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共7篇)
1.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 篇一
建筑外墙及地下室渗漏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建议
建筑外墙或地下室的渗漏水问题是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之一,也是业主投诉的热点。此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造成外墙或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多数原因是因为施工时对细节部位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渗漏。因此本文以施工过程控制为主线,阐述如何减少和杜绝外墙(地下室)渗漏,在项目实施时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从设计及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一、外墙渗漏的形式和原因:
1、不同材料交接处开裂导致的渗漏:框架填充墙是由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组织而成的,在相同的温度下由于两种材料的变形值不同导致在不同材料接壤部位产生裂缝,雨水在风压作用下沿裂缝渗入屋内;且框架填充墙结构的砌体与墙柱之间是直茬连接,并设有许多拉结钢筋,给砌筑工作造成困难,所以填充墙和柱子之间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此外,框架梁底最上一皮的砌体(斜砌)竖缝及水平缝都难以饱满,在梁底还存在由于砌体沉降引起的缝隙(尤其是顶层屋面梁底与砖墙砌体顶面接触处)。
2、外墙抹灰层裂缝导致的渗漏:由于结构偏差或墙体偏差导致抹灰施工时墙抹灰层太厚而引起灰层开裂、起壳、甚至脱落等现象。或由于抹灰砂浆中所用的砂含泥量较多,颗粒较细,在施工搅拌时用水过多使砂浆的孔隙率较高,这样不但降低了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强度,还容易使抹灰层出现大量干缩裂缝。另外,墙体抹灰施工前,固定模板的铅丝洞或脚手架留臵洞口等部位填塞不实,都易流下渗水通道。
3、门窗洞口周边渗水:外墙铝合金窗框渗漏主要集中在窗框顶部、窗台和窗框两侧边与外墙接壤部位,尤其以窗框顶部和窗台的渗漏较为严重。其一,大多数建筑物门窗框采用铝合金、塑料及异型钢材制成,这些材料与墙体材料的材质相差较大,由于温度变形使界面之间产生缝隙、导致渗漏。其二,外墙门窗洞口周边封堵不严也容易导致雨水从窗框与外墙抹灰层之间的缝隙或裂缝涌入室内。其三,窗台未按要求做好防水坡度或窗台抹灰层咬窗框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之一。
4、细部构造不当引起的渗漏:外墙上有许多凸出外墙面的构件和设备,如挑檐、雨棚、阳台、窗套、落水管等。这些构件有的没做滴水线,或滴水线做的不标准,造成水沿外墙流淌;有的排水坡度不够,甚至反泛水;有的落水口堵塞,造成积水,当外墙面交接处防水高度不够时,造成外墙渗漏;有的落水管密封不严,又靠墙安装,若有脱节或松动,导致雨水沿外墙流淌而出现渗漏。
5、外墙装饰面施工质量不良引起的渗漏:在进行外墙装饰前,没有先堵塞墙体上的空洞和缝隙。面砖勾缝用砂浆标号太低,或勾缝不认真,形成许多毛细孔。面砖粘贴不实,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出现渗漏。涂装墙面所用涂料质量不合格,涂抹厚度不够,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差,易老化,年久脱落,失去防水效果而引起渗漏。
6、给排水管道安装引起的渗漏:由于UPVC给排水管具有轻巧、美观、耐用、安装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已在给排水安装工程中广泛采用。且为了以后管道检修方便,大多数住宅楼宇排水管道都采用明线安装形式。然而在进行管道安装时,施工人员通常只重视管道连接的密封性,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外观效果等,而对于穿越外墙(包括穿梁)进入室内的管道,穿墙部位处的洞口堵塞、修补却不够重视。常发现堵塞洞口所用的材料既不是防水砂浆,也不是防水密封材料,只用碎砖和普通砂浆马虎堵塞了事;外墙立管固定用的管箍、管码处,通过钻孔打入外墙的膨胀螺栓四周普遍不做任何防水密封处理;这些质量隐患造成外墙雨水通过管道穿墙部位周边、外墙立管固定处等部位渗入墙身,然后渗入室内。
7、房屋室内装修引起的渗漏:新建楼宇交付给业主后,随即进入住宅单元的室内装修阶段。由于一些房屋业主在装修时擅自改动房屋内部结构,拆改室内间墙;为了安装家用设备或埋设线管、开关、插座等,在外墙内侧面、窗台等部位随意钻孔、凿坑、开槽;或施工方法不正确,野蛮操作,导致外墙砌体被震动,抹灰层、外墙饰面出现松动开裂等现象,从而引起渗漏。
二、外墙渗漏的防治措施
从上述分析可知,导致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1、严格控制外墙各工序工程质量:○1为保证外墙砌体质量,砌筑用砖和砂浆的质量标准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墙体砌筑砂浆宜用混合砂浆,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保水性。砖在砌筑前应浇水湿润,使其含水率达到10~15%左右。墙体砌筑时灰缝砂浆的饱满度、灰缝厚度、墙面垂直度和墙面的平整度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框架填充墙砖砌体与梁柱接壤部位必须按设计与构造要求配臵拉结钢筋,框架梁底与砖墙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用侧砖或砖斜砌挤紧。○2外墙抹灰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基层加以适应处理,使其表面粗糙,以增强抹灰屋与基层的粘结。要求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填平孔洞和沟槽;对于过分干燥的基层尚需洒水湿润,但又不能过湿,以防抹灰层滑落。对于不同用料的基层交接处应加铺铁丝网,以防抹灰层因基层温度变化膨胀不同而产生裂缝;对于砖砌体基层,必须考虑砌体充分沉降后,再进行抹灰层的施工,以防基
层沉降拉断抹灰层。抹灰工程的面层不得有裂缝,在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空鼓现象。○3外墙饰面宜采用优质墙面砖,要求质地坚固,表面光洁,色彩一致,不得有暗痕和裂纹。铺贴饰饰面砖时,应做到表面平整、砖缝平直、缝宽一致。砖缝中填嵌的水泥浆要饱满,使缝面达到平整、光滑、无砂眼。饰面砖与粘结层应牢固可靠,表面不得有空鼓、裂缝等质量缺陷。外墙门窗洞口、窗套、腰线、雨篷、挑檐等部位应按规范要求做好滴水线槽。
2、外墙铝合金框窗四周的防渗处理:铝合金窗框与围护结构离缝处的塞缝宜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如防水砂浆、发泡剂、保温砂浆等)分层填塞密实。为防止水从窗框周边砂浆的微小缝隙中渗透,可采用成膜性或渗透性防水材料填满其中的毛细孔。外墙抹灰时,窗洞抹灰最好是由外墙抹灰的施工单位一次完成。窗洞外侧窗框边处预留深5mm,宽5-8mm的槽口,以保证密封胶的粘结性和密封性。填嵌密封材料的槽口基层必须干燥并清理干净,密封胶应均匀地填满槽口,表面不得有缝隙、气孔等。
3、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包括给排水管道穿墙部位的洞口修补、外墙立管固定处的防水密封处理等。由于这些部位数量较多,在这些地方施工不如大面积容易操作,常因施工不细、质量不高而开裂渗漏。因此,要求有关施工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地按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施工。工程监理人员和质检人员要加强对这些外墙细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通知有关责任人员及时整改。外墙细部处理应在外墙抹灰前进行,管道穿墙部位建议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和防水密封材料处理。
