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反思

2024-08-17

听力教学反思(共11篇)

1.听力教学反思 篇一

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日积月累。

1.平时灌输 首先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听力训练应贯穿于平常的每一堂英语课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加强听说教学的力度,彻底改变纯用汉语的翻译式教学方法。《英语》(新标准)(New Standard English)每一任务模块的第一单元均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这一教材设计思路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和指导,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充分重视和加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表达思想、展开讨论、传递信息、回答问题,从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加大录音磁带的使用量,采用预听、跟读等形式,将听力训练渗透于每堂课。

2.注意解决学生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语音辨别问题(诸如音节、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还是语言知识问题(词意、语法、句意等);是技巧问题(记录、捕捉关键词等),还是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慌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直接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听力训练教学中注意加以解决。

3.听力训练的选材 在听力训练的选材上,很多教师选择诸如《英语听力入门》(《Step by step》)、《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课外材料,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所学课本内容其实也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现行的JEFC教材和新课程《英语》(New Standard English ),每课都配有对话、课文的录音磁带,教师应充分利用,开展听力训练教学。教师可通过跟读、听写、听述、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在得到充分的听力训练的同时,也对本阶段所学词汇、语言知识、语法等内容做了很好的复习。实践证明,学生很乐于接受,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考试成绩也有较大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也有很大增强。这一点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策略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4.听力训练的时间安排 听力教学应本着“短而勤”的原则,听力训练不宜长时间、大篇幅的整节课进行,可安排每节课5分钟。时间长、内容多的听力教学,学生容易呆在教室里,处于心力疲惫状态,毫无思考能力,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学事倍功半。

5.教师角色 在听力训练教学中,教师切忌“袖手旁观”式地只管放录音。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要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适当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6 .教学反思 在听力选材的选择上,笔者也曾尝试选择诸如《英语听力入门》(《Step by step》)、《新概念英语》等课外材料,但学生反映并不感兴趣,反而觉得枯燥。主要原因是初中生语言知识、技能还很有限,这些课外材料与学生课上所学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较大距离,学生不够重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选材上应选择内容浅显、趣味横生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资料,其中影视节目,英文歌曲为最佳。配合画面或音乐,更助于学生理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教学事倍功半。

2.听力教学反思 篇二

一、听力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不少堪忧的状况。首先, 听力课流于形式。我省采用牛津英语教材, “Task Skill Building 1”明确规定了听力训练形式和内容, 但不少教师盲目追赶教学进度, 对于Task部分的教学偷工减料, 不进行听力训练。其次, 听力训练形式单调。Reading和Project教学中教师基本不在课堂上播放课文磁带。课后训练也以标准的高考听力模拟题为主。另外, 听力训练与朗读分离。一些学生长期记忆“哑巴”单词, 只知其形不知其音, 文段朗读和背诵也较少。

二、听力障碍

1.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表现为语音知识和技能欠缺。听的过程主要是信息输入的过程, 不正确不规范的语音信息会严重干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质量。其中, 发音相近的易混音素就是听力中的一大困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清浊辅音不分, 长短音不清, 例如把simple听成symbol等。此外, 清辅音浊化也是学生的发音盲点, 把space中的p发成/p/的大有人在。

2. 文化常识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听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用知识与单纯的语言知识同等重要。文化障碍对英语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照搬中国的思维方式, 从而影响交流或答题。

3. 词汇障碍。

学生积极词汇量欠缺。积极词汇即不仅能认出, 还能读能写能说的词汇, 即四会词汇。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 平时缺少口语环境, 连一些生活中的高频词也极少使用, 听说上都很生疏, 所以听力材料中即使遇到这些词, 学生也大多反应迟钝。

4. 主观心理障碍。

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即心理因素对听力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学生对听力学习和训练兴趣不浓。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一切动机的源泉。学生长期被动接受机械的模拟训练, 自然会产生厌倦。

三、突破听力障碍的策略

综上所述, 如何突破听力障碍成了当务之急。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单方面听力训练能实现的。“听”是四大语言能力之首, 与其他能力相辅相成, 因此切实培养综合语言能力才能推动听力的提高。具体来讲,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掌握语音规律, 熟悉朗读技巧。

