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研报告(通用8篇)
1.土地调研报告 篇一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县是**市东北部与重庆市**交汇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万亩),大部分海拔在700至900米之间,90%的地区属溶岩地貌,地表破碎,山河纵横;250以上坡地占总面积的44%,250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的27.3%;活土层厚度低于15cm的耕地占总耕地的60%,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占境内现有耕地的30%。因此,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分工分业趋势的不断加剧,已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形成的承包耕地面积少、地块分散、农村劳动力离家难离土等问题逐步凸现,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调研全县土地流转的现状,搞清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耕种。早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初期,全县就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当时,主要是在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进行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互换、转包),流转范围小面积少。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面积大、规模化的趋势。
(一)流转现状
1、县乡党政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全县上下把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截止2008年5月,通过对全县19个乡镇152个村(居、社区)的调查汇总,耕地流转面积达14.7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5%),其中用于种植的9.8万亩、养殖的0.334万亩、其他0.29亩;林地流转面积约2.7万亩。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耕地面积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主要用于烤烟生产和茶叶产业以及辣椒、蔬菜和中药材种植。
2、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从土地流出看,当前全县常用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四种:即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其中有偿流转3.7万亩,100元/亩以上的0.7万亩,100元/亩以下的3万亩;无偿流转0.88万亩。全县土地流转的特点是连片流转、向大户和生产能手流转、向企业主流转。
3、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跨区域化。从土地流入对象看,主要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经营型、种养大户经营型、普通农户经营型等三种土地流转模式。如碧丰的8200亩林地流转到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经营、0.3万亩白蒺中药材基地流转到100多户农户经营、3.3万亩茶叶基地流转到县内外几十个大户经营、30亩以上烤烟土地流转到500余户大户经营等,形成了跨乡镇跨县域的土地流转良好态势。
(二)流转成效
1、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不但较好地满足了一些从事非农产业农户既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又不愿经营土地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一部分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产业大户、工商业主、经营能人等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激活了市场农业,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如碧丰100多亩辣椒基地,瑞溪樊**的4000亩烤烟、茶场、辣椒基地,市坪袁霞的360亩烤烟基地;**、乐俭、中观、土坪、俭坪、安场、凤仪、小雅等多数乡镇都有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范例。全县现有农业(含种、养、林)大户共计1万户,涉及耕地14.7万亩,林地近7万亩的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这一模式的运作,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生产受其自身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劳力、市场风险等因素的限制,又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效益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撂荒。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调查结果看,全县外出人口达18万人,占总人口的30%,使我县常住农业人口为38.8万人,其中劳力18.3万人,劳均占有耕地从1.95亩变为3.83亩,提高了劳均耕地占有量,农产品走出了入不敷出的困境。同时,大量的劳动力外出促进了我县“尹姑娘。珍汉子”的劳务经济品牌。
3、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形成一定规模,使科技的扶持有了落脚点,调动了高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业主,促进了多种农机具和优良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全县1万个大户拥有旋耕机416台,拥有标准化智能烤房3500余间(占全县智能烤房的50%),集群式烤房今年7月5日前建完后1178间。烤烟生产土地流转30亩以上大户500户,共计流转面积2.3万亩。
4、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企业和外来业主进入农村后,其生产和经营的过程有利于改变农村的传统思想观念,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农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了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农民在受聘务工的过程中以及与企业的业务交往中,自觉不自觉的得到磨练,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村中的“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种能人,在土地流转中产生并大显身手。
5、林地和四荒地得到了一定利用。全县在土地流转利用面积中,利用林地近2万亩,利用四荒地3000余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资源。与2006年相比,土地撂荒下降了5个百分点(现调查为1.3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土地流转使林地和四荒地得到了一定量的利用。
二、全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多年来,顺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市场化的推进,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一些地方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土地流转自然发展起来,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为了推进土地科学合理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于2001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实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权归承包农户,使用权或经营权归转入方的土地经营体制。这不但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过小、农地抛荒闲置,还优化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对全县的土地流转调研分析,反映出目前我县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流转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规定土地属于三级所有,即“乡镇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这些规定虽然明确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代表,但“农民集体”在法律上的具体内涵很模糊,由谁来代表集体实施其权利与义务却难以确定,集体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目前的土地集体所有,对农民来说,某种程度是虚无的。从所有权主体看,村委会作为当地村民的社区性自治组织,充当集体土地财产的所有者代表,在村民现有民主法制知识积累有限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土地集体所有往往成为实际上的村主任或村委会少数人所有。从实践看,借集体之名违背农民意愿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流转的事实大量存在,甚至流转中永久性改变了土地用途;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的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现象。而农民拥有几十年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却不可以将土地进入非农市场进行交易,承包年限内只能传承子孙,还有可能随时终止承包,使农民长期处于经营土地的不稳定状态之中。加之难以安置、补偿较低、行政强制性改变土地用途的开发流转,使土地级差收益从农民流向社会集团或个人,而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贫困人口不断扩大,加剧了城乡差别和贫福差距,增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家出台了国有土地流转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未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法规,造成集体土地管理相当薄弱。有关法规对农村承包地的流转也只是抽象规定,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流转中各方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地方利益和意志倾向,有关部门也难以对集体土地流转实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发生权属纠纷时也很难从法律和行政上进行解释和处理。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也存在着盲目随意、操作无序等不规范现象,一旦发生纠纷则处理难度大,土地流转的价格也很不规范,全县尚无土地流转合理价格定位。据调查统计,全县共计流转土地43.4万亩(约占总耕地的22.1%),其中100元/亩以上9.2%,100元/亩以下占67.6%,无偿23.2%,说明外出人员决心向外的动力大,导致农业生产质量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与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耕地撂荒现象反弹,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