4、加强对楼宇外墙的保护:为防止新建楼宇业主在室内装修时导致外墙渗漏,建议物业管理部门制订必要的预防措施以规范业主的装修行业。在业主进行室内装修期间,物业管理部门要派出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导,及时制止一些不正确的施工行为。为保证楼宇结构及建筑物外墙的安全,应尽可能减少在外墙侧面、窗台等部位凿坑、钻孔。
三、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
1、设计原因:○1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露天)-30m(室内或土中),但实际工程中墙长均超过规定(GBJl0-89)。○2强调结构的自防水功能、未设臵柔性防水附加层。设计中自防水混凝土本身漏水:工程中由于结构复杂,如钢筋密集、地基沉降差异等原因,防水混凝土本身也可能产生漏渗水现象。所以,高水位地区设计地下室防水最好采用多道防水线。○3只在围护结构墙外立面设臵防水层造成防水层不交圈,达不到整体密封状态,造成渗漏。○4设计地下室时,底板外侧、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未按规范规定设臵保护层并适当加厚。
2、施工原因:○1因混凝土裂缝造成的渗漏(详见《关于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建议》)。○2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渗漏:A、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外部地下水通过底板外侧面很薄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钢筋腐蚀使砼有缝隙,顺钢筋方向,向地下室内部渗水。B、穿墙支模螺栓处理不当造成漏水:外墙穿墙螺栓止水板焊接不严密,或穿墙螺栓在外墙面切割时留头较长,外部抹砂浆时未能将钢筋头盖严,特别是钢筋头露在抹灰层之外,做防水时穿破防水层,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化学腐蚀,并不断向内墙方向腐蚀造成漏水。C、外墙钢筋密集区漏水:外墙柱交接处和拐弯顶板内钢筋集中区出现漏水,原因是这些部位空间小,浇捣困难,混凝土不易密实,造成渗漏。D、钢管接头不严形成渗漏:混凝土内埋设电讯管线、照明管线等,由于钢管接头粗糙不严密,地下水进入混凝土中,再从钢管接头进入管中,由内墙面接线盒向室内漏水,或沿钢管周围向室内渗水。E、后浇带漏水及墙根与底板交界处漏水:墙根与地面交界处及周边部分有潮湿、滴水现象,二者交界处有漏水点。F、施工管理方面及其他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及管理不善。在有防水要求的墙体或底板随意开洞、埋管,但不精心进行防水修补处理导致渗漏。
四、地下室渗漏的防治措施:
1、设计控制:○1合理设臵伸缩缝及后浇带:地下室现浇结构,当长度超过30m左右即应设臵伸缩缝(后浇带是一种常用的已被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控制砼结构裂缝的方法)。○2砼中掺加外加剂或外掺料。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以补偿砼的收缩应力。或在砼中掺入纤维(如PP纤维等)类,该种纤维有一定抗拉强度,与砼握裹力好,达到增强砼硬化过程中的抗拉应力,控制砼裂缝的产生。3设臵防裂钢筋,增加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地下室外墙水平筋应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使构造筋达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抗裂性能。
2、施工材料的控制:○1合理选择使用原材料:A、水泥应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宜优先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内掺适量超细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B、砂应采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控制砂中含泥量不得超过3%;并通过精心试配,提高砼的强度。C、石子应使用连续粒级的卵石或碎石;D、外加剂和外掺料,使用减水剂可以改善砼拌合物的和易性,且能够减少水灰比,减少用水量,防止砼中多余水分引起裂缝和空隙。外掺料可以替代一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减少砼温度裂纹和收缩裂纹。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确定:A、坍落度的采用应根据地下室不同○部位和施工工艺选择不同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水泥和外加剂、外掺料的用量。为使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必须保证足够的细骨料用量,应根据现场要求,进
行试配。B、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的收缩率大,抗渗性差。C、配合比应由实验室选定。○3养护:砼浇注后,必须在12h内覆盖保温养护,之后砼表面要一直湿润养护到14d。为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最好其表面一直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对于大体积砼应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做好测温记录,控制内外温差≤25℃。
3、施工过程的控制:○1模板应牢固,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发生变形或漏浆,极易引起漏水。模板的对拉螺栓应加焊止水环。○2混凝土浇注。为避免砼产生分层、离析,浇注时应严格控制拌合物自由落差。浇注可分层分段进行,但应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之间浇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初凝时间,以免出现施工缝。3提高混凝土振捣的组量。地下室砼应全面细致地进行振捣,下料和振捣要形成○一定的顺序,防止漏振、欠振。要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上层砼浇筑振捣,捣固振动棒直插入下层砼中5-10cm,以保证接层部位砼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砼开始泛浆和冒气泡为准,不得欠振或超振。○4个别特殊部位的处理:A、施工缝的处理:外墙施工缝应设在高于底板30cm的外壁上。对于地下室留臵施工缝时,应设臵止水钢板或按设计要求留臵。浇注砼前,要将原有砼表面的浮浆凿去,并认真清理后再浇注新砼。后浇带的砼应采用补偿收缩砼。B、预埋件的处理:穿透外墙的预埋件,应在每一个预埋件的上加焊止水环。预埋件穿透模板处要堵塞严密,不得漏浆。混凝土浇注时,要注意将预埋件下方的砼振捣好,防止出现空洞、蜂窝。
4、地下室渗漏后的修补措施:○1堵漏的原则:必须通过剔凿找出漏水点、漏水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堵漏;采取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的方法;对埋件周围漏水堵漏,剔凿一定深度后,采用速凝剂堵漏。○2处理方法:目前常用的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类: a、表面涂抹法;b、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c、充填法;d、灌浆法。常用的为第三和第四种方法,如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可参照《关于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建议》。
郭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中心
2015年8月20日