教师应在早期教会学生英语的基本语音知识, 如音标、字母组合发音, 包括英语句段的读音技巧, 如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等。训练应提供书面材料以便标出易错读音。然后让学生跟读模仿直到能脱稿朗读。

2. 强化阅读, 拓展知识领域。

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孤立的, 而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知识都是听力的素材。因此应涉猎各类文章, 不断地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 积累积极词汇, 夯实语法基础。

记单词时, 可用多感官记忆法, 即边听边看边写, 做到眼中所看、耳中所闻、手中所写和心中所想聚焦于同一个单词。参与记忆的器官和身体部位越多, 单词在大脑中的印象就越深, 记忆的时间就越长, 因为我们将影像记忆和听觉记忆相结合了。当然, 扎实的语法功底也有助于提高听力。

4. 充分利用教材, 选取多种训练形式。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语言氛围不足, 那么充分挖掘教材的使用价值, 主动创设听力环境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例如, 笔者在处理模块8Unit 2“Universal Language”的Task时, 先让学生完成Part A听力填空, 再结合Part B, 对三位不同时代的音乐家作简要介绍, 然后播放现代美国乡村音乐家Paul Simon的代表作“The Sound of Silence”, 学生顿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随后, 笔者把歌词发给学生, 让学生听第二遍, 并以Cloze Test的形式让学生填入遗漏的歌词, 共设10空。大部分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听记, 并复述, 很快就填出了近8个空, 包括轻读的单词touch和连读的句子“I’ll lead you”。整堂课学生全身心投入, 取得了平时达不到的效果, 也加深了对欧美乡村音乐的认识。事实证明, 教师敢于创新, 精心选材, 学生从中得到的实惠不仅是听力的提高, 还有对英语兴趣的增强和知识面的扩大, 可谓一举多得。

3.有关听力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三

一、对听力教学认识的误区

听力教学应当是对学生听力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学习提供基础。在日常听力教学中,听力课往往被上成听力测试课。通常情况下,教师让学生浏览一下要完成的题目,然后放录音,学生答题,最后核对答案或是讲解一些词汇、句型。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更像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训练,而不是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教师注意语言体系多,注意语言技能少,传授知识多,技能的训练少,语法知识教学多,交际能力培养少。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听力训练,学生往往是在平时练得少,到了考试前再下工夫做训练,听的能力很难突击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

二、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读和写属于输入型技能。而在这两种技能中听要比阅读难。原因在于同样的材料由不同的人来读就会有不同的语音、语调。在听材料时学生无法控制听力材料的速度,也无法掌握播放几遍,在听力结束时学生不可能对自己没听到或是不清楚的地方再进行重听或思考。在学生听的过程中都不是单一的听,而是同时还要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也加大了听力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准确地理解信息不像阅读那样有具体尺度可衡量到底听懂多少。学生听话时缺乏准确透彻的理解,常满足于“大概”“差不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他们在听音过程中有两种不正确的理解方法:第一,逐字逐句地理解,只要有一个词听不懂就被卡住,结果跟不上语速,出现漏听;第二,在听音理解过程中,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总要将每句英语译成汉语之后去理解其意义,这样无形之中在理解上多了个步骤。而学生除了在课堂里听到英语,其他时间几乎全部用母语交际,听到英语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另外,当时的环境,听力录音的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听的效果。

三、有效开展听力教学

1.听力教学前的准备

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对听力材料的熟悉和选择。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听力教学的课前熟悉并不十分在意,认为自己的水平随便能听懂,用不着事先准备,上课一听,答案一对就行了。其实课本中的听力材料是内容十分丰富的,与单元知识点密切相关,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语境和文化色彩。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很好地把握材料的重点,也就能在教学时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在课前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对课本资源进行删减,合并和补充。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太简单或是太难,练习的效果不大,可以将这样的内容删掉,有些内容相似的可以进行合并以节约课时,在此之外还应选择一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人物、科普等。日常生活会话气息浓,用词简单,句子短小,结构灵活,容易上口,表达感情和特征的词用的多,听起来气氛活跃的材料进行补充,以使学生能听的多样化。

