经过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后的几年阵痛,中国市场机制慢慢的活跃起来,中国动漫逐渐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生态,中国动漫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崛起,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一些原有的思想观念被一一的打破,这使中国动漫在创作上有了 一个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市场运作空间,从而促进了国内整个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的加深,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迫切的需要产业升级,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于是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政策也慢慢倾斜于一些文化和其他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国产动漫的发展,其次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国外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一些守旧的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从而整个动漫产业的影子才模糊的显现出来,并逐渐的清晰起来。前期的动漫的发展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
中国动漫发展历史悠久。从早期的《骄傲的将军》到《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在到近几年的《蓝猫淘气三千问》长期的发展为中国动漫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上的经验,以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经营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转型国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大量的 支持,这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加快乐动漫产业规模化的速度。
历史文化底蕴很浓在题材可发觉的空间大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历史的国家,文化远远流传,民族文化多样,有着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和优良文学作品,比如说《三国演义》,《西游记》 《花木兰》等,这些都是优秀的动漫创作题材,动漫的发展离不开的好的故事创作,五千年的历史积累的丰富文化底蕴,这就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最为根本的发展创作源泉,奠定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动漫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现在文化的表现,没有好的文化底蕴也就没有好的作品出现,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空》就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从美国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到刚上映的《功夫熊猫》一种类似灵魂式的东西在其作品中涌动着,可以看到很鲜明的中国元素,历史在又一次告诉我们中国元素的成功性是不可替代的,而《功夫熊猫》更是以史无前例的票房取的压倒性的胜利,形成巨大的商机,而国内市场这样的成功案例也不少见,中国60年代的水墨动漫《小蝌蚪找妈妈》和 《三个和尚》就在国际获得良好的声誉。
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的支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迫切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界为追求高附加值经济利润所寻找到的一个全新的经济突破点。从某些方面上讲“文化产业”可能低成本,高化创意,长周期而获取几倍以上的纯利润,而动漫产业又是文化产业中的先先行之兵。各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措施促进各地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其倾斜,于是间各地的“动漫节”,“产业论坛”相继在 各地开花,据了解截止2008年末我国的动漫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260亿人民币。并且我们动漫市场还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的空间等待开发。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机和文化影响力,各地政府更是倾心打造,在沿海的一些地方一些于动漫有关的显目纷纷展开,比如说厦门,深圳,和杭州等地。
中国动漫产业正面临着政府有力推动,市场强力拉动,“互动效应”十分突出的形式,走出了在发展模式上的一条新路子,一些企业的介入更使其发展迅速。
动漫的经营运作模式产生与制作的成熟
通过80年代以后中国动漫界成为海外市场的技术加工工厂后,中国动漫在其技术上和管理经营上逐渐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经营模式,并且粗略的产业链也渐渐完整,向蓝猫等动漫产品还已经推向了海外市场,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市场,同时也离不开好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在水墨二维动画中,在制作的环境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相当的艺术水平,并以逐步迈向三维制作的趋势中向前发展,2008年上映的国产三维动画片《秦时明月》掀起了国内三维动画的创作旋风之路。
而在创作题材上面对着国内和国外市场,创作者也逐渐改变某些创作观念,不是单纯的把动漫消费群体定向的锁向儿童,而是以更加注重大众化,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方式面向社会的没一个阶层,个个年龄段的动漫消费者,完成了由动漫连续短片向商业动漫电影的过度,比如说2008年一部《喜洋洋与灰太郎》动漫影片就在国内获得相当大的成功,一时间传为佳话,一傲人的成绩揭开了中国动漫的影院动画的发展之路。
