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学设计

2024-09-10

《信》教学设计(共11篇)

1.《信》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关注与热爱,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理解“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的内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特别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好吗?(好)请看屏幕(点击:出示谜语内容)

谜语内容:小小纸袋不太长,喜怒哀乐袋中藏,你我相隔千万里,传递信息他帮忙。(信)真聪明!掌声鼓励。

2、师:板书:信生: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书空: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信是什么呢?信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二、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整体感知,初识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这位小姑娘学会了写信之后,她心里特别高兴,你想知道她有什么想法?(想)

2、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等下就会有很多收获。(倾听课文录音朗读磁带)师:点击课件。

3、听了小姑娘的心里话,你知道她有什么想法了吗?勇敢地举起你们的小手。

师:你是从哪个小节知道的?(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一小节

师:你的耳朵真会倾听,小眼睛真亮,多么会读书的孩子!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师:能把字音准确地读真好!

师:还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时适当的停顿。是呀,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就可以做到,而想把信写好,却还要用什么呢?(心)那么在读的时候这四个字就应读得重一点,慢一点。全班一起读。

师:小姑娘想写许多许多的信,她都想用心给谁写呢?请大家认真读2-5小节。一边读一边用笔做记号,看看小姑娘都想给谁写信。(板书:替雏鸟给妈妈写、替……)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全把它们找出来了。雏鸟给妈妈写信?雏鸟是什么呀?(刚出生不久的小鸟)小姑娘会替雏鸟写些什么呢,老师可好奇了,多想知道呀,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请大家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师:小朋友读得可专心了!那你们知道她替雏鸟给妈妈写了些什么了吗?(让妈妈……)“巢”指的是什么?(鸟窝)怎么样记这个字。哪个小朋友上来用鼠标指一下,巢是在哪?对不对?谁知道“黄昏”是指什么时候?(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天还没黑之前)此时,天快要黑了。

(出示课件),是啊,天快黑了,妈妈去哪了呢?(妈妈外出找食物,还没回巢)此时,雏鸟心里怎样?(着急、害怕、担心)哪些字词最能体现小鸟此时的心情?(快,已经)。

师:谁能把小鸟这种心情给读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是啊,小鸟多着急呀,那小鸟会怎么说呢?谁来替小鸟说说。(课件)

师:是呀!多懂事的小鸟,多会关心妈妈的小鸟呀。让我们带着着急、害怕、担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齐)。

师:那么鸟妈妈听到孩子的呼唤有没有赶快回来了呢?(有)。(课件)对啊,你们多了解鸟妈妈的心呀,瞧,妈妈回来了,多么亲亲爱爱的一家呀,他们彼此关心,互相依恋。让我们带着母子间这种浓浓的亲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方法,自学3-5小节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充分体会了小姑娘替雏鸟给妈妈写的信,那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刚才是怎么学习的。先认真读一读,弄清楚谁给谁写信,为什么写。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感悟。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3-5小节中的一个小节。

2、全班交流。

(1)喜欢第三小节的同学请举手,请你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看他读得怎样。注意读好“姹紫嫣红”“姹”是翘舌音,“紫”是平舌音,齐读,连读三遍。

师:懂得了姹紫嫣红的读音,那你们知道了它的意思了吗?谁能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轻轻地睁开眼睛,小朋友,你想像的是这样的画面吗?(欣赏课件)

师:老师看到了小朋友看得真入迷,听到了小朋友的称赞声,你们看到了什么?(花太美啦!想想能运用学过的哪些词来形容花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师:是呀,花园里的花美极了,蜜蜂听到了花儿的呼唤赶快来采蜜了。他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用你们的声音、用你们的表情、用你们的动作,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感受它们之间的这种甜蜜吧!(全班齐读)

(2)师:读得真好,是啊,带着你的感受,用心去读书,你就会读得更好。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一起读。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名读)读得稳稳当当的,感觉很安全。为什么读得那么轻?(因为风平浪静)说得好,那你告诉大家风平浪静是什么意思(没有风浪,海面上很平静)。一起来把“风平浪静”读三遍。

师:还有谁用语速要慢一些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大海与船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安祥的大海正敞开宽广的胸怀,邀请小船们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航行。(男生齐读)(女同学齐读)

师:(出示第五小节)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好轻轻地,真像绵绵春雨。全班一起把“绵绵春雨”齐读三遍。谁愿意来读一读。“树给树写”

(指名读)读得好,你真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全班一起把“无边的森林”齐读三遍。

师:女同学来当作一朵朵云,男同学来当一棵棵挺拔的树。边读边展示你们优美的动作。

师: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收到另一棵的邀请时,会怎么做呢?拉着自己同伴的手一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这小节。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集体的力量!