(三)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过强。我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承包土地不仅具有就业生存功能,而且具有社会保障福利功能。农村土地无论面积大小和土质好坏,在第一次联产承包中基本为平均承包(有按人七劳三分配)。从实践看,确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农民过分的恋土情结,有些农民尽管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因担心未来政策的多变,也不原随便脱离土地,特别是在土地日渐升值、农税免征和真正兑现农业生产补贴的情况下,放弃承包地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农民更加看重自己的承包地。这种过强的社会保障功能明显抑制了土地向大户和能手流转,从而阻碍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对农业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也不利,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土薄坡陡质差,效益低,制约流转。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几十年来,农产品价格始终处于劣势价位,涨价幅度始终在其他产品后面,农产品增产农民难增收,比较效益低;加上土薄坡陡和气候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民对承包的土地粗放经营,对15cm左右土层厚的土地开展流转、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愿望不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土地产出率低,甚至亏本,影响土地的合理流转。
(五)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全县土地流转处于自发阶段,无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流转信息不畅,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程序、要素、权利义务宣传不力,对已经流转的土地引导服务不够到位,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政策知晓率低,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目前全县已经流转的土地,多数未按照农业部2005年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执行,口头协议占多数,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具体,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核同意就进行流转,特别是流转达二、三十年的土地,不完善好相关手续,将带来一定后患。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思想、总体本目标和基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稳定农村大局为出发点,以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提高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提升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全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到2010年,全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三)基本原则:
1、稳制、分权、放活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创新流转机制,探索有效形式,放活土地使用权。
2、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流转应坚持等价有偿,确保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的稳定。
3、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行相对集中、规模适当,并注重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管理、规范、有序的原则。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土地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及时调解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双方利益,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序开展。
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方式和作用,掌握流转过程中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2、加大宣传,注重指导。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解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宣传引导农民如何进行土地流转。
3、依法运作,确保流转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是要健全组织机构。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的问题,可在县乡镇农业部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仲裁机构,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履行乡镇人民政府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调控和管理职能,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规范合同、办证签章等免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当好“红娘”。二是要健全工作制度。全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实施细则》或者《土地流转具体办法》以及土地流转程序图,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要切实保障土地流出方的利益,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定后,经营业主每年要向流转中心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防业主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向转出方兑现租金而引发纠纷,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回。三是要建立信息网络。各村可确定一位信息员,负责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协助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或代理土地流转;以村为单位定期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建立土地流转台帐;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定期通过多渠道发布和上报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市县两极要在土地、农业部门设立专门的股室明确专人专抓土地流转工作。四是要建立中介组织。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制定其职责制度,专门为土地流转人服务,并引导流转的土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着重解决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速度、规模、效益问题,真正解决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利益问题。
4、制定鼓励政策,激励土地流转。借鉴外地开展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可由市县两级制定出台扶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土地转让农户和集体土地流转的鼓励政策,以激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对受让农户土地流转达到50亩及以上的,每年每亩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对受让集体土地流转达到500亩及以上的,每年每亩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可在有关农业项目的分配上优先考虑,还可对其进行贴息贷款、增加贷款额度等。对转让土地的农民,要着重研究其生活保障措施,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
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要通过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脱离土地,从农村走向城镇;要加强劳务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要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要不断增加农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逐步形成土地流转长效机制。
6、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就业不成功可能失去经济来源,无法生活,所以经常出现“离乡不离地”的情况。为此,必须建立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必须全面建立,并引导农民认识和信任社会化保障体系的功能和作用,降低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的集中,便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7、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国家在农村土地承包权中存在法律缺陷,应尽快加以完善。一是在民法中确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二是在有关财产法中确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财产权、他物权(根据是《物权法》),并明确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是物权行为;三是制定土地流转的格式合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的使用权转让行为。
综上所述,全县各级党政和农业部门在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安场镇、市坪乡)、“土地股份合作制”(新州镇、市坪乡、乐俭乡等),这是近年来在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创造的新事物,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1)村集体土地与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一起折股量化,明确每个社员的股份,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其主要特点是,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的基础上,将农户承包的土地也折股量化,设置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有的按不同类型土地参考价为依据,有的经评估确定土地价值,然后折价作股,从而参与收益分配,实行一人一票制。
(2)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特点是将发包给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作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实行统一规则、开发和经营。股份合作组织直接经营或者代表股东与企业签定合同或进行租赁。
(3)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特点是农户以承包地折价参股。采取保底收入、盈余分红形式,农民既可承包产业项目,又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并优先在产业项目中就业。
我县在发展茶叶、烤烟、辣椒和中药材等产业中,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充分说明:通过土地租赁实现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土地租赁可以规避农户气候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作者系县委办副主任、政研室主任)
