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思明精神的演讲稿

2024-10-18

弘扬思明精神的演讲稿(精选12篇)

1.弘扬思明精神的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

每当冉冉升起的国旗在我眼前飘舞,我就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巍峨的珠穆朗玛峰___在祖国的西部;秀丽的桂林点缀着美丽的祖**亲;雄伟的长城为我们抵御外敌;波涛汹涌的长江是境界我们奋发图强的标志……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秀丽的山河,也有璀璨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是机智的:他们用这娴熟的兵法,打出了一场场震中外的战役;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秦始皇建造了世界十大奇观之一的长城;曹操建造了铜雀台……可是,我们的母亲也历尽沧桑。

1934年,“918”的事变,震惊了每个中国人,我们也忘不了东北军的英魂;南京大___,30万无辜的生命,让举国上下的人民怒气填胸;卢沟桥的屈辱,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圆明园的那把火,刺痛着我们的心……

现在,我们的祖国终于奋起,1949年,我们的祖国成立了!中国的成立,是激动人心的,中国人民可以挺起腰杆来做人了!我们的祖国在腾飞:卫星在屡屡发射,日新月异的科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作为祖国的新花朵,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变成一只腾飞的雄鹰吧!

谢谢大家!

2.弘扬军工精神的画卷 篇二

何胜男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一部展示8年来军工文化建设成果的画卷——《军工文化(全4册)》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期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该部新著由《军工旗——军工文化示范单位风采录》、《军工星——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风采录》、《军工颂——中国军工文化艺术团风采录》和《军工论——中国特色军工文化论文集》四册组成,是一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军工精神的画卷。该书由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宣传与军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编辑,肮空工业出皈社出版。这部新著对全行业的军工文化建设有什么作用,有哪些特色?记者就这些问题访问了具体从事该书编纂工作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青云。

记者:《军工文化(全4册)》的出版,对全行业的军工文化建设有什么作用?

苏青云:《军工文化(全4册)》是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弘扬军工精神、传播军工文化新的载体和记录。对全行业的军工文化建设将发挥引导和借鉴、促进和交流的作用。军工精神是对人民军工80年的凝练与升华、是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的灵魂,《军工文化(全4册)》正是秉承着军工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将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的典型样板进行归类、遴选、对比、总结而形成的。

国防科工局对军工文化工作以及军工文化新著的出版非常重视,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宣传与军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承文,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防科工局纪检组组长王双林分别为新著撰写了序言。这既是对前期军工文化建设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的鼓励与鞭策。

记者:《军工文化(全4册)》的总体是什么样的结构?

苏青云:《军工旗》、《军工星》、《军工颂》共包括94家军工文化建设的典型和样板,发表了100多位企事业单位军工文化工作者的主体通讯,其中200多位行业内的军工文化知名专家撰写了相关的感悟文章,涵盖了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六大行业,遍及24个省区市。《军工论》收录了军工行业的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51篇军工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军工旗》、《军工星》、《军工颂》和《军工论》构成了军工文化建设新著——《军工文化(全4册)》,共100多万字。全书详实地反映了有关军工企事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工高校、军工共建院校等单位军工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形象地展示了军工行业鲜活的典型与样板的风貌,是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汇集,为今后更好地推动军工文化建设增添了新鲜的活力。也是军工人热爱军工、建设军工、奉献军工的生动体现,是全社会关心军工、支持军工、投身军工的精神成果。每个单位的文章主体除了通讯外都配有和文章内容相匹配的精彩图片,图文并茂,以增强读者的兴趣。每一篇通讯的后面还有一篇由参加认定的主要专家集体撰写的感悟文章,简略地概括了该单位的特色,以使读者对该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书后附有《关于加强军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军工文化建设指南(试行)》、《关于加强军工文化培训的若干意见》、《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定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为从事军工文化的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借鉴的实用资料。

记者:《军工旗》有哪些亮点?