2.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 篇二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 建筑业又是一个耗能产业,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来支持。节能建筑不仅在设计、施工等方面要求注重节能, 而且在材质上也要注重节能环保。我国是一个能源利用大国, 但由于土地等能源的不可再生性, 从而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烈。发展节能建筑, 保护资源, 实现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因此, 走科学发展观道路, 大力倡导绿色节能建筑是势在必行并且意义深远。
1 我国节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1.1 外墙保温技术问题
在节能建筑中, 外墙保温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在节能技术方面的局限性, 开发商在建筑中采用夹心复合保温外墙的多, 围护结构局部热桥缺陷点比较多。从成本考虑, 一般内夹聚苯板的夹心复合保温墙体比EPS外墙外保温方式成本较低;对EPS外墙外保温方式耐久性缺乏认识, 持有怀疑;从施工队来讲, 与EPS外墙外保温技术相比, 夹心复合保温墙体的实施比较简单, 容易完工。因此, 与EPS外墙外保温技术相比, 开发商更愿意采用夹心复合保温外墙, 但围护结构局部存在的热桥缺陷点较多, 容易出现结露现象, 占据了室内有效面积而且在房屋装修时容易破坏保温层。
1.2 窗墙面积比过大, 忽视遮阳问题
在一般的节能建筑中, 开发商往往更倾向于采用落地窗设计, 恨不得将整个外墙都做成玻璃的来吸引住户。正常的窗墙比例中北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 东、西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0, 南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5。但是现在窗墙比例失衡, 严重超过了正常比例。开发商加大窗面积, 却没有考虑到遮阳问题。
1.3 建筑体型系数过大
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参数是体型系数, 节能建筑的标准体形系数应该控制在0.3或0.3以下, 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系数不利于建筑的节能环保。据有关专家介绍, 体形系数每增减0.01, 则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约增减1%。一般情况下, 建筑超过正常系数0.3, 则节能的效果会大大对建筑节能不利。但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开发商往往将建筑设计成体形系数过大的高层, 严重超出标准系数。我国的建筑往往倾向于复杂设计, 从而也使得建筑体形系数过大, 节能效果减弱。
2 解决节能建筑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述问题既有技术经济原因又有制度认识的原因,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提高技术要求更要更正观念, 多方面改进节能建筑, 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
2.1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节能建筑的政策方针
大力发展节能建筑不仅仅是国家的事, 更是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发商、施工人员、设计队等应该端正观念, 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 分工合作, 明确职责,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节能建筑的政策方针积。政府相关部门在节能建筑规划上应尽可能的考虑全面, 加大扶持力度, 为建筑设计单位提供方便。建设单位也应该注重节能要求, 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要求。通过各个部分的积极协作, 绿色节能建筑在城市中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有利于我国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2.2 优先推行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
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是技术最为合理的墙体保温方式, 可使围护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局部热桥缺陷, 能够对墙体起到保护作用, 还可提高房屋有效使用面积, 增加节能建筑的使用率。外墙内侧热惰性好, 施工技术成熟, 造价比夹心复合保温外墙仅稍高。设计者应将保温与装饰完美的结合起来。有关部门及设计单位应使建设 (开发) 单位了解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优点, 说服建设 (开发) 单位从长计议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从我国建筑的节能要求和城市色彩要求出发, 要大力开发和应用集保温和装饰一体的复合外保温材料;大力开发和应用墙体自保温技术;大力开发和应用具有节能和装饰作用的墙体材料, 将节能与色彩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 既满足了我国建筑的节能要求又能符合开发商和消费者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3 加强施工队的节能建筑的技术培训
由于施工队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 对节能建筑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此外, 节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要求也比较高。很多施工人员由于观念不正确或者工作方法不对等造成建筑缺陷, 严重影响了节能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 加强对施工队的技术培训很有必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途径, 更新施工队的节能环保意识, 提高施工队的技术能力, 有助于节能建筑的顺利完成。
3 结语
新世纪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逐渐关注节能建筑, 倡导绿色建筑, 对节能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正是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提高节能建筑的节能要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节能建筑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设计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节能意识, 在节能建筑观念指导下, 提高设计要求, 促进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家逐渐加大对节能建筑的扶持力度。但是, 由于技术等原因, 我国的节能建筑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 本文主要列举了目前节能建筑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节能建筑,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常征征.浅议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筑, 2006 (06) .
[2]黄业华.浅谈绿色节能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 2007 (03) .
[3]程肖琼.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材, 2009 (04) .
3.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 篇三