四、扩展延伸口语交际

师:小姑娘用心地替别人写下了这么多的信,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替别人写这么多信吗?(帮助别人、乐于助人、学雷锋做好事)她真有爱心,把大自然一切当作朋友,

五、学以致用仿写诗歌

师:一封封小小的书信,包含着浓浓的情意,这位小姑娘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双手、一颗火热的心给周围的人写一封封信吧!(全班交流)

小朋友,你们创作的一首首小诗是在用纸和笔,用手和心,来表达我们的最美好的愿望,所以才显得那样真诚,那样感人。这一封封信希望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心,飞到朋友身边让你的心与朋友的心贴着紧紧、紧紧。

师:她不仅替别人写信,还替自己写了一封封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全班齐读)一封封信指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自己也写那么多的信?(想交往好朋友、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想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去关心别人)说得真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全班齐读)

六、总结全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师:一封小小的信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关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封信,你们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的读,也可以边读边展示你的动作。(全班齐)

七、布置作业

2.《信》教学设计 篇二

微信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它具有草根性、广泛性、便捷性、即时性、交流自主性和多媒体兼容性等特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统计报告, 2014年上半年, 中国微信用户已突破5亿。 微信正迅速地被人们熟悉并应用于生活、工作和学习上, 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拥有并使用自己的微信。

对于通用技术学科,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不仅应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还应把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利用网络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这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把微信运用于教学, 能产生这样的效能。

作为通用技术学科教师, 我因备课的需要, 经常上网搜集通用技术教学资源, 通过关键词搜索, 能够得到大量的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发明、制作、试验等与通用技术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料。 我发现, 在网络上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创意作品展示和信息分享, 那些新颖别致的设计激发人们的兴趣, 从而引起热切的关注和讨论。 由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 把自己的微信开发成汇集和展示通用技术教学素材的资源库, 相当于公开的网络硬盘, 并兼有对话平台的作用, 目的是服务于通用技术教学。 预期的效果是, 扩大学生视野, 吸引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知识的兴趣和关注, 并给学生一个发表学习见解、进行交流探讨的渠道, 还帮助教师课后了解学生情况、获得教学反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我着手打造通用技术教学微信, 并实际应用于教学。 通过一轮授课实践, 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 教学效果得以强化, 同时获得如下感受和经验。

一、选择和发布什么内容

要有利于通用技术教学, 微信内容应该符合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需要, 提供给学生正面、健康、有益的知识, 主要是与教学相关的辅助材料, 以及能给予学生启发的科技发明、创意设计等信息资料。

我在用手机开通了微信, 然后遵循有利于通用技术教学的原则, 逐步搜集撷取有关技术和创意设计的材料, 在短短几个月里, 便积累近五百条图片或视频信息, 为日常教学提供新颖、生动又丰富的素材。 在授课时向学生推荐自己的微信, 展示其中的内容, 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微信, 这符合引领学生运用技术、了解技术文化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

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整理有关教学资料并发布到微博上, 日积月累使资源库不断充实丰富。 备课时, 应紧扣教学目的, 按照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操作演示、方案列举、练习讨论、拓展应用、 课外活动等教学需要精心挑选素材, 安排好教学环节, 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链接。 课后利用微信的评论或对话功能与学生讨论。

例如, 为了加深学生对技术的价值的领会, 我播放了在课件播放我国新型工兵铲的视频。 小小的工兵铲居然集中了近二十种功能, 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学生看了后无不赞叹, 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深刻体会了科技的作用, 也坚定了学习信念。 同时把它发布到微信朋友圈, 让学生课后纷纷进行评论, 表达对技术的向往和创造的愿望。

例如, 为了使学生重视设计的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和安全原则, 我播放了引起广泛关注的安徽合肥六百余宗入室盗窃案的侦破视频。 小小锡纸条两三秒就能打开A级锁, 这让学生震惊于技术的威力, 引起对技术被滥用的警惕, 强化了安全意识, 同时还了解了制锁技术及规范标准。 课后还可以在微信上与学生展开讨论, 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例如, 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金工和木工工具的使用, 我找来刘建明老师等技术专家介绍这些工具操作的视频, 发布到微信上, 这样可以让学生课后反复观摩, 结合个人实践, 逐步领会操作要领。 运用这种方式达到的效果是课堂内无法完全达到的。

例如, 为了让学生领略设计的多姿多彩, 把握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丰富内涵, 鼓励学生敞开思维, 大胆进行多方案构思、多角度评价, 我经常向学生展示各类优秀设计作品, 既有书架、桌椅、杯子、水果盘、台灯、相框、挂钩、餐厨具等日常用品, 又有楼房、桥梁、候车亭、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 丰富的题材、精美的设计, 赏心悦目, 既开阔视野, 又受到熏陶和启迪。 如此大容量的信息, 用多媒体课件传达比较困难, 但用微信却能容易展现。

