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2024-08-04

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共9篇)

1.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篇一

(1)根据复习课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牢记中学是“基础教育”,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2)根据《课标》和《课标解析》的要求,分析每节课的考点要求,进行教材的整合,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体现地理读图、析图的特点;

(3)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包括提纲、练习等),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并通过学生的自查、互查来检测、加强巩固。

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要求

1、多研究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复习课更有效率;

2、根据历次地理考试成绩,分析、确定各班学生的成绩目标;(附表)

3、各班学生分层分组、运用复习提纲自查、互查;运用章节练习进行小测;

4、在第18周进行模拟考试。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计划三: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计划(425字)

我校地理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为做好期末温书迎考,现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成绩目标,特制定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的教材处理

1、备好复习课

(1)根据复习课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牢记中学是“基础教育”,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2)根据《课标》和《课标解析》的要求,分析每节课的考点要求,进行教材的整合,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体现地理读图、析图的特点;

(3)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包括提纲、练习等),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并通过学生的自查、互查来检测、加强巩固。

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要求

1、多研究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复习课更有效率;

2、根据历次地理考试成绩,分析、确定各班学生的成绩目标;

3、各班学生分层分组、运用复习提纲自查、互查;运用章节练习进行小测;

4、在第18周进行模拟考试。

2.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方法,策略

科学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这样,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听懂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建立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讨。

一、实现初中中考教学大纲的突破与创新

初中中考中的知识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些考点,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内容, 规定了教学的评价体系, 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应该记忆, 哪些知识应该领会, 哪些知识应该灵活运用。因此,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应该教育学生找准知识的定位, 梳理知识的脉络, 重视中考知识的总结和梳理、概括, 补充没有提到的知识, 因此, 这样的中考复习方式才是最佳的复习方式。

二、把握内容, 及时归纳, 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脉 络, 学会灵活运用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涵盖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分析教学内容, 实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地理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点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 教师要克服地理的缺陷, 创造时间和空间的条件, 重视地理位置的、自然等要素的结合。

三、掌握中考知识, 科学高效地复习, 教育学生掌握学 习特点, 分清学习的主次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复印中考说明, 重视教育学生进行复习讲解, 重视对考点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育学生查找学习的疏漏, 消除学生知识的缺漏区域。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考点, 理解知识, 教会方法, 教育学生掌握地理复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系统拎清楚知识点, 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 掌握记忆的内容, 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解决学习中的差题、偏题、怪题。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掌握考点, 理解考点, 详略得当地解决问题, 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 掌握学生复习的要点, 教育学生学会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学生重视主要的考点, 次要的内容简单粗略地看看, 做到大致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练习, 实现多角度思考、掌握讲解、操练和考试 的融合, 帮助知识消化和吸收

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考试大纲, 选择一些好的地理复习资料给学生练习和掌握, 教师定期组织一些复习讲解和检查, 帮助学生进行考试练习和考查的活动, 教育学生深化地理知识, 内化并理解知识, 教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巩固理解, 深化认识, 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 形成知识结构, 教育学生学会训练, 拓展知识, 选择新颖的知识, 涵盖更多的知识面, 设计精巧的问题, 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选择精当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从一些材料, 多个知识的角度, 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重视教学练习, 重视教学分析, 提高学生纠正错误的能力, 掌握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学生在对待主观问题的时候, 能够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掌握学习的观点, 科学分析问题, 提高解答问题的精准性, 教育学生科学地解决问题。

五、教育学生关注知识点, 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热点问题, 掌握教材的特点, 教育学生学会科学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节目, 多看社会热点话题的节目, 多了解书籍和报纸的材料, 掌握一些国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现学生政治和历史知识的全面融合,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搜集资源, 了解环境, 理解人口知识和历史知识, 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适应学生中考复习的需要。