发展节能型建筑是我国实现节约型社会和节俭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领域发展的战略性课题,是实现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理念及举措。节能型建筑不仅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虽然节能型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一部分初投资,但是可以极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舒适度,就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而言,都是有益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集思廣益,以经济、环保、降低能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多角度积的利用现有的建筑节能措施。
1、建筑节能的意义
能源问题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攻坚性难题。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比例较大,因此建筑节能对节能型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先行环节,应该在准确计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节能方法、手段、和措施。因地制宜,以前瞻性、全面性、整体性等原则为准绳,大力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建设。笔者认为,以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为出发点,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全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
2.1目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水平上,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同时,也说明我们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在节能设计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较为完善的相关配套政策,管理体制和监管缺乏力度甚至缺失;国家和地方对于建筑节能的推广在资金投入上较少,奖惩机制不健全;建筑节能的基础研究水平还很低。
2.2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来,通过相关从业人员的努力,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建筑节能的领域和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大,节能型建筑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一些新型能源也得以在建筑上进行应用,总体形势是向好的,节能的综合效益越来越明显。
3、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的基本原则
3.1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原则。我国地域辽阔,经纬跨度大,海拔差异显著。我国温度带,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我国东西的海洋性气候和内陆型气候差异也极为明显。气候适应性原则是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的重要原则,对于不同的温度带来说,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甚至民族特色。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特点,充分地利用当地较为丰富且环保、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能源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等等。在可以避免极端气候调件的影响的前提下,在趋利避害的理念之上,结合建筑设计的总体结构特点,智慧的使用更利于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提髙室内的舒适感。
3.2前瞻性原则。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最先具体实施的内容,应该在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大胆、创新的使用节能技术。在准确计算的基础上,降低可能带来的能源消耗。为行为节能提供条件。目前,在我国,由于设计时计算不准确,保险系数过大,造成个别建筑冬季过热、夏季过冷,甚至于用户长时间打开窗户,以使温度适宜。这不仅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也使得用户的舒适度反而是下降了。
3.3整体规划的原则。建筑工程中所述的整体规划原则,是指在建筑工程的勘验基础上,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中,全方位进行节能方面的思考和认识,全盘考虑,以使在各个步骤的实施中,均可进行有效的节能。从整体出发进行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践,说到底就是一种宏观层面的管理,它更加侧重对于建筑设计的规划、整体结构的设想和反思,是整个设计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整体性的缺失或者不严谨,极易造成管理混乱,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在宏观层面多角度对建筑节能方式、方法深入的探索,细致的布局,充分考虑各环节特点,以保证整个建筑系统可以达到节能和保障舒适度的目的。
3.3多手段协同配合的原则。对建筑节能问题的探讨除了宏观层面的控制和管理,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即深入建筑设计的具体工作之中去,进行综合性地分析,不能够只是从某个环节入手,重视其中的一个环节,忽视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系统性。从建筑物的勘测、选址、规划、设计至建造和使用一系列过程中,都要有意识的、积极的考虑节能的可能。比如:如何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哪些地方适用怎样的节能材料,可以将怎样的清洁可循环的自然能源充分利用,甚至是使用者管理可以发挥怎样的效果。
4、因地制宜考虑多种能源利用
4.1太阳能的运用。太阳能储量是无限的,不枯竭的能源,是公认的最有前途、最方便、清洁的能源,存在是普遍性、开发的清洁性、消费的经济性、使用的安全性、无限的循环性使得太阳能的性价比极高。尤其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人员分散广,非常适宜利用太阳能。
4.2风能的运用。风能的储量极大,是人类可控能源中最丰富的能源之一,全世界每天燃烧煤炭所获得的能量,不及同一时刻风能的1%。合理利用风能,可以减少污染,降低我们对矿物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短缺带来的压力。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利用资源,使用起来相对便捷,更环保清洁。建筑工程中,风能的使用主要是将风能通过能量转换的设备,变成可利用的电能,在其它电能消耗单位上使用。风能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经常是与太阳能有极好的互补性,例如在阴雨天的时候,太阳能一般较差,而此时常常是风力较大,此时就可以较多的利用风能;而在晴天,风力相对不足的时候,又是太阳能最为充足的时候。如果条件容许,可以利用两者的交替补充性,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耗能,保证能源持续地、不间断地运行。