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在迅速的崛起,伴随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越加的丰富,而且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照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哪里市场就在哪里的说法,那么整个中国动漫消费市场将是全球动漫市场增长的一级市场,一方面我们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的改善,精神消费越加的需要,而动漫产品确正值一种精神消费,最近一个动画片上映的表明,我国的动漫产品消费不仅仅是单单的像过去一直所强调的儿童消费市场,而发现其市场已经走向多元化,有些方面已经趋于成人化,不局限于哪一阶级,并且这种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发展着,另外按照我们目前的需求来讲我们的动漫产品需求的缺口非常之大,前面已经说过还有1000亿人民币的未开发市场。
6.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调查 篇六
—关于陕西省铜川市崔家沟煤矿的调查报告
04级经济学基地班
王萌 2004103000
5[调查时间]2005年8月-9月
[调查地点]铜川市崔家沟煤矿
[调查对象]崔家沟煤矿职工及查阅资料
[调查方式]走访式调查
[调查目的]煤炭是陕西的主要能源,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全省国民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煤炭又是资源型产业,受到客观的自然条件的制约。本
文从陕西省崔家沟煤矿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分析入手,客观剖析了
崔家沟煤矿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客观于实际可能,提出了煤炭产业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背景资料
千百万年来,自然界的变迁为人类提供了诸如煤炭这样宝贵的资源。迄今为止,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左右,我国76%电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都是由煤炭提供的,煤炭在我国国民生活和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工业不仅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期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煤矿简介
陕西省崔家沟煤矿始建于1958年,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杏树坪,是隶属于陕西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的全民所有制大型现代化矿井,国家统配煤矿。占地2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30万平方米,经过四十多年的生产建设,已累计生产原煤3000多万吨。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98人,大型生产设备7000余台﹙套﹚布置了两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档普采工作面。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独立的行政,狱政设备。是陕西省最大的监狱煤矿,全国100家最大煤炭采选企业之一。
崔家沟煤矿属于龙玉井田,中下侏罗纪延安组4-2煤层,煤厚3-11米,1最厚处可达28米,煤层倾角2-10度,煤质为中灰﹑低硫﹑低磷﹑含油的弱粘结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汽化用煤。截至2004年底剩余的可采储量0﹒98亿吨,剩余服务年限约33年,采煤方法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方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0万吨。生产布置为两个采区,两套综采工作面,四套综掘工作面。
三 经营现状
煤矿的煤炭生产形势整体比较稳定,2000年以来,随着全国煤炭形势的好转,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关闭小煤窑等的有力措施的开展,崔家沟煤矿的产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说一直是在稳中前进,煤炭产量的提高,销售量的上升,带动了整个煤矿的发展,运用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安全,使煤矿正向一个良性﹑稳步高速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煤矿近五年来的煤炭产量
﹙图1﹚
图2是图1的折线表示图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年01年0
2年03年04年
﹙图2﹚
上图可以看出崔家沟煤矿从2000年开始煤炭产量稳步上升。而且上升幅度较大,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煤炭等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为煤炭经济带来生机。国家政策对煤炭等能源产业的扶持,在我国,煤炭行业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部门而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最突出的,一是准入的管制,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行业一直是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国家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二是价格管制,由国家统一规定煤炭价格。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逐步放松了对煤炭行业的管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一是取消煤炭部,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引入民营资本;三煤炭价格的双轨制。
