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5篇)
1.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篇一
新闻评论
【绪论+第一章】
1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有哪些?
(1)报纸:由评论专栏向言论版的扩张,中媒竞争逐渐进入“观点时代”,致使言论版竞争更火热,国内都市报(含晚报)都开设了时评版;(2)网络评论的兴起,有力拓展;
(3)评论作者的“四位一体”格局:本报评论员的职业写作、写手的准职业化写作、有感而发的公民发言、专业话题的学者发言;
(4)评论生态出现多样性:评论形式、规格、结构、比重呈多样化,时评化特点与日俱增;(5)未来新闻评论前景——网络评论情绪化、通俗化,报刊评论专业化趋向、电视评论正本清源。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1)论题的新闻性
a现有新闻再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b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特性
①强烈的时效性: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
②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良社会风气,错误思想言行,认识的盲区与误区,忽视的精神与行为,思想的疑虑与偏见等。
③评论对象的特定性: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事物,要求切合实际、具体事物具体分析。④对新闻事实的依托性:常以新闻由头挑开话题,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展开论述。(2)论理的思想性
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说什么样的理,怎样说理。①就实论虚:摆事实,讲道理。
②价值观念:从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③政治色彩: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体现出一定的政治立场。(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评论主要面向广大受众,抓住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发言,关注公众问题构建公民社会。公众性:
①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
②评论的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③评论的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④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为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3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
(1)反映内容不同:新闻报道反映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强调知,作用于受众的眼;新闻评论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直接阐明,作用于受众的心;(2)写作目的不同:新闻报道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还原现实;新闻评论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评论现实;
(3)表达方式不同:新闻报道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清楚第一;新闻评论“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明白第一;
(4)传播要求不同: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个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4新闻评论的功能
(1)解惑示趋:针对新闻传媒的受众就某个时间或问题上所产生的思想疑惑和顾虑,及时帮助读者释疑解惑,进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趋势;
(2)表明态度:由于新闻评论能够借助新闻媒介得以广泛的传播,因而新闻评论的表态易于形成一种社会性的巨大舆论压力,对人们的政治行为,社会品格和行为规范起到积极的评判,引导和监督作用。(3)疏导舆论:新闻评论往往可以把分散的,凌乱的,甚至片面的,矛盾的言论加以权衡,分析与集中,概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变为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权威的见解和意见,借助新闻媒介迅速而又广泛的传播。新闻评论的这种作用就构成了对社会舆论的独特的疏通,调节和向导作用。
(4)深化报道:一般来说,新闻报道所传播的多半是具体的、凌乱的、微观的信息和事实,而新闻评论的任务和作用是透过这些事实和信息进行思想酝酿、加工和升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挖掘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部联系和社会价值,以达到深化报道的目的。
5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1)“目光四射、触觉锐敏”——政治家的眼光;(2)“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思想家的头脑;(3)“上天有路,入地有门”——社会活动家的本领;(4)“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杂家的智能;(5)“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作家的技巧。
【新闻评论选题】
1评论选题定义:选题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2评论选题的来源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央的文件,结合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熟悉的话题。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选题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紧急性,选题阐述的道理或具有事项性和指导性。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要把握好事实的准确性,注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注意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写作的区别。
3评论选题的标准
(1)富有新意,出奇制胜;(2)立论正确,有的放矢;(3)论理深刻,指导一般;(4)宏观把握,超前预测。
【新闻评论立论】
1评论立论定义:立论就是形成或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或主要见解,贯穿评论始终,起着统率全文的作用。
2评论立论的核心——判断
3评论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
(1)事实判断:对事实真相的常识性、专业性判断;(2)价值判断:对事实的价值、意义、影响的判断;(3)因果判断:对事实与主客观原因之间内在联系的判断;(4)趋势判断:对事实的发展趋势与可能产生的结果的判断。
4立论的要求
(1)针对性:①值得关注的舆论动向;②普遍存在的社会时弊;③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④思想困惑、疑虑;