2.土地调研报告 篇二
一、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2013年, 阿荣旗在历年土地流转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着重促进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适度规模经营, 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在各级土地流转机构的精心安排和努力工作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又取得了新成就。全旗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38.9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50.29%, 其中乡镇为202.4万亩, 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365万亩的55.45%, 比2012年的177万亩, 增加14.35%, 涉及农户2.94万户, 占全旗农户总数的48.2%, 其中规模经营面积为70万亩, 包括家庭农场及种粮大户1845个、合作社127个, 占流转总面积的29.54%。从流转方式看:转包面积1, 319, 528亩, 占总面积的55.23%, 转让面积279, 052亩, 占总流面积的11.68%, 出租面积727, 584亩, 占总流面积的30.46%, 互换面面积6, 068亩, 占总流转面积的0.25%, 入股面积57, 133亩, 占总流面积的2.38%。从流转特点看, 主要以转包、出租、转让为主, 三者合计比例为97.37%。从流转的主体看, 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户间自发流转, 而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均已参与了进来, 形成规模经营的主体, 为加快阿荣旗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制定方案和规划, 强化管理。年初, 旗土地流转服务办公室成立了推进组, 先后制定了《猎民村、东山屯村、富吉村土地流转亮点实施方案》《2013年土地流转发展规划》, 指导全旗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 二是利用“三资”清理登记开发的软件系统, 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春播前, 每周公布和更新一次土地供求信息 (要经乡、旗两级核实确认后布) , 对有流转意向的农户, 及时组织双方按规范化的程序进行洽谈、流转, 实现了全旗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三是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印制《两法》宣传单一万余份, 发至农户手中;为各流转机构制作图版20余块, 规范了内业资料;印制了彩色折叠卡400余张, 不断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四是搭建平台, 搞好服务。以农经机构为基础, 建立了覆盖旗、乡、村三级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 新组建20个村级流转服务站 (每村补二万元) , 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和LED显示屏, 补贴了旗、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办公经费各2.0万元;村级流转服务站0.2万元。五是修改、完善了自治区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 一式四份, 按颜色进行了区分, 由双方当事人、发包方、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执一份, 并统一规范了登记、鉴证和归档程序。六是旗及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与“三资”监管合署办公, 使用一套软件, 促进了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七是组织专人, 进行了二次执法检查和督查,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八是通过科技做保障, 调动了农民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据统计, 2012年, 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深松整地22万亩, 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音河乡富吉村通过土地流转模式, 建立了万亩白瓜籽学用示范基地, 每垧地纯收入8, 000余元, 成了远近闻名的白瓜籽生产基地。
二、土地流转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 阿荣旗将继续对土地流转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借助2012年“三资”监管工作的成果, 利用“三资”监管大厅, 对各乡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和考核, 采取奖惩措施和优惠政策, 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 规范土地流转手续, 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重点开展土地综合治理、节水灌溉、有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农业投资项目, 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 鼓励和保护以推广先进技术和品种、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采用现代农业管理的经营单位和个人规模经营。同时, 充分发挥“五荒”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支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的中草药、果树种植, 多方位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一) 土地流转规模达到250万亩, 其中规模经营100万亩
在2012年以村委会、合作社、整村推进、龙头企业等为主要经营模式, 在保证乡镇以外林场、农场等流转面积合理增加的基础上, 重点推进以现代农业为目标的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发展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 促进良种推广、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为粮食生产稳定40亿斤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劳动力转移达3万人
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创造农民就业机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使出让土地的农民有稳定的收入。继续充分发挥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的各项技能, 使之拓宽就业渠道, 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引导业主返聘有种植经验的农民管理耕地, 龙头企业招聘转地农民进厂务工, 最大限度保证转地农民再就业。
(三) 土地治理面积达180万亩
在2013年治理的基础上, 按计划实施土壤改良, 逐步提高土地质量, 增加农业产出率, 逐步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的目的, 实现持续增收的最终目标。通过逐步治理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不断扩大良田面积, 继续采取因地制宜措施治理侵蚀沟、河滩等破坏农田的危害性现状, 有效保护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
(四) 标准化良田达120万亩
继续将现有耕地位置优越, 排灌顺利, 土壤条件较好的农田改造成标准化良田, 标准化良田就是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农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同时, 有计划实施, 逐步改造, 逐年投入, 不断扩大标准化良田面积, 确保粮食稳产。霍尔奇镇后山根村土地流转田玉米膜下滴灌平均亩产已达1800斤, 面积已达2万亩, 带动全旗玉米种植向高产、优质迈进。
(五) 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0%
土地流转就是向耕地要效益, 就要超越传统种植模式的限制,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 提高农业单产, 只有采用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 才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实现土地流转的真正目的。农牧业局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为全旗提供优良的种薯, 近几年已得到农民的认可, 平均亩产可达4000千克, 亩产提高了一倍。九丰种业培养的玉米种子也为阿荣旗玉米增产作出重要贡献, 平均亩产已达1600千克。在保证马铃薯、玉米良种化的前提下, 也使大豆、水稻逐步实现全部良种化。
(六) 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 确保农民土地有序流转
继续加强10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 不断扩大宣传, 确保农民土地流转有序、规范开展,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完全避免土地流转纠纷的发生。
(七) 每年新建土地流转服务站20个, 逐步实现全覆盖
在原有65个土地流转服务站的基础上, 每年选择20个土地流转有代表性的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使全旗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四年内达到每村一个, 继续为农民土地流转服务, 规范指导土地流转, 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阿荣旗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的措施, 经近几年的大力推进, 调动了村和农民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从当前土地流转情况看, 虽然各级流转机构共同努力促进土地流转, 但仍与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有较大的差距, 还存在部分思想认识障碍、组织引导不力、服务规范不足、资金不足等问题。
(一) 思想认识落后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
一是总有少数农民受小富即安思想或对政策理解不透的影响, 担心土地长期流转于自身利益不利, 不敢与村经济合作社、经营户签定长期流转合同。二是部分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就业保障的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强, 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缺乏务工技能或缺少家庭主劳力的农民, 更是依靠土地养家糊口, 难以调动其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 法规制度不落实、监管缺位导致流转不够规范
当前, 阿荣旗农民土地自行流转仍少数存在, 不到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继续办理, 私下书面协议责权不明、条款不完整、内容不全面。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正确认识规范流转的重要性。二是村级土地流服务站对土地流转宣传不够。三是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旗、镇级土地流转主管部门, 明确了有关职责要求, 但受多方面影响, 部分乡镇只对土地矛盾纠纷进行处理, 而对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规范与监管。
(三) 大部分土地流转层次低、方式较单一导致效益不高
