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2024-09-04

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精选7篇)

1.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篇一

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餐前服用

如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餐前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健胃药:龙胆、大黄宜餐前10分钟服用,可促进食欲和胃液分泌。促进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林)、莫沙比利,可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降血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抗骨质疏松药: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应空腹给药,并建议用足量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不能进食。抗生素: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与食物同服可影响药物的吸收。滋补药:人参、鹿茸餐前服用吸收迅速且完全。

★餐中服用

如降糖药:阿卡波糖、伏格波糖、格列美脲宜餐中服,阿卡波糖应随第1口饭吞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格列美脲宜第1次就餐时服。助消化药:乳生酶、酵母、胰酶、淀粉酶宜在餐中吃,既可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也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抗关节炎药: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与饭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药:熊脱氧胆酸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餐间服用

如铁剂:习惯性铁剂常主张在餐后服用,餐后服铁固然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食物中的植物酸,磷酸盐,草酸盐等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宜在两餐间服用,但最佳时间是空腹。胃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用于治疗急性腹泻时,应将其溶于50ml水中空服,但食管炎者宜于餐后服用,其他患者于两餐之间服用。

★餐后服用

如非甾体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二氟尼柳、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为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大多数应于餐后服。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伴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于吸收。利尿药:氢氯噻嗪(双克)、螺内酯(安体舒通)与食物包裹在一起,可增加生物利用度。

★睡前服用

如催眠药:各种催眠药的起效有快、慢之分,水合氯醛、米达唑仑(速眠安)、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异戊巴比妥(阿米妥)、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分别约在服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40分钟、45分钟或60分钟起效,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用后安然入睡。平喘药: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喘定),止喘效果更好。降血脂药:包括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定)、氟伐他汀(来适可)、提倡睡前服。因为肝脏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间,晚餐后服用,有助于提高疗效。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钠敏(扑尔敏)、特非那定(敏迪)、塞庚啶、酮替芬等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安全并有助于睡眠。钙剂:以清晨和睡前服为佳,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若选用含钙量高的钙尔奇D,则宜睡前服,因为人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睡前服可使钙得到更好的利用。

★清晨服用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晨7-8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降压药: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1次高峰,因此有效控制血压,如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络活喜)、依那普利(悦宁定)、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乐息平)、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索他洛尔(施泰可)等宜在早7时左右服;每日服2次的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1次。抗抑郁药: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宜清晨服。驱虫药:四氯乙烯,甲硝唑、槟榔、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哌嗪、双羟萘酸噻嘧啶宜空腹服用,可减少人体对药的吸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

除了解正确的服药时间外,还应注意:某些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以及止咳糖浆类。某些药物服用后宜多饮水,如阿仑磷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在治疗高血钙症时,因致电解质混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的尿量达3000ml以上,抗痛风药、抗尿结石药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在服用后也应注意多饮水。有些药片不能掰开吃,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制剂,否则将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还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甲硝唑可增强华法令的抗凝作用导致出血,奥美拉唑可降低氯吡格雷的疗效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红霉素可增加特非那定心脏毒副作用的发生等。还要注意服药的姿势,因有的药物是碱性,有的是酸性,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躺着服用药片、药丸,药物在食管壁上溶化或停留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食管发炎,严重的甚至引发溃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立着服药,多喝几口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2.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篇二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类疾病,主要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等特点,目前国内有近千万癫痫患者,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得不到科学、规范、有效的诊治[1]。临床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以及近几年开发的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新药,它们的治疗效果好,但需长期服药。有些药物的毒性强、治疗窗窄,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的有效血药浓度分别为15 ~ 40 mg / L、4. 0 ~ 10 mg / L、50 ~ 100 mg / L、10 ~ 20 mg / L[2]。因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即便是经同一途径使用相同剂量药物,也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治疗反应。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临床治疗中需要开展及时、准确的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为制定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3],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目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主要采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免疫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

1 色谱法

1. 1 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是现代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选择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以及药物代谢产物,特别适合新药药动学的研究。Yoshiaki Yamamoto等[4]已用于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的研究。HPLC法分析时间较长,试剂消耗多,操作繁琐,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样品成分复杂,干扰因素较多,流动相中的无机盐不利于色谱柱保护,色谱柱也不宜频繁更换。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HPCL的基础上,经不断从样品处理、内标物的选择、键合相和流动相等方面加以改进,使得HPCL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阳利龙等人以环己烷羧酸为内标、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Hypersil BDS C18柱、甲醇-水( 79∶21) 为流动相,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RP-HPLC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新方法[5]。10066 例次癫痫患儿监测结果表明,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个体差异大,在治疗浓度50~ 100 mg/L内的占50. 7%,低于50 mg/L占42. 8%,高于100 mg/L的占6. 5%。因此,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血药浓度监测,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刘义钊等人以Shim-pack VP-ODS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以SPE预处理血浆样品后进样分析,建立了一种SPE-HPLC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硝西泮、地西泮5 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的方法[6]。

