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报告

2024-09-14

硕士学位报告(共8篇)

1.硕士学位报告 篇一

(民俗学学历硕士)

本人(姓名,学号)于年考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攻读民俗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学习期限两年。在学习期间,本人顺利完成了《硕士英语》等3门公共课、《民俗学专题》等门学位必修课、《中国文化史专题》等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及考核,获得总学分分,学位课学分分,贴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民俗学专业的硕士培养要求。

此外,本人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的研究调查,在课题组中担任了的研究任务,并完成了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调查成果,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现提交硕士学位申请,请予以批准!

申请人签名时间

2.硕士学位报告 篇二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为2007年4月至8月, 共发出问卷260份, 回收有效问卷213份, 有效回收率为82%。调查对象为湖南、湖北、重庆6所不同层次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应届毕业生。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在回收的213份有效问卷中, 男、女生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9%和71%;应届本科毕业考取研究生、保送研究生、工作后再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31%、5%、64%。为了集中反映问题, 本调查仅仅针对全日制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下称教育学毕业研究生) , 不含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研究生班学员。

综合考虑, 本次调查对象无论是在学校、专业、性别和生源结构上都具有一般的代表性, 表明取样比较合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一般就业情况, 包括签约单位、期望月薪、工作地点与地区以及择业观念和择业因素;二是调查湖南省17所高校、教育科研、教育培训单位对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需求情况, 以通过两者在供求差异、行业差异、薪水差异、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一) 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一般就业情况

1. 签约情况。

表3显示, 有55%的教育学毕业研究生已经签约, 10%的学生已有单位表示接收、仍处于双向选择的时期, 7%的学生因考博、出国等原因暂不参与就业, 还有高达28%的学生明确表示尚未找到接收单位, 就业形势可谓不容乐观。

而近年全国毕业研究生的落实率又是什么情况呢?根据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主持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落实率为84%[1]。另根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硕士研究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是没有签约”合计为66.66%;本科毕业生为65.52%, 研究生就业优势很不突出[2]。这说明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签约情况和全国的研究生情况基本一致。

毕业后首选的调查 (见表4) 说明, 绝大部分教育学毕业研究生把到高校求职作为毕业后的首选, 愿意主动去企业、公司工作, 或愿意自主创业的学生廖廖无几。

用人单位录用教育学研究生的情况如表5所示:17家用人单位中对教育学研究生需求增加的占24%, 需求持平的占17%, 需求减少的占35%, 从来没有录用的占24%。更值得说明的是:用人需求减少的单位90%是高校, 原因是高校的辅导员大都饱和, 而教学岗位多需博士才能胜任。

因此, 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 不少教育学研究生不得不用严峻、甚至惨淡来形容, 详情见表6。

2. 月薪期望值。

对月收入期望底线的调查数据表达了毕业生对就业收入的预期, 这种预期是否符合市场水平, 是否与用人单位的出价基本相符合, 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否顺利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表7可以看出, 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预期底线集中在2000-3000元, 共占55%。同样是来自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对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2000-3000元, 占54.12%[2], 两者基本上一致。

教育学研究生的月收入预期底线和用人单位愿意提供的酬薪是否一致呢?有关用人单位愿意支付研究生月平均酬薪的统计数据如表8所示。

从表8可以看出, 用人单位愿意给研究生提供的月酬薪集中在2000-2499元的占41%, 2500-2999元的占35%, 两个区间共占76%。而湖南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6年, 长沙市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397元;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219元;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985元[3]。这说明教育学毕业研究生在酬薪方面的考虑是理性的, 一般考虑到了地域、专业、学历等影响因素。他们对预期收入的选择基本符合长沙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基本符合用人单位愿意提供的酬薪。

