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共9篇)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 篇一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都有玩具吗?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家里的玩具。
(这个话题是和学生们的生活有关,而且比较直观简单,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尽快进入主题。)
师:我们的课堂上又多了一位小朋友,他和大家一样也有许多玩具,但是他的玩具都很特别,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教具:缺了车轮的火车;少了扳机的手枪;没有炮筒的坦克和散了底的轮船。
面对老师摆出来的玩具,学生们发出惊讶的议论声:“怎么都是坏了的玩具?”
师:对呀?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的玩具都是坏的呢?我们一起来问问他好吗?我们一起学习《我想弄明白》这篇课文。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主动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究,自主识字
师:听老师读课文,你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师:想自己读一读吗?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出来,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它们,也可以请小组内的同学帮忙。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师:你们都记住了哪些字,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好吗?看哪一组的同学记得最多,,要鼓励一下自己呀!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以多种形式认读。
师(指“散”):这个字读什么?我们以前认识的这个字又读什么?(学生已学习过sàn这个音,在本篇课文中读sǎn的音)。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多读两遍。
师:同学们可真棒!字音都读准了,谁能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记住字形的呢?把你的小窍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也可以帮助别的同学更好地记住它。
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小窍门。
(孩子们记字形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很有道理,大家可以学习,对于一些没有什么规律的,只要能体现出学生个人的见解也要给予肯定。只有通过孩子自己的方法记住的字,才能记得牢,而且也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师:同学们的生字学得可真不错!在课文中,你也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吧!
学生通过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以及让同学评价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虚心向比自己好的同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课文,通过学生间用欣赏的眼光去听、去评,提高学生参与读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语感,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内容。)
三、联系生活,互动交流
师:现在学生们弄明白了吗?为什么这位小朋友的玩具都是坏了的呢?
学生回答出因为他要弄明白许多问题。
师:这位小朋友为了弄明白玩具中的问题把心爱的玩具弄坏了,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不防说出来,或者也可给这位小朋友提出好的意见和方法。
学生们进入到精彩的讨论中。
生1:我要说,你可真棒!是个爱学习,爱提问题的好学生,我以后也要向你学习,多思考多提问。
生2:我可不这样想,那么好玩的玩具都弄坏了,多可惜呀!以后还怎么玩呀?提什么问题,等长大了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生3:我可不同意你的看法,要是你总是想着玩,什么问题也不思考,不爱学习,长大了你也什么都不知道。
生2:要是又能学习,又不弄坏玩具那该多好呀!
生4:我们可以不弄坏玩具,如果有问题,就去问妈妈和老师,这样不是很好。
生5:这个也不好,那你就是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6:如果我们在拆玩具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把上面的东西弄丢,等弄明白为什么,再把它们重新装上不是更好。
学生间通过自由式的讨论,不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出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通过相互间的赞成与反对,使自己有了一定的见解,并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好的方法,形成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师:同学们帮助文中的小朋友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我们能不能帮他把问题也解答出来。你在玩玩具的时候又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也请同学们来帮助好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帮助文中的小朋友解答问题,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情绪很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对于学生解释不清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引导和解答,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师:我们一起帮助小朋友解决了许多问题,在生活中总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老师希望通你们的努力学习,将来会更准确地帮助更多小朋友,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重点体现出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要求。在识字上满足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以积极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朗读,互评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增强朗读的自信。其次,对于本文来讲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通过学生个性的思考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用脑的快乐。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 篇二
