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比赛演讲稿(精选15篇)
1.新闻比赛演讲稿 篇一
XX举办青年民警“知荆楚爱湖北 燃激情促跨越”
演讲比赛活动
为贯彻落实上级团委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在青年民警中营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5月17日上午,XX监狱团委组织举办了“知荆楚爱湖北 燃激情促跨越”演讲比赛活动,来自9个监区的12名青年民警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来自监控中心的女警XX荣获第一名。
本次演讲比赛采取评委现场打分、现场宣布结果的形式,评委由担任,按照演讲内容、演讲技巧、演讲效果等进行综合评分。参赛的选手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根据个人工作职能与岗位职责,围绕促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行了演讲,他们用鲜明的观点、生动的事例、真切的情感,感染了现场的观众,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本次演讲比赛是XX监狱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团省委加强青年队伍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知荆楚爱湖北 燃激情促跨越”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自活动开展以来,各支部积极响应团委号召,把演讲比赛作为青年民警“比素质、比奉献”的重要机遇认真对待,广泛动员、积极组织人员参与活动。有的为参赛人员出谋划策,对演讲稿认真进行审核把关;有的调整工作计划和安排,比赛期间不安排参赛人员从事与比赛无关的工作,排除干扰,全身心投入准备比
赛中。广大青年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有的广泛阅读,多方查阅收集资料,精心准备演讲稿,反复修改完善;有的多次进行试讲,多方听取意见,不断提高演讲水平,确保演讲取得良好效果。
此次比赛活动,充分展现了监狱青年的综合素质,全面展示了青年民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青年民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监狱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新闻比赛演讲稿 篇二
前不久全省农机系统机电学校成功举办了“四项技能 (电工、钳工、计算机、即兴演讲) 比赛”, 我有幸成为此次即兴演讲比赛的栽判长和我校参赛选手的训练指导老师, 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两名选手在即兴演讲比赛中成绩显著, 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想就此谈谈关于即兴演讲的训练与指导。
一.吃透大范围, 找准小标题。
此次演讲比赛的题目范围是“市场经济与中专生的人生观、择业观”。要求演讲者从中专生的校风、学风和择业观三个方面进行准备, 临时抽签得题。临时抽签得题就必须扣住所抽题目讲, 所讲题目明确地对演讲范围或主题作出限制, 而所抽题目的指定内容并不一定是演讲者非常熟悉和深有感受的, 因此难度较大。再者这种即兴演讲受现场气氛和听众对象的制约较小, 且一般不能从现场情况出发, 而主要是所抽题目的制约, 所以演讲的关键是审题和迅速组材。我对大范围进行了分析, 把内容范围缩小为中专生的校风、学风和择业观三个方面进行组材。有了题目范围, 审题是第一步, 审题出了偏差, 整个演讲就会因不合要求而砸锅, 我把这三方面又进行了分析, 找出可能有的小标题, 让学生准备时心中有数。
结果, 比赛时我校第一位选手钟丽抽的题目是《让青春无悔》, 她灵活运用“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里的典型事例, 赞扬两位中专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找准自己的位置, 自强不息做出显著成绩的事迹, 加上她富有感染力的开头和响亮的结尾博得了场上的阵阵掌声并荣获一等奖。另一位选手李平抽的题目是《家人的汇款单》, 这个题目也就是我们准备的高消费的内容, 他在演讲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给儿子的汇款单上写下了《锄禾》这首诗, 终于感动了儿子的事例, 扣住了题目, 材料也充分, 效果较好。
二.变无备为有备, 发挥高水平。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这说明即兴演讲的成功与否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 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我们吃透题目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与准备之中。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把此次训练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大约二十天) :查资料、准备稿子, 迎接初选。这一阶段根据演讲学社的推荐和教师的初审确定了六名候选人, 这六名同学都是历次演讲比赛的佼佼者, 基本功和演讲技巧都比较好。他们首先的任务就是查资料, 每个方面都要准备充足的典型事例, 要有鲜明的观点, 然后设计好开头和结尾。这其间我和另一位语文教师负责帮助学生查资料, 修改演讲稿, 进行演讲技巧的辅导。在十月初进行了一次初选, 此次比赛每人抽两次签, 讲两次, 选出普通话过硬, 思维敏捷, 语言组织能力较好的两名同学, 然后把这六位同学收集的资料统一起来, 精选出有用的供参考, 准备好演讲稿。
第二阶段 (最后15天) :集中训练, 个别指导, 力争发挥高水平。俗话说, 熟能生巧。演讲者必须对所准备的资料胸有成竹, 才能临场镇定自若。在这一阶段我们让这两名同学到各班进行巡回演讲, 每次讲完都要求听众提出问题, 让演讲者回答锻炼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对资料的熟悉程度, 训练心理素质, 纠正错误语音, 进行态势语言的指导。临近赛期, 两位选手变无备为有备, 比赛结果果然不负众望。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各种社会活动中, 一个人正正规规地写好演讲稿然后登台面对广大听众演讲的时候并不多, 但即兴演讲却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可能, 这是一种最普通而又最高级最简单而又最困难的演讲方式, 人人都需要掌握的说话艺术。作为教师要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即兴演讲的指导工作。
3.近观第八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 篇三
在开评仪式上,华赛主席于宁介绍,本届华赛的报名作品多达3万幅,初审后参评的作品约7000幅。经过多年的历练及影响力的提升,华赛的参赛作品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另外,参赛作者,特别是中国参赛者,对比赛要求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参赛作品题材更贴近实际生活,作品内容也更具有启发性。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介入和发展,本届华赛也在评选规则上遭遇到一些新问题,相信这些问题的提出会将华赛向更有活力的方向推进。