(2)新颖性: ①论题新颖,见解独到;②与片面观点交锋,闪现真理的亮点;③新的由头或论据;④新的立论角度;
(3)准确性:阐述政策的准确性,作出判断的准确性,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把握尺度的准确性;
(4)前瞻性:①敏锐感:见微知著,洞察事物本质;②洞察力:审时度势,预测事物进程;③预见性:未雨绸缪,提示隐忧与建议;
5立论的方法
(1)重要的解释性、说明性新闻评论,理论直采用落笔切题、直截了当的方法;(2)运用由头引出论点,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
(3)通过提问或设问的方式引出论断(不少文章在标题中采用了提问或设问的方式);(4)运用辩论的方式得出结论。
【新闻评论标题】
1评论标题定义:新闻评论的标题是以简短的文字标明议论范围、主要见解、意图倾向和情感诉求,是新闻评论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2评论标题的功能
(1)提示论题:明确告知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有利于提出论题的针对性或时效性;(2)体现论点:直接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或主要看法,有利于突出鲜明的观点或独到的见解;(3)表明态度:直接表明对事件或问题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4)引发兴趣:运用新鲜的事例、手法或语言引发受众阅读、收听或收看评论的兴趣,有利于突出评论的新鲜感和新颖性;
3评论标题的要求
(1)贴切: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题义确切;(2)具体:论题具体、论点清晰、指向明了;
(3)鲜明: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4)精炼:结构简单,句式简短,文字简洁;
(5)生动:富有新意、动感与活力,先声夺人、过目难忘;
4评论标题和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标题任务不同:新闻标题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注意的事实;评论标题标明论题范围或传达作者态度、见解;
(2)拟题手法不同:新闻标题观点态度蕴含于事实的概括、叙述中;评论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3)标题结构不同:新闻标题结构较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评论标题结构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具体、确定、句式较完整,常用实题;评论标题概括、抽象、句式较灵活,常用虚题;
【新闻评论的结构】
1评论结构定义:新闻评论的结构,即谋篇布局,是对评论的总体构思和谋划,包括其逻辑思路与层次安排。
2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在新闻评论谋篇布局时,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如何安排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开头、中间和结尾之间如何衔接与过渡等,都应注意其协调性和合理性;
(2)层次明晰;评论层次的划分,层次间的转换,都应有条理、有章法,使评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以逻辑思维见长、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应注重结构的逻辑性,以谋篇布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
3评论结构的方式
(1)归纳式;(2)演绎式;(3)并列式;(4)逻辑式
【时评】
1时评定义:时评是以议论时事为主的评论,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2时评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1)选题新鲜,讲求时效;(2)选材具体,由事而议;(3)议论集中,重在判断;(4)直抒己见,张扬个性;
【短评】
1短评定义: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
2短评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短评的特点: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灵活、讲求时效;(3)生动活泼:议论生动、构思精巧、文字活泼、形式多样;(4)就实务虚:缘事议理、重在分析、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短评的写作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为新闻报道配发的短评,既不能拘泥于报道,就事论事;也不能游高于报道,空发议论;应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不枝不蔓,就事论理,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评在实处:短评要想写得短而有力,应在开头、结尾、篇章结构和行文方式上下功夫;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短评的主要论据应源于报道,短评的重要论点应高于报道;注重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述评】
1述评定义: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介于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兼有二者的特点和优势,以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为基本特征。
2述评的类型
(1)事件述评;(2)社会述评;(3)形势述评;(4)人物述评
3述评的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2.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篇二
第一章 国际物流学导论 1.国际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3.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术语(课本P25或P35表2-8)。特别是几组常用的贸易术语FOB,CFR,CIF和FCA,CPT,CIP的含义及买卖双方的责任及费用的划分。CIF贸易属于成交,属于象征性交货。
2.常用价格术语的转换:FOB与CFR或CIF的换算(P33)及保险费的计算,保险金额,投保加成3.课本P35页表2-8所示13种贸易术语特征及其使用的场合,学会合理的选用贸易术语。
4.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p62
5.本章贸易术语案例分析(见课件及课本P71案例2)
第三章 进出口货物报关(不考)
第四章 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
1.国际物流仓库的分类;自有仓库、租赁公共仓库和合同仓库的优缺点有哪些?P106--110
2.保税仓库的概念、类型P110-111
3.案例p133
第五章 国际货运保险
1.保险的基本原则
2.货物保险的范围及其类型:
(1)海上运输货物保险的风险分类:海上风险和外来风险
海上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外来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2)损失和费用
海上损失和费用:全部损失(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和部分损失(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
费用:施救费用和救助费用
(3)外来风险的损失分为(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3.货运保险险别类型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