市场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从以前的价格管制,到现在的价格开放,煤炭价格市场供求决定。把煤炭行业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例如,崔家沟煤矿的煤炭价格从以前管制时期的60元每吨到现在开放的240―260元每吨还供不应求的情况都是国家政策变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整个市场价格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对煤炭行业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培养人才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p1是管制时的价格
p2是开放价格后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
可以看出开放后整个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更大,随着供给量的加大,价格的提高,整个煤炭销售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
镇煤矿停产整顿的通知》,不仅有利于整个煤炭市场的净化,加强了煤炭安全生产,更有助于国有大型煤矿的集中生产,和更好的利用资源。
如图所示,关闭小煤窑后,煤炭产量减少,再假设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的需求量应该上升)由于供给量不变,导致价格由P1上升到P2,在相同的开采量下,煤矿的销售额会增加。受益也会相对增加。
三,关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煤矿有足够的资金加大投入,提高机械化水
平,高科技的使用使更少的投入可以获的更多的回报。不但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而且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崔家沟煤矿从2000年开始
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使产量从60,70万吨上升
到100万吨。2003年采用的4套综合掘进工作面。产量近一步提高。
高新技术是煤炭行业高产的关键。
四,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使产量能在安全的前
提下稳步提高,而且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激发全体安全管
理和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严格科学的安全监察监督机
制。通过指定考核奖罚方案,细化,量化考核细则,使其具有
可操作性。在职工管理方面,把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做为生产的基
础来抓。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优秀人才。为煤矿的建设发展后备力
量。
五,2004年,做为陕西省政企分开的示范单位,煤矿严格按照政企分开
进行科学管理。在这一年中,运行过程良好,政府和企业的分开不
仅划分开了彼此的职能,而且保证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企业经营的开展,剥离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负担,同时也为煤矿产量的提高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
像所有的一次能源型产业都会面临的枯竭问题一样,由于崔家沟煤矿的预计剩余服务年限为33年,所以在现在加大开采量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 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整个能源产业都面临一个枯竭的问题,所以在开发能源的同时必须坚持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先在近十年内稳定煤炭开发规模和煤炭产量,要在整顿煤炭生产和安全秩序的基础上,依靠技术进步,引入市场机制,挖掘改造和开发建设“双管齐下”必须树立能源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能造成煤炭开采完了,周围的环境也破坏光了的局面。必须边开采,边保护。要建设投入少,产出高的安全煤矿,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综合采煤,开展煤层气化工作等,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煤炭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整个煤炭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走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的路子,不失时机的发展洁净煤的技术。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和加工利用率。在深加工方面加大煤炭的附加值,走综合经营的道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另外,加强科学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也是企业提高效率的捷径。
再次,合理的选择替代产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资源型产业的特
点,以人为本,抓好资源枯竭煤矿有序退出市场的工作。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为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二次创业”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不可能想象用某个产业或
一、两个项目就可以接续煤炭产业,因此替代产业将是一个综合的方案。要因地制宜,可以利用煤炭产业丰富的土地资源搞第一产业。以若干个骨干项目来带动系统经济的发展,围绕着这些骨干项目可以搞零配件加工、产品的深加工等中小项目,实现社会分工专业化。随着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煤田地质勘查,搞清资源,提交更多可供建井的地质报告。煤炭产业是资源型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资源状况,没有资源谈不上煤炭产业的发展。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地质勘查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勘查资金,如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资源补偿费、扶贫基金、地勘专项基金等。
[调查结论]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结构中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