苏青云:《军工旗》反映的是“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整体情况,是对整个单位的总体评价和概括。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润和渗透,文化是企业经久不衰的灵魂。军工行业肩负着为国防建设提供强大武器装备的重任,承担着重要型号的科研生产,自然离不开军工文化这个灵魂,离不开军工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先进企业的带头奋进。《军工旗》收录了核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船工业、中船重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科9大集团共31家“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的示范单位”。其中包括26家示范单位、4家特色单位、1家军工文化园,是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的优秀企业。这些单位的军工文化建设措施有力、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影响广泛,在军工行业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代表和反映了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记者:《军工星》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苏青云:《军工星》反映的是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能反映该单位整体风貌的一个场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交流、参观、学习的场所。就像浩瀚的星空,首先映入眼帘的肯定是最耀眼的那一颗。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就是该单位的窗口,最耀眼的星辰。全行业被认定的50家“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篇。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还原真实的历史来教育后人。南京晨光公司“‘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江南造船厂的“江南造船博物馆”以及长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长安工业展览馆”是民族工业的摇篮;红军时期的江西官田的“中央军委兵工厂”,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崖洞兵工厂”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刘伯承工厂”为代表的兵工厂,还原了战争年代三个阶段的兵工厂的真实风貌。二是科技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军工行业都是高精尖的型号和任务。以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为代表的“中华航天博物馆”,生动展示了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凸显科技的魅力。内蒙古北方重工的“北方兵器城”,是我国兵器行业坦克、火炮的一个集中汇总,让游人流连忘返。三是人物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楷模的形象和事跡对后人影响深远。以兵器工业集团202所的“吴运铎纪念馆”、长春理工大学的“吴大珩展室”等英雄和科学家的鲜活事迹来激励我们,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军工的传奇,为人民军工贡献自己的青春岁月,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记者:《军工颂》有哪些特色?

苏青云:《军工颂》展现的是“中国军工文化艺术团”的风采。用艺术来凝聚人心,用艺术来感染群众,这就是艺术最大的美。《军工颂》中共刊发了13家艺术团。为了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生活,许多军工企事业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每逢重大节日,厂里的员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自导自编自演多种形式和载体的节目,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中国电科14所的“国睿远望老年管乐团”,曾远赴荷兰参加国际老年艺术节,将军工文化传播到了世界,成为了电科14所最特有的文化品牌。

记者:《军工论》分成了那几个板块来展示最新的理论成果?

苏青云:《军工论》有5个板块,分别是“文化经纬”、“质量文化”、“文化务实”、“管理文化”、“文化笔会”,集中反映了全行业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军工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理论研究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3.弘扬奥运精神的演讲稿 篇三

两年前,因为西湖的醉人山水,杨秀萍放着养尊处优的“专职太太”不做,顶着亲人与朋友们的满腹不解,竞聘从来不曾做过的纯体力劳动者——西湖船娘。

两年后,她以西湖船娘这个特殊又普通的职业身份,当选了万里挑一的奥运火炬手,再次引来一片惊讶的目光。

20xx年5月,一则西湖船娘海选的消息一下子把杨秀萍吸引住了,从没划过船、没干过体力活的.她决定参加选拔。虽然她的决定一开始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杨秀萍选择了坚持。

会英、法、日三国语言和广东话、温州话,能说会唱,曾经是幼儿园教师,三十多岁不做全职太太的杨秀萍,一下子成了船娘候选人中的明星。这位“超级船娘”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成为消失了几十年后重出西湖的新一代船娘。

“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事迹,就和其他船工一样,在西湖上划好船,尽可能多地让游客了解西湖的美景与文化。”杨秀萍说,作为船娘,能当选联想奥运火炬手,不仅是人们因为西湖而对船娘产生的美好印象,也反映了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西湖船娘的劳动强度与男船工没什么差别。“吃苦是肯定的。夏天40度的高温,除了容易中暑、皮肤晒伤晒黑外,还要忍受满身被汗水湿透的感觉。臀部的皮经常被磨破,还得受着那份疼。到了黄金周,一天都要不停地划船和讲解,回到家都不会动了。”杨秀萍说,很多人都觉得女性从事这样的工作,太苦了。

谈到自己的工作与奥运的联系,杨秀萍笑着对记者说,划船其实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强身健体,还能减肥。她做船娘后,就瘦了好几圈,腿也变得修长结实。参选联想奥运火炬手后,她更是每天坚持仰卧起坐,每个周末还拉着家人一起去爬山,向朋友们宣传运动的好处,还向外国游客宣传北京奥运会。

入选奥运火炬手后,杨秀萍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联想奥运火炬手,不仅要传播体育运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奥运精神,那就是‘更快、更高、更强’,永不放弃,精益求精,倡导友谊与和平。”

杨秀萍说,作为一名中国最普通的劳动妇女,当选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手,并有望通过自己让奥运圣火在西湖山水间传递,是她平生最大的荣耀。“如果能通过我的传递,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西湖的美景,想到西湖来看一看,就太好了。我只盼着这一天快点到!”