基本险包括(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附加险包括(一般附加险,特殊附加险)
4.保险金额和CIF价的计算(P147),保险费的计算(P148)及例题。
第六章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不考)
第七章 国际海上运输实务 1.国际海上运输的特点
2.班轮运输的特点,班轮运输中主要的关系人(P191—197)注意看课件
3.租船运输的特点,租船运输的类型(P199—201)
4.国际海上运输船务单证:
舱单,货物积载图,租船合同(P205);
设备交接单,提单(P208)
提单的性质及分类(P209---211)
提单的签发及转让(P212),提单的背书(P214)
提单的背面条款:(5)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条款,对于集装箱货物班轮运输和非集装箱(件杂货)班轮运输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条款的规定(P220上)
(6)装货、卸货和交货条款的规定;(P220中)
(9)选港条款的规定。(P220下)
5.了解班轮货运单证流程(P226)
6.杂货班轮运输单证:(结合班轮货运单证流程,搞清楚这些单证的含义及作用)
装货单(S/O,也称“下货纸”,也叫关单),收货单(M/R也称为“大副收据”)P228-229提单(B/L)、装货清单(L/L)、载货清单(M/F)P231
货物积载图P232
提货单(D/O)P234
7.集装箱班轮货运单证:(结合班轮货运单证流程,搞清楚这些单证的含义及作用)集装箱货物托运单(“站场收据”联单)P235
集装箱发放/设备交接单(EIR)P236
集装箱装箱单(CLP)P237
8.国际租船运输合同中航次租船合同中:滞期费和速遣费的含义(P243)
第八章 国际集装箱运输实物
1.国际集装箱运输形式:整箱货(FCL)和拼箱货(LCL)P
2.国际集装箱的交接方式和交接地点(P256)
3.国际集装箱整箱货出口货运业务流程P262--263
4.国际集装箱站场收据(D/R):第五联,第七联P274
5.国际集装箱装箱单(CLP)P278
6.国际集装箱发放/设备交接单证P280
7.提货单(D/O)P285
8.集装箱提单的主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条款-----中国《海商法》第46条规定。P29
1第九章 国际航空运输实务
1.国际航空运输方式有哪些?P298-299
2.国际航空运输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电
讯协会(SITA)
3.国际航空运价:普通货物运价P302
4.国际航空运费的计算:运价计费重量(实际重量、体积重量、计费重量的换算)看课件
例题或课本P303。
5.国际航空运输货运单的概念、性质、作用和类型。航空主运单MAWB和航空分运单
HAWB 见课本P317---319
第十章 国际多式联运实务 1.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类型及特征。P348---349
2.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P350—352.:大陆桥运输,小路桥运输,IPI和OCP运输见课
件。
3.多式联运合同及其必备条件。P367
4.多式联运单证:多式联运提单P368
国际物流学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 =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四、问答题(共3小题,共20分)
五、计算题。(共2题,共20分)
3.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篇三
一、考试题型(五大类):
1、单选题(20题×1.5分=30分)
2、多选题(14题×1.5分=21分)
3、判断题(19题×1分=19分)
4、简答题(2题×7分=14分)
5、论述题(1题×16分=16分)
二、考试重点范围(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公务员法(公务员制度)(详见《公务员初任培训教程》P138--173、P421--454)
相关知识点: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公务员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P421)
(2)六大原则:①党管干部原则;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③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④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与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⑤分类管理原则;⑥法治原则。(P141--146、P421)
2、公务员法颁布日期和试行日期?
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正式颁布的,正式施行是2006年1月1日开始。
3、公务员的概念?(P138)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方为公务员。
4、公务员法实施的范围?(P139)
我国公务员的范围主要是以下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①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②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③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④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⑤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⑥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⑦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人员。
5、公务员职位分为哪些类别?(P151)
我国公务员法根据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把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
6、参公管理的概念?(P436)
“参公管理”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以外的管理人员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7、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P146--150)(掌握了解、多选)《公务员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②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⑥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⑦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⑧清正廉洁,公道正派;⑨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①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②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③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④参加培训;⑤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⑥提出申诉和控告;⑦申请辞职;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8、公务员法相关的单项法规?
