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2024-10-04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共12篇)

1.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一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集体备课提出如下要求:

一、组织形式:

1、集体研究课时间由本备课组商议决定,一个月备课组至少开展一次研究课活动。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知识点的确定及学法指导。

2、全校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二、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及主备人四落实。

2、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备单元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及教育价值,提高教师个体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确定由主备人对本单元(或章节)进行初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主备人的备课初稿进行讨论、修订。(主备人应在一周前把所备初稿交到任课教师手中。)这一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师师互动的课程,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其他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4、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纸旁注部分,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5、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教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备课组每月要组织一次任课教师教学反思录交流,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每学期在备课组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一次教学反思录交流与展评。

6、教师要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意事项:

1、领导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年级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

2、备课组长要作好记录,期末结束时交教导处存档。

3、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2.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二

教学的生命在于研讨、创造和反思。只有备课组内通过开展具有探索性、统一的集体备课, 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干, 教师间也才能博采众长, 精诚团结, 互动合作。同时, 教师的自身成长才有扎实的组织基础。

一、集体备课的开展

集体备课应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新学期伊始, 备课组内教师可通过集体协商, 把每周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确定下来 (如每星期的某一天的某一段时间) 。开展活动时, 可先由预先确定的中心发言人就其研究的主题内容展开交流, 然后组内各位教师再进行讨论、分析, 最终形成共识。活动过程中, 教师之间也应该交流和讨论近期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目的在于让大家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统一备课活动过后的每一天, 备课组内教师只要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有什么好的想法、做法, 大家可以共同商讨, 最终做到心劲合一, 不单打独斗。

二、研究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中,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基于此, 每学期开学之初, 备课组组内教师在统一的时间内应首先共同认真学习和研讨学科《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在教师如何把握教材、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学习过后, 每位教师应精心收集一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介绍好经验、好方法的文章在备课组内交流和讨论。之后, 教师还应该积极撰写有关实施新课程的论文参加省、州的评选或投稿于相关教学研究刊物上发表, 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如何把握学科特点, 让学生善学、乐学, 从而提高学科素养,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造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可以本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修正和扬弃的态度, 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 具体研究教材, 分析学生学习特点, 集思广益, 探讨和整理出适应学科及教师自身发展且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导学法、情景教学法、资料收集、角色扮演、演讲等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方法, 便是许多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创生而成的。新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教学方法研究过程中, 教师很有必要把探讨和研究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和加工, 并能写成论文发表和交流。它既是集体备课的结晶, 又是教师成长的有力见证。

四、研究课程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 是学生获取学科系统性知识的主渠道, 把握利用好教材, 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前提。

学期开始的集体备课活动中, 备课组内通过协商可以把教材分章节落实到教师个人, 要求教师做好对教材的充分分析, 其中, 教材里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每一章每一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怎样把实践经验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相联系等, 应该以笔记的形式记录确定下来。然后在每周统一的备课组活动时, 由中心发言人先阐述自己对教材某章节的分析情况, 再由组内教师交流自己对本章节教材实施上的设想和建议。通过研讨形成共识后, 组内教师再走进课堂互相听课, 并及时作出评价和反馈。集众家之长去实施教学, 备课组内教师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教学效果也在教师的互动反思中得到了提升。

五、研究学习方法

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目的是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科的学习中来。但部分学生在教师的说理开导下, 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学习效果或成绩也常让家长、教师不太满意。该类学生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教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其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的关心和支持。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不能把它抽象化, 也不能把它格式化。其实, 只要是能促进学生积极、自主、渐进地进行学习的引导和鼓励, 如一句能触动其心灵, 使其振奋的话语或一个善意的玩笑, 一次使其张扬学习尊严和个性的小演讲、小表演等, 我们都应该把它看成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此外,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间应有一项交流活动, 就是察觉和收集学习进步者的情况和诱因进行分析和交流, 大家共同汲取好的经验, 再灵活运用于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例如, 通过交流和总结, 对于班上优秀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常安排一些积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 如查阅资料到班上交流、进行创造性学习等, 以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对于后进生, 教师可以把他们同班上掌握有较好学习方法、且成效不错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多帮一”的对子, 使他们在同学的帮助中体验学习的成功, 摆脱学习差的困境;对于班上的中等生, 教师应该经常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课堂上表达和交流自己对教师、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只要积极地、不懈地参与, 取得成功并不是困难的事。