4.弘扬时代精神的演讲稿 篇四

李大钊、毛泽东、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白求恩、刘志丹、方志敏、江姐;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石传祥。

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李向群、李书丽、徐虎、李国安、杨利伟、宋鱼水、赵本权。等等,等等……

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尤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凑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宛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照亮着中国人民奋勇攀登。

5.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演讲稿 篇五

1、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艰苦奋斗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全国还有58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保证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全国大概有几百万职工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下岗待业的人员增多。

2、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厂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曾讲过:“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还说;“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这些年出现的一些现象表明,在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中,确有祁当一部分意志薄弱者,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头脑变得不清醒了。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建国初期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3、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伯艰苦著称于世。不少华侨在海外创业,开始的时候也相当艰苦,外文也不懂,但是靠中华民族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勤劳节俭的精神,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终于把业创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考。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当中,我们党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这是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干千万万的革命先烈,都是艰苦奋斗的光辉典范。

6.弘扬长征精神的好专题 篇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源流》第9期推出《红军长征的足迹在广东》的专题报道,从“长征足迹”、“重走长征路”、“现代风采”等题材入手,对红军长征经过的南雄、仁化、乐昌、连州的光荣历史和现状进行回眸和展望。通过红色记忆、故事、史料和老区新貌等的收集整理和深度挖掘,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再现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发掘宣传老区人民传承长征精神,展示革命老区发展新变化、新成就。

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阅读《源流》专题报道,重忆和回顾那段烽火歲月,就是缅怀和颂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突出表现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就是以历史照现实,从现实中折射历史精神,激励当下发展,珍惜和运用红军长征这个精神宝库,重温一种伟大精神,获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现实力量;就是感受改革开放给广东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长征,永远在路上。重温长征那段苦难的岁月,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是让今天生活在幸福与和平中的人们,共同传承一个民族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和历史成果,共同守护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创造的宝贵财富,进一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平远读者 张学远)

7.弘扬思明精神的演讲稿 篇七

大家好!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是我们最可敬的雷锋叔叔对人生的解读。

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时的我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期盼身边有“雪中送炭”的情谊相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哪怕是“搭把手”的一点力量,都会让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还记得,在_年7月21日,北京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整个北京城变成了“水城”,上百辆汽车被淹没在水中。有一位出租车司机,用他那根常备的拖车杠拖出了十几辆汽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美拖哥”。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看到互帮互助的同学,自觉捡拾垃圾的红领巾;在我们的耳边,经常听到那一句句对老师的问候,还有班级那朗朗的读书声。在我们眼前,处处展现着新时代的活雷锋。其实,当你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当你送给老师一本字迹清秀的作业;当你为妈妈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当你为爸爸声情并茂地朗诵一篇课文;打扰别人时轻轻的一声对不起……这一切都是学雷锋的具体表现。这不仅仅别人得到了快乐,你自己同样也是快乐的。

8.弘扬宪法精神演讲稿 篇八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

同学们,现在我们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而不是星条旗或者太阳旗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呢?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本届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

那么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纠正网络游戏、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是其中的一员,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或发现某些不良苗头,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班主任,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9.在弘扬阳明精神的路途上 篇九

自2011年起,由余姚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作建立的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决定,每年在王阳明先生的诞辰主办国际阳明学研讨会。现在,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与中国文化特质”为主题,为期4天的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如期举行了。

每一次的激烈研讨、思想碰撞,如同拨开历史的尘烟,遥望五百年前的光景。呵,王阳明先生在岁月苍茫间行吟……

阳明故里,显露核心地标

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的目标是办成国际一流的阳明学研究基地,余姚力争成为国际阳明学研究的核心地标。“经过三年运作,成效十分明显,在编印资料、聘请客座研究员方面,都有可喜积累与推进。”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岳定如此介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教授布罗夫是第三次参加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因为王阳明,这位异国的客人对余姚已经相当熟悉了。布罗夫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还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担任理事,对中国古代哲学史、近现代史颇有研究。1950年开始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后,曾50多次来中国,每次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眼里的中国人,生活是很清苦的,”老学者用流利的汉语说道,“但现在中国飞速发展,余姚就是一个缩影,王阳明的故乡日新月异。”