1. 2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GC) 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适用于易挥发的物质,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常用抗癫痫药物中,丙戊酸沸点较低,是较早使用GC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之一。汤芳萍等人建立了一种GC法同时测定丙戊酸钠和托吡酯的血药浓度,其线性范围分别为10 ~ 250 mg/L、10 ~ 1000 mg/L[7]。GC法可以不用衍生化直接测定丙戊酸钠,比HPLC法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开展抗癫痫药物监测,GC法中寻找合适的内标物是关键,如巴比妥娄、苯妥英等通常需要将血样烷基化处理,可以用甲基苯妥英为内标。

1. 3 色谱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 ,是以集HPLC的高效分离手段,MS分析方法的高灵敏度和高专属性为一体的新技术。Ghada F等人已将HPLC-MS用于卡马西平、托吡酯等血药浓度的分析应用[8]。在托吡酯的研究中,其分析效率较高,每个样品所需少于2 min,在0. 5~50 mg/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最低定量限为0. 5 mg/L。陈琴华等人采用HPLC-MS技术,以地西泮作为内标同时测定卡马西平、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苯妥英钠5 种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检测限( LOD) 分别为0. 5、1. 0、5. 0、0. 5、1. 0 μg / L,灵敏度高[9]。该方法进样量小,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组分,灵敏度也高。但色谱联用技术对接口装置要求严格,仪器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10]。

1. 4 电泳分析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 是利用高电场为驱动力,在毛细管内带电荷粒子按其淌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电泳分析新技术,在选择性上与HPLC法互为补充。F. Jabbaribar等[11]将毛细管电泳法与色谱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胶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ic,MEKC) 测定人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刘阳等[12]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CZE)等测定血浆中苯妥英钠浓度。HPCE法对样品的预处理的要求较色谱法低,但样品仍需预处理后进行分析。样品的预处理通常采用萃取法和直接进样法。直接进样法是HPCE法的特点之一,生物样品一般为经过蛋白沉淀、离心过滤后进样。萃取法主要有液相萃取和固相萃取法,适用于基质干扰较大,待测组分数量较多,尤其是含脂溶性成分较多的样品,但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够高。当用HPLC分析色谱柱易受污染且难以再生时,HPCE可以作为补充。因为毛细管极易清洗,尤其适合于复杂生物样品分析。

2 免疫法

2. 1 荧光偏振免疫法

荧光偏振免疫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 是利用荧光标记的药物与体内药物共同竞争抗体的原理进行分析,是20 世纪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具有快捷、灵敏、准确、稳定,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急诊和大样本量的分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较早实现了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TDM自动化[13]。美国雅培公司的TDx血药浓度监测仪是国内医院应用最广泛的分析仪器,常用的配套试剂盒有丙戊酸、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FPIA法需定制特定的仪器与其配套的试剂盒,试剂盒价格昂贵,有一定保质期,不能同时测定多种药物。受药物抗体种类的限制,某些需进行TDM的药物,因为还没有相应免疫试剂盒供应,不能进行监测,不能满足对新药研究的要求。

2. 2 酶免疫分析法

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 主要是利用酶标记的药物与样品中游离药物分子竞争性结合抗体的原理进行监测,应用于小分子药物的定量分析,具有精密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14,15]。抗体与样品中游离药物分子竞争性结合的同时,可能还会与其它相似于药物的结合,所以对抗体的选择性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EMIT法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每次样本测定前都需要进行定标,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3 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RIA) 是将放射性同位素的高敏感性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由于具有放射性,免疫标记物容易制备,其灵敏度更高,对仪器要求不高,操作方便快捷。但其只能监测药物的免疫活性,且可能会产生放射性污染,故在临床应用较少。

3 光谱分析法

紫外光度法(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 在抗癫痫药物的监测中,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容易推广普及,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血药浓度监测[16],是我国最早在临床上开展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但该方法样本用量大、灵敏度和选择性不高,样品中一些内源性杂质干扰大,对多组分混合样品测定前需要进行分离提纯。

荧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样品消耗少,仪器操作简便快捷,但检测时背景干扰较大,还可能存在代谢物的干扰。又因许多药物自身因不具有或只有较弱荧光特性,极大的限制了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4 结语

准确、可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是TDM的关键。目前,传统的抗癫痫药TDM技术已成熟,在抗癫痫TDM实践中,需要结合医院自身条件、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本身的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色谱分析法准确性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同时测定多个药物或代谢产物,但仪器昂贵。对不适合免疫分析或无商品试剂盒供应时,可用于临床常规监测,尤其适合新药的研究; 光谱分析法操作简便快捷,但准确性、灵敏度不够高; 免疫分析法快速简便,选择性好,易自动化,适用于大样本量的检测,但需要配套仪器和试剂,检测药物品种要受有限试剂盒的种类,试剂成本较高。