(1)考录制度。(P423“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 公务员考录分为国考和省考。国考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省考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 凡进必考的对象主要指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领导岗位不需要)。
(2)考核制度。(P164--165、P425)
★ 公务员考核分为哪几种形式?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
度考核(定期考核),以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为辅。
★考核的程序?(P165)
考核的基本程序:①个人总结;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建议;③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④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一定要通知到本人)。
★ 考核哪些内容?(P165)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有哪几种结果?(P165)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考核结果如何应用?(P165)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①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②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要予以辞退。③公务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④选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应从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称职的干部中产生。
(3)奖励制度(P166、P427)★ 奖励的种类?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
(4)培训规定
★ 培训的类型(P168--169、P429)
①初任培训,又叫“岗前培训”,是对新录用公务员在正式上岗之前所进行的培训;②任职培训,是指机关对准备晋升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晋升职位的要求所实施的相应培训;③专门业务培训,是指国家机关根据专项业务需要对从事专项业务工作的公务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从事某项专门业务能力;④在职培训,是指机关有计划地对在职的公务员所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常规性全员培训。其中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交流制度(P158--159、P429)★ 交流的形式?
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可分为下挂和上挂)。(6)公务员辞职、辞退规定(P160--162、P432--433)★ 辞职与辞退的区别?
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提出,并经过任免机关批准,依据解除其与机关的职务关系;辞退是指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作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之间存在的职务关系的行为。两者为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 什么情况下不得辞职?(P160)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①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②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③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④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 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P161)
①因公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向任免机关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②自愿辞职。是指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愿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③引咎辞职。是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④责令辞职。领导成员应当引咎辞职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由任免机关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 什么情况下不能辞退?(P161)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①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②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③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7)公务员处分规定(P167--168、P427—429)★ 处分的种类?
我国公务员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
★ 处分的结果应用?(P167--168)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 开除与辞退的区别?
开除是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形式,辞退不是行政处分,是一种行政处理(人事处理)。
(8)申述控告制度(P172--173、P433)
★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9)回避规定(P159--160、P430)★ 应当回避的情形?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10)工资制度(P430-431)(了解掌握)★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二部分:公文管理(P259--306、P437--454)相关知识点:
1、公文的行文原则?(P261、P447)(了解掌握)
★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①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②一般不得越级行文。③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④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请示性质、要求对方办理答复的公文,应分清主送和抄送机关。⑤党政机关的部门依据职能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党政机关相应
部门行文。
2、联合行文的一些规则?(P263、P449--450)(重点掌握,选择、判断或简答)
★ 同级党政领导机关或党政军领导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同级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联合行文;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与地方党委、政府等相应机关联合行文;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党委部门、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党政军群都可联合发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应按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联合行文只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联合行文一般由主办机关首先签署意见,协办机关依次会签,一般不使用复印件会签。
3、行文的方向?(P261)
按行文规则,行文可以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种方向。①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如:“指示”、“报告”和“意见”等。
②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的行文。主要有“函”、“议案”等。
③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出的公文。如:“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等。
4、公文的种类?(P263--264、P447--448)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
⑴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⑵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⑶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⑷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⑸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⑺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⑻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⑼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⑽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⑾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⑿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⒀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⒁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⒂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5、公文的成文时间?(P449)
★ 公文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6、公文的秘密等级及如何处理?(P264、P275、P448)
★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
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 案例题:某机要员因为工作繁忙,来不及处理当天的文件,下班后将机密文件带回家处理?
