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2024-08-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共11篇)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毕业实习大纲

实习类别:毕业实习

周数:5周学分:5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

一、性质和目的本实习是本科第八学期的综合实习。通过七个学期来的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学完了该专业的所有课程,掌握了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设置本次毕业前的实习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后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实习要求及内容

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其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二是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有选择地在实践中进行强化训练;三是加强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软件开发和研究的能力。具体实习要求如下:

1、联系校内或校外有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现场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

2、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3、写出解决问题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细化各模块,形成有关文档资料。4、对具体各细节开展工作,编写程序,上机进行调试。

5、对于数学类研究方向的实习可以采取讨论班的形式,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术方向的研讨。

6、数据分析类实习主要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熟悉数据采集过程、了解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分析报告等整个数据分析过程。

7、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如论文阅读、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等,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5、写实习报告

(1)整理并打印源程序代码或其它文档资料。

(2)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要求,书写毕业实习报告,字数在6000左右。

(3)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对实习内容进行答辩。

(4)对于数学类、数据分析类的实习报告,要求写出详尽的综合报告,按学术报告格式编写。

三、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1、实习时间为5周,安排在第八学期1—5周。

2、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现场调研,收集资料,开展需求分析,1周。

第二阶段: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3周,在本阶段进行系统设计时,若还需要进行调研的,可以适当抽时间调研。

第三阶段:系统的实现和测试及书写实习报告,1周数学类、数据分析类研究性课题的参考上述进度合理安排进度。

五、实习报告与答辩

实习报告与答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目的。

(2)现场调研、收集资料情况与需求分析结果。

(3)系统设计情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画出功能模块图。

(4)整理并打印源程序代码或其它文档资料。

(5)毕业实习报告,字数在6000字左右。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实习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答辩。

数学类研究课题的实习报告主要撰写所研讨内容的综合性报告,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比较深入地总结前期所做的工作和整体论文的思路和框架。

六、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1、评分依据:

(1)毕业实习设计过程中参加的情况,着重考察出勤率、主动性和积极性。

(2)毕业实习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和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的情况。

(3)毕业实习报告书是否按时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

(4)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

(5)若进行了实习答辩,结合答辩情况。

2、评分方法: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评分依据和实习单位的意见给出相应的实习成绩。

3、评分等级:

五级分制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七、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尊重接受方有关工作人员指导,虚心学习。

2、必须按指导教师要求,按时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二

一、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

顺应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立足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加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环节。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与计算机相关课程配套的课内实验外,其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下。

下图所示独立实践环节,除必修课程设计外,学生需在其他课程设计中选修3学分。这些课程都是在理学院的理综实验室或学校的计算中心进行实践的,其内容一般参考相关课程竞赛的题目或自拟类似实际问题的题目等,由我校年轻的老师校内实践指导。由于大多数校内实践指导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环节,没有把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经验,课程设计内容往往只能满足对课程认识的需要,但与社会所需最前沿的软件环境或技术有一定的脱节,这也是全国信息相关教育类行业共同存在的问题[2]。另外,学校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资源有限,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一模一样的实习环境,这就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系统性、综合性的实践训练,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所需脱节。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实践的桥梁[3]———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可以有效地弥补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校外实习,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同时,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环境,缩小了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差距。实习期间,还可以使学生树立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认知社会生活中的优胜劣汰法则,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通过校外实习,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校外实习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企合作”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大趋势。

三、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自2009年,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充分利用北京信息行业强大的优势,由专业教师的人脉关系建设了诸如“清华同方、今日在线集团、清华紫光、华夏明科”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领导出面,签署合作协议并进行挂牌,报学院备案。目前的校外实习有三种形式:(1)邀请大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对最前沿的技术授课,面向对象是大三、大四学生;(2)经过教师推荐,企业面试选拔后进行全日制工作有偿实习,面向对象是每届的大四毕业生;(3)东软集团的“订单式”培养,面向对象是大三、大四学生。

近五年,通过校外实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毕业时直接在实习的公司就业,目前已成为业务骨干。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我们摸索了一些经验,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实习经费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

因为学生实习不仅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实习企业担心学生妨碍正常运营,降低企业效率,泄露商业机密,70%的大型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4]。因此,平时邀请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以模拟项目的形式给学生讲座,但因经费不足,不能开展系列性知识讲座。

“订单式”培养可直接与就业挂钩,但所需费用太多,需要学校统筹安排。目前无法继续开展。

校外实习基地都是通过教师的人脉信息达成合作意向,吸纳学生实习。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到实际业务,本着真正能让学生学到实际的本领来进行培养,并给学生带薪实习,付出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学校平时联系较少,缺乏沟通,尽管学院领导利用专业建设经费进行定期维护,但与企业付出的技术与管理成本相比,这些实习经费往往也是杯水车薪。

校外实习多数安排在大四下学期,部分学生担心不能留在实习单位或是想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择业的环节中去,不能安心实习,影响实习基地的正常工作流程。

2. 实习基地规模有限,缺乏有效化管理

中小型企业在接纳实习生方面相对更加灵活一些,对实习学生的水平要求相对低一些。受空间和实习岗位的限制,每个实习基地最多容纳3~4人,目前,我们有6个实习基地,每届学生约50人,有一大批人无法进行实习。另外,目前的实习基地仅注重于签约阶段,而对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等缺乏沟通和有效的管理。

3. 学生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

学生希望实习的公司“高大上”,经过企业筛选后,也希望实习的岗位“高大上”。

而企业一般先安排学生做一些画图、写报告等基础性工作来考查学生的耐性,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由技术人员指导一些实质性的技术工作。但实习初期阶段,有些学生看到公司的办公室不气派就打退堂鼓,有的学生画了两天图就坚持不住了。