3.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篇三

【关键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

癫痫(Epilepsy)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资料显示[1],一般人群的癫痫年发病率为50-70/10万,患病率约为5%,估计我国有600万以上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病的癫痫患者为65万-70万。癫痫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2]。当前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能使80%左右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70%左右的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3]。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由于这些药物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需长期服用而又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需要对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实现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自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所监测的4种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结果共计1701例次。其中男性1048,女性653。年龄跨度较大,从14天-84岁。其中丙戊酸钠1154例,卡马西平310例,苯巴比妥147例,苯妥英钠68例。两药联用18例,中成药制剂4例。

1.2材料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EclipsePlusC18柱(150mm×4.6mm,5um),G1314AVWD监测器(美国惠普安捷伦公司),LC-solution工作站,甲醇为色谱醇,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自制蒸馏水。

1.3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规定:有效血液浓度丙戊酸钠为50-100ug·ml-1,卡马西平为4-12ug·ml-1,苯巴比妥为15-40ug·ml-1,苯妥英钠为10-20ug·ml-1。根据有效血药浓度的判定标准,对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共计1701例次,见表1。

2.2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共计1701例次,除去两药联用的18例次和中成药制剂4例次,剩余1679例次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按低于、高于、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分段后的分布,见表2。

3讨论

我院监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患者中,男性(1048例)明显多于女性(653)。这与男性癫痫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1:1[4]基本相符合。国外也有报道男性癫痫发生率高于女性,并多有一定的诱因,而女性多无可确定的因素[5]。我院丙戊酸钠的用药频次最高,约占67.84%,卡马西平次之。这与贾暖等[6]的报告一致。由于丙戊酸钠具有抗癫痫谱广、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我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卡马西平分布在有效血液浓度范围内的比率相对要高。这可能与卡马西平在0.5-20u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7],稳定性好有关。

我院的监测数据表明,四种抗癫痫药物分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率都较低,除卡马西平外都低于50%,而分布在低于有效血液浓度范围内的比率相对较高。引起低于有效血液浓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无需用药的情况下使用了抗癫痫药物。人一生中偶发一至数次癫痫发作(包括状态关联性发作)的机会高达5%,这种情况并不需要抗癫痫药物治療。发作间期长于1年,有酒精或药物刺激等诱因者,也可不用抗癫痫药物。这些情况下如果使用了抗癫痫药物,即使低于有效血液浓度,临床效果也会比较好,因为不用药物也可能就是这种临床效果。②服药的依从性差。癫痫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发性癫痫通常在控制发作1-2年后,非特发性癫痫在控制发作3-5年后才考虑减量和停药,部分病人需终生服药。③服用方法不正确。如缓释制剂,应q12h服药,有些患者就认为是一天2次,于是上午10点左右一次,下午3点左右服一次,到第二天九点左右测血药浓度偏低。④患者自行停药。在监测结果中,有9例未检出药物的病例,仔细询问才知道患者已经自行停药。⑤服用自行在市场上购买的中药制剂。在监测结果中,有4例服用中成药制剂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均低于有效血液浓度。研究显示,84.0%服用中药制剂的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血液浓度,且检出的浓度差异很大。除了患者本身个体差异之外,很可能与患者对中药制剂信任度过高有关。⑥联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苯妥英钠能降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卡马西平也能降低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促进丙戊酸代谢速率加快,导致其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甚至引发癫痫。⑦自身诱导作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为肝药酶诱导剂,不仅能诱导肝药酶增加其他药物代谢,同时也能产生自身诱导作用,长期应用半衰期可下降2-3倍。⑧未按年龄调整给药剂量。研究发现,3岁以下的患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⑨患者处于病理状态。如发热可使苯妥英钠代谢速度加快,血药浓度降低。

