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共9篇)
1.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一
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
策略浅谈
甘肃省景泰县第五小学
万强兴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提升学习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有效性”是当前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提升学习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课堂体现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合作的有效性。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在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合作小组,增强相互信任。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备的空间组织形式,要遵循“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组间同质、力量均衡”的原则科学组建。本人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分组,一般4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2.重视学习小组长的能力培养
组长是学习小组的“领头雁”“排头兵”。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如学习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等。本人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小组要经常磨合,建立信任
小组组建好以后,教师还要通过游戏、竞赛、活动、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磨合,使组员之间逐步达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有协同共进的方向、且要定期调整:组内成员一般半学期调整一次,目的是扩大全班学生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和其他学生合作的机会,尽量学会与不同的学生合作。调整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多了,小组成员之间就得不到应有的磨合和合作。要职责轮换:合作小组内一般设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发言员等,这些组员都负责一项具体事务、分担不同的任务,轮换职责就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角色锻炼的机会,参与小组管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职责轮换,通常,一个月轮换一次。
二、教给合作方法,学会倾听与表达
合作方法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表达、讨论、整合和组织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正常、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核心合作方法主要包括:先思考后合作,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交流与整合。1.先思考后合作。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给足合作时间。合作需要时间。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是不成功的合作。给足合作时间就是教师为合作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也就是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光搭架子不给时间(或时间不充足),极易形成“充充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有形无质、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
2.先倾听再表达。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必须要做到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种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表现出任何不屑的神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每个组员说话质疑。
3.学会交流。交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交流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有序交流——守规则,要按照组长安排,一个一个地交流,第一个交流完了,第二个再接着交流,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二要做到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懂;三要做到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4.学会整合。整合就是综合,就是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意见,并把他人意见与自己的想法有机结合、融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答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单向接受——接纳,就是系统全面接收组内每个成员意见;二要做到思想碰撞——融合,就是把组员思想或结论与自己思想或结论进行碰撞、对比、结合,自觉吸收、提取好的、正确的思想,再融合成自己的思想;三要做到形成结论——综合,就是把成熟的思想或结论进行再次交流讨论,最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大有好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差关键还是教师本身,教师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适应新课程角色的定位,课堂的调控能力等都有可能影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效果。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上只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粗浅看法,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还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王坦 《合作学习——理论与策略》学范出版社 [J] 教学与管理,2004(8)作者:万强兴,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五小学,联系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二
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 是指教学过程中, 以小组为单位, 以问题为载体, 通过创设情境或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处理信息, 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 是初中化学课堂的新式教学方式。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意义主要有:
1.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融洽了课堂气氛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交流方式由从前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叉多向交流。这样就营造出一个有交流、有争辩的热烈课堂, 一改以往的沉闷课堂教学气氛, 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更实现了奇思妙想的交流共享。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被分享, 他人的认识为大家提供启发。这样的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给学生带来了头脑风暴般的冲击, 使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 每一个学生的探索欲被撬开。
3.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更需要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与环境中, 每一个学生都在学着如何处理“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学生的集体意识在不断形成并加强。此外,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这样就将其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学生的自我被唤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 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重视,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随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应在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 综合学生的兴趣、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组合。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优劣互补,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此外, 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又确保小组内的公平、公正, 可让学生自选组长。日常的讨论学习工作由组长进行协调, 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由组长打分, 而组长的表现则由小组成员进行评分, 这样就可以形成小组内部的互相督促, 而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性也不致受挫。教师对学生的评分可以就自己平时的观察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来阐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的实践。
