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2024-10-31

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精选10篇)

1.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一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为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语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是马克i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笔者以这课阅读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网络教学的。

一、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教师依托网络优势,由苏州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过渡到她的姐妹城――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叉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课文学习要点。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网络平台中建立了“学习苑”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想想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图,想想小艇还像什么?”、“如果你就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会做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作者抓住小艇的长短、宽窄、深浅写出了小艇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一弯新月,让人感受到小艇的美观;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小艇行动起来灵活轻快。学生交流二:假如我坐在小艇里,仿佛坐在弯弯的月船里,在太空遨游呢!学生交流三:我会在小艇里闭上眼欣赏音乐,美美地休息,那一定很惬意。学生交流四:我会把四周的古老建筑拍下来、画下来,让威尼斯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永远地留在我脑海里。学生交流五:我会在小艇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有乐趣!

---------------------------

学生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网页上的提示语是填空式的:在时候,船夫();在()地方,船夫();在()时,船夫()。学生在完成填空练习时,便能真切感受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教师适时播放相应的录像,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教师因势利导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赞赞威尼斯的船夫:“假如小艇是威尼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威尼斯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了不起的船夫,你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令人佩服!”“威尼斯船夫,你们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由衷的赞叹,表明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2.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为了响应如皋电教装备室提出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号召, 我镇语文组也进行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研究。笔者有幸于今年上半年在电脑室上了一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我校还特地邀请了市电教装备室的领导。听课老师以及领导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较高的评价。

这节研究课是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下面笔者就结合这篇课文的网络教学, 谈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些做法。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小语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 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景。

一、运用网络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 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图像甚至音乐, 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教学伊始, 笔者依托网络优势, 一边播放维也纳优美风光的录像, 一边解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小盆地里, 那里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城内由许多的宫殿, 一座座宫殿金碧辉煌。雕像、城堡、教堂, 构成了维也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维也纳是音乐之殿, 在那里随时可以欣赏到音乐,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远近闻名, 爱乐乐团更是享誉全球, 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 这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优雅的华尔兹, 迷人的画面, 清晰的讲解, 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 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对维也纳的好奇, 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 引导学生进入专题学习网站, 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笔者将网站内容分为八部分:阅读导航、音乐摇篮、音乐城市、音乐生活、音乐圣殿、友情链接、在线留言和作业自助餐。

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音乐摇篮、音乐城市、音乐生活、音乐圣殿”四方面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分别以游客、摄影师、音乐fans、导游等身份分小组去了解、欣赏维也纳,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以多种形式汇报各组的学习情况。

游客组:通过在“音乐摇篮”查找资料, 研究维也纳的悠久辉煌的音乐史, 反复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觉得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吗?你能读出“摇篮”的感觉吗?

摄影组:在“音乐城市”中查找、研究维也纳的城市建设, 以自己独具的摄影师眼光去发现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 从“雕像”、“建筑物”、“王宫花园的草坪”等方面来介绍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

音乐组:在“音乐生活”中查找资料, 研究维也纳人的生活。从“公园露天晚会的盛况”、“家庭演奏的欢乐场面”和“各种集会上人们欣赏音乐时的情形”中向同学们推荐一个最难忘的情景, 再从资料库中选择一首合适的华尔兹配乐朗读, 表现音乐已成为维也纳人重要的生活内容。

导游组:在“音乐圣殿”中通过查找“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金色大厅’”的资料, 以导游身份介绍歌剧院、音乐厅规模宏大、内部豪华及它们的古老等, 体会它们直观展示音乐之都的风采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 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 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 培养他们主动探究意识。