职业背景丰富的国际化评委团队
在华赛主席于宁眼中,本届华赛的评委水平可以说是历年来综合水平最高的一届。由于1名外国评委因签证问题未能按时出席,评委共12人比往年缺少1人,其中中国内地评委4人,外评8人(其中包括香港评委1名,及马来西亚裔中国籍评委1名)。虽然评委的偶数人数可能会导致评选中出现投票结果6比6的状况,但最终通过讨论和对落选作品复议的评选机制,并未对比赛结果造成太大影响。
本届评委构成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地域分类上来说,此次评委有来自中国的赵德润、王文澜、柳军和张蔚飞;有来自美国的评委詹姆斯·都利、玛丽安·高伦和罗伯特·普雷基;来自非洲马里的评委阿玛杜·查布·图雷;来自拉丁美洲阿根廷、目前在德国欧洲新闻图片社(EPA)工作的评委赫拉修·维拉罗伯斯;来自东亚的韩国评委宋修庭;来自东南亚的马来裔中国籍评委吴才兴;以及中国香港的评委余伟健。
二、从职业背景上说,评委中既有在新闻一线工作的摄影记者,如《中国日报》的王文澜、《解放军画报》的柳军、法新社驻北京首席摄影记者吴才兴、美联社香港摄影记者余伟健;也有图片社资深影像人士但本人不拍照片的,如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总监张蔚飞;有做过文字记者、图片编辑、摄影部主任,现在基金会工作的詹姆斯·都利;有做过摄影记者和《时代》周刊图片总监,现从事独立影像工作的玛丽安·高伦;有一线图片编辑、为EPA工作的赫拉修;有职业是教授、同时兼任策展人的查布;还有来自汉城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宋修庭。他们丰富的职业背景无疑让人对此届华赛评选结果颇有期待。
三、今年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将 “策展人”引入到新闻摄影比赛之中。与比赛传统倾向“硬新闻”的美感指向不同,“策展人”更倾向于主观诠释。但对于策展人在新闻摄影比赛上会不会更偏重作品艺术性的问题上,本届华赛评委会执行秘书黄文认为:“策展人的定义很宽泛,可以做任何题材和形态的展览策划,包括艺术和新闻。而策展人是否能胜任评委,要看他是否有足够多的职业经历和沉淀,能对各种形态的作品有反思和评价。荷赛评委会执行秘书史蒂芬·梅耶斯就是一个深度介入世界艺术摄影的人,他策划了很多艺术方面的展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做荷赛评委会秘书时对新闻摄影精准、到位、深刻地观察。”
总之,评委团队不仅拥有来自全球各地摄影界的资深专家,难得的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都拥有在中国工作的经验。在这样 “超级混搭”的团队中,评委们把与各自工作背景、文化背景相关的意见表达出来放在一起发酵,充分讨论,最终得出具有丰富层次的评奖结果。
与往年相同,此次华赛从参赛数量最大的日常生活类新闻开始,然后依次是战争灾难类新闻和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等,其中文化、艺术与娱乐类参赛作品总体水平较弱,组照和单幅各空缺一名优秀奖。
“吵”出来的金奖
3天的封闭评选并非风平浪静。在评选过程中,经常会有评委高举手臂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发出一场场唇枪舌战。无论这个争论因为什么发生,评委各自站在什么立场,每一次争论都体现了评委们对评选认真的态度,以及他们在专业层面上的真知灼见。“争论不是为了一定要战胜他人,而是为了认清问题。经过充分的民主表达之后,获得的结果才能是最合理的。” 看评委们“吵”了3天架的评委会执行秘书黄文表示:“评委之间发生激辩,是对投票过程中民主意识的表达,经常是双发各执一词非常激烈,但是这个激烈是建立在对事不对人原则上的,我们都是好朋友,但是遇到这个问题,寸步不让。这一点非常让人感慨,我自己愿意看到这样的评奖过程。”
经济及科技类新闻组照金奖照片《摇晃的财富——民间借贷风波下的温州》无疑是此次华赛评选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一组作品,评委们对这组作品的影像表达有着两极化的看法。虽然最终获得了金奖,但在评选过程中曾一度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在是否晋级前五的讨论中,它与另外一组以“北京堵车”为题材的黑白组照作品进入PK状态。评委们按照意见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阵营,其中以美国评委玛丽安和香港评委余伟健为代表的阵营对《温州》这组作品的影像表达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实验性的表达方式,应该鼓励;而另外一派以普雷基和赫拉修为代表的评委则认为《温州》的组照构成和内容“不知所云”,图像未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拍摄意图。
浙报集团的评委张蔚飞认为这组照片有一些缺陷:“用摄影来报道思考性的经济类题材的确比较困难。作者面对这个题材时,想有所创新和突破,非常勇敢,值得肯定。但在图片的影像表现上过于混乱,组照中的个别照片显得过于牵强,这样不成熟的作品不应该被鼓励。”
美国评委玛丽安说:“这组照片是在所有组照中让我目光停留最久的,可以感到摄影师有一双有趣的眼睛。摄影师对该类题材使用了非传统的表现方式,或者说是全新的方式,展示了中国财富拥有者的困境以及他们与社会的关系,这种方式有趣、吸引人。我认为能提出问题的摄影就是好摄影,这组照片提出了问题,所以我认为它是好的作品。”
普雷基则不同意玛丽安的看法:“摄影师确实是在做摄影上的尝试,但在我看来是不成功的。这组故事中有一些照片是有趣的,另外一些则不太好,不论构图还是技术,都存在硬伤。尽管摄影师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从整体效果上,无法感受他到底想说什么,观众也看不明白。”
阿根廷评委赫拉修也同意普雷基的看法:“我们并不是来评价摄影师的尝试的,而是来评价他们的成就的。如果这组照片交给EPA,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出发,我可以找到50种以上更好地拍摄这组作品的方法。”
香港评委余伟健则站在玛丽安一边:“这是实验性的作品,而北京堵车的组照,用的是传统的拍摄方法,两者都不完美。相比,我希望能将新的东西推荐给大家。”
最后,《温州》胜出,一方面最终大部分评委还是愿意珍惜这组照片中所闪现的“灵光”,同时也源于一些评委对“北京堵车”作品的不看好。评委吴才兴说:“我在北京工作多年,这样的堵车场景每天只要对着车窗拍就能拍到。没有什么特别。”余伟健也认为:“堵车的照片拍得太传统了,在风格上没有突破,而且一会儿使用广角一会儿使用长焦,看上去很不舒服。”
曾担任过七届评委会执行秘书的黄文,是这场辩论的旁观者,她对其中许多评委都了解一二。她认为《温州》作品的胜出与部分支持评委的背景紧密相关:“‘北京堵车’组照,风格上非常一致,是对生活带有幽默感的观察。《温州》拍得不是特别好,但个别照片很有意思。它的确触及到了一个非常难以表达的题目——把财富、数字视觉化。这对所有摄影师来说都是非常难的挑战。‘北京堵车’的拍摄难度与它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主题,本身就非常具有挑战性,这种尝试是要冒一定风险的。评委玛丽安一直秉持一种理念:摄影在表达公众的诉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对受众进行影像修养教育——我有义务教你怎么看。这组照片就符合这个类型,它呈现给读者一个与过去不一样的东西。这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告诉其他摄影师以后碰到这类题材,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现的。玛丽安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在《时代》周刊担任过摄影部主任,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做影像修养教育这件事儿。每次收到一组比较‘出格’的照片,她都会回家拿给自己的妈妈看,然后决定这组照片怎么上报、上多大版面,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她的做法就是在传统的边缘,往前稍稍推进一下,但是不捅破。”
