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作业标准

2024-09-14

钢筋工程作业标准(6篇)

1.钢筋工程作业标准 篇一

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钢筋工程质量关系到建筑结构安全问题,特别是高层框架建筑,钢筋工程是框架结构的核心,控制好钢筋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结构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钢筋工程质量至关重要。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标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2)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的规定,焊接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取样复试。复试后方可大批量施工焊接;

4)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无油污、无锈,经除锈后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5)钢筋原材料方面:

1.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钢筋强度比值应满足抗震等级要求

3.钢筋原材料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专项检验; 4.受力钢筋弯钩角度、弯弧内径、弯后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5.箍筋端部弯钩的弯折角度、弯弧内径、弯后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6.钢筋应平直、无损伤、油污、老锈; 钢筋调直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项目 允许偏差(mm)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10 向全长净尺寸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5

钢筋绑扎方面:

1.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或设计变更文件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应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钢筋街头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位置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绑扎接头钢筋横向净距、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11G101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配置箍筋;

项目 允许偏差(mm)

1、钢筋网 长、宽 ±10 2、网眼尺寸 ±20 3、钢筋骨架 长 度±10 4、宽、高 ±5 5、受力钢筋 间距 ±10、6、排距 ±5、、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8、柱、梁 ±5 9、板、墙 ±3 10、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11、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12、12、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13、水平高差 +3,0 5)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特别是控制悬挑的结构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至关重要。如果钢筋保护层过薄,不仅钢筋和砼不能很好地共同工作,而且钢筋锈蚀(特别是地梁和基础等)将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绝不可掉以轻心。

6)钢筋绑扎时,要有绕扣和兜扣,绑扣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7)钢筋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在隐蔽记录上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浇筑砼。

8)钢筋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1)结构中梁、柱节点处,易造成缩颈、轴线位移等问题;(2)结构中,边梁上设构造柱,易造成构造柱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不足;

(3)对钢筋保护层理解错误,造成箍筋尺寸偏小;(4)构造柱的箍筋和加密区,只注重上、下部分的加密而易忽视搭接范围的加密区;

(5)阳台等悬挑构件的钢筋位置不准确造成钢筋保护层过大,板的有效高度减小;(6)楼板开洞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易遗漏;

(7)在楼板砼施工中,施工操作人员、车辆易将钢筋踩踏辗压变形。9)钢筋工程中常用的控制要点

事前控制是重点,通过连续不断的过程控制及事后检查验收,确保钢筋工程质量。(1)施工人员资质控制;

(2)施工技术措施审核,并督促按审批合格的措施组织施工;(3)施工材料、构配件准入控制;

(4)严格控制按设计及规范操作规程要求施工;(5)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控制;

(6)严格中间及隐蔽工程验收程序,严把质量关;(7)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业主。10)钢筋工程中施工中常用控制措施

(1)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督促并检查其技术交底工作,及时检查钢筋下料及制作情况;

(2)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监理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加密区范围及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100;核心区及主次梁相交处箍筋的连续通过;主次梁相交处吊筋及箍筋的设置;梁柱主筋的搭接、焊接的位置和间距以及留槎高度等等。

(3)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在距根部的主筋下部是否加设通长的马蹬,其高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的板厚;

(4)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在板上开洞大于300*300的洞口均需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若图纸无要求需按构造要求设置加强筋;

(5)审核施工承包的的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砼施工前要搭设好(跳板)通道,负弯距筋下部设置通长马蹬或加长铁马,人员尽量不在钢筋网上走动,操作并有专职维修人员进行全程维护钢筋。

砼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砼工程在建筑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框架结构中,控制砼工程质量,是保证框架结构强度和结构安全的关键,有着与钢筋工程同等重要的意义。

1)首先应严格控制砼的原材料: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水泥必须采用具有准用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大窑水泥。砂石含泥量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2)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必须采用试验配合比,必须保证计量准确。

3)水灰比是影响砼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严禁商品砼二次加水,在现场设置砼塌落度筒随时进行检测。

4)砼应分层循环浇筑,特别是商品砼严禁集堆。同时要控制浇筑落差,如果浇筑落差太大,应采取措施。

5)砼振捣密实,达到内实外光,也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漏捣,但也避免过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振的危害。

6)砼的养生,砼成型后要及时覆盖浇水养生,不仅能保证砼增长强度,而且避免裂纹。浇水养护是控制砼质量的最后一环,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设专人按时浇水养生,不少于七天。

7)混凝土强度试验必须按《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并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完成。8)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1)在楼板砼施工中,施工操作人员、车辆易将钢筋踩踏变形;

(2)商品砼浇筑后,楼板易产生大面积的干缩裂纹;(3)楼梯的施工缝易造成夹渣,烂根等现象。

9)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控制要点

事前控制是重点,通过连续不断的过程控制及事后检查验收,确保砼工程质量。(1)施工人员资质控制

(2)施工技术措施审核,并督促按审批合格的措施组织施工;(3)施工材料、构配件准入控制;

(4)严格控制按设计及规范操作规程要求施工;(5)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控制;

(6)严格中间及隐蔽工程验收程序,严把质量关;(7)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业主。10)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措施

(1)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商品砼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砼在终凝前应使用木抹子进行二次抹压,并及时进行养生;

(2)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打砼前检查楼梯施工缝处是否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施工。

2.钢筋工程作业标准 篇二

关键词:全力推行,质量控制,作业标准,过程管控,确保质量

1 全力推行质量控制作业标准 (WHS) 的意义

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作为质量控制的作业标准, 为基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支持, 规范各责任单位的质量控制行为, 使工程质量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 全力推行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 加强质量关键控制点过程管控, 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 全力推行WHS, 确保工程质量