2.听力教学中的操作

(1)听前活动

在听录音之前可以根据情况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的教材上每一个部分都附有相应的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就图片进行讨论,同时也就对听力材料进行了预测。例如,我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中2a部分的听力时,就是让学生在听前先看图片,然后问学生“Where are the two boys?”学生回答“They are at the zoo.”再进一步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at the zoo?”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单词情况列举他们所能想到的有关动物的单词,再询问学生对这些动物的看法。通过这些听前的活动使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对话有了语言上的准备。预测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情景创设来完成。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 B 2a,2b,部分的听力内容时,就是通过创设情景,老师此时十分饿了,因为要改卷子,没时间出去吃饭,请同学帮忙打个电话订餐。模拟这一场景下所发生的对话。这一场景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来讨论。由此,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了很好地预测。而训练学生有目的地接受语言材料是课堂听力训练的一个原则。所以,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做好听前准备还要提出要求,明确听力目的让学生明确该听什么,从而在听的过程中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听懂重点内容上。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 6 It is raining!这一单元时,由于单元内容是围绕天气情况写人们所做的事以及人们的感受的,所以在进行Section B 2a,2b的内容教学时,我就在听前给学生明确提出三个问题How’s it gong for Maria and Sam?What are they doing?和How’s the weather?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明确了自己要注意的关键点。在之后听的过程中就有了目的性,更容易抓住重点。

(2)听时活动

学生在明确了听的任务后,教师开始播放听力材料。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着重听出关键词语,理解重要细节,抓住主旨大意。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技巧,要加强对学生听的技能的训练,如抓住关键词语,包括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特定信息及详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快寻找到主要的语言信息。没有听懂的,暂且放一放,不要死盯着不放,以免影响听下一个句子的机会。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测、推理,并注意英语背景知识与习惯用法。要注意的是,听力不仅仅是听句子,更是听段落和整个语篇,因此也要训练学生对大意的理解能力。

(3)听后活动

《新目标英语》强调: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可以对听力材料中所学到的文化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听的输入,把听激活和扩展到说、读、写,从而实现从输入向输出的过渡。例如,在每次听完材料之后我都会让学生就刚才所听的内容进行谈论,谈论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所听到的材料中的任何信息,不一定就是之前所填写的。也可以指导学生还原对话场景,进行表演。对一些很有语言特色的材料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然后比赛。对一些教学难点的部分我还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听记的关键词句进行写作训练,将刚才所听的材料写成一段文章复述出来。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9 How was your weekend?Section B 2a,2b 时,听完材料后我就让学生用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描述Sally和Jim两人上个周末所做的事,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过去时的学习,加深了印象,也为下一节课专项的写作练习作了铺垫。这样,也将各项技能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4.听力课教学反思 篇四

另外在合作学习在听力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培养积极听力策略保证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延续到课堂之外。教师应把握好引导的度,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明确避免造成表面热闹而实效不足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在听力教学中应用思考—合作—分享合作学习模式

思考—合作—分享模式由Kagan发明。这是最基本的合作学习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首先由教师讲解要求或者主题,然后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分析和反馈教师讲解的主题,然后做些笔记,接下来,学生将和自己的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刚刚所想或所写的内容,再则,每两个小组将组成更大的团队来分享和讨论他们所想的。这个模式可以应用在大多数的合作学习中。

5.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反思 篇五

经过近期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在听力教学中深有感触。

对于大部分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用英语去交流,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听力尤其厌烦,他们的听力水平也很差。以我所教的班级为例,全班28名学生中,及格的只有10名,而听力是他们做的最差的题型,没有一个同学听力部分得分率超过50%。学生反映,听不懂在说什么,没兴趣一听就困。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对听力资料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学生小学没有接受过英语教育,底子薄,基础差 二.生词多,不知所云,过不了单词关 三.语音语调、重音、连读等方面能力欠缺 四.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最初,学生听到我放听力就开始说话、做小动作、睡觉,都觉得听不懂没意思。后来我就找了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英文电影让他们看,开始都说听不懂,但是后来慢慢被剧情吸引,学会了一些日常基本用语。我在大课间的时候会给他们放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的或是他们喜欢的英文歌。每天早自习我都会去教室给他们放课本听力,让他们看着文本跟读。渐渐地,同学们对英语不再是那么排斥,他们开始去听听力,有时甚至能听出一些简单的句子。