慢慢地, 学生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上不断地尝到甜头, 随之而来的是对学科产生兴趣。于是, 积极学习、自主学习最终变成绝大多数学生自觉的行为。或许, 每一节课后, 一些学生会拉住你问这问那;当你在办公室时, 三五成群的学生走进办公室, 围住你与你探讨和交流他们在学科上某些方面问题的看法。也许有些问题是很幼稚和充满幻想的, 但教师应抓住时机与之积极地进行交流并适时点拨。有些问题也可能是教师个人都从未想到过却充满创意和启示, 备课组内教师可讨论起来, 认真给他们说说教师们的看法, 或者是教师们都无法解决的, 便鼓励他们到图书室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实就是最好的学法指导。学生对学科学习热情的高涨也正反映出了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交流、善学、合作带来的教师个人的收益。

3.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三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业负担;大胆探索;课业改革;创新意识

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今天,教学仍不乏是学校生存的第一生命线,于是,教学五认真成了整个学校教学的抓手,作业的布置也相应成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量级环节。

一、学生苦练引深思

聚焦我所在的校园,学生从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离校,其间除了课间休息外,孩子们都在教室中扎根苦干。早上晨读,全天6节课听讲、学习,中午做练习题,晚上回家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细细回想,学生能不累吗?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减轻了吗?

一日中午2点左右,刚参加完年级的集体备课回到班级教室,一身疲惫加上腰部胀疼的我,边捶腰边迈进教室,猛然看见一小姑娘用左手轻揉右手手腕,再甩几下,接着又写着作业……不时,后面也有类似情况。我纳闷:孩子们怎么啦?于是,我悄悄地走到她身边询问原因。小姑娘胆怯又沮丧地回答:手写疼了!刚做完语文,又做数学,后面还有科学要做呢!听完,我心如针刺,无语!也陷入了沉思:一个小时的集体备课让成年人都难以支撑,中午2个小时的多科作业怎能不让孩子们身心疲惫!

二、大胆探寻新径

接下来经过一周筹划,我首次召开班干部会议,给他们讲解班级的现状,尽力得到班干部的认同;接着召开小组长会议,在每个小组内确定分工,并明确各自职责;还接受班干部监督,每月进行小组评比;最后最难的是召开学生家长会,世袭传统教育的禁锢,家长起先也持反对态度的居多,学校迫于压力也出面制止。后来经过老师、学生苦口婆心的劝说,大部分家长才勉强答应试行一学期。工作做通,行动便开始了。

我首先要给学生明确命题要求,做题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课文为本,不偏离主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选择书面作业,也可命制口头作业(表演、演讲、汇报等);还可命制手工、书法、绘画等。其他组在命题组作业外,如果自己组还有独特的有价值的题可提出来大家讨论。

尽管信心百倍,但还是不知结局如何,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我准备充分地踏上讲台,有序地开始了《桃花雨》一课的讲解,刚一提到文中作者几次谈到桃花花香时,孩子们小脸笑开了花,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老高,还有的举起了双手。此情此景真令我感慨:这还是我教这个班几年来第一次遇见的场景!我还是担忧:生怕伤了孩子们的自信!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抽了命制作业组里的孩子回答,结果孩子脆生生地答对了!我又接着问:找句子读一读,读出情感,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答得十分满意,接下来问题难度一个一个升高,孩子们也抢着回答,争着补充。一节课,我只引导,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全篇文章的内容也就在孩子们的探讨中被破译得淋漓尽致。课间,我追问孩子们:怎么今天这么来劲?孩子们乐开了锅:为了不落后其他组,我上网找资料;我到村里的桃花树下观察了好多遍,还闻过香味呢;为了命制作业,我把文章读了又读,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哈哈哈,话语、笑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我和孩子们全都陶醉在学习的快乐中。

下午放学,我静候命题组组长布置本课作业,我顿时傻了眼:(1)书写生字,会写的字一遍,不会写的多写几遍;(2)观察一株桃花树,从色、香、味、动态和静态描写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明天中午以朗诵的形式登台表演。

第二天,出其不意检查听写效果,怪了!以往不过关的今天也过关了,过关率达95%以上!中午的汇报会上,我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后排,聆听着一个又一个稚嫩的声音对桃花树有序地描写和对家乡的赞美。其间,我身临其境般沉迷于其中,于是,我似乎看到了作业改革的曙光。

初戰告捷,第一组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接下来第二课,第三课……课堂教学也轻松自如,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孩子们乐,我也满足!

三、小荷初露尖尖角

在期末总结会上,学生代表发言说:我们喜欢这种民主的学习方式,这样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能增加小组团结的凝聚力,还让我们明白凡事都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怕苦,不甘落后的毅力。家长满意地说: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我们放心,老师的工作我们支持。校长也特地来参加了会议,并感叹说:这个班集体作业的命制改革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改革是成功的,下学期将向其他班级推行。

是呀,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量大、偏难、费时、频繁、单一,让学生苦不堪言,身心疲倦。熟固能生巧,但受伤的总是孩子呀!让我们都真切地行动起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张建强.践行有效的集体备课[J].教师,2015(24).