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当前我国的煤炭形式
运行良好,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有助于煤炭价格的稳定,但长久的这种局面究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现在不但要引进
7.发展前景广阔的油茶产业 篇七
关键词:油茶,资源,种植,产业,前景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属常绿小乔木,种子可榨油 (茶油) 供食用,故名。油茶树高达4~6m,一般2~3m。树皮淡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长3~10cm,宽1.5~4.5cm,花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或红色,直径6~9cm,花瓣倒卵形,顶端常二裂。蒴果球形、扁圆形、橄榄形,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种子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叶部含有花黄素、茶碱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木材可做小型农具。
油茶分布区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m以下,西部地区可达海拔2000m。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mm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油茶以种子、插条或嫁接繁殖。为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多采用插条或嫁接育苗,然后进行栽植造林,最适造林季节是立春到惊蛰,也有在10月份进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一)亟待开发的木本油料植物
目前,我国的植物食用油大部分是油菜、花生、芝麻、黄豆等草本油料植物所提供的,木本油料所占比重很小。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植物食用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要拿出更多的土地种植草本油料植物是很困难的,发展木本食用油料是解决食用油供应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最好出路。
1. 油茶可栽种一次收获多年
木本食用油料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人类早期,首先食用的植物油就是直接从树上采摘成熟的含油种子压榨而成的。后来为了得到稳定的油料来源,人类开始自觉保护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并使其成为最早的人工经营的经济林木之一。全世界主要有11种木本食用植物油,年产量约6000万吨,其中棕榈油、椰子油、橄榄油和茶油等四大木本油料的产油量约占30%左右。我国有作为木本食用油料栽培的树种近10种,如油茶、油橄榄、文冠果、黄连木、元宝枫、蝴蝶果、山核桃、厚壳类核桃、椰子、蒜头果等。其中,油茶在南方15个省(区、市)共有栽培面积约6000万亩,是目前国内所有人工林中单一树种栽培面积最大的。
木本油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适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生长,可在荒山荒地栽培,不与粮棉争地,而且是栽种一次收获多年。如种植油茶,一般5年可以开花结果,8~10年进入盛果期,其寿命可达100年以上。木本油料植物抗逆性强,管理比较容易,出油率较高。只要经营得好,油茶亩产油可达25~30kg,油橄榄和核桃亩产油可达50kg以上。
2. 油茶生产产生的多种经济和生态效益尚“藏在深闺人未识”
油茶原产于中国,在世界上也惟有中国有大面积的栽培。茶油色清味美,具有独特清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优质功能性保健油和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茶油中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为天然植物油中之冠,营养价值很高。另外,远离城市的山地丘陵环境使它不易受有害物质污染,是天然的、难氧化变质的植物油,耐贮藏,不易酸败。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南方,人们早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就开始栽培油茶了。现在丘陵低山区保留下来的油茶林,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选择的结果。油茶林生长在山上,淹不到,涝不着,干旱也不怕,是可以长期利用的“绿色油库”。
油茶树种多生长于山区和丘陵地区,油茶林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很大的生态效益,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在丘陵地区现有油茶林如遭受破坏,要恢复是不容易的。因此,对待油茶生产问题,还要有生态保护意识。因宣传力度不够,至今油茶仍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3. 有限的产量难以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年消耗量为1400万吨左右,国内年生产食用植物油约800万吨,主要是油菜籽和大豆油,木本油料虽以油茶为主,年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相当于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的2.5%,且大多数并没有成为商品进入市场,种植地的农民把所压榨出来的茶油多数留为自己食用,茶油在超市中销售也才是近几年才见到的。
茶油虽号称“东方橄榄油”,品质甚至优于橄榄油 (见表) ,但在价格上和地位上都还没能得到体现。我国每年进口1万多吨橄榄油,目前市面上的售价在100元/kg左右,而国产的精炼茶油只有50元/kg左右,价格只有橄榄油的二分之一。在茶油出产地的南方,人们大多知道茶油好,但能准确具体说出好在哪里的人则不多,在我国北方乃至外国,人们更是知之甚少了。目前市场上一般调和油的价格不到每升10元,这样的价格比,普通百姓在选择时一般不会接受和考虑茶油,所以作为商品的精炼茶油又被人们誉为“贵族食品”,消费还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士、教授医师、演艺明星、政府官员及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和中老年等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这几年茶油呈价扬的趋势,与“物以稀为贵”不无关系,而有限的产量又使得企业在宣传上惜时惜金,左右为难。
