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共11篇)
1.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 篇一
**镇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情况汇报
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的稳定,而消防安全工作则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镇在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消防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区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镇消防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全镇消防组织和消防管理网络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们把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并以强有力的组织来保障。随着人员的变动,我镇及时调整充实了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镇长任组长,派出所、安监办、综治办、农经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人兼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消防安全工作小组,确定专人分管。
在抓消防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镇实际,把消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首先,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群防群治队伍,全力构筑“网络化”的消防防控体系。今年,全镇完善了19支村、社区义务消防队,并确定消防责任人,每名队员既是义务消防员,同时又是义务宣传信息员。在城区结合保安队、城管队及周边村、社区的义务消防队,成立夜防巡逻队。目前,全镇
共有义务消防队员人、消防安全员人。为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镇消防办和镇派出所还经常与区消防大队联系,在确保镇消防队的培训外,分批对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义务消防队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努力实现我镇的“小火不出村、中火不出镇、大火能控制”的消防防控目标。据统计,几年来,全镇%以上的火灾事故都是由我们的义务消防队扑灭的。今年以来全镇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财产损失万元,同比下降了%。义务消防队的建立为加强全镇消防建设,规范我镇消防管理,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服务功能,落实基层消防工作,实行群防群治,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工作重在防范、重在管理,为使消防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成为一句空话,我镇制定了消防工作计划;消防管理制度;消防检(巡)查制度;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制度;消防工作例会制度以及义务消防员职责,制订消防应急预案,建立消防安全责任目标制。定期召开由镇政府和辖区内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消防工作的指示精神,实行每月对辖区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每季度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对各层级人员的职责规定较明细、具体,为全镇的消防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镇政府每年都与各村、各单位下发了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村把消防安全工作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
置,常抓不懈,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重大节假日对消防安全工作都做了细致周密的安排。以层层落实责任制的办法,同各有关防火单位及部门下发了消防和安全两个目标责任书,给各消防和安全单位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防火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三是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研究布署有关消防安全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署,有总结。四是加大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五是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依法真实上报本单位安全事故情况;六是积极落实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对存在的事故隐患限期进行整改,对在限期内没有整改的单位和部门,建立有效监控措施,并上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制度
消防安全工作,我们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负责人,当年坚决不允许评先推优。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深入开展对学校周边、出租房屋、“三合一”场所、消防重点单位、企业单位、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共组织检查人员300多人次,检查单位多家,重点是三合一”场所、小作坊和公共娱乐场所,共查出整改火灾隐患多处,通过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治理,全镇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为了堵塞消防安全工作中的漏洞,我们还不定期开展安全大
检查,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镇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各个重点防火地点检查指导消防安全工作,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截止目前,我们共开展过九次消防安全大检查。今年4月份,镇政府组织人员对全镇的九个村又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对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进行整改,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上报镇政府。对没有问题的单位,要求引起高度重视,认真作好消防安全工作。
四、创新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消防宣传教育形式局限于拉几条横幅、贴几张标语、印发几本宣传资料,过于单调和表面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确保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同时,采取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并要求文化、广电、教育等单位密切配合,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近几年,全镇共发放《村、居民防火手册》6万余份,把消防知识送进千家万户;镇文化站、社区办还多次开展了社区消防专场文艺演出;结合“四五”普法的开展,深入开展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中小学校开办消防安全知识学习班,提高青少年的消防意识,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带动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在镇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永久性宣传标语20余条,每季度在村、社区的宣传橱窗出版1期消防知识专栏。
五、注重消防投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从众多的火灾事故来看,完善消防设施是减轻火灾损失的重要保
障。因此,我们本着“一分消防投入,十分安全回报”的理念,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先后投资15万元购置了消防车一辆和必要的器材装备。同时,新设和更新消防栓15只,不断提高现有消防器材的实用能力。投入4万元用于制作固定消防宣传牌和宣传栏。通过这些措施,全镇的消防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防御扑救火灾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认真抓好冬季防火,为全镇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开展冬季防火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把冬季防火作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亲自抓;二是加强了对冬季防火的宣传动员;三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保证防火工作顺利实施。在镇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支持下,目前部分村组和单位已经配置了灭火器、消防桶等消防设备。四是做好疏通居民点后路和防火通道的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对我镇当前相对稳定的消防安全形势盲目乐观,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防火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乏,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吸取前一阶段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深入落实各项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将我镇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好,杜绝一切火灾事故的发生。
2.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 篇二
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史
办公室自动化是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提出来的新概念, 是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使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帮助完成, 充分达到利用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办公自动化由70年代未80年代初在我国的提出, 到现在已有了近35年发展历史。
办公自动化经历了起步阶段、应用阶段和发展阶段, 如今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已经趋向成熟, 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已经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 成为企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让办公应用软件具有更高更广阔的发展, 客户也将更为关注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企业内部各组织、各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同, 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为员工提供高效率的工作平台。