综上,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我校现有的条件下,建立长期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使之不断发展;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有效管理,改变学生潜在的实习意识,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探索有效建设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

为了让校外实习基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 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达到“校企双赢”[5]

利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团队在算法与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新产品或软件技术的研制,以科研力量来稳定住企业的长期合作。同时,把企业项目带到学校,借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2. 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与基地的联系

配备实习指导老师,利用企业的环境对指导教师进行培养。实习指导老师在了解企业现状和实习岗位的基础上,先期给学生普及理论知识、公司文化等,学生进入企业后,由企业师资具体指导实习过程,校内指导老师跟踪学生的动态,对实习不认真的学生定期进行思想工作。

加强与基地的联系。学校可以考虑每年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组织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感谢他们的支持。

3.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

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实习,在大一到大三之间的教学时间结束后进行实习,利用寒暑假实习等。把校外实习与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相结合。

注重实习基地资料的建设,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

与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制订符合教学计划要求的各种校外实习计划资料,比如:实习的要求、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实习注意事项等,使学生明确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从而促进其在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思考。同时,还要根据历年的实习体会和经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实习计划的内容,编制难度适中的实习指导书等。

4. 讨论基地建设规划,扩大学生的受益面,确保学生在实习中受益

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负责人讨论基地建设规划。发动教师的力量,开拓发展更多高质量的专业实习基地,扩大学生的受益面,确保实习质量。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素养。

在上述探索机制下,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老师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与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了两项项目合作,部分实习基地已趋于稳定化。总之,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企互赢,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摘要: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以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状为背景,探索如何建立长期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使之不断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实习基地,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大学数学,2003,(1).

[2]孟婷婷.对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认识[J].文教资料,2008,(15):165—166.

[3]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108—109.

[4]薄匠男,孙梅.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4,(11):56—58.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途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一)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信息与网络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计算机专业在这种趋势下也显现出宽泛化、大众化的特征。计算机相关专业规模大,在教育部设置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多个分支中一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随着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发展,市场上对實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而作为核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热门选择。

(二)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定位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针对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来说,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三大需求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软件设计、微机实习等相关的10项实践课程,以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学习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操作应用能力上的欠缺。比如,学生在学完程序课程后还不会编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实践课程设置的不重视,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

(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学校的实验室是为进行实践教学而建的,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只是用于少数的几节实验课程。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应是课上与课外全面重视实践操作,以巩固所学的理论,学校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的重要体现是课外的未开放利用。

(三)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社会需求扩大了计算机的专业设置范围,也增加了招生数额,但是在教学上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是不匹配的,学生即使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很难被用人单位录用。

三、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实践教学理念建设

首先应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围绕这一中心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其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核心是创新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强化设计与探究课程实验,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摆脱传统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最后学生本身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思维,成为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1.实践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时间,科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开展可以选择在学校的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完成,邀请专家来校交流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2.课程实验

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主要还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因此,教师应提前做好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应提前预习,通过互动与解答,优质地完成实践教学,这其中,专业课教师起着指导员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老旧、重复的实验应尽量减少,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增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创新与科研的结合;同时可以有条件地设置兴趣课堂,由学生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践项目。

4.校企合作,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的大学最后一年是实习时间,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为学生争取合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后期实习中能真正参与项目,最终有所收获。

四、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满足了社会的革新需求,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寻找和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是高校在教育创新上必然要走的一段路,只有大胆实践,才能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袁志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2014(1).

[2]黄勇,刘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

[3]邱美中.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9).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实习报告 篇四

(1)接受一次系统而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责任心和光荣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水平,培养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一定的工作能力,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了解社会,增长见识,提高与别人和谐相处和协同合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单位简介

十天的实习转瞬已经过去,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中青岛软件园实习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谈及这几日在青岛的学习,感受颇深。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青岛软件园,心中就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一家普通的培训机构。但是,当我们乘车来到青岛时,青岛学员的那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气氛强烈的震撼了我。

随后青岛接待人员把我们热情的带到了学术报告大厅,帮我们讲解并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青岛IT培训太原中心的了解及我们实习的具体内容。

青岛软件园背靠浮山生态山林,直面黄海之滨的奥帆赛场。软件园一期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二期占地10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全国少有的坐落在城市中心区的软件产业基地。青岛软件园鳌山园区是青岛市IT服务外包基地,规划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青岛软件园是市重点建设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欧美软件出口示范基地”、“青岛市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先后被评为 “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科技产业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34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综合评比中,青岛软件园排第九位,综合环境排第一位。

一、园区建设 软件园一期已有8座研发楼近2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软件园二期共12万平方米研发楼已经主体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按安装阶段;软件园鳌山园区的开发建设已启动,2008年实施6英寸模拟电路芯片项目。青岛软件园网络通讯系统畅通,实现万兆进园区、千兆进楼宇、百兆到桌面;园区建有3.5万伏变电站,保证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供电服务;研发楼内夏季为单制冷VRV商用空调系统,冬季采用地暖 市政供热,为研发人员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软件园内还配备国际会议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以人为本的研发办公环境,随处可见的园林景观,使研发人员能够在此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二、园区企业发展 青岛软件园通过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已吸引众多国外知名企业入住,如微软机构、IBM、美国优创、加拿大赛得、澳大利亚Gruden、瑞典拓讯、日本软脑、日本trial等,用友、浪潮等 总计145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先后落户园区,其中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瑞典等国家的外资软件企业28家,园区已集聚软件研发人员5000余人。在园区的大力扶持下,本土企业也迅速成长,园区通过CMM2认证的软件企业8家,通过CMM3认证的软件企业6家,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企业达30家,企业纷纷开展针对欧美的软件研发及IT服务外包业务。