六、提高学生地理中考的解题能力, 积极鼓动学生主动 学习

1.掌握解题技巧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选择题, 简单明了地分析, 了解涵盖的内容, 拨开迷惑性的特征, 排除容易混淆的答案, 完整地回忆内容, 直观地再现知识, 综合地分析问题, 加强训练, 学会归纳和概括, 学会分析问题, 掌握解题的要点, 学会开放性地解决问题, 掌握解答问题的要点。

2.专心审题, 理解题目

教师要组织学生审清楚题目的含义, 掌握好的思维活动, 重视从文字和图表, 数据材料等方面掌握信息, 重视把握词语的含义, 理解题目的要求, 重视加工、处理和分析问题, 教育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理解图画, 掌握含义

学生应该理解图像的特点, 掌握图像的含义, 看清楚图像, 理解内容, 分析图形中的含义, 掌握各种条件, 教育学生记忆学习内容, 全面高效地理解图标, 实现图像和文字的结合。

4.掌握解题技巧, 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构思解答问题的答案, 叙述清楚题目的解题方法, 解答的词语要准确, 考好每一场试。

因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到了中考阶段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好的方法, 重视教学因素的综合, 鼓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 创造地理学习的条件, 提高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 实现中考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3.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方法;策略

科学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这样,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听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讨。

一、实现初中中考教学大纲的突破与创新

初中中考中的知识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些考点,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内容,规定了教学的评价体系,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应该记忆,哪些知识应该领会,哪些知识应该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应该教育学生找准知识的定位,梳理知识的脉络,重视中考知识的总结和梳理、概括,补充没有提到的知识,因此,这样的中考复习方式才是最佳的复习方式。

二、把握内容,及时归纳,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脉络,学会灵活运用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涵盖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实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地理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点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克服地理的缺陷,创造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重视地理位置的、自然等要素的结合。

三、掌握中考知识,科学高效地复习,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特点,分清学习的主次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复印中考说明,重视教育学生进行复习讲解,重视对考点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教育学生查找学习的疏漏,消除学生知识的缺漏区域。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考点,理解知识,教会方法,教育学生掌握地理复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系统拎清楚知识点,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掌握记忆的内容,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差题、偏题、怪题。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掌握考点,理解考点,详略得当地解决问题,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掌握学生复习的要点,教育学生学会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生重视主要的考点,次要的内容简单粗略地看看,做到大致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练习,实现多角度思考、掌握讲解、操练和考试的融合,帮助知识消化和吸收

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考试大纲,选择一些好的地理复习资料给学生练习和掌握,教师定期组织一些复习讲解和检查,帮助学生进行考试练习和考查的活动,教育学生深化地理知识,内化并理解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理解,深化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形成知识结构,教育学生学会训练,拓展知识,选择新颖的知识,涵盖更多的知识面,设计精巧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选择精当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从一些材料,多个知识的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教学练习,重视教学分析,提高学生纠正错误的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在对待主观问题的时候,能够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学习的观点,科学分析问题,提高解答问题的精准性,教育学生科学地解决问题。

五、教育学生关注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热点问题,掌握教材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会科学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节目,多看社会热点话题的节目,多了解书籍和报纸的材料,掌握一些国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学生政治和历史知识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搜集资源,了解环境,理解人口知识和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适应学生中考复习的需要。

六、提高学生地理中考的解题能力,积极鼓动学生主动学习

1.掌握解题技巧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选择题,简单明了地分析,了解涵盖的内容,拨开迷惑性的特征,排除容易混淆的答案,完整地回忆内容,直观地再现知识,综合地分析问题,加强训练,学会归纳和概括,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要点,学会开放性地解决问题,掌握解答问题的要点。

2.专心审题,理解题目

教师要组织学生审清楚题目的含义,掌握好的思维活动,重视从文字和图表,数据材料等方面掌握信息,重视把握词语的含义,理解题目的要求,重视加工、处理和分析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理解图画,掌握含义

学生应该理解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含义,看清楚图像,理解内容,分析图形中的含义,掌握各种条件,教育学生记忆学习内容,全面高效地理解图标,实现图像和文字的结合。

4.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构思解答问题的答案,叙述清楚题目的解题方法,解答的词语要准确,考好每一场试。

