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业务的协议书借鉴

2024-10-11

有关业务的协议书借鉴(精选2篇)

1.有关业务的协议书借鉴 篇一

关键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信用策略

在营销策略上, 外资保险公司所采用的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及信用策略都是对中国的国情做了大量研究之后得出的, 真正看出外资保险公司立志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 相信通过策略的逐步实施, 外资人寿保险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比现在有大幅度的攀升。

1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

从市场的角度看, 外资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 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和信用策略。

1) 保险产品策略。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石。近年来, 虽然各家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 然而, 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却很少, 其根本原因就是模仿的多, 创新的少, 类同的多, 差异化的少, 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2) 保险价格策略。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保监会已逐步对保险的条款费率 (价格) 放开。作为保险企业如何合理地确定产品价格, 又如何通过价格竞争去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 这是保险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其定价因素远比一般产品要复杂得多, 既要考虑成本, 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力, 既要考虑出险的概率, 又要考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变化, 尤其是长期寿险产品, 价格因素更多。

3) 保险分销策略。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 不同的分销渠道将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因为保险产品的最终售价, 不仅取决于开发产品的成本, 而且取决于流通费用的多少, 同时分销渠道选择得好与差将决定能否有效地使产品大量地进入市场。因此, 保险公司必须选择既适合产品特性, 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分销渠道, 突破目前自销和个人代理人销售的单一模式。

4) 保险促销策略。一是要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现阶段政府监管部门已经把普及保险知识, 培育保险需求作为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整合教育界、理论界和企业界等各方面的智力资源、财力资源, 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在此期间, 外资保险公司应当通过保险知识的宣传, 逐步提高全民的保险意识, 使保险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二是要加大保险新闻宣传力度。外资保险公司的宣传企划部门应选好结合点, 找准切入点, 进行新闻宣传。三是要充分发挥营销员的促销作用。由于保险产品的无形特征, 即便通过广告也很难让公众接受。

5) 保险信用策略。信用作为伦理的核心内容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一是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培育保险诚信文化。二是要逐步引入信用评级, 推动保险诚信建设。三是要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强化保险信用建设。保险信用已明文写入保险法, 效果却不明显。由于失信的成本太低, 导致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屡禁不止。

2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优势与劣势分析

2.1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队伍优势与劣势分析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 外资保险公司在营销队伍方面非常的重视, 由于监管部门对于外资保险公司的各种限制, 外资保险公司的机构数量远远少于中资人寿保险公司, 单纯从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上来看, 外资保险公司想要在中国立足, 还有很大的难度。正是基于这种背景, 外资保险公司在营销队伍的建设上不惜投入重金, 试图打造一支高绩效高专业的营销队伍。尽管外资保险公司营销队伍有很多的优势, 但是从目前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来看, 营销队伍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规模偏小。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较高, 符合其条件的人员比例小, 招募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较大, 尤其是在一些二级市场。和中资寿险公司大规模的营销队伍相比, 外资保险公司的营销队伍显得微不足道, 在市场上形不成太大的影响。二是营销队伍的成本偏高。目前各家外资保险公司为了保住自身品牌, 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在队伍的财补政策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而由于刚进入市场, 规模保费较低, 所背负的经济压力较重。三是营销队伍稳定性不足。

2.2 外资保险公司营销服务优势与劣势分析

由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时间很短, 再加上监管部门的限制, 在短时期内在规模上无法和中资的寿险公司相抗衡, 正基于此, 各家外资寿险公司在营销服务上重点投入, 期望通过良好的服务真正占领市场。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和中国的实际国情还没有充分磨合, 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先天的劣势。比如在满足客户的期望值上, 由于客户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期望值高, 对于一些方面近乎苛刻, 稍有不慎, 就会将自己辛苦经营的品牌美誉度大大降低。从流程上来看, 外资保险公司由于流程上注重合规, 在处理一些问题首先要咨询法律部门, 在运营环节上比较繁琐, 周期也相对较长, 这一点也是目前客户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在外在宣传方面, 外资人寿保险普遍不擅长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以及媒体处理关系, 在一些危机事件的公关上, 外资保险公司的反应明显慢于中资人寿保险公司。在2008年全国的银行保险退保潮就是因为外资保险公司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不畅引发的, 最后给整个保险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 外资保险公司面临的营销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也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巨头来中国投资,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 外资保险公司也通过各种渠道来中国发展, 希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分享收益, 下面将论述外资保险公司的面临的营销机遇与挑战。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面临的营销机遇, 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是,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有力的政策扶持无疑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好风凭借力”, 构成了保险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一段时间以来, 几项相关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 这为逐步并入发展快车道的保险行业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导和政策利好。强劲的政策东风表达了国家集中各方面社会资源推进保险行业发展的意愿, 印证了振兴保险行业已经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 打破了保险做大做强的各方面限制因素, 为保险行业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和外部保障。

二是, 经济增长带来消费升级。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为加快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寿险作为一种个人金融消费商品, 要建立在国民个人消费能力的基础上, 正是国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有效提升拉动了保险需求的增加和保险业务的增长, 构成了寿险发展的根本动力。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 在“消费三大件”上有非常直观形象的体现。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到改革初期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 再演变到目前小康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新“三大件”即:住房、汽车和保险, 保险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必需的商品之一。

三是, 保险意识的提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风险意识较前几年有所加强, 以2005年为例, 山东市场保险密度为368.2, 保险深度为1.89, 同国内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较是较低, 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将为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参考文献

[1]乔梁.保险公司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分析[J].保险研究, 2010 (03) .