一是土地流转规模化比重仍然较低。全旗规模经营土地只占流转面积的24%。二是流转层次低、方式单一。全旗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为主, 且大多以传统方式耕种。单一的流转方式使农民只得到低廉的土地租金, 农民难以获取更高的土地收益。三是规模效益低。全旗规模流转土地只有18万亩较为集中, 大多因农户意见不统一分散在各片, 难以实施土地成片规模流转, 从而降低了农业规模效益。
(四) 基础设施简单、经营业主不足导致流转基础不扎实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简陋, 全旗大部分耕地只有普通的机耕路、水渠和电源, 且有相当部分的耕地水利设施落后。二是由于偏远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 企业、种养大户等土地流转的流入方较少, 还未大面积建立农业加企业或合作组织流转模式, 难以产生较多的全村大规模土地流转的需求。
(五) 土地流转经费不足, 流转服务站建设速度缓慢
全旗148个行政村, 现已建成65个土地流转服务站, 原计划今年再建20个, 因经费短缺, 致使现在还在建设中。土地流转服务站是纯服务型机构, 建成一个需启动资金2万元, 运转经费5000元以上, 所需经费完全由旗、镇、村三级日常经费中列支, 导致本来紧张的经费更加紧张, 而各村流转业务不断增多, 经费也不断上涨, 致使部分流转服务站勉强维持, 急需资金注入, 保障流转服务站的正常运转和建立。
四、土地流转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阿荣旗要在土地流转上取得较大突破, 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的培训力度, 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 拓宽就业门路, 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业转岗, 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
(二) 加强宣传引导和统一思想认识
实践证明, 家庭分散经营和农民独立进入市场无法解决农业中土地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风险大、生产效益差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能有效解决一系列问题。因此, 必须统一思想认识, 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切实改变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抛荒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的现状。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增强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一家一户思想工作、掌握土地流转供求双方底数的基础上, 着力解决当前土地流转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拓宽新思路, 探索新方法, 建立起符合农民利益的土地流转新机制, 推动土地流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 强化管理服务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要求, 加强旗、乡 (镇) 、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力度, 切实解决各层管理工作断层、职责不落实的情况。健全完善责绩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 充分调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站) 的积极性,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 搞好流入方资格审查, 指导合同签订, 开展价格评估, 受理委托、办理流转合同登记、变更和鉴证, 健全合同档案, 调解流转纠纷等工作。提供免费、优质的中介服务, 依法保护流转双方利益, 切实解决原来土地流转主体脱节、信息不对称、行为不规范等弊病, 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规范化、秩序化。按照土地流转规划, 采取择商选资、村企合作等方法, 吸引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投资开发农业,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养经营大户、能人,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为农民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同时, 充分发挥企业、种养大户和能人的带动、辐射作用,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四)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前提下, 严格按照“三个不得”, 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 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 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 积极大胆创新, 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依托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 在搞好土地流转服务管理的前提下, 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参与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 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合作生产, 规模开发经营流转土地。同时, 强化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职能, 积极探索有效的流转办法, 引导和鼓励务工农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流转承包土地, 二三产业农民一次性自愿流转剩余承包期, 经原承包方同意下实行土地再流转等, 不拘形式, 大胆创新土地流转的新路子。
(五) 鼓励土地规模集中
积极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人员等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效益农业, 连片开发农户流转的土地。在不违反现行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 探索制订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信贷政策, 允许土地承包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经营大户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信贷, 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最大化。
(六) 妥善处置土地流转纠纷
3.土地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土地流转;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25
1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近年来,磐石市始终把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政府扶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的思路,以群众自愿和依法、有序、有偿流转为前提,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磐石市共辖15个乡(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4万,农业人口33万,农户总数8.6万户。实有耕地面积8.1万公顷。截至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7449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9.1%,流转户数5247户,占全市承包农户总数6.1%,涉及15个乡(镇、街),1个开发区,其中转包5596公顷,出租1125公顷,转让570公顷,互换108公顷,委托代耕50公顷。
2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2.1土地流转的形式趋向多样化
从经营模式看,主要有农户委托型、大户承包型、合作生产型等,大多以承包耕地为主。
2.2土地流转的进程提速
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只有5926公顷,2012年达到7449公顷,年均递增7.9%。呈现有序、有度、有效的特点,促进了农民增收。
2.3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
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程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村扩展到外村、外乡。如吉昌镇烧锅鲜村土地流转达167公顷,涉及周边村和外乡(镇)。
2.4土地流转的期限延长
土地流转期限一般由原来的1~2年,延长至2~5年,我市流转期限3年以内(含3年)6495公顷,4~5年(含5年)543公顷,6~10年(含10年)187公顷,10年以上224公顷。
3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措施
3.1营造宽松环境,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出台了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促进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2个,并涌现出烟筒山隆丰精米加工、黑石黄营葡萄、取柴河王家食用菌、富太中和养牛、红旗岭草莓、石嘴蛋鸡等一批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78人,流转土地776公顷;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我市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烟筒山、明城、红旗岭等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729人,流转土地1100公顷;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创业和创收,让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以市农广校、市农机校、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对每个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300~600元,加速发展职业教育,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让每个外出打工农民都掌握一技之长。2013年全市域外输出劳动力5.7万人次,流转土地2625公顷。
3.2把握原则,确保土地流转有章可循
一是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土地是否流转,以哪种形式流转,由农户自主决定,不靠行政手段强行流转;二是坚持平等协商、有偿流转原则。土地流转的转包费、租金等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平等协商确定,政府不干预,其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三是坚持依法有序原则。我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土地流转中,严格规定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得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得擅自改变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的剩余期限;四是坚持规范操作原则。采取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组织流转双方签订标准化流转合同,建立土地流转台账等方式,发挥好流转双方“中间人”的纽带作用。
3.3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土地流转