4.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篇四

备课组长在中心教研组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或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各年段的教学要求,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认真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拟订出本年级本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集体备课时,教师要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研讨,研讨过后再进行反思重建,形成自己的教学预案。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另外可以不限时间地利用同年级同学科同办公室的有利条件,开展一些同专题或是共性问题等的研讨。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教学内容;定主讲人员,定专题。

共同研究:

(1)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2)每一单元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课时的作业或练习;

(4)每一课时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同年级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参与同年级同学科的磨课活动(同一课题多人上)。

5、制定好学科的复习计划,做好命题、测试、阅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5.初中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五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集体备课提出如下要求,请各集备组严格遵照执行:

一、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一课时,要确保用足用好。

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时,应预先确定中心发言人。各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准备,对有

关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作业设置等均应全盘考虑,所作发言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启发性。

二、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三、学期初各备课组长要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主备人.集备内容.时间.地点四落实),每次集体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按时进行。

四、每次集体备课时间均由一人重点说课,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每次集体备课后,要及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交教导处。

五、备课可根据下周教学内容或一个专题、一个单元等为一次备课内容,或选择最难教或最有研究价值的一课时作为说课内容重点评说,其余各课时略说。

每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典型例题选择、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布置一定要统一。对于上述四个方面讨论情况及结论,经集体讨论后形成统一要求,各自编写教案,并严格执行。

六、所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将说课内容转化成“教学设计”。

七、“教无定法”,在搞好集体备课、说课,做到统一进度、统一例题、统一课堂练习、统一课后作业的基础上,要发挥个人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6.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篇六

练寺镇中心小学

2011年9月

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保证思政课教学的各平行课程的进度、讲授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的统一,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优势,集思广益,提高教案的科学性,总结思政课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特制订集体备课制度。

一、开课前以教研室为单位要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

二、各教研室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研究和探讨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试题库建设等问题,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安排教学进度。

三、每一章授课前都要进行集体备课,在授课过程中,平行课程的各任课教师要互通信息,就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四、每次集体备课都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由教研室主任指定1—2位为主备课教师,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进行主题陈述,其陈述内容原则上应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阐述课程设计思路,讨论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其它相关内容。

五、备课活动要事先做好“两法、三统一、四定、五必须、六备”的准备工作。“两法”是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三统一”是指: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资料;“四定”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教师;“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再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备教学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

六、高职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有义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知识点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必要的指导。

七、由两名及两名以上教师讲授的课程,必须组成由专人负责的教学小组,并由教研室主任指定课程负责人。在集体备课时,就该课程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试题库建设等教学相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要搞好课程设计,明确每一次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方法和手段。

八、集体备课应由专人做好记录,记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科目、主持人、参加人员、主备课教师、备课内容;主备课教师陈述内容;集体讨论内容(每位老师的发言);小结等。

7.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七

作为教师, 我们在每一课前做的教学准备工作便是备课。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 明确学习的主体以及我们为什么教, 要怎样教, 要教些什么, 学生要怎么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设计, 目的要明确且方法要适当, 这也是教师写教案的全过程。从备课的形式上, 又可分为个人备课以及集体备课这两种形式。个人备课, 是传统的教师自己研究教材, 针对课程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编写教案。集体备课则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根据同一本教材当中的单元内容以及同一课时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集思广益,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 这种集体的备课行为, 便是集体备课。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单独备课当中, 个人对于课改内容的研究, 以及对教材的钻研是备课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 但是针对某些问题, 多数都是按照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见来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又缺少了针对某些问题的集体讨论, 久而久之, 个人备课将难以脱离自己习惯的教案编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在集体备课当中, 又有一部分教师缺乏个人的钻研, 而集中讨论却是建立在个人钻研基础之上的, 通过个人研究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 使自己心中有数, 在集中讨论中才能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优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缺少了个人钻研的集体备课, 则只是众多教师听取发言人在说课, 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 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另外, 集体备课普遍都是以本组的骨干教师发言为主, 不仅在内容上能够做到整体性的把握, 还可以让各同组成员信服。但是这方面又不利于培养新教师, 新教师本来经验就不丰富, 又缺少发言的机会, 导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三、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

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课程教材的基础之上, 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的互助合作, 给新教师创造发言的机会, 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与此同时, 有效的小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我在下文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给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参考。