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
比赛规程上需进一步完善
此届评委会中,王文澜、普雷基、玛丽安和都利都曾在往届华赛中担任过评委。再次参与华赛的评选,他们觉得本届参赛作品的水平比往届要高,但在今年评选过程中,由于比赛规程的一些疏漏引起了评委之间几番激烈的争论。如何细化比赛议程、分类及定义成为了下届华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华赛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评委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利比亚冲突》荣获了战争灾难类组照金奖,而其中的一张照片因为投到了单幅类别,又获得了该类别单幅的优秀奖,并最后被评为年度照片。面对这样的情况,玛丽安提出,今后华赛的参评规则应该更明晰,出台相关规定防止一张照片在不同类别里重复出现的情况。王文澜也认为:“奖项数量本身有限,如果单幅也获奖,组照也获奖,对别的摄影师来说有些不公平。”
另外在新闻人物与肖像类别设置上,都利指出:“新闻人物和肖像对我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评选标准。在评选时,我总要在短时间内调整我的观看方式。肖像应该是富有影像美感和艺术性的,两类照片缺少可比性,我很苦恼。”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类别的设置有重合的地方,导致有的参赛者将作品投错了类别。玛丽安认为,华赛评委应该有权将明显投错组别的作品调整到合适的组别。
普雷基认为华赛的评选规则可以再宽松些。规则多也许会让比赛看起来更加专业,但不一定能达到最优效果。他觉得目前荷赛就因为条文过于复杂而显得日渐官僚,阻碍其自身发展。他希望华赛可以让评委们更加自由地投票,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大赛。
需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在新闻人物与肖像类别的评选中,阿根廷评委赫拉修指出,有一张由某国家公共电视台送来参赛的作品是的视频截图。主席赵德润说这是华赛开办以来第一次出现视频截图的情况。另外,体育类新闻组照铜奖《冬季神话》是用手机拍摄的,这些都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
赫拉修认为新闻截图无法追溯拍摄者的署名,因为它是由国家电视台录制和选送的。赫拉修建议增加一个“非传统记录类别”,允许手机、视频拍摄的作品参赛。虽然有的评委表示反对,认为摄影师有权选用任何在市场上出现的拍摄工具,不应将摄影师与其使用的工具剥离。但赫拉修指出,这关乎照片真实性的问题:“摄影从银盐时期发展到数字时代,真实性一直都是新闻摄影被关注的焦点,胶片时期可以通过底片了解原作,数字时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进行确认,但手机或ipad拍摄的图像,让我们无从知道摄影师做过什么处理。”
转眼间,“华赛”已走过了八个年头。在此次评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评委们对实验性影像的鼓励,对更加自由的评选机制的呼唤。“华赛”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调整,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评委观点
战地摄影记者要跟着坦克走
评委玛丽安· 高伦曾任《时代》周刊摄影部主任,在《时代》杂志任图片编辑二十多年,她采访过海湾战争等战事,有丰富的战地摄影经验。她是此次评选中推进影像表现创新和尝试的主要发声者。
武器是判断战争状态的关键要素。获得年度大奖的《利比亚冲突》这张照片在评选过程中曾经徘徊在晋级前5名的边缘上,要不是玛丽安·高伦的一番辩驳,差点就与获奖失之交臂了。在留存与否的讨论中,一个关键点聚焦在了画面中飞过的武器到底是炮弹还是导弹上。玛丽安和《解放军画报》的柳军都曾经是战地摄影记者,在仔细研究了画面后,最后一致认为是炮弹,并由此推断出战争的激烈程度——这是这张照片晋级的最重要理由。玛丽安在接受采访时说:“多年的拍摄和编辑经验,让我更清楚战地的情况。战地摄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做到百分百的确定。追溯到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科威特解放时,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反复确认图片中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类型,是手持的炮弹还是从吉普车上发射的炮弹,是C-1飞机还是其他什么飞机……这非常有帮助,因为在战争中,从武器的种类,能了解到战争进入到何种状态,能看清摄影记者的拍摄位置是在前线、二线,还是边线,并以此对摄影记者进行调遣。如果你对军队知识有足够多的了解,就会知道在美国的军队里,有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等,其中一些兵种是一直在前线的,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摄影记者需要在前线拍摄,躲在后面肯定拍不到冲突或者炮火的,举例来说,如果有坦克和供给线,摄影记者就要跟着坦克走。”
拍摄难度并非首要因素
玛丽安说:“拍摄难度最大并不意味着就该得最高的奖。美国的罗伯特·卡帕金奖的确是为那些拍摄现场最危险、最有勇气的摄影记者而设立的奖项,但在其他的比赛中,拍摄难度只是参考要素之一,另外还要结合摄影师将摄影语言与拍摄难度良好融合的能力。作为评委,我们会去寻找那些在危险现场中有很强表现力的照片,但并不是非这样不可。很多时候,奖项也会颁给那些画面安静的照片,如战争、灾难类新闻组照优秀奖《强奸案审讯》。这组照片是在刚果拍摄的,拍摄难度很大,虽然没有激烈的战争镜头,但是可以看出这些照片来之不易。我们会根据比赛的性质来决定评奖的倾向,在一些其他比赛中,影像的艺术性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强调,但在新闻摄影比赛中,战斗场面和题材的重要性也格外需要被认可。作为评委,在这样的比赛评奖时,我们首先要心存新闻,再将艺术性和新闻性做权衡。如果让我在柔软美丽的画面与恐怖的新闻现场影像中选择,我会倾向于后者。”
没有成熟作品,不用急于参赛
曾任纽约长岛《新闻日报》摄影部主任,现为美国“艾里克西娅基金会”(一个新闻摄影教育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的詹姆斯·都利认为,评选中看到比较多的一种情况是,很多图片故事虎头蛇尾,有好的立意和好的开始,却缺少很好的故事发展。普雷基表示同意:“缺少‘贴近’观察,这里的‘贴近’指的是不够完整,对拍摄主题的理解不够完整。我们的想法是:哇,这是个不错的摄影师,但他为什么不多下些功夫呢?这也许是图片编辑的问题,也许是摄影师的拍摄时间太短……”
美国联系新闻图片社创始人之一兼总裁、著名图片编辑和策展人普雷基想给所有年轻摄影师一个建议:“在你没有做出一组成熟的作品之前,不要急着参加比赛。因为参赛和拍摄完全是两回事。有的摄影记者,经常身处新闻现场而捕捉到一些有趣的画面,于是每年都能有几张不错的照片,就跃跃欲试想参加比赛。其实,拍好日常生活题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你不知道到底会花一年还是数年才能将一个故事丰满成一组优秀的图片故事,所以不应该急于总结一年的照片,勉强地拼凑出一组,硬给它们冠上一个主题,编辑图片故事不是这么机械的事情。在衡量一组图片故事是否可以称之为作品时,要看它结构是否紧凑、主题是否深刻连贯、是否能传达情感、是否能传递信息、是否能满足你对所述场景的一切好奇。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再参赛。当然,作为评委,我们在评选时不会只考虑单张图片的影像表现力,只有当故事结构合理,照片之间过渡良好,故事内容包含深刻思想,摄影语言富有美感时才能加分。”