2013年5月9日, 武汉市“教育云”示范工程推进工作现场会在蔡甸区召开, 自此我区全面推进“教育云”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前期的实践研究中, 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利用“教育云”平台建立了多个主题研讨组, 进行了多次的远程研讨活动。今天我们开展的是低年级写话教学研讨, 主题是:低年级写话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 自由表达”。
在刚刚进行课例分享的同时, 我区研修共同体的所有老师也通过“教育云”信息技术平台同步观摩了课例, 他们将参与今天的远程研讨。
我们首先请进参与现场研讨的两位老师———刚刚为我们执教的蔡甸二小的赵婴老师和蔡甸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陈芬老师。陈芬老师是武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蔡甸区教育界名师, 今天请她担任这次活动的点评嘉宾。
我们先请授课的赵婴老师对她的设计作简短的解读。
赵婴:我认为, 低年级写话要着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么写。
《最奇妙的蛋》这个绘本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写话资源, 其精致的图画、美妙的文字以及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 为学生打开一扇快乐写话的大门。在教学中, 我尝试从圆圆、琪琪、毛毛生了怎样奇妙的蛋入手, 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将绘本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发掘绘本潜在的资源优势, 在绘本与写话教学的亲密接触中, 让学生能真正做到乐于表达。
关于“怎么写”的问题, 我主要尝试用听故事、猜故事、写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紧紧围绕“毛毛会生一个怎样奇妙的蛋?”这个问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 同时利用绘本已有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写话纸, 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魏琼:老师们请看, 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我们今天要研讨的主题, 请陈老师为我们解读。
陈芬:好的, 各位老师好!课标中关于写作的目标, 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我们认为写话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我们以此作为研讨的主题, 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其一, 很多低年级老师把教学重点多放在识字、写字和阅读上, 不太重视写话教学, 从而导致三年级习作有很大的难度。
其二, 是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识字量少, 阅读面窄, 我们要降低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让学生觉得写话是一件快乐的事。另外, 低年级的学生充满着童真童趣, 有着强烈的说话欲望, 想说敢说, 我们要珍视这种愿望, 让学生自由表达, 保护学生的表达热情。
其三, 课程标准给了我们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课标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提出“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告诉我们:“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是写话教学的核心。
基于以上几点, 我们成立了写话教学研讨组, 共同探讨低年级写话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 为中高年级的习作奠基。今天我们以赵老师这节写话课呈现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魏琼:好, 今天赵婴老师的课例是否凸显了这个主题?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呢?我们研讨组的老师们又是怎么思考的呢?来听听她们的想法。
我们首先请进蔡甸一小的袁琛老师。袁老师是我们区第一个以绘本为载体进行阅读引导的实践者, 今天赵婴老师这节写话课也是用绘本为载体教学的。请袁老师先谈一谈。
袁琛:魏老师好!今天赵婴老师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作为引子, 激发学生的想象, 引导学生进行写话。令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材选取得妙!《最奇妙的蛋》这个绘本不论是从绘图、色彩还是语言上都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话的二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们来说, 赵老师把这个绘本素材和引导孩子写话结合起来, 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赵老师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自由表达”的。我们学校低年级组在选用绘本引导写话教学有一些尝试。也非常希望看到孩子们能够用上绘本中有特色的语言, 赵老师,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赵婴:袁老师好, 我今天主要是这样引导的。一是用读来引导;二是用动作来引导;三是设计写话纸来引导。
袁琛:谢谢赵老师。
魏琼:我们也谢谢袁老师。选择合适的素材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快乐自由地表达。奓山中心的万艳芹老师举手示意发言, 万老师, 您好!
万艳芹:魏老师好, 各位老师好!刚才听了赵老师的一节课, 觉得很精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赵老师把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趣。一是材料有趣;二是设疑有趣;三是评价有趣。
陈芬:万老师, 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经常会提到, 但是真正做到位还是不容易的。赵老师今天这节课, 真正地落实了“趣”。
万艳芹: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是赵老师在引导学生说话时, 是否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些, 表达更自由些。她启发学生想象最奇妙的蛋, 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去写。课上有个学生想象“毛毛生了一个会说话的蛋”, 我认为这个学生想得棒极了。如果老师这时小结一句“他还从蛋的功能方面进行了想象呢”, 我想这样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想像。
赵婴:是的, 谢谢万老师的建议, 当时如果有这样的评价, 学生也许会把形状颜色和功能连起来说, 那就更好了。
魏琼:低年级的孩子写话习惯用短句子, 句子一长逻辑就不清楚了。万老师的这种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习把话说连贯、完整。这也为后续写话打下了基础。正如万老师刚才说的, 赵老师的这节课, 处处体现了“趣”。比如利用阅读期待, 比如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 比如评价的多样化等, 这些做法真正让趣既有趣又有效!