三、怎样引导学生参与

通用技术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因为更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 教学微信是学生锻炼学习能力的好平台, 它具有评论和对话功能, 有着学习和交流的自主性、参与的广泛性, 这种交流是在教师的主持下, 只要信息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教师的回应和指导能够真诚恳切, 对学生有启迪促进, 让学生将乐于参与, 并提高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我的微信中收集了一些有趣的技术试验和创意设计制作题材, 授课时结合课堂需要, 从中选取设计作为课堂活动或课后活动的题目, 要求学生亲历体验, 并对其当场指导或课后讨论指导。 例如, 一张A4纸能设计制作出什么? 这样的开放性小活动, 让学生兴趣浓厚, 创意连连, 参与度很高, 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并获得成就感。 又如用牙刷制作电动机器狗, 吸引学生主动制作体验, 锻炼动手能力。

四、使用效果如何评价

把微信运用于通用技术教学, 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尝试, 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从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评价。 如果做到微信内容精心选取、运用过程合理设计、课后对学生正面而有效地指导, 就将有益于教学效果的强化。经过实践运用, 众多学生成为我教学微信的“粉丝”, 经常关注我所发布的新信息, 加予评论或转播, 同时也主动交流课程、课堂、个人学习等情况, 表达对技术和设计的个人见解, 纷纷表示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这种方式让我更贴近学生, 更能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 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例如, 有学生把自己的创意构思制作成图案, 传到微信里要求帮助修改完善, 我详细给予指导建议, 并在课堂上讲解评议,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还鼓励学生把作品拍成照片, 放到微信上供大家欣赏评价。

五、应该注意些什么

要运用微信于教学, 前提当然是有畅通的网络,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 手机上微信方便快捷。 在实践中应注意的是:1.教师应吃透课标和教材, 扣紧学生实际, 坚持有益于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备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选择标准, 精选信息内容, 分门别类并作必要的解释说明。 2.要充分备课, 选用既有素材应慎重得当, 应与多媒体课件结合, 以有利于阐述主题、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领悟当堂知识点为好, 切忌离开教学主题展示无关信息造成“失焦”。 3.与学生对话应亲切热情, 及时周到地释疑解惑, 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不良倾向, 应马上纠正。 4.提醒学生自觉杜绝不良信息,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避免沉迷手机网络影响学习。

总之, 微信这种新兴信息传播交流平台, 已经得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并加以利用, 它可以也应该成为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的一部分, 从而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 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通过教学实践已经感受到, 微信让通用技术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施志清.简析项目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案例应用.时代教育, 2013.

[2]高勇, 李世维.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微信辅助教学研究 篇三

摘要: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然而,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实际的微型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探索移动终端上的有效学习模式,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学习公众号,面向我院汽车工程系师生微信用户,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用户的学习资源转换率偏低,学习行为可控性较弱等。进而提出本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微信平台;教学辅助;资源推送

【中图分类号】G642.4 ;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9-01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时代,为适应教育新形势,体现教育新常态,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如何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和个性化等趋势发展。学习以从传统的课堂逐渐转变成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是一种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终身化学习。

二、微信学习平台运行情况

微信作为移动的微型媒体,可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支持,有效实现辅助教学。为更好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学习,我们建设了一个汽车专业知识推送平台——“汽车系团总支”微信平台,通过贴近师生需求和兴趣的知识定期地推送一系列学习资源。吸引师生使用,及时调查反馈使用情况,不断优化运行。

在近一年的运行过程中,已有1348 名微信用户通过搜索、朋友圈分享和推荐,选择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微信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大量鲜活、图文并茂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及时更新和推送资讯,如汽车时事类、营销管理类、维修技巧类、服务意识类、案例讨论类等,与课堂知识互为补充,形成一张完善的知识大网,扩展视野,丰富背景知识,并学生对推送内容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优化。为用户提供了语音识别接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想与教师交流,就可以通过微信语音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对话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很快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方便学生解除疑难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实现“学习—交流—再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用户的学习内容和行为分析

“汽车系团总支”微信公众号在梳理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微型移动学习碎片化特点,进行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延展,公众号融合了视频、图表、文字和动画等媒介形态,知识点采用图文结合的编排样式,每章文字篇幅不超过 1000 字,另有多条视频用于讲解。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精准的信息推送功能,力求通过微内容的 100% 到达率为公众平台创造良好的用户粘性,但实际的图文转化率数据却显示,公众号单个知识点的平均转化率仅为 19.97%,约 80.03% 的用户虽然收到了内容推送的提醒,卻未参与学习。