二、运用网络进行主题搜索,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 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笔者在网络平台中建立了“阅读导航”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 只要点击“帮助”按钮, 就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问题的帮助区, 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摇篮’这个词给你怎样的感觉?维也纳这个特殊的摇篮, 孕育了什么?”、“第三自然段中的两个‘装饰’意思一样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课文中有许多类似于‘许多’、‘多’的词语, 你能将它们找出来吗?这些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如果你现在就站在维也纳的某个地方, 你心里会想什么, 做些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 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摇篮本来是指婴儿舒服的港湾, 是甜蜜的家园。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 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摇篮给人一种甜蜜、温馨、舒适的感觉, 更有一种家的感觉。维也纳这个特殊的摇篮孕育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父”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王”老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也孕育出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有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大师, 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 真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啊!学生交流二:文中有很多像“许多”、“多”这样的词, 如“到处”、“几乎”、“随时”、“总要”等, 这些词用得准确, 如果去掉, 就会使文章内容显得不真实;另一方面, 这些词更能表现维也纳与音乐息息相关。交流三:如果我来到了维也纳, 我一定会将所有的优美迷人的镜头拍摄下来, 发到网上去, 与大家共享这一城市的美好……交流时, 我适时地播放相应的图片或录像, 激发学生的情绪。如研究两个“装饰”词语的区别时, 出现维也纳城市中音乐家的“雕像”, 用音乐家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 用音乐符号装饰的“王宫花园的草坪”。这样学生就能形象的理解第一个是“打扮”的意思, 第二个是“装饰品”的意思了。又如, 研究“金色大厅”在世界的影响时, 播放每届在新年音乐会上必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录像, 那在指挥家的激情指挥下, 音乐爱好者共同拍手打节奏的澎湃场面, 让学生都受到感染跟着打起了节奏。在这样盛大的音乐会中, 学生感觉到音乐已渗透在维也纳人的血液中, 无论谁身处维也纳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音乐。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 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 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 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运用网络拓展语文学习,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 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 升华为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完课文, 学生仍流连于这次音乐的快乐之旅, 因为维也纳向他们展示了它无穷的魅力!在优雅轻快的乐曲声中, 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友情链接”, 欣赏有关维也纳的其它信息, 然后让学生谈谈“维也纳之旅”的感受:同学们, 从你们的神情中我能读出你们对维也纳的喜爱, 你现在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那就赶快进入“在线留言”吧, 让我们一起聆听你的心声!留言结束后, 进入“作业自助餐”。这一栏目中, 笔者为学生准备三份大餐: (1) 进入“友情链接”, 寻访更多的世界名城, 将名城的雅号一一收集 (与《练习四》世界名城内容相联系) ; (2) 朗诵爱好者可在“阅读导航”中借助课文配乐进行配乐朗读; (3) 进入“友情链接”中的“如皋———长寿之乡”网站进行阅读, 写一篇《长寿之乡———如皋》的文章, 可以发表在“在线留言”上, 也可发E-mail到老师的邮箱。学生遨游网海后, 知识面拓宽了, 交上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作业。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 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 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 使之扎根在广袤的人的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3.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三

【摘要】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本文拟结合我校在“基于网络的新课程推进项目”实施中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几种模式加以探讨。

【关键字】信息技术 网络 自主学习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目前,我校许多学生家庭都已购买了电脑,且绝大多数已与互联网相联。可以说,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确实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以,研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如何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结合我校在新课程教改实验中开展的几次教学研讨活动谈谈对几种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索。

一、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

该模式是针对初中一年级新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欢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该模式的特点是课前教师必须先做好课件的编制和组织工作。所以对教师有一定信息技术素质的要求。例如初一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第三课《输入汉字》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让学生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游戏来练习打字,学生兴致非常高,遇到问题,比如:在输入大小写字母时怎样切换,两个同学如何能够玩联机游戏比赛?解决了很多问题。同学们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了解了方法,培养了情感。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昂然。