今天与我们现场搭建空中课堂的是大集中心小学, 我们请进大集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陈娟老师好, 刚才你们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棒!
陈娟:赵老师的这节课, 让我感到惊喜。我发现她是是围绕三个字来做文章的。
一是启, 也就是启发;二是想, 也就是想象、猜想;三是范, 也就是示范。
我和我的年级组老师们还有一个问题想与各位交流:平时作文, 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今天, 孩子们的思维很发散, 想象很奇特, 天马行空, 这样的想象, 行不行?
陈芬:陈娟老师, 你好, 你说的这个问题, 我们在研课的过程中也有思考。这样的想象当然是可以的。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 我们认为想象的奇特性、广泛性相对于合理来说更为重要。想象不应该有太多的束缚,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万艳芹:陈老师我也想说几句, 我觉得你说得很对。低年级是想象活动的敏感期, 他们的想象特别丰富, 我们就应该让他们无拘无束的想, 关键是引导他们把自己想的写下来, 让孩子们感受到写话很有意思, 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了, 从而真正做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
彭玉梅:我还觉得今天赵老师的评价语言也很有特点:一是善于用赞赏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低年级孩子们最喜欢的, 特别适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善于用指导性的评价, 比如“你不仅说了它的颜色还说了它的形状呢!”等这些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 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说。
何翠华:我赞成两位老师的说法。其实今天赵老师还使用了一种语言———无声的语言。她的眼神、表情、体态都是对学生信息的传递。低年级的学生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 他们喜欢美好的、有趣的、活泼生动的, 赵老师今天的装扮也好, 动作表情也好, 都营造出一个轻松有趣的的氛围, 在这种情境中孩子们天性自然流露, 无拘无束。
魏琼:感谢永安中心低年级组的老师们。看来, 你的团队认为教师丰富的语言和适时的评价很重要, 谢谢你们。刚才索河中心的老师们通过对话窗口发出请求发言的信号, 我们一起来听听。
李连红:我觉得赵老师的这节课指导有法。整节课中我们看不到老师对学生直白的说和写的指导, 却又在赵老师的语言中处处感受到一种有效的指导, 这种有效的引导贯穿整节课。就在老师形式多样的指导中, 学生习得了方法, 没有了表达的障碍, 一个个兴致勃勃, 自由自在。
陈芬:是的, 李老师, 你说得很好, 赵老师就是这样把写法的指导渗透在与学生的对话中, 做到了无痕却有法, 让学生易于动笔, 有话可写。
魏琼:最后请进离我们最远的洪北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洪北中心地处偏远湖区。我区共有各类小学58所, 像这样地处偏远的乡村学校有近30多所。以往传统的下校听课或是老师们走出来参加学习培训都极不方便。利用“教育云”信息技术平台我们能多快好省地开展各类培训及研讨活动。
刘珍红:老师们好!我是洪北中心的刘珍红, 刚才魏老师特别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的确,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 再往西走就出武汉市了。自从我区搭建了“教育云”平台后, 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极大地开阔了农村老师的视野, 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魏琼:我们这样的活动, 也旨在将优质的资源覆盖面达到最大化, 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下一次的写作联动组活动我们将在永安中心和洪北中心架起空中课堂, 不光让我们的距离更近, 也让不同地区的孩子们距离更近。我们一起期待!