我院测得4种药物高于有效血液浓度的百分率相对较低,这说明临床已对药物浓度过高可能带给患者的负面影响有所认识。药物浓度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随之增高,特别是剂量相关性药物不良反应。毒性反应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苯妥英钠的毒性反应,在20-30ug·ml-1时表现为眼球震颤,在30-40ug·ml-1时表现为运动失调,在>40ug·ml-1时表现为精神异常。引起高于有效血液浓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取样时间不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对服药时间、服用间隔、取样时间等细节不予重视,有些患者服完药后来看诊,医生就开医嘱测血药浓度。而患者对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不是很清楚,往往为了图方便而要求随诊随测。因此很可能测得的血药浓度为峰浓度,造成药物浓度偏高。监测浓度偏高的结果出来后仔细询问病人,才知我院药物浓度偏高的原因大部分是取药时间不合理。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向医生、护士及病人仔细宣讲用药知识,使所测的血药浓度具有临床价值。正确的取血时间是:血样应在患者血药浓度达稳态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避免溶血,测得药物谷浓度。②联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能提高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丙戊酸钠可抑制肝酶作用,能显著提高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我院联合用药的例数相对很少,这也符合抗癫痫药物尽量单药治疗的重要原则。试验证明大约60%新诊断为癫痫的患者在接受抗癫痫药单药治疗后可达到痊愈,同时不伴有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单药治疗服药方便,价格低廉,患者顺应性好,能坚持长期用药,不良反应也比联合用药要小。③未按年龄调整剂量。如随着年龄增大,苯妥英钠的蛋白结合率减少,从而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65岁以上病人比45岁以下者的蛋白结合率可减少2%-20%,故老年人用苯妥英钠时应减量。

本文对4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是以目前临床推荐的有效浓度范围为基准。但癫痫患者个体差异颇大,有的在低于有效血液浓度就已经有效,有的在有效浓度内即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因此,建议临床制定用药方案时,不能单纯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确定,而应兼顾患者的年龄、并发症、联合用药、临床症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合理地看待和应用治疗药物检测结果,正确判断患者用药剂量是否达到最佳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使癫痫病患者真正做到个体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7.

[2]程记伟,白宇.癫痫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40-541.

[3]HalatchevVN.Epidemiologyofepilepsy-recentachievementsandfuture[J].FoliaMed(Plovdiv),2000,42(2):17.

[4]皮小蓉,崔蕾,刘爱忠,等.湖南省岳阳市癫痫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2):103-107.

[5]ChristensenJ,KjeldsenMJ,AndersenH,etal.Genderdifferencesinepilepsy[J].Epilepsia,2008,49(8):1431-1439.

[6]贾暖,孙成春,董玉波.我院2003-2011年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0):2827-2828.

4.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五注意” 篇四

一、注意溶质是什么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是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考虑的, 对有些特殊情况, 如SO3、CuSO4·5H2O等溶于水后所得溶质及氨水中溶质是什么等, 要注意辨别。

例1:标准状况下, 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物质的量浓度为12.0mol·L-1、密度为0.915g·mL-1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水的密度为1.0g·mL-1)

解析:很多学生认为氨水中的溶质为NH3·H2O, 导致计算出错。其实, 我们习惯认为氨水中的溶质为NH3。设水的体积为1L,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可得:

解得V (NH3) =378L, 故1体积水吸收378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二、注意溶液的体积

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二是当题设未给出溶液的密度时, 可将各溶液 (一般为稀溶液) 的体积相加 (如溶液混合、稀释) , 认为其和为溶液的总体积;当给出密度后则需通过密度进行换算求溶液的体积。

例2:在100g浓度为18mol·L-1、密度为ρg·mL-1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1的硫酸, 则加入水的体积 ( ) 。

A.小于100mLB.等于100mL

解析:一些学生未考虑浓硫酸加水稀释后, 溶液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减小) , 而直接将溶液和水的质量加和求体积。设加入水的体积为xmL, 则, 解得x=100, 导致错选B项。

设加入水的体积为ymL, 由c1V1=c2V2得:

三、注意溶解度的影响

第一, 物质的量浓度适合于表示不饱和及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不适合于过饱和溶液 (溶质未溶解完全) ;第二, 注意一些典型问题, 如Ca (OH) 2的溶解度情况及气体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问题等。

例3:将12.6g无水亚硫酸钠固体加入100mL8mol·L-1的硫酸中以制取SO2气体, 反应完全后, 若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 假定溶液的体积不变, 忽略溶液及导管中的气体体积。求: (1) 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 (2) 收集到SO2气体的体积。 (3) 溶液中Na+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 (不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 。

解析:本题涉及SO2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问题, 只有SO2在水中溶解量达到饱和后, 才有气体逸出, 因此, 在计算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要减除溶解量。根据题意有以下关系量:

0.1mol 0.8mol (过量) 0.02mol (溶解量)

四、注意密度变化规律

在溶液混合和溶液稀释等问题中, 在注意溶液体积变化的同时, 还要考虑溶液密度的变化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如强酸、强碱、盐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氨水、乙醇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例4: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 且知2a=b,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 ( ) 。

解析:设溶液的体积为VL, 密度为ρg·mL-1,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1,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根据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方式不同, 但其溶质的量不变, 有, 即。依题意有, 因2a=b, 所以有2ρ1w2, 又由于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 且浓度越大, 密度越小, 即p2<ρ1, 代入上式w2>2w1。故答案为C项。VL×103mL·L-1×ρg·mL-1×w Mg·mol-1=VL×cmol·L-1