三、完善的园区服务平台 软件园不断完善技术、人才、资金服务平台,打造软件产业生态服务链,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1、技术服务平台 软件园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已建成的“三库四平台”基础上,开通了园区互联网数据中心;引进了网通模块局;投资3000万建成了全省首个集成电路设计平台;投资2500万建成了数字动漫支撑平台。这些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人才支撑平台 青岛软件园建有1.5学历人才实训中心,提供订单式人才培育、企业内训服务、中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经理俱乐部、人才储备等人力资源服务,每年为企业培养优秀毕业生500人以上;园区还建有IBM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和阿尔卑斯外包人才实训基地,每年培养外包优秀人才2,000人以上;青岛软件园还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合作,展开软件工程硕士培养。

3、资金平台 软件园不断加大对园区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无偿资助、周转金、贴息等形式扶持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园成立了软件园投资担保公司,搭建了园区融资担保平台,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解决中小软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为软件企业筹资拓宽了渠道。青岛软件园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软件园区,成为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企业的国际科技园!

三、实习内容

在经过一番详细的介绍之后,青岛老师们将我们分为了四个小班进行培训学习。每个教室都有三十台左右电脑,保证了人手一机。一周的实习即将开始,我知道,这也许将是改变我们人生道路的一周。首先我们学习的是JSP应用初步。开发人员为了使基于JSP的web开发更加简便和规范化,在Apache软件基金的支持下,struts诞生了,Struts框架的主要架构设计和开发者是Craig R.McClanahan,Craig也是Tomcat的主要架构师。struts架构是一种非常优秀的J2EEweb开发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完善的web程序。这些对我们相对陌生的知识充分的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流连忘返。甚至都不放过半天仅有的休息时间,在这仅有的十分钟里对学习中不是非常理解的东西和在场的老师踊跃的提问,老师也会耐心的讲解。

其次我们学习的是软件开发流程(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老师首先介绍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他把软件开发分为了两大类,即项目开发及产品开发。项目开发是公司根据某一客户的需求单独为某一客户订制的软件;产品开发是公司针对某一市场需求而开发的软件产品((比如WINDOWS、OFFICE等)。

实习的最后一天,青岛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又上了重要的一课。职场的必要礼仪让我们甚为惊叹,原来我们对社会是如此的陌生。这些东西是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但是我们必须掌握。感谢青岛及青岛的老师们,让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求职及工作生活中更好的与人沟通少走弯路。

作一个真正合格的程序员,或者说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码工作的程序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把它作为基本素质,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员说成独行侠的都是在呓语,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那些遍布全球的为linux写核心的高手们,没有协作精神是不可想象的。

2、文档习惯

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到极大的麻烦。

3、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

作为一些外国知名软件公司的规矩,代码的变量命名,代码内注释格式,甚 3 至嵌套中行缩进的长度和函数间的空行数字都有明确规定,良好的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代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是程序员基本的素质需求。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需要理解一个模块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写程序往往只关注一个功能需求,他们把性能指标全部归结到硬件,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上,而忽视了本身代码的性能考虑,有人曾经放言说写一个广告交换程序很简单,这种人从来不知道在百万甚至千万数量级的访问情况下的性能指标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样的程序员,你给他深蓝那套系统,他也做不出太极链的并访能力。性能需求指标中,稳定性,并访支撑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为程序员需要评估该模块在系统运营中所处的环境,将要受到的负荷压力以及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就这一点,一个成熟的程序员至少需要2到3年的项目研发和跟踪经验才有可能有心得。

5、复用性,模块化思维能力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程序员有这样的抱怨,写了几年程序,变成了熟练工,每天都是重复写一些没有任何新意的代码,这其实是中国软件人才最大浪费的地方,一些重复性工作变成了熟练程序员的主要工作,而这些,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复用性设计,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统存在,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就能极大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程中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

6、测试习惯

作为一些商业化正规化的开发而言,专职的测试工程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专职的测试工程师程序员就可以不进行自测;软件研发作为一项工程而言,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代价就越低,程序员在每段代码,每个子模块完成后进行认真的测试,就可以尽量将一些潜在的问题最早的发现和解决,这样对整体系统建设的效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证。

测试工作实际上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调用的测试,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调用下完成基本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测试职责,可惜在很多公司这成了唯一的测试任务,实际上还差的远那;第二方面就是异常调用的测试,比如高压力负荷下的稳定性测试,用户潜在的异常输入情况下的测试,整体系统局部故障情况下该模块受影响状况的测试,频发的异常请求阻塞资源时的模块稳定测试等等。当然并不是程序员要对自己的每段代码都需要进行这种完整测试,但是程序员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代码任务在整体项目中的地位和各种性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测试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上面提到的需求理解能力。

7、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程序员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职业,因为一种技术可能仅仅在三两年内具有领先性,程序员如果想安身立命,就必须不断跟进新的技术,学习新的技能。

善于学习,对于任何职业而言,都是前进所必需的动力,对于程序员,这种要求就更加高了。善于总结,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每次完成一个研发任务,完成一段代码,都应当有目的的跟踪该程序的应用状况和用户反馈,随时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逐步提高,一个程序员才可能成长起来。

具备以上全部素质的人,应当说是够格的程序员了,请注意以上的各种素质都不是由IQ决定的,也不是大学某些课本里可以学习到的,需要的仅仅是程序员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意识上的问题。