(一) 集体备课模式之经典模块

经典模块, 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模块的备课。教师可按照数学的学科特点, 找到经典模块, 让每位教师选择模块独立进行备课工作。集体备课中, 分别负责各模块的教师讲述该模块的重点, 先由各位教师一起讨论, 给予各自的修改意见, 再由备课小组的组长将修改以后的备课稿件总结之后给教师复印分发, 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与修改。对于重点问题, 要做到集体讨论, 针对细节要按照各班级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来完善。

另外, 还要每月轮换经典模块, 使本年级本学科的所有教师在一学期之后对每个经典模块都能够有深入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 集体备课模式之案例叙事

这种集体备课模式, 可以由以前教过这些课程和当年要教此课程的教师来共同研究, 一起讨论。首先要由以前教过这些课程的教师为要教此课程的教师来说课, 其内容可以是教学的难点、重点以及要怎样准确地把握等, 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表现出的各种问题, 还可以将自己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困惑讲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只要是对教师的工作有借鉴意义的内容都可以讲述出来, 联系到教材当中的内容, 力求做到详细和具体。将要教此课程的教师在仔细研究课程以及听取往年教过此课程的教师讲述的前提下, 可以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踊跃地提出来, 和教师共同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案例叙事这种集体备课模式, 可以使新教此课程的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小学生的起点, 借鉴有益的教学成果, 在有经验的教师精准提炼出的教学经验当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的效率。

(三) 集体备课模式之现身说法

作为教师, 深入地研究教材, 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优化教学效果, 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志。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 在实践的教学当中, 由于学习的主体都是小孩子, 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差距, 每个学生在知识、思考、经验、兴趣、灵感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教学的过程既丰富又多变, 而且还极具复杂性, 有很多问题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事先预想不到的。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设计有时会相符, 有时又会出现偏差。因此, 我们在上完课以后, 回到办公室要将教学当中意想不到的一些事情以及问题, 讲给还未讲授此课的教师听, 用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现身说法, 这也是对集体备课当中涉及不到的一些问题的补充, 使还未去上课的教师能够吸取经验, 根据难以预料的问题重新整理教学设计, 进行二次备课。

现身说法这种模式, 没有时间和地点以及人物的约束, 本来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办公室都在一起, 交流起来也比较方便, 可以时刻地了解各自之间教学的缺点和优点, 也便于更准确地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四) 集体备课模式之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备案模式, 是曾教过这些教材的教师将编写的教案和教后反思复印分发给新任职教师进行参考。新教师通过研究教过此教材教师编写的教案以及教后反思, 通过教案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教后反思, 提前预知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资源在自己备课时, 针对这些问题将相应措施融入到自己的教案当中, 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更能够把握住学生思维的动态, 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维去进行引导。

另外, 我们自己也要养成写教后反思的好习惯, 通过反思, 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并在日后的教学当中, 积极改进。与此同时, 针对一些教师的优秀教案以及教后感, 还可装订成册, 以便其他教师的参考, 使新教师能够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 进一步创新, 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子荣.浅议小学数学如何备课[J].学周刊, 2013 (13) .

8.新课改后教师集体备课探析 篇八

关键词:集体备课;意识;教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35-01

集体备课是被很多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所证明了的一种有效备课手段,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这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也已开展了多年。但一般集体备课时都会指定一个主备人,这样有利于研讨内容的系统有序,可往往又会造成:主备人仔细研究、认真分析,而其他人员只是一味倾听甚至东拉西扯。所以我认为,每一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都要做到人人自备,做好充分准备。

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七备”,即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一、备思想

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新课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教师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经常阅读教育类书籍,涉猎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提高政治课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备教材

教师在每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科书的组织结构,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科书内容,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用来充实教材。教师备教材,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是指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弄清楚;透,是指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还要很熟悉,能够运用自如;化,是指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在一起,达到了“化”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吃透了教材,精通了教材。备课中在吃透教材,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才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预见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哪些困难,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时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措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备课中要坚持对全体学生负责,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兼顾尖子生和学困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教法受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制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目标、教育对象特点、教学时间、场合等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实现,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既要掌握“教必有法”的原则性,又要领会“教无定法”的灵活性。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还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和智能的开发。

五、备学法

教师要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其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听好课的基础,对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领会,降低学习的难度和听课的盲目、紧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听课,主要学会”听“”想”“记”,即听老师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讲解,想老师讲解的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记下关键性的知识,对模棱两可的问题要明辨,已掌握的内容要牢记在心;会复习,会总结,课后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应学会根据笔记和提纲进行复习。在学生没养成好习惯前,教师需要经常检查、监督、下大力度要求,直至习惯养成。

六、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教学手段可分为常规手段(图表、板书、标本、模型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幻灯机、微机、电视机、录音机、投影等)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效果。

七、备教学过程:

备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结构化,精雕细琢地对教学时间,情境创设,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化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收获最大化,深刻感受学习经历,体验紧凑而快乐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教学过程包括(1)导入(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梅广稳.中学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JJ.教学与管理,2007.

