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

2024-11-06

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共10篇)

1.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 篇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

卫子镇小学

商有福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领悟力差,反应慢,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过程。如何让这一小部分学生在小学数学上摆脱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就我帮助李涵同学摆脱数学学习困境的一些做法,来探讨转化农村学困生的方法。

一、基本情况

李涵,女,二年级二班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由年事已高的外祖母监护。数学基础差。她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轻而且含糊其辞。每次轮到她回答问题,学生总是嘲笑她;她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她上课时萎靡不振,下课时却生龙活虎,时常找一些新鲜玩意和几个同学一同玩耍。自控能力差。星期天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学习成绩极不理想。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该生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欠佳。比较贪玩好动、倔强,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不够扎实,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也使自己在学习上缺乏自信。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李涵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难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外祖母平时只管吃穿,无力照管孩子的学习。正因为如此,她从小就厌学、贪玩,习惯了差成绩。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学校因素

李涵原来的老师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一年级这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没有好好把握。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现在老师对她的要求似乎又有点过高。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三、转化措施

(一)挖掘闪光点,激发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所以我经常抽空找她谈话,了解她的爱好,并鼓励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段时间后,回答含糊的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在每次的单元考试中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虽然,从整体成绩来说,她的进步并不明显,但可以看到她在上课和作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她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她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我对她特别关注。上课经常提问她,但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她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她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在布置作业时,对她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她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她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进行字词和写作的辅导,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她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她的同桌,做她的榜样,让她学有榜样;当她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她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她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家访、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她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经常走神,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2.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 篇二

一、增强学困生自我监控意识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少有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经常失败, 自信心逐渐减弱, 是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刚接触数学, 会产生一种好奇感, 经常会在父母家长面前数数, 家长的表扬使得他们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更加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但是,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往后推移, 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和课堂缺乏活力的特征逐渐显现出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 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此时,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监控意识, 增强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 再次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

现以“混合运算”为例, 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一个模块。某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算法之后, 开展了混合运算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192+52×136÷66=?有学生错解:192+52=244, 244×136=33184, 33184÷66≈503,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反思本章教学重点, 重新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学困生再次回忆教学重点知识:在数学中, 当加减和乘除同时出现在一个式子中时, 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 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就先计算括号内后计算括号外, 而对于同一级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再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困生指出:192+52×136÷66=?应该先计算52×136=7072, 再计算7072÷66≈107, 最后计算192+107=299。学困生对于前后两次计算过程进行反思, 得出结论是没有按照四则运算的规律计算。

由此可见, 缺乏自我监控意识, 学困生不会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学困生数学水平会形成不利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困生形成自我监控意识, 由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及时反思, 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纠正问题, 就可以逐渐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二、数学教学中突出学困生的自我监控

学困生是学习成绩比较差, 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小学生活泼好动, 容易被其他因素分散注意力。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 促使学困生可以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师生互动, 让学困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次, 教师应该适当表扬学困生, 使他们可以从学习数学中获得成就感, 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现以教师分析解决“简便计算”例题为例:28×12.5-12.5×20, 教师让发现学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于是让一个注意力分散的学困生展示自己的算法“:你能和同学们说一下你的算法吗?”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 有一些犹豫“:我不会”, 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 而是继续引导“:那你再观察一下数学表达式”, 学困生观察完回答“:12.5出现了两次”, 教师对学生大加表扬, 再继续引导下, 学困生根据分配律得出了正确解法“:12.5× (28-20) =100”。由此可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态度,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困生, 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他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可以增强自控能力, 而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 就可以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逐渐提高学困生数学水平。

三、关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让学生从反思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 可以及时纠正这些问题, 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 提高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 需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评价。如在学习四则运算和简便计算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25+71+75+29+88, 学生很快就计算出答案288, 教师没有立刻判断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 而是让一个学困生分析自己的解答过程, 学困生开始有一些不愿意, 在教师的鼓励下说出自己的算法“:我观察了一下题目, 发现25和75, 71和29的和正好是100, 这样就是100+100+88, 计算出答案288。”教师及时对学困生进行了表扬。

由此可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注重对学困生及时的评价, 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学困生真诚的表扬。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要关注他们写的数学周记, 有意识地训练学困生的自我监控, 引导学困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 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教师必须引导学困生加强自我监控。首先, 增强学困生自我监控意识;其次, 数学教学中突出学困生的自我监控;第三, 关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自我监控策略

