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课后反思(共11篇)
1.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课后反思 篇一
美术活动: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毛毛虫的形态,知道毛毛虫的身体是由前后遮挡的圆形组成。
2、能用蜡笔先画出遮挡物再用手指印画的形式印出形态各异的毛毛虫。
3、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材料准备:
绘本PPT《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各种水粉颜料、水粉纸、蜡笔。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引出活动主题。
1、欣赏绘本前提出要求:边听故事边观察画面上毛毛虫的样子。
2、教师朗读故事,幼儿欣赏。
二、师幼开展关于毛毛虫的讨论。
1、师:刚才你看见的毛毛虫长什么样子?
2、幼儿自由发言,谈自己看到的毛毛虫的形态。
三、感受遮挡绘画的方法。
1、师:刚刚绘本中的毛毛虫被一些东西遮挡住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绘画出这样的画面呢?
2、讲解遮挡绘画的方法:先用蜡笔绘画出遮挡物并涂好颜色,再用手指印画出毛毛虫的各种形态。
3、教师演示一次过程,也可请个别小朋友上前感受一下。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提醒他们注意前后遮挡关系的表现。
2、及时发现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3、鼓励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颜色点画毛毛虫的身体,给毛毛虫穿上五彩衣。
五、欣赏作品展示,幼幼相互讲评。
请小朋友欣赏作品,可以请作者向别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毛毛虫是在干什么?它的形态是怎么样的?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孩子欣赏。
2.《好饿的毛毛虫》导读 篇二
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
作者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为孩子们唱出了生命的礼赞。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更让人感觉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可思议呢?艾瑞·卡尔是一个不安分的创意者,他总是在他的书中尝试新的点子。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就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既可以读,又可以玩。作者在书中不仅采用了拼贴的手法作画,还将其中的4页(如果反面也算进来,应该是8页了)分别裁成五分之一长、五分之二长、五分之三长及五分之四长,以梯次编队,具体地说,就是五分之一长那一页上是一个苹果,接下来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一整页五个橘子!最叫人拍案叫绝的,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从正面看还没什么,可翻过来一看,哈,一只不停叫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圆洞里爬出来!毛毛虫就这样透过书页上的小圆洞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花蝴蝶。
艾瑞·卡尔的作品很好认,他的作品不是直接在纸上画出来的,而是用一种拼贴的手法制作出来的。在美国,很多孩子都会在家里或是课堂上模仿艾瑞·卡尔,来制作一条绿色的毛毛虫。据说,艾瑞克·卡尔每个星期都会从他的小崇拜者那里收到上百封装着绿色毛毛虫的来信。日本出版过一本《色彩魔术师:艾瑞·卡尔的图画书世界》,里面详细介绍了他制作一条毛毛虫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也跟着艾瑞·卡尔来试试看。
艾瑞·卡尔的示范:
将水性颜料挤到盘子里,加水调和。
在桌子上铺一张白色的薄纸。
在薄纸上涂上颜色。
也可以在一小块地毯、海绵或是粗麻布上涂上颜色,然后像盖邮戳一样把它们盖在薄纸上,创造出不同的纹理效果。
3.绘本教案:好饿的毛毛虫等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活动过程: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
步认识汉字“一”)
——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好饿的小蛇》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绘本书及课件,西瓜、桃子、草莓等图片、小蛇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呀!教师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前环衬。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体是怎样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诶,小蛇怎么张着大嘴巴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初步讲解故事。
1、小蛇和苹果的图片: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苹果小蛇的图片: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图片: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好饿的小蛇看见香蕉会怎么样?
4、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嘟,”一声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
5、小蛇和饭团的图片: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什么?什么形状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那小蛇会怎样吃饭团呢?(带幼儿模仿)
6、吃下饭团的小蛇图片: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7、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次小蛇会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萄的图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图片)这次好饿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东西的声音)
8、第五天好饿的小蛇还是没有吃饱,这次它吃掉的又会是什么呢?(吃下菠萝的图片让幼儿看图猜测)如果是菠萝,那菠萝是什么样子的?
9、小蛇和菠萝的图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萝。(模仿小蛇吃东西的声音)
10、葡萄肚和香蕉肚图片:你是怎样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1、小蛇和苹果树的图片: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苹果是那么高,小蛇该怎么办呢?小蛇张大嘴巴会怎样呢?
12、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小蛇变成了什么?