二、办公自动化的功能作用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作用是实现事务处理、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
(一) 事务处理是指办公日常事务
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快速地处理各类文书、档案, 也包括输入、编辑、排版、修改、翻译、打印、储存等文字信息处理功能;能快速地收集数据、生成各种统计报表、账目计算等数据信息处理功能;能高效和大量地记录、分类、储存、检索各种信息资料的信息查询功能;能便捷地上传和下载资料、发布信息, 运用E-mail进行网络通信等处理功能。实现公文、档案、秘书、信息宣传、办公等日常工作全过程的标准化、网络化、无纸化。
(二) 资源管理是指科研和环境管理
办公自动化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以局域网作为网络平台, 开发各种适合自己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功能的应用软件, 并将其应用到各级领导和有关行政、科研、管理部门的办公系统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发挥局域网的作用, 实现全局的资源共享, 为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通过Internet实现局域网与上级单位和下属单位的互连, 实现政务信息和科研成果资源共享。
(三) 决策支持是为单位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决策支持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 利用大型数据库提供的相关联信息, 针对各种需要做出决策的问题, 利用经验构成的或理论的决策模型, 结合有关内部和外部的信息, 由计算机执行决策程序, 作出决策。办公室是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的地方, 领导机关做出决策, 发布指令, 除了信函文档上的往来之外, 还有更深层的工作, 就是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处理、分析, 从而做出决策, 并将决策作为信息上传下达。这些都需要办公自动化的辅助来完成。随着4G移动网络的部署, 办公自动化已经进入了移动时代和智能时代, 它可以将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的公文、通讯录、日程、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等功能迁移到手机, 工作人员和领导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掌上办公, 成为管理者、市场人员等贴心的移动办公系统。
三、办公自动化对企业文秘工作的影响
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引进, 并在企业文秘工作之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企业文秘工作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 节省了许多时间来处理工作中的其它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有利于提高企业文秘工作的办公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促进企业文秘工作的办公管理的一体化, 提高和更新企业文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等影响。
(一) 有利于提高企业文秘工作的办公质量和效率
办公自动化在实现高效率的同时还能保障高质量, 因为办公自动化是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来完成高效、精准的文秘工作。在传统的企业文秘工作中, 以纸张为载体, 手工起草、核算、修改等, 由于个人本身的原因, 在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漏, 而在办公自动化的工作中,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的错漏。
(二) 有利于促进企业文秘工作的办公管理的一体化
在文字管理上, 使用办公自动化后各种文件、信函、档案、手稿等的收发文管理都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完成;采用办公自动化制作的图表、数据方面也可以得更加具体、清晰;而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安排领导日程, 可以做到大处统筹小处协调, 全部由办公自动化一体化形成, 不会出现冲突。
(三) 提高和更新企业文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办公自动化的使用使企业文秘工作人员意识到需要补充更多知识, 挖掘自己更多的潜力, 还要改变和创新服务方式, 企业文秘工作人员意识到有更多的服务范围需自己去挖掘与开拓办公自动化在企业文秘工作中的作用。
四、办公自动化对企业文秘工作人员的要求
办公自动化改变了企业文秘工作人员的传统手工办公模式, 而且在更广的范围内, 大量地吸收信息, 提高了企业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 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要树立现代化办公观念, 并且掌握现代化办公知识, 学会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这些都是对广大企业文秘工作人员适应发展的迫切要求。
办公自动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它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办公模式, 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也建立了新的科学工作秩序。因此, 各企业文秘工作人员都应以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为基石,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使办公自动化各项系统发挥实效, 并在工作中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迅速完成相关办公事务和程序, 为单位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春燕.办公自动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
[2]姜浩.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6.
[3]张爽.办公自动化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
[4]彭义文.论办公自动化在现代秘书工作中的地位[J].甘肃科技纵横, 2007, 36 (4) .
[5]王琦.浅议办公自动化环境中的秘书工作[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9 (3) .
[6]袁飞.试论办公自动化与现代秘书工作[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2) .
3.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 篇三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农村消防安全环境何以比城市差?消防安全状况何以让人担忧?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笔者在农村调查了解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近日笔者在武平永平乡岗背村调查过程中,当问及农村该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时竟有人回答,那是城里人的事;当问及他们发生火灾是否懂得扑救时,“不知道怎么救火”,“用水泼”,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回答。有人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至于火警电话“119”以及有关义务消防队及其性质、宗旨、业务等问题,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二)、火灾隐患严重 笔者在调查了解中还发现,农村严重火灾隐患比比偕是,用“触目惊心”形容不过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还相当多的村民特别是边远山区自然村的村民,仍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要建筑居住,而这一类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的杉松木和毛草,且屋与屋之间的间距极小,历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万一发生火灾,连片的土木屋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另外,房屋低矮、拥挤,且大多在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有的柴草间与住房相邻,更有甚者,有些村民连睡觉的房间里也堆满柴草。此外,有些村民的牛栏、猪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在调查了解中,笔者还发现,现今农村村民大多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的问题,但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现象也十分严重。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如何预防液化气的安全根本不知道。大都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柴灶煮饭,气灶煮菜是大多数有液化气灶村民的习惯做法,往往在烧火煮饭时,熊熊的火光常将冰冷的液化气瓶“温暖”。电线交叉纵横,交织“缠绵”是农村另一大“风景线”。严重老化的电线,似蜘蛛网般交织在一起,随时都有可能“磨擦起火”,私接乱拉电线现象十分严重。笔者在一农户家中看到,单一个房间里乱接乱拉电线有十几处之多。且断口接口处均用普通药用白胶布包捆着。笔者身至其中,胆颤心泣,但户主不以为然,熟视无睹。很多农户的电线还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产品,电线老化、破裂现象随处可见。在一群晒太阳的老人中,笔者还了解到,在寒冷的冬天,晚上睡觉时,老人们都用一种本地叫“火笼”的烤暖用具,放在被窝里取暖``````` 农村普遍存在的这些隐患,稍有不慎,均会酿成火灾。况且,边远山区农村距离县消防大队路途远,象武平的武北、武东、武南片均存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状况,各乡村也没有可供消防车起水的码头,而且消防车大多只能到达乡镇一级政府所在地。有些乡村,特别是自然村只有崎岖的村级机耕路,消防车无法通行,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也派不上场,只能隔山、隔村观火,望火兴叹。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由经济等条件制约,要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困难问题又如此 之多。因此,在新形式下该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出路在哪里?从目前笔者调查的情况分析看,客观上在经济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的一味要求每村开辟消防车通道、利用江河构筑消防车起水设施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及组建村级义务消防队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上上之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的态度,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强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会同消防部门详细制定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步骤、农村消防建设内容和标准。每个乡镇可先选 取一两个村作为试点村。同时,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公约。乡镇人民政府、消防部门,应以指导和监督。