二、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如在初一年级社会活动课《八方美食》中,就可以采用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先进行问题设置,明确任务,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该模式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可见,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自行调节学习进度。教师在网络环境中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操作与学生发生交互作用。这样的教学环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搜集反馈信息,并且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重点,改善课堂教学的协调性与适应性。例如在对初一生物《人体的呼吸系统》授课中,我校生物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自己做了个网站,里面有许多网上下载的信息和相关网站链接,同时他还在网站上开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用。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在BBS上提出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结合同学间的相互探讨,最后在BBS上发表自己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看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每一个小组成员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揣摩、探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理解在BBS上写出一句话或是一段话,力争将自己的理解叙述得切题、有趣、与众不同。短短几十分钟的一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数次甚至十数次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各小组成员编写的内容五花八门,生动有趣,有的更是令人捧腹,使人忍俊不禁。每个问题讨论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的回答加以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预设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式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网络环境下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网络环境中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直接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积极探索的主动地位。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在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在实施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学习的异步发展方面,特别是培养形成学生信息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制定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以及相应的制度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时,当教师应付不了学生大量的、集中的、同时的又是个别的学习需求时,当学生对课程以外的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生活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与关注时,当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时,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当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化学习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网络上有大量的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信息,但即使是经过分类整理,也不可能排除大量的无价值的垃圾信息。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批判能力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会在庞大的信息资源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目前网络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果不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有的学生可以会沉湎于不健康的网站而不能自拔。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学生利用不好,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再者,网络不是万能的,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学习的良好个性、品格、态度、兴趣及良好的习惯单靠网络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与传统的好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陈美玲

4.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四

崔华敏

(黑龙江省鸡东县委党校 黑龙江 鸡东 158200)

一、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

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民众习惯通过网络了解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对国计民生事件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意集散地。可以说迅速转变执政理念,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是领导干部必须肩负起的社会责任。

1.把握舆论导向的责任。新媒体以及及时、海量、互动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承担起把握舆论导向的责任,增强舆论导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延伸主流舆论的宣传触角,努力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用主流媒体的声音占领网上的新阵地,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舆论导向的新格局。

2.引导社会热点的责任。领导干部要敏感地面对社会现实,参与其中并承担责任。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体察社

会各个阶层生活,对社会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及时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敢于在网上与各种见解对撞,产生新的火花提供给人们思考,或引起警觉或探讨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社会热点问题上,领导干部要能能够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通过新媒体在内的各种互动方式,确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路和可行方案,从而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精于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3.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和双向互动性,为相关部门理性化看待民意,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平台。但是,针对目前新媒体存在的随意性、分散性、和片面性、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等缺陷,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神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应该是领导颁布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网络问政考量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

1.网络问政是现代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互联网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信息交流手段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的政务信息舆论传播方式。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正在挑战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执政模式,也在考验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关注网络,利用网络,重视网络民意,是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2.网络问政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掌握信息,把握网络,这是能不能拥有世界的问题,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的领导干部的问题。领导干部懂不懂网、上不上网、用不用网,是具不具有现代意识,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应对“网事”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也是利用网络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领导干部应当主动融入网络时代,重视互联网要成为领导者的政治自觉。

3.网络问政是现代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新途径。网络环境下,各级领导已经不能端坐办公室里四平八稳地埋头办公,而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关注网络,创新工作方式。我们要学会跳出政府看问题,跳出政治看民生,要关注网络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始终关注神会矛盾的焦点、热点和难点,贴下去、融进去、沉下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在网络问政的工作上做到情系百姓,理达天下,既要拓展工作的广度,又要挖掘工作的深度,更要强化落实的力度,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三、趋利避害,克服“网络问政”的负效应

网络问政对民主政治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在销商上具有明显的“双刃性”:一方面,它可以增加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另一方面,拥有信息的不均衡性,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的限制,对文化和国情的了解不同,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的不同,造成了网络信息不通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破坏性。那么,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就显得极其重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一是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实行必要的网络规制;二是培植

主流网络媒体,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三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电子政府建筑;四是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快绿色网络文化建设;五是假设和管理并举,探索建立互联网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许多公众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既然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那么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媒体的发展的巨大力量,切实看到它对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以主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路加以应对。