五、注意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关系

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电离方程式进行分析。组成微粒的某量=对应物质的某量×物质组成中该微粒的数目。此类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 需引起注意。

例5:300mL 0.1mol·L-1Na2SO4溶液、200mL0.1mol·L-1MgSO4溶液和100mL0.1mol·L-1Al2 (SO4) 3溶液, 这三种溶液中SO42-的浓度之比为 ( ) 。

5.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篇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多人。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脏病等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在较理想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刊特约请罗发瑞同志撰写了《杂谈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一文,分期刊登。

1、要确诊高血压病才能服用降压药。有些人仅凭一次测得血压增高,就开始服降血压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确诊高血压病,需要在三次不同时间测得血压都高才能定论,而不是凭着一时的激动或临诊时见到医生的白衣效应所测得的血压增高就认为是高血压病。

2、降压药物怎样选择才更适合。目前国际上公认推荐的第一线药分为六类:①利尿降压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离子拮抗剂(CCB)。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⑥α1-受体阻滞剂。上述药物中包括几十种产品,还有短效的和长效的,控释或缓释(一天服一次)的。价格有便宜的也有昂贵的,以及有对血糖和血脂代谢不利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较差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更好的,等等。所以选择时一定要配合医师诊察和监测血压,提出适合自己治疗和经济承受能力许可的方案。对老年人而言,一般应尽可能选用一天服一次的长效制剂(ACEI或ARB或钙拮抗剂)。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病人应尽可能不服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降压药(必要时小剂量当属例外)。心跳过慢的或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以及有气喘病者,也不宜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有心脏重塑物的,用ACEI或钙拮抗剂更好。Α1-受体阻滞剂最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也不宜用。同时,还要注意所选药物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副作用。

3、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不管选用哪种药物,原则上都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段时间(7~10天)后,如血压不能降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则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该药常用的最大用量。这时血压若仍不能得到理想下降,则可以考虑换药或加用另一类药联合应用。理论上当然是用最小剂量、单一品种的药物达到最佳的控制血压而又无何副作用。但现实是多数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均需采用两种以上的降血压药,才能奏效。

4、降低血压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人一发现血压增高就希望使它立即降到正常,用药剂量太大太猛,这是不正确的,很易产生意外。降血压要循序渐进,先把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尤其是老年人可先降到140~150/85~90mmHg左右,以后再慢慢调整,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不适应降压过程反而感到头晕不适,或发生心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

5、降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和更换。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法根治,用药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故需终生服药。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测到血压正常就停药,升高了又再服药。这样血压高高低低,波动反复无常,对机体健康反而更加不利。所以,用药后血压稳定到理想水平,又无特殊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不宜轻易停药或更换药物。在未肯定现用药无效或不合适前,切忌轻易换另一种药。

6、服降压药必须以血压监测数据来参考确定,不能凭感觉行事。有的病人血压很高甚至收缩压达到180~200mmHg,但时间一长就逐渐适应了,无不适感觉,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有高血压病。此种病人由于自身无感觉,其危险性可能更大,更易招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伤而引起中风或心衰等。此外,有些病人血压已降到正常范围甚或偏低,使脑供血降低反而头晕头昏。此时病人却自认为是血压高了,不经监测血压就自作主张加大降压药物剂量,这是很不安全的。因此,不论上述哪种情况平日服药都必须了解血压变化,以相配合。

6.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篇六

1 防控药物的选择

1.1 根据适应症选择药物 主要针对预防或控制什么类型的禽病而选择。绝大多数抗菌药(含抗生素类、磺胺类、合成类抗菌药等)都是对细菌性传染病和一部分寄生虫有效,而大多数抗菌药对病毒性传染病是无效的,但可控制其继发感染。抗病毒药品种比较少,而且抗病毒的效果大多也不象抗菌药抗细菌病那样疗效明显。目前,各地正在研究和使用中的中草药对抗禽病毒病很有发展前途,中药材品种多、药源广,而且药物残留量和副作用都比西药小。

1.2 根据病原学特点和药物特性选择药物 药物使用一要对症下药,二要药物效果显著,否则就失去药物防控的意义,所以,选择使用药物预防时,必须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同时要考虑到药物的特性。虽然药物防控不象疫苗那样有特异性,但仍要有针对性。药物防控不仅弥补了目前疫苗品种和剂型上一些缺陷,还可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防控的效果。比如在针对细菌性疫病时,通过病原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出高度敏感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从减少养殖成本出发选择药物 选择防控禽传染病的药物,既要高疗效和低药物残留,又要安全可靠和给药措施便于操作。家禽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大,大多采用拌料饲喂或饮水给药,从减少和节省养殖成本出发,合理选择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1.4 注重中西兽药结合防控禽病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中草药的方剂和散剂用于禽病防控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运用。尤其是配方加工成散剂,既可给禽拌料饲喂,又可浸泡饮水,特别是当禽患一些传染病时食欲废绝,但仍能饮水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家禽的味觉功能较差,对饮食的味道不挑剔,这是中草药散剂能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再则,中药方剂防治功能比较广,一个组方往往能防治多种禽病,这是许多种西药所达不到的功效。因此,熟练掌握其中一些病的中西兽药配合应用,能获得更显著的禽病防控效果。

