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2024-10-04

暑假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共15篇)

1.暑假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

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工作以来,最难忘、收获最大的学习培训。说是培训,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更像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报告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为教师的无私奉献而感动落泪,我为教师坚实的业务能力而惊叹崇拜,我为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而叹为观止。即使培训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这场盛宴里无法自拔。“与爱同行,以爱致美。”作为新教师的我一定坚决贯彻学校先进的文化理念,致力打造有序、有趣、有情、有效的四有课堂,努力向有爱心、有梦想、有智慧、有激情的四有好老师前进。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学生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随着暑意渐散,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学期。新任教学副校长陈莉校长的就职演讲《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瞬间将我们拉回到了我们一起努力奋斗、一起欢声笑语的金海校园,曾经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此刻才发现原来我们心底里都是如此深爱着她。周校长的“施仁爱德育,创绿色课程;谋个性发展,建人文校园”勾勒出了金海建设的美好愿景,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接着其他几位行政分别就德育、后勤、教学等方面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 教育是一种情怀,教育是一份担当,教育顺着理想前行,又需躬耕与守望。

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本次暑假培训活动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历经一次洗礼,每一次活动都给了我新的思想、新的启发。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一年的教学中,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2.暑假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备课工作,基本理念

所谓备课, 简单地说, 就是预先设计课。这个过程, 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课”就是教学, “备”就是研究。因此, 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那么,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备课这项工作呢?本文从下面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所需秉承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应该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 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 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下面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探讨。

(一) 备课环节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发展为诉求

新课改指出, 对教学有效性的评定标准在于是否充分注重学生的发展。所谓学生的发展, 乃是指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知识素养, 同时也指学生个体能够在有效教学模式的推进下形成健全人格和提升个体素质。基于此种教学考量, 教师应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设计先导性理念, 从而使每一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均能从中获益于知识素养的提升。

(二) 备课环节应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活动中, 应注重实现预设同生成二者的彼此契合。一般而言, 预设通常指教师应按照预先设定的明确教学方案与目标, 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其年龄特质与心理状况, 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进而实现规范化教学。生成则指教师应充分洞悉学生的爱好、个体经验以及学习诉求, 进而在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过程中, 根据学生兴趣与关注点的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微调,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知识探求兴趣保持高涨状态, 进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三) 备课环节应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受家庭、经历以及性格的影响, 学生之间通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应在备课环节充分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进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正确利用, 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实现高度的参与热情, 同时也能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形成良性知识互动与互补, 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 备课环节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

任何知识的习得目的在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因此, 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知识能够丰富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此类知识, 能够使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生活化体验, 从而强化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五) 备课环节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提出了要求, 因此, 教师在备课环节, 应细致思考如何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促成与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从而提升其知识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备课堂。

(一) 备教材

虽然有各类教学资料 (诸如进度表、教学大纲等) 的辅助, 然而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依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进行课堂教学。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在于教师具有丰富的课程知识内容储备, 唯此方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二) 备学生

教学对象是学生, 能否使学生习得与内化知识,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 而教学针对性的实施前提在于教师是否洞悉学生的学情。唯有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心理状况与年龄特质, 教师方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投学生所好, 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三) 备自我

教师备课环节是教师重要的自我提升契机, 首先在于备课过程中, 教师能够结合学情遴选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其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是自身再次学习的过程, 有效的备课活动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 从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备课堂

对于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对于这些情况的应对策略, 教师都应在备课之前心里有数。比如, 在讲述一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在读完课文之后回答这些问题。同时, 还要设计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如何做。这样一来, 备课时对课堂把握好, 后面授课时就会胸有成竹。当然, 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令教师猝不及防的情况, 针对这些教师应该心里有数, 到了授课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结语

教学的几大环节中, 备课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无论教学怎么改革, 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展开了论述, 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 更好地进行备课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瞿芙蓉.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备课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 .

[2]于亚鹏.知情而达理——刍议初中语文备课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0 (11) .

[3]王彦明, 王秀云.关于初中语文备课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 2009 (3) .