13、最后小蛇会怎样?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的睡觉呢。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饿的小蛇是怎样走路的呢?(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过的东西的图片)
它吃苹果(香蕉、饭团„„)时的声音是这样的呢?
好饿的小蛇吃下苹果(香蕉、饭团„„)后,它的肚子变得怎样了呢? 小结:原来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四、模仿小蛇找东西吃,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
1、看着小蛇吃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老师也饿了也想找些好吃的东西来吃,你们想不想啊!那我们就学这小蛇的样子来找些好吃的好不好呀!
2、(将草莓、桃子、西瓜放在黑板的不同位置)请小朋友带上头饰,模仿小蛇进行情景表演。
3、提问:吃掉草莓(桃子、西瓜)的小蛇,肚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五、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那小朋友想一下为什么小蛇的肚子会变成它吃的东西的形状?小蛇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撑坏的。
小班绘本教案说课稿:好饿的小蛇
导读: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以小蛇的角色贯穿整堂活动,教师以“蛇妈妈”的拟人化的口吻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
一、说教材
1、活动设计意图:
绘本《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东西后发出“啊呜、咕嘟”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乐意模仿。这个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适合托班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以小蛇的角色贯穿整堂活动,教师以“蛇妈妈”的拟人化的口吻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故事中小蛇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把自己溶入到游戏的角色中,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并实施教育,让幼儿懂得吃饭要“细嚼慢咽”道理,使活动主题得到升华。
2、目标定位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
活动的难点是: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活动准备
幻灯片、葡萄图片、小蛇身体变葡萄形状的图片、菠萝图片、小蛇身体变菠萝形状的图片
二、学教法
1、情景创设法:利用教师扮演蛇妈妈、幼儿扮演小蛇,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
2、多媒体课件法:我将这个绘本的图片拍摄成一幅幅漂亮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给幼儿看。
3、提问法:此教学方法是让幼儿在观察图片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用准备、好听的话来讲述图片。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的方法,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它能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学法
1、讲述法:绘本教学以幼儿讲述为主,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利用有效提问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并学习使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绘本教学产生兴趣。
3、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画面中小蛇吃水果的各种场景,同时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对吃水果时发出的“啊呜、啊呜”的声音进行表现。
四、说流程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五、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好饿的毛毛虫》是个特别优秀的绘本,它色彩鲜艳,动画形象,符合小班幼儿欣赏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性的动画,又能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内容。从认知角度来看,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感性认识:书中表现了毛毛虫从卵到幼虫到茧到蝴蝶的整个蜕变过程,还可以感受毛毛虫吃食物的习性与特征。这无疑是天性爱观察、好奇的孩子最最感兴趣的,也加深了
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印象。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倾听、感知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2、了解毛毛虫的演变过程,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重点:通过观察、交流、倾听、感知理解图画书的内容。难点:了解毛毛虫的演变过程,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三、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大书、婴儿---幼儿照片
四、说教法说活动教法
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在设计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绘本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文中的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通过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动作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增加乐趣,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五、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先讲述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故事讲完后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再次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生长及变化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我还运用了图片,加深幼儿的直观性,进行了毛毛虫变蝴蝶的动作演示,充分体现寓知识于游戏这一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程序为:运用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引起幼儿的兴趣----观看图片-----讲述故事------游戏活动。(一)活动开始教师引出课题: 出示一组从婴儿到幼儿的成长照片,观察体验
成长的变化
猜猜看,这是谁呀?她变得怎么样? 你生下来时这么小,是怎么长大的呢?
(二)欣赏大书,安静倾听,随机交流
请小朋友想一想:毛毛虫的妈妈是谁?你可以在哪里找它?
