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反思

2024-06-29

中班语言反思(通用14篇)

1.中班语言反思 篇一

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

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在歌表演时表情不是很好,动作不太标准。

改进措施:

多鼓励幼儿进行韵律活动或歌表演,教师多示范多强调表演时的表情运用,动作进行分解慢练,练习时提醒幼儿动作要规范。

2.中班语言反思 篇二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训练, 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学者对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学者刘志军、陈会昌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得出结论:家庭的收入、儿童的气质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1];学者贺利中认为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有五个:文化、语言环境、家庭环境、儿童语用发展和语言登记[2];学者单万云通过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家庭环境的调查得出:家长的文化水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教养态度、家庭物质环境的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3];Magnuson和Katherine等学者对美国1364对母亲和24~36个月大的孩子的追踪研究发现,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 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技能也会相应增强。[4]以上是部分学者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儿童语言发展除先天因素, 如儿童的气质之外, 还受制于各种后天环境 (如父母受教育水平等) 的影响。

这些研究中也有不足之处, 研究者们所研究的家庭收入、家长的文化水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最表层的因素。而幼儿的语言是通过个体与父母特征, 比如教养态度之间发生互动才受到影响, 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家长的文化水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只是影响父母特征的外部因素, 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语言发展。因此, 研究缺乏与幼儿语言发展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因素。

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进一步验证家庭方面的因素与幼儿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幼儿及其家庭的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家庭中的语言刺激是否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

某幼儿园中班30名幼儿,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最终获取有效的幼儿录音数为22份, 相对应的家长问卷也为22份, 因此, 问卷有效收率为73%。

(二) 具体方法

1. 研究工具

图片:内容大概为小男孩拿着盒子进门, 一年轻妇女在屋内摆弄餐具。幼儿看此图自编一个故事, 研究者按照故事中的词汇与句子进行计分, 得出幼儿语言发展的成绩, 再以此与家庭语言刺激调查作相关研究。

评分标准:对幼儿所讲故事按词汇与句子两大部分进行计分, 其中, 词汇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连词、方位词、副词, 故事中幼儿说到任何一个词类就加一分, 没有或错误的不得分也不减分;句子部分包括句型和句子的完整性, 故事中出现几种句型就相应加上几分, 句子符合主—谓—宾结构的也加分, 缺任何一个成分不得分也不减分。最后把词汇和句子的总分相加, 即为幼儿语言发展的总成绩。

调查问卷:此问卷总共27题, 内容有关家庭中的语言刺激, 大致分为五大部分:基本情况、父母关注程度、读物与阅读、日常生活交流和接触的语言媒介。

2. 研究程序

研究者手持一副适合中班幼儿讲述的图片与每一位幼儿单独相处, 用统一指导语让幼儿编一个故事, 并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每位幼儿所用的时间不定。全部完成之后, 研究者将录音转写成文字, 然后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把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 并于指定日期回收。然后将调查问卷进行量化,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家长问卷和幼儿录音的量化与分析, 本研究从有关家庭语言刺激的五个方面, 包括基本情况、父母关注程度、读物与阅读、日常生活交流和接触的语言媒介来探讨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 并得出以下结果:

(一)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主要涉及日常生活中照顾幼儿的对象和使用的语言类型。表1结果显示:日常生活中, 由父母照顾的幼儿其语言平均成绩高于由老人及其他人照顾的幼儿的平均成绩, 因此, 照顾者对幼儿语言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 父母关注程度

在这方面我们就父母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显示, 父母的关注程度和幼儿语言发展总成绩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7, p<0.01, 说明父母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关注程度与幼儿的语言总成绩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中等相关, 即随着父母的关注程度越高, 幼儿的语言成绩就越高, 其语言发展就越好。其中, 根据表2中对家长所关心的有关幼儿语言发展内容的分析表明, 家长关注幼儿表达的条理性的人数最多, 其次为发音、词的运用、表达的连贯性, 然后是表达的完整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句型的运用。按关注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家长们最关心的三个方面是幼儿的发音、词的运用和句型的运用。关于发音, 本研究在对幼儿录音进行转写时发现除了个别幼儿有明显的错误, 如把“项链”说成“枪链”之外, 绝大多数幼儿发音都比较准确。由此看出,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父母的关注密不可分。