此外,从每周学习资源送达与图文页阅读统计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公众平台开放近 2 个月后,学习内容的阅读率并未与用户增长的速率保持同步,并且原文阅读与用户数之间的增速差距在明显增大。然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式学习模式容易使学习者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在缺少必要的学习引导与管理的环境下,用户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明显不足。

除学习者自我学习管理以外,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推送频率也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学习资源发布 7 天内原文阅读人数统计图呈现了37 条学习资源使用率的变化,每条信息在发布当天都会达到阅读人数的峰值,随后在 1 - 2 天的时间内迅速回落。

四、反思和发展建议

我们认为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为移动微型学习提供有效支持,但仍需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资源内容、学习环境、支持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发挥其综合优势的同时,使学习者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一)应以微信用户为核心,将专业知识的社会化普及作为目标开展推送信息设计。实时跟踪微信用户的学习需求,开发建设与之适应的资源内容; 以有利于网络传输为原则,设计短文本、微图像、微音频和微视频等不同的资源呈现形式; 以符合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为导向,适当加快内容更新、助学促学信息的推送频率; 结合微信的智能应答、分组管理和实时交流技术,创建多元化学习情境和与之配套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微信公众平台支撑下的课程学习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制作、传输、获取、接纳与散播,从而扩展移动微型学习的社会效益。

(二) 加强推送速率与媒介形式并重的资源建设。以往有关微课程内容的应用研究大多以微视频作为主要媒介形式。然而,研究发现,学习内容的媒介形式(视频、图文)对资源转化率与学习认知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微信用户的专业背景、学习需求、学习参与度等方面是造成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资源内容的更新速度对资源转换率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如资源发布后的1- 2天往往是图文浏览量最为密集的时段,在引发高频率用户转发的同时带来了新用户的加入。微型公众平台的学习内容的用户集中关注时间较短,这对微内容制作与推送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当减少资源发布的时间间隔,并能保持相对平稳,将有助于提升用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建议,资源内容的制作采用适合的信息视觉化形式,在字形、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媒介形式的编辑方面,尽量避免给学习者的浏览与认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同时,提升学习资源的送达频率,将资源发布的时间间隔缩减至 2 至 3 天,减少学习的周期,将有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学习期间内保持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柴阳丽.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66-72.

[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5):88-95.

[3]王海庆,徐春玲.一定学习交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4(2):51-54.

[4]山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97-104.

4.《信》教学设计 篇四

1.熟读课文,说出故事情节;说说对信客的大体印象。

2.精读课文,指出让你最感动的语段。(学导重点)

3.赏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叙述、描写的表达方法。(学导难点)

【学法指导】:用心朗读课文,“说信客”时紧扣文中关键语句,领悟其品格。

【学导时数】:一学时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课前自主完成)

1、扫除字词障碍。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唏嘘( )嫉妒( )猝然( )昏厥( )

焦灼( )伎俩( )诘问( )吊唁( )

(2)补充下列成语:

长途( )涉 贫困( )倒 鸡零狗( )

低( )顺( ) 生死( )福 咬牙( )齿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伎俩:

3、信客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4、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质疑(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口头与书面展示)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速读课文,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信客哪些故事?每一个故事能表现了信客的什么品质?(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3、通过具体的语段说说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测评提升】:

一、基础测评

1、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神态、心理、动作)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二、拓展延伸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资料链接】

欣赏名人奇趣墓志铭: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5.弟子规信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弟子规——信》的内容来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中的第四条。被“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小学初段”选作教材。《弟子规》进入《信》篇的核心词也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信”字。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弟子规》将《信》作为独立的一个单元进行编排。《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部分时首先要求是说话你怎么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教孩子怎么说话,你应该实事求是的说话。“凡出言,信为先”。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

《弟子规》的字句简单,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背诵,在此基础上增长知识,获得人生的启迪。使学生尽快的养成良

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的背诵《弟子规——信》的前四句。

2、通过多样的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守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行。

3、通过学习来指导孩子的言、行,并能践行。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样的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守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行。能指导孩子的言、行并能践行。

教学准备: 动画、PPT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孩子们咱们学了《国学经典》你的收获一定很多吧!能把你记住的句子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指名交流)

师:真棒,能记住这么多的句子。表扬表扬自己。

那你们还能完整的记住《弟子规——谨》吗?(生:能)那咱们来开火车接,看哪位火车司机的火车开的又快又稳。小火车……

(生开火车接背)

师:孩子们的火车开得真是又快又稳,表扬表扬自己

师:今天,赖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弟子规”中的一位新朋友“信”

(板书课题:信)咱们跟它打个招呼吧!读(生齐读课题)想近距离认识他吗?