(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再次,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乡镇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坚持“谁主管理、谁负责”的制度,做到防火工作常抓不懈。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村委会可成立村消防工作组。总之,各乡镇政府、村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经济状况,尽可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4.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 篇四
《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以敖汉旗为例》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姓名:国海玲
学号:3115205
5目录
一、题目„„„„„„„„„„„„„„„„„„„„„„„„„
3二、引言„„„„„„„„„„„„„„„„„„„„„„„„„
3三、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4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4五、关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几点担忧„„„„„„„„„„„„„„6
六、结语„„„„„„„„„„„„„„„„„„„„„„„„„6
七、参考文献„„„„„„„„„„„„„„„„„„„„„„„6
浅谈计划生育对未来农村的影响
——以敖汉旗为例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它是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过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计划生育施行以来,到本世纪初,保守估计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预想的结果已经逐步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以及会演变成难题的次生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粗略的提及问题解决的愚见。
[关键词]计划生育 三农问题影响 敖汉旗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它是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过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①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
史性转变。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预想的结果已经逐步实现。但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以及会演变成难题的次生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因此粗略的提及问题解决的愚见。仅以我的家乡赤峰市敖汉旗为例,借此反应与我的家乡相同情况的农村计划生育下的现状。
一、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当马寅初1957年在“新人口论”提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限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并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论述,这在当时遭人唾弃。在文革期间,新人口论受到严厉批判,因为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而且,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大众的力量,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小米加步枪的论断进一步演变为人多力量大。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的环境、医疗水平的相对好转,在毫无限制的人口观念下,中国人口迅速激增。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人口论得以翻案和正名,为中国实施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了舆论准备。无独有偶,早在200多年前的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不断增长的人口将①陶涛、杨凡:《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② 马寅初:《新人口论》②
始终制约着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结果人类注定永远生活在贫困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控制人口刻不容缓,如若不然,人口问题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拦路虎。因此,1980年9月2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阐述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必要性。之后,1982年计划生育被中共十二大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全国各地,不分城乡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紧缩计划生育政策,对于超生家庭给予严厉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成为一场波及中国大部分家庭、影响千万人命运的“生育革命”。
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初,需要国家的强制力辅助实施,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在此,我仅将农村计划生育状况加以例证叙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下了太多的陋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能够传宗接代的只有家中的男丁。因此,农村计划生育难上加难,实行之初,需要政策的强制实施。有时一家人为了躲避计生部门的检查,关门闭户,举家外逃,几日甚至数月不归,饿死了锁在屋中的猫狗;有的人家没来得及外逃,计生人员拿走了他家仅剩的一些米、炕上的凉席等等物件。④③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在农村的强硬实施,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加之农村人口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近年来农村医疗合作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农村独生子女补助政策及农村老年人口补助政策的施行,使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减轻。因此,养儿防老的 观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计划生育下出生的农村80后来说,三口之家已成为固定模式,生男生女已经没有本质区别。
三、关于农村计划生育的几点担忧
③ 马尔萨斯:《人口论》
④ 采用口述史学的方法,讲述奶奶和妈妈眼中的关于80年代中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实施的情况。
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只生一个”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农村。伴随农村计划生育的初见成效,几点担忧呈现在我们面前。计划生育之下,农村的人口随持续增加,但相比以前增长速度趋缓。
在欣慰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掉以轻心。在当今“低生育率高增长量”⑤的表面态势下,应该对农村计划生育做深入地思考:在计划生育观念植根农村后,我们应该怎样控制或怎样有效地使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怎样解决农村人口外流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怎样吸引农村飞出的“金凤凰”再次栖息在农村的梧桐树?怎样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解决,发人深省。
下面就上述问题加以详细叙述:
第一,如何有效地使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对于我的家乡敖汉旗来说,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侧,北临科尔沁沙地且多山。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比较密集,因此每口人分得的土地区区四五亩,很难实行机械化,而且一般情况下,夫妇在手工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耕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高强度的劳动年龄大的农民无力解决,只能依靠年轻力壮的农民来解决,这种需要让农村人看到了农村劳力的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有男劳动力问题将迎刃而解,反之,生产就不能维系。这时就需要国家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生女家庭)的夫妇予以经济上的扶持。
第二,怎样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来就应该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配套的一项制度。我国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传统, 可以说, 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抚养子女算是投资, 老年人得到子女的赡养就是收益, 多养子女也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一种方法。⑥然而,计划生育打破了原有的养老传统,此时更加需要国家建立健全完善农村养老养老体制。2010年以来,我所在的敖汉旗对农村五十岁以上人口发放50元/人/月的养老补助、六十岁以上的人口60元/人/月、70岁以上的人口70元/人/月。物价飞涨的今天,并不能解决补助金额较少无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农村社会的转型期,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制度保障之路。
第三,怎样吸引农村飞出的“金凤凰”再次栖息在农村的梧桐树。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经久不衰,在农村尤甚,教育在今天的农村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现实的问题不禁让人揪⑤ 顾宝昌,1945年生,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
心,大多数的农村大学生留在了城市,那么农村的未来在哪里?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村官政策、三支政策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杯水车薪。返回农村的大学生将其当做进城的跳板,期满后又回到了舒适的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继续留在农村,建设家乡。