(四)请小朋友说说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五)请幼儿再来听一听老师讲<<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
进行小结:毛毛虫每天大吃大喝,身体就慢慢地胖起来,然后它就把自己包起来变成一个蛹,最后它从蛹里钻出来变成了一只蝴蝶.。
(六)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学一学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
4.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课后反思 篇四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
《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如果说有一条虫子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就是它了!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万个孩子的心。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主要内容:月光下,叶子上躺着一颗小小的蛋。星期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砰!”从蛋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他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可还是好饿。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可还是好饿。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可还是好饿。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乳酪、一条火腿、一根棒棒糖、一个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肚子痛了。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绿叶子,肚子好多了。现在,他不饿了,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他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咬了一个小洞挤了出来。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5.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课后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学唱歌曲的关键句。
2.能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毛毛虫的动作。
3.热爱大自然,展开想象,尝试替换歌曲中的水果名称。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学唱歌曲,带有动作。
活动难点:
简单仿编歌词中的水果名称并展示。
教学准备:
1.有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经验
2.毛毛虫手偶
3.音乐钢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角色表演毛毛虫的蛹,边做动作边进场。引起幼儿兴趣。(练声)
二、基本部分。教师清唱表演,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1、教师角色扮演边清唱示范,边做动作表演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师:刚才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2、教师手指扮演毛毛虫在身体上爬一爬,边表演边随伴奏演唱。
3、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试一试毛毛虫每次吃完水果的身体变化。
小结:毛毛虫每次吃完一种水果都会有变化:吃完一个大苹果,变成食指;吃完两个大香梨,变成两根手指;吃完三个水蜜桃,小手变成“蛇头状”。
三、情景延伸,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来.源快思教.案网>
1、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和“手偶毛毛虫—毛毛”一起寻找吃的。(教师提出要求:毛毛最喜爱吃会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师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让幼儿感受毛毛虫的身体成长变化。
3、教师通过喂“毛毛”,引导幼儿尝试替换歌词中的水果名称。
四、结束部分。
随音乐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场,充分让幼儿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并愉快表现
【教学反思】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侧重点在语言领域,但我遵循《纲要》和《指南》的思想,还涉及了科学领域。
而本次活动一共三个环节,清晰明了,第一环请孩子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毛毛虫吃的东西,以及它怎么吃的,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害羞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第二环节,请孩子们边看图片边复述故事,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的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很顺畅,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即有数学知识,又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听着音乐,从毛毛虫变成蝴蝶飞来飞去。但是这个环节没有孩子们只顾着游戏,而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6.《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 篇六
故事讲到:晚上一个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星期天,蛋破了,变成了一只小小的毛毛虫,它看到了灿烂的阳光,肚子饿了,要去找吃的。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它吃了两个梨;星期三,它吃了三个杏子;星期四,它吃了四颗草莓;星期五,它还是很饿,又吃了五个橘子,结果它肚子很疼。又到了星期天,它吃一片又嫩又绿的树叶,觉得肚子舒服多了。最后,它变成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并且造了一间小房子,这个房子的名字叫蛹。有一天,它破蛹而出,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一是要多吃蔬菜,不能挑食,不然会肚子疼;二是每个人的成长需要补充能量的,吃饭是补充能量,学习也是补充能量;三是我们的成长就像毛毛虫一样,总有一天也会由小小的蛋变成美丽的蝴蝶。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2天我读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作者是艾瑞·卡尔,明天出版社出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
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啵’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
它要去找一些东西来吃。
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二,它吃了两个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三,它吃了三个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四,它吃了四个草莓,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六,它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激凌甜筒、一条腌黄瓜、一块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条香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好痛!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了。毛毛虫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
现在,毛毛虫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条毛毛虫了。它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
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它自己包在里头。它在里头住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把茧咬破一个洞,钻了出来······
啊!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从这次读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我懂得了,要学会节约东西,不要浪费粮食。
爸爸的话:
女儿,我希望你能像好饿的毛毛虫那样,总有一种饥饿的感觉,吃苹果、吃梨、吃李子、吃草莓、吃橘子,总是感到很饿很饿,吃巧克力蛋糕、吃冰激凌甜筒、吃奶酪、吃香肠······如饥似渴,多吃知识,多积累能量,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直到最后才能破茧成蝶,化为一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于天地间!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3看了绘本课《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后,感受颇多!