看到了同学的这些改变,我决定给他们增加难度。我下载了VOA慢速的一些小故事和笑话,每天上课前播一小段让学生去听大概意思。经过一个多月,在我播笑话的时候,他们会笑,他们能听懂大概意思了。然后,我就把这些听力材料的文本打印下来给他们,标注出生词让他们记住这些在听力中常见的词汇。

除此之外,我还专门选了几节课讲了讲语音知识,每天学习两个音标。现在,学生的发音有很大进步,对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也有所了解。

6.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反思 篇六

这节课,我把另外的一个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上。大家都知道要学好一种语言,首先是听,然后才到说,接着到读,最后才是写。我很赞成彭老师说的,要把这四个方面(听、说、读、写)渗透到平时的.教学里去,不能把他们脱节开来教,这点对于学英语是很重要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打下了基础。这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听力为主,心理学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听的能力在英语四项能力中也是排在首位,因此从“听”开始不仅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学习规律。学生学说英语是从听开始的,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便会跃跃欲试说话了。

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和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学生有信心去说,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我们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语言量中学习英语。在每一次听的过程当中,我都给学生定了任务,比如第一遍去感知,第二遍带着问题去听,第三遍尝试去捕捉key words,第四遍带着难度更高的问题去听,第五遍打开书眼睛看着书耳朵听,学生要把听到的和看到的对上号。这样一来,学生总共听了五遍,时间花去了不少, 但是值得。学生在每一次听时,我都给他们提出了他们能够做得到而不觉得困难的任务。

接下来就是读,我让学生跟读一遍以后,给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自己去消化,把觉得难上口的句子划出来,我再来教,由于生本班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张扬,敢说。我没有在机械操练读这快花太多的时间。接着就是表演,我让他们比赛,看哪组表演得好。

7.听力教学反思 篇七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日常生活中42%的信息来自于听。然而, 英语听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三定向”师范生, 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每门科目都要求学习, 所学知识广泛。英语课是“三定向”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 每周课时量为3 节。“三定向”师范生没有专门的英语听力课, 学校更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英语听力方面的考核, 英语教师可根据自身的英语专业方向或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英语教师上课所用的英语听力材料也大多零碎不系统, 选材多以对话和短文为主, 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也简单, 采用的教学步骤多为播放- 提问- 回答- 核对。从初中考入师范学校的“三定向”师范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比较少, 英语语法知识不全面, 他们没经过专门的英语口语训练, 缺少应有的英语语言知识, 辨别不出语音语义, 对说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知识储备不足, 因此大多数“三定向”师范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时紧张、焦虑、不自信, 甚至有些学生不愿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本文主要探讨英语教师应如何对“三定向”师范生进行反思性英语听力教学, 采取反思性教学来提高“三定向”师范生的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和信心。

本文对“三定向”师范生英语听力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是:通过反思, 教师调整、优化其教学行为, 并组织好“三定向”师范生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学生则反思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活动过程, 进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行为, 从而建构自己的英语听力体系。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对英语听力的“教”和“学”效果进行反思, 最终达到教学双方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又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就教师是否采用反思性教学、采用何种反思性教学、是否清楚自身的教学优缺点、是否满意学生的课堂表现等问题, 对江西吉安师范学校的英语教师刘老师进行采访。通过采访, 笔者了解到刘老师不太进行教学反思, 不清楚自身教学优缺点, 不太满意她的英语听力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不愿讨论和回答问题。笔者对刘老师所教的52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题目及结果如表1。

问卷调查显示:65%的学生喜欢英语听力, 31%的学生敢回答问题, 27%的学生认为英语听力不错。63%的学生认为英语听力不好是因为缺少英语语言知识, 17%的学生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英语听力的主要原因, 20%的学生认为他们缺少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52%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足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听力, 8%的学生认为英语语法知识不全也阻碍了听懂英语, 30%的学生认为英语语音知识不足也是影响英语听力的一个原因。

笔者通过观察刘老师的英语听力教学, 发现以下现象。一是整个课堂基本没互动;二是当刘老师提问时, 学生们都把头压得低低的, 生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刘老师只能自问自答;三是整个课堂是沉闷的, 学生们不出声, 有些学生由于实在不感兴趣而打瞌睡。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及结果数据分析