儋州供电局在建的龙北220k V输变电工程是南方电网公司2011年度的重点工程和“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 其管理目标定位为积极推进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等示范工程建设, 争创南网优质工程。

各参建单位精品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 对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理解不透, 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执行不到位都会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 在工程具体实施中应强力推进行以下工作:

2.1 组织宣贯学习WH S, 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

(1) 为贯彻“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 使全体参建人员树立“质量第一”和“一切为用户服务”的理念, 实现达标创优的质量目标, 儋州供电局精心组织各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各专业班组长 (工作负责人) 深入学习《质量控制作业标准 (WHS) 》, 统一了各参建单位的思想认识, 提高了参建人员质量意识。

(2) 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 切实履行相关质量控制职责, 确保工程质量全程受控:

(1) 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以下简称广东省输变电公司) 、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 (以下简称海南电力设计院) 、广东天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广东天安监理公司) 应根据工程内容和工程特点, 编制WHS设置表, 严格按照批准的WHS设置表进行质量控制, 分阶段提交WHS执行情况汇总表并提供相关WHS记录资料备查, 履行各自质量控制管理职责。

(2) 儋州局第二业主项目部 (以下简称第二业主项目部) 要认真审批广东省输变电公司、广东天安监理公司、海南电力设计院报审的WHS设置表, 检查各单位WHS质量控制点的执行情况, 同时应根据WHS控制标准, 强力介入WHS点质量控制, 履行建设单位质量控制管理职责。

2.2 加强质量策划, 科学设置W H S点

(1) 广东省输变电公司施工项目部已在工程开工前, 根据审批的质量验评标准项目划分表, 按照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了WHS设置表, 向广东天安监理公司监理项目部报审。

(2) 海南电力设计院、监理项目部应根据已审批的质量验评项目划分范围并结合工程特点, 编制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 提交第二业主项目部审批。

(3) 广东天安监理公司组织了第二业主项目部、海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输变电公司有关人员, 认真会审了施工单位提交的WHS设置表, 设置表经第二业主项目部批准后在工程建设中贯彻实施。

(4) 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依据各关键控制点内的工作内容制定了质量控制措施, 并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

2.3 全力推行W H S, 完善质量记录文件

(1) 龙北220k V变电站新建工程 (土建部分) 共设置了58个WHS点 (其中W点37个, H点19个, S点2个) 。

(2) W点为见证点, 它是各责任方在施工关键工序实施前, 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进行见证检查或进行文件检查的控制点;H点为停工待检点, 它是未经检查认可不得超越该点作业的控制点;S点为旁站点, 它是针对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而设置的全过程连续监控点。

(3) H点是质量控制、质量过程管控和质量检查的重点, 其记录表是整个工程中关键的质量文件。虽然目前未硬性要求W点、S点须填写《质量控制记录表》, 可在该重点工程的具体实施中, W、H、S点均采用《质量控制记录表》建立了完整的质量记录, 为工程实现达标创优目标创造必要条件。

2.4 全力推行W H S, 加强质量检查力度

(1) 第二业主项目部和监理项目部制定了质量检查计划, 采用WHS检查通用表对施工单位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2) 第二业主项目部还不定期检查施工、监理单位执行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的落实情况, 检查WHS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是否与实际相符, 记录时间是否与现场同步。

(3) 重点检查施工、监理单位H点的管理行为是否到位:

(1) 重点检查土方回填、地基处理、地基验槽、钢筋、接地等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记录表和验评记录等。

(2) 重点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转序工作的质量控制记录表、验评记录、试验报告和检测报告等。

2.5 全力推行W H S, 强化质量过程管控

(1) 各责任单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切实加强质量过程管控措施;以质量控制为主线, 以过程管理为重点, 按照PDCA循环和不断改进, 将WHS控制点的质量控制贯穿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2) 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严格依照WHS控制点实行“三检制”, 经自检合格后提前向监理项目部提出书面申请;

(3) 监理项目部复检认为符合质量验收条件, 即时通知第二业主项目部、海南电力设计院在规定时间对WHS点进行检查签证。对被检查项目实体质量和相关资料认真进行检查, 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复查合格后才允许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 确保了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 推行应用WHS, 取得良好效果

从工程开工以来, 在现场全力推行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 增强了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 使全体参建人员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理念, 为工程达标创优奠定了良好基础, 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和效果, 在省公司组织的现场交流会上在受到网、省公司的肯定。

(1) 应用WHS强化质量关键点控制与过程管控, 解决了管理缺位问题, 明确参建单位职责和任务, 形成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2) WHS的应用, 严格实行三级自检制度, 严把工序控制关, 使工程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等管理行为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 使该工程实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3) 使事前、事中控制真正实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和落实到位, 减少了质量通病, 避免出现返工、修复等问题, 节约了投资成本。

4 结语

3.爆破工程作业标准化规定 篇三

第一章总则

1、为了实现湖北凯龙工程爆破有限公司爆破工程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规范爆破作业过程中爆破器材的装卸、运输、堵塞、验网、起爆工作程序,确保施工人员、设备、设施安全和爆破作业正常实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程,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生产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GA991-2012)进行编制。

3、本规定适用于湖北凯龙工程爆破有限公司承接的所有爆破工程项目。

第二章基本规定

4、爆破作业必须按爆破说明书进行。其内容包括装药量、装药结构、填塞长度、起爆方法等。

5、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5.1、有边坡滑落危险;

5.2、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5.3、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 5.4、危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无有效防护措施; 5.5、危险区边界尚未确定或危险区边界上未设警戒; 5.6、在雷雨天、大雾天、七级以上大风天、黄昏和夜晚,禁止进行露天爆破;