1.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预习
通过预习, 学生自己能够将书中的重难点进行区分, 将需要与组员讨论的或需要教师讲解的部分进行标记。
如, 在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之前, 教师于课前2天或者是3天将预习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随后, 小组成员各自进行预习, 并将自己的预习进行标识, 尤其是标识出不懂、不解之处。
2.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在预习的基础上, 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讨论后将自己的困惑、自己还不甚理解的部分汇总给组长, 组长将其提前交给教师。这样就在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学生解决了部分问题, 也让教师提前了解了他们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通过小组了讨论将自己的预习成果深化, 同时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 各小组将预习的“空气”部分进行讨论学习, 组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将空气的组成及78%、21%等含量弄清楚, 通过交流、讨论寻找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同时组员也能够将氧气的形成与制造等重点难点反映给教师, 让教师在教学时有所侧重。
3.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上, 教师可就组长提供的信息, 在课堂上有所侧重。这样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如, 就学生提到的“制取氧气”这一难点, 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制氧的物质、制氧的步骤、制氧的注意事项, 以及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反应的注意事项上。
4. 课后小组合作学习——复习
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后将自己就“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然后请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预习、讨论、学习、复习成果。
5. 课后小组合作学习——巩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完成后, 每个小组长上交小组成员表现评分, 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测试, 也就是这里讲的巩固。学习完“我们周围的空气”后, 教师可以出题给学生, 教师通过题目发现学生的不足, 学生通过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
如, (1) 空气的成分以 () 和 () 为主, 其中按体积计, () 约占78%, () 约占21%。 (2) 硫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了 () , 其反应如何表示 () 。 (3) 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时, 放出氧气, 同时生成了 () , 二氧化锰在其中起了 () 的作用, 其反应表示为 () 。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学习;效益;思考实践
一、和谐关系,奠定合作基础
21世纪,独生子女占据了大部分,“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宝”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计划生育的政策有利有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但随之带来的系列问题也有不少,理解和尊重的意识观念有待提高,在学习方面,与家长老师沟通较少的现象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存在。所以,处理好家长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尤为重要。
1.随笔、周记、日记是敞开心扉的窗户
在网络时代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心浮气躁,游戏等网络社交手段已占据了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这使学生与家长老师沟通的时间更加少了,甚至为零。同时,心理差距也越来越大,而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者写随笔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文笔能力,还能够让老师从字里行间中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想法,能够与学生在思维上共振、在精神上共鸣。并且,老师们在随笔或者日记的修改中打分以及撰写评语,不仅能够与每个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还能够使学生懂得更多人生的道理,能够转变生活态度,学会如何宽容对待他人。
2.茶话会、QQ群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1)茶话会
茶话会,顾名思义是饮茶谈话之会,古代是通过饮茶邀联的形式组成的一种宴会形式,如今我们可以将此应用到课堂中,老师可以与同学们打成一片,通过表演节目或者提问等多种形式来组织这个茶话会。主要是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真诚相待。与班会不同的是,茶话会不拘泥于形式,自由性相对较强。
(2)QQ群
QQ群使学生通过网络形式与老师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方便老师与同学们间的沟通与交流,一个同学有任何疑问,可以在QQ群里由老师或者同学解答,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这是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在给同学们答疑解惑的同时,还给学生以及老师带来了欢乐,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也由此产生。
二、明确目的,提出合作要求
有效的合作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前提下得以产生的。在设计教学步骤的过程中,老师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合作能力,再制定切合实际的合作目的,并对此加以总结提炼,将合作的具体要求告知相应的同学们,才能够使学习计划得以展开并加以实施。例如在某篇课文中:
1.借助课后注释4人成一小组,合作探究,翻译每句话的意思
2.将十句话连贯成一个完整故事并小组分工朗读
3.畅所欲言,解释这个故事的含义,小组探讨得出结论
4.小组组长记录探究学习成果,组长参与交流讨论
将这种方法应用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的方式加以讨论并得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取得不可多得的成效。众多教学方法中,老师应注重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且注重收益结果。让学生得到相应的鼓励与赏识,使学生得到肯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要地去探讨、去实践。在学生得到肯定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以此来更好地对相应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使这种合作学习能够发挥优势,能够使学生更有效、更默契地对待课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可以通过投影仪的形式进行组织评价,能够在不足的基础上得到改正,各小组进行总结汇报。总结汇报的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同学评价、老师总结评价,甚至可以开家长会让家长进行多元客观的评价,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精选合作内容是前提,拓宽合作空间。
合作学习,就是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研究式地学习。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看,“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发展”也是当前教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冬云.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杨红林.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语文学刊,2010(8).
[3]潘成兰.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2(12).