因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到了中考阶段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好的方法,重视教学因素的综合,鼓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创造地理学习的条件,提高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实现中考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姜洪杰,刘峰.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第11期

4.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篇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探索、学习以及自己的实践,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地理复习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复习思路,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及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4月下旬完成一轮复习,夯实基础;5月下旬完成二轮复习,实现专题突破;中考前两个星期完成三轮复习,进行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中,均注重学法指导、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从容应对中考。

二、明确阶段复习重点,稳步提高

第一阶段:立足教材,重视基础。目标是全面系统复习,全面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指导并训练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达到精确记忆的程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地理基本观点。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根基和依据。用课内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中考试题相对照,就会发现中考试题取材课外,但答案在课内。因此,在复习的第一阶段,要立足教材,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逐章复习,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一阶段,我抓住每一

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图表和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而又认真地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梳理、每个图表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等,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教材中的正文部分是复习的重点,而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同样也是学习的重点,另外还包括阅读材料等。这一部分的复习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占用的时间也最多,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就能够提高中考基础题的得分率,并为提高中难度题和较难题的得分率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讲究实效。目标是专题(主干基础知识专题,重点能力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通过切块专题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科地域性特点的认识。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排查热点,适当补充背景材料,拓展学生视野,尽力做到“热点问题试题化”,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阶段: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堵漏补缺;模拟训练,规范提高。在这一阶段不仅做好考试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还要制订

具体的复习计划,至少具体到周的复习计划,师生均要明确计划,促使学生的复习与教师的教学同步。

三、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地理不仅要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综合应用。现行教材中,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在专题与区域之间都有一些联系点、交叉点,这样复习中就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框框,把若干个联系紧密的章节重新组合,加以梳理比较,即可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明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比如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复习中,我把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与第三节《河湖》中《众多的河湖》一框题组合为一个板块,因为我国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条与內外流区的划分,河流的水文特征联系密切;把《黄河的治理》一框题与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重新组合,因为前者(《黄河的治理》一框题)对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分析与后者(《黄土高原》)一节)基本相同,不同点只是前者多“支流多”一条,后者多“人类活动”一条,而其它三个方面土层、植被、降水则如出一辙。这样对比分析后,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就有了更清晰也更完整的认识;在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中,前者与后者则可完全衔接。前者在50页阅读材料中说“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而后者则在73页《生态建设》一框题中说“一方面采取植被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如陡坡地退耕还林„„等,这样调整后我感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样地,我认为可以把《长江的开发》与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作为一个板块,《土地资源》《水资源》两节可以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为一个板块;还可以把《地球和地图》与《极地地区》合为一个板块,《西北地区》和《新疆》合为一个板块等等。

四、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一味的复习课本,效果并不好;而一味的做练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在实际复习中,讲解与练习应有机结合。地理学科不像语数英等学科有大量的时间训练,习题训练与讲评主要在课上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编精讲精练,选择训练题要抓重点,有针对性,并要及时讲评。做题重要,讲评更重要,每一个练习做完后,老师都要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讲评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把握要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1、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之后的一个综合运用。因此,在九年级地理复习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学习区域地理时最关键的是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明确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运用比较法,总结国家和地区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地理差异,对区域地理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应用。因此,我们注重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注重了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表述不准确也是历年中考失分较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地使用地里术语,在平时的训练题、试题讲评时一定要给学生相对标准的答案。

3、指导学生“会记忆”。复习课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记忆,为此,在复习中我始终重视渗透学法指导,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记忆方法。如:浓缩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学习时做到图不离手,勤读图、多读图、爱读图;②勤学好问,善于探究;③善于总结,勤于对比。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应试能力:①从图表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得出答案;②地理术语严防错别字的出现;③注意审题,不会的题多读题目,弄懂出题的意图;④开放性问题要注意回答的层次性,写清序号,并尽量比要求的多答一至两条;⑤书写要认真规范、工整。

六、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突出热点

新课程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及时把电视上、报刊上、网络上与地理有关的重大事件,如全球气候变暖、东盟与湄公河的开发、巴以冲突、2010年上海世