(二)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1. 认识不足与重视不够
(1)认识不足
当前, 优质山茶油在国际油脂和化工市场十分畅销。优质山茶油与国际上公认的保健型油脂橄榄油相比,脂肪酸组成与其类似,但市场售价明显低于橄榄油。在欧美、东南亚及港台地区,精炼后的优质山茶油已成为中老年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以优质山茶油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化妆和医药、保健用油和按摩护肤品,更是受到各国女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国内多数人对优质山茶油所具有特征和优势没有足够的认识,把它当作一般食用油看待;一些地方甚至还把油茶种植和山油茶加工作为一般传统的农作物和农村小加工业来看待,致使油茶开发未形产业。
由于油茶产区基本上是在比较偏远的山区,长期以来多数以自然生产为主,布局分散,多半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由于茶农思想认识的念头特别是大部分林农的小农经济意识占上风,多数茶农满足于种茶只要足够于自家食用外偶尔把剩余的部分卖点钱而已,没有把油茶生产当作一项经济产业来发展,因此,广种薄收,疏于管理,除少数油茶林产量稍高外,大部分油茶林栽培技术简单,管理粗放,茶籽产量和效益都很低。资源的不足,使得油茶加工企业原料短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制约其发展。
(2)重视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发展地方经济,都把目光过多放在招商引资和发展重点工业项目上,一些油茶产区政府对山油茶所具有的产品特征和优势认识不足,置本地资源优势不顾,认为油茶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限长,不能立竿见影,认为发展油茶产业是小经济,起不到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因此,油茶种植领域也基本上处于关注不够、科技含量不高的状态。
2. 种植方式和技术落后
目前油茶种植方式和技术比较落后,仍呈小农经济形态。在我国现有的油茶林中,绝大多数还是低产林,品种混杂,树种结构老化,种质较差,单位面积产量低。一些山民安于现状,习已为然,安于“吃祖宗饭”,把油茶作为“发露水财”,平时不投入管理,对油茶只取不予,仍停留在“人种天养”或“天种天养”的状态。没有统一规划,没有连片开发;种植管理粗放,没有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多数油茶属于农民自发生产,品种杂,树矮小,缺乏科学的护理,广种薄收。加上基层油茶种植和技术服务不到位,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油茶新品种的开发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不高。一些地方的油茶平均亩产油量才5kg,每亩收入仅有50~100元。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油茶产区甚至出现把油茶林纳入了栽杉种果规划,导致毁林现象,致使了油茶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目前初级产品价格太低,油茶种植者微利甚至于无利可图。4元/kg左右的茶籽,对于每亩10几斤产量的低产油茶林,其价值还不及采摘的人工费用。
3. 缺乏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油茶新品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系统开展了全国性油茶种质资源调查、良种选育、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低产林综合改造等试验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全国选育出的200多个油茶品系中,平均亩产茶油可一般也是50kg左右,油茶栽培难以达到高效益。可见,产量偏低是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
(三)发展前景广阔的油茶产业
在整个油茶产业链中,其剩余价值并没有做到合理分配,种植者得到的太少。油茶有大小年之分,一般小年产量只有大年一半左右,每到油茶的小年,这种矛盾就显现出来了,为了维系生产,各加工企业纷纷派出大量人员,到处抢购原料,以往500元/t的茶枯饼、4元/kg左右茶籽、16元/kg毛油,分别涨到了1300元/t、6元/kg、30元/kg,即便如此,加工企业仍有利润空间。收购价格大战,与其说是坏事,不如说是好事,一是市场规律得到体现,只有价值的回归,才能有效地提高种植者的积极性;二是促使油茶加工企业重新“洗牌”,目前已有一些小的企业声称快撑不住了,不少加工企业的老板也坦言,再不加快资源培育的步伐,将会面临无油可榨的窘境。
从1996~2005年,我国植物油的食用消费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790万t迅速增到1400万t。人均消费量超过10kg,但与世界人均年15kg消费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通过改良栽植品种,提高其它油料作物的产量,我国食用油仍将存在着较大的消费缺口。目前,我国每年都要进口100万t左右的棕榈油和橄榄油以满足市场需求,部分营养成份还稍逊于茶油的橄榄油,身价却是茶油的2~3倍,使得茶油在价格上具有竞争的优势。随着人们对茶油认知和认可的提高,茶油在国内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会给油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大果红山茶的高产优质特性为油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带来曙光
可喜的是,在现有的资源研究中,仍然有极个别品种亩产茶油100~150kg。如广西大学黄荣韶教授主持的“广西藤县红花油茶资源利用研究”项目所研究的广西藤县大果红山茶,就是其中一种,该项目目前已通过专家的测试。广西藤县大果红山茶发源于广西藤县的深山老林,是一个人们尚未认识其实际经济价值的野生种。该油茶产量极高,在普通栽培条件下,单株挂果60~200个,单果重0.6~0.8kg,每亩可产鲜茶果2000~2500kg,每亩可产优质茶油80~100kg,油产量比目前的普通白花油茶高好几倍;同时,该油茶的油质特优,油色橙黄透明,各项指标经权威部门检测均符合或超过压榨油茶籽油一级食用油标准。该油茶品种易于采摘,不同年份产量相差较小,对土地要求不严,植后7年进入丰产期,种仁含油率高达51.37%~53.60%,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油茶品种,大面积开发种植,对木本油料及经济林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突显。该油茶品种目前已在广西、湖南、云南、江西等省小范围试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油茶协会.方兴未艾的油茶产业.