学会新角度诠释老题材
4.演讲比赛新闻稿 篇四
圆满结束
11月6日晚,由建能系团委主办、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喜迎十八大,创和谐文明校园”主题演讲比赛在3号教学楼圆满结束。
为迎接党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表达我们对党的热爱,抒发爱国热情,建能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这次主题演讲比赛。来自爱心社、金口社等学院社团的团长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挑选自各个班级的15组优秀选手依次登台亮相展现演讲风采。优美的声音,激昂的语调,流畅的幻灯片,把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在场的观众和评委共享着这一视听盛宴。比赛最终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
5.演讲比赛 新闻稿 篇五
“育精益求精工匠、圆创新创业梦想”演讲比赛
2016年11月2日下午,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抒发对党、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感悟成长经历中的正能量,表达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思考和行动。二是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表达学生在践行工匠精神过程中的行动、收获和感悟。我校汽修机电系学生在多功能厅开展了“育精益求精工匠、圆创新创业梦想”演讲比赛。出席本次比赛的评委有教务处宋庚全主任、住宿办赵良东主任、团委于洋书记,汽修机电系主任以及我系各班班主任。
演讲比赛在下午1:50正式拉开序幕。来自汽修机电系各个班的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以自己的方式抒发对党、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也从不同角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精彩的阐释。
经过激烈角逐,陈佳林、赵敬国同学表现优异,斩获一等奖,李金龙、莫飞洋、李康、金思雨同学获得二等奖,何文波、关鹏、段海涛、陈志恒、张博学、崔爱新同学获得三等奖,王振兴、尚玉成、郭亚鹏、吴航、张宏宇、田正秋、温林函同学获得纪念奖。比赛的最后,评委们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并合影留念,本次比赛圆满闭幕。
6.演讲比赛新闻稿 篇六
三月,桃花香满校园。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自我阅读品味,体悟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迎接全县中小学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主题征文、演讲比赛,3月23日下午两点整,朱河镇芦陵中学“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征文、演讲比赛在芦中大礼堂拉开帷幕。 此次比赛的评委由该校七位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通过各班级初赛,共计十七名学生进入决赛。在公平的抽签仪式之后,第一名选手初二(8)班的史昌旭同学开始了他的演讲,激昂的语言,浓浓的情谊,史昌旭同学用他充满激情的语言演绎着“真善美”的美好。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句句真诚的劝慰,把我们带到了初一(6)班王菲娜同学的演讲中。为了学生而高位截肢的最美乡村教师,勇于捐献遗体的最美女孩,这些金子般的名字一次次敲击着现场1000多名师生。“少年智则国智”,初一(8)班吴潇同学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屈的斗争中,中华少年们顽强拼搏、为国为家甘于牺牲的历史故事,在短短的几分钟演讲里震撼着、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精彩无比的演讲比赛赢得了全体同学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初一(8)班的吴潇同学当之无愧的荣获一等奖,初一(6)班王菲娜同学与初一(8)班张子萌同学荣获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为初二(8)班史昌旭同学、初二(1)班李新丫同学和初一(5)班朱紫琦同学。初一(7)班与初二(5)班获优秀组织奖。最后,学校领导为本次征文演讲比赛获奖者颁发了奖状。
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演讲能力,也对大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真善美教育,并体现出青少年求真、向善、创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学校注重德育培养人才的办学思路。
7.新闻比赛演讲稿 篇七
公共演讲的历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而在中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1]。那什么才叫演讲?我国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这样定义道:演讲, 即说话者在特定的时境中, 借助有声语言 (为主) 和态势语言 (为辅) 的艺术手段, 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 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2]演讲是真理的呐喊, 演讲是时代的强音, 演讲是心灵的共鸣, 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演讲比赛开展得有声有色, 许多高校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纳入了学科竞赛的重要项目, 如CCTV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们紧张而富于激情的演讲给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带来极大振动, 尤其是自由辩论环节, 辩手思想活跃, 口语流利, 语言幽默, 观点鲜明, 这不由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与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