博会、极地科考、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问题等信息有效地吸纳到地理学习中去,让学生用地理基本知识去分析其中蕴涵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应试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热点复习时要把握一个“度”和“量”的问题,既不能过度关注,也不能一带而过。

七、加强考前心理辅导,调整学习状态

临近中考,学生容易产生烦躁心理。一方面,有的学生希望中考快点到来,快点离开学校,早日释放心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希望中考慢一点到来,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一些,以期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些心理都属于中考前的正常反映,但是这些心理如得不到合理引导,任其发展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考前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谈话法,缓解学生的压力。

5.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篇五

77、我国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是我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我国的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之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雨热同期,是我同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作物、

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78、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即为寒潮。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寒潮是一种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的天气。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台风灾害主要是狂风和特大暴雨所引起的。台风有功有过,台风事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一些地区的旱情。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按气候灾害。

79、我国的河流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是我国的内流河。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千米。它北起北京市,南至杭州。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80、我国的湖泊 青藏高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的湖泊。东部平原湖区 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个地区。

81、长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世界大河中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的第三大河。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多、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划分长江中下游的是湖北的宜昌与江西的湖口。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

82、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是内蒙古的河口与河南的旧孟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途径是造林种草。黄河上三门峡工程与河南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83、我国的自然资源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

84、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同时在时间上分布上变化很大。夏季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少。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国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85、我国的土地资源 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因此,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及东南部的山地。

86、我国的矿产资源 铁、煤、石油的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主要矿及其所在省如下:

87、我国海洋资源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产量很高,为我国第一大渔场。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是我国的盐场。

88、我国农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

89、我国的林业、牧业和渔业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的天然林区,西南的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区。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

90、我国农业的发展 种植业在我国农业各部门占据主导地位,林业、渔业的比重很小,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结构。陕西省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的“硅谷”。“杨凌模式”代表着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科技兴农的必经之路。

91、我国的工业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分布与煤炭资源的分布相一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和新疆石油基地以及近海大陆架油田。电力工业,我国的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以火电为主。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石油化学工业也有所发展。我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92、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我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相比,在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等方面,差距还很明显。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当务之急,首先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基地;其次是要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电气装备、生物制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6.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 篇六

1.明确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及要求等内容,把握考试的动向,明确复习目标,才能比较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在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具体、完备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进行模拟测试。

2.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在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时注意两点:

2.1 把复习目标细化

抛弃大水漫灌式,真正做到小任务,快节奏,让学生感觉到你布置的任务很容易、很轻松地就能完成。如果你布置的任务量太大,使学生长时间完不成复习任务,很容易使他们对复习丧失信心。

2.2 教师要所知识条理化

在上课时罗列出知识点,帮助学生把知识串成线,织成网络,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

3.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求他们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识、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3.1 识图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3.2 析图

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结合地图记忆,这样他们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运用地图进行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图,比如:中国地形图、中国铁路运输图等,我经常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地图,想每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学生记忆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随手画,不要求画得特别准,只要他自己能看懂就行了。这样子,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4.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4.1 谐音记忆复习法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呜呜大吐),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爬爬试吧)。

4.2 联系生活记忆法

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很多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一些现象或者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名词进行记忆。

5.加强练习,掌握解题技巧

在练习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练,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要加强专题训练,系统性地整合有关知识,使学生把知识网络化,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其次,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等。

选择题。要想拿高分,选择题的错误率要控制到最低,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知识复习到位,讲练结合,力争让学生体验同一个知识点下派生出来的多个选择题。

读图填图题。解答读图题时,要始终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图上所示的内容来得出答案,尽量挖掘图中的信息,不能抛开题中条件和地图或示意图,只凭记忆的知识或想象来回答。作答之前,对题目的阅读要认真,对图的观察要细致,填写时答案要准确。最后要认真检查。