四、实习心得

作为即将毕业的我,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是我毕业后走向社会所迈出的试探性的一步。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之中,因为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将所学付诸于实践,来检验所学。作为对学习成果的真正检验,不光是能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所学能有所用。毕业实习就是我第一次真正踏入社会,了解社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实习,是从学校生涯走入工作的第一步,应该说我的这次实习是一个从一无所知的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走向成熟的过程,实习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气 氛,职场的氛围。也让我变得成熟,学会了蜕变,学会了如何长大。倘若说毕业意味着从学生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那实习无疑是这种转变的前奏曲。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社会是个大熔炉,可以把我们初步社会的学子们容纳、吸收并且炼造。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在毕业之前先去体验生活,先去扬帆远航,在社会的蓝天下乘风破浪,磨练、丰满自己的羽翼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我们还要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6 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大学因实习而完整,而大学生活却因实习而精彩。总之,这次实习,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在实习期间,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这段时间,我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前的时代日趋复杂,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再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存储更多的能力。

大学因实习而完整,而大学生活却因实习而精彩。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五

要求:

通过入学教育,参观齐鲁软件园各企业现状和发展,市场调研等环节,就当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论述我专业在适应当前社会需求,面向市场培养人才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及进行的改革。

总结内容行距1.25倍,宋体小四大小。

提交:要求以打印方式,于2010年11月16日与调研报告一并提交。

模版见下页。

认识实习总结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篇六

本学期认识实习的对象是计20xx级1-5班本科学生,共190人,分为11个小组,实习时间为20xx年7月11日----20xx年7月19日,为期一周。在一周的时间里,分别安排去了位于南京的江苏润和软件、南大富士通、文思海辉等软件类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和中矿微星、江苏创导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参观认知实习。如:参观了江苏创导集团开发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听取了微星公司的负责人讲座,体验了江苏润和集团的跨国高端软件品牌和创新应用成果,分享了南大富士通的计算机专业校友就业经验与体会,并深度了解了文思海辉的软件服务外包概况。

实习期间,带队教师特别强调实习纪律:(1)实习期间,采用“带队教师―班长、团支书―各班同学”三级责任管理方式;(2)实习期间,学生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遵守学校实践教学安全纪律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爱护公共设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保持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自觉维护学校和实践教学单位的声誉;(3)实习期间,严格执行学校及学院的学生守则,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校和实践教学单位的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学校和实践单位的学术、技术、商业秘密等信息情报;(4)实习期间要尊重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服从安排,虚心请教。对不听从指挥,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机器设备者,要追究责任,并按规定赔偿;(5)实习期间要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单独外出或晚间外出。学生确有事要外出时,应履行请假手续,指导教师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方能准假,并应结伴同行,按时返回,归队后必须向指导教师及时销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请假按《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条例》有关条款执行;(6)实习期间,不酗酒闹事,不打架斗殴;不到水库、江、河、湖、海等地游泳、戏水;不带火源进入林地,不得放火烧荒;不到网吧、歌厅等场所从事与实践教学环节无关的活动;不搭乘非营运性车辆或手续不全、没有安全保证的营运车辆;(7)实习期间,不得集体组织与实践教学环节无关的参观、游览、野炊等活动,若需要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应履行报告和审批手续,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8)凡参加校外实习的学生,所在学院必须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未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的学生,指导教师有权拒绝其参加实习活动。

实习考核方面:(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成绩;(2)学生实习成绩由带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纪律、实习报告等情况综合评定;(3)带队教师每次实习开始时点名,学生迟到两次或严重违纪一次及以上者成绩为不及格,其他违纪情况视情节轻重而定;(4)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标题和实习正文两大部分,实习标题如:参观×××,实习正文如:①实习时间②实习地点③带队教师④实习目的⑤实习内容⑥实习收获与体会。实习报告要求在实习结束前交到带队教师处。

从最后的实习成绩和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这次认识实习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在各个实习地点都能遵守实习纪律,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非常专心地听取实习单位工作人员讲解,认真做记录,积极地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学生回校后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实习体会都能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极个别学生时间观念淡化,纪律观念松散。另外,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很多实习单位接纳容量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习的效果。

指导教师: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七

大学新生结束中学时代进入大学, 即将开始大学生活, 但多数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如何度过, 所学专业知识和前景如何, 如何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等一系列的问题不是十分了解, 甚至是完全处于迷茫状态。针对这一问题, 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 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等, 但是多数高校对于专业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具体表现为缺乏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缺乏合理的管理流程和机制等等, 这直接导致了入学教育后学生仍然对所学专业一脸茫然, 不求甚解。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 为例, 详细阐述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以求通过入学专业教育, 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之前, 增加专业认知、树立信心, 明确目标, 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 从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

2 计算机专业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调查

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是大学生与未来从事职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也是学生培养专业兴趣的起点, 通过近几年的入学专业教育, 我们一些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总是有些意犹未尽。对此, 我们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100份, 其中大一 (2014级) 学生40份, 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各20份, 最后回收有效问卷95份。调查问卷主要围绕高考志愿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否为第一志愿、进入大学前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了解情况、大学生开学初是否有必要进行专业教育、通过入学专业教育想了解哪些内容等问题展开。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后, 我们认为进行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专业教育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所以下面将详细分析并阐述计算机专业入学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内容的选取。

3 计算机专业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 计算机已经普及并进入了千家万户,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 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对于计算机已经有所了解, 对于入学专业教育可以从简, 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学生并未向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对计算机学科及这个专业有深入的了解, 他们的了解只是对计算机的一些简单应用, 对于入学专业教育的渴求与其它专业学生是相同的。