3. 教育学毕业研究生就业的价值判断。

(1) 教育学毕业研究生择业时最看重什么?是工资收入还是工作的兴趣, 还是工作的稳定?笔者得到了如下的调查结果 (见表9) 。尽管表中各要素不是完全排斥的, 但还是各有侧重。调查结果显示了教育学研究生最看重的因素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居第一, 薪水和工作稳定两个要素紧跟其后。而这一结果几乎和丁大建、高庆波所研究的《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报告》完全一致:本科生也最看重个人的发展与晋升, 工资福利和就业地区的选择分别居第二和第三[4]。 (2) 用人单位看重什么?在毕业研究生眼里, 用人单位又看重什么呢?表10是答案的汇总。答案采用利克特5级分类标识, 其中1代表完全不重要, 5代表非常重要。数据显示, 在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眼里,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是:面试时的综合表现、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科研水平等;而相对忽略的是:政治面貌、是否做过班干部、相貌身高等个人条件。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用人单位在招聘研究生时又最看重什么呢?笔者的调查结果如表11所示。数据显示:在招聘时,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敬业精神及工作激情、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科研水平、面试综合表现及相关工作经验;而相对忽略的是政治面貌、身高及形象气质、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组织策划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性别。这说明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对于招聘时最重视的因素是各有倚重。

4. 就业信息———哪种信息渠道最可靠?

求职信息从哪里来?哪个信息最重要?表12中的数据表明, 毕业研究生最青睐的信息渠道分别是:上网、导师推荐和亲自上门拜访, 而现场招聘会和学校公告被研究生视为徒劳, 有不少受访者表示学校里公布的信息不及时, 而且竞争激烈;现场招聘会多没有针对高校、教育培训、科研性质的单位。和本科生, 大专生相比较, 硕士研究生求职信息有明显差异。同样是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主持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有47.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 (包括院系) 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 其他择业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占16.4%;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占9.3%;从企业得到的书面招聘广告占8.4%;亲戚、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占6.2%;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占5.7%;网络招聘信息占4.5%;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占1.6%;其他占0.6%。

比较而言, 用人单位一般又是如何招聘毕业研究生的呢?笔者的调查如表13所示。数据表明:用人单位最常用的人才招聘方式分别是:网站上公开信息、参加全国主要城市的供需见面会、研究生导师推荐、高校专场招聘会、与学校定向培养、利用已录取学生的校友关系。

三、总结与建议

综上对本次调查主要数据结果的基本分析, 笔者对当前湖南省教育学研究生求职意愿的基本特征及所在问题有了初步的把握, 现归纳如下:

1. 签约率低、对口签约率更低, “结构性就业难”成为教育学毕业研究生的真实写照, 就业压力大, 就业满意度普遍不高, 许多毕业研究生宁愿待业也不就业。

2. 高校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最主要阵地;校外职场普遍对毕业生没有吸引力, 广大毕业生求安求稳心理没有根本突破, 自主创业意识极端淡薄。

3. 在毕业生对高校的追逐热度不减的情况下, 而高校、教育科研、教育培训等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却不增反降。

4.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高度集中, 长沙、武汉等省会城市成为了在这里学习的大多数学生最渴望留下来的地方。

5.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基本上是以专业是否对口而做出的, 目光大部分锁定在高校、科研、培训单位或者教育行政单位, 对企业、公司、创业等话题普遍反映冷淡, 就业观明显不如本科生开放。

6. 毕业生的就业收入预期日益理性, 不仅基本符合用人单位愿意支付的酬薪, 也基本上符合长沙和武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7. 选择职业时, 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和薪水, 工作稳定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8. 在毕业生的招聘过程中, 面试时的综合表现、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 同被认为最重要的因素。

9. 就业信息获取状况说明, 网络形式和导师推荐同时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1 0.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未尽人意, 培养单位的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闵维方, 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1) :31-38.

[2]周逸梅.研究生就业优势不明显[N].京华时报, 2007-12-06.

[3]中国经济网综合.http://www.ce.cn/cysc/sylt/gdxw/200703/27/t20070327_10835923.shtml.