师:请孩子们翻到国学书第44页,试着拼一拼,读一读前面两排的句子。是不是这一页全部要读啊?(生:不是,只读前两排)

师巡视指导(3分钟)二 学习新知,熟读成诵

师:赖老师发现孩子们读一个字指一个字的读书习惯真好!那你们会读了吗?

(生:1不会 2会)

师:会的小朋友想听听赖老师是怎么读的吗?不会的小朋友想跟我学吗?

(生:想)(师范读)

师:你们觉得赖老师读得怎么样?想跟我学吗?(生:想)师:小朋友们跟我读(教读)师:孩子们学会了吗?(生:学会了)

师:那谁愿意读给我们听一下。(抽生读)孩子们他读准了吗?(生:没有)谁愿意教教他。

师:谁还愿意当小老师。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其实读古文的方试有很多。咱们可以有节奏的读,像这样。(师范读)

师:孩子们自己练练。(生练习)

师:谁愿意起来读一读(抽生读)

师:谁愿意拍着手来读一读。(指名读)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孩,老师一说你就明白了,咱们还可以和同桌一起拍手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师请生协助示范)谢谢你,请下去。孩子们你能和同桌一起做一做吗?

(生带上动作试读,有跺脚读、叉腰读、摇头晃脑的读、唱、拍桌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师:老师发现孩子们已经不用看书了,看来孩子们已经会背了,谁愿意背给我们听听。

(指名,评价)

赖老师发现这么多小手都还举着,那会背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背背吧!不会背的孩子可以翻开书跟着会背的孩子一起读。

过度:这么多的孩子都会背了,那你想知道它的意思吗?

三、知含义,明道理

那让赖老师给你们讲讲。(我们说话做事应该以诚信为第一。说欺骗的话怎么可以呢?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少。那种拍马屁的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

师:孩子们,老师这有一个故事想和大家分享,要仔细看哦。(播放《立木为信》的故事,领着孩子分析故事)孩子们,你觉得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生2:说到做到的人。)师:你能把今天学的古文中的句子送给他吗?(生:凡出言,信

为先。)老师这也有四个字送给他,请看黑板。(板书:诚实守信)

四、交流感受、指导言行

你身边又像商鞅这样诚实守信的人吗?(生举例)

同学们,古人的语言精辟绝伦,不得不叫人佩服。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信》的前几句,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从今天起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生1:诚实守信。生2:凡出言,信为先的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不错。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结束,但我们对《弟子规》的感悟只是个开头。让我们将这经典再背诵一遍。

板书设计:

弟子规——信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弟子规——信》的内容来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中的第四条。《弟子规》进入《信》篇的核心词也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信”字。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弟子规》将《信》作为独立的一个单元进行编排。《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部分时首先要求是说话你

怎么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再次是告诉我们要少说多干,不得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让一年级的孩子诵读有滋味并能简明理解古人精辟绝伦的存言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攻破识字这个难点上,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听范读,小老师教读,老师教读等形式解决识字问题。但课结束时发现孩子还是有个别字的字音读不准。如果能在老师教读这块加大力度,再让学生练习拼读就更好了。其次,要求生会读不难,但要读的有韵味就很难了。在教学时我在孩子已经会读的情况下采用跟老师学,有节奏的读,拍手读,两人拍手读,齐读等形式让孩子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实施这个环节时我发现自己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评价语都需要再斟酌。形式上能再多样些,在实施时再有序些,评价语再丰富些,孩子学习的热情一定会很高也会更加积极。第三,孩子在知其意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很多字只能说会读,意思根本不知道,就算老师把意思出示给孩子,那些生硬的,书面的词句还是难以让学生领悟。在此环节理解含义上就由老师用通俗,孩子能听明白的语言简单讲明。为了体现国学要知其意并能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用与行”上。我又用“立木为信”的故事加深孩子对“诚实守信”的理解。之后让孩子交流在生活中他要做一个什么的人?《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教孩子怎么说话,你应该实事求是的说话。“凡出言,信为先”。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

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6.《信》教学反思 篇六

《信客》是余秋雨的一篇散文,文中把感性的生命与理性的思考相融和,内涵丰富,感情真挚。那么,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的真情呢?教学的焦点马上集中在教师这堂课上要“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上来。

在现实社会中,当每个人的“信誉”正经受着危机的时候,信客的“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设计了三个重点问题:1、信客为什么没能坚守一生?2、信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信客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个问题重点在于体会做信客的艰难困苦。第二个问题重点在于体会一个拥有人性光辉的普通人,在恶劣的环境下是靠什么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细细品味,觉得还缺点什么。那就是缺少能够叩击学生心灵,促使每个人深刻反省的一记重锤。于是,就产生了第三个问题。