刘老师决定利用2014 年2 月16 日至2014 年4 月5 日这一时段的周二下午第一节课, 在11 级现特教班进行英语听力反思性教学, 每周写一篇反思日志。笔者每两周观摩一次, 在最后一次实验教学后, 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刘老师。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8 周的实验教学后, 笔者用同份问卷于2014 年4 月5 日下午3 点对11 级现特教班的52 名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发放52 份并全部收回。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显示:喜欢英语听力课的学生由65%提高到87%, 对老师的满意程度由69%提高到94%, 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增加到65%, 学生的英语听力信心由27%增加到37%, 这充分证明了反思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兴趣, 让学生更有信心。

2 访谈分析

笔者在实验结束后再次采访刘老师。刘老师认为英语听力教学具有挑战性, 她的课堂气氛较之前活跃, 学生愿意讨论。她已养成写反思日志习惯, 认为反思能帮助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成长。在英语教学中她尽可能多地传递英语国家背景知识,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课堂观察分析

笔者每两周观摩一次刘老师的教学。笔者发现刘老师的课有很大进步, 在最后的实验课上, 笔者注意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刘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使用简短的句子、适当的语速、夸张的表情进行教学, 课堂组织井然有序。

4 教学日志分析

(1) 对英语学习目的的反思

刘老师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英语与说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所以刘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着重听说结合, 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2) 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刘老师认为英语听力教师不该只是个录音播放者, 他们更应该是课堂的总指挥、总导演、总策划者, 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当孩子们表现出对英语歌曲的兴趣时, 刘老师决定在班上举行英语歌曲比赛, 让学生学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使学生们既练习了听力、语音, 还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3) 对英语听力教材的反思

考虑到有63%的学生认为英语语言知识缺少阻碍了他们的英语听力, 考虑到30%的学生认为英语语音知识不足, 刘老师决定在上英语听力课时使用《Focus Listening》这套比较系统的听力教材。刘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挑了一部既有美式又有英式英语的英剧《House of Anubis》, 在每节课的最后8 分钟播放, 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4)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几乎在每篇教学日志里都有刘老师对教学方法的片段描写。如当她播放《House of Anubis》时, 有学生不听也不看, 光等着下课。刘老师决定根据情节播放并提问, 请学生用英语复述, 甚至组织英文模拟对话比赛, 使学生充满乐趣地参与。

总之,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访谈分析以及课堂观察,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三定向”师范生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法,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兴趣,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信心。通过对刘老师的教学日志的分析, 我们也能发现英语听力教师能通过反思性教学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约翰.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版社, 1984.

[2]Dewey, J.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la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M].Boston:D.C.Health, 1991.

[3]Scho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London:Maurice Temple Smith, 1983.

[4]Maner, V.M.The Tact of Teaching: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M].Albany:SUNY Press, 1991.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梁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反思性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2005 (4) .

8.听力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55-01

英语听力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言语感受的主要途径,它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21世纪,随着素质教育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英语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听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无疑成了教育界的一个新课题。对此,该文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为出发点,试图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旨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以培养出社会实际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授课形式单一,听前缺乏适当引导。很多教师在上听力前不注重学生的语音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只是处理一下关键词,布置任务,接着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他们未充分重视听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导致学生未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听力。

(二)训练方式方法不当,教师不注重因材施教。教学上只注重集体听练,很少针对个别进行辅导。由于这种不良的训练方式以至于老师对学生在听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一概不知。如果老师对这些方面不了解,这些都会使听力教学事倍功半。最终令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而且有的材料零散脱节。缺乏渐进性和连贯性。更谈不上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和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三)教师缺乏有效的听法指导和技能训练。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该过程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和听力策略等因素的协调配合。因此,听力教学就必须研究听力技能。研究影响听力技能形成的因素。然而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并不注意学生听法和技能的指导和训练。

二、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从基础抓起,重视语音发音。英语学习中,语音是所有词汇和语法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是英语的最基本要素。许多学生对语音发音掌握不准,不能辨音,易将汉语中的某些因素跟英语因素混合,加上当地本身的音色,就不能准确地发出部分元音和辅音。在发音中,英语是由重音、语调和语气节奏等构成其发音规则的。为了适应环境语境,阅读中一定会出现连读、弱读、省音等现象。但是很多学生根本分不清哪些句型该连读,哪些可以弱化,哪些发音忽略不发音。

