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观后感范文

2024-08-03

信仰观后感范文(共10篇)

1.信仰观后感范文 篇一

信仰演讲稿

信仰演讲稿

稻草人的信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稻草人的信仰》。大家也许觉得好笑,稻草人憨憨傻傻的立在田野里,他有信仰吗?那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理解与感受。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地道的农民,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时光中,我学到了很多质朴却受用终生的道理。

记得7岁那年,我跟随爷爷在田埂上扎稻草人,程序很简单,用两根竹竿一横一竖固定在一起,这便是它的骨架,再将些成捆的稻草扎在竹竿上,便有了稻草人的雏形。爷爷说:“竖的这根是它的脊梁,有了它,稻草人就有了基础。横的这根是为了保持它稳定,使稻草人不会轻易倒下去!”现在想来,要成为一个简单的稻草人都需要拥有脊梁,都需要保持平衡,那作为堂堂正正的人,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我想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能平衡自己的心态,能挺直自己的脊梁,踏实做好今天的自己,自信面对自己的明天!

那天扎好了稻草人,爷爷把自己的帽子戴到了稻草人的头上,并笑着对我说:“你应该感谢它,它保卫着全家的粮食!”那时,我仅能把粮食理解为稻穗儿。工作后,听到一位朋友讲“和谐”,说将“和”字拆开,是“禾”与“口”,人人有饭吃是和谐的前提。我就忽然想起了稻草人,原来他一直守护的是“和谐”。它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守护着“家和万事兴”,那身处工作岗位的你我,是否应该以它为榜样,用这份平凡又伟大的情感守护“和谐”,守护我们身边这份“和为贵、谐为美”的氛围?

很多时候觉得稻草人就像一辈子扎根在黑土地的爷爷,年复一年,不曾离开,甚至不愿移动半步,生活在春种秋收的稻田,扎根在悲悲喜喜的民间。如今,爷爷已经远离了我,稻草人也多年未见过,但他们却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感动我,激励我,使我有信心、有希望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守望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阳光,坚守职责,收获心中的粮食!

2.信仰观后感范文 篇二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凌征虎律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我们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作为法治工作队伍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群体。没有律师,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就难以维系,以正当程序为保障的法律天平就难以校准;没有律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就是镜花水月,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就是南辕北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空中楼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有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执业为民、敢于担当的律师队伍。不可否认,中国律师是一支值得信赖的有着较高素质的队伍,近年来,律师不仅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立法、参政议政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著名律师张思之老前辈曾经说过,律师应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律师不仅是法律人,还是政治人,是联系国家法律和现实社会的桥梁,是当事人个人诉求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对接点,是国家法律的宣谕者和实践者,建设法治中国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律师的有效参与。

但是,每天在灯红酒绿的利益场里摸爬滚打,并不是所有的律师都能清心寡欲,在金钱利诱以及权势甚至美色面前,个别律师会缴械投降。律师业每年都会存在一些对律师采取如:公开谴责、训诫、通报批评、发出规范执业建议书的纪律处分。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律师缺少法治信仰,没有对法治的信仰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研究美国的民主和法治与中国的差别。我认为,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从小孩子起就开始培养民主和法治意识,他们从小就知道讲规则,讲法治,任何人出了问题都要受到惩罚。美国一位总统的女儿曾因为弹钢琴扰民而被投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意识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中国法治信仰的建设我们法律人共同的努力。

首先坚守法治信仰,需要我们对法律怀有一颗尊崇之心。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很难想象一个不遵守法律的律师如何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之师如果随意践踏法律,可想而知他的业务素质会如何。在法制并不完善的今天,有些律师不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事,而是和委托人一起勾兑法律,几乎每年都有律师触犯刑法而被驱逐出律师队伍的情况。因此,对法律没有尊崇之心,连自己都不守法纪的人,恐怕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律师。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这也正是法律权威的来源所在。只有坚守法治信仰,公众才会尊重法律、依靠法律、执行法律;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才能不被眼前的诱惑所蒙蔽;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我们才能走的更长更远,道路才会更宽更广。

其次,律师要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同样,发达的律师业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民众对法治的崇尚,中国律师的命运在整体上取决于中国法治化进程。“律师兴、法治兴;法治兴,国家兴。” 对律师来说,每一次的法律服务,都是一次法治宣传的过程,都是一次践行法治的过程。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真正实现执业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三效统一;切实做到既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又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以执业办案的具体实践向社会公众传递法治理念和法治信心。

最后,我们每一名律师都应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我们不能无视官场腐败对民众心态的伤害:官商勾结,巧取豪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百姓由激愤而无奈而麻木;我们不能无视上访乱象对法治思维的误导:“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直接刺激访民的抗争文化和投机心理;我们不能无视行政暴力对公平正义的挑战:强征土地强拆民宅在城市化浪潮中一再上演,导致群体性事件接踵而来;我们不能无视官员雷语对法治信仰的亵渎:“我就是法!”直接挑战社会的底线和百姓的常识。

3.信仰的力量《信仰》_观后感 篇三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5-27日,在县委政府的组织下、我在家自行观看了黔东南电视台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几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