9.罗旧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篇九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人员:

集体备课由各年级组组长主持召开。要求年级组的教师全部参加。

二、集体备课内容:

1、讲授的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三、集体备课程序

1、年级组长按照教学计划,择优确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思、框架、重点和难点等,并将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然后由参加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3、主持人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最后的要求,由具体讲课的教师按照此要求进行实施。

4、每次集体备课,记录人要对每次集体备课的程序做出详细的记录,年级组长、主讲人、记录人签名后存档。

四、集体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每月一次。

2、年级组长要安排好主讲教师轮流表,督促有关教师做好主讲准备工作,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按时进行。

3、所有教师都要超周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间均由一人重点说课,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4、每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典型案例选择、课堂组织设计、课后作业布置可以在集体备课时讨论确定。

5、疑难问题的讨论及试卷的命题工作应作为集体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6、所有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将备课活动内容转化成“备课笔记”。

10.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十

为了让老师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大纲教材,利用集体智慧,探讨教法,高教师的素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校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一、集体备课要求

1.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每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员。

2.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以及行政领导应施其所长,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引领和互动作用。

3.备课组活动要事先做好“四定、四统一、五必须、六备”的准备工作。“四定”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人;“四统一”是指: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查考试;“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再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备三维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

4.备课组长开学第一周准时上交教导处:《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分配表》、每月上交的《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集体备课具体的“流程”

1.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主备人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作精心准备。

2.集体议课、说课。

每周五下午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进行议课、说课活动。建议一般程序为: ①备课组长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组内每个教师都要轮流承担备课任务。②由主备人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谈教材的处理意见,然后由大家讨论,最后形成教案的核心,并将议课内容记录在《集体备课记录表》上。

③对同一层次学生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

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④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案,然后根据集体备课讨论的结果,形成自己的教案。

3.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反思内容可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

三、备课过程管理

1.督查:备课组活动由校长、教导主任进行督查。

2.考核:教务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与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和教师考核挂钩,并填写学期评价意见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3.调控:若承担当次主备课人请假,必须向备课组长作好交接工作,由备课组长作好调控,杜绝未作交接而出现无准备集体备课。

11.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抓实检查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一线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写教案。很多教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搬运的过程。从印刷体的教案变成手写体的教案,而花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思路上的时间很少。出现了备教脱节、写的不讲,讲的没写等怪现象。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智慧,弥补教师自己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发挥“1+1>2”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构建集体备课模式

(一)做好“加减法”

回顾我校集体备课的历程,其实,我们是在反复做“加减法”。

1.使用统一教案,做好减法

我校以前基本上是使用统一的教案。备课程序是:集体备课——统一教案——二次备课——写教后感,也就是备课组成员先集体备课,由一人执笔做记录,集体备课后由记录人写好教案,发给每位教师,各教师在教案的右侧空白处进行二次备课,课后再写教后感。2009年秋季就这种备课模式,六年级语文组对全县开放了集体备课的现场,受到与会领导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种备课方式是一种集约化的理想方式,实质上是给教师做“减法”,它克服了每位教师都要手写教案费时的缺点,这种方法我们用了好几年。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少数教师依赖集体备课的教案,自己的备课能力退化了。二是教案质量降低。有些教师为应付,直接搬用网上现成的教案。为此,学校又提出了写“个性化教案”的要求。

2.写个性化教案,做好加法

近两年,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提前一周按照备课组长的要求备好自己的个性初案,集体备课时在自己初案中补上自己备课不足的内容,吸纳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我们对个性化教案的要求进行细化:教龄5年以下及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弱的教师,要求备详案;教龄6~10年的教师,过程设计可以相对简要,但要注重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教龄10年以上的及教育教学水平出色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案的设计追求精而实用,特别注重反思。50周岁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圈点标注。

我们现在正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再帮教师做减法,允许教师自己的教案持续使用,每年在教案的右侧用红笔改动即可,不需要年年备,等到写不下二次备课的内容,再换新备课笔记,这样的教案应该很实用,也应该成为教师个人的一笔财富。

(二)程序解读

集体备课的目的不在于形式的改变,而是强调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成果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这学期开始,我们优化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概括起来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度备课——反思交流。

第一步,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前提。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备课内容,所有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教参及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自备,写出一周的教案(这里初案的要求同上面一样,分年龄采用不同的备课形式)。

第二步,集体研讨

每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后,主备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等,并提出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疑问,然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做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进度,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阶段性检测“五统一”。通过五统一,大大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真正地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步,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位教师结合集体研讨的意见对自己的初备教案进行深入的推敲、修改,更好地凸显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二度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更换、时间的分配调整,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

