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2024-10-23

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选8篇)

1.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渝中区整体推进课程建设的三点意义

作者:万明春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09期

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重庆教育“试验田”的渝中区,区域整体推进课程建设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找到了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持续性和渐进性的综合改革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地与社会发展、人的成长做好动态的平衡。渝中区2007年启动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实现了“规范+特色”的内涵发展。2012年又遵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发展规律,将增长点聚焦到课程,解决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创新问题,让区域教育发展由点及面、有章可循。

第二,明确了学校改进的关键点。学校改进的关键问题是定位突破口和抓手。基于政府的政策、经费支撑,渝中区的学校普遍解决了硬件不硬的问题,并在特色课程建设上有了良好的基础。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成为弥补短板、打造品质教育的现实选择。课程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学校内外力量的组合,释放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动力和创造力,放手让教师组合起来,以学校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

第三,找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教育的发展离开了学生的发展,必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渝中区课程建设把课程界定为:“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成长机会”,这就把课程从知识、书本上解放了出来,为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时空。比如整合社区资源建设公民素养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财商教育等校本课程,打破了过去单

一、封闭的办学模式,将教育的场域扩大到现实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能充分地了解社会,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渝中区大胆尝试,以强烈的教育使命感,从基础做起、真抓事干,对整个重庆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意义。

2.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篇二

关键词: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意义,途径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 人们在网络中经济活动进一步增强, 网络市场容量也不断扩大。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 不但能使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也能较好地方便消费者购买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特征, 交易双方互不见面, 从而使得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受到严重挑战。从当前情况来看, 买卖双方互不诚信的问题时有发生, 如商家卖假货、发送虚假商品信息、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消费者下假订单、攻击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盗用交易帐户等。从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 近几年来网络购物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 甚至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使得网络交易变得非常不和谐,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同时, 这也凸显出网络信用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的意义

在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法制环境尚未健全的情况下, 建设《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开展网络信用管理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为培养学生网络信用管理意识提供理论基础

当前,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信用问题, 其根源并不在于网络技术本身, 而是整个社会信用缺失所造成的。从企业的角度看, 导致信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由于外部原因较为复杂, 必须依赖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企业很难进行控制和管理。从企业内部来看, 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也是企业致力于社会信用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信用管理管理落后, 信用等级低, 再加上电子商务交易是在虚拟空间进行, 从而使得各经济主体的信用管理意识更加淡薄。《网络信用管理》课程的建设, 就是要从理论上培养学生树立网络信用管理意识, 提高电子商务交易中信用缺失行为的管理与防范意识。

(二) 为提高学生网络信用管理技能提供理论源泉

管理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 这在网络信用管理中同样适用。网络信用管理就是指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 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活动, 运用经济、合理的方法对电子商务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和处理, 使交易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这要求管理者首先要对网络信用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好地了解, 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形势的需要, 灵活运用理论、方法, 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行为创新性地开展管理活动。《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 正是系统地介绍网络信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旨在通过课程学习, 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网络信用管理基本技能, 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对网络交易中所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进行网络信用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源泉。

(三)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 “言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信用作为道德伦理的价值判断, 源远流长, 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之一, 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信用素质,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掌握信用管理思想。《网络信用管理》课程除了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外, 还可以加强信用素质和诚信观念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课程学习, 引导学生既学会做事, 又学会做人;既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 又能借鉴古文化思想, 解决现代问题,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既打开视野、丰富知识, 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 通过开展网络信用管理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和专业素质协调发展, 做到知行统一, 德才并进。

(四) 为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近些看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网络活动的增强, 我国电子商务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从当前的情况看, 电子商务发展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大部分都与信用问题相关, 这反映出信用成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要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理论支撑体系, 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教育来看, 网络信用管理理论体系的建设还显得相当还缺乏, 同时网络信用管理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育中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 《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将在人才培养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课程建设需要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 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层次的实际需要, 合理设定建设目标。大体上说, 《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网络交易中的信用管理为目的, 以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 以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构建网络信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立足于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信用管理理论与方法, 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网络商务管理人才,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 《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深化学生为本, 着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网络经济或电子商务管理人才为目标, 并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网络信用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力争在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有所改善和提高。具体说来, 《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从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教学实际, 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