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三浦秀一在大学三年级时的老师吉田公平,是荒木见悟先生的高足。三浦秀一说:“那时候,我对伦理学感兴趣,一听到吉田师所讲的阳明学‘无善无恶’说,就决定开始学习阳明学,或说中国思想史。”三浦秀一是第二次来余姚,他说,到达余姚北站时,发现附近的风景完全改变了,觉得余姚的发展速度真的很快。关于传承弘扬阳明精神,三浦秀一表示:“只希望全余姚的民众尊敬王阳明这位伟人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想象,三浦秀一在初涉“阳明学”时对余姚是怎样一种心驰神往。

此外,北京、台湾、贵州、江西、河北等地的学者专家大多与余姚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挂。他们或是早年就已踏访余姚,或是经年累月地魂牵梦萦。台湾的商业大学现代文学教授许佩玉第一次来余姚,但在精神上却已光临无数次,包括在书籍上的徜徉。她说:“我想,余姚担当阳明学核心坐标的重任,与世界的对接会更加多元。”

阳明征文,收获国际成果

由余姚发起的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已经形成文化品牌,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前段时间一经发出征文通知,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响应。一篇篇颇有分量的阳明学论文雪片般汇聚余姚。经过遴选,最终36篇论文进入研讨会的资料汇编。论文中有对阳明学架构性的意义阐述,有对阳明学具体个案的细致探析,有对阳明学旁支脉络的试图梳理,有对阳明学移植他用的不凡影响,有对阳明学散佚资料的版本考证……每一篇都观点鲜明、论据扎实、行文流畅、体系稳当,对于阳明学的理论资源与考据支撑,有着十分明显的补充,都是阳明学研究过程中的新鲜成果。

美国青年学者乔治·伊斯雷尔提交的论文《如何评价王阳明的政治生涯》,具有明显的西方视角烙印。这种西方视角,来自在久远年代完全没有历史交集的国度的审慎观察,条分缕析地呈示既有理论在细节上的“矛盾”或破绽。他在文章最后这么说:“在叙述王阳明的政治生涯时如果过分强调他良知学说的形成过程……我们可能会忽视当时的历史事件,包括王阳明行动中的复杂性、良知的历史性内涵,以及良知是怎么由当时的文化范式塑造与制约的。”这个美国学者对阳明学是热爱的,从理论与案例引用来看,他对阳明学研究投入过许多心血。其提醒与警示应该好过无数人云亦云的非理性称颂,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文献中心副研究员崔玉军提交了论文《北美阳明研究概述》。该文陈述北美阳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美国新儒学研究的兴起和演变,这是北美阳明研究的背景;其余两部分主要介绍北美阳明研究的主要情况,一是加拿大和美国学界翻译王阳明主要著述的情况介绍,二是两国学界阳明研究成果简介。这种战略性的研究成果,在普通的地方性研讨活动中可能难觅踪迹。

阳明研讨,丰富创新载体

余姚对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都有过或隆重或简约的纪念活动。余姚以取得实效为出发点,不断探索灵活多样、内容充实的研讨途径。在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上,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社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得到其他举办单位、各个环节的支持。以往,一般研讨会确定总的一个主题后,通常就是一场场研讨下来再无“层次”。此次,研讨会在一个总的主题之下,每一场研讨各确定一个分主题,层次分明、言之有物。第一场学术交流的分主题是“阳明学说”,第二场学术交流的分主题是“阳明学说与明清思想”,第三场学术交流的分主题是“明清思想与传统文化”……