(三) 读物与阅读

阅读是家庭中最常见的语言教育活动。本研究对这方面作了多角度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中家长每月购买儿童读物的数量、家长对待阅读的积极性、是否有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和讲述以及为幼儿讲故事的频率四个方面的调查, 考察它们与幼儿的语言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父母购买读物的数量和幼儿语言总成绩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1, p=0.16, 而且家长为幼儿讲故事的频率和语言总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1, p=0.33, 因此, 这两个方面与幼儿语言成绩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不大。分析原因, 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均给幼儿买大量的读物、讲故事的频率也很高。同时, 调查问卷反映了绝大部分家长都会积极主动地和孩子一起阅读, 也会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和讲述, 这说明家长普遍关注幼儿的阅读。

但在阅读形式上 (见表3) , 以“成人讲述, 幼儿倾听, 最后向幼儿提问”的阅读形式进行阅读的幼儿, 其平均成绩最高, 而以“幼儿自己阅读”的阅读形式进行阅读的幼儿其成绩最低。因此, 阅读形式与幼儿语言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成人讲述, 幼儿倾听, 最后向幼儿提问”的阅读形式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

此外, 如表4所示, 阅读图画书时,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影响着幼儿的语言发展。父母按照图书中原有的文字给孩子阅读的这种方式, 孩子的平均成绩高于另一类孩子, 即他们的父母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用自己的话进行阅读。分析原因, 我认为:图画书是由专业人士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专门写的书, 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 都是最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因此, 为幼儿读图画书上的文字, 幼儿易于接受而且语言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而用成人自己的话为孩子阅读, 则难免有大量的成人化言语和不规范的语句, 这些都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其语言发展很不利。

在有关父母与幼儿讲完故事后的互动情况以及互动中父母对待幼儿表达错误的行为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分析中, 讲完故事后的互动情况与幼儿语言发展总成绩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4, p<0.05, 表示在0.05的水平上, 它们的相关系数有意义, 即讲完故事后, 父母与幼儿的互动越多, 幼儿的语言成绩就越高, 也就是语言发展得越好。表5显示, 互动中父母对待幼儿的表达错误越是精确纠正, 幼儿的语言平均成绩越是高, 即语言发展得越好。

(四) 日常生活交流

在日常生活这一方面, 本研究主要对家长与幼儿交流的时间、交流的积极性、交流时家长所使用的语言、家长是否关注交流中幼儿的口语以及交流过程中对待幼儿表达错误的行为态度做了调查分析。同“读物与阅读”研究结果相似, 家长与幼儿交往的时间、积极性、是否关注幼儿口语都与幼儿语言成绩无显著相关。几乎所有家长均注意到了与幼儿交流的重要性, 因而交流时间长、交流十分积极且都十分关注幼儿口语。此外, 交流所使用的语言这一方面, 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家长的选项均是成人语言和儿童语言兼用。

但在日常交流中父母对待幼儿表达错误的不同行为态度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平均成绩有关 (见表6) , 父母对幼儿的错误越是精确纠正, 幼儿的平均成绩就越高。因此, 幼儿的语言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指导。

(五) 接触的语言媒介

除父母为幼儿阅读和日常交流之外, 幼儿接触的语言媒介也与其语言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对幼儿接触的家庭语言媒介做了调查与统计 (见表7) , 发现幼儿主要接触的媒介是电视;接触少的媒介是光盘;不接触的媒介是录音磁带、广播等。本研究还对每个幼儿接触的媒介个数与幼儿的语言成绩做了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它们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7, p<0.01, 表示在0.01的水平上, 其相关系数有意义, 即两者相关, 也就是幼儿接触的媒介个数越多, 其语言发展就越好。