5.7、未严格按本规定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6、禁止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人员穿化纤衣服、携带能发光的物品(如火柴、打火机等)。

7、在进行爆破作业过程中遇雷雨时应立即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8、装药前不准将起爆器材与炸药混放在一起。

9、雷雨季节、作业场地潮湿或者作业地点存在杂散电流,只能采用非电起爆法。

10、同一区段的二次爆破,采用一次起爆。

11、爆破后,须经安全员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情况,确认爆破安全,才准恢复作业。

第三章爆破器材装卸、运输、保管

12、装载和运输爆破器材

12.1、所有涉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爆破作业资质。

12.2、所有运输爆破器材的车辆必须为专用车辆,车辆配备可靠的灭火装置,车辆防滑、防震、防静电等各种设施良好。

12.3、公司限定运输车辆两台,分别为皮卡、专用运输车,其它车辆不得运输爆破器材。12.4、确需其他车辆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由市场部和安监部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确认达到相关标准后签署使用指令,否则炸药库不得发放任何爆破器材。

12.5、运输爆破器材的车辆由具有《爆破物品运输资格证》的司机驾驶,除押运员和爆破员外,严禁其他人员乘坐。

12.6、运输爆破器材的汽车,前后必须悬挂有“危险品”字样的黄色小旗,以引起附近车辆的注意。

12.7、运输爆破器材车辆不准超载,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箱的边缘,运输雷管不得超过200发。

12.8、运输爆破器材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12.9、装卸和运输爆破器材时,严禁吸烟和携带发火物品。12.10、装卸爆破器材应由专人负责,严禁摩擦、撞击、抛掷、拖动。雷管与炸药不准在同一地点同时装卸。

12.11、人工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a、有专人负责,炸药和雷管应分开装在两个专用防爆箱内,禁止将爆破器材装在衣兜里。

b、领取爆破器材后,要直接送到运输车辆上,严禁中途乱丢乱放。

c、由多人同时运送爆破器材时,运送人间距应大于20米 12.12、装药车必须在车内炸药和其他爆破材料全部清理到爆破器材库,办理了相应的退库手续后,才能进行其他施工作业和保养。

13、爆破器材的储存与保管 13.1、存放爆破器材库房要求:

a、灭火装置必须随时保持状态良好,数量充足。;

b、照明采用防爆照明装置,线路必须采用专用电缆,电压不得超过127伏。

c、库房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d、库房储存量不得超过设计库额。

13.2、爆破器材入库,必须由市场部经办人和仓库主任签署入库指令书,由专人、专车将爆破器材运输至爆破器材库50米外,库管员确认入库指令书后,爆破器材以人工背运的方式入库。缺少入库指令书时,保管员禁止接收。

13.3、爆破器材入库时,保管员必须逐一核对器材的数量、规格、编号。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接收,通知市场部、安监部进行处理。

13.4、爆破器材入库,必须按照手持机入库程序进行。13.5、开启爆破器材包装必须使用专业工具。

13.6、爆破器材成堆堆放时,箱与箱之间应保持30cm以上距离,箱堆高度不得超过1.8m。13.7、禁止在同一库房内同时存放雷管和炸药,起爆器材和炸药必须分库存放。

13.8、不同性能和批次的爆破器材分开存放。

13.9、保管员必须持有《爆破器材保管员证》,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爆破管理制度和发放程序。

13.10、爆破器材库50m范围内为警戒区,所有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必须服从保管员的命令。

14、发放

14.1、健全发放登记台帐管理制度,所有爆破器材出入库记录清晰完整。

14.2、建立爆破器材使用审批制度。爆破员填写《爆破物品使用申请单》,项目经理审批后爆破员持《爆破物品使用申请单》领用爆破器材。

14.3、除按照手持机发放流程图进行发放爆破器材发放登记外,保管员必须手工完整填写《爆破物品发放台帐》和《爆破器材使用记录》以及《跟踪卡》。台帐和记录必须随时显示库内爆破器材库存详细情况,《跟踪卡》随车备查。

14.4、保管员每班必须对现存爆破器材的数量按种类进行清点、校对,要做到单据齐全,账目清楚,帐物相符。如发现账目不清,立即向仓库主任或部门经理报告报告,并负责查清。14.5、爆破器材的发放必须在专用套间内进行,雷管必须放在较软的衬垫上,并要轻拿轻放。

14.6、发放爆破器材时,除保管员以外任何人不得进入爆破器材库。领用人必须服从保管员的指挥,在指定地点等候发放,否则保管员有权拒绝发放。

14.7、不同批次的爆破器材不得混发。禁止发放变质和不合格的爆破器材。

14.8、爆破员资料必须悬挂在爆破器材库内,领取爆破器材的人员若与资料不符,保管员不得发放。

14.9、领用爆破器材至少两人以上。14.10、手持机管理规定

a、保管员交接班时,必须在交接单上注明手持机上次上报时间和下次上报时间,需要上报手持机数据必须提前三天通知仓库主任。

b、保管员务必严格按照手持机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手持机24小时之内可以正常使用。如手持机异常,必须立即停止爆破器材的发放并将情况向仓库主任报告。

c、严禁对手持机的参数设置进行修改。

d、手持机上报数据后,返回单位必须立即做上报确认,确认结果由保管员汇总。14.11、库存爆破器材量接近库容下限前三天,保管员必须填写《爆破器材入库申请单》,由仓库主任协同相关单位办理。