3.硕士学位报告 篇三

摘 要:本文以青岛地区为例,在新的自费读研政策下,将读研的成本和收益额进行对比,为本科毕业生理性择业决策提供参考。在计算读研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时,我们将投资限于期初,收益扩展为全部工作年限,同时结合新政策下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综合考虑读研所花费的直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最后通过excel数据处理,直观显示39岁以后,硕士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将会超过本科毕业生且逐年拉大距离。因此,长远来看,读研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关键词:自费读研政策;硕士研究生;本科应届毕业生;成本;收益

研究背景: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自费读研政策在经一段热议之后于2014年秋季学期起开始执行。读研作为一种高级耐用的智力消费品投资,其前期成本必然是高额的,且收益未知。这里我们以青岛高校为例,将自费读研的成本及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徘徊在考研与就业边缘的应届生提供参考。

1 读研成本

1.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考研而“放弃”的机会所折合成的成本。通过中国新闻网挂网调查3个月显示,2015年已签约的本科生的平均薪资为3694元,从签约单位所在城市来看,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签约月薪为4364元要比省会城市的月薪(3692元)高出672元,比地级城市及以下的(3162元)高出1202元[1]。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就业薪资还是不错的,那么这也显示出,考研的机会成本不低。考虑到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我们结合招聘会市场常给出的薪资作为参考,结合网上问卷调查将本科生毕业前三年的月薪均值暂定为3500元,那么三年就是126000元。

1.2 非机会成本

非机会成本主要由读研时期的消费成本以及此成本的投资收益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

1.2.1 消费成本

据2014年《青岛早报》公布,山东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研究生教育标准称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学费每年最高将达到8000元,专业硕士学费最高可达一万元[2]。三年读研学费即24000元。青岛高校研究生住宿费每年均值在1000元左右,学生生活费因个人差异而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取均值按每月人均800元计,每学年在校时间取10个月,则每学年生活费为8000元,三年生活费、住宿费、学费之和即51000元。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得知备考一年的资料成本大约在3000~4000元[3],更有甚者高达几万元。除购买考研资料之外,考生们还需交考研报名费150元,到报考学校进行复试,交通费用也由此产生。根据有关调查,考研期间的交通费用大约在800元。即其他成本共为950元。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读研的消费成本C消费=51000+4000+950=55950元。

1.2.2 投资收益的损失费用

根据上面我们得知,读研的消费成本为55950元。如果这些费用不投资于教育,而是用于其他投资,那么研究生三年的非机会成本又将获得多少收益呢?我们以最基本的银行存款来进行假设,目前2015年的三年存款年利率为4.68%。所以三年所得利息为i=C投损=A×4.68%×n=55950×4.68%×3=7855.38元。

1.3 小结

读研总成本=机会成本+非机会成本,结合我们上面的理论,C成=C机+C非机。再根据我们调查到的数据C机=126000,C消费=55950,C投损=7855.38。则读研总成本C成=126000+55950+7855.38=189805.38(元)。

2 读研收益

2.1 读研期间所节约的生活成本

读研和工作不一样,读研期间居住宿舍,用餐食堂,虽有花费,却远远不及工作的花费数目。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读研三年将会节约的生活成本,相关数据以青岛地区为例。衣,一年节约费用约为2000元;食,一年可节约2400元;住,一年的房租为12000元[4](此处是以合租为参考标准);行,一年节省的交通费用为960元。

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得C节=C节×3=(C衣+C食+C住+C行)×3=(2000+2400+12000+960)×3=52080(元),即三年节约生活成本为52080元。

2.2 读研期间奖学金收益

伴随2014年秋季自费读研政策的施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随之出炉。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读研三年即为3×6000=18000(元)。

2.3 毕业后薪资收益

从终生收益总和来看,到60岁,研究生收益总和比本科生收益总和高655574元。由于终身收入涉及时段较长,中间变数较多,所以上表只能粗略的代表终身收入预期。不过,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研究生薪资收益远大于本科生。(表1)

2.4 小结

根据C收=C薪+C节+C奖,在考虑研究生毕业后终身薪资收益的情况下,C收=2280244+52080+18000=2350324(元),相比于读研成本189805.38元,可以明显看出收益大于成本。

3 总结

以青岛地区为例,在新的自费读研政策的大环境下,我们调查得到读研总成本为189805.38元,读研期间的收益为70080元,读研后60年的薪资为2350324元。现在将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收益累积进行对比(图1)可以看出:39岁之前,本科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大于硕士毕业生;39岁时,二者相等;39岁以后,硕士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大于本科毕业生且逐年拉大距离。

由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及收益受地域、专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个人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后的薪资收入,所以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大在校生应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准,结合本文分析,在是否考研的问题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2015届毕业生签约薪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月薪最低[EB/OL]. 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5/03-27/7164964.shtml,2015-03-27.