第四,如何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近几年来,在我的家乡有很多农户搬迁到了城市,他们或是因为子女在城市定居、或是因为到城市寻找工作,出租了家里的田地,卖掉了房屋。这样的家庭永远也不会再回到农村。虽然,进城的农户相对较少,但持续下去,必定对农村生产产生不良后果。这就需要采取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限制农村常住人口外流。
四、结语
当前,国家政策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重视农村的生产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新三农问题”的提出,农村各种设施的完善,都使农村有了日新月异的面貌。但是,农村计划生育下产生的问题不容小视。本文只是提出的些许问题,对于解决的办法也只是蜻蜓点水。希望能够受到重视,让农村的明天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陶涛、杨凡:《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人口研究》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2】马寅初:《新人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43页
【3】[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人口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10月第1版,第67页
【5】顾宝昌:《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人口研究》第26卷第3期,2002年5月
5.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 篇五
随着农村企业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农机机械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手工劳作,尤其在一些大规模农作物耕作中,其所体现的优势更为明显。因此,农村企业的发展所带动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时间,缓解务农人员繁重的工作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在以往农村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期,农产品产量不太稳定,尤其面临突如其来得自然灾害时,农民往往束手无策。而农村企业的发展为稳定生产力水平提供了保障,日益成熟的机械设备也可以进一步抵抗自然灾害,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性。
2.2增加农村人口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针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良好政策也不断涌现,农村企业也在宽松的大环境下飞速成长。农村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各企业的效益、产值也在不断提升,这便吸引了大量人才的积极加入,对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提供一条顺畅的道路。
2.3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
农村由于交通条件及各种设施条件的限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各种资讯的流通与新型技术的引入与推广,使农村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农村企业的发展,能够作为一个良好载体,同时为各种讯息与技术交流提供依托,便于何种新型技术的推广与传播,促进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迈进。
2.4开启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农村经济整体发展
6.浅谈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篇六
1 当前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消防法》颁布以来, 我国消防法制建设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一个春秋, 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健全, 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深入创造了有利时机。在从事防火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少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消防安全, 导致火灾隐患严重。特别是私营企业、家庭作坊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消防安全意识较低, 导致火灾隐患更加突出。不少企业的消防工作存在“无人问津”的状态, 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等不够完善甚至缺乏;大多数私营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得不到落实, 形同虚设。
二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缺乏。防火监督过程中发现, 部分企业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纳入企业预算, 导致消防安全经费缺乏, 严重影响了企业消防管理工作。消防设施没人管没人理, 疏散通道堵塞, 安全出口封闭等问题屡见不鲜, 这都是由于缺乏管理经费所导致的。
三是企业内部消防工作管理混乱。这是一个管理问题, 个别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对消防隐患视而不见, 舍不得花钱完善消防设施。不少企业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擅自改变整体消防安全布局;建筑使用情况混乱, 有的擅自更改建筑用途,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四是企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虽然近年来, 消防宣传“五进”和“四个能力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但不可否认, 更多的企业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 不重视授课效果, 一味地灌输, 多采取上“大课”的方式, 流于形式。有的培训过程中, 授课老师不够专业经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 敷衍了事, 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等, 导致教育培训效果很差。
2 关于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俗话说,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如果没有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大家身边都不缺乏惨痛的例子。有些人或有些企业辛辛苦苦经营几十年, 一把火就给烧回到了“解放前”。多少人或企业被一把火就烧得倾家荡产, 这在火灾史上已是屡见不鲜的了。因此, 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中的一项长远工作。
一要落实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第61号令) , 企业作为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 必须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业消防责任人要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 明确企业内部逐级消防安全职责, 以建立责任制度, 形成责任“链条”。同时, 认真做好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切实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要加强企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随着消防宣传工作“五进”的不断深入,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类企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公安部61号令, 坚决抓好企业内部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多种形式或手段, 根据企业实际, 针对企业员工岗位的要求, 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纳入企业岗前培训的内容, 在源头狠抓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筑牢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真正实现企业“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三要加强企业消防执法监督力度。严格执法是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所应遵循的宗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公安消防机构建立起与企业经营机制相适应的消防监督体制, 严守建审、验收等关口, 在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的产生;依法开展消防监督行动, 加强企业的消防安全检查, 避免“失控漏管”现象。针对企业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坚决运用消防法律法规, 努力消除不安全因素, 创建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四要完善企业与消防机构联动机制。企业要不断发展与壮大, 要“走出去”和“引进来”, 充分利用或共享社会资源,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模式。“走出去”, 加强企业与消防机构的联系, 让消防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危险系数等, 将社会的防火管理模式纳入企业管理;“引进来”, 加强与消防机构开展火灾演练,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提升企业火灾的防控能力。
3 结语
目前, 各类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遍布全国各地, 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动力。与此同时, 由于企业自身的特点, 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又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前, 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对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各类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随着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企业火灾是造成人命财产严重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浅谈如何抓好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6.
[2]陈娟娟.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09.
[3]张旭威.中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J].皮革与化工, 2008.