多么简单而又美丽的绘本故事啊!它揭示出毛毛虫成长的执着与美丽!每一位成功人士不都是由一条毛毛虫蜕变而来的吗?他们像毛毛虫一样,一本一本啃着书,从书中吸取丰富的知识,作为成长的养料。为他们伟大而美丽的梦想去努力、坚持、奋斗!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孩子不正是一条这样的毛毛虫吗?我将我们1。5班取名为“毛毛虫班”,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像毛毛虫一样有着啃书的本领,从有趣的连环画到美丽的童话,从朗朗上口的诗歌到深刻的哲学故事或散文等等,从一本本不同的书籍中吸取不同的养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将破茧成蝶!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4天和涵涵一起阅读了一本名叫“好饿的毛毛虫”的好书。说这本书好,是因为图书的故事情节好、书的印刷精美、设计精美。它是一本功能性很强的认识书,教给孩子时间、数量的序列关系,但是它又不只是认知书,她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它还是:可以读的书;可以玩的书。简单的故事,用感官和心感受自然,故事像是展开的剧常。
7.语言 好饿的毛毛虫 篇七
执教:严馨悦
活动目标:
1.感悟、理解毛毛虫从吃、结茧到变蝴蝶的惊喜过程。2.在猜测和游戏中阅读,萌发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制成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主角,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啊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那么认识,看看它是谁?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结合课件,阅读理解绘本。
1、出示ppt2,画面上有什么?在树叶上有个什么? 小结:小小的蛋我们把这个叫做“卵”。出示图片:卵
2、出示ppt3,一大早,暖和的太阳出来了,这时发出“啪”的一声,发生了什么事?(一条毛毛虫卵从壳里爬了出来。出示图片:毛毛虫
这是一条怎样的毛毛虫?(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又小又饿的毛毛虫要去干什么?(去找东西吃)小朋友你们猜猜它会找什么东西吃呢?(幼儿猜测)
3、出示ppt4——9 ①星期一的时候,毛毛虫吃了什么东西?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苹果?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一个苹果 ②星期二的时候,它吃了什么?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两个梨 ③星期三的时候,它吃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三个李子 ④星期四的时候,它吃了什么?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四个草莓
⑤星期五的时候会吃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五个桔子 ⑥星期六的时候会吃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我们来数一数。出示图片: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条香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
⑦毛毛虫一下子吃了10种食物,你想想它会出现什么情况?它为什么肚子疼? 小结: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我可不能像毛毛虫那样贪吃了,不然也会肚子疼的,所以,吃东西一定要适当。(那毛毛虫怎么做的呢?我们接下来再来看)
4、出示ppt10,毛毛虫吃了什么?它感觉怎么样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出示图片:树叶
5、出示ppt11,毛毛虫吃饱变大后发生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茧
小结:现在,毛毛虫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把自己包在里面。它在里面住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把茧咬破一个洞,钻了出来。小朋友们猜一猜,它会变成什么呢?
6、出示ppt最后一页,那么喜欢蝴蝶吗?它是这样飞的?出示图片:蝴蝶
三、完整欣赏故事,共同总结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边讲述边引导幼儿更加理解故事内容:毛毛虫吃了几天的食物?吃了什么?又睡了几天?最后变成了什么?
四、结束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8.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毛毛虫的变化,并能大胆说出来。2.让幼儿明白进餐要适量,合理,不能暴饮暴食,不吃垃圾食品。活动准备:
蛋、小毛毛虫、大毛毛虫、茧、蝴蝶图片,绘本人手一份。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能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活动难点:
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毛毛虫的变化,逐步养成幼儿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引入
一根手指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毛毛虫,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咦?毛毛虫不见了,毛毛虫爬到哪里去了,小朋们快快找一找。原来毛毛虫爬到了书上,他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他的故事《好饿的毛毛虫》。
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1.出示图1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月亮,叶子,树,白色的蛋)师: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那这会是谁的蛋呢?(幼儿猜测)
2.出示图2请幼儿观察。
师: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太阳,毛毛虫)那刚才我们看到的蛋是谁的蛋呀?(毛毛虫的蛋)
师: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啵”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毛毛虫?(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又小又饿的毛毛虫要去干什么?(去找东西吃)
三、自主阅读绘本,大胆表达画面内容。1.初次阅读绘本,了解毛毛虫吃了哪些食物。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绘本,看看毛毛虫都吃了哪些东西?(一个苹果,两个梨,三个李子,四个草莓,五个橘子)
师:星期六的时候毛毛虫都吃了些什么呢?
师:毛毛虫一下子吃了这么多种食物,你想想他会出现什么情况?看看他的表情怎么样,一起学一学。
师:他为什么肚子疼?(吃太多的零食)
师:那小朋友能不能像这只毛毛虫一样,一下子吃这么多零食呀? 师:毛毛虫觉得小朋友说得很对,所以星期天的时候他再没有吃零食而是吃了一片树叶。
师:现在毛毛虫什么表情呢?(高兴,舒服)师:毛毛虫为什么为什么觉得舒服多了?