2 防控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2.1 确诊后对症下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在没有确诊找出病因的情况下用药,不仅带有盲目性,造成人工、药物的浪费,而且既治不好病,又延误了治疗时机,可能造成病情加重和死亡,同时,由于未能及时确诊,还可能造成一个地区某种禽病疫情的扩散和流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及时弄清病因,准确用药。对家禽传染病要尽快确诊,采取紧急防控措施,扑灭疫情。当病情复杂而又不能及时分离病原时,则应针对疫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和综合用药,使症状得到缓解,有利于家禽机体功能的恢复和抵抗力的提高。

2.2 避免药害发生

2.2.1 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和疗程 许多药物,如果剂量大、浓度大或疗程长,即可产生药害。例如,磺胺类药物对雏禽毒性较大,若以0.5%比例混料连喂8d,可引起脾脏出血、肿胀和坏死,可在肾脏和尿道中形成结晶而造成伤害,蛋禽可引起产蛋下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量过大,造成听神经和肾脏损害。因此,要按照药品说明书,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浓度和疗程,避免药害发生。

2.2.2 临床药物不可滥用,尤其是抗生素药物不可滥用 尽可能避免同类抗菌药或具有相同毒副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否则会加重损害,特别是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2.2.3 注意药物的代谢作用 例如红霉素、金霉素等经肝脏代谢,当肝功能受损时,则容易在体内造成蓄积和中毒;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磺胺类等主要经肾脏代谢,当禽类肾功能不全时,应避免使用或慎用。

2.2.4 勤于观察,及时调整 在临床用药时,要认真观察药效和毒副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防治方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3 防止药物残留和实行休药期制度 畜产品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2000年版兽药典中已有部分药物规定了最高残留限量,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对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无公害检测工作,以确保动物食品安全。我国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兽药管理条例》第一次把休药期规定作为国家法规确定下来,因此,家禽饲养场在防控兽药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防止药物残留超标。

7.高浓度药物的注意事项 篇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PI 4000串联四极杆质谱仪 (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 , LC-30A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Shimadzu公司) , Eppendorf AG5804R低温高速离心机 (德国Eppendorf公司) , XW-80A涡旋混合器 (姜堰市康健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 梅特勒AE240电子天平 (Mettler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 Milli-Q ADVANTAGEA10纯水仪 (Merck Millipore公司) , DW-86L628医用低温箱 (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

1.2 试药

盐酸阿霉素 (纯度>98.89%, 上海宝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20120715) , 盐酸吡格列酮 (含量质量分数>99.55%, 济南中科一通化工有限公司, 批号20110904) , 阿霉素载药纳米粒 (含量0.6 g/L,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制备) 。色谱甲醇、乙腈 (美国Fisher公司) 。

1.3 动物

6只SD大鼠, 雄性, 平均体重约为230 g, 由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CXK (宁) 2011-0001。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配制及样品处理

2.1.1 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盐酸阿霉素10.7 mg, 置于10 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后并定容, 配制相当于阿霉素浓度为1.00 g/L的溶液。用甲醇水 (1∶1) 稀释浓度为2、4、10、20、100、400、1000、2000μg/L系列标准溶液, 以及浓度分别为5、80、1600μg/L的质量控制 (QC) 溶液, 置于-4℃冰箱备用。

精密称取盐酸吡格列酮11.0 mg, 置于10 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后并定容, 配制相当于吡格列酮浓度为1.00 g/L的溶液。取上述储备液用甲醇水 (1∶1) 稀释至浓度为15μg/L的内标溶液, 置于-4℃冰箱备用。

2.1.2 血浆样品处理

取大鼠血浆50μL, 置于1.5 m L EP管中, 加入50μL 15μg/L吡格列酮溶液, 50μL甲醇水 (1∶1) , 涡旋30 s, 加入250μL甲醇, 涡旋2 min, 4℃离心10 min (14 000 r/min) , 取上清液10μL进样。

2.2 测定条件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Shim-pack XR-ODS (2.0 mm×100 mm, 2.2μm) ;保护柱:Shim-pack GVP-ODS (2.0 mm×5 mm, 2.2μm) ;流动相:A相 (0.1%冰醋酸) , B相 (甲醇) , 采用梯度洗脱, 0~0.2 min, 40%B相;0.2~0.8 min, 80%B相;0.8~3.0 min, 80%B相;3.0~3.5 min, 40%B相, 4.0 min结束, 流速为0.2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