参考文献

[1]杨雪洁.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沈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王亮.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仵敏.小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5]孟月.关于小学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数学问题 解决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8-02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加上观念、学校、家庭、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一类学生被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表现为缺乏兴趣、接受能力差、态度不端正、反映迟钝、考试常常挂红灯、学习习惯差等。面对该种现象,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辅导,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难以保证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1.数学教学趣味性辅导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辅导低年级学困生时,应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这样能够充分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集中精神听讲并解决教师体统的趣味性问题。数学教学趣味性辅导策略可以采用趣味故事教学,例如,教师根据数学巨擎高斯、爱因斯坦、陈润景、华罗庚等的事迹,编写趣味性故事,并声情并茂的讲给学生,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设置情境,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顺利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例如,动物园的成人票为9元,儿童票为4元,那么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用20元买票,够吗?这种教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教师的耐心讲解下很好的掌握解题思路,并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题图式辅导策略

读题是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对于知识相对薄弱的学困生来说,不能仅仅依靠读题来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先寻找学困生的起点能力,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解题图式,例如,老师准备了10个乒乓球,借给A同学3个,又借给B同学3个,问老师还剩下几个?如果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减法的概念,则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减法关系图式,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将头脑中的图式与应用题联系起来,难以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如果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关系图式,当学生碰到此类问题时能够迎刃而解,有效的降低错误率。再如,小明帮爸爸在家里收玉米,小明的爸爸总共掰了7个玉米,小明掰了4个玉米,请问他们父子两个总共掰了几个玉米,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实例,能够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了解各种数量关系,并在脑中形成数量关系图式,并真正的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解题思路辅导策略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无从下手,他们需要掌握一种科学的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如何正确的理解题中的情景与条件,按照一定的程序解决问题,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为例,这方面的问题是困扰学困生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错误率最高的单元,虽然一些学生将公式背的滚瓜烂熟,这种机械化的记忆仅仅只是掌握了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对于智慧技能、知识策略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够,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套科学的解题思路,通常状况下,学生应该按照以下思路解决遇到的问题:(1)观察是什么图形;(2)明确是与求什么有关,如棱长和、体积、面积等;(3)明确选择哪一个公式,如果一时间学生想不起来用那些公式,采取何种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4)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据,公式中的已知数据是否全部告知,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办;(5)列出解题算式,然后解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辅导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并加强练习,这样学困生在问题时,能够按照相应的解题思路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显著的提高解题能力和正确率。

4.贯彻落实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辅导工作是提高低年级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都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做到“笨鸟先飞”,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針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辅导,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采用学生之间相互帮扶的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学困生、优等生和一般学生,并展开小组竞赛,在集体荣誉的激励下,由优等生帮助学困生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学困生则更加努力的学习,这样能够更加充分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全班的数学成绩也会有所提高,显著的提高辅导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记忆力较弱、出错率较高、计算速度较慢、理解能力较差等,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学困生的教学辅导,采取有效的辅导策略充分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阴影,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蕙.小学数学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辅导策略[J]. 师道·教研,2011,(10):31-32.

[2]张娜.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76.

4.小学数学教师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四

中峰小学 梁东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确定后进生名单,寻求致后原因,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学困生名单:

黄瑶、黄燕、姚懿芸、吴诗雨、王君艳

二、学困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显示,我班学困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其他同学相比,这部分学困生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暂时记忆力弱,长时记忆持久性差,数学基础知识打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

三、辅导方法及策略:

本学期,为了更好地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生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继续开展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同时,针对上一阶段的辅导情况,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学期的“学困生转化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改变对学困生的辅导立足点。结合学困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学及辅导要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及策略。

二、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七、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辅导时间安排:

1、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采取小组帮扶制度。

5.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五

内容摘要: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自身心理障碍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针对学困生的自身不良心理特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减少和转化学困生有以下对策:

1、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2、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

3、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对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潜能;对策

学校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是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学学困生的减少和转化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会他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十分必要的,是刻不容缓的。

二、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对学困生的理解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想解决数学学困生向“中等生”、“优等生”的转化,首先我们要来分析一下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个人能力素质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明显表现出数学的思维障碍,不灵活,效率低,效果差。