4.3地热能的运用。所谓的“地热能”,一般是地下水通过吸收地壳中浅层岩浆的热量,成为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而我们将其转换为可以利用的能量。地热资源也是一种相对洁净环保且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它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地热能在建筑工程的使用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与太阳能、风能一样,它们都是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是,我国的很多地方地下水温度不高,地热品味偏低,可以考虑地源热泵等补充方式,提高能源品味,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5、结束语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先实施的环节,应该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严谨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综合考虑各种节能措施和综合利用绿色环保能源。为实现我国的‘两型社会建设做出切实的贡献。
4.浅谈低碳建筑节能推广的措施 篇四
低碳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社会所有人的广泛关注;需要社会所有人的参与需;需要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发展低碳建筑节能的根本是意识更新;发展低碳建筑节能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发展低碳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是制度监督。
低碳建筑节能评估体系标准制定的原则是:坚持强制与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的做法有:
1、由中央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低碳建筑应达到的总要求,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降低最高能耗标准;
2、当地政府在执行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特点,由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低碳建筑节能的发展并非是堆积高价低碳建材,而是有计划的稳步推进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方位模式创新。
市场上目前的低碳住宅技术体系是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推出的,涵盖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1、低碳设计;
2、低碳用能;3低碳构造;
4、低碳运营;
5、低碳排放;
6、低碳营运;
7、低碳用材;
8、增加碳汇。
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应做到:
(1)推广利用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2)选用隔热反射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
(3)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在推广初期,通过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强制执行低碳建筑节能标准启动市场需求,强化社会低碳节能意识。地方政府前期积极与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合作,将政府在政策推动、引导市场上的优势和房地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相结合,试点推出一系列受市场认可的低碳建筑节能产品,并逐步带动其他房企加入。建筑低碳节能是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在市场形成初期政府应出台对低碳建筑节能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商、建材制造商、消费者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低碳节能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强低碳节能材料与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以及推广,从而进一步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同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
只有当开发商在生产和销售低碳建筑节能方面,获得实际收益,低碳建筑节能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只有当更多的用户去购买并使用节能建筑时,低碳建筑市场才能得到根本的形成。
5.建筑节能措施分析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下发展节能减排建筑的不利因素,然后阐述了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减排,不利因素,措施。
一、当下发展节能减排建筑的不利因素
1. 认识理念的局限。
关于建筑节能减排建筑真正内涵的普及工作仍然滞后。首先,很多地方还没有将绿色建筑放到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缺乏认识的积极性和行动的主动性,相关节能减排工作得不到具体落实。其次,由于我国节能减排建筑推行得比较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观念上存在很大误差,对绿色建筑的真正含义没有全面了解。有些人甚至认为节能减排建筑需要增加大量投资,是高成本、高技术建筑,现阶段难以将节能减排建筑理念真正实现到建筑工程上。
2. 有关建能减排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节能减排建筑缺乏强制性的要求,我国对节能减排建筑在法律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林等相关规定纳入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因此,对于节能减排建筑的要求在建筑行业上实施起来比较难,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制度。
3. 落后的激励政策。
节能减配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于提高,相对于各种法律、准则和法规的不断完善,激励优惠政策相对落后。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一些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机制仍待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对绿色建筑的补贴与税收减免的有效激励政策,这样很难激发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4. 在技术选择上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上,有很多企业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认为节能减排建筑需要将所有的高精尖端技术和产品集中运用于建筑工程中,总是想把素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不加以区别地堆积在一个建筑工程中。一些项目还盛行起了为“绿色”而“绿色”,堆放一些无实际价值的高新技术,很多建筑企业过分地以来器械设备和技术系统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以至于忽视了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这样便会直接提高建筑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二、可持续建筑的节能减排措施