[2]青岛早报.读研学费每年最高8000元大学学费今年也要涨[EB/OL].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4-02/10/content_10265506.htm,2014-02-10.

[3]新华网山西频道.考研要花多少钱?[EB/OL]. http//www. sx. xinhuanl com kjyw,2004-11-22.

[4]搜房网综合整理.青岛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租花掉大半[EB/OL].http://esf.qd.fang.com/newsecond/news/12653418.htm,2014-04-28.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

[6]赵瑜,刘梅英,肖湘,巫强,彭鹏.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14.

4.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四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2002/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2002/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2001/4

<11>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3] 杨力. 基干BP 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4] 杨国栋、贾成前.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5] 楼文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 中国管理科学. 2002/1

[16] 胥悦红、顾培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 管理工程学报. 2000/4

[17] 陈新辉、乔忠. 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5

[18] 刘育新. 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 中国软科学. 1998/3

[19] 温小霓、赵玮. 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5

[20] 朱振中. 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研究. 2000/6

[21]Kim B. Clark & Takahiro Fujim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CStrategy、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on 1993

[22] Gobeli D H, Brown D J.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3. 36(2):46-49

[23]Simon J.Towner. Four ways to accelerat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g Rang Planning 1994. 27(2):57-65

[24]Abdul Ali,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5. 12(12):54-69

[25]Eric Vin Hippel.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Shtub A, Zimerman Y. A neural-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cost of assemb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3. 32: 189-207

[27] Wee-Liang Tan, Dattarreya G. Allampalli, Investment Criteria of Singapore Capitalists, 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ne 1997

[28]Michael Henos, The Road to Venture Financing: 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ts, R&D Straregist Magazine,Summer 1991

[29]Chow GC, The Largrang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 of Economic Dymamics and Control

[30]Jensen, R.. Information Cost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Polici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4, No.2, Feb, 1988

[31]R.K. Zutshi, T.W.Liang, D.G.Allampulli, 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 Reexamin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3:9-26()

[32]Andrew L. Zacharakis, G.Dale Meyer. A Lack of Insight: Do Venture(baogao.cnrencai.com) Capitalists Really Understand Their Own Decision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 57-76

5.硕士学位申请报告填写指南 篇五

学位申请报告是记录申请者申请硕士学位过程的重要材料。获得学位后,学位申请书和答辩材料都要归入本人人事档案和学校档案馆存档,因此院系、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需认真、如实、准确地填写和(或)签名、加盖公章。

一、封面(申请人填写)

1.申请者姓名

中国籍申请人,请填写身份证上的姓名。

对于非中国籍或非华裔的外国留学生,本栏请填写本人在读期间所使用的汉字姓名(要与本人研究生证上姓名一致),同时还应标明护照上本人法定姓名的拉丁字母拼写形式,如留学生约翰·史密斯,本栏应填写为“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田中太郎,应填写为“田中太郎Taroh Tanaka”。

2.身份证号码

填写18位的身份证号码。

现役军人填写军官证号码,并在号码后加括号注明“军官证”;外国留学生,填写护照号码(如持马来西亚护照的留学生,填写“马来西亚EF2100345(护照)”;港澳台学生,填写“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号码或护照号码、当地身份证号码(并用括号注明证件名称)。

3.“所在院系”

院和系都必须填写,且都必须填写全称。比如:物理系为“理工学院物理学系”;同时,申请书作为入档的材料,名称必须准确、详细,因此院系名称不能写简称,如中文系应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院系名称过长时应尽量控制字体大小。不清楚院系全称的,请咨询本院系老师或查询学校主页4.指导教师