1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4.信仰观后感范文 篇四

从古到今,信仰随着树轮的放大而变得丰富多彩。从开始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灵的信服和尊崇、对妖、魔、鬼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到现在的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宗教的信仰,对神灵的信仰及对其他的信仰和对各界人物的崇拜而让信仰在生活中不仅仅扮演单一的角色,信仰可能是促进自我前进的一种动力,可能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也可能是一种精神寄托,甚至也可能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时而拿来用用。信仰再这么改变其根本不变。即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持有,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信仰大到联系着国家,小到联系着你我,那么作为祖国的顶梁柱的大学生对信仰又有什么见解呢?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在南阳理工学院做了一些调查,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1、大多数大学生对信仰进行过思考;

2、大都数在校大学生的个人信仰都是共产主义,部分的人的个人信仰是宗教信仰,还

有一些其他信仰,但几乎没有人信仰神灵;

3、在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信仰的产生也因人而异,有的是通过自身的积极寻找探

索自身的经历及阅读而产生的信仰;有的是受家庭的影响而产生的信仰;而有的是受教育或老师同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信仰。以及其他原因;

4、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影响自己的信仰,但机电系、国教学院、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都有部分人认为书籍对自己的信仰影响较大。商学系有极少数人觉得信教对自己的信仰影响较大,几乎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网络,大众传媒对自己的信仰有影响;

5、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觉得周围的人很少有自己的信仰,各院系在校大学生也有部分

觉得周围的人很少有自己的信仰,部分人对身边的人是否有自己的信仰不是很了解,机电系有极少数人觉得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人有信仰;

6、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说不清这是否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但国教学院被调查的人中

60%觉得这不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计科系被调查人中60%觉得这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

7、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认为信仰对于大学生是不必须的。但计科系和国教学院被调查的人中大部分认为信仰对于大学生是必须的,机电系不多数人认为信仰对于大学生是不必须的;

8、对于信仰在每个人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不同环境生活的人答案不一致,正如前言

5.信仰观后感范文 篇五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在学校的号召下、我观看了中央电视一台所 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 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

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6.信仰观后感 篇六

通过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纪录片,让我重新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深刻理解信仰的含义与其在当代的的价值。在纪录片中,也诠释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仰,让建国前的中国共产党解放旧中国;信仰,让建国初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信仰,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共产党发展新中国;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同时应该树立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

《信仰》纪录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纪录片之“只要主义真”展示了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的建立,共产党人从信仰的选择到信仰的坚守,从践行信仰的宗旨到信仰的最终胜利。其中引用了好几位突出的共产党的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曾经的付出和走过的艰辛。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国家今天的辉煌和繁荣。我深深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感动。

《信仰》纪录片之“壮志换新天”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共产党人信仰的践行。主要是被战争洗礼后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怎么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在需要保家卫国的时候,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没有石油的时候,迸发出“大庆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了“雷锋精神”;为了让旧貌换新颜,涌现出“红旗渠精神”。在需要发展科技的时候出现了“钱学森、邓稼先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信仰》纪录片之“时代先锋行”记录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改革创新、争优创先的时代本色。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改革开放,靠着改革创新,推动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和各项试验的重要窗口,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和平年代,我们远离了战火硝烟,也很少面临瞬间要做出的生与死的抉择考验。然而,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危难关头,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人民、勇于担当、永葆先进、不怕牺牲、依然是共产党人信仰里嘹亮的音符。如“非典”时期和汶川大地震之际。

7.信仰观后感 篇七

张一凡

10采购2班

1011010262 11月3日,学院党组织召集我们开了党的信仰大会,集体看了《信仰》的第二、三部。说实话,这是我有史以来看得最认真的一次,不是主观觉悟提高了,而是这样的纪录片,确实有太多打动我的地方,几次都让我心灵触动。

我们这代人,生长在社会的和平时期,生来世界太平,不愁温饱,既不用过着抵抗外敌侵略的战乱生活,也不用过着紧衣缩食的贫困日子。先人很早就告诫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是尤其道理和内涵的。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衰败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不得不承认,生于现代的我们,对国、对党、对一个理想的信仰已经越来越趋于淡忘。

从一个受尽欺辱的封建国家到无数仁人志士不惜牺牲生命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依靠小米加步枪的艰难抗战,从被人所排挤、满目疮痍的穷破国家到如今世界大国,这一路走来,都留下了无数先进共产党员的血泪。

我感动于抗美援朝中毛主席为了国家牺牲儿子的无私之举;感动于为了国家的石油不惜突破重重困难、制造条件、创造奇迹的大庆精神;感动于为了开渠冲在最前头的巾帼英雄李改云说“就算牺牲不也就牺牲我一个人嘛,有了红旗渠,造福的是世代人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一个父亲、一位工人、一个普通的弱小女性为国家作出的个人的牺牲,看到的是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私利的伟大精神,看到的是为了国家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不怕牺牲的坚定信仰。