7.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把复习落到实处

无论哪一门学科,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学或学生学习不力,那最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地理复习,三分靠讲,七分靠管,如果管理不到位,那将会事倍而功半。因此,复习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十分重要,我在平时是这样做的:

注重落实检查,真正把复习落到实处。可以实行教师抽查,小组检查,大组检查,课代表检查,随堂小测试等多种方式,真正使学生有压力,从而产生动力。

因材施教,让学生量力而行,让每个同学都能顺利完成任务,都有成就感。在复习过程中,要充许一部分学生减量复习,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就行了。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让学生量力而行,如果学生发现他很容易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一定会认真去完成的,当你在课堂上统计谁复习会了的时候,他们也做高高举起自己的手,他们会感到自豪。这时,你要及时抓住时机,对这些所谓的差生进行鼓励,表露出你对他的赏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初中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篇七

游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 智力游戏包括下棋、积木、玩魔方等, 活动性游戏包括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绳等器材进行的活动, 多为集体活动, 并有情节和规则, 具有竞赛性。当前日常用语中的“游戏”多指各种平台上的电子游戏“, 大家来找茬”属于一款经典的玩法独特又锻炼眼神的益智休闲游戏。游戏开始后, 在限定时间内, 找出左右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以最快时间找出不同之处最多的玩家为优胜者。游戏规则极为普及、操作简单, 考验游戏者的分析力、观察力, 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在教学中“, 大家来找茬”能够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条件下, 调用学科思维判断正误并给予纠正,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大家来找茬”游戏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找茬”过程中, 要想找到“茬”, 自己就得先进行思考, 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判断和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 课堂中学生只有主动去发现问题, 才能够进一步思索求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但他们的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 在这种身体和心理矛盾作用下, 初中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 渴望社会、学校、家长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在学习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必胜心理。本文以初中《中国自然地理》一课复习为例, 探究“大家来找茬”游戏在课堂中应用的时效性。

第一关:我爱我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 找出序号名称和位置不匹配的区域, 并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要学好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步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我国的区域位置, 明确各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及我国的领土疆域, 为区域自然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让学生充分识记、思考后, 教师借助游戏契机出示“找茬”图片和信息, 要求找出序号名称和图示区域搭配不正确的地方, 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投入游戏学习活动中。通过这一“找茬”游戏导入, 不仅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而且使学生正确认识了我国的位置及疆域, 树立了爱国的情感观念。

第二关:我的地盘我知道

知道我国所处的位置之后,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我国山川河流的壮丽, 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看看下图中标注的这些地形区名称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了解学生复习情况的条件下, 顺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摆脱传统课堂的一问一答, 或死记硬背, 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找茬”中思考, 在“找茬”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关:游戏升级,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回顾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思考:

(1) 图A和图B有何不同?

(2) 图C和图D有何不同?

(3) 图A、B、C、D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4) 根据图中信息总结出我国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关游戏的设计是将“找茬”游戏还原, 但在教学中进行升级, 让学生以游戏之名开启地理思维的学习, 这样的活动, 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找到并自己总结出“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的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同时带着问题深入思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 “找茬”不仅使学生学会思考、投入学习, 还轻松地解决了复习课的重难点知识, 一举两得。

二、小结

1.“找茬”使复习课形式多样化

在应试教育中, 学生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 复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常见的复习课有教师津津乐道的知识点大串讲, 同桌互背, 大量试卷检测等, 这些方式和方法容易使学生身心疲惫, 觉得学习地理枯燥无味, 是一种负担。“大家来找茬”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一款休闲益智游戏, 在复习课中设置“找茬”的闯关活动, 使学生“爱学、乐学、要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还使教法更加灵活多样。

2.“找茬”把课堂主体还给了学生

在整节课的通关游戏过程中, 教师仅仅对复习进行了一个引导和游戏设计, 其他时间和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这样的“找茬”游戏, 一是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是使学生的思维启动有理, 行动有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闯关、自我总结、自我完善, 最终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3.“找茬”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探索能力