填写导师的姓名和职称(如: 王学仁教授, 张小山副教授)。

5.专业

“专业”即二级学科,必须填写规范的全称。如“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不可简写为“科社与国际共运”;也不可断章取义的填写专业,如“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写成“古典文学”或“古代文学”,“课程与教学论”,写成“语文教学论”、“物理教学论”,是不对的;另外,有些专业由原来的两个专业合在一起的,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填写专业时切勿写成“概率论”、“发展心理学”、“比较文学”、“生物化学”,应填写现在专业的全称。

“专业”和“研究方向”是不同的,切不可把方向当作专业。如“明清史”,是方向,其专业应该是“中国古代史”;“李代数”是方向,其专业是“基础数学”。

专业的规范名称,可查询研究生入学时的录取通知书。若在学期间,经研究生院同意转专业的,应按转专业后的新专业填写。同时,也可咨询院系研究生秘书、查看《研究生手册》或查询学位办网站

6.申请学位学科门类

我国的学位是按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的。其关系结构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如物理化学专业,其所归属的一级学科是化学,化学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是理学,因此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被授予的是理学学位,在“申请学位学科门类”栏填写“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其所归属的一级学科是体育学,体育学归属的学科门类是教育学,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同学被授予的是教育学学位,在“申请学位学科门类”栏填写“体育学”。

我校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有九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请查看《研究生手册》或学位办网站,切勿张冠李戴,错填学科门类。

特别注意的是,我校的基础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环境科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是跨学科门类授予,请以上专业的学位申请人务必明确自己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

7.申请日期

指通过课程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后领取学位申请书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的时间。

二、主体

(一)申请人填写部分(第1—4页)

1、政治面貌

2、出生日期

以本人身份证(护照、军官证、港澳台通行证)和户籍上的出生日期为准,不可填写其他任何日期。

3、已获学位

指本人读研究生之前已经获得的学位,一般为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学士学位也是按学科门类授予,因此还要把学科门类加上,如不确定务请查看本人学士学位证书

本栏应填写“文学学士”、“理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等。只有本科学历没有学士学位的,或只有大专学历没有学士学位的,则本栏填“无”。若入学前已经取得其他学科的硕士学位的,则应如实填写。

4、照片要求

第一页的右上角必须粘贴申请者本人一寸免冠近期照片。

5、最后学历

指本人研究生入学前的学历。一般为本科学历,本栏填写取得本科学历的时间、就读的本科学校和专业,如“本科,2006年,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历为大专学历的,则填写如“大专,2004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少数同学研究生入学前已经获得过其他专业研究生学历的,也应如实填写,如“硕士研究生,2005年,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留学生或者在海外、港澳台地区就读过的,则应在学校名称前加国家或地区名称。

6、所申请硕士专业

与封面“专业”要求相同。“研究方向”按本人撰写的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填写。

7、学位课程学分

指本人按培养计划已经修过的学位课程学分总数;“已修课程总学分”指在学期间所修习的所有课程的总学分(含学位课程学分)。

8.院系(成绩管理部门)公章

由院系的研究生秘书加盖本院系的公章(或成绩专用公章),切勿缺少。

9.海外研修情况

在学期间如有海外研修经历,请写明研修所在的国家、学校、院系,修习的主要内容,时间。没有请填“无”。

10、掌握何种外语,程度如何

填写掌握的语种和熟悉程度(一般、熟悉、优秀),取得的有关证书,参加外语考试的成绩等。

11.在学期间参加过哪些科学研究工作,有无著作、论文、报告、译著(已经发表的请注明刊物和时间),取得的科研、学术成果奖励情况

请勿填写和要求无关的内容。

12.学位论文情况

论文关键词请填3-5个;论文内容的简介篇幅不要超出本页范围。

(二)导师填写部分(第5页)

第5页“论文指导教师对申请者的推荐意见”

由导师本人填写并签名。如果导师不填写本页,则申请者不能进行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导师如果是校外兼职导师,应在“院系”栏中注明校外所属单位名称(例如:王吾教授为新疆师范大学的教师,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兼职导师,在“院系”一栏应填:“生命科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兼职导师”)