以下是我们回收的9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

高考第一志愿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占41.2%, 非第一志愿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占58.8%;进入大学前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情况是, 非常了解的只占4.5%, 了解一点的占58.2%, 不了解的占37.3%;对于大学生开学初是否有必要进行专业教育的回答中, 只有一人选择无所谓, 而且是大四的学生, 其他选择很有必要的占44.8%, 有必要的占54.2%。

从调查反馈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于这个专业了解甚少, 对于开学初进行专业教育的需求是强烈的, 所以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除了重视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外, 专业教育也势在必行, 而且应该高度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加专业认知、树立专业概念、培养专业素养、确立四年学习目标。

4 计算机专业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内容

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于入学专业教育想了解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不乏我们专业教师一直忽略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要求以及我们多年专业教育的经验, 我们对计算机专业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和整理, 认为以下内容符合并基本满足本专业新生目前的需求。

4.1 计算机学科概述

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内涵以及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使学生明确学科的概念、专业的含义, 同时认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走出以往对计算机的粗浅认识, 使其真正了解专业、认识专业, 树立对专业的信念。

4.2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详细阐述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沿革, 以及本专业的学科建设 (包括博士点、硕士点情况) 、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学生培养、教学科研、专业优势等, 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即将学习的环境有足够的信心, 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让他们相信学校的教学条件与环境有足够的能力使他们在大学四年学到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能够度过一个愉快和充实的四年。

4.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

这部分内容是入学专业教育重点, 介绍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详细阐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毕业后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四年将要学习的内容, 同时详细介绍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使其明确大学的教学与中学教学的不同, 重点介绍实践教学的意义与形式, 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工科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4.4 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介绍大学生活中应该重点培养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等五大必备素质以及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五大必备能力, 使其明确只有全面发展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4.5 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就业去向

这部分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介绍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主要有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种, 同时介绍每种类型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重点介绍每种类型的就业去向。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四年的学习计划, 规划学习内容。

4.6 计算机发展史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开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同时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我国计算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Intel、Microsoft和联想等中外著名的计算机公司, 图灵、冯·诺依曼和王选等中外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同时介绍计算机领域的主要奖项等, 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4.7 本专业教师主持科研项目介绍

邀请几位本专业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介绍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 以此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 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教师的认同感。

4.8 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精选近几年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 作品进行展示, 使学生对于四年后应该达到的能力和学习成果先有一个感性认识,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4.9 中国计算机大会报告

每年10月份参加完中国计算机大会 (CNCC) 后, 参加老师针对新生做一个报告, 介绍大会情况及会上计算机领域各专家学者报告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本专业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的主要内容, 就是想把入学专业教育做细一些、做实一些。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入学专业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的新思路, 使入学专业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使新生可以认识专业、了解专业,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郭志涛.大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 2008, (1) :65~67.

[2]付成华, 涂兴怀, 刘晓辉.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及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 :57-59.

[3]周洪彬.新生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 1999 (9) :172-173.

[4]袁方, 王兵, 李继民.计算机导论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八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00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简称《规范》),面向几十万的在校生,提出了以“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专业发展战略,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教育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并建议分别按照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 4 个方向培养。作为《规范》实施的一个建议,2007 年又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将 7 门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核心课程。

1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并考虑到“软件工程”的重要性,项目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8 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研制,探求基于基本的课程教学大纲,如何面向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关注不同的学科形态、不同的问題空

间、不同的根本问题的实际,以知识为载体,瞄准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形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求明确指出相应课程的性质、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难点、包含的关键思想和方法、讲授方法、实践活动设计等,形成较系统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同时对相应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个指导性意见,解决目前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趋同性、盲目性、孤立性以及不完

整、不合理交叉等问题,改变过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倾向,探索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更加有效地瞄准基本目标开展教学。另外,8 门课程虽然都是基础性很强的课程,但他们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有的是技术基础的、有的是系统基础的。他们的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制定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的参考范例,以此来促进整个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2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

2.1体现公共要求

《规范》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成 4 个专业方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问题空间、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但还是有共性的部分,这也是作为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所决定的。公共核心课程应该能够将这些公共的要求涵盖进去,实现在课程层面上对公共知识体系、专业培养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体现。

2.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核心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这些课程需要易于与相关课程结合,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采用了设置分级平台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学计划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组成。考虑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些课程可以适当照顾到学科的要求,构成一个既照顾到学科,又照顾到专业的基础平台,给人们制定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构建完整的、全局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2.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课程相当于学科、专业平台的基本内容,所以,只能做一个较小集合,而且课程的学时数要尽可能小,目标在于体现专业教育的最基础要求,同时给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将教学的总学时数降到2500 学时以下。所以按照 20%计算,将公共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控制在 500 学时以内。

3核心知识体系

这里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力求从不同专业方向的公共需求出发,给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并不试图包括各个专业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识,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以构成完整的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规范》。由于是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没有包含推荐的选修知识。该知识体系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39 个知识单元,共 342 个核心学时。

4结语

《规范》将“核心知识结构”作为开办相应专业方向必须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覆盖,《规范》中给出的“核心课程”只是这种覆盖的一个“示例”,这里给出的是另一个“示例”。事实上,这也是《规范》所鼓励的。这里的“公共核心课程”并不是《规范》中四个“核心课程”集合的简单交集,而是根据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对它们公共核心知识单元的一个课程覆盖。是每个专业方向公共的必修课程,而不是任何一个方向完整的必修课程集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九