我们的研讨暂时告一段落, 陈老师, 请你对我们这次的主题研讨活动做小结。
陈芬:刚才, 咱们研讨组的几位老师就赵老师这节课例, 从写话素材选取、说话写话指导、兴趣激发、教师评价等不同方面、多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多次这样的研讨活动, 老师们的研讨能力有提升, 观点鲜明, 表达简明扼要, 很好!那么, 写话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呢, 结合赵老师这节写话课, 综合老师们刚才的建议, 我归纳为三点:
一是写作趣味长相伴。小学生的作文, 特别是在初学作文阶段, 主要靠的是趣味。他认为是有趣的, 他就可以有兴趣地去写, 兴趣就会自然地把他引向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 趣味让孩子们乐于表达。这解决了孩子们怕写, 不想写的问题。教儿童作文, 首先把目光放在趣味上, 让他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是自由表达活思维。当孩子们有了乐于表达的欲望, 我们要给的是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束缚, 打开枷锁, 我们就不会错过许多孩子独创的精彩。所以, 走向儿童的写话教学, 就是让每一个儿童自由的去梦想, 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
三是有效指导贯始终。指导并不是硬性的技法指导, 而是在学生自由表达中, 以对话互动相机诱导, 以评价交流顺势引导, 使得有效的指导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让初学写话的孩子在自由表达的同时逐渐学会用清楚、完整、连贯的话表达。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4.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 篇四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小尾巴”是什么?
生:我们的影子。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一年级语文课中学过的《影子》的儿歌吗?
生:记得。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这首儿歌吧!
生:好!
师生: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个小黑狗,你走它也走。
师:同学们朗诵真不错。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探究《旗杆的影子》吧!板书课题。
二、设问置疑,探究新知,搜集事实。
(一)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吗?是不是“立竿见影”?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在小组交流前,请同学们说说交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组内的同学要一个说完,另一个同学接着说。
生:一个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
师:学会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还有不同的建议吗?
生:如果自己的资料比发言同学多,我还可以对他的发言做一补充。
师:老师给你们提两条建议。首先,我们要把查到资料和观察的结果变成自己的话说给其他同学听。其次,小组长汇报总结归纳同学们的资料,挑选整理出一套详细、完整的资料在班内汇报。
师:请各小组向全班汇报
生:我们组经过交流认为“立竿就能见影子”。
生:我们组不同意“立竿见影”这种结论,它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当高楼或高山挡住太阳光时,旗杆就没有影子了。
生:我们观察过阴天和雨天,晚上旗杆没有影子。我们的结论是:旗杆和其它物体只有在光照情况下才能看见影子。所以“立竿见影”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在光照的情况下。”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既然旗杆在光照情况下有影子,是不是所有物体在光照情况有影子呢?
生:所有物体都有影子。
师:其它小组有不同的看法吗?有的沉默有的组默许。
师:请各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物品:透明玻璃、手电做一个实验。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做实验,教师指导。
生:我们通过实验,当手电的光照在透明玻璃上、在屏幕上没有影子。
生:对啦!每天下午当阳光下透过玻璃照在教室里,我们在地上只看到防护网和窗扇的影子,没有看到玻璃的影子。
师:哪个小组能总结一下?
生1:不透明的物体在光照情况下有影子。
生2:透明玻璃(也就是透明物体)在光照下没有影子。
师:板书结论
(二)探究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的关系。
师:上周老师在布置让同学们来观察旗杆影子的长度、方向与太阳在天空运动关系,现在请大家汇报一下。
师;你们是如何测量旗杆的长度的?
生:我们将皮尺一关绑在升旗杆的绳子上,然后拉上顶端,那么皮尺长度就是旗杆的长度。
师:哪一位同学能描述一天中太阳的运动轨迹?
生:早上在东方—东南方—中午正南方—西南方—落日时西方。
师:一天中影子运动轨迹是如何变化的?
生:早上在西方—西北方 中午正北方—东北方—落日时东方。
师:一天中什么时间旗杆的影子最长?
