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2024-08-26

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共10篇)

1.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一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表

1、建立传染病报告及消毒隔离制度:(有无不全)

2、门诊日志,门诊日志登记项目完整:(是否)

3、传染病登记本及报告卡:(有无)

4、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符合规定(是否)

5、传染病救治专业队伍(有无)

6、对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的隔离观察设施(有无)

7、传染病病人的病历记录、保存、移交规范(是否)

8、按规定对传染病病人进行转诊(是否)

9、对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是否)

10、流动水设施:(有无),石英紫外线灯:(有无)医用高压锅(有无),开展化学监测(是否),生物监测(是否)

11、消毒记录:(有无),记录项目(日期、品种、数量、操作者)齐全(是否)

12、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处理:消毒、毁形、直接丢弃、焚烧、其它消毒毁形记录:(有无)。

13、注射(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用一消毒:(是否)。

14、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是否)。

15、如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具则消毒方法为:(煮沸、高压、其它)。

被检查单位: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2.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义亭镇的25家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和所辖村 (居) 的常驻村民、慢病患者、外来务工人员。乡村医生25人, 男16人, 女9人;年龄 (54.6±12.8) 岁;文化程度:初中1人 (4.0%) , 中专19人 (76.0%) , 大专5人 (2 0.0%) ;执业助理医师3人 (12.0%) 。常驻村民250人, 男108人, 女142人;年龄 (38.4±8.6) 岁;文化程度:小学69人 (27.6%) , 初中148人 (59.2%) , 高中33人 (13.2%) 。慢病患者125人, 男83人, 女42人;年龄 (61.2±10.5) 岁;文化程度:文盲36人 (28.8%) , 小学78人 (62.4%) , 中专11人 (8.8%) ;病种类型:高血压病及脑卒中73人 (58.4%) , 糖尿病42人 (33.6%) , 肿瘤10人 (8.0%) 。外来务工人员125人, 男47人, 女78人;年龄 (38.5±15.8) 岁;文化程度:文盲8人 (6.4%) , 小学85人 (68.0%) , 初中32人 (25.6%) 。

1.2 调查方法

1.2.1访谈

对乡村医生主要依靠每月的乡村医生例会进行个别交流、集中讨论, 以及乡村医生考核时询问等方式。内容包括对基药制度的认知情况、基本药物目录及采购情况、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一般诊疗费的收取等。

1.2.2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入户的形式, 以一户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每村卫生室辖区内调查20户村民, 每村均有慢性病家庭 (主要是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及肿瘤患者) 5户, 外来务工人员5户。调查内容包括: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的知晓率、实施一般诊疗费的知晓率、对药品销售价格的满意度, 以及对乡村医生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对村卫生室基药制度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表1)

2.2 访谈情况

主要集中的几个问题: (1) 普遍反映基本药物目录狭窄, 缺乏群众常用、认知度高的药品。 (2) 一般诊疗费收取有难度, 村民不能理解, 通常要将一般诊疗费与药费捆绑收取。 (3) 基本药物难以满足用药需求, 药品配送公司时有缺货。 (4) 实施基药制度后, 少了药品加成, 个人收入有限, 卫生室的承租费用和日常水电开支未列入社会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购买服务经费, 后续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现状分析

3.1 用药价格普遍下降, 群众享受实惠

某村卫生室现场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核算了一笔账, 实施基药制度以前, 患者支气管炎输液一个疗程 (3天) 大约要54元, 现在用同样的药只需要36元, 一个疗程节省了18元。2012年全年, 义亭镇村卫生室共使用基本药物金额为38.7万元, 仅药品让利于民达6.9万余元, 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实惠。

3.2 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实施基药制度前, 村卫生室药品滥用情况突出, 处方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及注射剂, 严重损害农民的健康, 还增加药品费用负担[3]。通过基药制度培训, 乡村医生学习了新的用药信息和医学知识, 医疗诊治水平有明显提高, 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常规开具激素类药品等不合理现象得到了遏制, 使开具的处方更加规范, 用药趋于合理。

3.3 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实施基药制度后, 乡村医生除了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 还承担了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群众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3.4 促进了中医药发展