3.暑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莒县暑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洛河镇中心小学

单连妹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是主角,戏份是第一位的,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引导学生同悲哀共欢乐,学生是忠实的观众或者听众。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进行正确的角色转变,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下面我就莒县暑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

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二、好的语文教师是一把钥匙

在青年教师展示课学习观摩时,一些青年教师将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才能做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了某些不健康的书籍之外不管是历史、哲学,还是科技读物、人物传记都可以读。在这一点上,我们宁愿让学生成为博而不精的杂家,不一定非要使之成为专家。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一种促进,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好的语文老师是开路先锋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师要身正为范。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人文素养,也是我努力要一直去做的。教师要有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他们精彩生动、游刃有余地讲课中,都充分地展示了深深的文化底蕴,正是这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走向了今天的讲台,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征服了他们的学生。我愿意做这样的老师的学生,我更要做这样的老师

4.小学语文教师暑假研修心得体会 篇四

这个暑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所以,很需要学习,而此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好课的标准归结如下: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二、指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地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我们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写作。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的引领下飞扬。我异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效良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5.教师暑假培训工作总结 篇五

学习后使我深深的懂得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是永不停息的流水。”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学习中老师们用渊博的知识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讲的有条有理,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使我这一线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而忽视了理论的学习,给了一次理论充电的机会。明确了我们教育工作的方向。观课,议课,评课,反思都要从实际的教学中出发。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此次学习的全体老师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观课,议课,评课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二、继续教育促进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反思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说,“你光听不行!要认真地记笔记!你要思考!”今天当自己成为学生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所以在老师讲课时我都认真记,仔细思考,我认为: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只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懈怠”了思考,而变得不愿思考,日久天长也就不会思考了。我这又何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的现状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学会爱思、勤思、会思。由此可见,思考是何等的重要!

三、继续教育使我增强了信心。

6.暑假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六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主张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为文”,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示”和“成功的经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文章,学生最想读,也最爱读。语文教师只有经常写“下水文”,体验写作的甘苦,才能给学生提供鲜活有效的写作借鉴和指导,才能激活学生写作的内生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前段时间,笔者与一位校长谈起时下学生写作难问题,该校长说:“数学教师如果不会做数学题,学生就很难会解题。但语文教师不读不写,却能教学生读写,岂非咄咄怪事?”由此,笔者想起多年前一位老语文教育工作者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中学生不会写作文?关键是三尺讲台上,站着不会写作文的语文老师!”话语虽偏颇,却一语中的,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笔者与大多数农村青年语文教师一样,遇到了作文教学的两大难———学生作文难和教师批改难。在寻找解决办法时,叶圣陶先生一篇名为《教师下水》的文章给了我很深刻的启发。古往今来的名师,无一不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教师下水写作,与学生同题作文,给学生以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未尝不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一种有效途径。

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我自定课题,开展了“初中‘下水文’作文教学实验”,与学生同题写作,指导学生写作。实验进行了一学期后,学生写作有了兴趣和热情,写作能力明显提高,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县内同行的认可。

宋代曾巩《送丰稷》中有两句诗:“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我们不苛求每位语文教师像曾巩那样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但能思善写、以写促长,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可以说,不会写“下水文”的语文教师不算称职的语文教师。

7.暑假教师培训总结 篇七

今年暑假参加了教师远程培训,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的收获很大,培训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培训前,学校领导为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让我们明确了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保证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让学员优质完成研修任务,领导在时间和电脑机房安排上进行了全方面、高水准的安排,让我们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对我们农村教师的关怀,原本只知道埋头搞自己的教育,却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听了这次报告使我们明白了“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还要不时的抬头看路”,因为,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将服务于这个社会,所以教育要培养出适应这个社会的人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

此次培训,听到了很多专家、名师的讲座。精品课程“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课程负责人,赵伶俐老师,在备课上课理论上给我们指导,指导我们备课上课三要素:准确,有效,美感。李倩老师,范蔚老师,邓翠菊老师,白智宏老师将他们宝贵的教育经验传授给我们。指导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教学检测。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让教学过程富有艺术感和美感。

杨爱琴老师、肖海燕等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课。她们从教师自身出发,教育我们工作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在他们的讲座中我们体会到了做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成就,以及更多的使命感。

周卫老师,兰宇老师,彭美娟老师,从他们的讲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能感受到她们的教育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

每位老师,他们总是以鼓励、肯定、分析、讨论,给孩子以充分的展示空间,锻炼提高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他们这种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的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内涵。