一、调研目的:

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为后续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研要求: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进企业、市场、生活,从实际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当前计算机的流行配置。

2.计算机主要组成部件及外设产品的主流型号(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声卡,网卡,光驱,打印机,扫描仪)。

3.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

4.当前流行的开发软件。

5.当前流行的应用软件。

三、调研内容:

学习并参观了浪潮集团展厅,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组成和最新配置,并且在展厅里学习到了浪潮公司的大规模技术应用以及它的市场占有率,当今IT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服务大众的应用,以及集团在发展历程中的改革创新与技术更新,学习到了计算机企业的发展的历程。

之后,我们前往北京利达智通公司,了解了公司内部运作,参观了公司各个工作间,了解作为公司一名程序员在公司所经历的培训,上岗的工作流程。并且了解了利达智通公司的发展文化。

紧接着,我们前往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参观了公司的内部运作,学习到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了解了一名大学生就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与条件,学习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在此之后,我们又参观了济南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学习了公司所需要的是外包型人才,对公司的运作有了大体的了解,甚至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了一些初步测定,计算机技术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以及公司所需要的技术方面的人才。

最后,我们参观了山东邦尼科技文化发展公司,了解了程序员,管理层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了解了公司的运作,参观了公司的工作间和编程实习人员的工作状态,了解了公司的发展文化和历程。

四、调研心得: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浪潮集团等企业的发展,学习并了解了IT企业所应该具备的企业文化,公司发展的流程,公司人员工作的流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这些对于大学生创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参观浪潮集团的时候,我们首先了解了浪潮集团计算机技术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历程,从第一代到新一代,从收音机到大型台式电脑,计算机部件从小小的芯片到大型主机,都有浪潮集团的产品,它的市场占有率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更为重要的是浪潮集团将创新看得很重,更多的研发一些新项目。不仅如此,浪潮集团的产品甚至是被应用到了政府机关,政府部门,国企,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让我们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浪潮集团作为一个国企,在市场占有率之大,这也是作为一家IT企业的最高目标。

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其中技术革命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技术革命的灵魂,一家公司的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在技术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创新变成了企业发展的灵魂,从浪潮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和它的尖端技术,我理解到了它以压倒之势在IT企业立足。

之后,我们前往了北京利达智通公司参观了公司的文化发展历史,了解了公司从小型公司做到大公司的过程,并且学习并参观了公司内部人员的项目培训的工作,看着他们在埋头苦作,我觉得他们一定付出了不少的辛酸苦楚,攻坚克难。不只是北京利达智通公司,我们之后参观的几家公司,我们也有参观他们的公司工作间,看到工作人员奋战在岗位上,用他们的智慧实现企业最大的效益。

此次参观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IT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的数字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就得需要创新来支撑。当然公司的发展更多的是经验之谈,姜还是老的辣,浪潮集团有它今天的成就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有建树的,更多的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步稳定得来的成就,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企业,不在规模,关键是有龙则灵,有乔布斯一样的人物,公司的发展就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高校也在起着培养乔布斯的作用,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对口人才,对于就业率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

公司的发展的繁荣,就像是诱人的果实,在激励着我为此努力,在大学期间提升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向企业所需人才的方向靠拢,活到老学到老,打好基础,为此做充分的知识储备,争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此次调研,对于我今后的发展有了一个大体的发展目标,开始对未来的走向有了初步认定,争取在人才济济的大公司里能够运用专业所学,实现企业最大化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十

中文:基于android微博整合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英文:based on the android cli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ibo integration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微博(英文名为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具有如下特点:

1) 准入门槛低。

传统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言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blog上写文章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他就能使用微博。闲得无事,更新一下签名,就被记录了。

2) 即时通讯的原创性。

对于每篇微博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无论你是在咖啡厅还是在地铁站,都很容易通过手机完成自己的微博。因此,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很多微博网站,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就能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其真实性以及快捷性给人带来的现场感,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3) 更强的互动性。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 follow(跟随),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既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在web浏览器中实现好友管理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你想在手机中进行管理的话同样是非常方便的,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型博客具有更好的及时性、开放性和随意性,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客户端、桌面客户端、外部api接口等多种途径使用微博功能。对单条信息长度的限制是微博服务形式的核心特征,其信息短、直观、简洁的特点便于迅速阅读和传播。

腾讯微博是一个由腾讯公司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目前可以通过网页、手机、qq客户端、qq空间以及电子邮箱等途径使用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目前在移动市场来说,腾讯微博手机客户端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为目前主流的两大微博客户端,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可以在这两个客户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事情,并且新浪跟腾讯均向开发者提供了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根据开放平台提供的sdk和api开发出不同的微博客户端。微博用户可能同时拥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账号,想查看不同的微博只能到不同的微博客户端里去看,这就萌生了一个需求,整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于一个客户端当中,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获取两种微博平台的数据,并且可以同一个客户端分享自己的微博。这个选题意义在于为研究社交应用客户端的实现方式,微博sdk的使用方法和开放平台给广大开发者所提供的api接口的使用方法提供一个好的应用实例,并且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整合实现多微博帐号登录客户端实现分享身边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内容(论文提纲)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熟悉oauth2.0授权认证机制流程,实现第三方微博客户端的授权。

2、熟练使用开放平台提供的android sdk和api接口。

3、了解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和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异同点,实现两种微博平台的整合;

4、熟练使用slidingmenu、pulltorefresh等android开源控件。

5、熟练掌握android高级核心技术的应用。

6、了解用户体验要素,设计出有较好用户体验的界面效果。

7、研究移动平台的广告投放的形式,实现基于应用商店sdk嵌入广告。

毕业论文提纲: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 言

1.2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3 开发平台与技术介绍

1.3.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1.3.2 开发工具eclipse、sdk、adt介绍