小结:树叶对毛毛虫来说才是最好的食物。小朋友们也应该像毛毛虫学习多吃水果、蔬菜,不吃垃圾食品。
师:吃了一周,毛毛虫终于吃饱了,他变成了什么样子?(又胖又大的毛毛虫)
师:又胖又大的毛毛虫有一个了不起的本领---盖房子,我们把他盖的房子叫做“茧”。
师:毛毛虫在茧里住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把茧咬破一个洞,钻了出来„„钻出来会是什么呢?(蝴蝶)
3.再读绘本,发现毛毛虫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绘本想一想蛋是怎么变成蝴蝶的?(蛋--小毛毛虫—大毛毛虫---茧---蝴蝶)
四、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9.中班《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篇九
中班绘本阅读《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完整地欣赏《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内容,掌握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并大胆尝试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体验故事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绘本一本、绘本小书每人一册、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图片、毛毛虫和蝴蝶胸卡每人一个 活动重点:
完整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活动难点:
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故事。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手指游戏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早上好,还记得我们学的手指操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手指游戏,请伸出你们的手,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什么?(毛毛虫),扭呀扭呀扭呀,爬呀爬呀爬呀,咦?(惊讶的语气)毛毛虫不见了,毛毛虫爬到哪里去了?小朋友找一找。
二、找一找,看一看,猜一猜。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
1.出示图书,引导幼儿听故事
(幼儿:在那里)师:哦,原来毛毛虫爬到了(幼儿惊奇: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只毛毛虫)我们班的大频幕上。为什么它到这上面来了呢?我们来听一听毛毛虫怎么说,小朋友仔细听(播放录音)。谁听清楚了刚刚毛毛虫说的话?(请幼儿说)哦,**小朋友听得很认真,毛毛虫说因为它想邀请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看看它的故事《好饿的毛毛虫》,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拿出大绘本介绍完封面开始讲述,师:小朋友从第一张图上看到什么?(月亮,叶子,树,白色的蛋)
师: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那这会是什么蛋呢?
小朋友们猜一猜?(鸡蛋,毛毛虫的蛋...)好,我们从下一页来找找答案。
师:从图上看到什么?(太阳,毛毛虫)猜一猜刚才我们看到的蛋是什么蛋呀?(毛毛虫的蛋)
师: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啵”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它要爬去哪里呢?
2.幼儿自主翻阅图书。
师:接下来老师分发给小朋友一本好看的图书,请小朋友自己看两分钟,看看这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会爬到哪里去,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们把书放在桌子上,一页一页从左往右地翻看。教师巡回指导。
三、师生共同阅读,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表达画面的内容
1.幼儿自由表达
师:好了,小朋友门时间到了,谁可以说一说后来毛毛虫爬去干什么了?幼儿自由表达,教师简要点评。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看到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中的毛毛虫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图片3 咕噜噜咕噜噜,你们听到毛毛虫肚子里发出咕噜声猜一猜它怎么了?(饿了)原来毛毛虫肚子饿了,他要找一些东西来吃呢?他吃了什么呢?小朋友看一看。
2.图片4 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呢?(苹果)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很饿。怎么办?(再去找吃的)
3.接着观察图片5-7,说出星期二至星期五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同上)
4.引导幼儿猜测毛毛虫肚子还是很饿,周六它会吃什么? 5.观察图8星期六毛毛虫吃了哪些食物?
师:吃这么多毛毛虫感觉怎么样?(肚子疼)看看,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一起学一学。它为什么肚子疼?(因为吃太多。)
师:恩,那小朋友能不能像这只毛毛虫一样,一下子吃这么多呀?(不能)
师:观察图9,星期六过了又是星期几?毛毛虫还是很饿,于是它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
6.观察图10 师:毛毛虫呀,自从肚子疼的那天起,它再也不敢乱吃东西了,星期天它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现在的毛毛虫怎么样了呀?(长大了,变肥了)
师:恩,小小的毛毛虫长大了,现在的毛毛虫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是一条怎样的毛毛虫(又肥又大)。它慢慢地爬到树叶上自己给自己修了一座房子,这座房子叫做“茧”,毛毛虫在这座叫做茧的房子里住了两个星期,小朋友猜一猜毛毛虫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图11 师:毛毛虫咬了一个小洞,慢慢地从茧里爬出来,哇,毛毛虫去哪了?哦,毛毛虫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四、教师引导幼儿完成毛毛虫变蝴蝶过程图,进一步掌握变化过程
教师出示苹果等相关图片,在教师故事复述引导下幼儿上台完成毛毛虫由卵变成毛毛虫再变成茧最后变成蝴蝶的过程贴图
五、观看动画,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结束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部毛毛虫的故事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你们来演一演毛毛虫,(发放胸卡)你们可以站
起来跟着故事一起做动作,用自己好看的动作来演毛毛虫。教师播放动画,引导幼儿说和做动作。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活动所用的蛹,毛毛虫,茧,蝴蝶的图片,幼儿自由探索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反思