1. 推行节能环保建筑理念。
可持续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需要建筑师具备强烈的环保理念,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而且还需要管理部门、业主都要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关系的合作,需要在整个建筑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和认证系统,以定量定质的手段来检测建筑设计生态要达到的.标准效果,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所要达到的预期绿色建筑的程度。同时,评价系统不仅仅是用来检验可持续建筑的具体实施,而且更是一种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相关建筑人员在设计、运行、管理等过程中更多地把节能减排考虑进去,引导建筑向绿色、环保、健康的轨道发展。
2. 不断完善节能减排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就得先制定一个严格的节能标准。只有在规范的体系下发展建筑,才能够让建筑行业在环保、节能这一环节取得进步。目前,我国虽然在大力提倡建筑的节能减排,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所以不能使这一理念得到很好地落实,而且由于节能减排需要高技术和高成本投入,而建筑企业又不能承担节能环保所需的巨额成本,因此,国家还应当设置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于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励建筑行业展开环保的积极性。当然,对于过分浪费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资源是大家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浪费,地球只有一个,只有好好保护,人类才能长久地可持续地生存下去。
3. 做好可持续建筑评估工作。
可持续建筑不仅仅是要考虑全国和全球的环境影响,而且还要兼顾开发商和业主的利益。为规范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提供考究依据,国家正在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可持续建筑发展导则和标准体系,为节能减排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材料审计部门和工程审计部门在对建筑进行审核时,不仅要保证建筑的质量,而且还要把其中的节能减排情况考虑进去,正确、科学、合理地评估建筑工程。
4. 努力做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我们国家历来是一个人口大国,能源和资源人均量少。所以,在我们国家发展可持续建筑,制定节能标准和评估体系就必须得把国情考虑进去。在设计建筑是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让生态与建筑工程共赢。在生态技术上考虑“因地制宜”,在低技术与高技术之间要选取适宜的技术策略。同时,在对建筑进行评估时也要实事求是,不仅要在纵向上作比较,而且还要横向作比较。例如,中国有60%左右的农场人口,近年来农村发展迅速,农村能耗不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农村建筑中要大量提倡充分利用当地的再生资源,例如秸秆、动物粪便,而且农村建筑不受光线影响,所以我们要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建筑,发展沼气、生物质的高温热解制气,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光能和风力等能源。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而且减缓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为环保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5. 节能技术创新化
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化, 发达国家节能建筑都较重视对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队伍较为分散, 缺少专业性研究机构。另外,节能技术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空调热工性能方面,而忽视对相关配套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节能减排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能不佳。借鉴欧美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应加强在建筑结构活化技术(包括采光、制冷、隔热、美化、绿化等低碳建筑结构工程技术原理)、能源节约优化技术(包括利用太阳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节能建材产业技术(包括可再生建材、生态型建材、本土化建材的使用技术,使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和人的安全性、经济性、节能性最大化)、废物再生循环技术(包括建筑垃圾的再循环利用技术、垃圾庭院式发酵技术配置等)和水资源净化利用技术(包括卫生净水供应保障、雨水收集及净化、污水分散式处理等)。
6. 节能建筑地域化
由于我国地缘辽阔, 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比较明显,再加上中西方在气候条件、居住习惯、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对国外的一些建筑节能减排经验切不可简单模仿照搬, 必须考虑多样化的建筑气候和地理区域特征。因此,在节能减排建筑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地理区域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 进行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设计, 从而充分利用不同地理要素彰显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在优势。应倡导建筑节能减排的本地化,最大化融合当地的地理地貌、生物资源、气候区域等自然环境状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和鉴别,在建筑区域、功能、朝向、形体上进行特色化设计,从而丰富和完善节能减排建筑技术的实践基础。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一直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虽然建筑行业不断地朝着科学、环保的路线发展,但是很多建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生产为了能在建筑行业实现环境友好型和经济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速度与环境、质量、效益的统一,为了我国人民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生产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重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预测,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2]白生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 ] ,建设报(中国建材) ,: 108期.