(1)、理解题意的能力非常差。数学学困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语句的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话,这可能跟现在的老师与父母、长辈或者学前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孩子年纪尚小,语言思维模式还不成熟,这就出现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障碍,这种常常被忽视的沟通障碍往往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罪魁祸首。(2)、思考的表面性。由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思维单

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维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3)、过分依赖感性认识。学生的思维活动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迁移能力低,没有形成完整、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不会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应用能力低。

(4)、思维定势。轻信于解题的经验,轻信于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5)、运算推理能力差,解题步骤不清晰,不会合情推理,由条件不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结论,导致解题过程错误。

(6)、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没有把握数学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数学对象理解不准确,只知记题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识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混淆。

2、个人在学习数学的心理上出现偏差,导致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许多非智力障碍,影响数学学习,具体又有如下几种: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至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老师同学帮助和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作业和提问中很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缺乏自主性,最终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的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的冲破阻力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同时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常对客观情况做过分严重的估计,使自己在学习中常感到无名的恐惧。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渐渐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三、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

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症状,如:知识基础差、学习技能低、习惯不良、态度不端正,或者还有人格适不良和行为问题。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侧重,抓住主要问题,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扰方案和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策略障碍”,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还没有一个定势,学困生的界定不能立刻确定,那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做好学习的诊断,做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从而形成对策,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一)、认真分析教材,基于知识点的教学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年级,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的年级,所以教学一年级的老师往往要更细心、认真的解读教材。

1、全面理解教材

全面理解教材就是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首先,每位教师都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其次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老师必需要清晰、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最后还要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而且目标要明确、易于操作、并体现三维。例如我设计的《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际的情境、小研究,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小研究中培养创新的意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从小组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此目标不仅切合生本教学的理念,更是因我所教学班级而定,其目标就主要还是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进位加”这一知识点。

(二)、做好学习诊断,基于错例的分析

学生在数学科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困难现象,从认知结构角度和解决,一般都不是很复杂,但是,从传统的思维品质训练观出发,往往把事情解释得非常严重、复杂和难以解决,还会导致许多不堪设想的消极后果。所以要做好学习诊断,基于错例的分析。

学习诊断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情况,知识点的教学等,其过程是:找出致困知识点——分析错例——学生学习诊断——重新教学设计及练习——后测情况反馈等。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学生出错,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这个知识点错了,并不代表其它知识点对他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错得特别多、而且是同一知识点出现较多不同错例的情况进行知识的诊断与分析。我在教学“左右”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如: 错例一:

此题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分清“几个”还是“第几”,导致题目做错。错例二:

学生对“左右”不理解,既没分清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所以不懂做相关的题目,可重组知识点对他进行教学。

通过错例的分析后进行了学生学习《左右》这一知识点的诊断与分析:左右这一知识点的引入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左右”这一知识点是出现问题最多、最难解决的,学生既没分清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经常左右不分,又没弄清清“几个”还是“第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求初步认识、掌握左右的相对性即可,具体地说:只要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哪一只手是左手,哪一只手是右手,并能判断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就足够了。其实,从教学左右的目的看,主要是为了通过发展学生的方位知觉来帮助学生认知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针对学生出错的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有关《左右》这一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再一次巩固此知识点,并对后续的练习题进行“后测情况反馈”平时反复强调“左右”,如做好题目的举左手,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此知识,理解此知识,不在这一知识点上导致致困。

(三)、反思教学方法,基于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做数学”、以贴近生活动实际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要跟进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而且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另外再配合自己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相信这样的教学,可以减少学困生的形成。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用小研究的表格写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然后汇报,最后小结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由于我当初目标设计过高、难度过大,要让一年级的孩子用小研究的表格写出来是不可能的,只能让孩子去说。而且在设计研究目的的时候不够明确,应在教学前给学生指明方向:你可以从观察边、角,或者进行六种图形的分类来进行研究,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研究的目的,还知道怎样去把图形分类。总之上完课后学生对这一课时的知识不理解,我马上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设计的反思,并在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后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上了一节课,及时的进行补救措施。最后,这一单元的评研是全册成绩最好的、学生学得最扎实的。可见,课后的及时反思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致困因素的形成。总之,“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抓准致困的知识点,充分做好致困知识点的分析与诊断,并及时地突破致困知识点,这样学困生还会存在吗?

