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练习(10篇)
1.赤壁之战练习 篇一
《赤壁之战》课前案
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
一、作者作品简介
1、司马光(公元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
二、关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三、字词积累
瑾:jǐn,美玉。出句:子瑜者,亮兄瑾也。
缟:gǎo,白绢。出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挟:xié,挟制,用强力逼迫别人执行某事。出句:挟天子以征四方。
奄:yǎn,覆盖,包住,常“奄有”连用。出句: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犊:dú,小牛。出句:乘犊车,从吏卒。
秽:huì,邪恶的行为;邪恶的人。出句:为汉家除残去秽。斫:zhuó,砍。出句:因拔刀斫前奏案。
枭:xiāo,勇猛。出句:刘备天下枭雄。
蹶:jué,跌倒;受挫折。出句:必蹶上将军。芟:shān,割草;除去。出句:今操芟夷大难。
弩:nǔ,一种用机械发箭的弓。出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旌麾:jīng huī旌,旗子的通称。麾,指挥作战用的旗子。出句:旌麾南指,刘琮束手。琮:cóng,八角形的玉,中间有圆孔。出句:刘 琮束手。这里用作人名。邂逅:xiè hòu,一旦,万一。出句: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荻:dí,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木植物。出句: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舸:gě,船。出句:豫备走舸,系于其尾。羸:léi,瘦弱。出句: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五万兵难卒合。顷之,烟炎张天。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五、读罢本文,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赤壁之战》课中案 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
一通读课文,读懂文意。
1、学习课文第一段 ★解释重点词语:
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嫌远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图谋 成就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慰问 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劝说 对付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顺利 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到 备南走,肃径迎之 逃跑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恳切慰问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老交情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礼待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都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成就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被 为孙权长史。做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朱俊 ★ 文意思考:
①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二子?
其实是借吊唁之名,来行探荆州形势之实。以此来决定他的策略。而目前当务之急是“共治曹操”,联合刘备,则可以抵抗曹操,稳固荆州。
②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他当时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鲁肃劝刘备“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敌曹操,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鲁肃与诸葛亮“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
2、学习课文第二段 ★解释重点词语: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拜见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劝说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消平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中原地区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侍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超过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成功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拿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使 受挫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 ★ 文意思考:
⑴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 劝孙抗曹
• ①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以此消除孙权的忧虑。• ②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之”相激;
• ③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⑵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席话,竟然“大悦”,诸葛亮是如何进一步说服孙权的呢?• 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形势发展的预测 • ①诸葛亮对刘、曹、孙各方实力的分析。
• 刘——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一万,刘琦一万。• 曹——兵力上,主力已疲;战术上,不习水 •
战;军心上,降卒不服。• 孙——兵数万。
• ②对未来形势的预测:破操后天下三分,鼎足之形成
3、学习课文第三段 ★解释重点词语:
是时曹操遗权书 送给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没有人 动以朝廷为辞 作为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 完全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部署 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 全都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上厕所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握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之前 不足与图大事。图谋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自己的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 使跟从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望 ★ 文意思考
1、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威吓孙权:“奉辞伐罪”表示师出有名;“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说明所向披靡;“水军八十万”宣扬实力。五万兵难卒合 仓促 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作为
2、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万一 回到 ①政治因素——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不顺;②地理因素——操占荆州,与吴共有长江之险;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对抗 ③军事因素——实力相差悬殊。
3、鲁肃的话为什么立即得到孙权的认同? ①鲁肃在关键时刻向孙权陈说迎降唯独对他不利,希望他“早定大计”; ②孙权主战,但对内部意见分歧持慎重态度。
4、学习课文第四段 ★解释重点词语: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虽然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功业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土地方圆 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 驰骋 为汉家除残去秽 坏人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请让我替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成为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舍弃 依仗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中原地区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顾忌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擒拿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只是顾虑 ★ 文意思考 周瑜是如何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的? ①孙权的优势:政治上——为汉家除残去秽; 地理上——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军事上——兵精足用,英雄乐业。②曹操的劣势:有后患;
不习水战;
天时不利;
军粮不足;
士兵不服水土。
5、学习课文第五段 ★解释重点词语: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核查 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况且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率领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妻子孩子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谋划 ★文意思考
1、周瑜为何要夜见孙权?他再陈方略对孙权有何作用? 孙权虽作最后决断,但信心不足,周瑜深知这一点。周瑜再次作了双方兵力对比,并阐述能以少胜多的道理,揭露曹操的虚声恫吓和不可克服的弱点。使孙权抗曹的忧虑得到进一步扫除。
2、孙权如此犹豫能在本段找到什么依据吗?这段话表明了孙权什么心态?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主张迎降的人很多。“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说明兵力不足。
表明孙权对胜利还没有充分把握,与曹操决一死战。同时也对周瑜绝对信任。
六、学习课文第六、七段 ★解释重点词语: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退军驻扎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竖立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送给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距离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轻装精锐的部队 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率领 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背负 ★ 思考 史笔有什么特点呢? 史笔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构成分,又要分清事情的轻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1、详略分明,既再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又突出地描述其中的重要史实。
2、评价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寓褒贬于叙事。
3、在叙事中显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赤壁之战》课后案 编制:任杰 审核:李峰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枭.雄(xiāo)会.稽(huài)芟.夷(shān)王室之胄.(zhòu)B.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少不更.事(gēng)C.奄.有(yǎn)累.官(lěi)番.阳(bó)一蹶.不振(jué)D.斫.案(zhuó)邂.逅(xiè)羸.兵(léi)烟炎张.