四、讨论及建议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内外关于家庭方面的因素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结论, 而且研究中的影响因素都是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同时我们也发现, 一些表面上的环境支持, 如家长为幼儿购买图书数量、讲故事的频率等均对幼儿语言发展无很大关联, 而具体的行为方法, 如阅读方式、互动情况和指导等都对其语言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发展幼儿的语言应重在行动、重在方法。

(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比由老人及其他人照顾的幼儿, 由父母照顾的其语言发展得更好

这可能与照顾者的受教育水平有关。如今, 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高于老人, 他们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从他人或书本获得育儿的科学知识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们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随着父母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他们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语言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且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 本研究发现, 讲故事时“成人讲述, 幼儿倾听, 最后向幼儿提问”的阅读形式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

可见讲故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流, 而非讲述。因而讲完故事后, 家长应积极向幼儿提问, 有不少学者还提出, 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可促进幼儿词汇的发育, 因此讲完故事后, 不仅要向幼儿提问, 且大力提倡双向提问, 即家长提问, 孩子回答;孩子提问, 家长回答, 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思维, 而且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家长可以从中更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教育就更有针对性。

(三) 本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对幼儿的表达错误越是精确纠正, 幼儿的语言发展得就越好

可见幼儿的语言发展离不开父母的积极纠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家长普遍重视日常生活中与幼儿的交流, 但问卷中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知道哪里不对就行了, 没有必要精确到字、词、句等, 家长们没有掌握引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正确方法, 错过了教育的机会。在交流中幼儿难免会有发音不准、用错词语或表达不流畅的现象, 这时家长首先应耐心、认真地倾听, 而后, 在肯定幼儿表达的基础上, 一一指出幼儿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让幼儿复述, 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四) 本研究还发现, 幼儿接触的媒介个数越多, 其语言发展就越好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幼儿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 接触最多的是一些有声、有画面的设备, 这导致大量有声、无画面的语言媒介逐渐减少。大量的研究已表明, 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听在先, 说在后, 对幼儿语言训练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就需要家庭中多为孩子创设听语言的情境与条件, 最好是根据年龄特点多为孩子精选一些优质的语言录音带, 让孩子反复地听, 使其语言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虽然电视是有声、有画面的媒介, 语言也很丰富, 但是没有交流的、被动灌输的语言模式, 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对于本研究, 有研究者认为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 虽然选择了一个班的幼儿作为被试控制了教师这个影响因素, 但不得不承认除家庭和幼儿园之外, 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如兴趣班, 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班类型很丰富, 有故事类、朗诵类、阅读类等, 这些都是本研究无法控制的。其次, 被试数量太少, 因而结果可能不够准确。还有, 对于幼儿的语言成绩评定缺乏更全面的标准, 因此本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摘要:本研究以22名中班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对幼儿看图自编的故事和家长调查问卷的分析, 对家庭语言刺激和幼儿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 日常生活中的照顾者、父母关注程度、阅读读物的形式和方式、讲完故事后的互动情况、父母对待幼儿表达错误的行为态度以及家庭语言媒介的接触均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语言刺激,幼儿,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云, 陈会昌.7 岁儿童语言表达的影响因素分 析 [J].心理科学, 2005.28 (5) .

[2] 贺利中.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 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3.

[3] 单万云.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家庭因素 [J].时代 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9.

3.中班语言活动:小狮子理发 篇三

1.理解诗歌内容,体验小狮子激动、威风、兴奋、疑惑的情绪变化。

2.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情绪、情节的感受。

3.感受朗诵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认识狮子、乌贼。

2.诗歌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去理发

师:“你们理过头发吗?谁来说说你去理发的事?”