一是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我市、乡(镇、街)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对每一起土地流转都及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对已经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进行备案,并实行专柜存放,专人保管;二是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转关系。为保证土地流转有序进行,我市规定流转双方必须使用省里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农户之间无偿转让、零星转包的,可以不签订合同,但要到村委会登记备案。较大规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必须由乡(镇、街)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进行登记、鉴证;三是实施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制度,使流转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3.4总结并在全市推广三种土地流转模式
一是朝阳山镇大快当村赵大院屯农业产业化企业整屯流转模式。大快当村赵大院屯现有农业人口260人,户数48户,耕地面积140公顷,其中:旱田104公顷。2013年1月吉林省松花江种业公司委派专业人员到赵大院屯实地踏查地理环境,认为比较适宜种子繁育,经种业公司、村委会和农户三方协商,最终种业公司与赵大院屯全体农户达成协议,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赵大院屯所有旱田全部流转给种业公司,并与所有农户签订标准化流转合同,流转金额106万元。目前,种业公司已预付定金21万元,余款85万元待开春种地测量实际面积时补齐。
二是松山镇爱耕村大色力屯合作社统一流转模式。松山镇爱耕村大色力屯现有农业人口526人,户数138户,耕地面积310公顷,其中水田40公顷。2012年,经松山镇爱耕村大色力屯、松山镇飘香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所有农户共同协商,将大色力屯40公顷水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松山镇飘香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注册“爱耕”牌有机大米,对外出售,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土地转出农户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明城镇石山村土地流转集中统一发包模式。明城镇石山村现有耕地面积146公顷,其中水田8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89公顷,原有农业户数255户,农业人口772人,劳动力512人。石山村是一个朝鲜族村,从2001年开始农民逐渐外出打工,到2011年底,外出打工劳动力达到474人(其中:国外打工352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93%。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承包地无人耕种。经村委会与农户协商,采取村委会集中统一发包的形式,农户将承包地统一承包给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对外竞价发包。承包费先由在家社员讨论确定底价,然后召开竞标大会,村委会集中统一对外竞价发包。竞标对象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是外来人员或企业。2012年,村委会将全村120公顷耕地全部承包给外地8个种粮大户,收取承包费67万元,按统一标准558元/亩分配给社员。采取村委会集中统一发包的形式经营土地,社员收益高于一家一户单独经营,在家社员也纷纷将土地承包给村委会,统一经营,自己从事其他产业。
4磐石市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4.1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满足了有技术特色、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了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发展。
4.2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能够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形成产业链,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
4.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磐石市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万人。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部分乡村出现劳力紧张,导致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土地流转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得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4.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篇四
一、**县土地流转现状
(一)流转速度加快,渐具规模。自19xx年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来,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呈逐年递增之势,流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参与农户不断增多。至20xx年,家庭承包流转总面积12.88万亩,比上年增加2.61万亩、增长25.4%, 比20xx年增加6.40万亩,增长98.8%;流转总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8.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9.2个百分点;参与流转的农户1.51万户,比年年增长24.8%,比20xx年增长91.3%;参与流转的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的比重为14.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流转类型多样,比例不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1、以流转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流转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其中以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农户之间的流转面积为10.81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3.9%;流入合作社的面积0.9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5%,流入企业、大户或其他的面积1.11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6%;2、以流转对象为标准,可分为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动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三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中以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0.0%;3、以流转方式为标准,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及其他形式流转。20xx年我县转包流转面积5.37万亩,比上年增加1.47万亩,增长38.0%;转让流转面积1.19万亩,比上年减少0.04万亩,下降3.6%;互换流转面积1.69万亩,比上年减少0.41万亩,下降19.4%;出租流转面积4.21万亩,比上年增加2.07万亩,增长96.7%;股份合作及其他形式流转面积0.42万亩,比上年减少0.25万亩,下降37.3%。其中以转包为主,约占总流转面积的41.7%。转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户,将土地转包给亲友或本村其他农户居多。此外,还有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以及集体向农户反租转包等形式;4、以流转规模为标准:一是流转规模过千亩的,现有3个,分别是三岔河**领办的湘北蔬菜合作社流转面积0.24万亩,主要种植各类蔬菜;安障乡**领办的裕民粮食种植合作社流转面积0.17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安宏乡刘少华领办的华泰水稻种植合作社流转面积0.10万亩,主要种植水稻。二是流转规模在200-1000亩之间的,现有14户,流转面积0.80万亩,主要集中在安丰、安康、安昌、安垱、安凝、焦圻等乡镇,以水稻、蔬菜、葡萄种植为主。三是流转规模在100-200亩之间的,现有41户,流转面积0.76万亩,全县每个乡镇都有,其中较多的有官垱、安丰、安昌和安宏等乡镇。四是其他流转属于小规模流转,户数多,基数大,达10万亩。
(三)大户发展良好,具有一定引领作用。流转大户具有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生产产品质高量、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从而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收入增加、效益增长,对土地流转注入正能量。如三岔河镇罗洲村湘北蔬菜合作社,于20xx年12月成立,注册资金162.32万元,注册社员160名,流转面积2350亩,其中20xx年合作社租赁三岔河镇的罗洲、三多、春美、长明、合家垸、天保6个村的土地1239.5亩,涉及农户135户。土地租赁期限1-3年,租赁价格为每年每亩200-300元。135个出租户签订合同的有75户,60个出租户属于口头约定,时间一年一定。合作社主要生产无公害蔬菜,另外种植少量的水稻和高粱。20xx年-20xx年,合作社年经营收入1088万元,净利润55万元左右,由于收入高、效益好,辐射带动三岔河镇20xx户农户种植蔬菜1.08万亩,每亩产值达0.45万元。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目前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比如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大多是亲友、邻居或同村村民)代耕代种,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20xx年,我县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为5.10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39.6%,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占60.4%,其中,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的约占10%;而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签证及公证机关公证后流转的土地更少。有的即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但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纠纷无法追究责任,而且缺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对于农村流转地价的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导致农地转让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 土地流转期限过短。目前我县土地流转的期限90%以上是一至两年,三年以上的少,五年以上的更少,有些即便是签订几年以上的流转协议,协议上规定了流转期限,但由于土地流转金大多是一年一付,有的农户看到流转大户效益好,就随时终止流转协议,有的大户由于管理或技术或市场原因当年出现亏损付不出土地流转金,农户随即就终止了流转协议,因此土地流转不稳定,期限短,不利于土地流转后农业的长远规模发展。