四、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一)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

数学包罗万象,丰富之极,它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数学思维的哲理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定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但是这种数学知识潜在的美、含蓄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教学的艺术正是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体验它的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去感受它的美,升华它的美。用美的力量去燃烧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现代数学绝不是纯粹的数学游戏,不是单纯的计算,不是束之高阁的性质、定理、法则,更不是虚无飘渺的推理判断,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相沟通,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我就生活在数学之中。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会喜欢数学。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和进入数学乐园去探索、去创造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价值,发现数学的神奇,体验数学的趣味。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爱上数学,可以持久地集中精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创造思维的火花正是从这里燃起。

(三)加强教育培养,调整心理状态

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因发挥程度,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千方百计地燃起学困生内在的求知欲,不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多途激励,调整学生心态

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利用多种途径,来调整学生的不良心态。

(1)、情感激励。“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有着较强的情感依恋,尤其学困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清楚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把教师的爱撒向全体学生,并始终明确的表示对学困生寄予厚望。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同学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积极性。

(2)、目标激励。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引导帮助其设置合乎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并努力为其创设这种学习目标情境,唤起学生追求实现目标的欲念和情感。

2、激发兴趣,形成心理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与成败。我们根据心理学原理,通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来充分调动学困生潜在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爱学,形成心理动力,提高学业成绩。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望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我在教“比较数的大小”这节数学课,借鉴一位老师用生活的数据来切入。我让学生写出一个接近6000的数并问:在生活中有什么接近6000的数?

出示:长江全长6300千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学生自主比较长江黄河的长度。师:长江是我们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它在世界上也是数得上的。

接着出示世界上最长的四大河流: 亚马逊河

6440千米 长江

6300千米 尼罗河

6695千米 密西西比河 6020千米

师:长江排第几?学生比较得出:排第三。

师: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国还有很多排在第一的。老师听到新闻,青藏公路贯通了,它具有世界上的9个第一。

师:给你们课后留个作业,找一找我国的世界之最,找一找青藏公路的9个第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老师跳出教材,选择了这样一组让学生知道后油然而生自豪感与爱国情怀的数据,让学生在比较中不但获得数学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惊讶与赞叹中获得一种知识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这节数学课的内涵和趣味,把生活中的内容赋予了数学的灵动,又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情趣。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老师驾驭的数学课堂,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更包括心灵的点拨和生命的润泽。(2)、巧妙灵活地引导“探究”

教学的艺术不仅要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与需要,更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享受参与探究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动力。

以《圆锥体体积计算》为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探究的背景并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学生开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提出猜想,动手实践,验证结论。小组里个个有分工,人人有责任,大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多次的实验中学生发现了圆锥体与圆柱体在“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是不确定的;当它们存在着“等底等高”关系时,总是1份与3份固定不变的关系。同学们并没有因得出结论而满足,而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3)、及时反馈矫正,扫除认知障碍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败。如在教学中设置不同层次要求的练习,使学困生适应其“现有发展区”逐步向“最近发展区”过渡,并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当堂进行批改矫正,对典型的错误大家一起会诊,进行分析,使学困生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与不足,而且从中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3、培养良好意质品质,提高数学素质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困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的保证。我在实践中主要对学困生进行了三方面的培养:

(1)、自觉性的培养。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前要把每一单元每一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讲清楚,增强学生的目的性、自觉性。

(2)、自制力的培养。我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增强学困生的自控力,改变学困生那种出现思维受阻就烦躁不安,一尝试失败就情绪混乱的现象。如针对学困生对四则运算计算没有耐心,经常出错的现象,让学困生按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步一步一回头的方法来自我调控计算过程。

(3)、自激力的培养。学困生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心理,不愿主动的去挖掘知识提供的信息,不愿深究剖析,而是期待得到问题以外的暗示。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以突出知识的内化环节,训练学生建立“依靠自己是获取知识最可靠的力量”的观念,使学生多成功,从而激发内在的潜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顺应心理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顺应学生心理,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来增强学习的自信,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1、优化提问手段

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那么课堂提问对学困生问些什么?怎么问呢?在课题实施中我的做法是:

(1)、注意提问的时效

数学课堂提问中,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课堂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