10.《好饿的毛毛虫》评课稿 篇十
评课人:吴婷 授课教师:朱玲
2015年11月24日上午,天山区幼儿园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乌鲁木齐市第一幼儿园朱玲老师组织的中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在教师的选材设计及运用的教学方法让我感受深刻,现教材活动做以下评价:
一、活动目标
绘本色彩鲜艳,图画直观形象,符合中班幼儿欣赏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内容。同时绘本中一些隐含的知识,例如星期、食物等词语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适合中班幼儿去了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活动目标,切均已达成。
二、活动准备
《指南》中明确指出“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准备中朱老师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幼儿注意力,鼓励和支持幼儿相互讲述自己喜欢的画面,为每一个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结束部分教师运用纱巾带领幼儿复述故事内容,初步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活动效果较好。
三、活动过程
1、活动思路清晰,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看图讲述故事,环节二:丰富量词,环节三:复述表演故事,各环节充实有效,衔接自然流畅,让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但细节上存在一些小问题,语言的表述过于强调与绘本一致,幼儿用“条”、“节”、“段”做香肠的量词时,教师应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而不是强调数量单位是“条”。
2、“游戏法”学习量词。中班幼儿是语言发展期,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这一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习量词并感受了量词的有趣,当老师从百宝箱里拿出图片时,幼儿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块蛋糕”、“一根香肠”等。
3、活动结束部分运用情景表演复述故事。《指南》中强调“情境性学习对学前儿童尤为重要”在完整讲述故事以后,幼儿已初步了解毛毛虫从卵到蝴蝶的过程,教师巧妙地运用纱巾把幼儿带到情景中,首先用纱巾当树叶,然后当蛹,最后变成美丽的翅膀,幼儿一边用肢体动作表现,一边口头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过程,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愿意主动学习。
四、教师基本功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语言规范简洁,思路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五、教育建议
1、活动过程中多给幼儿一些交谈的时间,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询问和听取他对这件事情的意见等。
2、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认真地倾听并给予回应。幼儿说“一根香肠”时,教师应问一问,你为什么用“根”做它的数量词,而不是强调与绘本一致要用“条”。
3、游戏“小小魔法师”仅限于呆板的从魔法箱里拿出图片,游戏形式不够吸引幼儿,建议从百宝箱里拿出图片的时候是折起来的,让幼儿对其感到很好奇,有打开看的欲望。
11.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案例 篇十一
篇一: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案例
案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背景】
我们现在的孩子很难接收到科学常识一类的知识。例如,青蛙产卵、母鸡生蛋与毛毛虫变蝴蝶这类平常的科学变化常识,我们的幼儿都只是初略听过而未见过,对其变化过程也是一知半解,而这类常识又是我们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知识。所以本次活动,我以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为幼儿打开一扇通往科学常识的学习之路,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生长与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会发现、喜欢探索的精神,带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知蝴蝶是由 卵---毛毛虫---蛹—蝴蝶 的演变过程。
2、激发幼儿探索毛毛虫成长过程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与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并能简单的表述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每人一本,实物大毛毛虫一条
2、PPT课件
3、卵、毛毛虫、蝴蝶、蛹的照片若干
4、欢快的背景音乐
5、透明插袋若干、循环标示若干
6、毛毛虫进食表 【活动过程】
一、音乐手指导入,引起兴趣。
毛毛虫,爬呀爬,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一个大苹果,赶快吃掉它。(手上)毛毛虫,爬呀爬,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两个大香梨,赶快吃掉它。(腿上)毛毛虫,爬呀爬,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三个水密桃,赶快吃掉它。(半握手拳在腿上)
1、哇,小朋友们,你们听到我唱的儿歌里有谁啊?(幼:毛毛虫)它都吃了什么?(苹果、梨等等)
2、出示玩具毛毛虫,今天老师就把毛毛虫带来跟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毛毛虫,你好!)
3、小朋友们,那你们见过真的毛毛虫吗?在哪见的?今天和毛毛虫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一条毛毛虫,那条毛毛虫太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们幼儿园,爬到了大屏幕上,看,它来了„”(播放PPT大蝴蝶)。
2.呀!怎么回事,怎么会是一只蝴蝶呢?小朋友别着急,先和老师一起看个故事,看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结合PPT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猜一下,谁住在里面?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
——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随时粘贴图片,请幼儿点数)——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注意提醒幼儿说完整)
附图:毛毛虫进食表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肚子疼)为什么?