1.3.3 开发语言与android系统组件介绍

1.4 论文的结构与工作安排

第二章 android客户端界面分析与设计

2.1 android手机界面的特点

2.2 android微博客户端需求分析

2.3 系统各个界面分析与设计

2.3.1 启动界面

2.3.2 登录界面

2.3.3 主界面

2.3.3.1 首页微博界面

2.3.3.2 消息界面

2.3.3.3 个人资料界面

3.3.3.4 更多界面

2.3.4 发布微博界面

2.3.5 显示微博详细内容界面

2.3.6 显示评论界面

2.3.7 显示收藏界面

2.3.8 帐号管理界面

2.3.9 其他界面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模块设计

3.2.1 系统模块划分

3.2.2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授权模块

4.2 微博首页模块

4.3 微博详情模块

4.4 个人资料模块

4.5 发布微博模块

4.6 查看评论、收藏模块

4.7 “更多”模块

4.8 广告模块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授权模块测试用例

5.2 浏览微博测试用例

5.3 发布微博模块测试用例

5.4 浏览个人资料测试用例

5.5 浏览评论、收藏测试用例

5.6 广告显示测试用例

5.7 系统评价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拟解决关键问题:

1、简洁的ui设计效果,需要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

2、oauth2.0授权认证,实现新浪微博授权和腾讯微博授权。

3、多帐号管理,区分新浪微博帐号和腾讯微博帐号。

4、整合开源控件到客户端中,呈现具体效果。

5、新浪微博sdk与腾讯微博sdk的使用,api接口的数据请求。

6、解析微博数据,将数据以固定展示效果呈现。

7、任务队列操作、多线程管理、异步更新ui等问题。

8、界面优化、代码优化、性能优化等问题。

9、软件实时检测更新版本问题。

10 、 广告平台sdk的使用,展示广告问题。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参考开放平台提供的文档支持和qa解答。

2、研究sdk提供的demo,熟悉api的调用方法。

3、参考市场上成熟的微博客户端,参考微博客户端的设计要素。

4、研读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文章,提供设计灵感。

5、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有用资料。

6、购买相关书籍、研究技术的实现方法。

技术路线:

1、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开发平台使用eclipse。

2、基于android sdk,调用android api的技术实现。

3、利用轻量级数据库sqlite存储数据。

4、android http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请求。

5、android复杂界面ui设计技术。

6、json数据格式和json数据解析技术。

四、研究工作基础

1、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自己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制定工作计划。

2、微博客户端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调研,收集有用的资料供自己参考。

3、研读相关技术的期刊、论文和优秀文章,参考其撰写论文的表述和格式。

4、经常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

五、实施计划

起止时间工作项目备注

XX年12月08日-XX学年度第1学期第14周至

XX年1月17日-XX学年度第1学期第20周1、确定论文题目,完成任务书;

2、阅读参考相关文献;

3、学习相关开发技术;

4、完成开题报告。

XX年2月25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周至

XX年3月28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1、完成开发准备;

2、完成系统需求分析;

3、完成各模块主要功能;

4、完成中期阶段考核表

XX年3月29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至

XX年5月12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2周1、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完成系统整体测试。

3、完成系统说明书;

4、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六、参考文献

[1]庞周. 基于android的微博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0:66-67+130.

[2]黄佳星,王晶,沈奇威. 基于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方案[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08:77-80.

[3]严武军. 基于android腾讯微博客户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11:50-51+56.

[4]舒后,刘娇洋.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博客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06:42-46.

[5]王明超. 基于android系统的新浪微博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33:7933-7935+7944.

[6]姚永明,吕建平. 基于android平台的用户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79-83.

[7]武玉坤.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的平台的设计[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01:20-21+47.

[8]姜海岚. 基于android的多功能手机相册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15:3614-3616.

[9]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 [m].电子工业出版社..6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信 篇十一

摘要: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成的工作组研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本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性规范。本文介绍了所研究的体系与规范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规范

“十五”期间,教指委发表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提出了“专业方向分类”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三个辅助建议,并根据专业方向分类的思想分别制定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四个专业方向的规范。这三个辅助建议之一是“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认为尽管现在办学的设备条件普遍都有所改善,但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的期望差距明显,迫切需要有积极的措施来加以缩小。

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定了要制定一个本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指导性规范的工作,并组成工作组研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本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性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研究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质量工程”的支持立项。《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以下简称《实践教学规范》)即为这项工作的成果。

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讨论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特征,指出它是以技术为主的,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规范》中关于培养规格分类的思想,阐述了计算机学科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基本要求,各种能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形成。

3、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等方面描述了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4、分别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给出了较详细的规范。

5、提出了对实践环境建设的要求。

6、给出了若干核心课程的具体实验大纲,以及若干综合课程设计大纲示例。

在形成《实践教学规范》的过程中,工作组的主要依据是《规范》和成员们多年在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所获得的经验,对各类办学单位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教指委也鼓励各办学单位根据自己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具体要求。

一、实践体系的重要性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4年全面地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问题对社会进行了调研。了解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学科能力可以归纳为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其中的系统能力是指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也就是要站在系统的观点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追求问题的系统求解,而不是被局部的实现所困扰。要努力树立系统观,培养学生的系统眼光,使他们学会考虑全局、把握全局,能够按照分层模块化的基本思想,站在不同的层面上去把握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要多考虑系统的逻辑,强调设计。