天(zhǎng)答案:B(A,kuài;C,pó;zhàng)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五万兵难卒合 卿能办之者诚决 B.烟炎张天 雷鼓大震:
C.将军禽操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D.助画方略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答案:D(A.卒通猝,诚通请B炎通焰,张通涨C.禽通擒,雷通擂D邪通耶)
3、下列各句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驱中国士众 鼎足之形成矣 B.致殷勤之意 中江举帆 C.其实汉贼 地方数千里 D.各顾妻子 初一交战
答案:B.(中国,中原地区。形成,形势形成。殷勤,恳切慰问。其实,它实际上,地方,土地方圆。妻子,妻子孩子。初一,刚开始一)
4、下列活用词语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率轻锐继其后 B.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敬贤礼士 C.必蹶上将军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甚失孤望 英雄乐业
答案:A形作名(东,名作状,礼,名作动。蹶,使动。先,形作动。失,使动,乐,意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B.可烧而走.也 走:逃跑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轻装精锐 D.引军北.还 北:北面 答案A(走,使动。轻锐,轻装的精锐军队。北,向北面)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共治曹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B.略已平矣 助画方略
C.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D.乘犊车,从吏卒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答案:D,士兵。(A对付,部署。B大致,策略。C将要,正)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方圆 B.北面而事之 事情 C.引次江北 率领 D.五万兵难卒合 最终
答案:A.(B侍奉C退军,D仓促)
8.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急而不断 B.备必喜而从命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B,修饰连词.其它转折连词。
9.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权以示群下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问征夫以前路
D.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答案D,连词,来。其它介词,把。
10.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为操后患 C.安能复为之下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答案D,介词,被。其它动词
11.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B.品其名位
C.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D.其可怪也欤
答案:D,语气副词,表强调。其它,代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顷之.,烟炎张天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D.进,与操遇于.赤壁 豫备走舸,系于.