这一阶段的培训已顺利结束,看一看自己记录的听课笔记,翻一翻自己随手记下的感受,再回眸静思:“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8.暑假体育教师培训总结 篇八

很高兴能获得这次来到碧岭小学学习的机会,感触颇多。这二天里,教育局为我们请来盐田区的一名教研员给我们传授经验以及区里优秀的几位老师前来指导,让我们收获颇丰,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支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我认为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上这堂课,我让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不管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这堂课注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课上完,学生学会没有,有多少人基本学会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要求是师生互动,这里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包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而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另一个问题是采取“放羊式“教学,教师上课后给学生发放体育器材,让学生自已去玩,这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起到组织、主导作用。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这个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结果也会令人满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热闹场面,简单地认为学生笑了、动了、气氛热烈了这就是好课。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玩,它要求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五、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比如在跳跃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了模仿青蛙跳为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都见过青蛙,而且也喜爱青蛙,在这节课中,我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现实出现的“捕蛙”情况,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和处理。学生在这节课中练习了各种跳跃动作,掌握了跳跃动作的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在情感、合作、环保的意识。

六、场地、器材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最大限度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

总之,我认为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本人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会释放自已全身的能量,扑到教学工作中去,才会教好课,才能教好学生。

9.提升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篇九

以上两个事例,说明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但却熟视无睹的现象: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即使是在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通过技术层面的教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技术层面的教是形式,内容层面的语文素养才是实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一直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从课程标准层面上看,“语文素养”和“语文教育的特点”才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一、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偏低的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语文素养上都有了提升,但如上两个例子也实实在在存在着。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依赖于语文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认真探究,很多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不够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语文教师职前教育的欠缺

大多数语文教师来源于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或相关的专业,有的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按理说语文素养应该没有问题,至少能满足所教学段的语文需要。但认真考察大学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会发现很多不利于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因素。比如,某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开设四个学期,288课时;古代文学也开设四个学期,208课时。再加上英语等课程的功利性因素,学生把大量时间都用在了非专业上,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弱化,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够高。学历高了,语文学力却不够。

2. 语文教师职后培训的欠缺

多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各种各样的职后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优化了教师的教学。但是认真考察很多培训的内容我们会发现,这些培训有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忽视或无视各个不同学科教师培训的核心素养,总是在一些技术层面上培训。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微课”“慕课”“电子书包”,这模式,那范例,各种思想和做法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少了学科内的东西。学科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教师的职后培训应该关注学科素养,这是本质。然后辅之以形式的培训,这样才能达成学科课程目标,教师的学科素养才可能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学生学科学习的需要。忽视了学科素养的培训,仅仅关注形式,所有学科的培训都一样,教学也就失去了依托。

3. 语文教师自身对语文素养提高的不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标准的界定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致包括语文的学习和运用、语文学习知识与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语文素养,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就要比较全面。比如语文教师的读写素养、交际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素养等等。就以“写作”一项为例,语文教师大多数在此项上有欠缺,一方面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自身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行写作实践,写作教学的效果可见一斑。入职后,由于事务性工作和惰性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久而久之,不要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就是保持原有的状态都难,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提笔忘字,曾经积累的东西不断忘却。种种不重视导致了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从点到面的缺失。语文课程是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高,当他们应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时就会捉襟见肘,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4. 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大多数来自于参考书等资料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对教学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主要来自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久而久之教学参考书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圣经”。这一现象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后不断被批评,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很多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仍然依赖教学参考书,主动性理解和探究比较差,自己的语文素养基本没有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主导性作用。长期依赖于教学参考书,语文教师的思维可能被固化,这种固化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千篇一律。

5. 因教学需要改教语文的教师语文素养的欠缺。

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一些原因导致了语文教师的临时性缺位。学校为了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就会临时调整其他学科的老师教语文。这种调整虽然满足了眼前的需要,但这对改教语文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学科背景不一,语文素养有欠缺,就很难驾驭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偏低还有其他因素,不再赘述。

二、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必须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有保证。针对以上弊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1. 健全语文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体系,突出语文因素,保证未来语文教师在职前打下较为全面和丰厚的语文底子