适应的《网络信用管理》课程体系, 发挥学科交叉以及学科综合应用的特色和优势。

2、建立《网络信用管理》课程体系的多层次结构, 适应人才多方面素质培养的需要。

3、根据实践需要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做到及时反映和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4、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不断融合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素。

三、《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的途径

我们认为, 《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网络信用管理》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课程建设要从当前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出发, 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 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从实践出发, 合理构建《网络信用管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网络信用管理》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 要把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入《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工程, 组织由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 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主导, 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参与组成的编写队伍, 编写出能够全面反映当前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成果, 既贴近实际, 又富有一定前瞻性的课程教材。

2、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与方法

在《网络信用管理》课程建设中, 要坚持用信用管理意识去武装学生, 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坚持开拓创新, 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网络信用管理》课程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要将专题讲授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 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程的兴趣性与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 对当前实践进行调查与思考, 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 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网络信用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在于教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 逐步完善主讲老师、助教、实验指导教师为一体的、相互协调的教学队伍体系。在教学团队的组建上, 首先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 尽量使教学队伍中既有经济、管理背景的教师, 又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师;其次, 还要考虑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 要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 发扬传、帮、带的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此外, 还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的机制, 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 促进教师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4、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

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要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 一定要发挥团队力量, 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制度, 避免重复建设。同时, 要根据教学目标需要, 合理编写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和实验指导方案, 并建立相应的案例集和课外阅读材料, 以丰富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要兼顾面授和自学的需要, 要将教学资源逐步上网, 建立网络课件和习题集, 便于学生自学、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谭中民等著.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理论、模式、体制与机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2]史勤波“.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体系建设初探[J].电子商务, 2007, (05) :80-83.

3.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精品课程建设 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

随着高校精品课程的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课程资源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的共享需求也越来越急切。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所以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该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也不应该仅仅侧重于对教学资源的建设,更应该把目标转移至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互动与应用中去。

1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明确了建设内容,可以为如何创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指明方向。各高等职业院校自扩招以来,随着在校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欠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足等。这些矛盾的出现,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对于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促进和提升。

(2)高等职业院校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本校专业课程教学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课程的整体建设水平的向前,从而提升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相同类别的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

(3)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推动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目标体系的促成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和教学信心。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讲,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为其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思维提供参考。

2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许多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知识教育的层面,对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积累和运用往往不够重视,并且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2)师资队伍不完善。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中坚力量的还是那些中青年教师,虽然许多教授级别的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更为资深,但是他们的年龄和精力对于精品课程教育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中青年教师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和强大的影响力。

(3)配套设施不完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不只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材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而提升学生们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学校的教材必须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理论才能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性作用。

(4)教学实训和实践比重失调。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比例上应该有所调整,少开设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多开设能够提升学生们实践技能的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有侧重地投入,实训教学的方式也应该向着多样化发展。另外,应该配备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去促进学生们的实训能力的培养。

3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21世纪代表这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建设无处不在,高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可以作为是一种信息化的建设。高校的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手段录制并且在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里分享,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在整个精品课程的制作过程,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推动着教学内容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2003年,国家组织对精品课程进行评审,对于那些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高校中,严格查处只建设不进行后期的维护与管理的高校。精品课程的日常化管理,必然大力推动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建设。

3.2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

“精品课程”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精品”,必然有属于它的特色在其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其的独特性融入在了课程之中。精品课程融入这名师的独到见解,运用着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别出心裁的教学教材。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精品课程的建设就是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个职称、年龄、学历都比较合理,队伍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教学质量高,效果佳的优秀团队从而带动其他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从而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的教材在建设精品课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促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

3.3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对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虽然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成立的比较晚,与正规的本科学院相比较,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但是通过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之间相互共享,充分地利用这些优质的资源,提高精品课程的利用率,将精品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教育部对于精品课程的评审,要求整个制造过程以及内容要全部上传到网络上,包括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教案、录像以及参考文献和习题库,将最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广大师生都能通过这些优质资源提高个人的能力水平。对于学生来说,精品课程的学习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学习并且与名师交流。而对于老师,可以与其他老师相互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提高。与此同时,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其它学科的进步。