(贯穿一下健康饮食,提醒幼儿双休日在家不要放任自己大吃特吃,要注意健康饮食。)
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孩子们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星期天过完了,是星期几呢?(讲述一周有七天,周六周日为双休日)
(5)吃了一周,毛毛虫终于吃饱了,毛毛虫吃饱后变成什么样子的?(又大又胖)它后来造了座房子叫什么?(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小朋友请你猜一猜,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小时和长大完全不同的动物、昆虫,知道它们的变化过程。如(蚕、知了、青蛙等)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因为孩子接触到的知识较新鲜,所以投入较认真,尤其操作环节,大家都跃跃欲试,而且从孩子们的操作结果上看,大家都对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过程都掌握的较好,所以活动目标都已达成。唯一让自己不满意的是,自己事先对科学类的知识面了解不够,以至于当幼儿问:“老师,为什么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呢?”这个问题我却无法正面回答。所以,以后会在让课前做好更充分的知识储备,让教育更透彻,让幼儿学的更明白。篇二:案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
案例:从提问入手,寻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宝山区康苑幼儿园
茅玉婷
活动背景: 前段时期我们班正在进行主题“可爱的小动物”的探索,其中有一位小朋友还带来了蚕宝宝进行饲养,孩子们天天给蚕宝宝喂桑叶,目睹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对昆虫的演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背景:我们托班本学期正在进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浸入主题双语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在研究前期进行的现状分析发现:我们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提问中缺乏层次性、开放性;其次,教师接不住孩子们抛过来的“球”,对孩子们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只是不断重复。所以本活动想通过环境的创设、活动前的问题设计、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的现场反应,尽量避免重复回应等方面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改善。
活动实录:
悠扬的音乐响起,宝宝班孩子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月夜的画面,我用轻柔缓慢的的语调开始了故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的叙述“这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银色的月光静静地洒在秘密的森林里,在一片又大又绿的树叶上,躺着一个小小的虫卵。”孩子们顿时被这么优美的意境吸引了过去,当他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听了,画面听了,故事停了、音乐停了,随后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卵里到底住着谁呢?”这下孩子们可热闹了,有的说:“是蚂蚁。”有的说:“是蚕宝宝。”还有的说:“是乌龟。”我赶忙问:“小小的虫卵里乌龟能住进去吗?”小宇说:“我知道,是蚯蚓。”“是蜜蜂、是爬爬虫、是蜘蛛??” “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好吗?”小朋友都轻轻的叫起来:“小宝宝,快出来。”画面上的卵动了,一下、两下,变出来一条可爱的毛毛虫。随着毛毛虫一天、两天、三天??不停的吃着食物,渐渐的体型变大了、形态也有变化了,小朋友都专注着目睹着这一个个神奇的变化,他们既高兴又惊奇,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巧妙设问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并使之落实到教育行为上,觉得在活动过程中提问的设计,可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可以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文学作品内容,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从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多向性、独特性和变通性。1.角色浸入,体验情感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完全是凭他的兴趣所为,而这本《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中与儿童相关的多重特性有待挖掘: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有一个原因是它跟成长有关:从卵最后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有翅膀到处可飞,它就像一个魔术师,它的变化牢牢得吸引着孩子们;其次故事里面安排了“吃”,星期一吃什么、星期二吃什么、星期三吃什么,小孩子对“吃”非常有兴趣,同時里面穿插着有各中的变化:色彩、数量、大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在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一条毛毛虫,他们和毛毛虫一起找食物,有的孩子还像毛毛虫一样舔舔嘴巴,发出“啧啧”的声音,他们是那样的投入、认真,难怪,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万个孩子的心。当然我们班的孩子也深深的喜欢上这条毛毛虫了。
2.开放提问,激发想象
抓住故事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且提问要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们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我在设计提问时,结合环境、恰如其分的语气及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如连着吃了五天的毛毛虫第六天还会吃吗?有的会吃什么?如果你吃了那么多的东西会怎样?等问题,把提问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富有情趣、意味有吸引力,能引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获得发展。
3.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提问中,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而不是第一个问题就让幼儿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还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顺序和层次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帮助幼儿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的能力。我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紧扣住“变”的过程,从卵?毛毛虫?蛹?蝴蝶,让孩子们先猜猜卵里可能住着谁?再请孩子们看看每一天都吃了什么?发现每一天吃的东西里藏着什么数字?吃了那么多东西的毛毛虫会有什么感觉?最后变成了什么?一个个问题由易变难,一个个环节紧紧相扣,变化的层次明了,教师目标明确,幼儿学的轻松。
4.制造时机,互动交流