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设置了2个“自由交锋”的环节。一个是取名为“传习”的学术沙龙,另一个是主题为“阳明与我”的学术辩论。“传习”学术沙龙举行于10月31日晚上,地点就在王阳明故居的“吾心光明”正堂。在那个夜晚,阳明学如同一只巨鸟,飞临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同于白天程式化的学术交流。布罗夫教授提出“找一找王阳明的血缘后人,旁系的也可以”。乔治·伊斯雷尔表示,阳明学在美国同样具备土壤,也可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一番话落,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青年学者作为“传道人”的形象跃然生动。贵州修文县王阳明纪念馆人员、安徽池州学院教授、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教授、广东和平县博物馆原馆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福建省上杭博物馆馆长……他们代表王阳明留有足迹的区域,共享当地的“传习”经验,构筑了另一条几乎完整的“阳明路”。

因为形式的创新、载体的丰富,阳明学研讨实现兼收并蓄、思想汇容的更好效果。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曾献平从姚剧《王阳明》来透视心学内涵,而宁波作家杨东标从传记文学《王阳明》来理解阳明学的端口发韧。这些,都是阳明学研究中或许会被遗忘的“幽径”。然而,因为研讨载体的丰富与创新,阳明学界外的声声笛音也应和着国际阳明学交响华章。

阳明弘扬,未来任重道远

如何更地开展阳明学研究和弘扬阳明精神?在落脚点上,“时代意义”显得十分重要。王阳明倡导“心外无物”,其实并不否定客观现实性。“心外无物”,但“心内有物”。王阳明强调的恰恰是客观世界与生命主体的密切联系。生命主体想要与客观世界实现平衡与和谐,首先需要修心,从而以良好的心性、良知的旨令来指导实际行为。吴光教授提出阳明学的“时代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赋予了阳明学新的生命力。把握住这一个“支点”,研究阳明学的“功用疑难”便被撬动了,阳明学就能从学术高深的殿堂走向平常的人群。

对王阳明及阳明学说的研究、传播,既要有艰深的理论探究,又要有深入浅出的传播方法。比如把王阳明形象搬上舞台、影视屏幕。传播过程中,阳明心学潜移默化地发送到了群众意识储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尔加也交流发言。央视“百家讲坛”被誉为经典名著与平民生活的桥梁,阳明学研究由小众的“古籍啃噬”拓展到大众的思想激荡,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

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月芬说:“在弘扬阳明精神的路途上,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有志于阳明学研究的人们任重道远。”

??互联网。“除了回我在洛杉矶的家,今年去过最多的就是中国。我们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之后,中方给了我们热烈的回应,正在‘拥抱’世界。中国并不是信息孤岛,这是一个渴望与世界交流的国家。”他说。

由于互联网的诞生,“世界是平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线地球村”的理想更加清晰可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梦想、浙江声音与世界得以更好地互联互通,乌镇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舞台。她以最本土的文化谱写最国际的篇章。

10.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 篇十

大家好,我是来自商学院10级会计一班的范永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长征胜利75周年—坚持信念》。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在大学里你感受到的是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然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听过这样一段话:抱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睡觉,醒来后,发现通知书变成了毕业证,证明我曾经来睡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当初来到学校的梦想呢?当初你读大学的坚定信念呢?你现在还记得吗?也许遇到困难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勇敢向前,却让一时的轻松愉快蒙蔽了心,我相信你们也不会想就这样虚度了三年的光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11.弘扬铁军精神演讲稿 篇十一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弘扬铁军精神演讲稿》的内容,具体内容:“铁军”精神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八个方面新风正气要求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践行铁军精神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篇一从红军长征到伟...“铁军”精神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八个方面新风正气要求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践行铁军精神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篇一

从红军长征到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从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词句,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铮铮誓言,党始终带领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新长征路上,虽然没有弥漫的硝烟,但是矛盾的系数不减、困难的程度更重、梦想的指数更高,更需要党员队伍这支“铁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闯关夺隘。

“打铁还需自身硬”。借用起自古铁器行的一句民谚,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明忧患,更是承诺。踏石能否留印,抓铁是否有痕,个体素质是关键。筑梦路上,书写“中国梦”的最美篇章,需要修缮自身,勇做淬火锻体的“铁军”。

匠作时代,铁为器物中硬度之冠。与铁互搏,“铁军”自身素质过硬是前提。刚出炉的铁块,彤如红玉,铁锤敲落,火星四溅,颇富诗意。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素质,这样的诗意就会在被打废的铁器面前成为讽刺。中央惩治腐败以来,我们看到,***、白恩培、李春城等“大老虎”吞食了