概括言之,按照初识信客――走近信客――品读信客――回望信客的顺序,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有立体感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感悟到:信客没有坚守一生不等于他就是一个失败者,和我们每个人相比,信客坚持了几十年依然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去敬仰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人,他不是一个圣人。他已经在用自己的行动荡涤我们每个读者的心,让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在心灵的刻度上,我们距离信客到底有多远。

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学案引领、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去品读,思考,合作。不论是让学生感受信客的苦难,还是去概括信客的品质,亦或是让学生写下一段感悟的话语,都力争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这样,把阅读、思考、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中得以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对于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我本着既要包括本课重难点的内容,又要能切实引领学生逐步深入课文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原则。设计了两部分:预习案和探究案。在预习案中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扫清字词障碍以及整体感知课文。预习案的学习为探究课学习进行铺垫。本堂课,是在此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学习。在探究案设计中除了重要探究点之外,还针对问题给出相关提示,引领学生将探究点化难为易,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值得提升的地方。比如在让学生体会信客工作凶险时,关于心灵之苦方面还应再深入些,因为这个方面的理解对于

分析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对于文本的再现进行概括、分析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应再有效些。在回望信客这个环节,让学生写一段话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挖掘还欠缺深刻。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由于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7.天津奇信办公楼预制管桩设计 篇七

由于天津市地处九河下梢,濒临渤海湾,特定的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决定了在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各种类型的桩基础。本工程建筑场地地貌单元为第四纪冲击-海积平原,原为田地,地势较为平坦。

本工程位于天津市空港物流加工区内,无地下室,地上4层(局部5层),首层层高为4.500 m,其它层层高为3.900m。建筑面积4 000m2,平面长60m,宽13m。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见图1。

2 自然条件及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a,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场地冻土深度为0.600m,基本风压W0=0.50k N/m2,基本雪压S0=0.40k N/m2,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3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勘报告各层土指标如表1所示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桩端持力层为(5)1粉土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得小于1 000mm。桩径为400mm,桩长不小于19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 N。桩径为600mm,桩长不小于19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750k N。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预制桩选用《图集》(DBJT29-44-2002)。采用静力压桩基沉桩。

4 两种桩径设计比较

由于不同桩径每延米桩材料及施工造价相差较大,所以设计时对φ400mm及φ600mm两种桩径进行了经济比较。

Φ400mm桩基布置图见图2。共207根桩,桩每延米材料造价为65元,施工费用每延米为20元,每延米总造价为85元,桩长19m,工程总造价33.43万元。

Φ600mm桩基布置图见图3。共123根桩,桩每延米材料造价为170元,施工费用每延米为30元,每延米总造价为200元,桩长19 m,工程总造价46.74万元。

经以上比较,两种桩径造价相差13.3万元。可见对本工程而言φ400mm桩径较为合适。

5 PKPM之JCCAD计算沉降量与桩基静载试验比较

5.1 JCCAD计算沉降量

JCCAD计算结果:15#、64#、102#桩沉降量分别为10.2mm、18.6mm、19.5mm。

5.2 静载试验沉降量

基桩检测报告结果:15#、64#、102#桩当逐级加载至900k N时,桩顶累计沉降量分别为15.42mm、12.54mm、11.95mm并稳定,满足设计要求,终止加载。以上结果比较,JCCAD计算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因为一般类似工程均由变形控制,所以,对设计者来说,在设计时应根据地勘报告及当地实际工程经验来评估沉降量,对电算结果应做出正确的判断,不应一味按电算结果执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 沉桩方法

由于地基土的淤泥土所占比例较大,场地土较软,故采用静压法沉桩。静压法沉桩施工方法相对简便,对邻近建筑物扰动不大,施工时噪声小,适合于城市市区内的施工。该方法有利于提高桩基施工质量,在压桩过程中可以预估单桩承载力,这是静力压桩的明显优点。一般来说,压桩力与桩的承载力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施工时可避免高空作业,施工安全性高。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并不是每个桩基工程都适合采用静压预制桩,设计中应针对各个项目的结构型式,认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土层性质及现场情况比较各种桩基型式的优缺点,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沉桩方案。这一点,笔者在天津双港新家园高层住宅桩基设计中深有体会,该工程由于土层局部不均匀,桩端持力层较硬,造成部分桩用静压机压不到设计标高,后来只好改为锤击法施工,锤击法适用于桩端持力层较硬时。

7 桩身完整性检测

本工程低应变动力检测数量为64根,桩身混凝土波速为4 300m/s。其中49根基桩桩身完整,为Ⅰ类桩,其余基桩桩身基本完整,为Ⅱ类桩。由于桩完整性检测结果中二类桩所占比例较大,判断其原因应是接桩质量不够好,所以在施工中应注意接桩工艺,尤其是端板焊接质量,应严格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施工。这样才能使二类桩数量较少,从而提高桩身完整性比例。