生:我们测量旗杆的影子早晚最长
师:什么时间旗杆的影子最短?
生:中午11:40最短。
师:什么时间影长与旗杆长相等?
生:下午12:40影长与旗杆相等。
师:请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表格中。
时 间影子的长短影子的方向
三、交流表达,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按小组讨论归纳旗杆影子的变化规律。
(生分组讨论,师巡查参与交流。)
生:一天中太阳由东到西。
生:影子由长逐渐变短,再由短逐渐变长。
生:影子方向由西慢慢移向北,再由北方慢慢移向东方。
生:一天中11:40影子最短,方向正比。
生:一天中12:40影子长度与旗杆的长度相等。
师:以上同学总结交流的结果,就是旗杆影子的变化规律,请大家总结在书上。
四、知识运用拓展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动植物经常利用影子为自己服务的?
生:夏天,人们在大树下高大建筑物影子下感觉凉爽。
生:人们利用生姜喜阴的特性,在棉花地里种生姜获得高产。
生:海洋中章鱼、乌贼当遇到劲敌,常吐出墨汁变幻成自己模样,然后逃之夭夭。
生:深受同学们喜爱我国北方的皮影戏艺术,就是利用光照射下有影子产生的艺术效果。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日影的长短发明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长短的圭表。
……
5.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教学实录 篇五
师:咦,看到下雪了。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欢乐一点点的上升了。
生读。
师: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么欢乐的花园,肯定装满了故事。巨人回来后,会怎样的对待孩子们呢?同学们,拿起笔,我们一边默读3到8小节,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
生默读。
师:好,有的同学画好了,我请他们说一说。
生:赶走孩子们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嗯,很好,你找到了巨人的行为。
生: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很生气。
师:玩耍。
生: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师:哎,找到了一句话。生: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生: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师:巨人的——话,还差一句。谁找到了,好,你来。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
师:是的。现在,同学们都找到了,我们来观察观察。这三句话,应该怎么来读呢? 生: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噢,你的意思是要读得很——
生:很生气。
师:是啊,有体会。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三句话,生气的程度都是一样的吗?仔细看看,程度都一样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一样的。
师:有同学不同意了。
生:我觉得不是一样的,应该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第一次他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第二次是巨人又发脾气了。第三次是巨人大声斥责。
师:是啊,根据提示语,来读人物的语言,这可是一个好方法。同意吗?
生:同意。
师:对,一次比一次生气。还有谁想读?
生:最后,就觉得巨人特别特别地生气。因为,很长时间都是冬天,突然来了阳光,可是这些孩子们又到这里来胡闹,所以巨人非常的生气,用特别凶狠的声音说:“喂,滚出去!” 师:噢,这就叫什么?
生:斥责。
师:真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斥责的意思。
生:斥责的意思就是,孩子们去到巨人的花园里玩,巨人非常生气,骂他们,说让他们滚出去,非常生气的意思。
师:非常生气地让他们出去。同学们,刚才我们说根据提示语来读人物的语言是一个好方法。同学们,我们再想想,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
生:也很大。
师:除了大还有——。
生:也很凶。
师:凶。还有——
生:也很爱发脾气。
师:还很——
生:粗。
师:对,你补充说得很好,对,我们加入了想象,样子读起来就会更生动、更形象了。赶快,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就读这三句话。
6.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篇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师:刚才那首动听的歌曲唱的哪儿?
生:天安门
3、师:它在哪座城市
生:天安门在北京
4、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页,看拼音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出示生字)看这些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找到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比一比看谁交到的朋友最多。
3、你们都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了吗?现在我们来点点名吧!
生:读
4、师:谁能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呢?
生:组词
三、再读课文,加课理解
1、师: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师: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五个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读课文,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吗?