4.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四
——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中心小学:樊立武
摘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科学的方法引导,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是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合理分组;民主和谐;方法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欢。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老龄化严重,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很多小组合作都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如何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检查员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科学的引导方法
1、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五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
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
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
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
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
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
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
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
外合作需要并重。
: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
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
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
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
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
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
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
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
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
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
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6.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篇六
麟游县丈八小学
姚小琴
摘要:本课题通过我校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行动干预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学校确立的“合作学习”总课题的总目标为指导,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子项进行研究。作相关分析发现:(1)教师组织学生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这种策略也是可以学习的。(3)怎样的评价能够促进小组合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 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课题的理论背景、意义、现状和趋势
1、理论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同时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高情高的发展。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 1
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和合作精神。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 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3、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西街小学正在进行“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虽然许多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学生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正在进行教学研究、尝试之中,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还常常限于小组讨论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4.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5.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6.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的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探索,构建适合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3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教育实践的学校,会更多的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与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度,转变学习方式。
3、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重视探究性评价,重视互助、协作性评价,重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
4、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5、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6、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7、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问题:
1、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是否有一定的策略?
2、怎样解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3、怎样的评价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激励?
三、研究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教学课堂学习形式之一。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1、创建学习小组。
(1)分组原则:一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创建小组。所谓“组内异质”就是构建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内成员在学业水平、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学生水平呈现出层次性,全班分成若干异质小组。“组间异质”即各组间实力均衡,尽量减少差异,保证组间公平合理的竞争。
(2)小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每组组员人数可以灵活设置。我们班级人数近70人,每8人一组,全班划分为8个小组。
(3)组员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组内应有具体分工,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一般每组设组长、学科长、记录员各一名,汇报员若干名(根据问题数量确定)
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分配,掌控学习纪律,调节小组成员间的意见和分歧。
学科长:督促检查组员的结构化预习,帮助指导组员的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不同学科,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职务,实现“人人是领导,全班齐管理”的局面。
当然,以上角色分工还可以定期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快乐,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各方面同步发展。
(4)制作组牌。
组牌包括组名、组员名单和小组口号。由组长牵头,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切磋,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确定小组口号,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定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是合作学习小组正常运行,使合作富有实效,还需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就成了美丽的外衣,虚有其表,流于形式。
(1)坚持对小组长和学科长的培养。重点培养小组长和学科长,教给他们组织管理小组的基本技能,比如:怎样检查结构化预习,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怎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获得表达的机会;怎样引导组员深层次讨论问题等。让组长像小老师一样组织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这样就等于解放了老师。定期让小组长和学科长反思自己的工作,汇报本组学习状况,提出以后工作的设想。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
“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商后形成的,主要是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师生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6
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口诀张贴在教室,要求学生熟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遵守这些规则。
结构自学奠基础,互学互导同进步。同伴互助齐参与,训练评价争优先。研究讨论共学习,合作学习出成果。人人发言机会等,掌握学法求效益。
各小组还可以根据小组实际商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各组不尽相同,只要贴近本组实际。学习公约将本组成员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学生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个人的成就来衡量的。学习中,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帮助别人;而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会本着为团体争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
3、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下定义。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检查学习表现,另一方面指引学生朝着学习目标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小组持久合作和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维护差生的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四、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麟游县西街小学校选择四-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科
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
2、实验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4)、总结法。1)导学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3、实验材料:所有实验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4、实验措施:
(1)学习理论: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新课标,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李炳亭《论高校课堂》,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
(2)领导重视:研究制定方案,指导方案实施,期中、期末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肯定成绩,发现解决问题。
(3)经验带路:组织年轻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她们的教改经验,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组织议课、评课,吸收先进经验。
(4)讲座指导:由数学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讲座,明确课题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增强动力。
(5)教研促进:以实验班级为基地,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专题,组织中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定期举行“评优”活动。
(6)设备辅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效率。(如:学具、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电子白板等)(7)总结提高:及时做好阶段性的经验总结工作,鼓励撰写专题论文。推 8