8.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八
再生铅产量稳步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再生铅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全国再生铅产量135吨,占当年铅产量(464万吨)的29%,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再生铅产量的80%以上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和上海等地。
再生铅产业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2011年,与开发利用原生铅矿资源相比,我国再生铅产业相当于节能88 965万吨标煤,节水31 725万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17 2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5万吨。为实现我国铅工业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再生铅行业的领头企业继续产能扩张的步伐。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技术升级搬迁及年处理3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在江苏邳州工业园建设完成,目前试投产。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熔炼炉和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国产化设备各种性能指标优良。湖北金洋冶金股份公司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建设的年处理2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环境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在湖北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启动。河南豫光金铅集团自主开发了“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新工艺技术”。
从2011年环保部核查的公布数据分析看,目前我国再生铅产能约为559.26万吨,2011年再生铅实际产量为135万吨,可见我国再生铅产业出来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外,还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大型再生铅企业的技术装备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规模原生铅企业也开始涉足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总体看,国外废旧铅蓄电池技术和设备生产企业有进一步进入国内市场的愿望强烈。国内再生铅企业自主开发的废旧铅蓄电池国产化设备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龙头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纷纷建设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
国务院九部委专项检查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2011年,国务院九部委对全国再生铅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实施了最严厉的整治专项行动,行业“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的格局已经呈现,迹象分析表明,经过2011年和2012年环保核查,全国保留下来的将是规模化、规范化的专业再生铅企业,最多不会超过30家。专业再生铅骨干企业具有较高的环境理念、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优化的环境保护方法,同时集中度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完全具备安全回收处理利用全国废铅酸蓄电池总量80%的能力。“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现象将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再生铅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
2011年以来,再生铅产业重点区域陆续接受当地环保部门抽查,血铅事件再次引发环保焦点,接着又开始了全国范围的专项检查行动,环保不达标的再生铅企业全面停产整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调研统计分析,再生铅行业企业2011年全年平均开工率不到40%。究其原因:环保风暴仍旧席卷涉铅企业,严重影响再生铅企业产能;此外受增值税退税取消,废铅酸蓄电池价格高涨,企业成本增加、启动行业准入、环保核查等也是企业开工率不高的因素。
未来产业布局考虑
2011年,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及加工园区分步情况,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将重点支持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区发展再生铅。
“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铅产业将重点实现回收与利用的有机结合:一是实现废铅回收体系化,在合理回收半径前提下,围绕规模龙头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二是实现废铅利用圈区化管理,依托规模企业和产业集群建立废铅集中处置园区,打造一批城市矿产基地;三是废铅处理与铅蓄电池生产上下游衔接。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产业管理更加规范
2011年以来,一方面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受到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产业规范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厉。
2011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5月,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11年8月,工信部公布《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11年9月,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完善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引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发布《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组织推荐第三批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的通知》以及《关于组织推荐201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备选园区的通知》。