生:美丽
师:书中的第一自然段就直接告诉我们了,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范读)
师:模仿老师的语气自由读一读(自由读)
师:谁能再读一遍(指名、齐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有勇气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们想看看天安六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天安六,在蓝天、白云不,鲜花绿草前望着它,我们好像听见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因此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你认为它美吗?
生:美
师:哪儿美?
生:红墙、黄瓦很美
师:天安门附进还有些什么呢?
生: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
师:谁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干什么的?
生:纪念英雄的
5、自学了三、四自然段
师:北京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用笔把这些地方的名字圈起来。
生:汇报
师: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什么是绿树成荫?
什么是立交桥?
什么是川流不息?
什么叫名胜古迹?
(解答、并给予帮助和评价)
师: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有这么美丽、繁荣的首都,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
师:谁能带着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生:读(让生对其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北京真美啊!
师:北京这么美!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生:北京,我爱你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 篇七
师:同学们好!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今天就让大家认识认识。来, 同学们看着我, 屏住呼吸看着我。
(生按要求做)
师:看出什么来了吗?
(生摇头)
师:我可看出来了, 你们虽然一个字都没说, 但是老师看出你们语文学得很好!
(生疑惑)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说你们语文学得好吗?
生:因为老师让我们做的动作我们都做出来了, 说明我们把这些词语都理解了。
师:对啊, 看来你平时的语文水平就很高。
师:同学们语文水平这么高, 向你们请教两个字。
(板书:咬嚼)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口”。
生:“咬”是用牙齿把食物弄下来, “嚼”是把咬下来的食物嚼碎。
(板书:文字)
师:“咬文嚼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咬文嚼字就是弄懂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有时候是说一个人挑别人的毛病, 是贬义。
师:会咬文嚼字吗?
(板书:冷、暖)
师:来“咬嚼”这两个字。
生:看到“冷”这个字, 想到寒冷的冬天。
生:在困难的时候, 得到别人的帮助, 感觉心里暖呼呼的。
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 让我感受到人情的变化。
(师板书:字词知冷暖得失寸心间)
师:语言真的很神奇, 一个字、一个词就能唤起我们的记忆, 就能激发我们的情感。能不能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 要看我们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 要看我们有没有“咬文嚼字”的本领。
一、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咬嚼”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可不像“冷暖”这两个字这么简单。
(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咬一咬吧, 有什么滋味?带着你们感觉到的滋味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你觉得是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这里的生活轻松快乐。
师:提前读课文了吗?
生 (齐) :读了。
师:依你多年的阅读经验, 你觉得这篇课文怎么样?
(学生谈初读感受)
二、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初读感受, 现在咱们就抱着咬文嚼字的态度, 用心去感受字词的滋味。把你觉得最有滋味的地方画下来, 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品到的滋味。同学们, 我们可要真的去咬, 真的去嚼啊, 要不然那些字词仍然在那里沉睡着, 我们可要努力唤醒它们。
(学生自读圈画)
1. 自由汇报交流———说出你品到的滋味。
(指名3-5名同学)
师: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先把你品到的滋味读出来, 然后说说是什么滋味;二是先说一说从哪个部分品到什么滋味, 然后把品到的滋味读出来。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 也一同跟着品味。
2. 教师引领, 学习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品出了自己的滋味,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咬嚼一个自然段, 看大家能不能掌握这样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出示:我发现, 闭上眼睛时, 声音就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 时断时续, 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 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一天, 它一边叫, 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 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咬嚼这个自然段, 行不行?我们共同来看第3自然段。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大家一同读, 嚼嚼其中滋味, 看能不能嚼成一两个词。
师:究竟能嚼出哪个词呢?闭上眼睛, 听老师读。
(师范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只飞着的猫。
生:听到了各种声音, 好像有人在磕牙, 好像有个老人在叹息……
师:是啊, 从这些词句中, 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和形象。
(板书:富于形象)
师:下面把你的滋味放进去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找一名同学来读, 你读的时候是在回味, 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来感受。
(生读)
师:你比老师读得好。大家能感受到那些形象了吗?这么多的形象, 样子又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就是“富于形象”。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一咬二嚼三回味读书的, 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读出韵味。
3. 集中练习, 感受方法。
师:下面来试一试, 看同学们学会了没有。大家自由读第1自然段, 要用心去体会细节, 看你能嚼出什么滋味。
(学生自由读)
生:从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很熟悉那些小鸟的声音。
师:能不能说出具体的词语?