师:“有一只小狮子它也想理发,猜一猜小狮子为什么去理发?小狮子理发会发生些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次欣赏——哪儿有趣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再来仔细听听小狮子理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觉得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再次欣赏——体验情感

(一)欣赏第一段,体验小狮子想理发的激动和进理发馆时的威风。

师:“小狮子想去干什么?有人陪它吗?它干嘛一个人去理发?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进门,小狮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动作体验:亮亮爪,龇龇牙)为什么它会这么做?”

(活动评析:设置多种可能的问题情境,可以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二)欣赏第二段,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和吓跑妈妈后的疑惑。

师:“谁给小狮子理的发?乌贼理发师忙得怎样了?(动作体验:忙得汗珠直滴答)它怎么会这么忙呢?”

师:“理发后的小狮子变成了什么样子?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小狮子自己认为现在这个样子怎样?”

师:“漂亮的小狮子为什么吓跑了亲爱的妈妈?”

师:“小狮子理发本来想怎样?没想到结果怎样?你想对小狮子说些什么?”

小结:瞧瞧,小狮子本来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却把亲爱的妈妈吓跑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还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

(活动评析:幼儿学习诗歌是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的,体验情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诗歌、表现诗歌。情感的体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应珍视的。在活动中,请孩子们移情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想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到“它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高兴”,“它变得和妈妈一样了,想让妈妈大吃一惊”……孩子们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体验到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之情。)

四、尝试改编——添加拟声词

(一)对比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添加拟声词后的有趣。

(二)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出示文字,根据幼儿想法在相应位置添加符号。)

师:小狮子吼叫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认为加在诗歌的什么地方最合适?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师:“乌贼理发师,忙得汗珠直滴答”,你觉得在这里加点什么样的声音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认为还可以在诗歌的哪些地方加上有趣的声音?理由是什么?

(活动评析:在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给诗歌添加拟声词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很好的释放和宣泄,把自己对诗歌的体验自然流露。如在“一进门,他亮亮爪,龇龇牙”后面加上两声小狮子的叫声“吼……吼……”;在“忙得汗珠直滴答”后面加上流汗水的声音“滴滴答……滴滴答……;在“小狮子的胡子没啦,小狮子的头发没啦”后面分别加上“噢……”;在“吓跑了亲爱的妈妈”后面加上妈妈的叫声“啊……”等。)

五、展示表现——诗歌表演

(一)师幼合作朗诵添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幼儿朗诵诗歌,教师配拟声词。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配拟声词。

(二)自由结伴朗诵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4.中班语言《我想》活动反思 篇四

中班语言《我想》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想》经过反复的试上,不断的改进,顺利的开展下来,张老师,师傅和陈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意见。

刚开始先对教案进行修改,在这里师傅华老师给了我建议,删去了教案中一些没有用的问题。然后调整了学说语句和学习动作的顺序。还有在创编句子的时候,加上了难度的提升,从刚开始看图学说句式到自己想一个动物学说语句。

5.中班语言《问路》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语言活动主要是说“两只米老鼠”见面,“米老鼠先生”去找“米老鼠小姐”的家,但是又找不到只好通过各种问路的方式去寻找,我觉得在本节课中周老师的提问方式很好,能用各种巧妙的语言去问孩子们,让孩子们体验回答中的乐趣,周老师的指示图也很明确,我觉得那个动物和动物的房子做的也非常精细,让孩子们一看就一目了然。

在整个问路的过程中,周老师带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地走并用礼貌用语去问路,把孩子们的语言也调动得十分活跃,孩子们整节课下来基本能把礼貌用语“请问”加入其中了。我觉得周老师在问路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嗦,有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并不要自己说,这样既不要重复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能力。

6.中班语言《痒痒树》活动反思 篇六

湖洋中心幼儿园赖

语言活动的目的是要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提供机会让幼儿多想,多看,多说等。根据我们教参的安排,我选择了《痒痒树》这节语言活动。刚开始看到中个题目,我自己也搞不太懂,我真的也没有听说过真的有痒痒树,为了让自己有个知识方面的准备,我就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底有没有痒痒树。查资料得知:痒痒树是一种很漂亮的花树,它的名字叫“紫薇树”,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它开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是紫色的。你只要轻轻地碰碰它的树皮,它的枝叶就会摇动起来,可有趣了。