14.12、严格执行爆破物品退库制度,爆破器材退库必须执行手持机退库程序和台帐记录。

14.13、保管员在回收爆破器材时,应清点退回的爆破器材数量和批次、编号是否与领出时一致,有差异时拒绝入库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第四张装药、填塞、验网

15、装药与填塞 15.1 装药前的准备工作

装药前应对作业场地,爆破器材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并对准备装药的全部炮孔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孔深、角度、方向和孔距等,并作好详细记录。

从炸药运入现场开始,应划定装运警戒区,警戒区内应禁止烟火和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搬运爆破器材应轻拿轻放,不应冲撞起爆药包。15.2 装药 15.2.1 装药

待准备工作完毕并确认炮孔合格后,即可进行装药工作,装药结构分连续装药和间隔装药。每个炮孔装药量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按排号、孔位填写装药品种、数量、雷管段别、孔深单进行装药。在干燥的炮孔内装粉状炸药,在有水或潮湿的炮眼中,应采取措施进行疏干处理或改用防水乳化炸药。起爆药包放置位置有3种形式:第1种是孔口起爆、起爆药包放在孔口;第2种是孔底,起爆药包放在孔底;第3种是将两个起爆药包均匀地放置在炸药里,即在炮孔装药部位1/

4、3/4两处。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第一种。

炸药搬运时要做到专人指挥、专人清点不同品种的炸药,做到按品种、数量运到炮孔周围。

装药时应遵守以下安全规定:

a.装药前应对作业场地、爆破器材堆放场地进行清理,装药人员应对准备装药的全部炮孔进行检查;

b.从炸药运入现场开始,应划定装运警戒区,警戒区应禁止烟火,搬运爆破器材应轻拿轻放,不应冲撞起爆药包; c.使用木质或竹制炮杆装药。

d.不应投掷起爆药包和敏感度较高的炸药,起爆药包装入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后续药卷直接冲击起爆药包。e.装药现场禁止用明火照明。

f.装药过程中,禁止拔出和硬拉起爆药包中的非电毫秒雷管的塑料导爆管脚线。15.2.2 处理装药卡塞

装药出现卡塞时,在未装入雷管或起爆药包前,应采用非金属制长杆处理,装入雷管或起爆药包后,不应使用任何工具冲击、挤压。15.3 填塞

深孔爆破装药后都应进行填塞,不应使用无填塞爆破。填塞长度应由设计确定,填塞材料采用岩粉、粘土充填。炮孔填塞应遵守以下安全规定:

a.装药后的炮孔必须保证填塞质量,禁止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

b.填塞时要小心,避免脚踏、挤压和拉扯导爆管,并应保护雷管引出的脚线;

c.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充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

16、起爆网路

目前使用是孔外微差导爆管起爆网路:采用单向分段串联或双向分段并联二种连接方式。

起爆网路使用和敷设应遵守以下规定:

a.起爆网路使用的爆破器材均应经现场检验合格; b.起爆网路应严格按爆破设计进行联接;

c.在可能对起爆网路造成损害的部位,应采取措施保护穿过该部位的网路;

d.敷设起爆网路应由有经验的爆破员实施;

e.导爆管网路不应有死结,炮孔内不应有接头,孔外相邻传爆雷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

f.孔外接力网路中,孔内传爆雷管一般采用高段位,孔外微差传爆雷管用低段位;

g.控制单响药量不超过规定值,当总装药量一定时,规定的单响药量越小,分段数愈多; h.用雷管起爆非电导爆管网路时,起爆导爆管的雷管与导爆管捆扎端端头的距离应不小于15cm,应有防止雷管聚能穴炸断导爆管的措施,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管周围并用电工胶带捆扎紧固。

17、起爆方法:

公司爆破作业采用的是电——非电导爆管起爆法。电雷管由爆破专用起爆器击发传爆非电导爆管雷管。

爆破网路联接形式有串联、并联和加强复式网路,连接方法用电工胶带捆扎或塑料四通接头连接。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连接应注意以下问题:

a.传爆雷管与非电导爆管连接必须是反向的,否则会发生拒爆; b.塑料导爆管传递冲击波的速度为1750~1950m/s,即每米约0.5~0.6ms/m,即使用时要注意除雷管段数外的时间外,还应加上导爆管每米长度的延迟时间;

c.一个8#工业电雷管规定引爆20根导爆管。第五章起爆、检查、整理

18、起爆作业: 18.1、起爆器

起爆器是击发瞬发电雷管起爆非电毫秒雷管的起爆装置,是一种高能脉冲起爆器,它起爆时瞬间电压高达2000V,可一次起爆50~300发非电毫秒雷管(不同型号的起爆器起爆能力有所不同)。18.2、起爆前的准备工作 18.2.1、检查起爆器: 打开电池盒盖板,装入5号电池四节(初次使用)。将功能选择开关旋至“电阻检测”,锁开关旋至电源“开”,此时显示的数为外接网路电阻;选择开关旋至“放电”档,电压显示为0伏(0~2伏闪动为正常);开关旋至“放电”档,起爆器开始给储能电容器充电,显示的数值从小到大往上升,达到额定电压时,充电电路会自动停止充电。开关依次旋至“准爆”、“起爆”档,输出接线柱输出高压(内部接有放电电阻,如需检测电压,需打开机箱,在“充电”档检测高压电容两端的电压。这项工作应由专业电工完成,并应注意安全!)开关依次旋至“放电”档,电压应快速降为0伏(0~2伏闪动为正常),说明起爆器工作正常。方可进行正常起爆。18.2.2、爆破网路连接