1.面对网络媒体:端正价值取向,转变观念意识。领导干部要积极转变观念意识,主动认知和接触网络媒体。一些领导虽然初步认知了网络媒体,但对网络媒体的运作以及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有较多的顾虑,尤其是网络媒体在揭露社会丑陋现象,揭露领导干部的不轨行为、使得他们对网络媒体敬而远之,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把网络媒体仅仅看作一个网民交流的平台,不认为网络媒体对推进政治发展、经济进步和社会运作方面有正面功能,于是拒绝将网络作为执政的基础和平台。这些观念和做法必须及时的转变。转变观念仅仅是基础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抽出一定时间,认知网络媒体,学习网络知识,运用网络平台。

2.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运用新兴媒体。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运用新兴媒体,让“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成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职责要求,使新兴媒体成为了解世界,掌握资讯,科学决策,推动工作,化解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

一是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不仅要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还要学会上网看新闻,聊天,查询网络信息,发送电子邮件,建立博客、参与网络社区论坛讨论等。

二是要融入网络,开始网络生活。对于网络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二是应该积极参与。要关注基层心声,听取民意,掌握舆论,及时做出科学决策,提高执政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善于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要利用网路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增强对形势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3.提高网络环境下领导的三种能力。

第一种——思维能力。网络日益成为了解民意和沟通上下的窗口和桥梁。一个有政治头脑、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不仅要经常下基层调研,更要到互联网上调研,经常参与网上的各种讨论,通过举办网上新闻发布会,与网民进行在线聊天,开设博客,集中民智、掌握实情,听到真话,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创新思维模式,开创改革

新局面,开辟发展新境界。

第二种——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控能力上,对于群体性、突发性的事件,领导干部要有应变能力,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的健康有序进行。

5.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五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方式

改变

加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庞大的知识量和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使终身学习成为必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机会。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激发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环节。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

二、激励提高,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环境,更应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通过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指正,同时可以展示学生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扩大思维的视野,对比各种思路的视角过程,交流评价不同的策略,激发起学生创造性的想法。

以《因式分解》一课为例。教师使用“课件大师”制作软件制作了交互式课件。课件中包含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设置的帮助系统,让学生能及时得到各种途径的帮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交互平台,创设一个由学生自主复习、建构知识体系的环境——人机交互、电脑及时统计、网络实时反馈、评价。此时,教师则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调阅学生的学习作业组织交流、评价。就这样,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和价值,这样他们会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网络世界更加感兴趣。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是数学素养建立的重要标志。形成数学素养起始于 “问题意识”的树立。虽然数学来源于具体的生活,但又是经过抽象的。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镶嵌在生活当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放的交互功能创设问题情境,形象生动地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于现实背景中,可以有效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其功能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三、拓展思维,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三维目标,更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教材上的内容容量较有限,所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 课本的内容总是有限的,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则能充分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的广阔背景,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比课本内容多得多的知识,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因式分解》一课为例,在“休闲一刻”这个环节,课件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有关因式分解的小知识,学生可以随意点击甚至上网浏览,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反馈交流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谈感受,说体会,有的甚至提出更多更新的问题。这样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时界限,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内的学习任务,还进行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条件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

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对网络产生兴趣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我们要担当起管理者、监督者、组织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体现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表明,98%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数学课,认为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最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例如:网络课《旋转和平移》,教师将各种与旋转平移现象相关的素材串联成数学故事“风车娃寻宝记”,使各自独立的材料和练习巧妙的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当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中,计算机又成为学习工具,学生通过操作键盘、移动鼠标实现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完成多层次的机上练习:分卡片(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闯迷宫(平移图形)→ 智开锁(旋转图形)→ 巧拼图(平移旋转的综合练习)→ 显身手(创意设计平移旋转图形)。新颖的设计,全方位的参与,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快速处理和运用的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五、有效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影响,起始阶段,学生会不习惯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人机面时,学生有的只看教师,不看计算机;有的则一味操作电脑,而不再按教师教师指导学习。为此,教师要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对教学资源、课题组织进行精心设计、策划,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新授教学——将学件和课件独立设置,引导学生的注意;基本练习——课件中的各部分设置密码或闯关积分,教师实时调控;开放题——提供资源,自主探索,确保网络安全。另外,为缩短学生对全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期”,可以采用一些自适应题库、网上游戏等方式,经常让学生去试试,逐步适应人机交互的方式。