百姓的信心,“表哥”“房叔”“车爷”等热事件“凉拌”了干部形象。小康路上,心理失衡、道德失信、行为失范、价值失序的自身素质“四大缺失”,是他们脱轨的根源,其所持“社会公器”的正能量也异化为社会进步的副作用,让民众齿冷,让党性蒙羞,更是手执社会公器的党员们的重要警示。从混乱到守序,作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郑重承诺,既坚定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又刮起了明辨未来的“头脑风暴”。我们要学会观照自身,勤修从政之德,坚守做人之本,自觉践行转作风、改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各项要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以自身的清风正气筑牢公权私用、腐败侵蚀的“隔离墙”和“熔铁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铁的隐喻意味不言自明。复兴路上,“铁”是转型之困。与“铁”互搏,技艺是关键。转型之路如何走?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讲了方向,谈了要求。诸如“开会不准念稿”“密切联系群众”“新常态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新时期的政务要求应运而生,对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代中国,“自知自胜者方为英雄。”处在改革攻坚期,“铁军”们要持定民生基本观念,保持民权基本逻辑,运行民本基本判断,善于提升学习主动性、敏于刷新政务观念和及时跟上时代节拍。只有铁心向党、铁纪护身、铁面无私、铁律导航,保持上下齐心、同频共振的态势,才能不负用生命刻画的时代印记,释放出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崭新动能,成就个人价值和时代命题,赢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篇二

1935 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战娄山关。面对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词句。81 年沧海桑田,但红军这种“关山度若飞”的“铁军”精神今天依然感染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同志将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喻为“新的长征路”,发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铮铮誓言,提出了“四个铁一般”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这表明,在新长征路上,仍然需要党员队伍这支“铁军”团结带领人民闯关夺隘。那么,广大党员作为新长征路上的先锋队员,应如何锻造自己的“铁军”素质?

铁心向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忠诚于党是我们入党时的誓言,也是我们入党的初心。不忘这一初心,就要坚持铁心向党。忠诚需要专一,来不得半点虚假、半点二心。走好新的长征路,要求我们必须忠诚于党,铁心跟党走、铁心干事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定力,决不能摇摆不定、三心二意。红军在长征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能坚持到最后,凭的就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就是对党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和平年代,对党员忠诚的考验不像战争年代那么严峻了,但对党员忠诚的要求丝毫没有两样,同样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我们在忠诚度上有所欠缺,试图站在所谓“安全地带”、做墙头草,在贯彻中央精神上走过场、搞变通,甚至搞“山头主义”“独立王国”,最终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身败名裂。

铁纪护身。铁的纪律是“铁军”的鲜明标志。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新长征路上,这仍然是至理名言。对于我们党而言,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这是因为,那样的组织最终难免陷入“塌方式腐败”,那样的党员最终难免腐化堕落、身陷囹圄。我们党制定铁的纪律,固然主要是为了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和爱护党员,使我们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工作。应该说,铁纪虽然是束身的“铠甲”,但也是抵御种种外来诱惑和私心杂念的有效武器;是“铁军”的必要装备,也是我们的“护身符”。只有从这个层次上全面理解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始终走在前列。如果只将纪律视为对自己的约束甚至“刁难”,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搞“软抵抗”,甚至公然违背纪律,那就很容易失去“免疫力”,被形形色色的“细菌”与“病毒”感染。

铁面无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好人主义盛行,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党风廉政建设说得多、干得少;有的党员干部目无组织纪律,甚至跟组织讨价还价;有的家风、学风、作风不正;等等。出现这些现象,与这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拉不下“面子”、不能出以公心,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不无联系。严管是真爱,松软是危害。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领导干部只有以无私的“铁面”从严管理、带好队伍,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铁律导航。“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因为在艰苦探索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握了胜利前进的方向。同样,在新长征路上锻造新的“铁军”,也离不开铁律导航。这种铁律,就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就深刻体现了这三大规律。只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持续探索和把握这三大规律,我们就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赢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12.基于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创新 篇十二

关键词:雷锋精神;青少年;榜样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李祖超,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聂飒,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1]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正确引导。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通过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自觉地去认同和效仿,见贤思齐,进而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然而,目前青少年榜样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榜样种类单一、教育方法简单化、缺乏时代特征等弊端,导致榜样教育浮于表面,未能深入人心。为此,如何重塑并创新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中小学校榜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选择的榜样同龄化、亲近化