实践环节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学单元,不同专业方向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使实践能力的训练构成一个体系,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获得好的实践效果,需要追求实验体系的完备、相对稳定和开放,体现循序渐进的要求。既要有基础性的验证实验,还要有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在规模上要有小、中、大,难度上要有低、中、高;在内容要求上,既要有基本的,还要有更高要求,通过更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体现实验题目的开放性。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内容既要包含硬件方面的,又要包含软件方面的;既要包含基本算法方面的,又要包含系统构成方面的;既要包含基本系统的认知、设计与实现,又要包含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既要包含系统构建方面的,又要包含系统维护方面的;既要包含设计新系统方面的,又要包含改造老系统方面的。

从实验类型上来说,需要满足人们认知渐进的要求,要含有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要注意各种类型的实验中含有探讨性的内容。从规模上来说,要从小规模开始,逐渐过渡到中规模、较大规模上。关于规模的度量,就程序来说大体上可以按行计。小规模的以十计,中规模的以百计,较大规模的以千计。包括课外的训练在内,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年的程序量依次大约为5000行、10000行、10000行、15000行。这样,通过四年的积累,可以达到40000行的程序量。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至少应该达到20000行。

二、实践体系主要内容

总体上,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四大类,还有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个教学计划中(不包括适当的课外自习学时):课程实验至少14学分,按照16个课内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共计224个课内学时;另外综合课程设计4周、专业实习4周、毕业实习和设计16周,共计达到24周,按照每周1学分,折合24学分。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分为课内实验和与课程对应的独立实验课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对应于某一门理论课设置。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密切相关性要求这类实验是围绕着课程进行的。

课内实验主要用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课上所讲的内容。具体的实验也是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的,通常和理论课的内容紧密结合就可以满足此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实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出现。该实验一般是针对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设置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起到了桥梁和促进作用。

独立实验是直接针对课程理论教学的知识点设计的实验。该实验的实践过程能直接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按照《规范》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选取了属于公共核心课程或者4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示例性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规范》中给出了课程实验大纲。它们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原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给出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原理和概念、实验环境、实验内容。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和课程相关的某项实践环节,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无论是从综合性、设计性要求,还是从规模上讲,课程设计的复杂度都高于课程实验。特别是课程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迈出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

课程设计可以是一门课程为主的,也可以是多门课程综合的,统称为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将多门课程所相关的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特点的实验内容。综合课程设计一般为单独设置的课程,其中课堂教授内容仅占很少部分的学时,大部分课时用于实验过程。

综合课程设计在密切学科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整合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设计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具有比单独课内实验更有效和直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综合课程设计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课程设计可以集中地安排在1~2周完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1~2周的时间分布到一个学期内完成。更大规模的课程设计可以安排更长的时间。

在《实践教学规范》中给出了综合课程设计范例,它们是:数字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计算机原理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数据结构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操作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网络程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网络工程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给出的综合课程设计大纲内容主要包括:概述、目的和要求、主要原理、内容。

3、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适当的课题研究为背景,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相当于走过科学研究的一个全过程,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毕业设计更好地起到使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实际工作的良好过渡作用。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无法替代的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它的综合性最强。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团队协作、问题表达等能力的任务。同时可以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学力水平和运用能力进行检验。

毕业设计要实现12方面的综合训练。具体包括:选题、调研、熟悉问题、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制定研究计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具体实现和调试、撰写文档、问题与方案的文字与口头表述、论文撰写。通过这12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培养研究与实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必须完成一项设计与实现任务,这一任务应该是来自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的,要有适当的工作量和难度。毕业设计的题目不能重叠。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要加强管理。通常要注意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期末验收、论艾答辩等环节。要注意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每周进行交互,包括辅导、工作报告、问题讨论等。总体上,毕业设计可以和毕业实习合在一起安排,时间总共应有16周左右。

目前毕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选题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受教师的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制约带来的指导问题、论文和文档规范的问题、指导学生数量超出教师能力问题、过程管理跟不上的问题等。

4、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可以有多种形式: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这些环节都是希望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它们各有特点,各校实施中也各具特色。

通常实习在于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专业的生产实践活动,真正能够了解、感受未来的实际工作。所以,广义地讲,哪里有专业的实践活动,哪里就可以进行专业实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选择IT企业、大型研究机构等作为专业实习的单位是比较恰当的。

实习可以安排在学习专业课期间,也可以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毕业设计之前。安排在专业课的学习期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从社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体验需要学什么。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为将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提供机会,以缓解毕业设计时间不足的问题。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实习,都应该强调其有效性。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应该建设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纳入学科和专业的有关建设规划,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

学校应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接收学生的数量、提供实习题目的质量、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的情况、学生的实践效果等。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它们应该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

5、课外和社会实践

将实践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外,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研究学习活动。对有条件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鼓励学生提出和参与创新性题目的研究。主要形式包括: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参与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参与科技俱乐部、兴趣小组、各种社会技术服务等;参与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层面,面向未来,使他们打好基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反对只注意让学生“实践”而忽视研究,总在同一个水平上重复。课外实践应有统一的组织方式和相应指导教师,其考核可视不同情况依据学生的竞赛成绩、总结报告或与专业有关的设计、开发成果进行。

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种信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社会实践具体方式包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目前计算机专业在社会上的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或某类产品的供求情况;到基层进行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参与信息系统建设;选择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等。

针对实践环境建设,《实践教学规范》给出了实验环境基本要求、设备配置基本要求、实验环境维护与运行、实验教学要求。

上一篇:养老金身份认证下一篇:大学生文明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