7.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 篇七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农村“三乱”的治本之策。××县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于2003年顺利完成后,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各种专
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总额××××万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我县从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后,势必给乡(镇)财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对乡(镇)财政收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全面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实际负担总体水平减少20以上。作为辖××个乡(镇)、××*万农村人口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项改革,必然对乡(镇)财政在收入数量、收入来源、征管方式、理财思路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可用财力大幅下降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取消,三改革”。“两取消”即: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改革”即:乡镇机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从××的实际来看,取消乡统筹等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每年将减少县财政收入××*万元,减少乡(镇)村农业税附加收入××*万元。这就进一步加大我县“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的“三个确保”难度,对乡(镇)基层政权的运转、社会各项事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影响。
(二)财政支出更难保障
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通过配套的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支可精减一批财政供养人员,但大部分转岗分流人员还要靠财政供养,而且村组干部工资、五保供养、农村中小学房屋维修等原来由“三提五统”解决的支出项目全部纳入财政供给范围,加之法定硬性支出、政策性增支措施不断出台,离退休人员、优抚对象还要靠财政保障,财政实际支出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呈逐步增加趋势。
(三)财政平衡难度加大
税费改革后,乡(镇)可用财力大幅减少,同时,由于上级转移支付赶不上财力减少数额,所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平衡目标的难度加大,许多乡(镇)将面临不能平衡财政预算的困难。
(四)乡(镇)债务负担难以消化
就××而言,全县××个乡(镇)几乎都有债务,据统计,××××年前沉淀下来的乡(镇)村债务为××××万元,其中乡(镇)××*万元、村组××*万元。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征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斩断了其它部门乱收费的“黑手”,但同时也断了偿还债务的“财路”。面对债务包袱,由于乡(镇)财力减少,偿还债务的能力将会削弱,久拖不决的债务包袱不仅会成为制约乡(镇)财政发展的障碍,而且将成为乡(镇)工作不稳定的“导火索”,尤其是从今年起取消农业税后,我县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农业基础设施、教育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建设难以开展,靠“一事一议”再向农民集资来办事极为困难。
二、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要走出困境,摆脱困难,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发展经济,培植财源,逐步增强财政实力。一是解放思想求发展。要抓住税费改革后“轻徭薄赋”的政策机遇,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固步自封思想,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市场经济观念。二是调整结构促发展。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创税农业;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走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之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夯实基础财源。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要按照县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五放并举扩总量,多管齐下提质量”的思想,把非公经济作为乡(镇)的“人民经济”来对待,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实行财政贴息、重点保护、多渠道融资、治理“三乱”等措施,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二)以推进机构改革为途径,大力压缩乡(镇)财政支出
乡(镇)村规模偏小,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运行成本过高,是难以治愈的顽症。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坚决转变乡(镇)村政府职能,实行精兵简政,分流人员。一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精兵简政,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改
革。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标准,对半公益性、半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削减财政补贴;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立足实际,宜合则合,宜撤则撤。三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要按照“规模、效益”的原则,根据生源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和规划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适当合并现有乡(镇)村学校,集中办
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优化教师结构,压缩非教学人员,实行教师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有限的教育经费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创办私立学校,兴办教育事业,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农村教育格局。
(三)以促进财政平衡为目标,合理调整乡(镇)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和财力可能,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巩固“零户统管”(即在保持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产支配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这些单位的帐户和会计,在乡镇财政所内设会计管理核算中心,将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纳人统管的范围,统一银行帐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报销标准和审批)成果,进一步完善“零户统管”办法,建立工资专户,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大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做好生态保护、土壤改良、造林绿化、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新科技的引进试验推广、品种改良等各项配套的财政服务。三是禁止重复建设项目,严格控制会议费、车辆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取消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四是对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项目,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切实减轻乡、村财力负担。
(四)以加强债务管理为己任,努力化解乡(镇)村债务
对于××××年前沉积下来的××××万元乡(镇)村债务,要加强管理,努力化解。一是认真清理债权债务。要集中时间、组织力量,开展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实工作。对于债权,要逐项认可落实到户到人,落实清收责任;对于债务,要逐项核对,制定还债计划。二是加强债务管理。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办事,积极开源节流,严防新债发生,确保乡(镇)村债务逐步减少。三是努力化解债务。对有发展经济条件的乡(镇)村,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偿还债务。
(五)合理划分收支体系,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按照“乡财乡理、乡事乡办、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让乡(镇)尽快平稳渡过税费改革的“磨合期”。
8.农村消防工作的调研 篇八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还不容乐观。农村消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其原因是多样化的。
首先是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够,许多老百姓认为,火灾离自己海很远,忽略了消防意识的提高和在火灾中自救逃生知识的学习。因为任意堆放柴草、违章用火用电等“习惯性”违章行为造成火灾的占比相当高,在发生火灾时,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救知识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是大有人在,甚至还有部分农民群众不知道119火警电话号码,有的甚至因为担心消防队救火要收取高额费用而不报警。
其次是由于乡镇领导以及部分消防监督机构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防工作尚未真正延伸至农村的每个角落;各项制度还不健全,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最后在消防经费方面,地方政府没有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有些农村成立了自己的消防机构,但是由于经费不够,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消防安全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受自然、人为环境的影响,一些消防隐患还是存在于我们周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建筑结构上没有周全地考虑到消防因素,造发生火灾后燃烧快,易蔓延。农村的住宅单位相对集中,大部分地方还保留着原来生产大队的居住形式,户户相邻,结构紧凑。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大环境下,农村的住宅用地也明显比以前要显得紧缺。由于消防知识的薄弱和消防意识的不够,许多农民在盖房时,缺少对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的考虑。发生火灾后,火势就会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蔓延,甚至造成成片的火灾。