8 桩基设计中静载荷试验的重要性

目前的桩基础设计过程往往受到时间的约束,只有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来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根据这个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进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等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挑选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的不科学性,如结果符合估算要求,则皆大欢喜,否则,因工程已施工完毕补桩也会很困难,且有时因地质报告有出入会给施工带来相当的不便。

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桩周土摩擦力标准值及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由规范JGJ 94-94计算的场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是一个经验数值,不宜直接采用。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各类桩基础中试桩及工程桩的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桩的实际承载力均大于计算值,有些的相差幅度较大,因此,按试桩获得的实际承载力将会比按勘察报告估算的承载力来布置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当场地不均匀或地质报告数值有偏差的情况下,不进行试桩而直接按地质报告进行工程桩施工将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该项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桩基形式、桩规格和桩入土深度的确定,同时也对施工难易有密切影响。通过科学试验,取得准确数据,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经济,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获得的效益。

9 结束语

通过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来看,拿到作业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应先全面分析与了解该工程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甲方及施工方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包括常用建材、工程做法、常用地基与基础形式等等。桩基工程是一繁重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统筹兼顾,从各方面使之合理化。好的设计不仅仅是要保证建筑物安全,更要使设计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DB29-110-200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S].

[4]DB29-38-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S].

[5]DBJT29-44-2002图集[S].

8.信课程理念下面点教学的改革 篇八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目前,烹饪班的学生大多入学分数低,道德约束力差。在初中阶段多属于“差生”,缺乏自信。再加上家长缺乏重视、社会的偏见,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感和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笔者尝试采用了几种方法:①思想上提高认识。入学之初,向学生灌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介绍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及他们目前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和收入情况,让学生消除偏见和自卑心理,认识到自己对专业的选择是正确的;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操作间一边教学生进行面点实际操作,一边渗透课本知识,起到新旧结合、融会贯通的作用,学生也会顿时明白、理解了许多。有时,还播放一些录像,展示点心图片。最有效的莫过于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品尝,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听懂、听会、理解透彻。从感性上让学生对本学科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③培养学生共同参与和动手的能力。如在讲解油酥面团时,笔者让每位学生根据油酥面团的特点制作一道点心,形状、口味、颜色的要求不限,可自由发挥。学生很快便热火朝天地制作起来,形状口味各异、香甜可口的食品很快便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纷纷介绍自己产品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准确地说出要点,大家相互品尝、互相切磋技艺。学生看着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制作的美食兴高采烈。笔者建议他们下次制作时,每人做两份食品。带回家给父母品尝。学生急切的眼神显示出自信的力量已悄悄地注入到他们的心里。④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职校学生基础较差,在对知识的传授上应循序渐进。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围绕学习水调面团的技能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握如下环节:第一步先学和面,不管是冷水、温水还是开水,不要求面团的软硬,只要调成团就行,这一步简单易行,学生也有兴趣;第二步即在此基础上加深难度,要求调面团时达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第三步,再加深难度,要求根据面食品特点,调制面团的软硬程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了操作要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许多。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在于建构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期盼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问、惊讶中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求知的愿望和意向。为使学生能顺利地回答问题,应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智力背景,创设问题情景和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去开拓未知,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重在“举一”,学生学会“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用不同水温调制面团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发现了问题,争先恐后地问教师:“为什么三种面团颜色不同,为什么用冷水调制的面团比用温水调制的面团有筋性。而用开水调制的面团又太粘呢?”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的问题,比教师提问更利于激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及时用讲过的理论知识作进一步讲解,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顺着思路,学生又开始了较深的思考:“这样的面团适合做什么品种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时我们吃的面食品都是用什么温度的水调制的呢?”有的学生忙说:“夏天吃的冷面是用冷水调制的。”教师又问:“那还有别的食品吗?”“还有水饺。”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不断地思考,笔者适时地做了总结:冷水面团适宜做面条、水饺、馄饨。成品特点为色泽较白,吃起来爽口,有筋性;温水面团适宜做各色水饺,特点色白,有韧性富,有可塑性;开水汤面适宜做蒸饺、春饼,特点为色泽较次,吃口糯软,细腻可口,容易消化。通过实际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启了智慧。

三、培养质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9.《信》教学反思 篇九

初二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内容、结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故而在“课前自学”阶段,主要解决了整体感知环节的系列任务,并试图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与文章、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品人物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课堂时间则以“随堂练习,检测学习成果;探讨问题,强化学习重点;答疑解惑,解决学习难点”为主要任务。

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微课,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学生们的自习很有成效,提出的问题富有讨论价值,这是这次尝试翻转课堂给我最大的震动,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老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其释放这种潜质。

在课堂授课中,我大胆地用一个主问题整合自学阶段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并大量地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丢弃文本、自说自话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时发挥教师引导课堂讨论的作用。