成功之处:

1、课前的知识准备充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2、目标定位明确。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在故事中从内心深处感受“痒痒树从快乐到伤心再恢复快乐”整个过程的情绪变化,积极帮助痒痒树治疗。

3、教学方式多样性。采用了分步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猜测痒痒树为什么要哭,并大胆想象.有的说“他开始落叶了,”有的说“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这样有利与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想说。

4、注重让孩子多说,多想。在活动中并不是只注重说,与其他领域的相互联系。如:让小朋友在讨论帮助痒痒树的方法的时候,知道了要爱护树木的意识。让小朋友讨论霞霞很痒想笑,而看见痒痒树流泪没有笑的原因时,让小朋友懂得“别人伤心时,笑是不礼貌的”的道理。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有小朋友遇到事情哭了,我们不能笑,而要想办法去帮助他.5、注重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从痒痒树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更加深刻爱护花草树木,不是从保护环境的大道理上,而是从我们与树木之间的感情,我想幼儿故事的美就在他可以将任何事物拟人化的描写了,让幼儿从情感上接受.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关注不太够。

2、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不均衡,差距较大。

7.中班语言反思 篇七

一、教学手段多种多样, 让幼儿学得轻松

为了更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杀手锏, 现如今, 幼儿园教学设备多种多样, 除了以往通用的图片、幻灯片、动画课件之外, 近几年又有了更为先进的电子白板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不仅体现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而且幼儿也更熟悉这些东西, 也就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如: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 一开始我只是出示了几张图片, 与幼儿一起讲故事, 说说演演, 虽然整个过程比较完整, 但是幼儿的兴趣点不是很高涨, 他们往往讲述了几幅图片后便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剩下的内容当然只能由我来“灌输”给孩子。这样一来, 幼儿获得的知识只有少部分是由他们自主观察学习得来的, 大部分是老师在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这与《纲要》中“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违背了。

于是, 在第二次的语言活动中, 我尝试运用图谱和动画课件相结合的方式,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做做、演演的过程中去学习本领, 不仅动静结合, 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兼顾群体和个别差异。就如我班一个孩子, 总是不自信, 在分组的情境表演中, 她不能够很好地放开自己, 我看到后, 就加入到他们的小组, 同她一起来表演语言故事中的情境, 而在巩固知识的时候, 我也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 以强带弱, 共同进步。活动过后, 我也感受到了小朋友的快乐, 在之后的几次类似活动中, 我班孩子也越来越能够放开自己。很多孩子在过了几天之后, 一看到图谱, 自己就能够讲述学过的内容。

二、身段表情丰富多样, 让幼儿学得快乐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云彩和风儿》中,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诗歌中“大狮子、胖娃娃、小帆船”的形象, 我亲身模仿, 不仅真得弓着身子, 而且张大嘴巴, 十分凶狠的样子。有个孩子忍不住说:“哇, 大狮子真的来了呀。”在胖娃娃的表演中, 我请我班的孩子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后, 自己来表演, 可以看出, 幼儿都十分投入。

丰富多样的身段表情 (手、嘴、眼、脚) 等, 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课堂的轻松快乐, 他们也能够更放开, 更自主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样的课堂, 幼儿的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由于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老师丰富的身段表情一定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诗歌或其他语言活动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他们也会试着去模仿学习, 那这样的方式, 他们学得也更轻松。

三、教师要适当介入, 多为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

教师的正确介入是十分重要的, 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在活动中, 教师要找准时机, 恰当介入。如:在幼儿交流出现分歧时, 或在幼儿不知如何与同伴去交流、讲述画面内容时, 教师此时可以作为引导者适时介入,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要留给幼儿。过了几个星期, 我发现, 当孩子一直处于这样的交流氛围中,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与同伴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也有了进步。这样, 幼儿的学习就更加自主了。