(三)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一是土地流转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在土地流转前,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业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与评估的市场。无论是政府推动还是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对承租方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都没有进行严格审查,更没有让承租方交纳经营风险保证金。在土地流转后,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失误,无法履约,常常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没有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由农民和政府承担。二是农民的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在流转合同的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是一定不变,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四)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供需失衡,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限制了土地流转区域范围,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目前针对土地流转尚未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机构、委托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土地投资机构、土地保险机构等,制约了土地交易市场的发育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有序进行。
(五)土地流转管理不健全。目前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部门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土地流转主管部门虽然制定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土地流转合同文书格式,但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缺乏现代化的工作手段,纠纷隐患较多。乡镇农经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三、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晰。政府的指导是帮助集体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保障。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和部门角色定位不准,认识错位,普遍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的经济行为,对不利的流转模式不能做到限制和终止,同时没有科学制定流转后农民出路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提供服务,化解矛盾。因此政府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搞好规划、提高服务,在集体土地流转中做好服务员、裁判员的角色。
(二)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分析当前的土地流转现状,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首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缺乏生存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有些农民即使转移到了二、三产业,由于失业的风险和收入的不确定性,他们仍把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宁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抛荒弃耕,也不愿意转移出让”。其次,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土地流转的速度应该与工业、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容纳的程度相适应”,当前,城镇化速度慢与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足导致农民转移就业不畅,不愿放弃土地。第三,部分土地转出收益吸引力不大,尤其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对土地价值的预期,致使流转意愿不强烈。
(三)土地流转后资金与技术支持不足。土地流转后,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进行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经营者开发资金匮乏,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一些经营者大面积承包土地后从事高效农业开发,后续发展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四)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而第二轮土地延包实行的是“耕者皆有田”政策,不仅土地分户经营,而且农户在这种严重分散的土地上还要种植从粮食到饲料、蔬菜等几乎家庭所需的全部作物,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的分散程度,形成了分散、细碎、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土地成片集中流转。而且业主在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没有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产,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进行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土地流转机构,加强服务机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因地制宜,切实把握“适度”两个字。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不能盲目跟风推进,以行政手段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政府和村级组织来说,只能是进行政策导向,创造发展环境,加强服务管理。其次,要把握规模的“适度”。因此乡镇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配备人员,明确职责,切实制定有效的措施,搞好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村、社及农民群众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认真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积极培育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流转,就要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建立严格、规范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一是健全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农地流转信息库,开展信息咨询、评估、协办手续等服务;二是建立农地流转信息网络,使广大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取可靠信息,沟通市场供需双方的相互联系,切实解决农地流转信息不畅、配置不佳的问题;三是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和指导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土地受让方的投资变化,在研究受让方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流转价格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反映土地的动态价值变化”,从而建立健全农民流转收益增长机制,保障农民收益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三)深入强化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要处理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基本农田的关系,处理好土地开发与保护群众权益的关系。把各种流转方式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明晰;二是要切实做好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农户在农地转让中的主体地位,禁止村级组织代替农户或超越农户对外签订流转合同,依法保障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三是要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提供规范格式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实行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四是要加强宣传和监督,杜绝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现象。
(四)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要有效地加快土地流转,关键是要创新能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和提高的规模经营主体。首先,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规模经营主体,努力形成“规模化家庭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其次,加快构建服务“三农”的金融平台,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重点,适度降低支农信贷利率。
5.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篇五
近期我们小组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汇总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目前,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出租、入股、转让、互换等形式。
二、土地流转的效果
土地流转形成了“四集中”:一是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目前。二是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三是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主要是各村的种植和养殖大户。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份村干部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户之间的私人行为,在税费改革前只要完成了各项税费任务就行,没有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管理。但事实证明,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土地流转是日后承包纠纷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了纠纷就难以解决,会引起层层上访、甚至集体上访,这样的结果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农户放弃承包地时无书面申请。前几年由于各种费税负担较重,全家外出的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只向村委打了一个招呼,有的甚至只打了一个电话,更 1
没有提交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书面申请或授权委托申请,村委将其承包地收回后重新发包给其他农户,该农户事后反说是村委强行将其承包地收回,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村委又拿不出有利的证据,增加了此类纠纷处理的难度。
(三)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无规范的流转合同,相当部分只有双方当事人才知道的口头协议,认为都是亲戚或关系较好的邻居,不用签订合同,待到发生纠纷要求解决时难以取证,为处理纠纷增加了难度。