爆破网路的连接必须在工作面的全部炮孔装填完毕和无关人员全部撤至安全地点之后,由爆破技术人员或爆破员从工作面向起爆站依次进行。

18.2.3、爆破网路检查

检查爆破网路为正常,确认起爆器电压指示为零后,将爆破母线(金属导线)接至起爆器“输出”接线柱上。18.3、起爆

18.3.1 将开关旋至“充电”档,电压指示上升,当升到1950V时将开关迅速旋至“起爆”档起爆,然后旋至“放电”。18.3.2、拆除爆破母线,清洁起爆器。

19、起爆安全距离 19.1、爆破警戒

爆破警戒范围由设计确定,在危险区边界,应设有明显标志,并派出岗哨。执行警戒任务的人员,应按照指令到达指定地点并坚守工作岗位。19.2、信号

信号采用警报器发出,各类信号均应使爆破警戒区域及附近人员清楚地听到或看到。

192.1、预警信号:该信号发出后爆破警戒范围内开始清场工作。19.2.2、起爆信号:起爆信号在确定人员、设备等全部撤离爆破警戒区,所有警戒人员到位,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发出。起爆信号发出后,准许负责起爆的人员起爆。

19.2.3、解除信号:安全等待时间过后,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戒范围内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发出解除爆破警戒信号。在此之前岗哨不得撤离,不允许非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戒范围。20、爆破安全距离

起爆前,除爆破人员外,其他所有人员应撤离爆破工作面至安全地点。起爆站设在台阶避炮硐室内。起爆站和人员撤离与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应满足以下规定:

深孔爆破,按设计确定,但不小于200米。

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安全允许距离应增大50%,爆破时具体位置由安全负责人在现场安排指定。

21、使用电子起爆器材安全注意事项: a.起爆器只能由爆破员一人操作。起爆器及其开关钥匙,必须由爆破员随身携带,不准移交他人保管。爆破完成后,要妥善保管起爆器。b.爆破网路联接及检测正常前,禁止将爆破母线接至起爆器“输出”接线柱上。

c.使用起爆器前,应仔细阅读起爆器说明书和起爆器盒盖上的安全注意事项。

d.金属导线线电阻不得大于20Ω,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Ω。e.因起爆器电压高、容量大,充电开始后人手不可接触爆破金属导线及输出接线柱。

f.起爆器附带的网路电阻检测功能,因和起爆器在一起,为安全起见,不可替代专用网路检测工具。只是作为起爆前的复印检。g.起爆器不得作短路试验。h.起爆时,爆破人员必须戴耳塞。

i.最好使用碱性电池。当数据闪烁时,说明电池容量不足,应换新电池。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电池盒的金属附件应经常擦点机油,防止生锈。

j.起爆器电池必须交旧领新,废旧电池应由健康安全环保部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22、爆破检查

爆破后安全检查,应遵守如下规定:

a.炮响完后,露天深孔爆破应超过15min,浅孔爆破应超过5min,才准爆破工作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b.爆破后,爆破员必须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现场,检查有无盲炮,爆堆是否稳定,有无危坡、危石。经检查确认爆破点安全后,经爆破负责人同意方准许作业人员进入爆区作业。

c.检查人员发现盲炮及其他险情,应及时上报或处理,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标志,无关人员不得接近。d.发现残余爆破器材应集中上缴,集中处理。

23、盲炮处理和瞎炮的预防 23.1、盲炮处理

a.导爆管起爆网路发生盲炮时,应首先检导爆管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发现有破损或断裂的应修复后重新起爆。b.不应拉出或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药包。

c.深孔爆破的盲炮处理,爆破网路未受破坏,且最小抵抗线无变化者,可重新连线起爆。最小抵抗线有变化者,应验算安全距离,并加大警戒范围后,再连线起爆。

d.可在距盲炮孔口不少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爆破参数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并经爆破领导人批准。

e.所用炸药为非抗水硝铵类炸药,且孔壁完好时,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内注水使之失效,然后做进一步处理。23.2、瞎炮的预防

为避免瞎炮产生,一是要妥善保管爆破器材,防止爆破器材受潮。二是使用爆破器材时应认真查对器材的有效期和质量检查,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处理;三是选择合理、安全可靠的起爆网路,仔细进行网路敷设,起爆前全面检查网路情况,确保安全、准爆;四是在装药过程中,要处理好炮眼中的积水,在有水工作面装药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避免爆破器材受潮;五是在装药和堵塞时,必须仔细进行,注意每一个环节,防止损坏起爆药包和折断雷管的起爆线路。

24、露天爆破一般安全规定

a.露天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爆破器材。凡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爆破作业必须按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进行。禁止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穿化纤衣服。

b.在大雾天、黄昏、夜晚禁止进行地面爆破。需在夜间进行时,必须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c.雷雨天气应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d.当露天爆破作业地点有边坡滑落危险、有涌水或炮眼温度异常、危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而无有效防护措施等情况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e.露天爆破应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立岗哨,使所有通路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之内。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看到和听到,确认安全后才准作业。

4.钢筋工程作业标准 篇四

层 次:(高起专或专升本)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实验名称: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测定土体的压缩变形与荷载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1)试样初始孔隙比:e0= p2(1+0.01w0)-1p2=2.72g/m3 p0()(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ei=e0-软件工程实验报告(1+e0)si 1000(3)土的压缩系数:a= ei-ei+1 kpa-1 pi+1-pi()(4)土的压缩模量:e2= 1+eo ´103(kpa)a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 2,直径f=61.8mm,高H=20mm。