第四步,反思交流

教学实施后,各位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瞬间的灵感、困惑等进行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以便教学的改进。让不断的反思教学成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益阶梯。

(三)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备课组对学校规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

比如,六年级语数英备课组的“说课式集体备课”。2011年我校六年级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他们在集体备课时,除了备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同时,还备课件,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主备人站在讲台前进行解说,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和效果都很好。2012年秋季我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我们正在试行推广这种“说课式集体备课”。

三、抓实检查,有效提升备课质量

为了让集体备课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除了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中层干部蹲点参与的方式,还制订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检查制度等,拟订了分项查、分阶段查的管理督导思路,备前查讲稿,备中查交流,备后查课案。并把检查结果作为教师考评、先进备课组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查、考评,督促教师养成全方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实现以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四、总结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在集体备课中,一次次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有了自己的感悟,一份份共性与个性共生的教学设计在心中酝酿、在笔下流淌,充分的备课让他们更加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情感,沟通心灵,一起成长。

在对集体备课的不断探索中,学校以发展的眼光构建了“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的备课模式,并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推进和完善这一模式,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实现集体备课与时俱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学文化的丰富积淀与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近五年,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9名;在省、市、县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有168人次的418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学校也实现了发展的跨越与品质的提升。多次被评为“盐城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还被评为“盐城市和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集体”。

“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集体备课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又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内涵。与集体备课同行,我们探索并收获着。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随着集体备课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在追求实效、高效的教学之路上,我们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

12.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篇十二

一、过程自由表达

集体备课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位或者某几位特殊人物掌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进程和方向。如备课组中有校长、主任等行政官员,或者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业人士,这些人物的“权”与“威”导致他们的思想观点均不可小觑,可能对普通成员而言留下的只是唯唯诺诺服从的份。组内人微言轻的教师们即使有“一孔之间”,也不敢贻笑大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唯这些特殊人物官帽之“马首是瞻”,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集体备课成为特殊人物们发表思想的平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特殊人物成为备课组思想统一的一面旗帜,成为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灵魂,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导致教研活动中主要人物不仅在教研活动中垄断话语权,成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风向标,而且有一种“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现象。教研活动中发不出不同的声音,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教研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跟着“官帽”走,言必称“某某校长说的”现象并不少见。没有争论、反对、争吵的备课活动,根本上就无法产生思想的碰撞,也就不会带来备课组的发展和个人的专业进步。因此,备课组活动中必须打破学术垄断,成员平等地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支持或者反对的意见。为了迎接无锡一中政治教研组到我校参观考察,我校决定委派娄正宝老师为这次活动开设课题为《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课,在集体备课中就是否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渗透于课堂教学,在讨论中备课组成员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教师认为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都没有发生改变,贸然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渗透于课堂教学,可能会导致无依无据,无法自圆其说。也有教师认为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改造”,即依据时代精神和党、政府路线方针政策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紧紧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理愈辩愈明,在开放式争论中“修订”派终于占了上风,由于高考考试说明对党和政府新提法的渗透有要求,有的教师甚至预言今年秋季《经济生活》新教材肯定会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更改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娄老师在对兄弟学校开课中就贯彻了备课组激烈争吵的成果,这一亮点赢得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教研组织从机构划分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共同体和工作室。在共同体的“字典”里,没有“犯上”或者“不尊”的说法,所有成员都摒弃所有的世俗关系,如原来固有的师生关系、后来拜师形成的师徒关系以及组织上的上下级关系,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工作室模式的教研组织中,其成员之间地位是有差异的,其中包含着组织者与成员的区别、师傅与徒弟的区别、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这些区别成为工作室教研活动中过不去的一道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总有一些身份特殊人物掌控着话语权,而大多数人的身份仅限于聆听者。由于备课组长往往是有着辉煌教育教学成果的资深者,是本学科教师中的教学“元老”,在教师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地位,有许多“经验之谈”。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某些特殊人物一个人说了算,备课组集体备课成了特殊人物唱“独角戏”的过程。有些教师也默认了这种教研模式,在他们看来,集体备课应该是老教师的“权威”活动,他们资格老、经验丰、水平高,说出的话往往带有权威性,我们抱着“学习”态度是天经地义的。在特殊人物强势下,备课组的其他教师也乐得偷懒,“出工不出力”,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因惧怕贻笑大方而不敢提出,只能三缄其口。工作室模式下集体备课由组长或者身份特殊的组内校领导一人把持和“垄断”,这些人“包办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思想,即使他们有不合时宜的观点,组内其他成员也只能“不敢言也不敢怒”,可能背后会嘀咕几句,发发牢骚。这时“特殊教师”的个人教案就成为集体备课的成果,成为集体顶礼膜拜的“圣经”,个人的教学理念代替了集体智慧,必然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集体备课名存实亡。在备课组集体备课中,政治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要求我们倡导共同体模式,反对工作室模式。因为工作室的一些世俗关系限制了教师的教研空间,限制了教研中争吵的激烈程度,可能导致大部分教师盲目顺从,无法激发集体的智慧。