3.4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由于高等院校的建设时间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扩大受益群体。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贫乏之下,通过建设精品课程,达到花费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果的教学目的。而且,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各专业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可以通过建设的精品课程带动那些陈旧而且落后的课程,从而达到全面建设的效果。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发展,均衡各专业的不平衡发展。示范性和辐射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精品课程的辐射性和示范性,达到职业教育先进发达地区带动影响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从而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质量。

4.企业拓展训练课程的意义 篇四

对于销售类企业而言拓展训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为拓展培训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作为销售团队的管理者和带队者,工作涉及到两个方面:如何进行销售过程的管理?如何领导和激励销售团队?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经过多年来的培训总结出下面几点:

企业内的销售经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管理风格会无形中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一位优秀的销售经理应该能为销售团队提供足够的动力:销售经理对自己的管理角色是否有正确的认识,该怎样做。销售经理怎样为每一位部下提供奋力实现目标的“舞台”。销售经理能否为销售人员营造一个积极追求成就感的组织环境和团队氛围。销售经理的领导方法是否足够智慧,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销售经理不至于成为一名“救火队员”,而是“运筹帷幄”的领导者。

销售人员销售类拓展训练课程能帮助企业销售人员:

1、项目经理——整合资源,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现客户需求;产品运用专家——熟知产品特性,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让销售人员扮演好三重角色:侦察兵——准确挖掘、把握客户的需求;

2、剖析增强责任心,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各种压力,不断地接受各种挑战;

3、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心、责任心、平常心、宽容心和感恩的心

4、自我,挖掘潜能,不断自我激励磨练一种“打不死”的心态;

5、能够将团队成员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目标一致、氛围和谐、沟通顺畅、相互支持配合的高效率团队。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篇五

1、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它学科课程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活动展开的内容,活动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2、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从福建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比较好的学校来看,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强的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比较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达成也比较高。如神奇0.618、纸花飞转的秘密、危难自救 珍爱生命、远足、批驳六合彩 我们在行动、关于恐怖主义研究等都是已开发的课程资源典范。

6.幼儿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的意义 篇六

舞蹈是一门由节奏、速度、动作、表情、队形、想象集一身的综合艺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舞蹈能对右脑智力的开发起到直接的强化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及时调节幼儿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使身体各器官活动协调一致, 从而使大脑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体质的.增强

7.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篇七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课堂,教学设计

一、目前网络课程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

在网络时代,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是现代教育和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推动教育现代化改革,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回顾网络课程的发展, 可以说走的是一条先进行理论研究, 再进行实践建设的路子。

2000年,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提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

2003年,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 CELTS - 22) , 以具体的指标描述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随后,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经5次修订后公布了新的评审指标。

在这一系列规范标准和建设指导下, 2003 ~2009年, 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建设国家网络精品课程3147门,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 网络课程建设不仅在高校中进行, 在中职学校也逐步铺展开来, 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建设具有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网络课程。

不过, 有多项研究高校网络课程的成果认为, 目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虽然成绩喜人,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课程中教师职能欠缺, 并且对课程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 由于缺少教师的即时指导, 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影响了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

由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 高校网络课程存在的这个问题, 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收获影响不大。但中职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那么成熟, 学习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 解决如何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加入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个难题, 对中职学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就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 对如何发挥教师的职能其实是有细致考虑的, 如论坛、讨论区、博客等功能模块及其他通讯工具等互动模块。有些网络课程还增加了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的监控功能。“教师职能欠缺”这一不足, 在技术上已经有相当丰富的手段可以弥补。

现存高校网络课程资源主要采用“文本 + PPT + 课堂实录”或“多媒体 + 流媒体”的方式展示, 并通过采用超文本、超媒体、动态网页编程和网络数据库等办法来创建一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但这两种展示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传统的课的观念被消解了。

尽管课堂实录大多以45分钟为限, 也有时间短一些的。但课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时间上, 课程学习不仅是学生的观看, 更重要的还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及师生的互动协作。所以, 说网络学习消解了课的概念, 主要指的就是消解了师生间面对面的实时互动。这个互动包括课的教材处理、课的知识传播以及其他手段协助学生理解课的内容。由于课的概念被消解, 课程也就不可能有了。结果, 绝大部分的网络课程最终就只是建设成一个学习资源库。