在一次语言活动《秋天的画报》角色扮演的环节, 我为每组孩子准备了数量相同的头饰, 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开始了,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察孩子们, 只见有的小组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有的小组在井然有序地分配着角色, 唯独有一个小组, 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表演, 既不讨论也不分配角色, 只是在那边看着别的组的孩子热闹地表演, 眼看着时间已过去了一小半, 为了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语言活动表演的快乐, 我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加入了他们:“哇, 这么多好看的头饰呀, 我真想表演苹果娃娃, 红彤彤的, 真好看……”这个组的孩子们见状, 马上也选择起来, “我要表演梨宝宝”“我要表演枣子……”于是, 整个组的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们都快乐地表演起来, 情绪十分高涨。

通过这次语言活动, 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表演, 每到看到头饰或者各种各样创设的情境, 他们都非常开心, 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 他们的主动学习也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8.中班语言反思 篇八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我始终坚持:随时随地让幼儿处于一种最佳的语言环境之中,有效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切实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前提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想法

幼儿是与教师对话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每次活动开展前,我都组织孩子们充分讨论,广泛发表见解,认真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索。在这种平等对话中,师生互动会更愉快和谐。

2.有效跟踪,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在实践活动中,我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如果孩子表情特别专注或异常激动,就说明孩子对当前活动特别感兴趣,在洞察他们的心思和动机之后,我有效引导他们去寻找活动的乐趣,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表现,适时给予支持引导。

3.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自主交流

狼孩儿的故事告诉我们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对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开放的语言环境。首先,我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谈,在交谈中与幼儿建立感情,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使孩子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交流,让他们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

其次,我注重墙面语言环境的创设,师生定期共同创设班级主题墙,它如同一幅幅大的广告牌,浓缩了教育内容和目的,还渗透了思想道德教育,给孩子直观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多样的活动是提升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载体

1.语言课

(1)巧设问题,让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的讨论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此时,教师提供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提供的话题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就能很快地投入话题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乐于表达心中想法。如:问题“你为什么喜欢看《西游记》?”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各自喜欢的理由。他们把各路神仙、妖怪全都说了个遍,讨论气氛热烈、活跃。

(2)丰富活动,启发幼儿有话会说

幼儿有话可说了、敢说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丰富幼儿的词汇势在必行。我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我以一个“宝”字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孩子们说出“宝贝、宝宝、宝藏、珠宝、珍宝”,还说出“我是妈妈的宝贝”“我想去宝岛台湾”。渐渐地我由一个词逐步引导孩子用多个词完整地说一段话,孩子自然越来越有话会说了。

2.其他学科中渗透语言交往训练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将语言交往训练与各科教学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数学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回答或讲述相关内容,其余幼儿做“小小检查官”,发现错误的给予奖励;在绘画活动中,我让孩子画前说说想画什么,画时说说在画什么,画后说说画了什么,最后一幅幅作品都会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唱歌活动中,从唱前的讨论,唱时的讲述,到最后的评价,我不断给孩子提供潜在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下,孩子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3.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游戏能有效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如角色游戏中每次我都为孩子准备大量的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玩“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市场、银行、娃娃服装店”等自己喜欢的游戏。游戏过程中积极创设一些与同伴、老师交流的机会,使孩子获得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最后通过讲评、讨论,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螺旋式发展。

三、家园配合,共促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的良好资源。例如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宣传和个别交流,让家长学会与孩子交往的方法。经常让孩子们用口信回家告诉父母今天学习的诗歌、儿歌,并请他们记录下来,孩子与家长的交往自然发生。

平时父母也要创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环境,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招待客人,或者把孩子的小伙伴请进家门,热情相待。只有与小朋友一起活动,才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孩子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得到锻炼。