青少年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榜样,容易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最具可比性、可学性,这是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科学基础和客观要求。[2]因此,学校开展榜样教育,要尽量选取与青少年年龄相仿、亲切感人的学生榜样。

(一)走出“高、大、全”的榜样教育误区

笔者曾负责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课题,对全国8省(市)的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7.8%的青少年认为当前选择树立的“榜样人物形象有所夸大、不真实”;58.1%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形象“神化”“纯化”;48.4%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多是“高、大、全”的完人形象;仅有19.3%的青少年认为“榜样人物真实、可信,不浮夸”。[3]由此可见,当前榜样教育习惯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英雄人物,将榜样纯化成毫无缺陷、高不可攀、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无形中增加了榜样与青少年在精神上的距离感,使学生难以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这些榜样。相反,那些生活在青少年身边、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最能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的普通人却没能进入榜样教育的行列,这使榜样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现实性和亲切感。因此,学校在选取榜样时,要走出“高、大、全”的误区,遵循真实性、平凡性和可接近性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榜样教育的生活性,让榜样可信、可亲、可学,使青少年能够亲眼见、亲耳闻、摸得着、学得到。

(二)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亲切感人的同龄榜样

学校在弘扬雷锋精神、树立雷锋式的榜样时,要遵循同龄化和亲近化的原则。

首先,要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学生榜样,使之同龄化。榜样如果在年龄、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与学习者相仿或接近,那么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榜样行为,并自然产生模仿的倾向。[4]年龄相仿的群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比性。选取同龄人作为榜样,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比较意识和学习动机,加深学习者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要充分挖掘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青少年榜样,使之亲近化。不拘泥于个人贡献的大小,从校园好人好事到全国模范标兵,只要行为习惯能体现雷锋精神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青少年,都应该进入学生榜样的行列,既不过分拔高榜样的优秀品质,也不故意弱化榜样的缺陷不足,树立有血有肉、真实亲切的青少年榜样形象。

二、榜样宣传形式多样化、新颖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是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榜样教育宣传形式,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一)创新主题班会,及时宣传班级“小雷锋”

以班级为单位、以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会是班级及时宣传同学中的榜样事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局限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由班主任定标准、定主题、定内容,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够民主等弊端,导致同学积极性不高、榜样宣传效果不佳、激励作用不大。新时期的榜样宣传要充分考虑“90后”“00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和重塑传统班会。

在形式上,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可利用课余、郊游、节庆等时间,在户外组织小型班会,让班会地点更灵活、形式更自由、主题更丰富、气氛更轻松;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教师制定榜样标准、学生被动服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会主持人和榜样推荐人,介绍班级内部涌现的“小雷锋”,包括政治上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同学,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同学,生活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工作上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同学,信念上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同学,作风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同学,等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汇集班级每天的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的点点滴滴,鼓励大家学习和效仿,使榜样教育成为一项日常课程,形成班级的一大特色品牌。一方面,给予先进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先进作风;另一方面,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进取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小雷锋”的优良氛围。

(二)更新板报橱窗,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

板报和橱窗是反映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学校组织精神的重要隐形课程之一。新时期的榜样教育要更新传统板报橱窗宣传方式,使雷锋精神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隐形课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作用。

首先,在造型上,传统的校园橱窗多以单一的方形为主,给人以严肃刻板的感觉,应加强橱窗的设计感,例如圆形、多边形、流线型、立体造型等,以新颖的视觉效果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关注橱窗内展现的丰富内容。

其次,在内容上,传统的板报橱窗大多由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指定素材,由固定的学生干部设计版式、落实内容,这往往使大多数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指定的榜样缺乏认同感。应该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板报橱窗的主办人,采取广泛征稿的方式收集校园雷锋式人物素材,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使板报橱窗在设计风格和内容形式上都展现出多样化风格,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构建网络平台,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

一方面,在学校网站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运用文字、音乐、漫画、照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介绍“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大力宣传学生榜样的高尚风范和优良品格,弘扬雷锋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以及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搭建广泛的学雷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BBS、QQ、电子邮箱、微博、手机报等青少年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榜样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雷锋精神学习交流平台,使来自不同方面的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榜样教育资源,由点及面地传播与弘扬雷锋精神。