(二)加强词汇的记忆,增大词汇量。影响听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发音外,还有词汇量的积累,所有语句、段落都是由词汇来构成的,要想听懂听力,提高听力水平,就必须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词汇量,加大单词的认知度。学生可以通过单词听写,默念复述等方式进行听力训练。通过复读机,同学互助等方式从孤立的单个单词记忆到逐步的段落听写,从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加强训练。这样当学生在听到单词的瞬间就能反应过来,迅速在脑海里形成答案, 不需要弄懂听力中出现的所有词汇。

(三)加强语法训练,增强熟练度。英语听力的考核与常规考试的不同就在于它要求学生在听到的瞬间做出反应,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还有对英语语法结构的熟悉程度。许多同学反应不够迅速,脑海里还在回想上一句的意思,下一句已读完,因此散失了理解句意的最佳时机,而最后的答题也是答非所问。这一现象与学生的语法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不仅在词类上存在不同,而且在句子成分的构成上也不同。英语与汉语相比,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定语太长、状语后置;名词有单复数和所有格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数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代词有人称、数、格的区分等,这些都是汉语里不曾使用或没有的现象。这些语法上的区别,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牢固掌握英语语法,这样才能在在听力过程中区分汉语语法结构与英语语法的不同,并在瞬间做出反应,以英语的语法结构进行英语句子、语段的成分划分。

(四)增加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英语的目的不简简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掌握一门国际语言,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未来发展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而许多同学认识不到这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英语听力的认真训练。所以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就要注重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让学生自觉提高英语的兴趣,培养语感。教师在组织课堂学习的時候, 要尽量运用英语, 给学生布置一个英语世界的教与学,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听力培养。

(五)选择有趣味的素材教授,加强听力训练。学生学习听力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有直接关系。教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选择合适而有吸引力的教材进行听力训练也是关键的一点。中学生正处在生长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喜好。教师应根据经验和相关知识,系统地选择现代的素材进行传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技巧训练,使其能快速找到题目要提问的重点, 比如看到where就知道本题是对地点的询问,那么在听的过程中就关注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者对话中的人物提到的要去的地方等。

(六)听前做好适当引导,采用多种形式的听力训练,重视学生的语音。新课标对听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因此,听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创造听力氛围,要有引导,有背景介绍,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此外,在听的过程中要配合训练学生掌握读音规则。教师可以通过录音磁带,用重复或模仿的方法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的读音,记忆重音、意群、语调与节奏等语音。学生通过简单模仿和反复练习,可以养成这种语言习惯。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在良好的语言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技能,并了解一些常见的英语表达习惯等,通过理解文章、对话等内容。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多思考、多探究,选用有效的方法开展听力教学,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9.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九

中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然而听力教学对中职生来说既是个难点又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是:力求听懂每个词、每句话。而有时这是办不到,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听力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去听清某一个音,听懂某一个单词或句子,而是培养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抓住要点和细节,准确理解说话人意图,达到交际理解目的。现将自己所教的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3 Camping的听力教学案例提出与同行老师们探讨。

(一)听前活动(pre-listening)

1.通过对天气的闲聊引出话题后,教师问:Do you like summer?接着提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the summer?发散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了学生能将这一图式熟练掌握,我抛出一个问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a camp? 学生七嘴八舌,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情况。教师乘胜追击,What can we do at the camp?,将相关短语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重复。

2.为了给下一步听力活动作铺垫,我们有必要激活camping这一图式,进行新旧知识的过渡,于是,我问学生:There are so many students go camping.Why? 这个问题又一次活跃了课堂,学生说了各种各样的理由: Because we can play cards at the camp./ Because we can cook over a campfire./ Because we can play games at the camp./ Because we can sing songs at the camp./Because we can tell stories at the camp….教师再追问What kind of camps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基本上已经熟悉了露营的各项活动。之后,我顺理成章地接着这一话题,导入听力任务。

(二)听时活动(While-listening)

在上一环节背景知识熟悉之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帮助学生建立听力的语篇图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和深化理解语篇,为此我的做法是首先帮学生作了以下语义图,建构一个清晰的图式,帮助学生理解听力,降低了课本上听力的难度。