其尾 答案D.介词,在。(以,介词,用,介词,按照;乃,于是,才。之,音节助词,代词。)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③乃罢会(于是)④骑乃得过(于是)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A.(②,甚至,④,才)
14.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巨是凡人
⑤我,子喻友也 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⑨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⑾行将为人所并 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 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 C.①②/④⑤/③⑥⑾/⑦⑧⑨⑩/⑿ D.②④⑤/①⑾/③⑥⑿/⑦⑧⑨/⑩ 答案B.(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臵句,省略句,状语后臵句,定语后臵句)15.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断代史史。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本文结构清晰,内容安排也很自然、严谨。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先写战前各方的活动,侧重写孙刘联盟;再写战斗实况及结果。
C.作者详写孙权和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是略写,且大部分是侧面描写,这样以孙刘为主,兼及他方的写法,避免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D.本文以清晰的笔墨,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各种人物的对话,写了孙曹劣势和优势、被动和主动转化的因素与结果。答案:《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断通史。
二、翻译句子
1、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3、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2.赤壁之战练习 篇二
一、教育游戏
1.游戏概念的发展
古往今来,不少学者对“游戏”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古希腊大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亚里斯多德认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德国沃尔夫冈·克莱默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游戏作了一个界定:“游戏是一种由道具和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于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它与现实世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能够体现人们之间的共同经验,能够体现平等与自由的精神。”[2]从上述学者对游戏的定义看,游戏一开始其实是一种教育活动,只是后来演变成了消遣娱乐工具。
2.教育游戏的定义
从游戏的演变历史来看,游戏本身兼有教育和娱乐的功能。随着电脑和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和网络游戏具备了高度模拟现实世界的能力,因而使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也成为可能。从而避开传统实体游戏教育信息量过低,避开传统教育方式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将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实现寓教于乐,还可以在游戏的设计上灵活多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可以这样定义教育游戏:它是能够培养游戏参与者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脑游戏类软件。教育游戏的特点首先是可玩性强,其次是必须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游戏的必要条件是“有趣性”,充分条件是“教育效果”。教育游戏目的是隐性的,玩游戏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教育游戏同样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玩的兴趣,满足参与者内心需求,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感愉悦体验提升其情感调节能力,通过情节探索增强其认知能力,通过角色操控提高其社交能力。教育游戏将知识与娱乐融为一体,不仅能够让游戏使用者愉快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其深度学习,有效获取知识、技能,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3]
本文论及的历史教育游戏就是以历史基本题材为内容而开发出来的一类游戏,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特定时期的交互式的历史学习背景,在这个背景中,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设计游戏方案,实现教学目标。使用者置身于这种学习背景中,不断实现任务目标,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教育游戏对历史教学的提升作用
1.教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动机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或者说动机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家将动机定义为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通俗地讲,动机就是让人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着人行动的方向。[4]教育游戏精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了游戏者的兴趣,即时的互动反馈,也给游戏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条件,形成外部刺激。[5]游戏过程中的挑战一直保持游戏者的好奇心,提高了游戏者的内在动机。我们知道,人都关心自己的过去,中学生更是对人类过去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好奇,教育游戏能以精美的画面,逼真的场景还原过去的历史,从而唤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游戏设计者在教育游戏中将关卡、生命值、财富值等挑战元素融合进去更能激发学生去玩,去挑战的动机,抱着浓厚的兴趣玩教育游戏,也就是等于潜移默化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扫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