解析:涉密文件应在办公室或机要室阅读,绝密级文件应当即阅即批即退,并有保密员在场。严禁将绝密文件、资料带回家,机要文件和资料原则上也不能带回家。用毕立即归还。
7、机关内设机构可否发文?(P450)(判断题)
解析: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三部分:公务员道德建设(P184-210)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道德?(P185)
道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最终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传统习俗和社会舆论等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93)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公务员在履行公职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政府为规范公务员公职活动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德端正。
3、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依法行政的关系?(重点掌握,简答题或论述题)
①道德是法律的合理性基础,道德是立法的依据和核心。
②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平公正执法的前提,法律的关键是执行。③道德与法律不可相互取代,它们都是规范社会的手段(底线是法律管理,底线以上靠道德约束)。
④道德是事前的依法;法律是事后的惩处。
⑤法律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是滞后的),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而法律不能弥补道德的空白。
4、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P201—209)(要求记忆)
①忠于国家,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是公务员的天职。②服务人民,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既是根本宗旨,也是社会职责所在。③恪尽职守,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工作要求,也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④公正廉洁,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伦理要求,也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第四部分: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 相关知识点: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P18-2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什么是以人为本?(P12)(重点掌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这里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①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运用和发展;②以人为本是我
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③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5、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区别?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统一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整个政府实行层级控制。宪法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做出了规定,外交、国防等职权专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机关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9、地方政府的层次?(P88-91)
①省级人民政府。包括省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
②地级市人民政府。包括市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自治州(盟)人民政府、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等。
③县级人民政府。包括县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县级市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自治县(旗)人民政府。
4.基础教育改革期末重点整理 篇四
1、素质教育:
①、一定与应试教育对应?
②、素质教育好,考试也不差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发展的要求,以面向权益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波、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和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2、艺术思维:
①、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数学与哲学思维方式不同)
②、国家轻视,但他很重要,与之对应的是诗性思维
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他们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与特性思维相似,艺术思维也注重情感,意会和想象。教育上的艺术思维可以很集中的体现在对艺术生的教育上。他们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浪漫思想以及浓烈的艺术思维。
3、判断力教育:
多元化时代急需判断力教育
是一种擦亮眼睛,驱逐黑暗,朝向真、善、美的强的意志活动。它是一种崇尚质疑、辩驳和探究的教育活动。一个人的判断力即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选择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一个人“知-情-意-行”的逻辑一致性,标示着一个人的判断能力水平,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认识实践的结果。
4、新教育实验:(名词解释或简答)
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逐步构建了以“五大观点-六大行动-四大改变”为行动逻辑的实践模式。
“五大观点”: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让师生与类崇高精神对话。“六大行动”: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四大模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师的科研方式。
5、全面发展教育:
①、理论结合实际
②、回归实际、生活
③、书本知识、个体经验结合 ④、如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
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 1
养的教育活动的总和。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具体包含哪些,现在并无统一意见。不过,从实际来看,多数人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6、情境教育:
①、李吉林老师:把它渗透到不同学科
②、与自身认识、强调个人经验的关系
③、核心思想、区别于实践教育:在工厂的教育
由李吉林老师主持的“情境教育”是一项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行动研究。是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图画,音乐,表演,实物为手段创设情境,将知识,文化,情感,艺术等诸多要素融合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情境教育讲究“真”、追求“美”、注重“情”、突出“思”。
7、学习共同体:(概念)
即所谓的“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基础学校是一个负有明确而又重要的使命的大家庭。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这一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学校的各个教室因这一共同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学校里的风气是正派的,这里的人是守纪律的,相互关心的,而且还时常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8、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轨迹)
①、2001年 义务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颁布的不同学科,谁推动的)
2004年 高中阶段
②、历史脉络,颁布文件
以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教育管理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此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显的表征为行政模式。先后出台的“两个决定”和“一个纲要”才是“十年课改”的根本依据。这里的“两个决定”是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两个纲要”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此三者不但高瞻远瞩、连贯一致地描绘了课改的时代背景,标示了课改的必要性、迫切性,而且确立了改革的方向、策略和原则等。回顾“七年课改”,特别重视吸纳国外最新课程思想,特别强调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策划与引领作用,特别注意课改的专家队伍建设。这其中包括开展或内调研与国际比较研究,承担课改文本的研制工作,参与三级(通识、课标、教材)培训。“十年课改”的实践路径:一般认为,由各级政府行政推动,由专家学者策划引领,由一线教师贯彻执行,是“十年课改”的基本路径,其间不免存在一些落差和失误。就一线教师而言,他们不但主动或被动地习得了新理念,而且通过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对既定的课改方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具体成效:出版新教材、构筑新课堂、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发展性、过程性评价等,是“十年课改”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文化建设:重构学校文化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特征,历绘“十年课改”的传播和实践后,开放学校、解放儿童、回归生活、以及打造学习共同体,将学校建成“学习型社区大家庭”等理念,已经上升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