三、“网络课堂”的含义

“网络课堂”就是要在网络课程中, 重新体现出“课”的概念。具体而言, “网络课堂”就是网络课程里的一个学习主网页, 它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把真实课堂中使用到的学习材料, 比如, 学习视频、学习素材、堂上练习等资源集中在一个网页里展示, 学生面对着这个主网页, 就如同是面对着课堂一样, 这个网页里展示的内容, 就是他在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知识。而随着学习主网页内容的变化, 即网络课堂内容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就仍然有了课程进展感。

1. 展示选择过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堂”上展示的不是全部的学习内容, 而只是教师根据课的需要而选择出来的那部分。在真实课堂中, 教师不可能在45分钟内都不停地讲, 所以, 教学视频的时间不宜太长, 以10分钟左右为宜。为了提高课堂吸引力, 视频除了教师的讲授外, 也可以有课件及其他的展播形式。一个课里, 2 ~3个这样的视频就足够了。

2. 堂上练习趣味化

真实课堂上, 堂上练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堂上练习也是“网络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构成模块。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习题模板的设计应增加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说, 网络课堂的堂上练习, 除了要起到即时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外, 还要能起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当然, 目前的网络课程也有练习模块, 但这是一个单列的功能模块, 而不是整合在学习主网页里的, 更像是课后的作业而不是堂上练习, 这是两者之间的另一个区别。

3.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网络化体现

在网络课堂里, 学习页面的内容应是老师是根据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展示出来的, 涉及学习内容、堂上练习、互动方式等。所以, 除了采用多种形式模块化地展示学习内容外, 还应在网络课堂上提供一个学习模块的使用指引。因为, 主网页的结构是固定的, 但各模块的使用次序是可变的。比如, 有时需要先看学习视频再做练习, 有时需要先做练习再看学习视频。学生固然可以自主选择, 而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提供内容及页面上各模块的使用指南, 也是有必要的。

四、结论

网络课堂概念的提出使网络课程建设跳出“书本搬家”“课堂搬家”的桎梏。网络课堂不是取代了网络课程, 而是网络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网络课堂也不是要取代学习资源库, 而是学习资源库的使用指南。网络课堂甚至也不是要取代教师, 而可以成为教师在真实课堂中的教学助手, 成为教师在真实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工具。这可能是网络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能够供远程学习的情况下, 又同时能成为真实课堂里, 教师进行教学的支撑环境。于是, 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等式:

网络课程 = 网络课堂 + 学习资源库

所以, 网络课堂至少应具有如下6个功能模块。

学习指引模块: 课的内容简介及使用指南等, 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导职能。

内容展示模块: 视频、PPT等主要学习内容展示模块。

堂上练习模块: 趣味练习, 即时检测。

知识拓展模块: 可选择的内容展示, 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知识拓展。

作业评价模块: 学生作业展示及评价投票功能模块。

课程使用导航: 根据课的需要提供的课程资源使用导航。

让教师在真实课堂中也可以方便地使用, 是中职网络课程建设时应考虑到的因素。这是由中职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中职网络课堂与真实课堂, 两者既不互相替代, 又共存并行。在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促进了中职教学改革, 创新了中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宋佳琪, 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软件导刊, 2010, (5) .

[2]张海平.高等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9, (6) .

[3]谢新就.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分析.教师, 2011, (20) .

8.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篇八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

【摘要】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 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二)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

(一)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校本课程立足于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将每一位教师视为具有研究潜力的创新人员,充分信任教师,实现学校自我构建。教师在不断的从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大量阅读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更新了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继续研究、学习,在这无限的循环往复的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教师们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的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质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可以在高校学习中可以获得。只是本体性知识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再是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条件性知识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但更多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渐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的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临实际的课程开发和课程事实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获得。而教育情景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M.Skilbeck)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 对学校而言,校本課程的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创建学校特色。学校具有特色,也就意味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开发校本课程,其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使他们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校本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校情开设课程,是可体现校际差异的课程。差异是什么?差异是学校之间的不同,也就是特色。有差异才有开设校本课程的必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创建学校的特色奠定了基础。

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上一篇:国际商务谈判论文下一篇:作文-精彩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