总之,对中班幼兒而言,培养其语言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对他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将来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

9.中班语言《静夜思》教学反思 篇九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

10.中班语言活动:两只羊(附反思) 篇十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走独木桥,其用意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独木桥的特点,获得过桥的体验,同时也为以下的环节做铺垫,使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不同领域得到整合,幼儿得到综合的学习,使活动形式更丰富,接着再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该课件声形并茂,使得幼儿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二、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

1、儿歌叫什么?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11.中班语言反思 篇十一

提问是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幼儿从已有的情景或经验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探究的良好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提问的认识不足,提问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提问过于频繁,教师几乎每分钟就能提出一个问题,很多提问并不被幼儿所注意;提问随意性大,教师经常随意提问教案中没有提及的问题;提问普遍性低,教师大多选择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不举手的幼儿在活动中常常未被提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为例,研究如何提高中班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二、实践与研究

(一)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在活动前都要备课,在备课中会设置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要备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发展水平与需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让幼儿通过提问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判断,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但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对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孩子,可提一些难度较高、灵活性较大、需要重新组合来寻求新答案的问题,比如在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中,教师问:“小羊、鸭子看到牛牛在跳芭蕾舞,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想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活动内容;对能力中等的幼儿,可提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这类孩子要尤其重视,因为只有适合的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农场里除了牛牛,还有谁呢?看看阿姨跳的是什么舞?”

(二)明确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是一种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教师提问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师幼互动中,我们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帮助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使问题真正能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下面以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为例进行分析。

三、中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应有开放性和启发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有效提问是促进幼儿向更深层次思考的推动器。首先,教师的提问应是开放的,能给孩子留下思维的空间。教师应抓住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拓展幼儿思维空间,促使他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如在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中,教师提出“如果是胖胖的牛,它能跳好芭蕾舞吗”“牛牛在学跳芭蕾舞的时候,谁看到啦”“如果你是牛牛,同伴在嘲笑你时,你还会再跳吗”等这类问题,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问题是发散性的,幼儿需换位思考、想象和猜测。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让幼儿边学边玩,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所学问题置于一种情境中,如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动中,教师问:“小羊是怎么告诉大家的?它是什么表情?”“阿姨的舞姿怎样?”这些问题可以让幼儿从动作、表情、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特征及背景,并从这些角度进行观察、讲述,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问应有艺术性,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常通过一问一答的模式进行,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其次,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教师要以简洁明了、切入目标和有重点为原则,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活动目标和内容、教育原则,有重点地提出问题。在提问时,应抓住每次和幼儿讨论问题的机会,进行师幼之间的互问,随机引导,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想象和探讨。如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动中,教师问:“自从小羊和鸭子将牛牛跳芭蕾舞的事告诉动物们以后,小动物们非常吃惊,大家议论纷纷。牛牛还会坚持下去吗?”这样的提问不仅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幼儿产生积极地讨论,从而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提问应有趣味性和针对性,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应来自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动中,教师问:“看看鸭子在干什么?它在学谁?会说什么呢?其他动物又是怎么说的呢?”在这里,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征,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神情、语调。对幼儿的表现教师给予相应的肯定,鼓励幼儿敢说、会说、愿意说。对能力弱的或是说得不太准确的孩子,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回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想法的表达。教师的回应,让幼儿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这会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提问也要积极地回应并鼓励,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经常思考和探究如何设疑、如何激发和鼓励幼儿不断产生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出好奇好问、思维活跃、具有自信心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2.中班语言《月亮下来吧》课后反思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13.中班语言教案《让座》及教学反思 篇十三

设计意图:

正值各地争创首批文明城市之际,对幼儿进行做文明小市民,我做主动人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幼儿在出游时多以乘座公共汽车为主,为此选择《让座》这个古老而又洋溢着热情的儿歌为主线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目标: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文明礼貌带来的愉快的心情;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并体验到互敬互爱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材料准备:

小椅子若干小娃娃一个自制方向盘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星期天去了哪里?乘什么去的?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讲出公交车上拥挤的情况及所见所闻)

(二)进行部分

1.象表演:公交车上的故事

幼儿分别扮演司机售票员乘客,教师自告奋勇扮演老奶奶。

2.讲评:车上出现了什么情况,乘客们是怎么做的,你怎样看这件事?