评价制度:就课改与考试的关系而言,一方面,高考必须顺应课改,以新课程为导向才能发挥考试之于课改的辅助功能;另一方面,高考也应该发挥促教、促学、促课改的调控与引导 2
功能。发现三大趋势:一是“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标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二是高考越来越注重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殊性要求。三是高考的公平、公正将会被放到更为显眼的位置。
舆论导向:因为自上而下触动了多重权利和多重利益的运动机制,“十年课改”引发了基础教育内部以及外部系统的广泛回应。“十年课改”最稀缺因而也最崇尚的是真知灼见,最忌讳的是耸人听闻和不负责任的传媒邀宠。
二、简答题
1、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对象和目标(1)、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以素质教育为视角 只有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改革促进落后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以专业发展为视角
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应该体现为教师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应该体现为教育技巧的不断积累和教育机制的不断增进,应该体现为职业角色的日渐清醒和专业素养的日渐完备,应该体现为基于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基础上的日常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更新。(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以文化建设为视角 理论上,一所学校的文化常常被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晓微文化四大板块。专制,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守护文化,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活动,学校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组织和文化基地。一所具有文化品质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有个性、有内涵、有气度、有风范的学校。目前看来,“三流的学校抓常规,二流的学校搞特色,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大致描述了基础学校发展模式的整体状况。(4)、改变父母的家教理念:以家庭合作为视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装备了良好的开端,而劣质的家庭环境则给未来的学校教育留下了一系列隐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5)、改变人才的评价制度:以升学考试为视角(6)、改变教育的研究范式:以交往关系为视角
2、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模式
①行政模式:政策落实作为基本手段
“行政模式”的教育改革特别注重政治,经济,法律和政策的调控作用。该模式设定权力是支配教育改革活动的核心力量,强调各级行政部门的强制行为对于教育的规范功能。“行政模式”的教育改革往往是长期性,综合性实验改革,规模较大且一般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决策相关。呈现出自上而下的特征。②专家模式:理论创新作为根本目的。
“专家模式”的教育改革特别注重教育理论的批判、创新和导向功能。该模式设定人事一直理性的动物,强调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教育,强调以科学规律和科学方法引导教育实践。大多数情况下,“专家模式”的教育实验改革的有趣在于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③、校本模式:行动自觉作为内在动力
民间性、自发性和草根性是“校本模式”教育改革的最基本特征。该模式设定,一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该模式注重提升和引领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注重激发、唤醒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热情,注重教师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的发展变化,注重利用校内外多种渠道促进教师教育反思和教育批判,以便走向行动自觉和自我改造。
④、共同体模式:幸福生活作为教育追求
“教育共同体”便可用来指代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交往共同体,且规模、类型和性质依教育目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共同体模式”不仅可以协调学生个人、父母、教师、理论专家等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需求,而且可以兼顾国家以及不同社会团体(组织)的办学目标和改革思路。教育是一项改进人生、创造幸福生活的集体性活动。
3、如何理解生命教育和生命化教育 “生命教育”往往用来指称关于生命的教育,它所关注的是教育的内容即如何设计和实施具体的生命课程。而“生命化教育”则往往用来指称顺乎个体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它所关注的是教育本身的生命性、人文性和自由精神。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为寻找生命的意义,为人的生存确立价值目标,并为人解决生存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提供情感和理智上的支持。而“生命化教育”所强调的则是教育的精神性、意义性
它的着力点在于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学习生活,它总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伦理标准。
“生命教育”与“生命化教育”都是为了唤醒教育者生命意识的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与内涵,更好地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都是为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从而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美好和谐关系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生命化教育”是一个比“生命”教育更为上位的概念,“生命教育”应该隶属于“生命化教育”。在倡导者张文质看来,“生命化教育”本身就需要用一场生命的方式去直面教育的现实,去理解教育的困难。同时,用这样的生命在场的方式成全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每一个教师也将因自己的生命实践而不断去确认自己工作的意义,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不断获得生命本身的丰富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4、赏识教育
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析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理念: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特点: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
适时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三、论述题
5.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
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8.《爱弥儿》:在书中,卢梭一方面强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传统文化的腐败,反对坑害自然本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又大胆地提出了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提出了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它即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了新教育的曙光。
9.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以学习、移植卢梭教育思想为宗旨。其代表人物有巴西多,康德,他们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10.文实中学:富兰克林于1749年提出了《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倡议建立面向实际的新型中等学校,即文实中学。他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文实学校。
11.《国防教育法》:此法推出了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课程改革理论,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与外语。改革教材、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天才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规定了初中、高中优秀学生应有的教育设施。
12.“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升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二、简答
1.简述原始教育的特征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3)教育没有阶级性。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