8.浅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 篇八

一年一度的地理会考又临近了,从三月到六月的这段复习期间,时间短,内容多,是每个科任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只拦路虎而有效的复习?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效果,有效提高成绩,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就这几年一线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以课本扣紧大纲,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教师要深入学习《考试大纲》和《会考复习指要》,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和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知识点的要求更具体,侧重于“双基”。在这几年的会考中,主干知识比重大约占65%,内容涵盖面广,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难度值在8:1:1左右。而考试的内容要求最终要落实在课本上,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教师首先要熟悉《考试大纲》和《会考复习指要》所明确须掌握的知识点,弄清哪些是识记、哪些是了解、哪些是应用等。然后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紧扣大纲,以课本为主,踏踏实实用好教材,不能盲目丢开课本,特别是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复习中国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是需要识记的内容,主要地形、山脉及其分布是要了解的内容,而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属于应用的内容。这三个内容各自要求不一,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前二者是后者的基础。其中的应用的内容又是属于基本技能的内容。这样复习,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二、以地理图像为载体,进行有效的复习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是本学科的特色。在历年的会考中,自始到终贯穿图文转化能力的考查。在复习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地理图像资源的利用,而且要充分利用地图为载体,把基础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复习。使用地图来复习,可把教材内容高度概括,结果把知识化分散为集中,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知识整体化的认识,课本几页书,只记一幅图,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如复习八年级上册长江(概况、黄金水道、巨大水能、洪涝等)时,可以利用板图(有条件用多媒体手段效果会更好),在黑板上一一标注,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基础知识点,而且加强了学生读图填图能力。还可以把八年级下册的的有关知识点长江沿江地带联系起来,做个专项的复习:黄金水道——“H”型格局;巨大水能——兴建了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重庆、宜昌以电力、治金为主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主的上游城市群等。这样复习,有利于学生把一些基础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系统性知识的记忆。

在地理会考复习中,还要开展读图、用图专题训练,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例如在会考中,“地球与地图”这章知识点分值占15分,分值比重大,所以我们可以在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开展专题训练。从近几年来的会考试卷中,可以见到几乎年年考查到这两个知识点。而且到了八年级下学期时,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所以开展此项复习,学生大部分能够理解,功效显著。

在地理会考复习中,教师应把会考出现过的地图类型及特点,各类图像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提高学生图文转化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景观图的识记。通过景观图来考查地理知识,已经成为近几年的一种趋势。

三、适量强化练习,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考试

适量强化练习是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检测学生基础技能的途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适当选择一些符合《会考考试说明》要求的资料,进行练习。我通常的做法是在第一轮每复习一章时,都会出一份相关的练习卷,这份试卷须突出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同时配套些相关中考有出现过的题目和题型。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一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章节基础知识点,二可以顺便让学生开开眼界,提高其应试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章时,结合近几年会考试卷分析:联系时事热点,结合四大地理区域图文资料考查秦岭—准河一线的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是命题热点。

在第二轮复习中,为了使学生面临即将到来的会考不乱方寸,所以要身临其境的适应性训练。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做几套模拟试卷,以达到综合提高,查漏补缺的目的。强化训练不是丢掉课本,搞“题海战术”, 可以从历年来福建省各地市会考试卷中提练出较有代表性的试卷,针对重点突出、综合性较强的典型题目进行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做中考模拟试卷中,要指导学生答好题。要把答题的技巧、审题和检查的方法教给学生,力求答题的严密规范。这是在后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34个省级行政区全称的书写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画蛇添足多个“族”,“香港特别行政区”省略成“香港”,七大洲的“洲”写成“州”等。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节,丢掉了很可惜的分数。又如做选择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确定知识要点,再对选择项目进行筛选等。

9.初中地理复习指导纲要 篇九

察右中旗二中李儒驿

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是我在带领初中学生复习地理中的几点做法。

一、研读课标抓方向

《课程标准》是反映课程改革的法规性文件,是教师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地理学业考试是根据〈课标〉确定考查的内容与标准,复习能否取得最佳的效果,要看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是否透彻,研究的是否深入,把握的是否到位。研究课标就是要对于复习的每一知识点,认真的弄清课标要求:研究课标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运用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达到,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掌握以及哪些知识需要灵活掌握。