语文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就是高等教育对未来语文教师的培养。一般来说,我国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承担了培养未来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些教育学院承担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其他院校的中文系或文学院也部分地承担了这一任务(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考教师资格证的方式成为语文教师)。就培养主体来说,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或教育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在培养未来的语文教师的课程设置上,应该突出师范教育的特性。但事实是,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越来越弱,课程设置越来越高大上,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无视了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基于语文素养的语文味越来越淡,基础性和教育性越来越差。其结果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或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失去了语文教育应有的语文素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突出语文因素,围绕语文素养健全语文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保证未来语文教师在职前打下较为全面和丰厚的语文底子。这是真正提升语文教师语文素养的关键,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当然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这里还有一个学习者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和行为问题。

2. 在语文教师职后培训中,改变过度偏重技术层面培训的做法,关注教师语文素养的再提高培训,使语文素养培训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的培训协调发展,突破一条腿走路的培训方式

语文教师入职后,职后培训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前所述,各种层次的教师职后培训大多基于一个假设:学科教师的学科素养基本不是问题,是问题的只有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学理论、教育技术学理论等等。可以说这一假设是站不住脚的,从语文教师职前培养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退一步讲,即使是语文教师的职前培养在学科素养上都是过关的,职后培训无视或者忽视学科素养的培训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没有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科素养的发展和变化。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教师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发展的问题,看待一批又一批学生,时移世易,总是拿静止不变的所谓知识去从事学科教学,去教书育人,一定是利大于弊的。即使有着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技术辅弼,其结果也难以令人满意。所以,在相关的语文教师专业培训中,既重视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的培训,又立足于语文学科素养进行语文素养提高的培训,才能使得培训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培训时内容和形式并行不悖,才能真正起到既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又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否则仅有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也就成了浮光掠影的培训,扎不了根,落不到实处。而且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也应有不同。语文学科的培训更是这样。

3.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成为语文教师后,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基本上就成为教师自身的事情了。有的教师有专业发展的良好愿景,把这种愿景转化成行动,使得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自身的语文教学也会逐渐游刃有余。有的教师没有这种愿景,学的不如忘的多,教起语文来也就“后劲不足”。所以,要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首先必须在心理上高度重视。其次就是把这种重视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可能的时机致力于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第三就是尽量全面地提升语文素养。毋庸置疑,每个人在语文学习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都有特长,同时也有不足,但为了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再突出特长,使得自身的语文素养既全面又有特色。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还有一个转化问题,即把自身的语文素养转化成语文教学素养,这时,各种培训中学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策略适时介入其中,一定会有力地促进这种转化。这样,内容和形式的素养会不断融合成教师整体的素养。

4. 语文教师在不断的语文素养提升过程中,独立思考,认真探究,不断培养语文思维水平,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语文素养中,语文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语文素养是基础性素养的话,语文思维就是语文素养的灵魂,它能把基础性素养很好地整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得语文素养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呈现。

5. 在学校层面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有较高语文素养的教师成为语文教师

10.教师暑假集中培训总结 篇十

一、领导讲话,增我见识,促我动力。

培训伊始,马局长首先为我们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马局长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教育理论;接着,马局长又重点介绍了沂南四小的基本情况:高起点、高标准……最好的……最先进的……。几个:“高”字,几个“最”字,将一座办学条件先进,教学环境优雅的崭新的学校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即将走进这所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心怀向往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好马配好鞍”,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与如此优秀的学校相匹配啊!

而张局长“新的领导新的教师新的学生,一切从新开始,一切皆有可能——对四小教师的期盼。”的精彩报告更让我看到了领导、社会对“沂南四小”学校、老师寄予的深切的厚望。他所讲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我受益匪浅,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同时张局长的“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得过且过一定不会好过”的生动形象而又犀利幽默的话语也狠狠地给我敲了一下警钟,让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还好,庆幸自己平时不是个懈怠之人,但我也深深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毕竟,我只在独树小学呆过,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相比之下只不过 是些“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之举,以后可不敢再“娇惯”自己了。

最后,王守山主任从当前形势和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两个方面作了重要报告。王主任联系实际,分析了当前教育存的许多弊端,并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着实是一场很“实惠”的报告,他的报告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和压力感。

各位领导的讲话,让我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收获,让我对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更科学更准确的定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二、技能学习,让我欢喜让我忧。