虽然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在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语言交际能力, 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依然很薄弱, 学生经常在口语交流时, 无话可说, 语无伦次, 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 主题不突出, 观点不明确, 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黄源深教授称之为“思辨缺席症”。[3]发展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拟对通过英语演讲、辩论方式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探索。
2. 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IBM公司的座右铭———THINK, 讲的就是“思想、思索、思维”。恩格斯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巨人, 就在于他的思辨能力超乎常人;IBM之所以成就“世界上唯一一家不生产计算机的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也还是他们“THINK”的结果。那么什么叫思辨能力?思辨能力, 是由思和辨两个方面形成的能力。首先是思, 何为思?就是想问题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所谓辨, 就是辩证、辨别、辨认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先思而后辨, 思中有辨, 辨中有思, 思和辨缺一不可。创新, 英文是Innovation。它起源于拉丁语, 原意有三层, 第一, 更新;第二, 创造新的东西;第三, 改变。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整合能力, 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 (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 (1998) 的通知中指出:“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分析, 言之有理有据, 这种能力的习得绝不是靠学几个浅层次的情景对话所能获取的。许国璋先生在世时常说:“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子语音好, 语调也好, 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 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 也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 既没有知识, 也没有看法。[4]”由此可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教育者的难题。
3. 英语演讲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指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不疑则不进。”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质疑、批判。那么英语演讲、辩论是否与大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呢?英语演讲、辩论是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从而提高其思辨及创新能力呢?我在自己所教授的综合英语课第一堂课上作过一个问卷调查, 被调查的对象为108位英语专业新生, 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看见, 学生有提高英语演讲、辩论技能的要求, 但是目前大学生口语课堂只注重浅层次的机械模仿、操练, 而轻视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在练习形式上, 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对话居多, 而对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却开展得很少。即使搞一些讨论, 教师也没有在方法上加以指导。鉴于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英语演讲、辩论对思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影响。
(一) 促进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以辨析、反思、质疑以及合乎逻辑的方式与态度对事物进行敏捷与明晰的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英语演讲研究家Loren Crane认为, 演讲是一门社会科学, 是一个去理解演讲目的、了解听众与演讲者这三大要素的心理实体的探求过程。[5]学生准备演讲时, 要深入思考一系列问题:哪些话题是重要的、有趣的、新颖的?哪些话题已被反复谈及?在收集到的诸多素材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哪些说法似是而非?哪些事例更令人信服?怎样谋篇布局才显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思考才不会有漏洞?持不同见解者会提出什么问题?我应该如何应对?换言之, 学生既要了解演讲的目的和语境, 从普通的生活中搜取素材, 收集论据, 进行分析和判断, 旁征博引, 还要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运用到演讲中, 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这些思考、辨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就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二) 促进批判性倾听 (critical listening)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如果说“辩”是外在的、活泼的“思维的撞击”, 那么“听”是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倾听, 能帮助我们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 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 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R.G.Nicholas与L.A.Stevens在他们对倾听的开创性研究中发现:一般来说, 我们倾听的熟练程度只有25%。如果我们在听对方演讲时注意力分散, 那么我们的答复就软弱无力。如果我们错过对方论据的75%, 那么我们就会被击败。[6]辩论者应学会集中注意力分析性地倾听对方, 并记下对方的论点, 以便能够利用对方的话来作出反应, 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三) 促进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辩论场上可谓瞬息万变, 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不仅是对辩手口才的考验, 同时对辩手的反应能力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一种观点的确立需要破立结合, 有立也得有破;辩论必须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论辩, 驳倒对方, 确立自己。而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第一步, 这一步必须快, 大多数辩论都有时间限制, 即使没有时间限制也应尽快找到双方问题的焦点。发现问题之后就是提出问题, 对方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 哪一步与先前的论点产生了矛盾, 哪一步产生了逻辑跳跃, 要用准确、犀利、简短、幽默的语言指出。在论辩过程中, 需要双方辩手在紧守自己逻辑底线的同时, 机智、幽默、快速地进行攻击、防守和反击。这就是快速应变能力的培养过程。