(二)过程性目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让学生“经历(感受)”什么,“体验(体会)”什么,“探索”什么。从而真正把握〈课标〉要求。对于不同的要求,复习时要有所侧重,把握好复习方向,避免走弯路。复习要有方向性:复习的方向性直接影响中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复习时目标一定要明确,找准复习的方向,复习的重点,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复习要有计划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较高程度的达到复习效果。复习计划要大小结合,即要有整体、长远的,又要有阶段的、短期的。整体怎样复习,分几个步骤,每一步骤时间多长,依据什么资料,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在复习开始时都要做周密的安排,合理的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计划和目标要求。且不可具有盲目性,避免“前松后紧”。

二、回归教材抓基础

地理学科的学习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记忆和思维的规律也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要有知识的整理和构建过程。地理总复习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融合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为一体上。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等素材,带领学生进行整理系统、概括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这一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可以使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以对各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牢固,使零散的认识系统化,为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目前阶段,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是贪快冒进,匆匆把课讲完,草草结束复习,早早地进入到强化训练和考试促进阶段,遗留下了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隐患。其不良影响为,-1-

容易出现复习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出现“知识混淆和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

三、突出重点抓主干

地理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复习时不可能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在全面复习、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应突出学科重点知识,如:地球知识、地图知识、气候知识,中国自然环境知识、我国四大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等。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注重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要围绕主干知识来重点选题、做题。

四、突出特色抓地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的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特点,正适合地理复习课的要求。如果没有地图的配合,复习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地理考试中,读图与分析图表的试题比例一直是很大的,而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辅助功能,利用好课本插图、教学挂图、板图、自制的多媒体地图和各种资料创设各种地理表格。把重点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图文相结合记忆、图文互换的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为了能达到上述复习目的,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图表的运用和讲解,侧重于利用和创设各种类型的图表训练题;以学生理解和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快速而准确分析回答图、表问题的能力。复习阶段要把《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自己学习上得心应手的辅助工具。“两图”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与教材紧密配合的。而且色调鲜艳悦目,内容生动活泼。如《中国地图册》中《地球》一图,只要看一眼,便会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结论,而且会掌握大陆分布的基本形势。《地球五带》一图,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颜色显示地带温差,配合以动植物画面,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图,包括分布图、景观图、剖面图、动态过程图、统计图等。这些图会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运动规律,概括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读不同类型的图,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就更深了。而对于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图,就要亲自动手画画,这对于增强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你老记不住我国主要的几条铁路线,那你就拿张纸亲自来画,画的时候尽量画准方向,认真画完一次,这样对于铁路线的分布心中就有谱了。

五、讲究方法抓效率

地理学科内容广而复杂,涉及《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而且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学生花在地理科复习上的时间有限,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焦急烦燥心理,甚至畏难情绪,对地理科的学习容易失去信心。因此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以便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复习讲究实效性:一方面要狠抓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认真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向45分中要效率。复习课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往往有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把复习课只看作是“划书活动”,让学生一遍遍的机械记忆。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会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一)“图文结合法”

地图是学生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我们对地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的理性认识和思维判断结果的一种描述。“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在地理复习课中要注意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1、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图文结合法”在复习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复习各项目标。

2、根据复习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复习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以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为例,可精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一月等温线图》、《中国七月等温线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等。通过对图的解读,使学生对各章的重点知识掌握殆尽,地理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如:复习中国地理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时,让学生自制中国政区版图,并制作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名称的小小文字卡片〖要求在这些文字卡片上着上其相应海拔高度的颜色作为底色〗。复习过程如下:先让学生把打散的各省区拼成完整的中国政区版图,可以分小组进行〖一般2~4人为宜〗,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待拼完后,用自已制好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小卡片,一人任意拿一张卡片,一个人回答问题——包括文字卡片上的地理名称的特点、所在的大致位臵、有什么河流流过、位于中国的哪一个阶梯上,目前的地理环境如何等等,另一个人则把卡片放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臵上〖填图〗。如果时间有剩余,还可以调换以上这几个人的角色,从头来一遍。这种复习方法形象、直观,学生易接受,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更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复习内容的精髓。