高手在民间。在共同体模式下,所有教师都是备课的主角,都是“男一号”或者“女一号”,都是备课过程中耀眼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可以通过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激烈的争吵中集思广益,才有可能激发教师们教科研的积极性,使集体备课不再是少数几个人的“私事”,才不会出现同一备课组中某些成员长期被边缘化和学生化出现。“我是过来学习的”这种甘愿当小学生的做法固然令人钦佩,但学而无果、才美不外现就会严重制约这些个人素质的充分展现与提高,就会导致这些教师成长周期被人为地延长了。苏州三中政治备课组活动采取了一种高度自由的做法,即在备课组活动中没有轮流坐庄的“主备人”,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主持人,也没有集体备课中发言顺序和备课纪律的“清规戒律”,除了保留一名记录人外,怎么出成果怎么来,这对本校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极大促进作用。如本备课组曾拥有五名成员,从行政上看包括主持工作校长、主持教科室主任,从专业水平上看有两位市学科带头人。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备课组成员均有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大家都从学术的角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没有“专业人士”垄断思想,独霸话语权,也没有普通成员盲目顺从,即使产生了因意见相左而争吵,也不会影响组内的和谐、团结与合作,更没有被赠送“小鞋子”的风险。这就不断促进了备课组不断走上成熟,激发了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仅去年,我校政治教研组11位成员共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15篇,在苏州地区引起极大的轰动,实现了小学科、大教研的跨越式发展。

二、成果自主选择

在某些地区或者学校对集体备课做了跟踪管理和严密监测,以使集体备课的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力,以期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某些头头脑脑们看来,为集体备课预留时间和地点,制定计划与监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集体备课的成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岂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成果没有选择权,更不能说“不”,有些学校领导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督促教师严格执行集体备课成果。可能集体备课的成果非常完美,但可能某位教师或者某个班级对某个部分“水土不服”,如果我们一定强迫骆驼去唱苍鹰的歌,那么学生将会听到骆驼唱出多么难听的“歌曲”,教学设计再完美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赋予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以自由选择权,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取舍,有所增减,从而打造不一样精彩的课堂。我校沙黎老师代表江苏在重庆展示课堂教学,其授课的课题是《文化创新》,这个课题本来在集体备课中的情境设置使用了苏州园林、刺绣以及核雕等传统文化素材。这些在苏州本地耳熟能详的材料让学生们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意思都要表达,在师生互动和探究中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以及坚持正确方向演绎得相当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沙老师去重庆之前,备课组成员就面对重庆学生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包括市学科带头人在内的大多数教师坚持采用原来集体备课的成果,即向重庆学生宣传苏州传统文化;几位青年教师坚持对原来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即更换情境材料,借助重庆特色的火锅文化阐释文化创新。由于双方都不愿意妥协,最后采取说课的方式一决胜负。先是苏州素材教师采取苏州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角度切入教学。由于面对重庆学生,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篇幅介绍苏州园林、刺绣和核雕,这就大量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最后用于文化创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蜻蜓点水、草草收兵,这就导致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学生对苏州传统文化似懂非懂,对教材文化创新似知非知。关键在于重庆学生由于对苏州特有的传统文化隔阂,影响到学生课堂互动和探究的参与。相反,那几位青年教师利用重庆火锅对集体备课成果进行了改造,在说课中捧出了热气腾腾的文化火锅,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说明解释时间,对文化创新进行了充分教学。尤其是备课中谈到苏州人的饮食特点,为了满足苏州人舌尖上美味的需要,对重庆火锅进行苏州本地化改造,对文化创新的阐释和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没有对权威的迷信,也没有投票表决,沙老师“火锅”情境的《文化创新》教学在重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向西部地区展现了“长三角”先进的文化理念,给听课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享集体备课成果不等于原封不动地照抄,不要将集体备课成果看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更不要将其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教师组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集体备课的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二次备课”甚至“多次备课”、“课后备课”是我校秉承的教学理念,因而成为我校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实行分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上适应班级全体成员学习的需要,从而改变了“吃不饱”和“吃不消”的两极不合理现象。这表明我们不可能生搬硬套集体备课的成果,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集体备课的成果有所取舍,有所保留,有所选择,多次备课成为苏州市第三中学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使我们的备课富有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从而促进了苏州三中师生的“双赢”。多年来,苏州三中以中考低分录进、高考高分输出成为本地区令人称赞的优良学校。我们不要将集体备课的成果等同于合同,签订了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就必须严格遵守。可能在集体备课中某个想法是我提出来的,这个想法也被本课组在集体备课中作为有价值的成果采纳了。但这个成果并不适合我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或者不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我就可以对自己提出的教学建议进行保留。总之,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削足适履,被集体备课成果捆住手脚,我们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坚持“因材施教”和“统分结合”的原则,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借鉴而不是照搬集体备课的优秀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独具匠心”,采用最适合、最有效的教学艺术施教,创造性地去设计、去发挥、去拓展、去创造,而不能让集体备课“一包到底”,这样才有利于防止出现“千人一面”的模式和格局。教师在对待集体备课成果时,可以对其中虽然精彩但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不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特点的成果有所保留,可以“忍痛割爱”,同时增添充满个性化的内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扬长避短,打造高效课堂。可见,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固然离不开每位教师发挥备课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打造精彩课堂献计献策。同时集体备课也离不开每位教师的个性化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借鉴集体备课成果、兼容自己个性差异的教案更好地展现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在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中,实现互惠互赢,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就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风格自行打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崇拜名师,也可以学习名师,可以成为名师的粉丝,唯独不能“复制”名师。名师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总是有自己的风格和成就。有可能某种风格造就了某位名师,但这种风格可能毁掉某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我们可以活学活用某些名师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实际,使自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取得超越“师者”的成就。但某些专业人士在深入课堂检查时,总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参照指出被听课教师的不足,致使普通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固有的风格,使整个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是统一风格的“团体操”表演。