4. 结语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Lucas教授曾在首届英语演讲学术研讨会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了题为TheRole of Public Speaking in China’s English-Language Cur-riculum的报告。Lucas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英语演讲不仅仅是语言能力问题, 而是与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相互关联的多语境语言适用问题。英语演讲中需要注重创新性, 包括语言运用和表达上的准确性、明晰度与吸引力, 内容上的信息度与明确性, 结构上的逻辑性与完成性。因此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 它们对于言语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和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演讲和辩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特别是思辨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Hamilton, C.L.Communication for Results[M].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2]邵守义.演讲与口才[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36.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7) :1.
[4]刘润清.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1.
[5]Crane D.L..Powerful Public Speaking[M].Kalama-zoo:Brain Research Press, 2000.
8.一次演讲比赛 篇八
时间紧迫,我抓紧准备演讲稿,可是一开始写得并不顺利,稿子写了撕,撕了写,不知折腾了多久,仍没有满意的作品诞生。紧张、激动、压抑让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趴在桌上写呀,写呀,不知过了多久,我的上下眼皮合在一起,居然睡着了——我在清晰的梦境中散步,突然,看到前面有根亮晶晶的小棒。我好奇地拾起一瞧,是支钢笔,上面还印着几个字:好文章专用魔棒笔。真有那么神奇?我试试看。我对魔棒笔说:“我要写爱老师的文章。”哇!瞬间,一篇佳作就在我手上了。如此幸運能得到威力无比的魔棒笔,我的演讲稿就不用发愁啦,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呀,梦醒了!我心里暗暗加油,我一定要让梦中的魔棒笔成为现实,一定要写出一篇动人心弦的演讲稿。经过我的努力,老师的指导,我的演讲稿终于写成了。之后,我又用心准备,每天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老师夸我的演讲声情并茂,十分感人。
比赛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上台,观众的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我从容地看着评委,随着轻柔的伴奏音乐响起,我开始了我的演讲。饱含深情的语言让观众如痴如醉,我也将沉稳的姿态、动作一一地呈现出来。最后,我仰起头,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鞠了躬,完美谢幕。雷鸣般的掌声传到我的耳朵里,我成功了!
一场演讲比赛,带给我难忘的体验。是魔棒笔给了我力量,更是老师给了我追梦的勇气。凡事都应尽心而为,我将不断努力前行。
(指导教师 林 琳)
【评点】
小作者以手写心,叙述自己参加演讲比赛的过程,善于用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描写细腻生动。梦境的插入,使文章趣味盎然。篇末巧妙点出凡事应“尽心而为”的道理,让主题得到了升华。
9.新闻报道稿:演讲比赛 篇九
筠连县胜利街小学2014年4月12日---------------☆--------------
胜利街小学举行“践行群众路线·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筠连教育”演讲比赛
为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充分展示教职工围绕中心、立足本职、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励教师们为筠连“建成强县,率先小康”和实现胜利街小学“科研促教、特色育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贡献青春和力量,4月11日,胜利街小学举行了“践行群众路线·凝聚青春力量·服务筠连教育”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演讲前,学校校长胡立川同志致辞,希望全校教职员工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激励老师们照镜子、正衣冠,发展正能量,优学风淳教风实现胜小梦,谱写胜利街小学新的辉煌。
演讲中,参赛选手精神饱满,激情奔放,紧紧围绕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从不同角度选择源于生活、源于现实、源于心灵感悟的素材,用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深情讴歌了身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含义,展现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精彩的演讲不断博得
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声,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20名选手紧张的角逐中,叶莉、钟薇、吴霞三位老师仪态端庄、技巧娴熟、表达清晰、情感动人,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获得一等奖。
党支部张勇在总结时说:“本次演讲比赛既体现了老师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信心和决心,更是一次责任教育的誓言,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演讲都是真情的流露,思想的沟通,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感动、充满希望的胜小。学校要以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秉承优良传统,内铸师魂,外塑师表,为筠连教育发展再做新贡献!