2.教育游戏能丰富历史教材内涵与外延
众所周知,历史教材因为受课时限制,要对很多历史事实进行“切割”“压缩打包”,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交代的史实都比较简练,导致结论性的语言较多,对于形象思维比较强的中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而历史教育游戏则可以弥补这种不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历史事件完整地表现,让人物活起来,事件活起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历史,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不需要死记硬背历史。
3.教育游戏能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
首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刚好是教育游戏设计制作时要考虑诸多要素的一部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求依据学习目标,创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建构意义的情境。协作和会话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指的是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运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6]其次是沉浸理论。沉浸是指学习、工作时的最佳状态,它所带来的内在满足感能使人们在从事任务时满怀兴趣,忘记疲劳,不停探索,不断达到新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教育游戏为游戏者创设能获得沉浸体验的学习情境,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最终使其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历史教育游戏在设计时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而游戏效果则要让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沉浸”,对学习内容产生粘性,主动思考和探索。
4.教育游戏能让历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成为可能
历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的讲授互动,更需要学生与讲述的内容互动,提升学生的体验。讲述(倾听或观察),操作、实践(体验),总结,这些有机结合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历史事件都是过去了的事件,无法还原,因此教师和学生无法让时光倒流,重新体验过去的历史。但是教育游戏利用电脑技术可以虚拟过去的历史,还原当时的场景、人物和情节,从而可以将体验式教育真正融入历史教学。这就为历史教学开启了另外一道门。直接把历史事件或规律告诉学生,或者让学生以游戏角色方式体验历史事件的演变,其间经历种种挑战、冒险、博弈。比较两种方式哪种得到的认识更深刻,更接近历史真相?自然是后者。例如,甲午海战,中方用的实心弹,弹重发射慢,以求击穿敌舰后进水沉没。而日方用的是开花弹,击中我舰后会发生剧烈爆炸起火,且弹轻发射速度是我方的好几倍.....若在教育游戏中按此设计,学生扮演角色体验后,对中日甲午海战中方惨败的原因无疑有深刻认识,更会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激起学生发奋图强的爱国情感。
基于以上原因及教育游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笔者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赤壁之战”为例,探讨一下目前教材和教学手段的局限,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赤壁之战”教育游戏的模块设计
教材以300余字描述了赤壁之战的过程。在这300多个字中,有240个字是用以介绍战争开始之前的局势分析[7],随后用30个字描述战争经过。30个字描述一场近30万人参与的战役,尽管随后教材配了一个黄盖假投降真火攻的故事,但还是没能把这场战争比较丰富立体的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以教育游戏的方式呈现,就可以让学生“触摸”真实的历史。通过虚拟现实,将声像、角色等有机结合起来,形象地还原历史真相。装载丰富历史事件信息,可以不再受篇幅限制,避免史实交待失之于简。
1.场景设计
设置三方集团占据势力范围(地图),以古赤壁为主,周边重要的城市,如许都、江陵、新野、建业等均纳入设计;人物服装、言语、礼仪、城市建筑,道具如兵器、车马等均仿照三国时期的风格。
2.角色设计
重要人物如曹操及其重要的谋士、将领,刘备、诸葛亮及其将领,孙权、周瑜及其谋士、将领。角色的能力可分为:知识、技能、生命值等。
3.剧情设计
可设计为战争准备、战争对峙和战争对决三个阶段。各个战争阶段可适当延伸,每个集团可以加入谋略、操练、计策等斗争手段,为本集团利益向对方攻击。剧情走向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最终以孙刘联盟击败曹操为结局。在剧情细节上,可以补充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曹操在南下之前,对关中做了部署以防动乱,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军事上建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其后取新野,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后于长坂坡灭刘备主力。在此之前,盘踞东南的孙权准备西取荆州。刘备在曹军进攻下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孙权派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随后刘备派诸葛亮前往孙吴,商议抗曹大计。最终在诸葛亮、鲁肃等人斡旋下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孙权派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与曹军相峙于乌林、赤壁一带。周瑜在先期水战中挫败曹军等等。
4.游戏模式
游戏可设置成闯关模式,以关卡为节点,顺着三条分支剧情向前演进,一条是曹操军事集团。从他扫清袁绍势力起,一直到败走华容。第二条线是刘备军事集团,从依附刘表、三顾茅庐问策《隆中对》起,直到赤壁之战,攻取荆州南部四郡。第三条线是孙权军事集团,从三伐江夏太守黄祖起,直至赤壁之战止。在进行游戏通关任务时,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运筹帷幄,充分理解与感知“上兵伐谋”的道理。
5.游戏环节设计