生:我从“小家伙”这个词体会到作者和这些鸟很熟悉, 感觉很亲切。
生:我从“辨认”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很熟悉。
生:我从“准确”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的声音很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咬文嚼字了, 不但知道了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而且能够从词语中品出滋味。
4. 确定研究段落, 集中练习。
师:下面加大点难度怎么样?刚才是自由的, 现在是非自由的。请三排同学, 分别研究第6、7、8自然段。可以用你习惯的读书方式, 可以朗读, 可以默读, 也可以小声读, 关键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 静静地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
师:一遍读完了可以再读第二遍, 第三遍。
(生再读)
师:下面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咬文嚼字的。从第6自然段开始。
生: (读) “今年, 园艺家们别出心裁, 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 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于是, 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 就这样被表达了出来。”
生:从芬芳的三角钢琴感觉到园艺家们很了不起。他们用白玫瑰与冬青搭起了三角钢琴。
师:为什么这样就了不起呢?
生:白玫瑰是白色的, 冬青是绿色的。
师:那这和钢琴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沉默片刻)
师:来, 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学生手中的材料是复印的, 没有彩色的图) 哦, 怪不得呢, 大家手中的插图是黑白的, 那你们就凭借这些文字来想象。
生:白玫瑰当做钢琴的琴键, 冬青做钢琴的身子。
师:你真了不起, 能够凭借这些文字就想象到画面。
师:那能不能找到一个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呢?
生:别出心裁。
(师板书)
师:“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独具匠心。
生:就是非常用心来做, 与平常不同。
师:以往的时候, 园艺家们用什么来表现?
生:大表。
师:那些大表怎么样?
生:表针走得很准时, 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
师:那这算不算非常用心呢?
生:算非常用心, 而今年是更用心了, 创造出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
师:是啊, 在原来非常用心的基础上再想办法, 再去创新, 才叫“别出心裁”啊。来, 同学们, 带着我们的这种感受, 读读这个自然段。
师:我们再来看第7自然段。
(出示:古老的维也纳, 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 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 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 跑着跑着, 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 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 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 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 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你品出了什么滋味?
生:“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 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维也纳的路是用音符铺的吗?
生:不是, 是说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
(师板书:随时随地)
师:“随时随地”怎样来理解?
生:就是不管是破晓的黎明, 还是落日的黄昏, 都能感到音乐的存在。
师:你的语言真美!可是, 这只是随时啊。谁再说说?
生:随地, 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 跑着跑着, 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道路上就能想到音乐。
师:维也纳的道路弯弯曲曲而又畅如流水, 为什么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就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呢?
生:因为汽车发出吱吱的响声。
师:是这样吗?
生:因为这些弯弯曲曲的道路像线谱。
生:汽车像音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有这么奇妙的想象!那突然冒出来的房舍和开满花的树像什么呢?
(学生沉默, 教师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学生。)
生: (猛然站起) 像音节线。
师:是啊, 道路是线谱, 汽车是音符, 房舍和树木是音节线, 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旋律才是优美的音乐, 多么优美的生活圆舞曲啊!就让我们把这种滋味放进这些文字中, 自由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第8自然段中你咬嚼到什么了?