2.境外期货公司业务模式借鉴 篇二

从境外成熟市场看,目前期货公司主要分三类。

一是作为金融集团旗下专门的衍生品经纪部门或者由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兼营的全能型期货公司。其代表如高盛、摩根大通、巴黎银行商品期货公司等。这类金融集团通常为国际知名的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为全能金融机构。其业务覆盖股票和债券市场、商品和货币交易市场、期货、期权衍生品市场,服务对象为全球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私人客户,业务功能广泛、全面,包括投、融资,交易与做市,独立而全面的资金管理以及托管、清算功能。总体而言,该类金融集团业务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跨界化的特征。

多元化。金融集团(投行)在不同金融市场和服务领域承担着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产品创造者、产品销售商、财富管理者和风险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如高盛的股票业务部门,既为股票、期权和期货交易提供执行和清算服务,也为股票,可转换证券、期权、期货和OTC衍生工具等与股权有关的产品提供做市,还为客户的证券交易活动提供保证金贷款、证券借贷,参与经纪人间的证券出借和第三方机构贷款。本质上看,业务功能多元化是金融服务领域混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综合化。金融集团(投行)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如摩根斯坦利的投资银行和企业借贷部门,在为企业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ADRs、与股权相关证券的保荐和承销提供多样化融资方式的基础上,还提供杠杆收购、收购防御以及股东关系,外汇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规划,关于不动产购买、出售、租赁和融资的咨询服务等综合化的服务,并通过摩根斯坦利银行对企业的提供贷款、过桥融资。在混业经营条件下,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不仅在全能银行能得到典型体现,在大型投资银行甚至经纪商的部分业务领域也同样能够得到体现。

跨界化。金融集团(投行)将基础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品相结合,将场内业务与场外业务相结合,将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相结合,实现跨市场、跨时空、跨地域运营服务。国际投行不仅广泛地在全球现货、远期、期货、衍生品、贵金属、另类投资等市场进行交易、投资、做市,而且尤其注重提供从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到固定收益策略、另类投资和商业银行产品等在内的跨地域和跨市场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风险偏好。同时,通过国际化运营和本土化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球资产和服务资源的整体配置组合,更好地为国际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金融服务。

作为金融集团下属衍生品部门或由证券兼营的期货公司则主要为金融集团的客户提供配套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服务对象以机构客户为主,如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专业投资公司、大型实体企业等;经营业务涵盖经纪、结算、咨询、资产管理、自营以及融资等诸多方面;作为全能型金融服务机构的战略配置单元,承担衍生品交易和结算执行的功能。

二是相对独立经营的以经纪业务为主线的传统型期货公司。这类公司以交易代理和结算服务等中介业务为其核心业务,并不断拓展至场外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交易服务,做市商交易业务、基金业务、为客户融资服务及研究咨询业务,交易执行与结算构成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类公司通常拥有先进的交易结算技术平台,或采取全球发展战略,构建覆盖各类衍生产品的全球24小时交易网络,或专注本土业务,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交易服务。在经纪产品中,除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外,还经纪证券、固定收益、利率和外汇等在内的各种类别的基础资产。这些优秀的公司代表包括新际集团(Newedge Group)、盈透公司 (Interactive Brokers)、罗杰欧(R. J.OBrien & Associate)、曼氏金融(MF Global)全球(MF Global)等欧美期货公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宝来曼氏期货公司。

三是由大型或资深现货企业设立的专业性期货公司。该类公司通常熟悉现货市场的运作,拥有出色的咨询业务和专业团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与母公司或者集团业务关联的上中下游产业客户,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围绕产业客户的需求,能够调动集团资源提供包括贸易、物流、仓储、交割、融资、交易执行与清算、信息咨询、风险管理等一揽子的专业化服务。该类公司通常采取全球布局战略,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设有分支机构、结算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另外,在保持现货产业客户和交易所市场的传统优势的同时,逐步向场外市场和金融期货领域发展。典型的期现结合型期货公司包括美国的福四通期货公司(Fcstone)、爱德盟投资服务公司(ADMIS)、以及英国的苏克敦金融公司(Sucden Financial)和联合金属贸易公司(AMT)。

通过上述分析所得到的如下启示:1、国内期货公司所经纪的产品范围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首先应从国内的场内期货衍生品向国际衍生品市场延伸,从场内期货衍生品向场外远期、互换、期权等衍生品拓展;其次,由期货、期权衍生品市场向股权、利率、货币、商品基础资产市场衍伸。2、丰富期货公司的业务功能。在现有的交易执行与结算功能基础上,拓展做市、投资管理、融资等功能。3、期货公司应凭借母公司或股东优势以及自身优势,确定自身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打造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善于通过购并,拓展公司业务条线,进军境外市场,壮大实力,扩大市场份额。

上一篇:对就业与失业问题下一篇:会计简历参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