在具体环节设计上,遵循游戏角色扮演的两大原则:首先是任务原则,玩家接受任务—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不断与他人交流(包括回答知识点问题等)—在虚拟的团队协作下完成游戏任务。游戏任务是虚拟学习环境设计的中心,是体现游戏学习目标、游戏学习内容的载体。其次是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是维持学习者在游戏活动中保持较高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基于一系列的实验结论,学习专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个体“内在动机”理论,分析得到激励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挑战、好奇心、控制和幻想。在游戏过程中,当学习者完成一个任务时,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如学习者经验值的增加、某个道具的获得、生命值的增加等。[8]
根据上述游戏内容的选定,以及制作游戏的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具有立体感、实景感和可操作的赤壁之战教育游戏。它以真实历史为线索,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各种斗争,过关斩将,根据闯关成功与否增加或减损生命力、技能、装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兴趣来探索、发现,并在相应的故事情节中构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认知的自我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获取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角度,其效果无疑比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做习题强记要好很多。游戏让学生“亲临”历史现场,并且自己扮演人物角色,征战疆场,与敌方斗智斗勇,体验真实历史过程,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我们知道,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参与、体验,然后获得成功感。由于目前学校主要实行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学生很难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而通过游戏场景、接受任务安排与竞技闯关等方式,则能够使学习者获得深度的参与感、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自我实现。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思维活泼,其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主,提倡体验式、启发式教学,而教育游戏的特征刚好可以满足这些特点。另外,中学生这个年龄段以感性认识为主,通过参与游戏角色,进行摸拟的系列社会化的活动,能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知识。并且游戏的重复性可让学生反复实践和练习,帮助记住知识点。
综上所述,将教育游戏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其外在形式迎合了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内在机理便于植入学习目标,必将会给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历史学科毕竟是一门过去式学科,很多故事情节是基于史实不可改变或过度艺术加工的,因此如何在游戏资源、剧情设计、任务的安排中穿插娱乐性内容,使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实现有机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育游戏面向的对象为中学生,因此还要防止暴力、色情、低俗等不良内容出现在游戏中。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教学重难点设计成教育游戏,以及教育游戏如何合理地在课堂教学或课后作业中使用,这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与探究。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下,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材及传统教学手段明显存在不足。教学现实与课程标准要求有着一定差距。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大胆改革,顺应信息化大潮,将教育游戏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本文以赤壁之战为例,根据赤壁之战历史背景知识,介绍如何设计教育游戏模块。并预测学生通过教育游戏的学习效果应优于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游戏,历史教学,赤壁之战
参考文献
[1]宋勇.初中历史教育游戏“奇迹之旅”的设计与开发[D].保定:河北大学,2009
[2]史忠翠.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方芳.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4]罗卜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40-262
[5]宫树梅.历史题材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荣钦科技.游戏设计概论[M].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4:5-2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3.真实还原“赤壁之战” 篇三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小白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
曹操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此外,周瑜的同郡蒋干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也确有其事,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而蔡瑁、张允也没有被卷入其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
4.赤壁之战剧本 篇四
鲁肃:(对刘备转达孙权之意)刘豫州(刘备)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刘备: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孙讨虏(孙权)是好人,江南英雄都归顺他,他占了6个郡,现在不如去结好东吴,但你却投奔平庸的吴巨,能有依靠吗? 鲁肃:(对诸葛亮)我是子瑜的朋友。
诸葛亮:(对刘备)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诸葛亮:(劝孙权)现在您与曹操争天下,曹操实力很强,英雄无法施展本领,故刘渝州逃来,希望您估计自己的实力,如果能用江东兵力不如和他决裂,否则,向他称臣,您假装服从,将大难临头!
孙权: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如果不成功,只是天意,又何必居于其下呢?
孙权:(发怒)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