为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 基药制度规定西药零加成, 中药可有20%的加成, 为以中医药为主的村卫生室提供了发展空间, 部分村卫生室开始聘请老中医坐诊, 多数乡村医生不再单纯使用西药制剂, 而是配以中成药或草药治疗疾病,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 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3.5 部分乡村医生收入降低, 卫生室日常运行困难

实施基药制度后, 我市制定了《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制度财政补偿办法》, 主要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对村卫生室给予资金补偿。补偿主要用于乡村医生的工资发放、养老保险、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和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但调查发现, 一般诊疗费收取有难度, 药品虽按零差率销售, 但就诊人次不增反降, 收入较往年同期下降, 部分偏远地区和服务人口较少的村卫生室已难于承担村卫生室的租金、水电费、出诊的油费等, 使得部分乡村医生产生了抵触情绪。

3.6 日常监管存在难度

部分村卫生室有弄虚作假、网下采购、随意加价等现象。为让群众切实受惠, 卫生院加大了人力物力进行督查, 但效果不明显, 给监管工作带来难度。

3.7 村卫生室基本用药目录内药物偏少

实施基药制度后, 用药目录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开展。 (1) 缺乏常用药及医疗用品。如创可贴等不在基本药物目录内, 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问诊购药, 且增加了村民的交通负担。 (2) 现行目录药品不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特别是已被纳入新农合和医保管理的慢性病门诊患者, 由于缺药或用药习惯问题, 影响了患者享受定额补助或报销政策, 致使这部分患者对村卫生室不满意。

3.8 药物配送不及时, 有断货情况

由于村卫生室分布较为分散, 位置相对偏远, 药品用量有限、基本药物价格又低, 导致了运送成本相对偏高, 配送公司的配送积极性不高;加上采购还需走卫生室申报、卫生院统筹汇总上报等中间环节, 无形中延长了药品配送周期, 有药品缺货、断货等现象。基本药物的供应难以得到充足持续的保障[4]。

4 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对基药制度的认知度[5]

分析调查结果认为, 存在的问题都与对基药制度的认知度较低有关。采取印制基药制度宣传册向群众发放, 或组织药学专业人员向公众宣传、讲解药物知识、使用方法, 或举办“基本药物知识”科普宣传节目, 向公众宣传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知识, 争取让更多的替代药能被群众接受, 逐步提高村民对基药制度的认知度和信赖度。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和告知, 引导患者使用基本药物[6]。多措并举改变村民的用药观念, 在尊重村民用药选择的基础上, 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4.2 加大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考评力度[5]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信息库, 定期考察基本药物的应用情况, 监督基药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实施基药的社会办村卫生室, 建立财务收支、药品进销等备查台账, 以便于对基药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3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 采用集中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 提高诊疗水平。强化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疾病的用药培训, 保证基本药物的对症合理使用, 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4.4 规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7]

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信息平台, 让采购机构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使用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同时, 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 加强对药品供应机构的诚信监管, 对服务不到位、不能满足基本用药需求的供应企业予以淘汰, 尽最大可能让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不受影响, 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的认可度。

4.5 合理调整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种类, 满足群众需求[7]

基本用药目录直接关系村卫生室的发展和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加强培训的同时,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基本药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便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掌握真实情况, 科学、统筹、规范做好药品目录的遴选。可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认证, 定期适当增加常见、多发病品牌用药、慢性病常用药和儿童专科用药目录范围, 以获得群众对基本药物的认同, 让群众获得廉价、优质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4.6 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8]

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制度是深化医改工作的延伸, 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新举措, 但是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政府的财政拨款就不能合理而有效的拨付到基层, 不利于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容易产生“大锅饭”思想。因此, 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尤为重要。根据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辖区群众的知晓率、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形成一定的指标体系, 进行量化考核, 制定合理的考核周期, 综合评定, 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的补偿资金挂钩, 实现补偿资金下发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部.关于建立基药制度的实施意见[Z].2009.

[2]Laing R, Waning B, Gray A.25 years of the WHO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s:Progress and challenges[J].Lancet, 2003, 361 (9370) :1723.

[3]孙强, 闫赟, 王伟, 等.山东、宁夏农村地区县、乡、村医疗机构药品合理使用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 (58) :535-538.

[4]解伟.基药制度“护航”农村药品安全[J].中国农村卫生, 2011 (2) :44-46.