2、实验数据及结果

3、实验成果整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 该土的压缩类别为中性压缩土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熟 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进一步学习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能。3.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 150mm X200mm(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A6@100,;2A8;2B14 2.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2)钢筋强度等级 H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注:起裂荷载为裂缝开始出现裂缝时所加荷载的数值。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正截面起裂荷载、最大荷载,并于实测值进行比较? 2 fy=300N/mm2a=1f=14.3N/mm1c,HRB335钢筋,x=0.55,取 as=45mm(2)依据控制截面实测应变值绘制某级荷载时正截面应变图(此部分不作考核要求)。–ε

实验名称:静定桁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杆件应力—应变关系与桁架的受力特点。2.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和杆件内力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掌握静力非破坏实验实验基本过程。3.结合实际工程,对桁架工作性能作出分析与评定。

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第2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 于约束的情况受实验影响较大,并非都为理想的铰接点,因此部分结点可以传递弯矩,而实际的桁架轴线也未必都通过铰的中心,且荷载和支座反力的作用位置也可能有所偏差,所以实际的内力值要与理论值有误差。

2.通过试验总结出桁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

得出,反向布置之后,腹杆由之前的受拉变为受压,但是受力的大小不变。据此为避免压杆失稳,实验中布置的桁架形式更优越,受力更合理,更能发挥材料的作用。实验名称: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

二、实验设备信息:

1、设备和仪器

2、简支梁的基本数据

三、实验内容:

根据相邻n个周期的波峰和时间信息,并根据公式计算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根据公式:(1)f= A(ti)11、(2)z»计算上述表格中的频率ln 2pnA(ti+nTd)Td 和阻尼比,填写到上表中。A(ti)为第i个波形的波峰幅值,A(ti+nTd)为第i+n个波形的波峰幅值。

四、问题讨论:

1.在实验中拾振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最为关心的技术指标为: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1)灵敏度:土木工程和超大型机械结构的振动在1~100ms-2左右,可选300~(2)频率:土木工程一般是低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可选择0.2~(3)传感器的横向比要小,以尽可能减小横向扰动对测量频率的影响; 2.什么是自由振动法?

在实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

5.钢筋加工施工工艺标准 篇五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筋加工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检验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版本的最终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术语和定义

GB50300和GB502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施工准备

4.1

原材料

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钢筋的质量的规定,进场时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4.2

钢筋加工机械

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除锈机、钢筋冷拉机、钢筋冷拨机、钢筋冷挤压连接机、钢筋对焊机等。

4.3

作业条件

(1)钢筋进场并按批号进行检验,各项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2)加工机械检查完好;

(3)按现场平面图设置钢筋加工场,并按要求搭设防护棚;

(4)接入加工场的电源线路符合规定,供电量满足加工机械施工要求;

(5)做好钢筋加工工人安全技术交底。

5、施工工艺

5.1

钢筋的冷拉和冷拔

5.1.1

钢筋的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和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5.1.1.1

当采用控制应力的方法冷拉钢筋时,其冷拉控制应力下的最大冷拉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当冷拉率超过表1的规定时,应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表1

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率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mm)

冷拉控制应力(N/mm2)

最大冷拉率(%)

I

≤12

280

10.0

II级

≤25

450

5.5

28-40

430

III级

8-40

500

5.0

IV级

10-28

700

4.0

5.1.1.2

当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冷拉钢筋时,由试验确定冷拉率。测定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测定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N/mm2)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mm)

冷拉应力

I

≤12

310

II级

≤25

480

28-40

460

III级

8-40

530

IV级

10-28

730

注:当钢筋平均冷拉率低于1%时,仍应按1%进行冷拉。

5.1.1.3

冷拉钢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冷弯后不得有裂纹、起层现象。

表3

冷拉钢筋的力学性能

钢筋

级别

钢筋直径

(mm)

屈服强度

(N/mm2)

抗拉强度

(N/

mm2)

伸长率

δ10(%)

弯曲角度

弯曲直径

I

≤12

280

370

180°

3d

II级

≤25

450

510

90°

3d

28-40

430

490

90°

4d

III级

8-40

500

570

90°

5d

IV级

10-28

700

835

90°

5d

.1

.2

钢筋的冷拉速度不宜过快,等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或冷拉率)后,须稍停,然后再放松。

5.1.3

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两级。甲级钢丝适用于作预应力筋;乙级钢丝适用于作焊接网、焊接骨架、箍筋和构造钢筋。

甲级冷拔低碳钢丝应采用符合I

级热轧钢筋标准的圆盘条拔制。冷拔低碳钢丝的力学性能不得小于表4

规定

表4

冷拔低碳钢丝的力学性能

钢筋级别

直径(mm)

抗拉强度(N/

mm2)

伸长率

δ100(%)

180°反复弯曲(次数)

I组

II组

甲级

650

600

3.0

700

650

2.5

乙级

3-5

550

2.0

注:预应力冷拔低碳钢丝经机械调直后,抗拉强度标准值应降低50

N/mm2。

5.2

钢筋的加工

5.2.1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坏,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5.2.2

钢筋的除锈可采用机械除锈和手工除锈两种方法

(1)机械除锈可采用钢筋除锈机或钢筋冷拉、调直过程除锈。

(2)手工除锈可采用钢丝刷、砂盘、喷砂和酸洗除锈。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层脱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削弱钢筋截面时,不宜使用或经试验降级使用。

5.2.3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

;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3)对于盘条钢筋在使用前应调直,调直可采用调直机和卷扬机冷拉调直钢筋两种方法。

①当采用钢筋调直机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

调直模的偏移量根据其磨耗程度及钢筋品种通过试验确定;调直筒两端的调直模一定要在调直前后导孔的轴心线上。

压辊的槽宽一般在钢筋穿入压辊之后,在上下压辊间宜有3mm之内的空隙。

②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盘圆钢筋时,可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钢筋伸长值△按下式计算:

△=

r·L

(5.3.2)

式中:r——钢筋的冷拉率(%)

L——钢筋冷拉前的长度(mm)

冷拉后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扣除弹性回缩值,一般为0.2%~0.5%。冷拉多根连接的钢筋,冷拉率可按总长计,但冷拉后每根钢筋的冷拉率应符合要求。

钢筋应先拉直,然后量其长度再行冷拉。

钢筋冷拉速度不宜过快,一般直径6~12mm盘圆钢筋控制在6~8m/min,待拉到规定的冷拉率后,须稍停2~3min,然后再放松,以免弹性回缩值过大。

在负温下冷拉调直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0℃。

5.2.4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

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

倍;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

(2)

II、III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

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

倍;III

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

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3)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

倍。

5.2.5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I

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的10

倍。

5.2.6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5.3

工艺流程

钢筋配料→(除锈)下料→弯曲成型→挂牌存放

质量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6.1.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l)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6.2

主控项目

6.2.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

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

级、HRB400

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6.2.2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赃款我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标准第6

.2

.1

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拆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6.3

一般项目

6.3.1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

级、HRB400

级和RRB400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6.3.2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表7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6.4

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见附录A的规定。

安全措施

7.1

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应经机械操作技能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后,才能上岗。

7.2

钢筋加工机械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并设漏电保护开关,开关箱应设在机械设备附近。

7.3

机械转动的外露部分必须设有安全防护罩,停止工作时应断开电源。室外作业应设置机棚。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转试车正常后,方能开始使用。

7.4

加工机械的安装应坚实稳固,保持水平位置。固定式机械应有可靠的基础,移动式机械作业时应楔紧行走轮。

7.5

冷拉场地应在两端地锚外侧设置警戒区,并应安装防护栏及警告标志。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离开钢筋2m以外。

7.6

使用钢筋弯曲机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弯曲长度小于400mm的短钢筋时,注意防止钢筋弹出伤人。

7.7

钢筋加工作业后,应清理场地,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并做好机械润滑工作。

7.8

在现场施工的照明电线不准直接挂在钢筋上。夜间施工的照明设施,应加装防护罩,严禁采用裸导线线。

附录A

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GB50204-2002

010602□□

02010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力学性能检验

第5.2.1

抗震用钢筋强度实测值

第5.2.2

化学成份等专项检验

第5.2.3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

第5.3.1

箍筋的弯钩形式

第5.3.2

一般项目

外观质量

第5.2.4

钢筋调直

第5.3.3

钢筋的加工形状和尺寸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施工单位

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附录A(Ⅰ)说明

主控项目:

1、按现行国家标准GB1499

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复验报告。

2、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

(2)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的比值不大于1.3;检查钢筋复试报告。

3、当钢筋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检查化学成份等专项检验报告。

4、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

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钩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135°弯钩,HRB33

级、400

级钢筋的弯钩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后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不大于90

°的弯折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尺量检查。

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末端均应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弧内直径应满足4项的要求,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弯折角度:一般结构不小于90°,有抗震要求结构应为135°;

(3)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一般项目:

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观察检查。

2、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法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

HRB335、400

级,RRB400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观察及尺量检查。

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率应符合下表要求。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士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士20

箍筋内净尺寸

6.钢筋工程作业标准 篇六

关键词:涵洞,标准图集,修正

1 概述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于1998年编写绘制, 至今已有16年, 其中的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JTJ 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随着新规范的颁布实施已经作废, 目前交通部还未颁布针对新规范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标准图。而在当前工程设计中急需一套新的管涵标准图, 为此我们根据新规范对JT/GQB 015-98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进行验算与修正。

2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验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受力主要为洞顶填土自重压力和车辆荷载。由于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0.5 m时, 车辆荷载对涵洞的动力影响较小, 故不计冲击力。圆管涵结构的填土受力与填土的性质、施工方法 (如填土法、开槽法、顶推法等) 、基础形式、管的刚柔度、土与涵管的相对压缩变形等有关, 结构设计 (验算) 方法主要有公路规范、铁路规范、美国公路规范以及国内、外相关专著等 (不同方法的计算区别可详见《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第10期第79页~83页) , 不同计算方法的使用工况不同, 其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 以及管涵结构验算的连续性, 本次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验算采用公路规范方法, 其验算方法如下 (引自公路桥涵设计手册 (涵洞) ) 。

2.1 外力 (荷载) 计算

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其中, γ为填土的平均容重, k N/m3;H为填土厚度, m, H≥0.5 m;γ1为管节的材料容重, k N/m3;t为管壁厚, m;G为汽车后轮重, k N;a为车轮荷载压力分布宽度, m, 按30°分布角在土中均匀分布;b为车轮荷载压力分布宽度, 按30°分布角在土中均匀分布, m。

2.2 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时忽略管壁环向压力N及径向剪力Q, 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M, 如图1所示。

填土在管壁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自重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车辆荷载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

其中, q为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R为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λ为土的侧压力系数, , φ为土的内摩擦角qz为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p为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2.3 内力组合

将车辆荷载视为活载 (填土高度大于6 m时, 不考虑其活载) , 把填土和管节自重看成恒载, 按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第4.1.6条规定进行内力组合, 取计算弯矩Mj为组合弯矩。

2.4 验算步骤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验算内容包括强度和裂缝宽度两个方面。

在验算过程中, 一般取每延米管长计算, 但要注意的是管节间接缝宽1 cm, 该1 cm荷载仍由管节承受, 所以, 管节的受力长度应减1 cm, 验算截面如图2所示。