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其结果甚至会削弱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网络型课件设计时,首先必须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制作课件,课件的导航系统要指示明确。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打字速度、电脑操作、上网操作等)。

6.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六

开题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潮流。各国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行动方案,在宏观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规划。美国每一所学校和每一间教室都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并要求12岁会上网。英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二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观念。日本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活用能力”。国内广州、北京、上海等被列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都在研究如何区域性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研究网络这一格局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机制,是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随着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完善,宽带网的接入;以及家庭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网络畅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理论总结,对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

育中的运用,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重点工程,随着教育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给教育方法和学校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尤其,信息化社会及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愿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等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合格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传统的教学弊端的分析,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化环境下学科整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

2、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探讨

3、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在现代教育思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优”进行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研究。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具体如下:

(1)教学实验法

应用教学实验法来研究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典型案例的研讨分析,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11------2013.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向与目标,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班级,对实验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以及电脑操作熟练程度,有效地指定实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相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更新观念。

(3)课题研究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探讨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3------2013.8)

(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精美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巧。

(2)建立教学资源库,完善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课件、试题,教学视频等。

(3)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评定及总结,并不断地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

(4)完善课题专题网站建设,进行课件、网页的评比。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9------2013.11)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出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网络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基本经验。

(2)进行课题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3)进行实验课题的结题和汇报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课题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方法做出很多尝试,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发展研究,符合当前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网络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的创新。

2、实践应用价值

7.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巧用网络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网络提供了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 有动听的英文歌曲、有趣的英语故事、富有挑战的益智游戏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抓住学生喜欢“新奇”的特点, 根据需要引用这些资源, 丰富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同唱一首歌可以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为了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每一堂课前, 教师可以用用3-5分钟的时间从网络中为学生播放一首与本节学习内容或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 (mp3或flash动画) 。通过有趣的画面、轻松美妙的音乐、师生愉快的歌声, 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很快就营造出来了, 学生不仅可以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而且对教学重点有了视听感知。

二、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拓展英语学习空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打破了以往学生只能在课堂内听讲的单一局面, 网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网络中的各种学习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器官的参与。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下面这些形式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1.利用网络教程, 查缺补漏, 实现个性化学习。在互联网上, 许多英语学习网站都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级段的英语辅导教程, 这些教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及智能水平, 确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后按照当前的学习进度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并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等级的达标练习。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2.网络搜索引擎, 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网络搜索引擎, 可以方便快速地查找英语学习方面的资料。当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搜索引擎, 从网络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3.免费订阅英语学习杂志, 多种方式看世界。为了扩大阅读量,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订阅免费的英语学习杂志。网络中许多杂志能够定期发送英语学习方面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 订阅一份或几份免费的英语杂志。

三、在网络中进行互动交流,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培养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

语言交流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通常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free talk”等多种形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具备互联网和局域网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BBS、MSN、ICQ、E-mai等多种方式与其他人进行英语学习交流。

1.BBS, 自由交流的天地。自从我校校园网上的“英语沙龙”论坛开办后, 这里便成为了英语教与学的第二阵地。师生可以使用英语自由地交流, 不需要拘泥于一词一句的对错。通常我会根据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句型, 在论坛上发起一个主题讨论。如在学习了“Teenager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go out late.”后, 我在校园网上的“英语沙龙”中键入了这样的一段话:“Students must wear school informers at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opinion?”学生登陆到学校的BBS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用英语各抒己见, 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别人了解自己, 当自己的发言能及时地被其他参与讨论者所注意到时, 尤其是当我把论坛中的精彩留言摘录保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时, 学生便有了很大的成就感。除了校内的BBS外, 互联网上也有许多讨论板块。日复一日, 学生在这片自由交流的空间中, 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合作, 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MSN, 想说就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语言最好的用途是听和说。由于地域和生活环境的因素, 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训练通常仅限于在课堂中练习, 即使有的学校成立了“英语沙龙”或“英语角”, 部分学生也而羞于开口讲英语。如果能为学生的英语听说练习找到一条更好的途径, 必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网络中的MSN、QQ等即时聊天工具和英语语音聊天室正解决了这个难题。根据网络调查, “玩游戏”和“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两大目的。鉴于此, 我便有意识地将学生上网“消遣式”聊天的兴趣转向用英语进行语音聊天, 我给学生介绍了许多英语语音聊天室。另外, 我还指导有MSN的同学到一些国际交友的网站上结交国外的中小学生, 与外国好朋友进行交谈。半年下来, 我们班里有许多学生都与国外的学生成了好朋友。我的英语课堂中, 学生的口语越来越流畅, 这些都是MSN的功劳。