[5]杨世民.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及依赖度的建议[J].中国药房, 2010, 21 (12) :1075-1076.

[6]欧碧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零差率销售与卫生经济补偿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10 (6下) :34-35.

[7]陈玉江, 江强.南江县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6) :566-568.

3.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三

中图分类号:R82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6-01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感染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阻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员培训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1 消毒隔离制度

1.1 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1.2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氧消毒液或0.5 %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思康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1.3 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采用灭菌后干保存一用一灭菌。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

1.4 用过的手术器械、手套清洗后分别置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将器械放入烤箱烤干,涂油备用,手套晾干备用。用过的布类、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乙型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清洗烤干,一次性敷料用后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对用过的手术间,以0.5%过氧乙酸擦试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毒液拖擦消毒。

1.5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浸泡、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干、涂油备用。用过的布类送高压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用过的敷料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灭菌密闭。

1.6 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二张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检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

1.7 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按规定和手术室等级放置平皿。

1.8 手术室应设置消毒物品贮藏间,各种无菌包经高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

1.9 无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和3M胶带。

1.10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用无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小时。

1.11 高压灭菌物品、手术间空气、手术者手、医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毒液、净化水、操作台,每月细菌检测培养一次。

1.12 各手术间周期清洁消毒规定。

1.13 手术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离开手术室。

1.14 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无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1.15 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面。

1.16 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7 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8 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刀,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用。

2 感染手术后处理原则

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而分四类方法处理。

2.1 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

2.2 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

2.3 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此类手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手术室,则须放在简易而小的手术间内进行,以利隔离。(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含有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2.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

3 讨论

3.1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3.2 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教科、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手术间规定之数字。

3.3环境要求(1)手术间应保持清洁,每次术后一切用物均应用消毒液湿式擦抹,地面、墙角需清洁干交,并以消毒液拖净。(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以消毒液浸泡后方可使用。(4)洗涤间须保持清洁和下水道通畅,洗手护士勿将刀、针、线圈丢入水池,以防堵塞。(5)洗手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一次,洗手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水池积垢每周擦拭以保持水池洁白通畅。(6)更衣室清洁工作,地面,便池要求洁白无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总打扫一次。(7)保持洗澡间整洁,防止毛发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室人员及非当日手术人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8)办公室每日须擦拭桌面并清扫拖地,使用后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每月大扫除一次。(9)手术室在严格划分无菌,有菌区域后,手术按无菌与感染分室,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无菌手术间施行有菌手术后,应进行严格严密的清洁和消毒。

参考文献:

[1]李爱萍.手术室消毒隔离与院内感染[J].实用医技杂志,2010,(2):99.

4.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篇四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 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 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 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 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与合格的标识目录和可使用范围(器械、穿刺包、换药碗、碘酒、酒精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八)病人床单位、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5.消毒和隔离制度 篇五

1.在流行病流行季节,要做好每日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

2.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掌握,由其学生的身体状况要了解;

3.对身体不适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医务室,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就诊,同时跟踪;

4.消毒:a.体温表:用消毒片——1片+500ml水消毒30分钟;

b.教室:1㎡/30mml水进行喷洒及擦课桌椅或用紫外线

灯消毒。

5.隔离:a.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证明才可进教

室上课;

b.如有特殊情况,学校备有临时隔离室。

6.消毒、隔离、清洁制度 篇六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我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早晨中午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幼儿教室、活动室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每周擦一次浮尘,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二、口杯消毒。幼儿每人一杯,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消毒柜每日消毒一次40分钟。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保持幼儿个人的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幼儿用餐桌子使用前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五、桌椅、床头、门把手、水龙头等幼儿幼儿易接触的物体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一次。

六、幼儿寝室、活动室、厕所地面随时清扫。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把擦洗消毒一次。

七、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一次30分钟,并晒干。

八、图书消毒。图书要达到每两周翻晒一次。

九、厕所要清洁通风,随时清扫,做到无异味,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一次。

十、床上用品消毒。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床单、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床单、枕头每周爆晒一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一、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要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幼儿开饭前要用肥皂洗手。

十二、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台吉镇中心幼儿园

一、消毒要求与具体清洁操作方法

(一)房屋空间

每日开窗通风(早7:30开窗,中午12:00关窗)是控制呼吸道疾病流行或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毛巾