报:县教育局办公室、教育股、政工股
10.学宪法演讲比赛新闻稿 篇十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新闻稿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新闻稿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最能体现出来的便是新闻稿是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台、杂志、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大家知道新闻稿怎么写才正确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宪法演讲比赛新闻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宪法演讲比赛新闻稿1为进一步推进XX一中法治示范校创建工作,迎接“12.4宪法宣传日”的到来,引导全校学生做知法守法好公民,12月2日下午,盘龙一中各班按照学校工作布署,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主题班会活动。
为配合学校法治文化示范校的创建工作,盘龙一中前期开展了主题黑板报评比、请法治宣讲团进校园、学生走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法治思想已逐渐深入学生内心。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中,各班更是结合校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有播放生活中青少年违法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有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谈如何做守法好公民的;有结合自身实际交流对宪法条文的认识理解的;更有请班内“法治小专家”向同学们作法律条文解读的。为增强教育效果,各班还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相关课件。新颖灵活的教育形式,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让同学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学宪法演讲比赛新闻稿2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宪法、尊崇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根据菏泽市教育局《关于举行“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的通知》要求。20xx年9月5日下午,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在南校区多功能厅举行了“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
比赛围绕“学宪法 讲宪法”内容展开,来自南北校区的周彦孜、秦俊威、赵常歌、梁艺缤、陈诗琪、张航旗等6名选手结合自身实际和现实情境,讲认识、谈体会,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和情感。同时学校向所有同学发出倡议: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推广宪法,遵守宪法的`小主人。
通过此次演讲比赛,既加深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有力推动,进一步营造了学校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培养了学生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宪法演讲比赛新闻稿39月11日,菏泽市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在我校北校区多功能厅举行。比赛由菏泽市教育局、司法局主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宝华同志,副局长王可正同志出席会议。
比赛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来自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学校的3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各位参赛选手均围绕“学宪法 讲宪法”的主题,用激情饱满的语言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关于宪法的故事,尽情阐释他们对宪法的理解。其中,我校选手赵常歌同学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她独特的选材角度,大方的演讲风格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校北校区六年级的同学担任了本次比赛的观众,同学们端正的坐姿,认真倾听的神态,赢得了与会领导、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通过本次比赛,同学们被一个个典型的事例所吸引,从中明白了很多与法有关的道理。有利于他们深入了解宪法、尊崇宪法,自觉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成为学法、知法、守法,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选拔赛在我校举行,这将对我校的法治教育和“七五普法”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营造出人人学宪法、人人讲宪法的良好氛围。
11.新闻比赛演讲稿 篇十一
罗源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县“慈善·感恩”演讲比赛组委会全体成员到场观看。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志干应邀到场指导。罗源一中的程闽生、陈庄平、许友超,二附小的周运西、尤惠钦,滨海实验小学的余亚龙,第二实验幼儿园游淑英等7位老师应聘为评委。民族中学初中一年级百余名学生到场观看。八闽正能量栏目组、福建慈善、《海西慈善》杂志社、罗源县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到场采访。
罗源县慈善总会会长朱碧娟作赛前讲话,她指出:“我们开展‘慈善·感恩演讲比赛不仅是一次同学们演讲才能的锻炼与比拼,也是各试点学校‘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的一次展示,更是全县中小学宣传、贯彻慈善法的一次重大活动!”她希望各试点学校以此为契机,把德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感恩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慈善意识、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爱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为了增添赛场欢乐气氛,县实验小学根据“慈善文化进校园”读本之一的《慈善三字经》,以快板的形式排练了一个节目为选手们加油、鼓劲。实验小学快板《慈善三字经》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比赛按照抽签顺序进行,先小学组后中学组。来自全县12所中小学的18名选手怀着感恩的心相聚在这里,用他们的心得体会,用他们的心灵感悟,道出罗源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中小学生对慈善的理解和践行!“慈善文化进校园,让人间爱心充满正能量。人人爱我,我爱人人,新的一代接过慈善接力棒”“新编《慈善三字经》,为慈善文化插上翅膀。奉献真情,收获感动,爱的呼声传遍南国北疆!”,当最后一名选手演讲一结束,民族中学合唱队《让慈善世代薪火相传》的优美歌声,又给赛场带来了欢乐气氛!