集体备课产生的成果不是备课组活动的终极目标,这些研究仅仅是教师在组织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供参考选择的素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们在集体备课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中不断成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有教学风格,成为教育教学艺术中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教学风格的百花园中,经过教师们的个性化演绎,在不同的课堂都可以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教无定法而有法,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如果一味将学习借鉴等同于模仿,必然就会在邯郸学步中迷失自我。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拥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诠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各唱各的调的勇气演绎真实属于自己的课堂。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一样的课堂都可以助我们获得成功。我们不需要循规蹈矩,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均应该自由打造。我们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让教学因教师的自由想象和大胆创新而精彩,那种一味把教师禁锢于某种固有模式的做法,只能造成教师整日碌碌无为,无法摆脱庸俗的教书匠的境地。

最近比较流行的课堂展示模式是同课异构,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授课环境条件等差异所导致的课堂演绎存在区别的课堂模式。“同课异构”强调在教学设计上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同课异构”向听课教师提供的是自助餐,开放的是自选商品的超市,各有所需,各有所获。而不是让几种风格各异的课堂在一起“PK”,一定要分出一个高低上下,一定要将某种模式树立为经典,让某种教学风格实现“大一统”。在我校“同课异构”中我们既可以惊诧于多媒体“闪亮”登场的豪华阵容,也可以细细品味老教师传统课堂上进行原汁原味的演绎。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课堂,也有不一样的精彩。“同课异构”的真正效果应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从而产生了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产生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促使听课教师打开了教学思路,进入一片前所未有的崭新天地,产生耳目一新的良好效果。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同课异构”这个平台中,我们可以就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处理的艺术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彼此千差万别的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课异构”中,听课教师在个性差异的课堂中因某个教学环节得到启发,豁然开朗,为困扰自己多年问题的解决打开一扇门。教师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体验,都有新的惊喜,都有新的收获。当然,就像红地毯上走秀的明星,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素材的选用上也可能会出现“撞衫”的现象,也有可能激起自己的共鸣,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感受。这时,不仅这个“雷同”和“巧合”更值得我们重视,而且我们更要注意细节处理上的差异。

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集体备课带来的副作用。如我们不能将集体备课异变为教师减负,将备课任务批发给备课组成员,整个备课笔记是教师集体创作,但就具体教学设计而言缺乏集体智慧。再如,我们不能将集体备课异化为教师藏私。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基于在教学评价上的功利,因惧怕在未来的教学绩效考核竞争中对手超越自己,不肯全抛一片心,不愿意将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巧妙的教学构思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共享,情愿充当“听客”和“看客”,以空话套话搪塞备课活动。这样的集体备课只能导致画地为牢、一孔之见、井底之蛙,不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

摘要:新课程下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组活动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发挥“集团效应”优势,教师应当成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自由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可以自由表达意见,自主选择成果,自行打造风格。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7年级下生物总结下一篇:营销总监胜任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