诸葛亮:刘豫州(刘备)虽然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刘表的儿子)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刘备),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 曹操:(一封信给孙权)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
长史张昭等人:曹操征讨天下,抗拒他不利,我们不如迎顺他。孙权:(握着鲁肃的手)您要说什么?
鲁肃:将军您迎顺他会得到什么归宿呢,望你早成大计,不要采纳他们的意见。孙权:(叹息)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周瑜:(对孙权)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打败他。孙权: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这天夜里
周瑜:(对孙权)我只要精兵五万,就可制服。
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黄盖: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
5.赤壁之战作文 篇五
这不,最近“金融风暴”突然袭来,把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都弄得有些措手不及。蜀国的刘皇叔银行,吴国的瑜记米店,魏国的天茂菜市场,都已经倒闭了。
大奸雄曹操为了争夺物资、土地、正在策划着第二次赤壁之战。
这一消息立刻传到了诸葛亮、周瑜的耳朵里。诸葛亮就走到了蜀国的“秘密工场”,旧这样“叮叮当当”地响了七天七夜,诸葛亮走了出来。
第八天早晨,张飞早早地等候在了“秘密工场”门口,问道:“先生,您又有什么新发明。只见,诸葛亮拍了两下手,“秘密工场的大门打开了,里面推出了两架新武器。诸葛亮说:“第一架飞机名叫‘烈隼号’是一架侦察战斗机,它小巧玲珑,适宜藏入云中,不会被敌人发现。第二架是一艘船,名叫“游鱼号”,它的速度非常快,行如流水,十分敏捷,每小时可达两千千米。
很快,第二轮赤壁之战拉开序幕,不知是谁在水底放了颗鱼雷,把吴国的大船,炸了小洞,周瑜并没有发觉,最后船沉了下去。只见,“烈隼号”在云朵中不停射导弹,把魏国的水军打得焦头烂额,把曹操急得不知所措,魏国的大船射出鱼雷,“游鱼号”敏捷地躲避着,“烈隼号”射出激光,将魏国的大船摧毁了,曹操的阴谋也被摧毁了。
6.赤壁之战作文 篇六
因为曹操大多数是北方人,所以不习水性。在战船上总是呕吐头晕,所以在开战之前,曹操下令将战船分组钉在一起变成船寨减小晃动。此招一出,诸葛亮和周瑜打算将计就计,制定了诈降加火攻的办法。
晚上老将黄盖假装去投奔曹操。在接近曹营时突然点火。快船顺流而下直奔敌军,曹军将士遭此暗算,顿时乱作一团,由于战船钉在一起密布江面,曹军跑也没法跑,躲也没法躲,时值东南风急助长火势,大火倾刻间遍布了曹军的船阵。直至点燃了岸上的营房。魏、蜀两国趁此机会派出精锐出击。一鼓作气大破曹军,曹操只能逃跑。
7.赤壁之战与统计预测 篇七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一次重大经典战役,它标志着军阀混战从此结束,东汉统治名存实亡,三国鼎峙的局面形成。因而,诸多古籍都对它进行了重点描绘,着力铺陈。《资治通鉴》记述大战用了1690字,共六页;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用了十六则描述大战,占全书二百四十则的十五分之一;而经毛氏批改的《三国演义》描写赤壁大战整整用了十回、五万余言,几乎占了全书总量的十二分之一。
然而,纵观此战,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件事情却是预测天气。
赤壁之战的两个转折点都与天气有关:如果没有孔明先生对大雾的成功预判,草船借箭一事便不会成功,曹操也就不会中周瑜的反间计,将精通水战的蔡瑁和张允误杀;倘若诸葛亮没有预测准风向的变化,东风没有“借”到,那就不会有之后的火烧赤壁,孙刘联盟大破曹军,历史恐怕就得改写。
如今人们每天准时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在古代,预测天气、知晓天机,靠的还是一些非常原始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神灵性预测。也称神秘预测,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盛行于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神灵性预测主要是指建立在宗教迷信基础上的占卜预测,常用的占卜工具是龟卜和蓍筮。
利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了生存,机体内的器官会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种“适应性”会代代遗传下来,形成一种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其中,有些动植物在天气变化之前能表现出特有的反应,可以预示冷暖或晴雨。影片中,诸葛亮就根据手中捏的小乌龟的“出汗”情况判断次日清晨有大雾。其他如“燕子飞得低,出门带蓑衣”、“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民间谚语也是依据自然界中动植物的表现来预测天气的例子。
周易预测法。以《易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建立事物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模型,进行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古人就曾以《河图》、《洛书》为基础,以它们作为小天地来演绎大天地。
根据日月星辰等天文景观。这方面的谚语有“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天上星星跳,落雨如水倒”等。
上述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却不是“精确的科学”,不可能时时灵验。
时至今日,天气预测仍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谁能够准确地预测天气,谁就能够占领先机。知晓天机,你可以预警风暴灾害;知晓天机,你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轻松获利;知晓天机,你可以⋯⋯ 。
并且,如今的天气预测,准确率也越来越高。在这当中,统计模型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当前,世界各国的气象部门在进行短、中、长期天气预测时都广泛地使用了多元统计、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
8.赤壁之战教案 篇八
所加。
“赤壁之战”为我国古代战史上典型的以弱性强的战例之一,此战以孙刘联
军获胜、曹操一方失败而告终,自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意为:以历
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作者司马光(10-1086年),字君实,陕州
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课文简析
本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记述,提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正确,劣势可
以转化为优势,弱方可以战胜强方的战争规律。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助画方略”):写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战前的决策。