(2)、注意提问的技术

对学困生的提问我力求做到:首先,问题应表述正确,通俗易懂,对一些难理解的术语,可适当的用方言解释。其次,提问中应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我补充自我修改的时间,降低其焦虑程度。再次,提问到的学困生不能回答时,我采取适当的回问,保护其自尊心。(3)、帮助学生质疑

学困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不能或很少提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取问和不会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帮助学生敢问、会问。

2、优化作业手段

(1)、改革作业布置形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①、保质完成a类基础题。基础题是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双基要求,难度较低,学困生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完成。

②、积极探索b类基础发展题。基础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和深化,或是学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的自编和自练,这类题允许学困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

③、兴趣尝试c类发展题。发展题多为开放题,无固定解题策略或无固定答案。学困生通过直觉思维和实践操作,也会有所发现。(2)、改革作业评价方法

对学困生作业的整体评价一律使用优秀,即正确完成a类基础题的给优秀,做错订正仍给优秀。对多完成作业的加一些激励性评语。如“真棒”“这次作业和前次比,进步很大”“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

(五)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困生学会学习。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指导学困生预习,首先要从自学课本开始,指导预习课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的是什么内容,题目怎么做,为什么是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通过预习使学困生对新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知识有困难的地方学困生可注上记号,在课堂中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困生听课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2)、课后整理:要培养学困生先复习当天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2、学习方法的指导

(1)、操作方法的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直观学具入手,加强操作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拼、看、想、说等过程指导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思考方法的指导。学生肯于思考问题要靠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思考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要找能被2 整除的数的特征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什么特征,最后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再通过枚举,确认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当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放手让学困生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的策略实施,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矫正和预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主体意识,形成了乐学氛围

策略实施后,极大的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师乐于指导,善于指导学困生,学困生主观上也乐于接受指导。同时本研究立足学困生,面向全体,使教学更适合每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困生在学习上较易获得成功和自信,激发了其积极性,使其学习更主动,更轻松。

2、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①、改变了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困生走上自学的行为。

②、学困生能主动交往,提问数量显著增加。

③、自主选择作业,提高学困生的作业欲望,作业质量都的较大提高。

3、学困生学业成绩普遍提高

6.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 篇六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却不是很好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本组通过对xxx、xxx、xxx、xxx等几位同学的个案研究,探究出为数学学困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并对研究对象转化做了一些实践的探索。通过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激励自信,尊重人格;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降低要求,减轻学习负担;培养习惯,总结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实践,使其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困生个案 成因分析 转化对策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困生”则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工作者。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学困生是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个案研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本课题研究中的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通过对李东升、王兴智、张金祥、周生丽、徐广显等几位同学的观察、询问、调查,发现致使其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自信

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冷落的角落,内心深处很自卑。过多的失败让他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时间一长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容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2、知识脱节

学生对知识结构掌握得越好,知识就越容易实现迁移,学生“会学”的能力就越强,“我要学”的心理就越稳定、强烈,这样教育教学的质量就越高。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前面的知识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后面的学习中不能灵活运用。造成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太多,不完整。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当用到旧知识来解决新学到知识时困难很大。

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形成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不能进行主动学习,需要在别人强制要求下才去学;课前也不进行预习,缺乏自学能力;上课听课习惯也不好,坐不住,精力不集中,经常左顾右盼,爱做小动作;对教师的提问也不积极主动回答,在课堂上很少见到他举手回答问题;课后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把写家庭作业看成了一种负担,应付了事。

4、通过调查、家访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的家长平时忙于挣钱,很少与他相处,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他的,有时甚至是自己照顾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还有他的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的溺爱,造成了这些孩子矛盾心理,缺少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他的家长还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所以从来不主动与教师配合,这样也助长了富士洪的不良行为,随着问题的越积越多,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最终沦为“学困生”。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的转化策略

通过研究分析,结合造成这些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我采取了如下措施,对其进行转化教育。

(一)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1、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家访、请到学校谈话等方式劝其父母要多抽出点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注意观察他的表现,尽可能去发现他做得好的一面,调整心态,增进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

2、建议家长要多关心、少打骂,多鼓励、少批评。这些孩子的父母平时对孩子们管得不多,但一听说考试没考好,做错了事的时候,又大发雷霆,不管三七二十一,揍一顿再说,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不敢把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告诉父母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告诉其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从平时日常小事去关心孩子,多想想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富士洪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促使富士洪自信地与人交往。