广我校成熟的经验。
(8)开展数学竞赛活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的开展。
(9)积极开展案例反思,架设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0)及时月反思,适时调整实验思路。
(11)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拉近师生距离。
(12)加强对实验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及整理工作。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2012年6月主要任务有:
(1)选定我校研究的子课题并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2)资料检索、筛选相关研究的已获成果;(3)问卷调查,了解学情;(4)制订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5)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和实验教师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主要任务有:(1)开题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总动员的有关工作;(2)修订完善实验方案;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4)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丛书资料。
(5)收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优秀导学案集锦》资料。
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主要任务有:(1)总结实验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2)精选范例,深化学习指导模式研究;
(3)完善应用性成果和创新性成果资料;(4)做好课题实验的监测、评估和总结;(5)撰写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主要工作有:(1)编辑《“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集锦”》(2)召开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的结题报告;(4)做好实验结题验收的有关工作。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了一大批物化成果
师生们在两年多的实验中形成一批有较高价值的成果,具体有:制作《课堂教学典型课件》、《导学案集锦》、《课堂教学案例》、《学生周小练》、《月反思》、实验教师的《我的成长历程》和《实验心得》以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研究方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报告》等。
2、构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创设合作情境:
①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等,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
②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乐意参与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
(2)个人探索:
① 给学生探索的方法,给予个体独立探索的时空。
②使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
(3)组内碰撞:
①改变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如改为适合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U”字型、中心辐射型等。
②组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
③选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长,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使组长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④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先由一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再由其他成员补充,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组际交流:
①教师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发言,由小组长派出自定的发言代表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
②其他小组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的补充意见和更正意见。
③提出本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体同学自由质疑,当学生 不能解疑时,由教师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④及时进行对应性练习,内化新知。
(5)小结反思:
①学生谈收获,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
②全体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③师生用精练的语言共同概括新知。
④由学生对个体、小组学习情况做出评判,教师进行必要的总评,提出希望。
(6)延伸扩展:
①进行专题性研究、再次提供切合新知内容的练习题等,由学生独立练习,小组间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充分开发同龄学生的素质差异与思维差异,帮助学生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②师生共同解决互议、互评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③采用全班座谈的形式,探讨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
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中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学生自我知识结构。
3、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评价体系
开展实验两年多来,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承担市级公开课,其他好多兄弟学校都来我校观摩学习。
七、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目前,根据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有效性”教学的学生反映,他们对此教学方法非常欢迎,真正体现自主。实验教师也认为,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他们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经过两年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课堂更具模拟化,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12
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2)课堂更具活动化,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①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 13
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和综合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4)课堂更具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整个学校数学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县教体局的质量抽检中,连续几年六年级数学成绩都名列第一。
八、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反响:
实验开展以来,家长对我校的课题研究给予了很多支持。为了真实了解家长 14
对课题开展以来的感受,我们随机选取每个年级每个班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的问卷调查。
问卷有七道问题,有“是”和“否”两种备选答案,主要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考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统计结果发现答“是”均多于“否”。家长反响良好。此外,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随机听课。
由此可见,家长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课题开展以来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了,思考问题更加有序了,孩子们与老师们之间关系是积极的,和谐的,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也使得家长对此项课题实验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见《家长感言》)
九、困惑我们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4、由于小组间的竞争一般采用“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小组总分(平均分)15
后教师对最好的小组和各竞赛组的优胜者予以表彰”,这种激励方式会“将组内认为妨碍取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竞争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影响团结协作性。
5、教学中的延伸拓不够,表现在:大部分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只盲从他人的问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知识运用的空间狭小。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7.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七
一、合理划分小组,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有效资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精心、合理地划分小组, 尽可能地将各具特色的学生均衡分散于每一个小组, 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并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发生思维的碰撞, 互相磨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之前, 想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希望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于是, 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分组, 在每个小组中都有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也有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 有比较活泼爱表现的, 也有沉默寡言的, 总之小组成员各有差异。在分好组后, 教师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解决如下问题:1/2+2/3+3/5×5/6=?这时候, 每个小组都积极开始了探讨, 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如下:
生1:我们应该先算出3/5×5/6。
生2:你的观点很对, 我们学过的就是先乘除后加减, 所以这道题中就应该先算3/5×5/6, 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为3/6。
一位平常比较沉默寡言的学生, 在看到大家激烈的讨论时, 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讨论中:最后得到1/2+2/3+3/6这个加法算式,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顺序计算了。
生3:我有另一种解题方法, 3/6=1/2, 然后我调整了一下算式中的顺序, 我得到1/2+1/2+2/3=, 这样算起来会更简便。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 相互探讨各自的观点, 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实现了共同进步。
二、开展小组活动, 活跃学生学习氛围
活跃的课堂环境,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本身就很单调, 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得学生对数学只剩枯燥、乏味的印象。所以, 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式, 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以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相互合作, 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时, 用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 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
如在教学“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一) ”时, 在学生对加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后,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 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师: 接下来, 你们自由结组, 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需要自己制作一张卡片, 在卡片上写上一个100 以内的数字, 并将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身上。组长根据自己组员中的数字, 说出一个数, 其他成员要迅速反应抱团, 抱成团的小组成员身上的数字的和要等于组长说出的数字。学生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后, 迅速结组, 进行游戏活动。其中一个小组激烈地开展游戏: 小组中4 名学生, 身上分别贴有:26、30、40、16 的数字卡片, 这时, 组长说56, 小组成员迅速反应, 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了队友, 最后两两抱在一起: 26 +30 = 56 40 + 16 = 56。很快学生又开始了下一轮游戏。