在集体生活中,毛巾的卫生不好是传染疾病的途径之一,如传染沙眼、流感等病毒。要求擦手巾保证一人一巾,要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阳光下曝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消毒柜里消毒,但要防止毛巾被烤焦

(三)口杯

幼儿的口杯要一人一杯、专人专用,每天必须消毒,每日在幼儿入园后必须放好已经消毒过的口杯。口杯是幼儿喝水及吃药用的,在幼儿吃完药后教师及保育老师要督促幼儿把口杯内的药吃干净后放在口杯架上,口杯要按要求定时进行消毒。

(四)玩具

玩具是幼儿园必须备的物品,也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如果清洁消毒不严,很容易传染疾病。玩具的清洗消毒是每周一次,玩具可以用肥皂粉清洗,或用“优氯净”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2小时。室外大型玩具通过日光照射消毒,但要定期冲洗。

(五)被褥

用品是幼儿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幼儿每人一床一垫一被一枕。幼儿用的垫被和盖被每月晒一次,每次晒2—4小时。如遇雨季,可将被褥打开用消毒灯照射半小时。

(六)洗手

每日用餐前、大便后用肥皂水擦拭洗手,并用自已的擦手巾擦干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痰盂

每次用后要冲洗干净,有消化道疾病发生时痰盂每次用后要浸泡,消毒痰盂的消毒液要每日更换,以消毒液浸满痰盂为好。

(八)卫生洁具

垃圾箱内无渍,簸箕、抹布、扫把等要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餐桌抹布和其它抹布要分开使用和清洗。拖把要准备2把(1把干拖),每日使用后要用清水冲净,使用前先用清水拖1遍,再用消毒液拖1遍。

(九)地面

教室每日要拖,随时保洁并门前三包,拖把使用后要摆放在不影响幼儿洗手上厕所的地方。洗拖把要有专用水池,不准和洗毛巾、餐巾、口杯、玩具等共用1个水池。

(十)食具

食具必须在洗碗间清洗,不得将餐具放在洗手池里洗。洗碗时先用洗涤剂将油腻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后放在消毒柜里消毒后才能用,餐具必须餐餐进行消毒。

二、发生传染病时的卫生消毒

(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二)、传染病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在其中倒入消毒液搅拌后倒入厕所。

(三)、传染病儿便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

(四)、抹布、拖把分别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每日一次。

(五)、被褥清洗消毒:床垫、枕心、棉胎放阳光下晒4小时。

(六)、柜子、扶手、门把等物体表面,每日上午用消毒液擦洗一遍。

(七)、床单、枕巾、被套、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用消毒液浸泡15

—30分种

(八)、地面消毒:地面是幼儿们活动的场所,经常会有幼儿趴到地上,手经常接触地面,如有污染不及时清除,极会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九)、墙面消毒: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行正常消毒。当受到病原体菌污染时,可采取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而确定,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

(十)、桌子、椅子、凳子、柜子、水龙头等用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湿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除去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

(1)化学消毒剂消毒:用含有效的二溴海因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的表面,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化学消毒剂量,并按产品说明使用。

(2)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照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种。用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分种。

(十一)、玩具的消毒

传染病流行或发生时,每周进行一次消毒,要根据不同的玩具选用不同的消毒方式。耐热的木制玩具:可以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种。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有效二溴海因溶液中浸泡15—30分种。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可在烈日下曝晒4

—6小时,借助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将细菌杀灭。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定期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摸的部分。

(十二)、传染病检疫班级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幼儿不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直到检疫结束。走道最好也分开,并加强消毒。

幼儿园环境卫生清洁制度

制定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制度,可以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为师生营造舒适、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下面是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室外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室外环境做到整洁、美观、所有墙面按园统一规划布置不随意更改,教育幼儿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不随意乱扔垃圾果壳等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操场、花坛、走廊等场所的整洁。

3.场地做到雨天无积水、阴井、下水道等有定期灭虫消毒措施。

4.绿化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绿地无杂草、花坛无杂物、定期修剪、教育幼儿不随意攀摘花草树木、加强爱护绿化教育。

5.操场内或过道上不随意停放自行车和堆放建筑垃圾等杂物,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二.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由教师、保育员负责教室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墙面完好无损、布置美观、教育幼儿不抠墙,不弄脏墙面。