(二)激励自信,尊重人格

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个体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通过激励的方法,充分发挥富士洪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树立自信,找回自尊,健全人格。

1、激励自信。

教学中他能回答的问题,无论对错我都耐心听取,认真评价,多鼓励:“这是个好看法”、“你的想法很不错”、“你能积极思考问题了”,来使他得到满足感。即使错误的答案,我也要肯定他的积极努力,让他感受到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重视他的每一点成功,作业本、学习态度、上课发言等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适当表扬。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对错,及时肯定他的能力和态度,使他时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主动接近,关心他的生活。对他学习上的错误,我循循善诱、耐心指导。这样不仅使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信任,领悟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对其自身的缺点也犹如安了一道“紧箍咒”,使他能下定决心,逐步改正缺点,在班级中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我知道学生是由于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因此平时我多与他接触,多与他交谈,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和需要。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引入数学学习,让他觉得数学并不遥远,数学就在身边,增加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这些孩子们不但逐步改变了不良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变自卑为自信和自尊,变厌学为想学和乐学,同时也使他的行为偏差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以说,通过对这些孩子的研究帮助他们走出了学习困境,让他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看到现在的这些孩子们那每天充满自信的小脸,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2、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这些孩子们每天都能完成家庭作业,上课不再象原来那样低着头,上课能认真听讲,并主动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本组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

1、通过课题研究,本组教师学习了很多最新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我的教科研能力。使我改变了以往凭老经验、老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做法,而是带着理性的思考意识去关注学生、去探究“学困生”的问题。

2、课题的研究,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面对教育新的征程、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要时刻把课堂作为研究阵地,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置身于研究之中,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价值取向。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对“学困生”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更深努力地去探索。对“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既艰巨又富有挑战性。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回头审视全过程,却还有很多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表现为:

1、对孩子们成为学困生的家庭原因研究得比较多,但对自身原因研究得比较少。

2、对孩子们的辅导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方法,费时又费力。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这种训练与辅导,让学困生都得以脱困,需要我们老师去深思的。

3、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很有效,但对所有学困生是否也能达到同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去深思的问题,我也会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的教育教学,使自己更加进步,更加完善。

7.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谈 篇七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为了提高对学习困难学生诊断的针对性和辅导的有效性, 就必须把学困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将学困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

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潜能与现实学业水平差距甚大, 这里面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参加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考, 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有些学生因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造成阶段性的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则因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 (如父母闹离婚、生病、早恋、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而情绪受到严重干扰, 学习分心等等。

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 能力较差 (如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记忆方法不对、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及独立性差等) 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 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 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

动力型困难学生: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类。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 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

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 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 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 对自己缺乏自信, 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学困生的需求

1.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作为学困生, 由于成绩欠佳, 因而备受外界的冷落、薄待甚至岐视, 内心十分缺乏自信, 有的还出现自卑和逆反心理。在这种阴影下, 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 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 厌学情绪始终强烈, 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学习成绩进而受到影响。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亲其师, 信其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是相互作用的, 教师对学困生关心和照顾, 必然受到学困生的亲近和信任, 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转化工作打好基础。

2.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要求上降低标准。教师在教学要求上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 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毕竟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差, 要求他们同优等生一样学习以及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 既不可能实现, 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因此, 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要求, 要适当降低标准, 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3.学困生需要教师在课外辅导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然而, 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低, 反应速度较慢, 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和讲解, 远远不能让学困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时间里加以辅导。

面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 教师“重在耐心, 贵在坚持”。对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解决, 并且持之以恒。教师还要讲究辅导策略, 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辅导巩固, 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运用。但是,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 不可能时时顾及, 面面俱到。这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教学生, 充分借助优等生的能力辅导学困生。