接着,评委组的陈庄平老师进行了全方位点评。福州市慈善总会方庆云会长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阐述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意义,高度评价了罗源作为福州市活动试点所取得的成绩,对这场生动活泼的“慈善·感恩”演讲比赛更是赞口不绝。他勉励试点学校的师生再接再厉,更加主动融入“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慈善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12.新闻比赛演讲稿 篇十二
为全面推动公交行业文化建设, 全国公交政研会日前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公交优秀文化, 崇尚职业道德”主题演讲比赛。
唐山公交员工刘薇薇以华北赛区一等奖的成绩挺进全国决赛, 在决赛中发挥出色, 最终以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一举夺魁, 为华北赛区赢得了荣誉, 为唐山公交争光添彩。
比赛中, 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34名选手为大家讲述了自己或身边发生的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创新服务的优秀事迹, 深刻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了公交优秀文化。
13.中华魂演讲比赛新闻稿 篇十三
【供稿/外国语学院】6月13日下午,由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牵头,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共同协办,建筑工程学院承办的“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魂演讲比赛在图书馆906会议室举行。校关工委副主任郑航太、离退休副教授陈捷,以及学校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关工委等部门负责人担任了比赛的评委。
经过学院海选、学校复赛,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19名选手进入最后决赛环节。经过三个小时的比拼,来自建工学院的同学获得一等奖;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同学和安全工程学院的同学获得二等奖,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学校演讲与口才协会的同学和数理学院的同学获得三等奖。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将继续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中华魂演讲比赛。
比赛中,选手们声情并茂地从身边的变化、家人的故事、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展开演讲。比赛结束后,陈捷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并从演讲姿态、着装、技术技巧、演讲内容等方面一一进行指导,帮助选手们更进一步了解如何做好演讲。
14.雷锋月演讲比赛新闻稿 篇十四
出席本次演讲比赛的评委有院党委副书记熊**、团委书记严凯、学生党支部书记田森和辅导员郭琳。院学生会赵芬同学和欧小龙同学主持比赛。
比赛中,参赛选手们紧紧围绕“学习雷锋好榜样 奏响时代新乐章”这一主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诠释着自己心中的雷锋精神。他们的演讲充满青春活力,满怀激情,展现了新时代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赢得了评委老师和全体学生的阵阵掌声。
通过评委打分,最终程芳同学以她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深情的演讲荣获一等奖,王仙、龙巧芳同学荣获二等奖,杨丽、沈钊文和龙丽江三位同学荣获三等奖。随后,评委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15.新闻比赛演讲稿 篇十五
开场白:关于“阴盛阳衰”的辩论,原来始自档案演讲比赛的狭小范围,谁知竟扩展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尽管历时半年,尽管远未得出结论,却也有所共识,那就是“阴盛”不可骄,“阳衰”不可馁。阴阳应搭配,优势宜互补,以和谐相处,共同打造2008的北京奥运之年。为此,从下期将开辩《档案与奥运》,您想说点啥,请抓紧发个邮件,打个电话,三言五语就行。
王锦帆:档案部门阴盛阳衰,不足为奇,由来已久。20年前,我上档案专业大专时,即见男性屈指可数,且后来多半转行,如今我已退休。再看档案组卷装订,用的是做衣服的缝纫机和纳鞋底的锥子,更属女性擅长的“慢工细活”,多数男性望而却步。加之环境改变人生,久在女儿国中,便是阳刚侠骨也会变得百转柔肠。
李贺英:谁说女子不如男,阴盛阳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意味着男尊女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档案部门而论,虽说历来女多男少,但今天的女多,不仅是数量上多,而且是质量上的高。无论学历、职称、级别,乃至能力,女性都不弱于男性。为此我们要端正心态,放情地大唱赞歌,而不是哀伤地唱挽歌。
叶 丽:阴盛阳衰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特别是男性的一种心态。几千年来的阳盛阴衰,人们习以为常。如今女性奋起直追,开始和男性平起平坐了,甚至竞争起来了,男性便感到压抑了,不正常了,惊呼阴盛阳衰了,这就是只有女强人,而没有男强人之称的原因。似乎女人天生就是弱者,男人天生就是强者。因此,把阴盛阳衰看成男人惊恐下的一种炒作,男人无奈下的一声叹息,并不为过。
曾先生:专家认为,阴盛阳衰和多数家庭现在只有一个孩子有关。有了女儿想要儿子,有了儿子想要女儿。再生一个又不行,就只能动点小脑筋。给男孩梳个辫子穿个裙子,给女孩弄个枪棒玩玩,靠男孩女养或女孩男养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起初是好玩,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性别错位,以至年轻人中奶油小生越来越多,阳刚硬汉越来越少。
杜先生:此言甚有道理,正是性别错位使得如今的小学班干部中女生居多,女生显得精明能干,男生反倒文文弱弱。不过升学、就业中竞争的激烈,可能是出现更多女强人的重要原因。因为,即使同样优秀,被遗弃的往往是女孩。这也造成女孩更加懂得用功,遂有阴盛阳衰的现象出现。
张 强:男生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是独生子女中的男生,在其发展中受到家长的诸多限制和呵护,阳刚之气难以发挥。其次是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多数是女性,少数男教师也女性化了,培养出来的男孩自然阴柔,缺乏主见,被老师批评起来只会唯唯诺诺。再次是社会普遍需要的是乖巧、听话、顺从的人,有点叛逆精神的男孩很快就被视为异类。
李 钢:《红楼梦》第82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林黛玉在听到袭人评论尤二姐惨死的事之后,曾说:“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其实这世间,除了男人,便是女人,因此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甚至在一项活动中,例如演讲,不是阳盛阴衰,便是阴盛阳衰。因此,无论出现哪种现象,均属正常。
王学华:就事论事,演讲比赛女性优于男性极为正常,就像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一样,自有其内在原因和某种规律。不过就现实生活而言,男性的总体表现和综合素质仍高于或略高于女性,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总体表现和综合素质。但尽管如此,男性还是要正视自己在某些方面,例如口头表达上的弱点和不足,更要看到女性在迅速崛起,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或者即将超越男性的趋势。男子汉呀,你可以为她们叫好,但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努力。
【新闻比赛演讲稿】推荐阅读:
中学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新闻07-30
公司比赛新闻稿11-10
大学合唱比赛新闻稿09-01
师生篮球比赛新闻稿08-28
公司长跑比赛的新闻稿06-19
全校学生象棋比赛新闻稿07-06
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新闻稿07-11
小学生合唱比赛新闻稿07-04
78啦啦操比赛新闻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