八月十九号开始,我们进行了电子白板、PPT课件制作等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法,多彩的画面,神奇的动漫,这些教学技能的掌握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更加充实,我为能有机会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喜悦满怀。可是,当我看到别人轻松地理解着老师的讲解,而我——一个电脑‘门外汉’却在听着‘天书’般的目瞪口呆时;当我听到别人“PPT课件制作太过简单”,而我却茫然失措不知所为时;我感到了深深地紧张和不安,刚刚考入四小的欢喜一扫而光:这样先进的学校,这样莫测的技术,还有一个个这样优秀的教师,我能走进其中吗?我能适应吗?考入四小是不是一个错误?短暂的彷徨后,我打消了这种想法,遇到困难就退缩,这可不是我的风格!还记得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世的坎坷,对天才来说是绊脚石,对聪明的人来说是财富,只有对懦弱的人才是深渊。”我不是天才,也不够聪明,但我绝不做懦弱者。那就让我做一个迎难而上,努力务实的普通人吧!

11.崔召中学暑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一

崔召中学 2013年7月

一、领导重视 目标明确

本次校本培训学校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成了以校长姚秀林为组长副校长柳京安为副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从计划的制定、培训过程的组织、参与和考核,校领导亲自制定,亲自带头,亲临现场,有始有终。

二、严格管理,措施得力

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培训时学校采取了从严考勤,抽查、通报等措施,每天培训情况在校园网上通报,每天师训办下发的文件都集中学习,既肯定取得的成绩又通报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激励每一名教师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另外要求每个教师培训后写出1000字以上的培训心得。这种有效的监督为此次培训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为了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培训内容,探索合理的学习方法,真正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专门成立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生组、史地生音体美组等六个小组,每组安排能力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为组长,每组又安排了一名专门领导具体负责。为这次暑假研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培训效果良好,收获颇丰。

六天的培训,教师们都能按照要求,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学习,互相帮助,没有一人无故缺席,全部完成模块的学习任务。期中在学习中我校还涌现了一些优秀教师,他们不但自己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每天还及时的帮助其他教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校有十多篇作业被指导教师推荐,30多篇感言被推荐,100多条精彩评论被推荐,此外我校每天还安排专人报送学习快讯,及时反映我校学习的优秀事迹。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思想更加解放了,劲头更足了,信息技术水平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更强了,理论水平更高了。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加强培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完成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短短的六天时间,每人撰写了三篇以上的高质量的随笔感言,以及一篇总结体会,参加了各模块的研讨活动积极与专家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总之,六天的暑期教师培训,达到应有的目的,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暑假培训任务,广大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期待新学期的到来。

崔召中学

12.浅谈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 篇十二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

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学科教学的整体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 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 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研究语文教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 必须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始终能够站在自己的学科前沿高屋建瓴, 不能只做教书匠, 而应做专家型的学者, 语文教师更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

专业文化知识素质, 是教师内在的修养, 要使之外化, 要借助于教师卓越的教师素质。

首先, 语文教师要富有灵气和思想。有了灵气, 再枯燥的教学素材也能做鲜活的课堂大餐, 方可供给学生佳肴;有了思想, 再平庸的学生也能点化成睿智的高徒, 方可造就创造型人才。语文教学最忌生搬硬套, 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 根据教学需要, 学生的实际, 巧妙地利用现实的环境和课堂上瞬时出现的情况制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感染学生, 让其获得终生难忘的印象。一堂课怎样设计, 达到什么教学目的, 体现什么教学思想, 课前教师应有充分考虑。思想明确, 方向确定后, 怎样施行则可依时依地依人而定。不管怎样“走”, 只要能通向目标, 学生就会有所收益。教学要出新, 首先教师的思想要新。勤于思考, 不断探索, 勇于实践, 语文教学才能常教常新。

其次, 语文教师要有兴趣和激情。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所教的内容充满兴趣, 满怀激情。试想, 如果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都兴趣索然, 又怎能要求学生兴趣盎然呢?教师都意兴阑珊, 又怎能要求学生激情满怀呢?我们痛感语文教学难教, 学生厌学, 其中的症结就在教学枯燥无味, 缺少吸引力。如果我们能够变换思路, 教师满怀兴趣和激情, 语文教学的面貌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教师的感染下, 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 激情调动起来, 学生的语文学习会获得强劲的动力, 受动力的牵引, 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创造性得到发挥, 会一发而不可止。