三、转化学困生的一般方法

1.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 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对待学困生, 要放低要求, 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 从起点开始, 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 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 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 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8.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尽管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仅是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行举止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教师自身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操。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每一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现在的六年级2班就有此现象出现,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单味是教学,在教学中对差生领悟不了的就破口大骂,本来学习能力就差的学困生因此讨厌语文科,对语文产生了恐惧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常常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而不会由于喜欢一门课程而去喜欢一个老师。和谐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受到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解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应控制好自己情绪,不要流露出任何不耐烦,更不能挖苦,批评,指责学生。要知道,很多“学困生”是在自己鼓足了勇气下并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下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对待数学“学困生”,教师应关注特困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他们最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耐心热情地帮助他们找出困难所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能顺利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困生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转变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前提条件。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速度。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把两个完全相同三个角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另外,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学困生上进,增强学习的信心。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会学困生学习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学困生在学习上落后,并不是由于智力有缺陷或是努力的不够,而是由于在掌握学习的方法方面不如别人,这些学生一旦掌握并形成适应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我我们应经常系统地向学困生教授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练习。例如,可以通过个别指导,还可以设立特别的学习方法辅导小组,带领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实施的学习方法当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什么样方法才是他们需要掌握的。学困生的作业错误普遍较多,我们应帮他们分析原因及时予以纠正。并要求他们集中改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并寻找原因,使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发现自己的学习差距并及时纠正。

四、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客观、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小学数学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因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慢。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在某一个时间或某是一个学科中取得成绩,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采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

9.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篇九

漳州市吴浦小学 黄建伟

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任教,主要担任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随着自己教学时间的增长,对学困生的不断研究,我发现了学困生一人一个样儿,但其成因确有规律可循:学困生几乎都是语文、数学双学困;班级学困生数随着年级的递升呈现增加趋势,到六年级时,往往能达到20%~30%。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但实际成功率不高。究其原因,每个学困生的成因都是复杂的。既有学校、教师因素,又有家庭、社会的因素。单单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很苍白的。下面我就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来谈谈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首先,我觉得农村学困生的最大成因——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及不当,这点大家都很清楚。通过对这几年我接任过的3个班级,共150多个农村学生家庭的调查。我发现: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学困生,但学困生的家庭教育一定存在或这或那的严重问题。具体有二种情况: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客观因素造成的缺失。在我国的社会现状下,农村家庭要想生活的富余些,青壮年都必须走出家门,早出晚归的劳作着。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更谈不上教育子女了。年轻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孩子的主要监护人是爷爷、奶奶,甚至是哥哥、姐姐或者年龄大点就自我监护。而隔代抚养,农村老人自身文化水平低下,往往形成了“只养不教”,同代监护、自我监护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2、主观因素造成的缺失。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大部分家长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不懂得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教师,自己则置身事外,不闻不问,甚至不配合学校,放任孩子的缺点和过错。

可教师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哪管得了那么多”!仍以那150多个农村学生家庭为例。家长文化水平绝大部分在小学毕业到中学毕业之间,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不到10%,没有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文盲的约占5%。家长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都是优秀生,其原因主要是家长能对孩子实施比较正确的家庭教育,能较好管理孩子的学习。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此学校的学习教育得不到延续,学生荒了心,散了志。学困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

1、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带来的副作用。农村子女出现独生子女症也越发普遍了。一些家长的溺爱放任,使其孩子缺乏独立性,没有抗折挫能力;造成孩子不讲道理不服管教。而学习怎可能没有挫折,班集体生活怎可能没有管教。厌学、弃学便成了必然。

2、受当今社会发展不平衡影响,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文化水平低下的“暴发户”;大学生就业困难等社会现状。使有些家长萌生了“读书无用”思想。这种情况下,其孩子学困也就必然。

3、有些家长本身品行不淑,好逸恶劳,价值观偏激,给孩子灌输错误的道德品质标准。父母的品质是家庭教育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怎样做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在这样家长的言传身教下,其孩子必定是背弃学校的一切教育,成为德智双困生。

对于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及不当问题,有位前辈曾感慨道:“做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还常常要教家长。”但事实上,作为平凡教师的我们往往“教不动”家长们。毕竟成人价值观已定型;毕竟社会的现状摆在眼前。不过,我们并不是一无所为。对此问题,我的对策:

1、多与家长沟通,主动向家长反馈学困生的情况,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取得家长信任,旁敲侧击地向家长传输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2、尊重学困生的人格,把自己的教育资源适当向学困生倾斜。能救多少是多少。

其次,农村的学校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教学质量与城市差距大。学困生的数量远远大于城市。农村学困生的学校教育方面成因主要有:

一、农村师资水平严重不足,我所在地区还出现了下降现象。

农村教师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两级化。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使教学人才出现不合理流动现象。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想往城里调,城里学校根据该教师文凭、学识、职业技能等考核择优录用,结果农村教师“优汰劣剩”。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思想陈旧,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教学手段的更新,面对新课程改革茫茫无措;新教师又存在很大的不足,如课堂管理经验,教学能力等,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不高。有不少学困生就是经历到“问题老师”,加上其他因素,最终使其知识断层,沦为学困生。而农村小学的“问题老师”何其之多!