(5)原始社会的教育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
律。
2.简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特别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
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教育思想
(1)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他认为人有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三种教
育是指体育、德育、智育。
(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0—7岁为第一阶段,7—14岁为第二阶段,14—21岁为第三阶
段。
(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他主张“文雅教育”。
4.简述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变化
(1)国家控制教育。
(2)教育内容的变化。
(3)大学萌芽的出现。
(4)教育呈现出宗教性。
5.昆体良是如何论述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1)昆体良认为,雄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
(2)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儿童的头脑;儿童在学校学习可以获得同学的友谊;学校可以给儿童各种人们称之为常识的东西;学校可以养成孩子适应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培养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
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
(2)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3)流动教学。
(4)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5)教学方法比较灵活。
7.简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范围,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
(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
(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8.简述洛克关于德育方法的建议
(1)要及早管教。
(2)要及早实践。
(3)要奖惩合适。
(4)要严宽得当。
(5)要选择榜样。
(6)要合情合理。
9.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论述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升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10.简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
一是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二是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三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四是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五是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六是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
七是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三、论述
1.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主要观点
这些教学原则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自然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的整个教学思想之中,尤其是教学方法
之中。
(2)直观性原则。它在夸美纽斯的教学论中居首要地位。
(3)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学习。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他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周全而有系统的知识,为
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先从教学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做起。
(5)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教材。
(6)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他指出:“一切应学的科目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
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其次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使他们负担过重。与此同时,他还要求教学要适应各个学生的心理、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2.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二、科学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1)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2)科学知识的比较价值
(3)科学知识的训练价值
(4)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
四、以人类生活为中心,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第一部分:为完成“准备保全自己的教育”。
第二部分:为完成“准备间接保存自己的教育”。第三部分:为了准备从事抚养和教育后代的生活。第四部分:为完成“准备做公民的教育”。第五部分:为完成“准备生活中
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五、论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一,重视儿童心智发展教育,提倡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
第二,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第三,强调学习兴趣。
六、论德育和体育
1.论德育
(1)批评旧的道德教育。
(2)强调“自然后果”的德育原则。
(3)提出具体的德育方法。
2.论体育
(1)重视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穿着合适。
(2)重视儿童的运动。
(3)重视心理卫生,不能使儿童用脑过度。
3.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学论
(1)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赫尔巴特认为多方
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多方面兴趣看成是教学的基础,同时又是教学的直接目的。
(2)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
(3)强调了直观观念形成的价值,论证了教学系统化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赫
尔巴特认为,教师在上课和儿童学习的开始阶段,必须注意在儿童的心灵里形成或引起一些直观观念。他还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
(4)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第一阶段—清
楚地感知新教材。第二阶段—巧妙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三阶段—系统地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体系。第四阶段—巩固地应用所形成的观念。
4.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二)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教育必须跟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三)注重感官教育。第一,由于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敏感期,为此,感官训
练必须细分为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并相应地设计各种教材。第二,由于儿童的自由是使教具跟儿童敏感期相配合的关键,为此,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外人尽量不干预。第三,由于生命力的活动服从一定的节律,它在不同时期“保持在某个限度之内,被某种不可战胜的规律约束着。”
(四)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这里,首先要明确蒙台梭利的“工作”的含义。
它的内涵的主要特征是自发的需要,即“这工作不能由外界武断地提供,……它必须是人们本能地想的,在这工作中,生命由潜能将自然地出现,或者说,个人逐步地上进。”这里“工作”可广义地理解为“自发的活动”。
康内尔认为:“自由、作工和纪律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
【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推荐阅读:
教育学总复习 整理07-28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10-11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06-30
教育法律法规重点复习09-13
自己整理教育学09-24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06-30
教育政策法规整理10-14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11-20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10-05
廉政教育试题-网友整理版(附答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