2.不随意在墙上拉线、钉勾子、钉阁板等物、确保室内整洁。

3.建立健全环境清扫制度与四定制度。每月一大扫、每周一小扫、分室分片包工、定人、定点、定时、定期检查

4.保育员要管理好室内的设备和自己的工作用具,如抹布、拖把、扫帚等物,要按固定地点安放、不随意乱放。

5.每天擦洗便池和厕坑、保持厕所清洁无尿垢、无臭味、定期打扫走廊和擦玻璃窗,保持园内玻璃窗明亮、走廊清洁。

6.保持各活动室无积灰、无垃圾,并做好灭蝇、灭鼠、灭蟑螂工作。

7.园内做到无死角、库内存放物不宜过多,应离地、离墙、防虫害和霉变。物品要按类堆放、排列整齐。保健老师负责全面环境卫生检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妥善处理。

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措施: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育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

“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各班教师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7.手术室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的管理 篇七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面向十几个科室,手术量非常大,接台手术很多。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各科手术种类不断增加,手术数量也越来越多,尤其微创手术发展更快,从开始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发展到现在的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肺癌根治,纵膈肿瘤的切除,以及关节镜的手术和体外循环的手术,随着手术量、种类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根据[医院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隔离措施,确保了每台手术的质量,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健全的组织结构,合理的规章制度

1.1 建立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副组长,工作在20年以上的主管护师任组员,在主管院长和院内感染控制办的监督指导下,共同管理,承担日常消毒隔离工作及迎接各种检查。

1.2 制定合理规章制度,根据要求,制定了洁净手术室一般规则、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等,制定了各方面的消毒隔离登记本,例如:手术间擦灰记录,自净时间记录,每周大扫除记录,术后随访登记本,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登记本,差错事故登记本等。

2 具体方法

2.1 手术环境的管理

手术间的温度控制在22~2℃,湿度控制在40%~60%,每日清晨,术前30min打开层流洁净系统,术前术后都要有空气净化记录。接台手术自净20min,需严格封闭,禁止人员出入。每天早上手术前,接台,术后都要湿式擦灰,要做到每个物体表面都无尘,包括无影灯、桌、脚凳、吊塔、器械台、付台、各种仪器表面、门窗及地面,术后需擦墙的表面。每样操作都要有严格记录,以便发生问题,及时查找,做到责任明确。如有血迹随时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每个手术间准备一个含氯制剂的容器,以备及时擦拭血迹。术毕统一用含氯制剂擦拭,普通手术使用的含氯制剂浓度为500mg/L,特殊感染手术为1000mg/L。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有效减少空气中的菌落及尘埃。打扫内容包括:室内整个平面,手术床,体位垫,吸引器架,风机入口、出口等所有细节都要清理。每月分别对手术间进行空气,刷手、灭菌的器械进行采样,有效检测。手术开始后尽量减少进入手术室的人数,根据手术所需最少人数为佳,每个手术间的人员控制在8~12人,巡回护士熟悉各类手术的配合,备齐所需物品,减少进出次数,凡上呼吸道感染和手部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

2.2 无菌物品的管理

2.2.1 无菌器械包及敷料等耐湿耐高温物品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统一放置在供应室无菌间,当天使用当天送,专人保管,标识清楚,摆放整齐,并按灭菌日期排放,灭菌有效期为冬季14d,夏季7d所有无菌包的内外均放置3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使用前认真检查是否变色,并按日期先后顺序在有效期内使用。腔镜器械、大隐静脉旋切刀器械、塑料制品等不耐高温灭菌的物品及器械,可采用低温的过氧乙酸灭菌法及环氧乙烷灭菌法。植入物不得使用快速灭菌法灭菌,而且其监测方法必须看生物指示剂监测效果。做酒精纱布的纱布块和胃肠手术消毒的碘棉球分包成小包装,只够一次的用量,例如胃肠碘棉球,每包可包25~30个棉球,塑封后高压灭菌,这样既保证了无菌,又进行了一次查对工作。

2.2.2 无菌溶液开启时要注明时间、日期及失效期,开启后不能超过24h。

2.2.3 无菌持物钳(罐)打开时注明时间,每4小时更换。使用时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尖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无菌持物钳不能触及未经灭菌的物品,也不可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均视为污染,应重新消毒灭菌。