3.E-mail, 沟通你我他。E-mail是一种在网络中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 它不但可以传递文字信息, 还可以传送图片、声音、视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除了在学校里可以面对面交流外, 在家中也可以利用E-mail保持联系。当学生在家中学习时遇到困难, 可随时给教师或同学发送电子邮件求助。特别是假期里,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英语周记和假期生活照片一起发送给我, 我在修改批阅后及时给学生回复, 使学生能及时地得到反馈。另外, 我还鼓励学生发送E-mail参与CCTV 10“希望英语”栏目活动, 也可以到一些英语学习网站中积极投稿。学生参与诸如此类的活动,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网站或报刊上发表, 油然而生的成功感与自豪感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 必将成为英语学习和现代教学的新模式, 使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田式国主编.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8.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八

网络环境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诸多弊端,造成主客体严重错位,课堂上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往往先入为主,在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探索问题之前,就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铺垫,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细、过多,唯恐学生不明白、不理解,而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少而又少。这样做,不仅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窒息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依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害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网络技术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学科教学,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绚丽多姿的大量学习资源,带来了高效、逼真的学习环境,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舞台。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能动地调控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运用网络资源和优势,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用探究的方法去自主查询、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释疑解难,掌握学科知识,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它不仅能为学生解决自主学习时所需的大量学习资源,而且能使教师有效地实现异步指导,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进行协同学习,等。有鉴于此,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关键是教师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网络环境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自主地掌控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最终在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三种作用下完成学习目标。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教学平台,打造网络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素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养成可持久发展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新知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吸纳新信息,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养成和发展,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学习方式。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在网络上搜索、查询和人机交互等手段,使学生在不断排除困难中完成既定任务。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在信息海洋中筛选、鉴别和获取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科内容或所学知识科学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网络平台去多角度、多方位地寻找答案,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学生在网络上通过输入关键词,可以搜寻到相关的数百上千条,甚至数万条信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望尘莫及的。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能够冲破课本束缚,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对于这些诸多信息,哪些才是对于学习任务有用的。哪些是可以参考的,哪些是无用和干扰的,这就需要认真进行筛选和辨别,以便尽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所学内容的深度。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有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知道,人的个性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从学习能力、理解层次、反应速度、认知风格等方面反映出来。然而,传统教学由于受时间、条件、课程进度、教学手段等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暇顾及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上的个性差异,造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随着网络技术进入校园、进入学科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个一直困扰教学效果的难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个性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四、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1.依托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就要首先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逐步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变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声像兼顾,形象直观,引人入胜,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丰富多彩有声世界,以及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视觉神经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在网络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搜寻信息,探寻知识,从而完成课程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自主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自主解决质疑,自主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2.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网络平台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信息内容的拓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拓展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计算机这种信息工具,突破了空间与时间局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主题搜索,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类整理、加工、最终得出结论,解决既定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活动将师生从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它将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让学生把自主学习之根深扎在广袤的信息沃土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嬗变和突破。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兴趣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康玉红.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2\]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3\]李娟.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

\[4\]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05,(1)

9.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九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是高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利用校园网络可以构建有利于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学习环境。本文在论述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网络学习环境;策略