二是现代化进程加快,普通的日常深获所需的家用电器增多,诱发火灾的原因也增多。近几年,特别是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一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但是许多农民群众家中电器线路、用电设备的铺设安装先对并不是很正规,所以由电路电器等发生火灾的比率相对增加。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一些低价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不法商贩在将目标盯向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大量劣质电线、电器流入农村,由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缺乏安全意识、贪图一时便宜,使其在农村大行其道,这些都为火灾埋下了隐患。有些农民群众虽然购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器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缺少维护保养的常识,使一些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工作,也是极易酿成火灾。
三是在农村建设中忽视对天然水源的保护。当发生火灾时,大型消防车不可能在农村的小路上行使,由些地方就用了简易的小型消防车,即在机动形较高的摩托车,三轮车后面加上一个小水泵,抽取火灾地点周围天然河道里的水予以灭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自来水,人们很容易忽视对原有的天然水资源保护,有的填沟造屋,有的把周围的天然河道当成垃圾场,往河道里肆意第扔垃圾,更有的家庭式作坊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源,也对水质带来影响,在有的农村中的小溪河流水草从生,这都给农村的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是部分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下的个体防范能力薄弱。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村庄,中、青年外出打工的在65%以上,大部分老弱病残留守家中,他们中能了解消防,做好防火措施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报警电话都不知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够正确组织扑救的就更少,致使防火灭火能力大大降低,难以有效的防范和抵御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在初期阶段控制火势,也很难在火灾时进行有效的自救。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火灾不计其数,还有其他许多能预见的和不能预见的安全隐患的存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能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更不可能顺利地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所以,全面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时非常由必要的。
二、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在上述文章中提到的的例如建筑结构的不合理,用电的不规范,缺乏对自然水资源的保护,都能表现出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在广大农村中还有许多不能立即预见的安全隐患的存在,少数村民甚至连火警电话都不知道,在发生火灾时不懂得如何报警,不知道自己怎样使用灭火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不清楚如何进行火场自救逃生,这些都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变。
二是一些基层政府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够。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没有把农村消防工作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没有设立严格的消防制度,责任没有明确,部署没有到位,有的政府甚至没有把有关的消防规划纳入乡镇的建设发展规划中,造成了先天隐患,使消防工作出现空白。同时,村民防火意识淡薄,缺乏日常的防火安全常识,这和政府日常缺乏有力的宣传是很由关系的。
三是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和消防装备器材配臵的缺乏,是消防工作中继续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极差,大部分地区对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少数地区由于领导不够重视或者财力有限等诸多原因,几乎没有投入资金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多数地区的乡镇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均未按规定设臵消火栓,河道整治时没能按规划要求设臵消防取水口。
四是消防监督管理检查力量薄弱。监管人员主要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监督检查等,但是在许多地区,消防队的监管人员严重缺乏,还因为农村消防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分散,平时很难深入到各镇、村组进行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这样,必然就使农村的消防工作出现漏洞,在日常的监督检查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消除火灾隐患,这给开展农村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消防队的消防员数量也很少,很多地方都招收聘任制消防员,有很多是没有受到过很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在发生火情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就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相对于城市消防队,农村消防队的干部也相当紧缺,在各项事务的管理上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如何改善农村消防现状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制度。要改善农村消防现在不太理想的状况,首先就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的制度,各地要由政府领导,各相关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开展必要的消防知识宣传,让群众参与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于各级政府的责任由非常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消防的规划设计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要明确任务,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将责任层层落实,组织领导好各地的消防安全工作,从而提高农村消防的水平。
二、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的现状,各地政府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运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农民群众如何识别假冒伪劣的电器设备,如何正确安全地用火用电,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或时间控制火情,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应该北列入政府的工作议程内。只有农民的认识提高了,消防意识增强了,才能从源头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的不利现状。
9.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 篇九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由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 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这一部分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 或者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的共生现象。虽然,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但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 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处于不完善、不彻底的阶段, 还是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 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减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的步伐, 因此, 加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
1. 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 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改革开放前,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在城乡系统封闭的状况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 由于政策的变化, 使得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日趋活跃, 但总体上看,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还是靠发展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就地转移。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兼业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了就地转移以及“离乡不离土”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城镇的流动性, 人口突增, 小城镇发展迅速, 但大中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同时也导致了比较普遍的兼业现象。这种普遍的农户兼业现象既与农户农业经营规模过小有关, 又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模式有关。
二、城市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 由产业结构非农化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 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 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 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经济学所论述的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有关资料显示, 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可以多吸纳100万农村劳动力。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逐步被打破, 加之城市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开放, 使农民获得了一定限度的自由和解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但与此同时, 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1. 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所谓城市化滞后一是指城市人口比重过低;二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和内在运行机制滞后。工业化必然引起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应该是相配的, 并且要适当超前于工业化, 这已被证明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 我国发展的现状是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解放初期, 受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 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发展战略, 通过从农业中提取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 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但由于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对劳动力的容纳有限, 加之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是以牺牲农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这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长期低速增长, 而且也使我国农村劳动力无法随工业化进程向具有较高生产力的产业部门和城市自由转移。城市化不仅没有与工业化同步, 而且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滞后, 严重影响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过低的城市化水平使我国的二元经济显得尤其突出, 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瓶颈”。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缺陷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1) 户籍制度障碍