反思整个备课、教学环节,还有缺憾。首先,对于学生还没有充分地信任,提前预告课堂探讨问题,虽然使课堂探讨更有序,却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预设”意味浓。其次,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语文课的本质不能丢,这堂课对于语言的赏读品味还不够。

10.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篇十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2、揭示课题,板书,点名读,齐读。

3、小结。

二、初读指导

1、看图听课文朗读录音。

2、交流,相机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

3、信上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读情况。

(1)同桌试读,互相帮助。

(2)点名分节读自然段,相机正音。

(3)小黑板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强调读准前后鼻音。

三、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指名读。

2、看课文后笔顺提示,集体书空,教学笔画卧钩。

3、教师范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比例、笔画安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认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复习笔画卧钩。

二、精读训练

1、听课文朗读录音。说说秋姑娘的好朋友都有谁?

2、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好朋友点名读,注意读准字音。“友”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读第三声。

3、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的什么?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4、她给大雁写的什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明白信里说的话吗?

(2)启发:你们出过远门吗?临走大人们吩咐什么?

(3)小结。

(4)指导朗读。试读,体会秋姑娘对大雁的关心和爱护。点名读。

5、秋姑娘给其他好朋友写的什么?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点名读,了解什么叫“冬眠”。联系生活,激发情感,练习朗读。自由试读,男女生赛读。

(2)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指名对图上的小松鼠说话。点名读,男生读,注意语速应稍快。

(3)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看图,这两个小孩在干什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指名读,女生读。

6、引读第六、七自然段。

(1)同桌一问一答,师生问答。

(2)小结。

三、指导背诵课文

1、依次看图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师生看图听配乐试背全文。

四、指导写字出示:好朋友点名读,教学笔画撇点。

1、根据笔顺提示书空。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五、布置作业

11.关注教学细节 构建灵动信技课堂 篇十一

一、关注细节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形形色色、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多么渴望老师的关爱和激励!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我们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要让细节教育回归“生命关爱”的教育本质,有效地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的人文光辉盈溢在课堂内外。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自尊心,时时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满自信地主动学习。精彩的细节,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产生;只有关注细节,给予生命的关爱,教育教学才会是温暖的、美妙的、精彩的。

例如教学中,学生在操作时最讨厌老师进行屏幕广播操作。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需要广播教师屏幕时,我就会用商量的语气说:“请同学们先停一下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操作。”然后再等一会儿,留一点时间让学生作准备。接下来再说:“好了吗?我要广播了!”如果此时有人提议:老师再等一会儿。那我也会再等一会儿。再如,在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若突然发现某个学生有好的操作方法,想教给全体学生时,我会先让大家在大屏幕上欣赏一下,当他们也想知道如何操作时,我再说:“想知道吗?让我花40秒时间来告诉大家,好吗?”此时,再进行广播教学,学生们一般都会停下手中的鼠标,等着看了。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运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意见,你会觉得你的课堂更加温馨和谐。如此,对学生的关爱才不会是一句空洞的话。

二、关注细节在于上课前的未雨绸缪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无疑就是课堂教学的蓝图,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彩细节预设,而细节的设计源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只要我们用心去备教材、备学生,根据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就完全有信心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的最爱。总之,精彩的课堂需要精彩的细节,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预约精彩。

三、关注细节在于教学过程有效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都能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如讲故事、做游戏、多媒体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把多个不同层次的小任务融合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来掌握新知识。但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能完成教学,没有对细节多加思考,把零散的情境拼凑成一个整体。如:在一节powerpoint的公开课《设置动画效果》上,为了让学生掌握自定义动画路径的设置,巩固练习环节设置了“龟兔赛跑”的任务,让学生设置乌龟和兔子的跑步路径。虽然学生兴趣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开始设置的“奥运”主题情境,学生开始从课堂中“出境”,失去了情境的完整性。情境创设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是无可非议的教学真谛。

四、关注细节在于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味剂与催化剂。合理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提高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资源,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由浅入深的评价,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深入研究,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如在进行作品评价环节时,我首先找一份较优秀的作品让大家欣赏、点评。为了强调审美观的重要性,我又出示一份不太完善的作品,对这样的作品我们不能一如既往地说表扬的话,这时我就换了另一种方式,首先肯定作品的可取之处,然后问:“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呢?”这样既肯定了作品,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又把问题交给了学生评论。这样这个作品的主人一定会在大家的讨论中洗耳恭听,这比教师一味地表扬或单纯地指出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何乐而不为呢?

五、关注细节在于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细节决定成败!因而应该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细节,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共享教学智慧,让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细节虽小,但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灵动的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

上一篇:别董大赏析下一篇:浅析雨果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