(三)申请者所在院系主管领导或研究生秘书填写部分(第6、8页)

第6页“申请者所在院系推荐意见”

其中 “申请者所在院系基层(教研室、研究室或指导小组)意见”由教研室或研究室或指导小组的负责人填写推荐意见,最后签名。“申请者所在院系意见”由院系的院长(系、所长)或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职领导签署意见及签名,最后加盖公章。

第8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需在申请者论文答辩通过并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后,由分委员会负责人或指定的研究生秘书填写,最后由分委员会主席签名和加盖分委员会公章(分委员会公章由分委员会所在院系公章代)。注意:落款的年月日不可缺少。

注意:学位评定委员会由于个别委员无法出席会议但是委托了其他委员投票。这种情况下,同意票、不同意票、弃权票数的总和要大于出席成员人数。

(四)答辩秘书填写部分(第7页)

6.贵州大学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六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年 级: 所在学院: 论 文 工作 起止时间: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制 20 年 月 日 填写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填 表 需 知

一、填写本表前,研究生应根据本表各部分要求写出初稿,由指导教师小组组织,在培养单位内公开作学位论文工作的开题报告。

二、参照指导教师小组意见修改初稿后正式填写本表,所填内容一经确定,一般不随意变动。

三、本表各部分如不够填写,可自行加页。

四、本表一式三份,研究生本人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所在学院一份。

五、请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本表的填写并交所在培养单位存档。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如属自选课题,则注明“自选课题”即可)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六、课程学习完成情况(课程学习没有完成的研究生一般不允许进行开题报告)培养单位(院)成绩管理员签字: 年 月 日

七、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八、开题专家组审查意见 专家组签字(签章)(至少3人): 年 月 日

九、培养单位(院)审查意见 院长(签章):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7.硕士学位报告 篇七

高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 它是全民关注的社会活动。高考与教学的关系, 是高考社会学中的一个实践问题和基本理论, 是我国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 硕士学位论文不仅能衡量研究生的质量, 还能评价教育质量。因此, 有必要对有关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概括和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CNKI上检索硕士学位论文, 共搜索到76篇以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授予年度从2003年到2014年。

本文从论文的研究主题、学位授予单位以及所属学科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硕士学位论文, 总结出硕士生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研究的现状, 并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统计法、内容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3 论文分析

3.1 研究主题分析

研究主题是研究的中心内容和焦点问题, 它能反映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分析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生在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方面的学术关注焦点。

将研究的76篇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 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可知:研究高考语文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有7篇, 占论文总数的9.21%;高考数学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9篇, 占11.84%;高考英语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26篇, 占34.21%;高考物理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5篇, 占6.58%;高考化学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7篇, 占9.21%;高考生物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4篇, 占5.26%;高考历史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5篇, 占6.58%;高考地理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8篇, 占10.53%;高考政治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2篇, 占2.62%;高考美术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2篇, 占2.63%;高考音乐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1篇, 占1.32%;高考体育与教学关系的论文有0篇, 占0%。从一般意义上的“主科”语文、数学、英语与“副科”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美术、音乐、体育方面来看, 研究高考“主科”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明显多于研究高考“副科”的论文数量, 仅仅三个科目, 就占到了论文总数的55.26%。

3.2 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分析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 即了解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研究的阵地, 首先能为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研究者提供参考, 其次也有利于加强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研究阵地之间彼此交流与合作。根据学校能级理论, 我国硕士学位授予院校可划分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和非“211工程”院校三个能级。“985”院校共有39所, “211”院校共有112所。由于39所“985”院校也属于“211”院校, 因此, “211”院校一般指不是“985”的另外73所“211”院校。

笔者将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76篇硕士学位论文, 按不同学位授予单位进行了分类得知, 这些论文分布在29所院校中。其中, 排在第一位的院校是华中师范大学, 篇数为9篇, 占论文总数的11.84%, 是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研究重地。论文数量第二多的是福建师范大学, 篇数为8篇, 占论文总数的10.53%。论文数量第三多的是湖南师范大学, 篇数为7篇, 占论文总数的9.21%。此外, 还有山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较多, 分别是6篇和5篇, 各占论文总数的7.89%、6.58%。