此外,国家发改委每年还支持中央预算内项目、城市矿产基地建设项目;科技部支持再生资源领域技术装备开发及示范;工信部支持中小企业技改、清洁生产项目;环保部支持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及环保装备推广等;商务部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也正在制定或研究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再生铅行业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技术和投融资支持逐步完善,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正逐步完善。
二、先进的废铅蓄电池清洁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再生铅行业企业采用废铅酸电池机械化破碎化分选,将其分为铅膏泥和废塑料、栅极板,并分别处理。分离出的铅栅极直接熔炼成铅合金,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由于采用机械化破碎分选流程,避免了工人与废酸、铅的直接接触,消除了对工人的安全隐患。目前江苏春兴、湖北金洋、安阳豫北、安徽华鑫、保定港安、浙江天能、湖北骆驼、山西吉天利、河北华诚、山东利升等规模再生铅企业都采用了机械化预处理生产线。
一些再生铅企业从源头做起,尽可能使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前分离出或在生产过程中将其分解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分离后的铅膏泥进行湿法转化,使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然后再进行熔炼,这就消除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一些企业没有采用铅膏泥湿法转化的工艺,而是直接进行熔炼,但配备了完善的脱硫设备,使二氧化硫得到有效的治理,同时颗粒污染物也通过布袋收尘器得到有效的治理。
很多再生铅企业开始注重末端治理,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如新型的脱硫技术的应用等;对于熔炼过程中产生的铅蒸汽,多数企业采用负压操作,使烟气不外溢,同时需要配备有效地布袋收尘设备,对烟气进行有效的治理。环保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还有一些企业将铅膏泥加入铅精矿,通过原生铅的工艺处理铅膏泥,由于原生铅企业都有强大的制酸系统,因此解决了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如河南豫光金铅、安阳豫北等原生铅企业。
铅膏泥直接电解技术在国外被采用,这是再生铅工业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铅膏泥直接电解技术,不仅取代了传统的熔炼技术,同时也避免了熔炼而产生的含二氧化硫烟气和铅蒸汽的污染问题。如广东建航资源再生公司正在实践该湿法工艺的工业化。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建成投产了年处理1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工厂,至今已连续生产了多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目前,欧洲再生铅专业生产企业单系列产能一般在5万吨以上,美国一般在10~15万吨左右,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国外发达国家再生铅工艺路线主要是将废电池破碎分选,铅栅低温融化直接生产铅合金,铅泥经过脱硫,脱硫液回收硫酸盐副产品,脱硫后铅泥在短窑中熔炼生产再生粗铅,然后精炼生产精铅或铅合金。如美国杜兰公司、德国BSB再生铅厂等全是采用这种工艺路线生产的专业再生铅厂处理路线。
三、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的分析预测,按照我国汽车、电动车、摩托车、通信、储能电池以及铁路、船舶等领域使用铅量推算,每年我国废铅酸蓄电池产生量将高达260万吨左右。
目前,汽车、电动自行车耗铅量占整个铅消费量的比例近50%。铅蓄电池作为铅的最大下游消费品,仍有着很好的需求前景,尤其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010年,我国农村电动自行车的购买者可以获得购买价格10%~20%的补贴。我国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用的是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有两种型号,一种含铅9千克,一种含铅17千克。据统计2009年我国总计生产2 300万辆电动自行车,同比增长7.6%,以每辆电动自行车用10千克铅来做粗略统计,相当于使用了23万吨金属铅。我国现有电动自行车存量1亿辆,相当于100万吨铅。铅酸蓄电池的平均寿命在1~2年,电动车行业成为中国铅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铅废料资源。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铅酸蓄电池产量14 230万千伏安小时,耗铅量超过300多万吨。2011年底,铅蓄电池骨干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汽车电池产量小幅增长;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市场短期缺货缓解,并增加库存量,骨干企业产能扩大30%~40%;固定备用型铅蓄电池产量下降;储能电池产量增加;铅蓄电池出口量下降,铅蓄电池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在“十二五”期间,年产量预计年均增长16%,至2015年铅蓄电池产量将达到24 000万千伏安小时。
【产业发展前景】推荐阅读:
旅游健康产业发展前景09-1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07-26
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07-20
2024年中国定向钻井服务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07-20
2023-2028年中国脚手架管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06-25
2017-2022年中国稻壳发电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目录)11-14
2023-2028年中国不锈钢防盗门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10-02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前景07-15
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