第三, 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和人文内涵。语文教学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凭机械的讲解, 照本宣科是很难见效的。语文教学要真正吸引学生, 一定要充满情趣, 增加文化内涵。教师必要的牵连、引申、煽情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样的内容, 选择不同的话来表达。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区别, 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 表达的效果会不一样。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就是在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 独出心裁的教学安排中形成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如沐春风, 刻骨铭心。语文教学要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必须具有人文主义内涵。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表面上看是学习一个个新词, 一句句锦句, 一篇篇美文, 但新词的“新”, 锦句的“锦”、美文的“美”不是空调, 只有当它们富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才能显示出特有的魅力。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设法把物质性语言的文化内涵巧妙地发掘出来, 把语文的情趣充分显露出来, 影响学生, 感染学生, 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深度。

第四, 语文教师还要具有教学教研的能力。我国学校科研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召唤教育的改革, 教育改革召唤教育科研, 教研的重任落在教师的肩上, 而语文教师则是, 责无旁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事业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 为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 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 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 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 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第五,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受益匪浅。多媒体教学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 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 例如, 作家生平, 作品背景的介绍, 以及教学内容涉及的众多相关资料, 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中选取了很多有名的影视作品, 形象的演示会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 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语文教师的非教学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 非教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钱梦龙、魏书生的学历不高, 于漪也是非师范专业出身, 但他们都非常注重非教学素质的提高。

首先, 语文教师要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语文教师, 会把教育工作视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反之, 则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 只是一种职业。“事业”与“职业”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会从自己的奋斗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 从自己的奉献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后者则会经常为自己某些需要的不能满足而耿耿于怀, 为一己私利的得失而与他人斤斤计较, 他们会因欲壑难填而永远感受不到满足的喜悦, 也会因物质与精神天平的极不平衡而经常精神空虚和失落。

其次, 语文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现代教育观念就是烛照教师从教之路的火把。语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 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 从而形成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 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乐, 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 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努力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风格, 才能淡泊名利, 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第三, 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科教学观念。语文教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奠基性工作, 也就是说, 语文教师的硬手活在于基本功上。具体讲, 至少应该是能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出上佳的文章等。

语文教学是慢功, 切忌浮躁心理, 更不能“求取虚名”。语文教师更像一个中医, 一般没有药到病除的良方。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是长线, 需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孤立的课文教学。一方面, 语文教学要走进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学习中, 吸取前人的写作经验, 获得前人的思想成果。因此, 教学要让学生贴近课文具体感受, 不能华而不实。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又要走出课文, 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 从学校引向社会, 要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本领作为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生长点加以培植, 使其获得持续的发展, 逐步把作者的经验变成学生自己的经验。因此, 语文教学不能孤立地作课内课外的分野, 课外的观察、体验、运用, 课内的学习、感受、研讨都是语文学习的有效形式, 具有重要的地位。

13.暑假教师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学生情况介绍

对于我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作为一名新一代的大学生,我想在寒假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于是,我在父母的帮助下,做起了家教的工作,因为我平时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很有耐心而且知识的储备还可以,所以在招学生方面我并没有遇到困难。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份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使我的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通过家教的生活使我学会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体味了很多。

由于自身的精力有限,并且为了补习的效果好些,我补习了自己最擅长的数学,在学生数量上我控制在4人。学生a,男孩,初一,成绩突出,性格活泼,多动;学生b,女孩,初一,成绩突出,性格内向,但十分聪明;学生c,女孩,初一,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学生d,男孩,初三,成绩偏差,性格骄傲。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学生a有很强的上进心,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什么长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a家长对望子成龙有着殷切的期望,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炙热的,殷切的;学生b没有自信,家长对其的关心也是不够的(留守儿童),但是学生b十分的懂事,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我很是喜欢她;学生c又高又瘦,稚气未干,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同时她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我对她阐述了学习的目的后,希望她能够有新的思想;学生d爱好广泛,喜欢打篮球,大学第一学期学习篮球的自己自然和她有共同的话题了,在学习上很是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想我的首要任务就是纠正他的学习态度。

二.实践内容

第一堂课,我还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因为毕竟是第一次,从没有经验,害怕教不会他们,误人子弟!不过,还是咬紧牙关默默的告诉自己,既然接他们了,那就好好的带下去,对他们好好负责,决不能辜负任何人!