再将学位授予单位按“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和非“211工程”院校进行分类, 经过分析可知, “985工程”院校有关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总数为6篇, 占7.89%;“211工程”院校有关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总数为31篇, 占40.79%;非“211工程”院校有关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总数为39篇, 占51.31%。可见, 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来自非“211工程”院校。

3.3 所属学科分析

笔者将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76篇硕士学位论文按所属学科门类, 得知:在76篇论文中, 有6篇属于文学门类, 占论文总数的7.89%;有70篇属于教育学门类, 占论文总数的92.11%。可见, 属于教育学门类的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主导地位。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研究是有关高考和教学的研究, 高考是一种学校教育的考试, 与教育的关系较为密切,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教育学的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硕士学位论文居多。而其它学科研究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硕士学位论文的只有文学学科, 而且占据不到一成, 多学科视角的数量明显不足。从多学科视角研究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 有助于从各个层面了解、认识、分析和研究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 应该成为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摘要:高考与教学的关系, 是我国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硕士学位论文能够反映出我国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一定程度的创新。对有关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76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概括和分析, 从论文的研究主题、学位授予单位以及所属学科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出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研究高考“主科”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明显多于研究高考“副科”的论文数量;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来自非“985工程”院校;属于教育学门类的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主导地位, 其它学科研究该方面的硕士学位论文只有文学学科。

关键词:高考科目,教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陈文平.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0) :24-26.

[2]高景祥.基于万方数据库的图书馆学硕士论文分类主题统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 2009, (6) :877-899.

[3]李小英.广东普通高中师生对新高考的态度与评价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 2010, (5) .

[4]彭慧, 张剑平.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6, (4) :42-48.

8.硕士学位报告 篇八

摘要: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普遍不高。斯托克斯按照研究的基础性、应用性两个维度,将研究类型归结到四个象限中。借用斯托克斯的框架,通过系统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被引用过的953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偏好、选题重复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内容分析法,验证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位于爱迪生、学生实验这两个象限中。选题追逐热点问题、缺乏对行政理论的基础研究,对理论的分析应用堆砌化、表面化;而且存在大量集中、重复的选题,导致选题研究价值不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原著和进行经验主义研究是提升选题质量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行政管理 学位论文 选题

0 引言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还比较粗疏,影响论文质量提升。一些学者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研究。徐金平(2006)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些硕士论文选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或者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1]周毅(2009)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即根据研究目的、实力、条件、兴趣和独到见地,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实际、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原则。[2]雷伟伟、袁占良(2008)探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吴赞敏、梁旭巍(1997)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的关系[4]。孙国强(2007)[5],李志义、刁玉玮(1995)[6]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以往研究主要是把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即不根据专业特征对一般学位论文共性进行分析,对某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深入分析较少。随着公共领域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硕士有更多“文章”可做,这些“文章”选题质量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截至2014年10月30日显示被引用过的2011至2013年行政管理硕士(学术型,下同)学位论文样本的选题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1 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見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 “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 类目及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同时,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分析类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主题划分为行政理论、城市治理、行政体制、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社关系、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政府规制、公共政策、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等子类。研究层次借用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 Scott)提出的研究组织的三个分析层面,即社会心理层面、组织体层面和生态群层面[9]。其中,社会心理层面关注个体行为;组织体层面关注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群层面关注环境中的组织群。本文的分析单元是文献题名、年份、出版者等。在进行样本分类时,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主观判断因素,为提高分析的信度,在导师、同学中背对背进行相同数据分类。减少主观判断成分。

本文在“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当中,分年度筛选出一级学科代码为“120401”(即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对其中被引用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2013年被引用过的论文共495篇,全部抽样。由于时间越长,被引用次数也随之增加,如2011年当年知网平台收录的论文,当年被引用1次,在随后的两年可能再次被引用,因此,2009年至2011年被引用论文总体规模大,为方便研究,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458个样本。样本容量为953个。