户籍制度曾经是阻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我国通过户籍制度以及粮食购销制度等, 对农民进城就业以及定居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这些制度都不利于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自由流动。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 目前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仍然以流动人口为主。我国常年流动人口为6000-8000万人, 而农民工身为城市劳动者, 却没有长期生活在城市, 并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权利。目前, 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格局虽已松动, 附属于户口上的城乡利益差别明显缩小, 但农民进城仍然受到许多的限制。
(2) 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 中国城市化是偏重于城市的城市化, 受益更多的是城里人。城市化“化”走的是农民的土地, 排除的是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的权利。产生的是“种田无地, 就业无岗, 社保无份”的大批“三无”人员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 也使得他们转移后的就业普遍缺乏稳定性。所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关心的是进城后能否保证有稳定的收入以及能否享受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问题, 而目前由于歧视性政策的存在, 农民还没有得到“市民待遇”。
3. 城市失业问题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20世纪的后几年, 失业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惹眼话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9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称, 2009年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 而同时预计全年城镇可能新增需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 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 比2008年增加了100万人。因此, 在这种状况下,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也受到了影响。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城市化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就业人口为主的转移和集中过程。其转移速度越快, 转移比例越高, 则城市化水平越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转移到二产和三产, 不仅可以带动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可以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 提高城市化的水平。所以,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必须要使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使二者协调发展, 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速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克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78年~2008年的60年里, 中国工业化年均增长11.98%,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到2008年底, 城镇人口为59379万人, 城镇人口年均增长5.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城市化增长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增加水平。据专家分析, 在未来10年内如果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提高1.5个百分点, 我国的城市人口将会增加2.2亿, 可以吸纳1.1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目前的现实状况, 城市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的产业逐步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如果说工业化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数目的增多, 即城市在量上的扩张, 那么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促进了城市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即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因此,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但是,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这是造成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障碍。目前, 我国产业从业人员结构 (表1) 为:第一产业39.6%, 第二产业27.2%, 第三产业33.2%, 而第三产业就业比率低于发展中国家10-20个百分点, 低于发达国家30-40个百分点, 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有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能, 是吸纳劳动力的大蓄水池。据测算, 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可以多吸纳15多万人的就业, 因此致力于发展城镇第三产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进城, 推进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
2. 优化城市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证
(1)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限制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以来。一道无形的壁垒便横亘于城乡之间达40余年之久, 进入21世纪, 这一壁垒有所松动, 但是由于不合理的户籍制度造成的根本矛盾, 即城乡居民事实上的不平等却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这样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所以, 必须逐步实行以住房、职业、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依据的落户标准, 建立以居民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新型户籍登记制度。
(2)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成为城市户籍人口以后, 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建立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优。
3. 完善城市的劳动力市场, 优化农村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使农村劳动力进城后顺利实现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后, 若要顺利实现就业, 必须具有一技之长, 而这往往是他们所不具备的。因此, 农村劳动力往往望城怯步, 这就需要各地政府的劳动管理部门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 专门针对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力组织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这一方面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并实现就业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也扩展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促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之后迅速的找到就业岗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毋恒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5.4
[2]侯力: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 2007.1
10.浅谈孝道文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 篇十
近期公司组织学习了孝道文化,对我影响非常深刻,作为公司的员工,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孝道、感恩文化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企业呼唤“孝道”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激烈,已经演变成了用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变革创新企业文化成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道德滑坡为全球的人们平添了无尽的困扰,政府所倡导的高素质、高道德要求也似乎成了一种传说,于是乎维持道德平衡就成了企业的责任,于是企业与社会一道呼唤“孝道”的出现。央视的公益广告“为母亲洗脚”让多少人感动地热泪盈眶;歌曲《常回家看看》唤醒了许多人的孝心。社会需要孝道,企业也需要孝道!
二、推行孝道文化的必要性
企业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就包括着孝敬父母这一教育内容。从字体的组成来分析:“教”字是由孝敬的“孝”字和文化的“文”字组合而成,俗话说“不孝不教”,也就是说没有孝道内容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著名的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就说过:“小孝能治家,中孝能冶企,大孝能治国平天下”。儒学大师孔子给孝的定义是:能敬者谓孝;和颜悦色者谓孝;荀子则云: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诚然,孝的定义可谓多多,也可以包含人们的种种言行,但世人所认可的“只有孝子才能对得起朋友,才可深交、信任;才能对得起企业和社会”。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诚、信、礼、义、敬。诚,就是真诚坦率、直言相向;信,就是言出必践,信守承诺;礼,就是爱己爱人,大家风范;义,就是如果玉碎,青山亦留;敬,就是不耻下问,敬人敬岗。难道这些不都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所必需的吗?