Learn how to use computer Paint pictures Sit around the campfire Make hot dogs Sing songs Tell stories a.Listen and answer: What will the camp be like?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梗概,抓文章大意,建构一个清晰的图式,帮助学生理解听力。

b.Listen and answer:What will the campers be doing at the camp?.这一步要求学生抓取细节,细致地处理听力材料。

c.write T or F:笔头落实听力任务。

(三)听后活动(Post-listening)

在听力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利用已建立的图式进行各种活动,如复述、讨论、评价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在进行听后活动时要求学生不看听力材料进行复述,黑板上也无任何提示,水平高的或作好充分预习的学生往往没有问题,但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学生,则允许并帮助他们利用已建立的语篇图式进行复述等活动。因为一个好的语篇图式是语篇内容和语篇结构的有机结合,所以即便是有困难的学生看着它也会有话可说。

教学反思

10.听力教学反思 篇十

1.调整心理,稳定情绪,进入状态

听力测试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检测,过于紧张焦急的情绪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听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发试卷前最好做一做深呼吸或闭目片刻之类的放松活动,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平静状态。树立必胜信念,心慌意乱于事无补,集中精力、临场不惧,才是明智之举。另外,听力试音的语速和音质与正式考试一致,因此,一定要听好试音,调整心态,尽早进入考试状态。

2.快速抢读试题,积极进行预测,带着问题去听

高考的听力问题和选项都印在试卷上,试卷发下后,考生要充分利用听力试音时间、每小题的间隙时间以及答题剩余的时间抢读问题和选项,并根据问题和选项预测听力材料内容。根据自己的预测,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不仅使你在听到问题答案时加倍注意,还有助于使你注意力集中,思想不走神,从而大大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善于抓住关键词句,重视全文理解

捕捉信息重点是听力测试中的重要一环,不少人听力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听录音时抓不住重点,只是盲目地逐字逐句地听,这样往往会产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听时重点要放在实词上,注意力要放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词上,像well, unfortunately, however, but等起导向作用的词,其后的内容必须留心。听对话时,要多注意答语的内容和语气,绝大部分信息都在答语中,且往往与答题有关;听独白时要重视首句,它常常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另外,要注意整体理解,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个别没听清楚的词句上,以免影响后面内容的理解。

11.听力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德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完成交际任务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外语学习者在互相合作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它“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广大研究者和外语教师的好评。是当今外语界提倡的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德语听力课堂,可以改变德语听力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为德语听力课堂带来活力。

1. 任务型教学的产生背景

“任务型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 Vygotsky 在1962年出版的《思維和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一书中提出(刘延,2007)。他认为,通过学生在课堂共同完成“任务”,能推动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对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上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 Prabhu 设计并主持了一项为期五年的语言教学改革实验(Bangalore Project)。该实验的特点是强调“做中学”,认为语言学习应该抛弃专家对语言形式的刻意归纳,而以一系列待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为主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关注意义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内化语法规则。虽然 Prabhu 的理念并未获得太多认可,却成功地引起了更多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的关注,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研究者们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许多核心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任务教学法才逐渐形成体系,开始被广泛应用与外语教学中。

2. 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2.1 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顾名思义是以任务为课堂活动核心而组织起来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要了解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对任务的定义。许多研究者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任务做出界定,丰玉芳和唐晓岩(2004)对此作了列表总结,其中 Nunan, Willis 和 Skehan对任务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

Nunan 认为“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非语言形式上”。Willis 认为“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具体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Skehan 认为“任务是与真实世界有某种意义联系的一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意义是主要的,并把任务的完成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任务的结果来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

可以看出, Nunan 的定义强调了对目的语的使用和对语意重视,体现了交际教学法的特征;Willis 则强调了任务的目的性;Skehan 更看重任务要体现真实交际这一要求。

综合语言学家们的意见,可以说,一项课堂活动需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才能称其为任务:1)有明确的交际目的,提出了具体问题,并要求学生在交际中解决问题;2)关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的语言能力和互动能力,不关注语言形式的对错与否;3)符合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4)以任务是否完成为评价标准。3. 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来说,就是对任务的设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夏纪梅,1998 引自Richards 1994 :39):1)反应原则。要考虑到实施任务需具备的知识、技能;2)交际原则。要考虑实施任务过程中的交际合作;3)复杂原则。任务要有难度,有一定的复杂性。方文礼(2003)强调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让学生焦虑,太简单让学生失去兴趣。