教师在向孩子们提问的同时,应引导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我经常会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请说理由。”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不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孩子们就如下的问题进行思考:“谁能帮帮他?” “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去发现。种种互动式的提问,激发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交流。时间久了,能使孩子们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性。篇三:案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
案例:从提问入手,寻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宝山区康苑幼儿园
茅玉婷
活动背景: 前段时期我们班正在进行主题“可爱的小动物”的探索,其中有一位小朋友还带来了蚕宝宝进行饲养,孩子们天天给蚕宝宝喂桑叶,目睹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对昆虫的演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背景:我们托班本学期正在进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浸入主题双语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在研究前期进行的现状分析发现:我们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提问中缺乏层次性、开放性;其次,教师接不住孩子们抛过来的“球”,对孩子们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只是不断重复。所以本活动想通过环境的创设、活动前的问题设计、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的现场反应,尽量避免重复回应等方面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改善。
活动实录:
悠扬的音乐响起,宝宝班孩子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月夜的画面,我用轻柔缓慢的的语调开始了故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的叙述“这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银色的月光静静地洒在秘密的森林里,在一片又大又绿的树叶上,躺着一个小小的虫卵。”孩子们顿时被这么优美的意境吸引了过去,当他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听了,画面听了,故事停了、音乐停了,随后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卵里到底住着谁呢?”这下孩子们可热闹了,有的说:“是蚂蚁。”有的说:“是蚕宝宝。”还有的说:“是乌龟。”我赶忙问:“小小的虫卵里乌龟能住进去吗?”小宇说:“我知道,是蚯蚓。”“是蜜蜂、是爬爬虫、是蜘蛛??” “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好吗?”小朋友都轻轻的叫起来:“小宝宝,快出来。”画面上的卵动了,一下、两下,变出来一条可爱的毛毛虫。随着毛毛虫一天、两天、三天??不停的吃着食物,渐渐的体型变大了、形态也有变化了,小朋友都专注着目睹着这一个个神奇的变化,他们既高兴又惊奇,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巧妙设问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并使之落实到教育行为上,觉得在活动过程中提问的设计,可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可以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文学作品内容,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从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多向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1.角色浸入,体验情感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完全是凭他的兴趣所为,而这本《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中与儿童相关的多重特性有待挖掘: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有一个原因是它跟成长有关:从卵最后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有翅膀到处可飞,它就像一个魔术师,它的变化牢牢得吸引着孩子们;其次故事里面安排了“吃”,星期一吃什么、星期二吃什么、星期三吃什么,小孩子对“吃”非常有兴趣,同時里面穿插着有各中的变化:色彩、数量、大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在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一条毛毛虫,他们和毛毛虫一起找食物,有的孩子还像毛毛虫一样舔舔嘴巴,发出“啧啧”的声音,他们是那样的投入、认真,难怪,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万个孩子的心。当然我们班的孩子也深深的喜欢上这条毛毛虫了。
2.开放提问,激发想象
抓住故事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且提问要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们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我在设计提问时,结合环境、恰如其分的语气及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如连着吃了五天的毛毛虫第六天还会吃吗?有的会吃什么?如果你吃了那么多的东西会怎样?等问题,把提问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富有情趣、意味有吸引力,能引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获得发展。
3.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提问中,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而不是第一个问题就让幼儿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还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顺序和层次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帮助幼儿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的能力。我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紧扣住“变”的过程,从卵?毛毛虫?蛹?蝴蝶,让孩子们先猜猜卵里可能住着谁?再请孩子们看看每一天都吃了什么?发现每一天吃的东西里藏着什么数字?吃了那么多东西的毛毛虫会有什么感觉?最后变成了什么?一个个问题由易变难,一个个环节紧紧相扣,变化的层次明了,教师目标明确,幼儿学的轻松。
4.制造时机,互动交流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课后反思】推荐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06-23
大班绘本《我妈妈》课后反思09-03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及教学反思11-02
《盼》课后教学反思07-03
小班儿歌课后反思09-03
分桃子课后反思11-07
初中英语的课后反思07-03
窗前的气球课后反思07-12
大班美术倒影课后反思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