三、孝道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如果企业忽视了孝道教育,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也就可能会让“富士康十五跳“重演。出现“道德危机”,企业风气也会受到污染;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孝道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亲敬长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将对企业风气的净化和企业
文化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行的孝道已大大超过了人性、人情和一般家庭生活的范围,所以不可能完全依靠家庭或人伦来维持,企业进行孝道教育势在必行。孝道教育是检验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下的重要尺度,也是企业文化中的基础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四、推行孝道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孝文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孝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史籍所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退避三舍”,《诗经》中的“投桃报李”都表达了这一主题,唐代诗人孟郊留下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更是拨动心弦,催人泪下。民间流传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不忘挖井人”的俗语,以及动物中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古训。这些都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做人必须懂得知恩图报,且报答要重于恩惠。员工学会了感恩,就势必会爱岗敬业,勤勤垦恳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二)、能改进我们的服务质量
试想,一个人连含辛茹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感恩,都不赡养,很难想象他会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为企业有什么样的付出和贡献,如果我们都不能懂得对我们的衣食父母(业主)报恩,我们怎么会为他(她)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业主当成自己的“父母”来服务,我们就一定能更好的服务于业主,让他(她)们更满意,从而改进我们的服务质量。
张敏
11.关于农村消防工作的调研材料 篇十一
首先是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够,许多老百姓认为,火灾离自己海很远,忽略了消防意识的提高和在火灾中自救逃生知识的学习。因为任意堆放柴草、违章用火用电等“习惯性”违章行为造成火灾的占比相当高,在发生
火灾时,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救知识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是大有人在,甚至还有部分农民群众不知道119火警电话号码,有的甚至因为担心消防队救火要收取高额费用而不报警。
其次是由于乡镇领导以及部分消防监督机构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防工作尚未真正延伸至农村的每个角落;各项制度还不健全,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最后在消防经费方面,地方政府没有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有些农村成立了自己的消防机构,但是由于经费不够,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消防安全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受自然、人为环境的影响,一些消防隐患还是存在于我们周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建筑结构上没有周全地考虑到消防因素,造发生火灾后燃烧快,易蔓延。农村的住宅单位相对集中,大部分地方还保留着原来生产大队的居住形式,户户相邻,结构紧凑。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大环境下,农村的住宅用地也明显比以前要显得紧缺。由于消防知识的薄弱和消防意识的不够,许多农民在盖房时,缺少对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的考虑。发生火灾后,火势就会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蔓延,甚至造成成片的火灾。
二是现代化进程加快,普通的日常深获所需的家用电器增多,诱发火灾的原因也增多。近几年,特别是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一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但是许多农民群众家中电器线路、用电设备的铺设安装先对并不是很正规,所以由电路电器等发生火灾的比率相对增加。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一些低价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不法商贩在将目标盯向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大量劣质电线、电器流入农村,由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缺乏安全意识、贪图一时便宜,使其在农村大行其道,这些都为火灾埋下了隐患。有些农民群众虽然购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器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缺少维护保养的常识,使一些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工作,也是极易酿成火灾。
三是在农村建设中忽视对天然水源的保护。当发生火灾时,大型消防车不可能在农村的小路上行使,由些地方就用了简易的小型消防车,即在机动形较高的摩托车,三轮车后面加上一个小水泵,抽取火灾地点周围天然河道里的水予以灭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自来水,人们很容易忽视对原有的天然水资源保护,有的填沟造屋,有的把周围的天然河道当成垃圾场,往河道里肆意第扔垃圾,更有的家庭式作坊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源,也对水质带来影响,在有的农村中的小溪河流水草从生,这都给农村的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是部分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下的个体防范能力薄弱。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村庄,中、青年外出打工的在65%以上,大部分老弱病残留守家中,他们中能了解消防,做好防火措施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报警电话都不知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够正确组织扑救的就更少,致使防火灭火能力大大降低,难以有效的防范和抵御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在初期阶段控制火势,也很难在火灾时进行有效的自救。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火灾不计其数,还有其他许多能预见的和不能预见的安全隐患的存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能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更不可能顺利地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所以,全面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时非常由必要的。
二、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在上述文章中提到的的例如建筑结构的不合理,用电的不规范,缺乏对自然水资源的保护,都能表现出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在广大农村中还有许多不能立即预见的安全隐患的存在,少数村民甚至连火警电话都不知道,在发生火灾时不懂得如何报警,不知道自己怎样使用灭火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不清楚如何进行火场自救逃生,这些都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变。
二
是一些基层政府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够。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没有把农村消防工作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没有设立严格的消防制度,责任没有明确,部署没有到位,有的政府甚至没有把有关的消防规划纳入乡镇的建设发展规划中,造成了先天隐患,使消防工作出现空白。同时,村民防火意识淡薄,缺乏日常的防火安全常识,这和政府日常缺乏有力的宣传是很由关系的。
三是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和消防装备器材配置的缺乏,是消防工作中继续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极差,大部分地区对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少数地区由于领导不够重视或者财力有限等诸多原因,几乎没有投入资金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多数地区的乡镇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均未按规定设置消火栓,河道整治时没能按规划要求设置消防取水口。
四是消防监督管理检查力量薄弱。监管人员主要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监督检查等,但是在许多地区,消防队的监管人员严重缺乏,还因为农村消防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分散,平时很难深入到各镇、村组进行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这样,必然就使农村的消防工作出现漏洞,在日常的监督检查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消除火灾隐患,这给开展农村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消防队的消防员数量也很少,很多地方都招收聘任制消防员,有很多是没有受到过很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在发生火情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就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相对于城市消防队,农村消防队的干部也相当紧缺,在各项事务的管理上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如何改善农村消防现状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制度。要改善农村消防现在不太理想的状况,首先就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的制度,各地要由政府领导,各相关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开展必要的消防知识宣传,让群众参与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于各级政府的责任由非常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消防的规划设计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要明确任务,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将责任层层落实,组织领导好各地的消防安全工作,从而提高农村消防的水平。
二、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的现状,各地政府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运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农民群众如何识别假冒伪劣的电器设备,如何正确安全地用火用电,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或第一时间控制火情,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应该北列入政府的工作议程内。只有农民的认识提高了,消防意识增强了,才能从源头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的不利现状。
【浅谈乡镇企业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推荐阅读:
浅谈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企业的对策11-06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安徽省为例10-13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11-05
企业经营理念对营销的影响07-18
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的影响论文08-06
网络营销对现代企业的影响09-27
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10-29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07-31
计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10-06
企业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