除此之外,刘延(2007)认为,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具有实际意义)、多样性(类型和题材丰富)和完整性(包括任务前的准备,任务实施与引导和任务后的反思三个环节 )

3. 德语听力教学实例

下面,以教材《德语初级听力(Deutsches H?rvest?ndnis für Anf?nger)》(江楠生等编著,2009)第六课为案列,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听力课堂的具体应用。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德语初学者的听力入门教材,适合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使用。书中每课都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共四到五篇听力课文,其中三篇课文篇幅都很短,一到两篇稍长。每篇课文都配有针对性练习题,题型一般是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除此之外,每课后还附有综合练习题,供学生对听力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进行巩固练习,也设计了交际任务。每课前面都有生词表和复杂句子/词组的讲解。

第六课的主题是租房。教师课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四到五人。正式上课后,首先针对本课主题提出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你想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跟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梦想之屋。记下关键词。

任务分析:这是引入阶段,目的是将本课主题与学生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关注和热情,激发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引导学生复习与居住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任务一设计时间是五分钟左右。完成后开始听力课文一和听力课文二的处理。课文一共六个句子,要求听后将它们按主题归类,备选主题有“关于房租”、“关于房子整体”、“关于房子面积大小”和“关于找房”。课文二共五句话,要求听后选择正确的理解。第一句话关于浴室,第二句话关于房租是否昂贵,第三句话关于房间光线是否好,第四句话是说房子是否位于安静的位置,最后一句话关于交通是否便利。课文二处理好之后提出第二个任务:

任务二:关于你的梦想之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尝试从课文一和课文二关于房屋的语句中获得灵感,补充或修正信息,在小组里将你的梦想之屋描述得更详细,并记下关键词。

任務分析:任务二是任务一的延续,关于同一个话题的讨论,主要目的是将学生通过听觉输入唤起的或者新学到的表达方式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内化,避免了听完做完题立刻就忘的情形。

任务二的设计时间是三分钟左右。完成后开始听力课文三、四、五。

课文五处理完之后提出任务三。

任务三:租一间梦想之屋。小组讨论,综合考虑每个成员的意见,描绘一个小组共同的梦想之屋,并仿照课后综合练习里的例子,将它写进出租/求租广告里去。把求租广告和出租广告贴出来,看看谁的房子最符合你的要求,看最后谁能成功租下梦想之屋。

任务分析:任务三开始前教师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为两部分,比如坐在教室左半边的三个小组是左部分,坐在右半边的三个(或两个)小组是右部分。要求左边的三个小组写出租广告,右边的三个小组写求租广告。最后左右部分各选代表模拟租房场景即兴表演。这个任务锻炼了学生通过讨论、协商和取舍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综合锻炼了学生在租房这一场景下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

4. 反思

经过半个学期(9周)课堂实践,任务型教学在德语听力课上的应用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反响热烈,课堂氛围很好。但是由于时间短、样本少,教学方式改变是否有效带来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难以下定论。只能提供一点实践后的反思抛砖引玉:

首先是关于适用性的问题。本次课堂实践的对象是大学德语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不同于英语的普及,德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上大学后才接触到的一门语言,大一下学期的学生还算是德语初学者,听、说、读、写的水平都较低。要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还是有比较困难的。所以任务型教学是否适用初学者,或者说有什么办法让任务型教学更适合初学者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关于课堂掌控力的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改变了过去课堂沉闷的气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活跃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掌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实施任务阶段教师要履行好引导监督的职责,走到学生中去,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要清楚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不冷眼旁观。

最后是关于任务的设计问题。设计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交际目的、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任务的可操作性、时间因素等等。把握不好,任务很可能流于形式,致使宝贵的课堂时间被浪费。任务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关于任务的难易度,Brown等(引述自方文礼,2003)将任务分为三类,静态任务、动态任务和抽象任务,认为这三类任务的难度程递增趋势。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静态或是动态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抽象任务。

5. 总结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把语言教学放在交际环境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推动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内涵,更要在教学中扮演好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应该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才能充分适应要求。任务型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Nunan, 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Language Curriculum[J]. TESOL Quarterly, 1991( 2): 279-295.

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9):17-20.

刘延. 试论“任务型”教学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1): 92-94.

上一篇:饲料公司销售经理工作年终总结及述职报告下一篇: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