我们忘不了为了西藏人民,抛家弃母,服务于百姓的人民公仆焦裕禄;我们忘不了立志要与风沙做抗争,带领村民将荒岛建成绿洲的谷文昌;我们也忘不了为小岗村人民做实事,却过度劳累离去的好干部沈浩,忘不了用智慧带领华西村全村致富的村长吴仁宝。他们,是新时代的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儿子。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力量虽然微薄,但一点一点努力,就一定会战胜一切;在他们心里,亲人固然重要,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更需要他们的地方。“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他举过头顶”,他们做到了,做到了让人民敬仰,让人民爱戴称赞。

当然,在好大的党员队伍中,还有另一批拥有高学历、高技术含量的科学家,他们面对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依然选择回到需要他们的祖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一生。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党员队伍中带着信念去工作的一起科学家。他们坚信“别人能,为什么中国人不能”,他们立志要将中国做大做强,昂首于世界之林。

8.《信仰》观后感 篇八

---------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

2012年6月29日,在学院党委、学生办公室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一台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一个让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他的人生也是他践行信仰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殚精竭虑为小岗村谋发展的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岗村公墓。在公墓的前面,村民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自来水和有线电视进入家家户户,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享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一开始就鲜明提出的重大课题,而且答案始终是两个字,那就是“人民”。共产党人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带领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个先行的村庄。

1978年,当改革的大潮在中国农村涌动的时候,华西村也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30多年过去了,华西村已经走在了共同富裕的前列,全村一年创造千亿元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有1600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拥有良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

在这些共产党员身上体现的,既是改革创新、创一流业绩的时代精神,也是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的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要求,拥有创新精神,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永葆生机活力的秘密所在。

68年从医生涯,90岁高龄,1万多名肝病患者得到救治,这些数字连在一起,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共产党员吴孟超的人生简历。他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先后取得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并荣获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是对待病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处处为他们着想的精神作风。这就是吴孟超,他把共产党人的快乐和幸福演绎成了不老的传奇。他总是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有信仰的共产党员。

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地思索,越会觉得它永远新鲜,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在寻常的经历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这两样东西,看起来很平凡,但我们越思索,越觉得让人敬畏和赞叹;越思索,越觉得这样的人和事,很多,也很新鲜。

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站得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自己也成为了最幸福的人。这些共产党人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有情有义,可亲可信。他们的信仰,就像是有人感到寒冷时围在脖子上的一条围巾,感到乏累时很自然地伸过来的一双手。

徐虎,穿行在上海里弄中一干就是30年的水电维修工。面对6000多户居民水电维修、房屋养护需求,他以“夜间义务挂箱服务”的方式,随时随地解决居民的困难,总笑着婉拒酬谢、耐心接受挑剔。他的名言是“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王顺友,四川省凉山的一个山区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24年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6圈,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没有耽误过一次班期,创造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有时我们不能不想到党员和党员干部应该经常思考的三个问题: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为了什么、身后留下什么。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也就解决了共产党人在信仰的坚守中应该走多远,和能够走多远的问题。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一辈子把“后门”关得紧紧的,同时把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前门”开得大大的;一辈子顾大家,舍小家。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一辈子很短,如果用它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一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即使生命归于结束,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

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全国8000多万党员中,约2000万人是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了四分之一。他们用青春的活力给信仰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在新农村建设的田野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大学校园的朗朗书声里,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9.信仰观后感 篇九

XXX镇委员会书记

XXX 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6月26日,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XXX组织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看完《信仰》很激动!该片对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了很好的诠释,行不同党员故事入手,阐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德精神、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它是坚定信仰、指引方向的一面旗帜。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10.信仰观后感范文 篇十

——观《信仰》有感

电视纪录片《信仰》观看后,我深受教育。纪录片以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启示着、鼓舞着我。片中有一句解说词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迷茫与困惑并存的时代,有忠诚就有背叛,有信仰就有迷失。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面临着“四大考验”,党员坚定信仰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如何坚守信仰?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到心灵深处的问题。

人是要有点理想和信仰的,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一个能坚守信仰的共产党人该做的,就是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忘我的工作,拼搏和奉献,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再去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什么部门,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像士兵一样忠实履行自己每天的责任。

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教师,坚守信仰是成为一名幸福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的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从中享

受到无尽的幸福感。这里面就涉及到理想与信仰的问题,它与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着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引导着教师去重新审视教育,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理想和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自觉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理想和信仰能够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事业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所以,有无理想,有无信仰,往往成为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师应该具有坚定信仰。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作为教育过程中中重要主导人物——教师也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在技术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技术的影响,教育技术越来越进步,教育逐步走向量化。教育过程中工具化功能增强,世俗化增强,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各种成功 的教育模式轮番上阵宣传自己的成功之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完成技术层面的目标,眼光只盯着眼前的升学率而置学生的灵魂发展,人格健全而不顾,我们不能成为行政教育的工具,更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引路人。只有教师坚信对教育的信仰,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下去。

《信仰》的震撼对我来说是学习、是提高,更是鞭策,我将把教师的信仰、责任、使命带到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双滦区第二小学

牛苗苗

上一篇:6学会和同学相处下一篇:福堪街中心小学关于创建安全校园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