6.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 篇六
1 建筑节能施工的具体要求
通常情况下,建筑节能的主要目的在于从门窗、屋面、外墙等多方面提升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封闭性,进而实现建筑能耗的节约与降低。
7.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 篇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我国的建筑能耗快速增加,其在总能耗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包括建筑物通风、照明、采暖、热水供应、空调等方面的能耗,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并且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高校作为包括教学、生活以及科研的大型综合体,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单位,也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战略方针,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校建筑节能工作,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现状及技术措施,作如下论述。
1 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特点
为了提高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现代建筑一般利用暖通空调来满足这一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的能量。暖通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耗主要包括建筑物受环境因素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能耗,其中有冷热负荷导致的能耗,也有新风负荷的能耗,还有水泵等输送设备的能耗。对能耗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室内设计标准和室内人员状况、室外气候条件以及围护结构、新风系统状况等,因此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耗具有以下特点:暖通空调系统自身设计的水平、选型情况、运行管理水平对能量使用效率有极大的影响;维持建筑物内部空气环境质量所需的能量具有季节性特征,并且品位较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废热或是地热能等天然能源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益;暖通空调系统通常使用交换形式对冷热量进行处理,因此可以通过冷热量回收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益,有效降低系统能耗。
2 我国高校建筑节能的现状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大建筑节能的节能改造力度,将建筑节能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已经达到30%,并且还以1%的年增长速度在快速增加,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节能具有极大的空间,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建筑面积得到了快速的增加,因此高校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多。为配合高校建筑节能工作,国家发改委与节能中心联合推动了高校节能联盟的成立,该联盟主要负责节约型校园建设和绿色大学建设相关的各项工作,对我国高校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针对建筑节能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能耗不仅呈现出增长态势,而且其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从1996年到2008年,我国的建筑商品消耗(其中不包括生物质能)已经从2.6亿吨标准煤快速增长到6.6亿吨标准煤,在12年间增加到原来的2.5倍,早在2008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便已达到23%左右,电力能耗在社会总电耗中的比例达到21%左右。九三学社在“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建筑节能的提案指出,我国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0亿平方米,并以每年18亿平方米的速度在快速增加,其中95%以上的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在室内舒适度、气候条件一致的条件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我国已建成的绿色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不到0.05%。另外,相关研究预测,我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将在未来一段时期提高到35%以上,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数量已经接近三千所,作为集教学、生活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单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的能耗大户,因此,高校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设节约型校园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高校建筑节能不仅能够为教学、科研、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够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在高校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据的比例高达80%以上,因此建筑节能是高校节能的重点。随着国家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和顺利落实,全国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低碳校园”已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们也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工作之中,成为高校节能工作的生力军,然而由于我国高校节能工作开展的时间短,目前所取得的成效还难以凸显出来,需要各高校做好长期进行攻坚战的战斗准备。
在高校建筑节能工作中,各高校应将绿色理念融合到教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长期的规划,明确提出建筑节能的具体目标,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实现“零排放”。
教育部等部门在2008年便出台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管理与技术导则等相关意见,在2009年又编制了高校建筑节能监管、能耗统计审计等规范,2010年建立的高校节能联盟为高校建筑节能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高校节能联盟要求每个参与高校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节能工程,通过节能示范高校建设和组织节能环保相关的学生团体以及培养节能管理人员来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高校建筑节能开展时间尚短,并且高校建筑分布较广,目前所取得的建筑节能效果还不够明显,许多高校的高能耗建筑比例仍然较高。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力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使高校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筑节能的突破口和示范点,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3 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情况
暖通空调能耗是高校建筑能耗的重头戏,随着全球性能源供应的紧张和高校教学、生活对室内空气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需要在保持室内舒适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暖通空调能耗,以促进高校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暖通空调能耗的组成主要包括空调冷热源、输送系统和机组设备三部分,其中冷热源部分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最大,达到50%左右。除此之外,暖通空调自控系统也是影响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十分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北方供暖地区的高校暖通空调节能对于提高高校建筑节能水平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采暖地区高校的新建建筑还没能达到建筑节能目标,而原有建筑要达到建筑节能目标还需要对围护结构进行改造以提高其保温能力,另外还需要对采暖官网进行改造,加强室外采暖管网的保温水平,提高管网热输送效率,实现可有效调控、可准确计量。目前,北方采暖地区的暖通空调节能形势不容乐观,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也需要加强空调节能的研究,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的任务十分艰巨,而潜力也很大。