(四)组织机构有待完善。街道和村两级没有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工作没有相对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健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不能对每一宗土地流转都建立流转台帐和流转卡,使土地流转工作不规范;没有建立土地流转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中的矛盾和问题,沟通协调工作做的不够,不能为农民和业主搞好服务。
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贯彻相关法规。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7号令)的宣传贯彻,要让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层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的培训,街道要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把好关,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操作。
(二)切实完善流转手续。在全面清理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对清理出来的问题分类进行完善和补充。
一是对农户之间流转合同和协议或不规范不完善的合同或协议的流转行为,按照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的格式进行重新签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当事人不在家的,由当事人寄回书面《授权委托书》委托其亲属代签。所签订的各种流转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人承包期的剩余时间。
二是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的农户,必须完善放弃承包经营权的《申请书》或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否则不允许村委将其承包地发包给他人承包。
三是对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发包的耕地、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要认真清理审查,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认真加以完善和补充,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切实保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三)严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申请,取得同意后,再签订流转合同书。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街道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适时进行备案登记,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流转当事人可以向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
(四)指导签订流转合同。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双方当事人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其签订合同后,予以登记备案。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流转合同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要及时指出并予纠正。
6.农村土地确权调研报告 篇六
一、工作进展情况
全镇共有23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225个小组,总农户11112户,承包耕地面积46664.5亩。今年以来,大垛镇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23个行政村组织召开会议45次,推选村级调查员、审核员共343人,收集土地承包原始资料164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294份,以组绘制农户承包地示意图204组,全镇在3月底全面完成准备阶段工作,并转入第二阶段入户权属调查阶段。截止目前,全镇23个行政村,有21个行政村已完成入户权属调查,涉及到36个自然村,204个小组,调查总农户9929户,农户签字确认的户数8042户,农户签字确认率达81%,所有入户调查表格已全部上报镇经管站进行集体审核。还有安民、吴杨等两个村,自大包干分田之后,一直未调整过土地,分田的原始资料已丢失,目前正在完善第二轮承包资料,制定工作方案,待夏收结束后,开展入户权属调查。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农经、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
2、广泛宣传发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并组织村工作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搞好业务培训,掌握具体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熟练开展。各村也分别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让群众明白,这次确权发证,不是重新调整土地,更不是打乱重分,而是在二轮延包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3、规范工作程序。按照整体工作五大目标任务、六个阶段部署的安排,稳步推进,规范操作,分步实施。坚持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地块、地块不漏项。对登记过程中在土地面积、地块、四至、家庭成员信息等方面有异议的,由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
1、原始资料保管不善。安民村、吴杨村自大包干分田之后,一直未调整过土地,部分农户将田退回村,村落实给有关户承包,现在有的家庭没有田,有的农户几十亩田。目前,一轮承包分田清册已丢失,二轮承包清册当时是按农户土地承包现状填写的,不够准确,登记工作难开展。
2、土地征用与租用界定不准。镇工业园区用地,以租代征农户承包地,每年发放补偿费,这些地是否确权。
3、土地权属不清。有些农户在二轮承包调查土地时,将自己应分土地委托给他人代分,并由他一直代种;有些农户,在当时调田时,不想要田,然后由村调到需田的农户,且一直在该农户种植;还有东刘村在分田时,要求农户必须将原欠集体经济上缴,缴上来才可分田,当时有的农户不想要田,所欠的上缴也没有缴纳,其他农户就替欠款户缴了上缴,原农户的田就分给了其他农户,且一直在该农户种植。上面三种情况,近几年,由于土地流转,加之种粮食补贴的增加,部分农户也与分田户要过,分田户以各种理由不给,在这次土地确权中有争议。
四、几点建议
1、思想认真要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做好村干部、党员和重点户的思想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核心是把农民的权利还给农民,维护农民自身的土地合法权益,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2、矛盾化解要稳妥。对工作中遇到的.土地权属纠纷问题,要在依照相关法律精神的基础上,采取村内民主协商、村民议决的办法,让绝大多数群众说了算,依靠群众的智慧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
7.左权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调研 篇七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部边陲、晋中市东南部, 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 属典型的土石山区。辖10个乡镇、1个城区管委会, 203个行政村、3个经联社, 377个发包方。国土面积2 028 km2, 耕地面积1.72万hm2, 人均0.13hm2, 全县1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3万, 农户5万户。377个发包方全部完成清查摸底工作;362个发包方完成权属调查工作;193个发包方完成审核公示工作;11个发包方完善合同;下交村作为试点村, 第一个完成了合同签订和归档工作。
2 主要做法及推进措施
2.1 做实清查摸底, 夯实调查基础
土地确权, 清查摸底是基础, 权属调查是关键。为了工作做实、做细, 我们设置了13种清查摸底辅助表9种相关协议申请, 用于深入清查摸底工作。在措施上, 主要做到了“六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宣传指导、加强经费保障、加强密切配合、加强制度落实。并制定了“543”工作法。“5”, 是建立五种工作制度:督办制度、督查制度、例会制度、通报制度、总结制度;“4”, 就是严把四个关口:政策界限关、清查摸底关、矛盾纠纷调处关、技术指导关;“3”, 是做到三个统一:统一协调指导、统一学习培训、统一答复口径。
2.2 细化措施, 标杆引领
2.2.1 明确总体目标, 树立技术标杆。
2016年总体目标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具体完成公示、合同签订及归档工作。
为确保工作质量, 将中航公司确定为我县确权工作技术质量标杆, 推进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引导其他两个测绘公司全面提升技术水平, 整体提高确权质量。同时, 在辽阳、石匣、寒王三个乡各选取两个村作为样板村, 组织县乡确权工作人员和测绘公司技术人员现场交流、现场指导, 有效提高确权工作人员和测绘公司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和工作技术质量。
2.2.2组建两支队伍, 实行报告制度。为确保确权工作高效推进, 组建了县级技术指导组和县乡专职指导组。一是聘请中航三名同志为我县技术指导员, 组成县级技术指导组, 全面负责确权登记颁证技术指导检查工作, 做到“技术指导全过程、县级检查全覆盖”。二是确权办、档案局、退耕还林办和土地局各抽调一名土地确权工作专职指导员, 组成县级专职督察指导组;乡级由分管领导、农经站长和2名专职指导员组成。
2.2.3 清单式明责, 通报式追责。
为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了三个清单:一是建立工作职责清单:县级督查指导组负责督查和技术指导, 协助测绘公司喷绘图件, 档案管理、装订和归档等工作;乡级统筹协调全乡土地确权工作, 具体负责清查阶段填表、指导资料的审核, 家庭成员信息采集、原始档案资料收集、测绘资料核实, 公示阶段签字确认和公示指导, 档案资料管理、装订和归档等工作。二是建立纠纷问题清单:对确权过程中发现的纠纷问题进行梳理、汇总, 由乡报县确权办, 县确权办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乡、村, 明确责任人及办结时限, 确保不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大的矛盾冲突。三是建立技术问题清单:检查组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政策、技术方面的问题, 由确权办进行分类、汇总, 下发到各测绘公司, 责令限期整改。
2.2.4 多形式培训, 精设备保障。
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加大了培训指导力度, 除对县、乡专职指导组进行培训外, 重点加强了对测绘公司的技术指导培训。不仅组织测绘公司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并且对测绘公司进行“手把手”现场指导, 从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 有效提高测绘公司技术水平。
2.2.5 责任明确到人, 落实“精准核实”。
鉴于左权县山多、地少、人分散的实际情况, 我县创新性提出“精准核实”并制定实施方案。一是签订《土地确权“精准核实”责任书》。由各乡政府与各村组包村干部、村组负责人签订“精准核实”责任书, 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农户本人核实率达到95%以上, 且核实准确率达到100%。二是填写《左权县农村土地确权“精准核实”记录表》。由村级确权工作组成员、农户共同对承包经营权调查结果进行核实, 逐一核实承包方信息、地块信息, 并在《左权县农村土地确权“精准核实”记录表》上逐一进行记录, 在已核实项目下划√, 完成全部核实内容且无异议则直接确认签字;如有异议, 且经村级确权工作组认定确实存在问题的, 将问题记录, 及时返回测绘公司进行核实、修正, 形成最终调查结果, 完成“精准核实”。
2.2.6 规范合同签订, 细化归档流程。我县将石匣乡下交村作为试点村, 完成了合同签订及档案整理工作。通过合同格式规范、内容规范、签订形式规范等确保合同规范签订。同时, 在归档工作中, 制定详细工作流程, 采取分工负责、流水线作业的方法, 确保档案整理工作高质高效。
2.3 多层督查, 合力推进
2.3.1 制定详细检查方案。