一、前言

高階思维能力是21 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备受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面表现存在如下共性问题:第一,思维知识匮乏;第二,思维定式严重;第三,思维迁移能力差。[1]另有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 95%以上的人长期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缺失严重。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以此来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它的形成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影响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因素分为内部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类。[2] 校园网作为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网络创设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不是人脑自己完成的,而是人脑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化环境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首先,网络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者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其次,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会极大的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活动。最后,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思维材料,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调动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2、网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除了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收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的能力外,还需要学习者在与外环境交互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投入来完成学习活动,而这些无疑需要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首先,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如何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到自己学习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其次,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发布,需要学习者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最后,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为学习者构建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其学习活动的显性与隐性因素的总和。基于网络的显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互环境、学习氛围和教学策略。[3] 接下来主要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探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搭建物理网络,为网络学习提供基础支撑的硬环境。网络学习需要有网络环境,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要求构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网络,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哪些网络协议、采用什么拓扑结构、应用哪些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服务等等。只有硬环境搭建好了,才能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2、开发并应用网络学习系统,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系统软环境。网络学习需要在网络学习系统中进行才更有效,所以需要我们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学习系统来满足网络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系统应该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较强的交互功能、网络学习与评价、网络管理以及网络交流与协作的功能,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构建交互环境,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条件。研究表明,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投入高阶思维,投入高阶思维的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而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交互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积极构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自我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网络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

4、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网络学习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网络环境,更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协商、探究、分工与合作,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与他人进行交流,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更有利于锻炼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5、提供网络教学策略,提高网络学习的有效性。网络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也包括学的策略,网络环境利用多种信息基础为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创设了条件。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习者更容易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在高阶思维能力习得方面更加有效。

四、总结

网络环境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巨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校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结合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要素特点有针对地进行,从整体上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习得。

参考文献:

[1]付海东,鞠缤玢.当代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0-241.

[2]付海东,杜伟.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110-112.

[3]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090)

10.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 篇十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指的是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 发挥网络优势, 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专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古语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 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 鱼是目的, 钓鱼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 却不能解长久之饥, 如果想永远有鱼吃, 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知识, 那么总是有限的。而如果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 则会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 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变, 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方法, 从而来进行自主学习。

一、网络环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前苏联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作为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实践中给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他们当好“主角”, 使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传统的教学以“选拔”为目标, 以“教”和“书本”为中心极大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 是要以“能力”为目标。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为主体, 学生学习方式多样。现列举如下:

(一) 引导式学习。

虽然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培养, 但是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没有沟通和引导的网络教学往往会转变成“放羊式”,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方向感, 遇到问题不能解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提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途径, 加强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流, 开展自主学习的评价, 而且这种引导必须贯穿学习全过程。

(二) 探讨式学习。

探讨式学习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探讨式学习是自主学习方式中最有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 是一个实践性强的过程, 需要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此过程中,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有共同兴趣的同学可结成团队, 相互探讨, 知识互补。而且很多问题无法由单一课程所能解释或解决, 往往需要跨课程乃至跨学科,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如此便利的途径, 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寻求相关领域教师提供帮助。而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 增加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三) 任务式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也称为抛锚式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撑, 可以方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教学任务, 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多段任务模式, 分阶段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 让学生学习解决一系列课程相关的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合作式学习。

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便利。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 提高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发挥团队的合作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从这些学习方式中, 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有力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心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三是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四是激发学生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五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 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既然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很多优势, 那么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角度入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一) 研究型学习策略。

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上, 应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自己的科研实际,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选题,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真正感悟教学内容的背景及实质。

(二) 个性化学习策略。

这一策略是“尊重学生,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基础上, 尊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 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使每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 自主协作式学习策略。

网络多媒体的信息是全开放性、多样性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 围绕学习的要求设置学习情境, 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策略, 对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创新精神,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可以以学为中心, 以情境创设为前提, 以“问题驱动”为导向, 引出学习主题, 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 查阅信息资料, 进行逻辑推理, 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通过在情境中设置问题,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让同学们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 分析、辨别, 加以归类、整理。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 上网搜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论, 得出结论, 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互相交流。

三、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下, 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 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培养是“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应当加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惠彩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 2008

上一篇:《财政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下一篇:坪地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