2.3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由一名高年资主管护师负责请领、检查、统计。

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间,不允许与非无菌物品放置在一起。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要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进行。贵重的一次性物品要建立专柜、规定基数、物品定位、标识清楚、定期检查,专人管理熟知一次性贵重物品价格、性能、厂家,便于手术医生咨询。所有的一次性贵重物品的合格证、有效期条形码必须贴到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中,保存有效法律依据。使用前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核对,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如遇到破损、过期失效、不洁字迹、模糊现象,一律不准使用。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用量,确保每一件使用到手术中的物品都是绝对无菌。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检查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2.4 一般手术交换车和感染手术交换车要明确区分。

车上所有物品用后及时更换,有血迹、污物随时更换,感染手术用一次性物品。接送患者车内外分开,使用双轨道交换车,每天用含氯制剂擦拭,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5 无菌操作的管理

严格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腰平面以下、肩以上区域,无菌台包布下垂30cm以外等均视为有菌区。手术人员穿好手术衣后前臂不得下垂,应保持在腰以上平面内,双手不得交叉或放在腋下,器械台与手术床的高低差距应小于30cm。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不应接触桌缘平面以下的桌布,以建立一个安全的无菌区域。凡坠落于手术台边、桌缘以下的吸引器、电刀线、缝线均不能再向上拉。无菌布单如被血或者水浸湿就失去阻隔细菌的作用,应立即更换或加盖无菌巾。为防手术者滴汗,手术者可戴无菌汗带,如需擦汗,请头转向一侧,以免毛屑或汗滴污染术区。手术进行时要保持肃静,不得谈笑,避免谈及与手术无关的内容。如术中手套被器械、缝针刺破,应立即更换,此缝针和器械不可再继续使用。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要背对背地进行交换,其中一位退后,离开手术台,并注意不得污染手臂及无菌区域。污染手术的隔离技术,胃肠道、呼吸道、尿道、宫颈等污染手术在切开前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污染的器械、缝针置于污物盘中,处理完污染部分立即更换手套。帽子必须遮住所有毛发,进入手术间必须带外科口罩,完全遮住口鼻。

2.6 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

设专用隔离手术间,并挂有隔离标记牌。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化验单的结果,感染的种类。参加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准备物品精力齐全,手术器具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手术完毕后手术人员将所穿手术衣,鞋套一并脱在手术间内方可离开。手术人员的手用1000mg/L的含氯制剂浸泡,运送患者的专用车应铺一次性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用过的大单用后焚烧。手术间所有物品全部用含氯制剂消毒。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集中放于红色塑料袋加封后送焚烧处理。一次性锐利器具、针头、刀片等装入防水耐刺的容器内密封后送焚烧处理。

3 加强手术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8.(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八

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及小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并配置职业防护相关物品,如,护目镜、防水围裙等。3.每季度一次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做好记录。4.建立产房地面、物品清洗消毒登记,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5.加强室内空气消毒,每日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分钟;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待产室、临产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次20-30分钟。

6.加强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1)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每天清洁一次,每二周大扫除一次;窗帘每季度清洗一次。

(2)地面:包括治疗室、待产室、临产室、病房、走廊等应湿式清扫,每天2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产床、治疗台、远红外辐射抢救床、治疗车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次使用后及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4)床单元: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办公用品,台面,包括电话听筒和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每天1次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6)清洁用具,包括拖把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保存,以不同颜色区分,清洁区为蓝色,污染区为红色。使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最后清洁流动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7)器械消毒符合相关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7.加强产房人员管理:

(1)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如会诊、床边检查等)必须换鞋、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洗手,更换隔离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应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SOP》,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

孕妇之前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3)产房内有符合要求的洗手设施,或备有专用快速消毒剂。

(4)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垃圾袋内,密闭运送。

(5)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应密切关注疾病状况,一旦发现特殊感染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8.每月做好各类监测:

(1)空气监测:每月一次对待产室、临产室、小手术室、隔离产房空气培养。(2)物品监测:每月一次对器械、无菌物品等做细菌培养。(3)人员监测:每月一次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9.每月将细菌检测结果上交医院院感科,如发现细菌监测不合格,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2014年1月1日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工作制度