二、当前农村与城市开设相同的课程,采取相同的教材。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农村学校硬件、专任师资(农村完小校并没有技能课教师编制)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使得农村小学实际上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他课程都不同程度地无法开齐。就是语文、数学,翻开我们课本看那些插图、那些事例,有哪些是农村的事物。农村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语文、数学的教学,还是城市化的语文、数学,学习多么枯燥无味。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丰富多彩,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困也就不奇怪了。

再次,当前社会,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大都被视为封建余孽而被抛弃,而西方价值观的优秀部分,如博爱、热心公益等,没有被我们很好的吸收,而那些没落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潮却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造成了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品质普遍较差(学习品质一般是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自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态度消极,作业敷衍应付,有时喜欢抄袭作业,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再加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电脑、网络在农村普及,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下,网游、视频聊天、影视、流行歌曲等现代娱乐对农村孩子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这也是农村学困生男生占多数的原因,女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能较少接触这些现代娱乐。

“教育十年改革”,这次的重心将面向农村教育。相信农村学校教育这方面能获得较大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是综合的,虽然有些我们力所不及,但我们不能无所为。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尽量减少学困生的产生,尽量转化学困生,能做到多少就多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对数学学困生的避免与转化获得了一些心得,就此与大家探讨探讨:

1、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提高教学技巧。

2、平等对待学困生,尊重其自尊。师要经常和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会在学习上接受所教课程。

3、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人是具有群体性的,当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时,学困生也会受影响,产生学习欲望。

4、教师的教学资源适当向学困生倾斜。上课多关注他们,及时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他们能把当堂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对每节课所学内容要及时检查反馈,面批其作业。通过面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理解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0.小学数学学困生调研论文 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教育问题就更为重要。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学习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如果不加强对这部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还有着与城里孩子所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谈不上对子女学习的检查和督促;还有的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只是偶尔落实在口头上,没有一个长期的、完整的、持之以恒的培养计划等等。因此,我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的课题,试图找到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致差原因,并对症下药,一一加以解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教育词典中对“学困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金子,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观察、分析和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和生存现状,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真正做到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呵护学困生心灵。

教师引导学困生有自己的优势,让学困生在心理上是健康的,向上的。

(二)、有利于新课改。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学困生优势培育强调促进全体学困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如果我们的设想与结果一致,则可以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将对于整个小学新课程改革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型课程改革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公平教育实践。

基础教育界歧视学困生的现象还有存在,忽视学困生教育的教育者也不乏其人,这种学校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杜绝。这样,学困生就不会掉队,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自然公平。

(四)、有助于社会发展。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学困生的转化,不仅可以促进学困生能转化为合格生,还可以促进学困生多向异化,为社会输送次各个方面的人才材。

五、研究的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弄清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诸多原因,并有效的预防新的学困生的形成。

2、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3、改善对学困生数学成绩的考查与评价机制,促进数学学困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就是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育家理论: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影响。对于农村学困生来说,则是主要原因。

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五、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致差原因

1、影响数学学困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

3、教师的教学

4、家庭教育情况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的对策研究

1、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策略

2、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3、指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的策略

4、改善对学困生数学成绩的考查与评价机制的策略

六、研究的阶段与方法

(一)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5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搜集,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12月)

(1)调查分析数学学困生致差原因

(2)对不同学困生实行相应的转化方法,并不断进行总结反思。

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

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资料和文献法

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

以问卷、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学困生、周围同学、学生家长调查影响学困生成绩的内因和外因。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学困生进行跟踪研究,制定转化策略并根据转化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七、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一)、调查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分化的原因,并形成调查报告;

(二)、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的实施方案;

(三)、一份完整的个案研究报告。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困生转化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二)、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校长室和教导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九、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教师》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上一篇:东湖区环保局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下一篇: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