第二部分(“进,与曹军遇于赤壁”一结束):写孙刘协力破曹军于赤壁-
战争的实况。这两个部分,前者详写,后者略写。作者之所以这样剪裁材料,是
为了突出战争中思想策略的重要,而战争实况只是用了证明战前孙刘方面决策的
正确。“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把主要的镜头
推向战场,这是本文成功之处,显得不落俗套。
特点提示
用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鲜明特点。本文中对话部分
约占了一半的篇幅,对孙、刘、曹三方的情况及战事的发展,很多都是通过人物
的`对话叙述出来的。特别是曹操的活动,几乎全由诸葛亮、鲁肃、周瑜的谈话告
诉读者,这就在叙述上节省了很多笔墨,同时,这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也
就跃然纸上了。
问题思考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齐、曹三个方面,
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
解题思路
赤壁之战由孙、刘、曹三方参加,刘备军事力量小,不是抗曹的主力,而曹
以重兵威胁,孙权在劣势下,虚心听取各意见,作出正确决策,最后以弱胜强,
9.赤壁之战教案 篇九
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诵读 自主合作探究 练习巩固
知识链接:
●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虚词
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五.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二)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常用文言词。
次:①临时驻扎。例:引次江北。②次序。例:余船以次俱进。
当:①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应当。例:当横行天下。③会。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①方法、计谋。例:助画方略。②将要。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③刚。例:操军方连船舰。④方面、地区。例:挟天子以征四方。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例:地方数千里。
计:①出计、谋划。例:今为君计。②计谋。例:备用肃计。
将:①将领。例:命猛将统兵数万。②统帅、带领。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③将要。例:将顺江东下。④扶持。例:出郭相扶将。⑤助词,无义。例:宫使驱将惜不得。
蹶:①跌倒。例:一蹶不振。②使受挫。例:必蹶上将军。
立:①站立。例: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②使成。例:足以立事。③即、立即。例: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
乃:①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于是。例:乃罢会。③才。例:骑乃得过。④乃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夷:①削平。例:今操芟夷大难。②平坦。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走:①快跑、逃跑。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②使逃、驱赶。例:可烧而走也。
卒:①士兵。例: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②死。例:鲁肃闻刘表卒。③终于。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①地方(土地纵横各……)[例]地方数千里。
②妻子(妻和儿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③北面(面向北)[例]北面而事之。
④交通(相交而后通达)[例]阡陌交通。
⑤无论(不要说)[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⑥于是(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
(三)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10.赤壁之战的N种意外 篇十
吃了大亏。虽然周瑜赢了,但时光倒退,如果周瑜再用这个计谋去攻打曹操,以下的这几种意外就可以让周瑜失败!
第一种:下雨
当大军接近曹操领地时,周瑜便让士兵们把船点着。可就在计策即将成功之时,天空乌云一片,就在他们跳下水后,突然下起了暴雨,搞得周瑜措手不及。虽然周瑜是杰出的军事家,怎奈也有马失前蹄之时,平时倜傥有加的周瑜只能狼狈地泡在水里眼睁睁地看着船上的火一点一点被浇灭。而曹操知道自己上当了,便派出几万名神射手,划快船追杀周瑜他们,结果周瑜和士兵们被乱箭射成了“刺猬”。哎!真是人拗不过天,人算不如天算啊!
第二种:船翻了
众所周知,周瑜大军乘的是那种小快船,以那个时代的造船技术而言,不可能两全齐美,如果速度很快就不可能很安全。周瑜立功心切,造船时只考虑快而把最重要的安全放在次位,这样就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当周瑜让士兵点上火以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跳水,这样就使本来就不太安全的小船摇摇晃晃,东倒西歪,结果终于翻船了,周瑜大军便成了“烧烤”。
第三种:浪把船打湿
周瑜在驶向曹操的领地时,一路上,风和日丽,江上也风平浪静,只有船驶过时留下的一串串涟漪。周瑜站在船头,不禁得意扬扬:真是天助我也!正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正当周瑜得意之际,突然狂风大作,一个大浪打上船来,把船上引火的芦苇打湿了,硫磺和硫酸等也都泡在了水里。周瑜见此突发事件,顿时目瞪口呆,想掉转船头回营地,可东南风很急,曹营又近在咫尺,没办法,保命要紧,只好真投降了,唉!真是弄巧成拙……
第四种:黄盖算错了
黄盖算错了,今天不是东南风,而是东风,周瑜他们把船点着后,船却往东行驶。周瑜他们一看大事不好,只好撇下船,逃命要紧。好在周瑜旗下大军个个都熟悉水性,周瑜带着士兵逃回营地,刚进门就要对黄盖进行军法处置。再说曹操,他知道自己上当了,恼羞成怒,便派上百万精兵强将攻打周瑜营地。再说这边的周瑜因为要对黄盖进行军法处置,而黄盖平日待士兵不薄,士兵们都纷纷替黄盖求情,说黄盖能征善战,有谋有勇,立过无数战功,虽然今天失利,但功大于过。周瑜这边正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曹操大军已经攻进了营地,周瑜大军毫无防备,被杀了个片甲不留……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看来,周瑜大军覆没不是没有可能的。
星亮点:
我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寻求标准答案。小作者用他对赤壁之战的N种意外的大胆猜测,告诉了我们其实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积极开动大脑,努力探索研究,敢于质疑,勇于推测,我们就会更加聪明,更加理性。小作者提出的赤壁之战的N种意外也是作文中发散性思维运用的典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