14.暑假教师培训总结 篇十四

----济北小学第九期暑期培训心得

短短的四天培训已经结束了,学习时间虽短,可我们每位学习者的收获却是满满的。一次次精彩的报告,一节节妙趣横生的课例展示,无不激发起我们小学教育者工作的热情和内心深处共同热爱教育事业的那份共鸣。

在培训之余,心头忽然闪过一句话,“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不记得是哪位教育专家的话语,这句话也正是我这几天的学习所得,教育从爱生开始,让学生因老师的教育而感到幸福。

其实如果不是喜爱孩子,很多人就不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那么你的爱是否让学生感到幸福了?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可我的爱是否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喜爱的那个学生呢?是的,只有正确的教育之爱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爱应该是一种尊重。老师给每个学生以尊重,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个性„„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我们不单要想想年幼的他们学会什么是尊重了吗?知道自己被尊重了吗?知道怎么尊重他人了吗?还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如果身为一个教育者不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无法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教育从何谈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们一直说理解学生,可是并没有真正做到认真的理解学生,只是自以为理解了学生。从没有认真想想:这个学生总是挑衅同学,他真的只是

喜欢欺负人吗?这个学生考试总是垫底,他真是不喜欢学习吗?我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爱应该是一种责任、爱应该是一种依恋、爱应该是一种智慧„„不管怎样,教育之爱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幸福,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学习成长的是乐园,让学生感到你是他最好的朋友。正如这句话所言“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要教给学生体会爱、表达爱,教给学生承担责任,勇敢正直。学生不是提线木偶,如果只想让学生们跟着我们的手势做着既定动作,整齐划一,那么我们只能创造没有思想的机器人。要教会学生带给别人幸福,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让学生们因我们而感到幸福。

在讲座中,每位教师无不展示出他对教育之爱的理解,体现着他的教育智慧,渗透着他身为教师“朴素最美、幸福至上”的独特感受,表达着他对教师最真诚的期待,“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也许在教育的路途中我们做的并不是那么好,但我坚信:不管什么事只要你用心坚持去做,就一定会越做越好,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们扬起笑脸、举起双手,创造属于我们与学生们的幸福世界。

15.语文教师的境界 篇十五

语文教师的境界是一个繁复的话题, 要提升语文教师的境界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首先,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 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长处, 简言之就是要会爱学生。很多人把老师作为一个职业来定位, 这样一来, 在一个职业上来谈教师的境界追求反而多了几分生硬, 新课改给我最直接的刺激是, 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看待, 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 它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所以, 语文教师要追求的境界, 首先就是热爱学生的境界。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有许多的差别,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发现学生的特长, 在工作实际中, 长期周而复始地工作, 我们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倦怠, 而语文活动完全可以多种多样, 从而让自己爱意永驻。比如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记忆比赛、常识竞赛、才艺展示、读书心得以及作业评比等多种单项竞赛, 有时还可以为特别的学生设立特别的竞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总有所长, 我们就是要在教学互动中, 让他们显现其所长, 让学生从中找到自信, 也让我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找到不同学生的可爱之处, 让爱心永驻。这也有利于我们克服工作的枯燥,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找到工作的动力, 有了爱的教育境界, 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 语文教师的教育境界还必须注重提升和丰富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带着真情, 用心去感受文本, 解读文本, 努力使自己成为善感善悟之人, 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在解读文本中, 准确体会其言辞美, 人情美, 通过积极情感的积聚, 我们方能在课堂上全力倾情并真诚地感染受教对象。那些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 那些对人间至情的体味, 那些对人生哲理的剖析, 无不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巨大空间。读《岳阳楼记》, 我们领略到洞庭湖的朝晖夕阴;读《长江三峡》, 我们感受到三峡的幽深秀丽;读《登泰山记》, 我们领略到泰山的神奇高峻。教师“发诸真情, 出于自然”, 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 用“心”去悟, 用“情”去导, 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唤得师生感情的共鸣, 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比如面对《项脊轩志》, 你有了丰富的情感, 那么, 那熟悉的足音, 那犹在耳旁的亲人的话语, 均能唤起我们强烈的感情共鸣。有了这样的情感境界, 学生也会随着你既学到知识, 又得到人生体验的升华。

上一篇: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下一篇:队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