一、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曹树军

组员:原玮 庄翠芳 林丽萍 张忆美 陆嘉敏

二、小组工作制度

1、依据医院感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本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适用于本科室的具体规定,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及本院的有关规定,对产房的区域划分和仪器物品设施等进行讨论并确定。

3、讨论并确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组员及科室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a)对出现的医院感染及其隐患进行讨论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监督落实。

b)负责医院感染方面与其他部门的联络与协调工作。

c)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项的讨论决定,落实本院提出的相关工作。

2014年1月1日

产房细菌监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结合产房实际情况,制定细菌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

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器械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器械等。

三.监测要求

每月一次做好各类监测:

1、空气监测:每月一次对待产室、临产室、小手术室、隔离产房空气培养。

2、物品监测:每月一次对器械、无菌物品等做细菌培养。

3、人员监测:每月一次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4、每月将细菌检测结果上交医院院感科,如发现细菌监测不合格,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四.监测时间

每月5-10日

2013年3月1日

目录

1、产房细菌监测制度

2、产房细菌采样方法

3、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4、每月细菌检测记录

目录

1、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制度

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评估表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9.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篇九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

2、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要求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4、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有标记。

5、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

6、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两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行终末消毒。

7、患者的病员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并放于污物袋内。

8、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均应规范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擦洗。

9、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0、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11、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2、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0.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7月起开始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故选取于2010年1~6月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87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自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实施后的6个月内的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8例为观察组。通过回顾分析,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2001) [2], 了解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此外,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手术类型等资料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消毒隔离管理[3]

(1) 增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意识。及时了解手术感染的现状, 重视消毒隔离管理的意义;加强对于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 严格按照各项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 并提高其相应的护理技能, 促进规范操作。 (2)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手术室须设计合理, 划分污染区、洁净区和无菌区, 分区操作;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 注意通风, 可采用层流洁净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处理, 以维持较好的空气洁净度;及时清洁手术室, 对于手术台、无影灯、相关仪器设备等手术室内物品, 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 确保手术室清洁无尘。 (3) 手术相关无菌物品的管理。手术器械直接与患者接触, 因此其是否彻底灭菌对于患者的感染具有重要影响。术前对于手术器械如刀具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对于无法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使用环氧乙烷进行熏蒸, 确保所使用的物品均无菌,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器具, 使用前须认真检查, 确保包装完好。此外, 对于已灭菌的物品须在专门的无菌室储存, 取用时要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 以免造成污染。 (4) 加强对手术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手术患者往往就是感染源, 无论是急诊手术患者, 或者择期手术患者, 在手术进行时, 往往会携带有病原菌, 若不能彻底进行消毒处理, 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因此, 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更换衣物, 出现炎症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同时加强对于手术患者的消毒隔离, 以预防感染发生。 (5)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双手的卫生, 勤洗手并注意消毒, 避免在接触患者时发生感染;同时, 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感染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的387例手术患者中, 17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 其感染发生率达4.39%;而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后, 观察组408例患者中仅6例患者出现感染, 感染发生率仅为1.47%。组间对比发现,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χ2=6.037, P=0.014) 。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疾病的多发, 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同时手术感染的发生也随之逐渐增加。手术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还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 更有甚者, 严重的感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研究发现,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手术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地预防作用。但临床上,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对消毒隔离的重视不足, 缺乏消毒隔离意识, 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无菌处理不彻底, 手术室环境较差, 无法保证清洁消毒, 以及护理人员对于消毒液配制等操作不规范等原因的存在, 使得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并未得以有效实施。

针对目前手术室存在的各项问题, 制定并实施相关有效的消毒隔离管理方法, 增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意识, 建立健全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确保维持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卫生消毒情况, 同时加强对手术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并认真检查一次性无菌用品;加强对手术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消毒处理;开展相应知识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规范护理操作, 有效的改善了手术感染的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后, 观察组仅6例患者出现感染, 感染发生率仅为1.47%,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χ2=6.037, P=0.014) 。

综上所述,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的实施, 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显著增强, 护理能力得到提高, 使手术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坚, 陈菊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苑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8) :101-102.

[2]曾敏, 何剑.消毒隔离管理在降低门诊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2) :33-35.

上一篇:双十一线下促销方案下一篇:秋之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