2.2.2 质谱条件

离子源:Turbo Spray;碰撞气6 psi;气帘气10 psi;雾化气60 psi;辅助加热气30 psi;离子喷雾电压4000 V;离子源温度350°C;去簇电压56 V;Q0电压10 V;碰撞能量15 V;碰撞池出口电位12 V。正离子模式检测;MRM监测。定量离子对为m/z 544.2→m/z 396.9 (阿霉素) 和m/z 357.3→m/z 133.8 (吡格列酮, 内标) , 二级扫描质谱图见图1。

A:阿霉素;B:吡格列酮

2.3 分析方法确证

2.3.1 专属性

分别取6种不同来源的大鼠空白血浆各50μL, 置于1.5 m L EP管中, 其中以50μL甲醇水 (1∶1) 代替内标溶液, 50μL甲醇水 (1∶1) 代替阿霉素标准溶液体积, 其余按照“2.1.2”项下方法操作, 测定后为空白血浆样品色谱图 (图2A) 。

取空白大鼠血浆50μL, 置于1.5 m L EP管中, 将质量浓度为2.0μg/L的阿霉素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 (15μg/L) 加入空白血浆中, 其余按照“2.1.2”项下方法操作, 测定后为含药血浆样品色谱图 (图2B) 。其中, 阿霉素和吡格列酮的保留时间分别约为2.58 min和3.19 min。

取大鼠给药后4 h采集的血浆样品, 按照“2.1.2”项下方法操作, 测定后为实际血浆样品色谱图 (图2C) 。如图所示, 大鼠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对阿霉素及吡格列酮测定无干扰, 说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

2.3.2 标准曲线与定量范围

取6份空白大鼠血浆各50μL, 分别加入内标溶液50μL, 再加入阿霉素系列标准溶液, 制成阿霉素浓度为2、4、10、20、100、400、1000、2000μg/L的含药血浆样品, 按“2.1.2”项下处理后测定;以阿霉素浓度为横坐标, 阿霉素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 得到典型回归方程为:A=0.00528C-0.00593, r=0.9976。结果表明, 阿霉素在2.0~2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定量下限为2.0μg/L, 可以满足大鼠血浆中阿霉素浓度的测定。

2.3.3 精密度与准确度

取大鼠空白血浆50μL, 按照“2.3.2”项下方法制备浓度为2.0μg/L的阿霉素定量下限样品6份, 按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测定, 日内精密度RSD为13.4%, 准确度为-2.3%。

取大鼠空白血浆50μL, 按照“2.3.2”项下方法制备阿霉素浓度分别为5、80、1600μg/L的QC样品, 每浓度平行制备6样本, 连续测定3 d, 计算日内、日间精密度与准确度, 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本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良好。

A:空白血浆样品;B:空白血浆加入阿霉素 (2.0μg/L) 和吡格列酮 (15μg/L) 后的提取样品;C: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纳米粒 (5 mg/kg) 4 h后的血浆样品;Ⅰ:阿霉素;Ⅱ:吡格列酮

注:RSD为相对标准偏差;RE为相对误差

2.3.4 提取回收率

提取样品的制备 (EX QC) :取6种不同来源的空白大鼠血浆50μL, 按“2.3.2”项下方法配制阿霉素浓度为5、80、1600μg/L的QC样品, 每浓度平行制备6样本, 进样分析, 记录相应的色谱峰面积。

未经提取样品的制备 (NEX QC) :同时另取6种不同来源的大鼠空白血浆各50μL, 加入甲醇溶液250μL, 涡旋2 min, 离心10 min (14 000 r/min) , 吸取上清液, 加入5、80、1600μg/L的QC溶液50μL, 内标溶液50μL, 混匀, 进样分析, 每浓度平行制备6样本, 记录相应的色谱峰面积。

提取回收率计算:以每一浓度EX样本测定所得的分析物峰面积除以NEX样本测定所得的分析物峰面积, 同一来源血浆一对一求比值, 计算对3个QC浓度的分析物于6个不同来源的血浆基质中的提取回收率, RSD应不大于15%;以EX样本测定所得的内标峰面积除以NEX样本测定所得的内标峰面积, 同一QC浓度的同一来源血浆一对一求比值, 计算对工作浓度的内标的提取回收率, RSD应不大于15%。

阿霉素低、中、高3个QC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 (92.1±5.9) %、 (82.8±2.9) %和 (80.1±9.7) %, 内标提取回收率为 (91.6±12.0) %, RSD均≤12.0%, 结果可知提取回收率良好。