案例中, 教师通过让学生开展小组游戏活动,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同时通过相互配合, 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提高了计算能力、反应能力, 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开展小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评价是促进学生再次发展的有效手段。学生们都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 看问题的角度相似, 相较于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了解更加详细。但目前, 课堂中只存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这样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需要改革创新, 如可以开展小组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 体验他人的思维方式, 推动学生积极发言, 在对比学习中进步。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时, 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 画一个长方形图形。当学生陆续完成任务后, 教师没有对学生立即评价, 而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小组内部相互评价各自的任务成果。这时候有一个小组, 积极地进行着相互评价的活动:
生1: 同学A画的长方形整体上不错, 不过我觉得, 你画的这个长方形的四个角中, 好像有两个角不太像直角。
生A: 对,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画的不是很完美, 经过你的评价, 我发现我画的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条对边不是平行的。
生2: 从我的角度看生3 画的长方形的四个角的地方, 有线段出头了, 这样就不完美了。虽然生3 同学画的存在一点瑕疵, 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把握了长方形的特征、特点, 他完成真的很棒!
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 既得到了来自同学们的肯定, 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同时, 在小组评价中还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 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发展。
8.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合作;互动;高效
我县倡导的“导学互动”新四环(提纲导学→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体现这一教学思想,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导学互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配置合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1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间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做好铺垫;其次,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展示人、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
二、精心选拔培养组长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组长的带领,学习小组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勵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层次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释,并及时向老师学生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否值得讨论?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如果问题偏难,学生怎么讨论也解决不了,就没有意义了。这些内容往往是易混点、重点,具有较高的讨论价值。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节,我先是由各小组提出问题,看哪一小组能提出来。并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质疑。有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在这位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我组织全班学生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使认识得到深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
四、留出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展示、评价、交流,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示,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留的时间太少,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好中差学生都参与进来。
五、评价要多样化
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也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必要手段。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经常用“你要是声音再大一点就给完美了”、“哪组发言积极”、“哪组提的问题有价值”等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乐与参加学习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实践证明,“导学互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重新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主编朱慕菊;
9.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篇九
课题中期报告
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顺平县实验学校数学组承担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11年4月份申报,与10月份开题被确立为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开题情况
2011年10月19日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召开,县教研室王长福主任作了重要点评,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的研究信心。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数学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11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数学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做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做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2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6各班的324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问题4、16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喜欢“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但还有一小部分学困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很喜欢,第9小题结果显示一些学困生由于学习差,不敢发言,怕说错了被同学耻笑,第16小题结果显示有10.8%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兴趣,说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的参与度还不是很高,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参与者”“咨询者”“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绿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反思自己的研究:半年来,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 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以后的研究中小组评价机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我们才采取的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同时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分组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4人,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根据班额大小,分成10—15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中设有一位组长,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其他三人当组员,再近半年来的研究发现有时结果很多,学生回答是会记不完整,于是这学期我们又在每组中设了一名记录员,记录探究结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节省回答问题的时间感觉效果较好。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爱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在小组评价方 面,我们采用的是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主要的奖励是发绿卡,因为我们学校有发绿卡表扬学生的习惯,在每学期期末评优评模中以绿卡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这种奖励方式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绿卡的发放是以组为单位的,组长在根据组员的表现进行支配,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3)设计合理的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4)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荣辱与共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在合作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①学会倾听②学会讨论③学会表达④学会评价
(5)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想合作”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 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③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探究图形性质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概念、性质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④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⑤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研究的收获
1、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逐步的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校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①合理分组②创设问题③独立思考④小组合作⑤成果展示⑥教师点评⑦升华导行
2、初步的理论成果:论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内 容详见档案资料)
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1、注重了“合作学习”,弱化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2、注重了“个人评价”,弱化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七、下一阶段的任务
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2.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3.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08-13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07-27
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09-28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09-19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08-14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与反思10-08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07-10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07-18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