为顺利推进我县确权工作, 在确权实施过程中, 农户现场参与人数少, 委托他人指界情况多, 导致有些许出入,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有效提高调查结果核实准确性, 确权办制定了《左权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检查指导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了确权检查内容、范围、时间进度、方法和检查队伍, 为县级检查指导工作绘制了时间表、路线图。
2.3.2 技术指导组坚守职责, 深入指导、检查。
为提高土地确权工作质量, 特聘请三名技术员组成技术指导组。主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土地确权技术指导工作, 按照“五个二”工作措施, 技术指导组每月两轮对各标段测绘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及时发现、解决确权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并相互交流探讨,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二是完成公示前的全面检查工作, 做到检查全覆盖。在内业方面, 对确权工作各个环节形成的成果文件进行检查, 在外业方面, 抽查测量一定数量界址点、地块面积精度。检查工作完成后, 出具检查报告, 将检查出问题及时反馈测绘公司进行整改。
2.4 倒排工期, 责任倒逼
各测绘公司按照任务要求、结合工作实际, 倒排工期, 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并上报县确权办, 由县确权办审核通过后上报市确权办。在此基础上, 按照“五个一”工作思路, 测绘公司完善倒排工作任务, 制定工作计划表, 明确工作任务, 务必完成发包方的公示任务。对不能按期完成的, 实施处罚措施:县确权办将作业进度和质保金挂钩, 即对未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确权公示任务的测绘公司实行扣除质保金的处罚措施。
2.5 细化制度, 规范运行
为实现2016年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的总体目标, 制定了《左权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测绘单位管理考核制度》、《左权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细则 (试行) 》、《左权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检查指导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 保障全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规范进行。
结束语
8.单县土地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篇八
1.存在的问题
1.1法制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
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缺少持续有效的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对有关内容了解不多,致使一些群众土地法制意识淡薄,受利益驱动,违法占地建房的现象较多。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亟需修编
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够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综合性规划衔接不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引导用地,影响了项目落地,也导致规划变动存在随意性,由此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矛盾突出,建设用地空间拓展艰难,客观上成为土地规划修编的一大难题。
1.3土地征收收储和用地审批管理不够到位
土地征收困难。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升值,征收土地涉及利益调整越来越大,加上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越来越严,征收土地所面临的矛盾和阻力也越来越大。在征地过程中,由于群众思想工作问题、补偿标准问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等原因,导致征地工作难度很大。土地收储进展缓慢。多年来土地收储工作是我县的薄弱环节,办法措施不多,实际收效不大,土地储备中心未真正发挥作用,后续储备数量匮乏,用地保障严重不足。用地审批效率不高。用地审批环节多,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量大,报批时间长,造成建设用地不能及时到位。
1.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较低
一是建设用地供地率低。由于许多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各类待开发用地缺乏统筹安排、征地难到位等原因,导致建设用地供地率低下。同时,一些效益好的企业急需用地无法解决,靠租借厂房或内部挖潜进行生产,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农村建房缺少规划引导,布局散乱,管理不到位,导致一方面农村缺房戶建房艰难,另一方面,占用耕地建房、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
1.5土地执法监察有待进一步强化
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土地管理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乡镇、村对土地日常监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形成整体监管合力;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占地的查处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部分地方违法用地屡拆屡发、屡禁不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各类问题迟迟未能得以有效破解,严重影响了我县土地管理秩序。
2.几点建议
土地问题是事关单县发展的根本问题。严格土地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当前,必须牢牢抓住土地这个根本问题,竭尽全力管好土地,想方设法用好土地。
2.1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单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县国土资源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坚定管好土地的信心和决心;要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和国情国策,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法制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能职责、公开服务内容和办事流程,增强政策透明度。
2.2着力做好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严格依法管地的基本依据。一要继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加强对今后土地需求和供给的预测分析,为开展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密切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抓紧推进规划修编相关工作。二要认真做好规划修编调整工作。要积极调整规划,包装项目,优化项目布局,拓展用地空间;着眼长远谋划,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各类用地,定性定量到地块,努力留足用地空间;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联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三要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按照规划控制用地,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依法修改和调整规划,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
2.3着力加强土地征收收储和用地审批管理
一要加大土地征收工作力度。要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思想工作;进一步完善征地工作制度,严格履行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研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实行征地补偿费统一支付,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工作。二要切实加强土地收储工作。要认真执行土地储备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收储行为;充分发挥收储中心的作用,落实土地储备基金,实施存量土地收购储备,增强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特别是对城区小宗土地,要注重储备中心的收储调控作用,防止土地零星推向市场而影响城市发展品位。三要提高用地审批效率。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优化审批程序,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用地预审、报批效率。特别是要提高农村建房审批效率,加快推进农民住房改造工作。
2.4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要切实提高供地率。要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及时办理供地手续;加强与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供地力度,着力破解供地难问题。二要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要抓紧研究出台土地批后管理的相关政策,规范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和闲置土地收回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土地利用观念,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零增地”技改,在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亩产论英雄”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节约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依法处置各类闲置用地、空闲土地和擅自改变用途的土地,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退二进三”政策研究,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三要切实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要结合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建房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进一步调整村庄规划布局,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严格控制农民建房用地标准,从源头上制止一户多宅、少批多占、未批先占和占用耕地建房现象的发生。
2.5着力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土地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土地增值税调研报告08-08
专题信息调研-土地资源管理06-20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分析调研报告11-06
国有土地出让估价报告08-03
土地用地申请报告范文10-23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07-23
土地增值税分析报告09-06
土地项目申请变更报告09-10
土地评估报告需要准备的资料07-21
关于土地经营方式的调查报告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