3.教师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公交车上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热情和再进行表演的愿望。

4.师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组合成三组进行表演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不拘泥于儿歌的内容,尽情想象,扮演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将公交车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动活泼,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

教学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4.中班语言反思 篇十四

【关键词】语言教学 幼儿园中班 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40-02

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急需加大对电子白板的应用。

一、幼儿园中班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

1.幼儿与教师之间缺少直接交流

在幼儿园中班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往往是在电脑前进行教学操作,在实际教学时,显示屏会遮挡住教师的视线,导致幼儿、教师之间的直接教学难以有效实现,使得教师对幼儿学习反应、学习掌握的情况难以实现准确的掌握,另外对幼儿的学习来说也是不利的。

2.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

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掌握,且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入的认识,所以造成幼儿在学习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课时溜号等问题的产生,从而导致教学的效率低下,幼儿的学习质量不高。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3.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足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较少,且在教学中没有凸显出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从而造成幼儿得不到足够的教学重视,长期以往就导致了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质量。

二、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策略

1.运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和拖动功能

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首先将电子白板软件打开,建立一个新的空白页面,利用其画笔功能,通常情况下电子白板的画笔有毛笔、荧光笔等多个画笔工具,在用鼠标点击选中某个画笔之后,就可以书写涂画在建立的空白页当中。例如在学习《太阳公公爱画画》这首儿歌时,教师在教会幼儿诗歌内容之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如“在这首儿歌当中太阳公公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啊?”“还有哪些小动物可能会被太阳公公看见呢?它们又会画些什么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创编,使用“看见谁画什么”的句式,然后在电子白板的表格当中进行记录,而在呈现幼儿所创编的内容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照相机功能,同时也能够记录下来幼儿创编的内容,当幼儿在朗诵自己创编的内容时就可以直接参照电子画板,有利于幼儿记忆的加深。

另外还可以应用其拖动功能,在传统的教学中板书往往是固定的形式,随意的移动是无法实现的。而在电子白板中其拖动功能能够拖拽任何一个图形到任何的位置上,例如在学习儿歌《别说我小》之后,利用电子白板让幼儿使用拖动功能匹配穿衣洗脚的图片和妈妈的图片,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还能够对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发挥极大的帮助。

2.运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能够将教学的重点集中起来,也可以将幼儿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使幼儿的学习思维跟上教师的思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有计划的演示失误的由整体到部分、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的形态,然后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观察,从而观察中掌握变化的规律,然后将其发展的变化说出来,并对其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在实现教学效果的同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3.运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

电子画板的隐藏功能能够将语言教学中的内容逐一呈现出来,实现丰富空白的电子白板内容的效果,充实原本单一的教学情境,给幼儿展现出一种神秘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只瞎老鼠》时,可以将小老鼠的身体隐藏起来,将其尾巴露出来,然后让幼儿猜测这时什么动物,这时幼儿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测它是壁虎、老鼠、蛇、小狗等等,当听到幼儿们想象出的答案之后,教师在通过电子白板将隐藏的图片显现出来,当幼儿看到这神奇的一幕时,就会欢呼雀跃起来,若是哪个幼儿猜中了更是兴奋不已。同时也会增大对其兴趣,有利于达到吸引幼儿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子白板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从中可以了解传统教学中存在幼儿与教师之间缺少直接交流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于是本文提出了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策略,如运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和拖动功能等。

参考文献:

[1]丁徐菁.活力白板,魅力无限——浅谈电子白板在幼儿园儿歌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46.

上一篇:电教馆工作职责下一篇:医生求职自荐申请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