2.3.5 基质效应

含有基质样品的制备:同“2.3.4”项下未经提取样品的制备方法操作。

无基质样品的制备 (溶液W样本) :取纯水50μL代替空白血浆, 分别加入50μL IS溶液、50μL阿霉素浓度为5、80、1600μg/L的QC标准溶液, 再加入250μL甲醇, 每浓度各6样本, 涡流后测定, 记录相应的色谱峰面积。

基质效应计算:以每一浓度NEX样本测定所得的分析物峰面积除以W样本测定所得的分析物平均峰面积, 计算6个不同来源的血浆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对3个QC浓度的分析物的基质效应, RSD应不大于15%;以NEX样本测定所得的内标峰面积除以W样本测定所得的内标平均峰面积, 计算内源性物质对工作浓度的内标的基质效应, RSD应不大于15%。

阿霉素低、中、高3个QC浓度的基质效应分别为 (91.1±2.4) %、 (82.1±1.7) %和 (81.2±2.5) %, 内标基质效应为 (109.0±10.0) %, 结果符合规定[16]。

2.3.6 稳定性

按“2.3.2”项下方法分别配制阿霉素浓度为5、80和1600μg/L的含药血浆样品, 考察阿霉素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12 h稳定性、样品处理后放置24 h稳定性、-70℃3次冻融稳定性以及-70℃长期放置30 d稳定性。结果如表2所示, 阿霉素在以上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注:RSD为相对标准偏差;RE为相对误差

2.4 生物样品测定

2.4.1 给药方案及血浆样品采集

6只健康SD大鼠, 雄性, 平均体重约为230 g, 分别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载药纳米粒, 给药剂量为5 mg/kg。给药后分别在0.087、0.167、0.25、0.33、0.5、1、2、4、6、10、24、48、72 h眼眶取血0.5 m L, 取血后立即移入经肝素处理的试管中, 4℃离心10 min (14 000 r/min) , 分离血浆, 于-70℃冰箱中冷冻, 待分析。

2.4.2 血浆样品测定

血浆样品的处理按照“2.1.2”项下方法进行, 根据当日标准曲线, 计算各时间点血浆中阿霉素的浓度, 同时测定浓度为5、80、1600μg/L的QC样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如图3所示。

2.4.3 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

采用DAS 3.0药动学软件处理, 非隔室模型法计算阿霉素载药纳米粒注射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其中AUC0-t为 (2585±273) μg·h/L, AUC0-∞为 (2854±240) μg·h/L, ke为 (0.03±0.01) /h, t1/2为 (28.40±7.27) h, tmax为 (0.08±0.00) h, V为 (71.87±18.07) L/kg, 血浆清除率为 (1.76±0.15) L/ (h·kg) , Cmax为 (3253±968) μg/L。

3 讨论

3.1 液相条件的考察

有机相为甲醇时, 阿霉素的响应比用乙腈时高约1.5倍;水相为0.1%冰醋酸时, 阿霉素的响应比0.1%甲酸高约1.2倍;采用梯度洗脱时, 阿霉素和内标的峰形良好, 无拖尾。最终确定以甲醇-0.1%冰醋酸作为水相, 甲醇作为有机相, 梯度洗脱。

3.2 测定方法的比较

文献中虽然已有LS-MS/MS法测定阿霉素体内浓度的报道[13,14,15], 但多采用氯仿-甲醇 (4∶1) 和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 样品处理较复杂, 且血浆用量大, 本研究只需要大鼠血浆50μL, 文献中分别使用200μL和400μL, 是本研究的4倍和8倍。虽然定量下限最低可以达到1.0μg/L, 但血浆样品处理方法比较复杂, 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后, 将上清液取出用氮气吹干, 再用流动相复溶, 灵敏度虽高, 但制样过程时间较长;同时, 阿霉素的出峰时间为4.9 min, 约为本研究的2倍。本研究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 处理方法简单, 阿霉素在给药后2.58 min左右出峰, 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血浆中阿霉素浓度测定的LC-MS/MS法, 样品处理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分析时间快, 能够满足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 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霉素的血药浓度, 并用于阿霉素载药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色谱柱采用Shim-pack XR-ODS柱 (2.0 mm×100 mm, 2.2μm) , 仪器采用API 4000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采用多反应监测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定量离子对为m/z544.2→m/z396.9 (阿霉素) 和m/z357.3→m/z133.8 (吡格列酮, 内标) ;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样品。结果 阿霉素在2.02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定量下限为2.0μg/L, 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阿霉素的测定;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0%;阿霉素低、中、高3个QC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 (92.1±5.9) %、 (82.8±2.9) %和 (80.1±9.7) %, 基质效应分别为 (91.1±2.4) %、 (82.1±1.7) %和 (81.2±2.5) %。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上一篇:长沙特色小吃下一篇:和谐城管先锋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