(第8自然段, “神仙的手指”“撩动”略。)
师: (铃声响) 同学们, 留恋处, 铃声催发。其实, 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地方可以挖掘, 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 维也纳的音乐之花是维也纳人辛勤培育的结果, 这朵花就生长在“生活”这片土地上。
(板书:音乐、生活, 把“音乐”写在一朵花的中间。)
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咬文嚼字
字词知冷暖
富于形象
得失寸心间
别出心裁
随时随地
生活
附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文字的探究, 感受到维也纳生活的优美温馨。
2.通过对“富于形象”“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 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对文章题目的质疑和研究, 培养学生反思性阅读的习惯。
4.通过对文章各自然段的重新排列, 关注语言的结构形式, 实现创造性阅读。
三、反思阅读
1.同学们嚼出了自己的滋味, 我们再回到课题上看一看, 为什么课题不是“维也纳圆舞曲”? (突出对生活的理解)
学生快速浏览。
最终有什么发现?
音乐成了维也纳人的生活,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音乐,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生活。
2.为什么不是“交响乐”, 不是“进行曲”, 而是“圆舞曲”?这曲子是谁谱写的?
作者究竟要通过这篇文字告诉我们什么?你品味到怎样的生活滋味?
(生活不一定就是快节奏的, 要在生活中体验生活, 向学生推荐米切尔·恩德的《毛毛》, 一个小姑娘和时间窃贼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会让你们更好地感受生活。)
四、重新排列, 创造阅读
把这篇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重新排列, 有什么感受?
举例:把第8自然段作为开头, 读一读, 文章顺畅吗?余淤于盂榆虞愚舆或者是舆余淤于盂榆虞愚, 依次类推, 看有什么不一样。还可以任意组合,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以“谈《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晕种读法”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五、结语
师:同学们, 语言真是太美了, 又太神奇了, 它可以传递音乐, 可以传递情感!语言的滋味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用一生去回味!课文如同一份美餐, 我们要学会用美食家的嘴去品尝它, 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 我们要学会用音乐家的耳朵去倾听它。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咬文嚼字当了一次美食家, 下节课, 老师带领大家当一次烹调师, 做一份自己的美味佳肴。
教后反思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看起来平淡无奇, 品起来幽香缕缕, 回味起来清香袅袅。我对自己课堂设计的要求是大气、精致、和谐。大气就是有学科教学思想的支撑, 整堂课有明显的教学主线;精致就是把思想落实到教学细节;和谐就是实现教与学关系的协调, 顺应学生学习, 然后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三个关注:关注课程———从课程的视角, 语文课应该凭借教材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本领, 同时积累语言, 留下美好情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 同时重视教师的教, 教师要教会学生, 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教材———尊重文本内在的规定, 按照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进行教学, 同时不对教材进行过度挖掘。
本课的教学设计, 以教会学生“咬文嚼字”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首先看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让学生凭借学习经验说说对整篇文章的感受, 目的是看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要求学生用“咬文嚼字”的态度读出自己的滋味, 实现主体性阅读, 目的是让学生亲近文本, 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 共同学习第3自然段, 实现教师教的作用, 总结出一咬二嚼三回味, 即咬出滋味, 嚼出意味, 读出韵味的方法。然后, 让学生在第1自然段中练习, 让学生更熟悉这种方式。最后, 让学生分别进行第6、7、8自然段的学习, 检验学生学习的程度, 同时开掘更大的空间。
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随着教学的缓步推进, 学生慢慢学会了品味词语。对“别出心裁”和“随时随地”的品味, 超出了我的教学预设, 尤其是对公路是线谱、汽车是音符、房舍是音节线的想象。为学生提供空间的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
8.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八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9.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 篇九
(二)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文接《牛郎织女
(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牛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的情节。在情节安排方面,两段故事各有侧重,前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本课是以织女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的。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点拨的作用。从复习检查入手,讲一讲《牛郎织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秋天到了高效课堂实录10-07
七彩语文杯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钟振裕《修鞋姑娘》课堂实录09-2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08-1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毕业论文10-31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07-24
语文的课件教学实录09-1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措施07-03
九年级语文教学实录11-10
作文评价因你而精彩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