3 结果与分析

3.1 硕士研究生选题偏好分析

如图1所示,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其他领域的选题则比较分散,每一主题的样本占比都不足10%, 7.56%的选题难以归类。

①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社区等公民自组织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公民参与等问题。其中,研究社会组织的占35.03%,涉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如《云南省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等;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等;以及准政府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等职能,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工会职能定位研究》等。研究社区治理的占24.08%,研究社区治理的样本中51.52%对某个案例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我国城郊撤村建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麦子店社区为例》。此外,这一类的研究还包括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如高校去行政化、医院“管办分离”;村民自治、公民参与等问题。

②研究公共危机以及网络舆情。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危机的诱发机制,政府同其他主体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治理,其中,公共危机的研究以群体性事件为主。如《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其对策研究》、《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③研究政府提供文化、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下简称为“公共服务”)。专门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本21个,占这公共服务样本总数92个的22.83%。研究公共服务的样本呈现出地域化、本土化色彩,针对西部地区,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如《西部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研究》、《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问题研究》。有2个样本介绍国外经验,分别是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新加坡住房制度。此外,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多,其次是就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从研究层次上看,近五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生态群层面的研究。研究生态群层面的样本数405个,占总数的42.50%;研究组织体层面的样本数366个,占总数的38.41%;研究社会心理层面的样本数126个,占总数的38.41%;其他样本数56个,占总数的5.8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将政府置于外部环境当中,与外部环境、其他主题互动的外部视角。研究政府自身的内部视角占了较小份额。

不难看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与近五年热点问题存在相关性。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上升,公共部门对公平性、回应性赋予更高的价值,需要理清政府权力边界,给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将“治理”理解为一种角色关系,将好的治理理解为多元主题的共同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研究这类角色关系的论文占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12.03%上升到2013年的65.42%。

行政理论研究数量很少,只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描述。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会对相关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引用,如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文,堆砌引用治理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而文章主体部分脱离理论展开,理论游离于文章之外,“两张皮”现象较多。行政管理专业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门“科学”。

3.2 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较为集中。前已述及,选题偏好集中在三个研究主题,而其他研究主题样本数量较少。以“公共财政”为例,每年“公共财政”的选题样本数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重都不超过5%。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内容,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预算的透明性,如《公共预算透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预算民主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研究》等。选题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此外,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也比较突出。如表1所示,同一选题下存在多个样本。

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选题的集中重复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假设,即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4 选题质量提升对策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趋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基础性研究较弱,理论应用堆砌、表面化;集中、重复的选题较多,选题结构失衡,多数停留在“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阶段,研究价值不高。究其原因,首先,硕士研究生原著阅读量有限。硕士研究生对原著缺乏兴趣,仅仅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零散化的理解,由于缺乏理论积淀,难以上升到一定层面。因而对理论的应用呈现堆砌化、表面化。

其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短板”。习惯于采用非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收集二手资料,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收集期刊、论文资料后,进行整理、修改。通过非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相比实证研究更加简单便捷,但过多的依赖二手数据写作论文,难免造成研究的重复,而且许多论文都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稍作修改,并非对现有成果的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如果研究生没有从意识上消除对二手数据的依赖,在研究中不愿意实践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

以上分析可知,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硕士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目前的激励机制,易导致研究生过分关注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学术会议数量,潜心钻研原著的时间和兴趣减少。可以考虑适当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二是倡导研究生实证和创新精神。消除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对二手资料的过度依赖,为硕士研究生创造多途径开展问卷、访谈等经验研究,增加用于课堂外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了解现实问题,同时,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增加计量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平,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42-45.

[2]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3]雷伟伟,袁占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56-57.

[4]吴赞敏,梁旭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论文质量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03:29-32.

[5]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21-23+27.

[6]李志义,刁玉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浅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15-16.

[7]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2007,00:21-42.

[8][9](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 Scott),杰拉尔德·F·戴维斯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号:2004JY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上一篇:市场客服求职简历下一篇:社团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