受压区高度双层配筋是考虑管节任一位置都能承受双向弯矩而设置, 验算中仍按照《结构设计原理》中的单筋截面计算。

1) 强度验算。

受压区高度计算:

其中, fsk为钢筋抗拉设计强度;As为截面中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积;fcd为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b为截面宽度。

截面有效高度:

非超筋梁验算:

其中, ξjg为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 根据钢筋种类查表求得。

强度验算:

强度符合要求, 否则, 强度不足。

2) 裂缝宽度验算。

非少筋梁验算:

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最大裂缝宽度:

其中, C1为钢筋表面形状系数, 光面钢筋C1=1.4, 带肋钢筋C1=1.0;C2为作用 (或荷载) 长期效应影响系数, , Nl, Ns分别为按作用 (或荷载) 长期效应组合和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内力值;C3为与构件受力性质有关的系数;σss为钢筋应力;d为纵向受拉钢筋直径, mm;Es为钢筋弹性模量。

若Wfk<0.2 mm,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6.4.2条规定满足要求, 否则, 裂缝不满足要求。

3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修正内容

3.1 保护层厚度的修正

原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90页第6.6.2条规定:涵管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 cm。根据此规定JT/GQB 015-98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中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为2 cm。

新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补充了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并且根据桥涵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条件,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提出控制要求, 见表1。

对于天津地区有滨海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 同时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情况, 工程设计中把天津地区以Ⅱ类环境考虑。相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 新规范中分类列出了明确的保护层厚度, 见表2。

综合表1, 表2分析, 本次圆管涵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取值为4 cm, 即将原通用图中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由2 cm增大到4 cm。

3.2 车辆荷载的修正

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既不考虑管节的变形, 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 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

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6.0.1条规定, 桥梁局部加载及涵洞、桥台和挡土墙等的计算应采用车辆荷载。汽车荷载统一采用原汽车—超20级车辆标准中总重为550 k N的加重车, 并从形式上取消了验算荷载, 而将验算荷载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地反映到汽车荷载模式中。

JT/GQB 015-98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中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120, 计算荷载取值为 (2×140) ×3×0.8 k N即3辆汽车—超20的后轴重并进行横向折减, 3列车辆荷载横向布置如图3所示。

本次通用图修正中, 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按最不利活载效应考虑即计算比较活载在管顶产生的垂直压力最大时的活载。我们对车辆的横向布置进行了比较, 以求得活载的最大效应, 其算例如表3, 表4所示。

根据上述车辆荷载布置方法, 对涵顶0.5 m~10 m填土高范围内, 同一填土高时车辆荷载效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取两行车时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荷载效应最大, 故本次修正管节的设计计算中活载按两行车考虑。

4 验算结果

按照修正后的保护层厚度和活载的布载形式, 对JT/GQB015-98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中的管径为75 cm, 100 cm, 150 cm, 200 cm, 管节长为1.0 m, 2.0 m和填土高度在0.5 m~10 m范围内 (包括0.5 m和10 m) 的图纸进行了重新验算 (因管径125 cm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本次不作修正) , 其结果如下:1) 75 cm管径:1 m和2 m管节在填土高度范围内强度和裂缝验算均满足要求。2) 100 cm管径:1 m管节在填土高度范围内除6 m和10 m时裂缝不满足规范要求外, 其余填土高裂缝均满足要求, 填土高度范围内强度均满足要求;2 m管节裂缝和强度在填土高度范围内均满足规范要求。3) 150 cm管径:1 m管节在填土高度范围内除0.5 m时裂缝满足要求外, 其余填土高裂缝均不满足要求, 填土高度范围内强度均满足要求;2 m管节裂缝和强度在填土高度范围内均满足规范要求。4) 200 cm管径:1 m管节在填土高度范围内除0.5 m时裂缝满足要求外, 其余填土高裂缝均不满足要求, 填土高度范围内除10 m时强度不满足要求外, 其余填土高强度均满足要求;2 m管节裂缝和强度在填土高度范围内均满足规范要求。

总之, 从以上验算结果可以看出, 原标准图在改变保护层厚度和荷载后, 不同管径和管节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部分裂缝不满足要求时采取增加螺旋筋的圈数亦即减小螺旋筋的螺距, 一般是螺旋筋增加一圈, 修正后重新进行了强度和裂缝验算, 验算结果均满足规范对强度和裂缝要求。

5 结语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标准图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得出以下结论:1) 由于新版规范的颁布实施, 原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通用图存在一些不满足新规范要求之处, 需要重新验算修正, 修正主要内容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配筋及工程量等。2) 长度为0.5 m的管节在实际施工中使用较少, 经讨论在通用图中取消了该管节长度。3) 基本管节定为2 m, 较原通用图为1 m的情况, 在构造上接头减少50%, 整体性更好, 同时更方便施工。4) 对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验算方法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其验算结果差别也很大。5) 受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的影响, 活载效应并非横向布置的车辆越多, 效应越大。在涵洞计算时, 横向两行车布载的活载效应最大。6) 应特别注意通用图的使用范围, 比如涵洞的覆土高度不可超过10 m (大于10 m为高填方涵洞) , 根据《土木工程学报》 (2005年第9期) 相关问题研究, 高填方涵洞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和拱效应特点, 提出了q=ξγHn (ξ, n为回归系数) , 即涵洞土压力的非线性理论与方法;此外, 涵洞的覆土高度小于0.5 m时本通用图不适用, 应进行特殊加固设计。

参考文献

[1]JT/GQB 015-98, 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S].

[2]TJ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JTG D60-2004, 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S].

[4]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上一篇:入职人员自我介绍下一篇:学校老师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