3、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为例,可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形图》联系到《中国的人口密度图、中华民族的分布图》,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的偏远山区;从《中国的地形图》联想到《中国的一、七月气温分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季气温高的地方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是地形因素造成的,以及我国季风影响范围的内容等;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理图表上,并向学生传授和引导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利用图文记忆、图文结合、图文互换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以简要示意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点在示意图上串起来。例如长江干流犹如“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的“L”形河道为上游,谷深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虎跃峡、葛洲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都位于上游。“w”河道则为长江中下游,“w”上端分别是宜昌、武汉市(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汇人)、上海(为长江的入海口);“w”下方两处转折点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湖泊众多,航运价值大。复习时可指导学生先画出由“L”和“w”组成的示意图,再把以上的要素填注到相应的位臵上,还可把行政区的内容结合进来。

(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法”

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区域特征是建立在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的基础上的,是对一个区域的地理概貌的高度概括。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南方地区的“暖湿”等。这种差异性与区域所处地理位臵、地形、地势等自然地域密切相关。因此,区域所处的地域性(位臵和范围)往往就是造成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复习时要正确分析和把握这种典型的地域性,由地域性引伸出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要通过综合的思维过程,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区域地理特征,往往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例如,中国地理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西北内陆地区和东部季风地区的比较;世界地理中,英国和日本的比较等。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列表对比、观察对比、类比归纳、发散演绎、因果联系等方式获得这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方法。

(三)“串珠成线法”

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

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例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信息,请你利用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用恰当的文字,按因果关系将它们连接起来。

要求:连接而成的文段中必须涵盖下面列出的全部词语;必须准确、完整地表达地理原理。

地轴倾斜地球公转白昼四季太阳光热太阳直射

六、关注生活抓应用

在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时我们已谈过,近几年的综合试题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努力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两耳要闻窗外事”,把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瞬息万变世界局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完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复习中可以提供印度洋海啸、地震的有关图片或资料,问: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属于,并就如何减少此类灾害的损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此题既联系了教材,又联系了社会的热点和重大问题)。要在平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基础上把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归纳,并从中找出与课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热点问题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七、强化训练抓能力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提高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复习的核心任务,而这项任务的落实必须依托于训练这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选择有价值的、切合学生实际的试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题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点评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某些试题进行拓展和迁移等。教师在每一次讲评中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复习:可分为训练读图能力、训练文字材料分析能力、绘图能力、统计数字资料的能力等,(如可训练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区域地理问题,既给出某区域的相关资料,学生分析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也可提出一些问题或看法,让学生用资料说明。比如日本、资料:进口的主要原料所占的百分比,铝土矿、100,原油、99,煤、90,铁矿石、99。主要出口的工业品占的百分比:电子计算机、80,小汽车、57,船舶、56,电视机、70。由此分析: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及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还要搞好中考模拟训练,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讲究技巧抓规范

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首先,是阅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现在很多的中学生在考试时,往往缺乏阅题和审题的技能,常常会错误地理解题意,想当然地回答问题,结果错、漏答的地方特别的多,而且马虎失分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因此,教师在平时复习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尤其是多注意在学生容易轻视的知识点上,多做些手脚,防止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定势现象。其次,是重视答题卡的训练,结合上次中考情况看,学生涂填答案失误或不规范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答题卡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复习得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本能力得到训练,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中,学生自然满怀信心,以正常的心态审题,构思、组织答案,成功必然在望。

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所以任何地理教师必须注重讲授与复习,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好坏。当然地理课的复习,同样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千万不能千篇一律,也就是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即使是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班级里,还应当根据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接受能力、掌握情况等的各异作出深浅不同、高低有别的解答。

上一篇:《时尚女魔头》影评下一篇:食品行业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