(四)借助节庆汇演,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标兵

首先,借助“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3月5日学雷锋日、国庆、元旦等节庆机会,由学生推举一批道德品质高尚、行为表现突出、个人贡献较大的学生榜样,授予他们雷锋精神标兵等称号;打破传统的领导颁奖形式,由当代道德楷模、师德标兵、著名科学家、知名学者、标兵推举人或曾经接受过标兵帮助的学生代表亲自颁奖,设计新颖的颁奖仪式、颁奖词和事迹展示,颁发富有纪念意义与激励作用的奖品、证书和奖章,向广大同学宣传标兵学生的先进事迹,以高度的感染力获取大家对榜样优秀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通过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文艺汇演,采用相声、小品、曲艺、歌曲、诗朗诵、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将标兵学生的成长历程、理想信念、感人事迹等生动展现给广大同学,借助丰厚的视听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标兵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之进行对比,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巩固其向榜样学习的决心。

(五)善用影视广播,全面展示雷锋式英雄风采

学校应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等校园媒体资源,介绍学生中涌现出的雷锋英雄式人物,例如汶川大地震中为同学打开生命通道的英雄少年马健和小林浩、在烈火中呼救15人的12岁小英雄夏娟、为救同学而牺牲的初一学生沙渊聪、在废墟中坚持读书的初一女孩邓清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阳光男孩楼岱悦,等等。学校要敢于创新,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德育,重视榜样教育,将影视活动纳入正常教学工作轨道,由相关部门负责选取典型影片、制定放映时间表,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式英雄人物的纪录片、宣传片,生动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质,加深广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也可以自拍或者与电视台合拍宣传优秀学生标兵事迹的短片,在班级或学校轮流播放。

三、榜样教育活动常态化、普及化

通过榜样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将雷锋精神的内化、践行和外化三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榜样教育系列活动之中,使榜样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常态化、普及化。

(一)内化雷锋精神,变理解为认同

内化雷锋精神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雷锋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模仿欲,自觉地将外在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思想意识的过程,具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班会、板报、橱窗、网络、影视、广播、节庆汇演等多种途径持续性地开展常态化、普及化的榜样教育,不断在学生中发现、表彰、宣传具有雷锋精神的好榜样,形成人人争当雷锋榜样的好风尚,构建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雷锋精神的内化过程。否则,榜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雷锋精神只是浮于表面,仅仅停留于每年学雷锋日热热闹闹做好事、认认真真搞形式等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层面,雷锋精神难以真正深入广大学生内心,甚至会让学生对此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

(二)践行雷锋精神,变认同为行动

践行雷锋精神,即依照内心认同的榜样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效仿榜样的行为,展现雷锋精神。首先,学校要鼓励广大学生对榜样行为进行常态化模仿,笔者对全国580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名人传记”是对青少年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书籍[5]。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广泛普及有关雷锋精神的书籍阅读活动,大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号召学生阅读雷锋传纪、雷锋日记、雷锋式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读物及红色经典等励志书籍,促进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模仿,完成由意识向行动转化的第一步;其次,学校要普及各种学雷锋志愿活动,将青少年对榜样的简单模仿进一步转化为真诚的实践活动,例如文明礼仪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爱粮节水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群体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广大学生运用新时期雷锋精神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常态化、普及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三)外化雷锋精神,变行动为习惯

外化雷锋精神是指主体的行为举止自发地、非刻意地体现出内心固化的雷锋精神。在这一层面,学校和榜样学生已不再是组织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导,青少年自身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独立主体,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他们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体现出来,成为一种稳定的日常习惯。雷锋精神的外化是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榜样教育效果的最佳体现;实现雷锋精神的外化,要求学校在持续性地开展各类榜样教育活动的同时,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学习者的先进行为,广泛发现学习者中涌现出的新榜样,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为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化,使青少年由学习榜样到自己成为榜样,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2-03-03.

[2]余明远.青少年榜样教育误区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5-127.

[3][5]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8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0-63.

[4]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22-127.

责任编辑/齐 欣

上一篇:我爱春节作文300字下一篇:我的爸爸小学一年级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