当前,高校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面临的问题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方面,高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节能系统往往得不到设计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由于工程设计周期一般都比较短,系统设计收益与系统节能效益不挂钩,或是受技术性问题影响,不少设计单位没能足够重视设计质量,导致暖通空调节能系统不仅投资大,而且能耗高,不仅达不到国际标准,甚至达不到国家标准,有的暖通空调能耗达到建筑能耗的60%以上。另外,受设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影响,有些设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设计水平较低,经常使用惯用方案而不能根据实际问题对系统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管理带来隐患。第二,在节能设计方案方面,近年来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许多新技术、材料相继面世,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这些技术方案各具特点,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受自身角度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许多设计人员无法科学、客观的评价、比较各种设计方案,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往往是无所适从而不能找到最佳的节能方案。第三,在系统运行管理方面,高校暖通空调系统的操作人员通常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不少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更不懂得如何针对室外环境的变化来调节暖通空调系统,有的高校的暖通空调系统只有开关机和夏冬季转换等几项操作,完全达不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4 加强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技术措施
加强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需要先明确规定节能目标,再设计满足该节能目标的节能系统方案,经过多方案比较后对方案进行优化,在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4.1 暖通空调节能系统设计的要求
首先,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环境相适应,即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满足室内舒适度的实际需要,能够使暖通空调节能系统与室内环境相协调,实现物尽其用、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经济条件相协调,即暖通空调系统需要注重经济性,符合高校经济条件,兼顾节能性与经济性;再次,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即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考虑建筑结构体系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最后,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功能要求相协调,即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具备长久的生命力,能够适应功能发展的需要。
4.2 加强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技术措施
第一,围护结构方面,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传热系数小的材料和有效的绝热措施。要提高室内舒适度,保证室内环境冬暖夏凉,需要延缓暖通空调系统与外部的热量传递,即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在外墙方面,由于外墙面积大,必须采用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等传热系数小的砌体材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废物利用,并选择外贴保温材料来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在门窗方面,由于高校建筑的门窗需要保证采光和通风而面积较大,由此导致大量的热损失,因此应在保证光学等性能的同时提高门窗材料的隔热性能,并提高其密闭性能,以镀膜玻璃或是多层玻璃等方式使门窗构造具备更好的保温效果。
第二,暖通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方面,需要提高设计质量,保证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在冷负荷确定方面,冷热负荷是选择制冷机、循环泵、空调箱等的依据,因此降低冷热负荷能够直接减小设备规格型号,控制初投资和运行能耗;在冷热水机组方面,需要针对全年负荷情况搭配使用冷热水机组,避免台数过少或过多,以免由于台数少单台负荷过大导致的喘振现象和台数多能耗高、易发生故障的问题,并避免统一采用容量相同的机组以提高负荷适应性;在水输送系统方面,我国高校还有不少老式中央空调系统是开式冷却水系统,需要额外消耗克服水位高差的能量,应将其改造为闭式冷却水系统,另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泵节能问题,在设计、设备和日常运行中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泵的能耗;在风系统方面,需要选择耗功率合理的FC,不能仅仅关注于冷热量指标而片面选择高能耗的FC,同时应根据建筑用途、负荷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系统形式,例如教学楼等要求安静的建筑不应选择易有噪声的变风量系统,另外在西北、北方等地区采用冷却塔供冷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在适当季节还可以依靠大气冷源利用板式换热器制冷。
第三,采用冷热回收利用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在冷热回收利用方面,高校可以适当采用全热回收器来回收利用系统排风能量,夏季还可以回收利用冷凝热用于卫生热水供应。我国东南地区属于冬暖夏热的较潮湿地区,回收利用冷凝水所产生的节能潜力很大,例如将冷凝水回淋到散热片能够加强热交换,降低压缩机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第四,推广使用节能的空调系统。目前,为满足暖通空调节能要求,关于使用可再生或低品位能源的研究不断增多,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等节能空调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利用太阳能供热或制冷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高校需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空调系统,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等充分利用自然能来满足节能环保需要,以进一步推进高校建筑节能工作。
第五,科学使用暖通空调系统。科学使用是节能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空调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其经过系统培训达到考核要求并有较强的责任感。同时应制定能耗计划,对教学、运动、办公、科研、生活等场所制定相应的能耗指标,并制定空调使用制度,培养学生、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节约习惯。使用空调时,应适当设定温度,例如制冷时温度提高1℃节能将近10%;经常清洗过滤网,以免网孔阻塞影响热交换;制冷时应将导风板水平设置,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度;不需要使用空调时,应提前十分钟关掉空调;使用空调时,避免开门窗,制冷时还应拉上窗帘以阻挡热辐射。
5 总结
综上所述,节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外部环境下,在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内部环境下,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空调设计、使用等过程中重视节能效果,通过科学设计、合理使用来节约能源、回收利用能源、利用自然能源。为保证暖通空调节能的实效性,相关负责人必须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暖通空调系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将节能意识贯穿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使高校建筑节能工作步入新的台阶。
摘要:作为我国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筑节能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针对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现状和技术措施进行论述,在阐释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建筑节能的现状,介绍了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暖通空调节能的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的原因和措施】推荐阅读:
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11-02
小论文: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分析08-30
建筑节能环保的实践总结书07-10
建筑节能条例07-05
建筑节能整改09-19
建筑节能验收10-26
建筑节能设计产品07-02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07-15
建筑节能技术现状08-19
建筑节能2015年修订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