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

2024-08-27

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共8篇)

1.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 篇一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学院 2010级 胡沁

【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而产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把握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关键词:情感渗透 情感共鸣 净化心灵

引言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而产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把握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发挥教师主体主导作用,实施“情感渗透”

韵律引领,在情境创设中实施审美教育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而韵律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体验音乐的出发点,是学生感悟音乐的突破口。‚情感渗透‛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而音乐情境的创设则是实现‚以情动情‛的首要因素。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

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再以学生自己家乡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讲述党的致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

创设情境,主要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精神,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记得我10年参加‚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时,施咏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喜欢唱歌、喜欢听流行歌曲,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确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我又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知道这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因素造成的。大多数老师也只是用‚死‛方法把课本上的歌曲教给他们,却忽略了对他们兴趣的培养。

通过学习,我豁然开朗了,原来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告诉孩子们,他们平时所喜欢听的一些流行歌曲其实都源于我们各地区的民歌。如:高枫所演唱的《大中国》其实就是引用的西北民歌《满江红》,以及花儿乐队所演唱的《鹊桥汇》几乎高潮部分照抄了我们安徽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我想如果教师这样去告诉学生原来我们的民族音乐有这么大的魅力,他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流行歌曲都来源于民歌,这样就不会扼杀孩子们学习音乐课的兴趣了。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但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的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还不够,我们可以在亲身经历生活中感知音乐造型;或是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更能在生活情境中表达音乐思想。

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几个可爱的孩子非常端正的站了起来。他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更是真挚:‚因为这是每个礼拜一在操场升国旗放的曲子!‛为什么升国旗时要放这首曲子呢?歌曲中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夺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形。而后他又以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的呼唤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借鉴了这位老师的方法。在上六年级《游击队歌》这一课时,由于歌曲的创作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学生无法理解作品内涵,唱起来歌来好像群小和尚念经,歌声空洞而又苍白。于是,我先让学生静心聆听一首悲愤低沉的课外歌曲《松花江上》,并简单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又出示了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请全班深情朗诵。‚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朗诵完毕,教室一片寂静,同学们似乎都在思索。这时,我再次弹起了《游击队歌》,此时此刻,同学们的歌声仿佛是波涛汹涌的江水,教室的空气中弥漫着愤怒、反抗、激昂的情绪和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通过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课堂产生一种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高涨、积极的情绪中感受美、体验美。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特点,激发情感共鸣

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利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因此,以音乐艺术为媒介的音乐教育最具有情感性特征。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情感为核心,从而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以情感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呢?

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的速记‛。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诉说着情感。音乐教学仅仅完成音乐的知识结构分析,而不努力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师需要用较高的审美素质去接受、分析、透视作品,这样才能把学生引领进情感的天地,去把握音乐内在的情感脉搏。

在二年级《小乌鸦爱妈妈》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从题目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歌曲所描绘的是小乌鸦怎样爱妈妈的,应如何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并能抓住学生的心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真挚的爱呢?在了解了歌曲思想内容之后,我对这首歌进行了更细致生动的处理,并赋予了作品新的情节,并且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把同学们带到音乐当中。‚大象妈妈要过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给大象

妈妈祝贺生日,可是小乌鸦却迟迟没有来,她去哪了呢?小鸡说:‘我刚刚看到小乌鸦急急忙忙飞回家去了。’(接着示范唱第一段:路边开满小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小乌鸦家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时小鸟飞来了对大家说。(示范唱第二段:他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小动物们被小乌鸦的故事感动了,并告诉了大象妈妈,大象妈妈激动地说。(示范唱第三段: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他养育大。)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演唱同时,我又将这首歌曲分角色从音色、速度上进行了处理,使音乐情感更加丰富,这样一个生动精致的小音乐短剧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从始至终,孩子都被故事及作品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有的同学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可见,深入挖掘并解读音乐作品,会对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情感也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活动,在良好的心境下,人的思维,联想活跃,创造活动易于完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发挥和运用音乐长于抒情激情的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记得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描绘了侗族地区的儿童在节日里欢乐歌舞的情景。在教学中,我通过欢快的曲调练习及带有独特衬词的歌曲演唱,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欢快的情感,从而激起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在老师的启发组织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课前从家里找来了各种能发出声响的物品,易拉罐装上黄沙代沙球,酒瓶装上水代替铃铛,另外课堂上还提供了木鱼、铃鼓、响板、三角铁、双响筒等小乐器,在课堂上他们用这些小乐器创作敲击出各种节奏音型,为歌曲的演唱、舞蹈配伴奏。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欢笑,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演唱,融入了表演,真实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儿童欢度节日的欢乐情感。

如果有了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反之,对音乐不感兴趣,只是被迫的、被动的进行音乐学习,那就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形成一种对音乐学习的厌倦心理。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育和教学中运用音乐故事,音乐童话常能

取得说教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音乐情感教育的目标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而善变的韵律互动,创设音乐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音乐特级教师陈蓓蕾说过这么一句话:‚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语言功底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而范唱则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高昂的、悲愤的、欢快的、优美的、幽默的情绪是音乐作品中常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歌声把这些不同的音乐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借助老师的范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传递情感的方式。教师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范奏,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西风的话》时,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条,代表微风、大风、狂风,接着开始了深情并茂的范唱,让学生细细聆听、体会,老师的歌声好象一阵什么风吹来呢?学生在教师轻柔、动听的歌声中体会到微风徐徐而来般的音乐情绪。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构建‚未成曲调先有情‛式的教学模式。

三、把握音乐教学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欣赏课越来越体现出在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重要作用。欣赏课的重点是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对道德的感悟。因此,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曲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能进入课堂。要使音乐课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美、想像美、体验美、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情感教育并非音乐教育独有,德育也是

一种情感教育。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是艺术化的,是音乐审美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也应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

总之,音乐课堂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美的情感。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牢牢把握好这条纽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做到心中有音乐,心中有学生,为学生们插上音乐梦想的翅膀,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参考文献

[1]张丹.音乐情绪与情感问题浅析[J].探索.2008(8)

[2]张进.音乐与情感——通读《论音乐的美》[J].科技信息.2007(11)[3]宣艳秋.音乐与情感[J].沈阳教育学院报.2003(1)

[4] 王懿颖.音乐教育的情感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09(178)

[5]杨丽梅.柯达依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 篇二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 为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给学生带来情绪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展示音乐作品产生背景、让学生课堂表演等方式, 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音频、文字资料, 为学生创设多元音乐学习环境, 成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乃哟乃》这首歌曲之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土家族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特别展示了相关视频, 土家族“社巴日”歌舞演出, 让学生对土家族风俗有一定了解。教师让学生谈谈我国少数民族都有哪些习俗, 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说, 傣族有泼水节, 这是庆祝活动。有学生说, 苗族有划龙舟比赛。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宝贵财富, 我们都应当珍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乃哟乃》这首歌。”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给课堂教学创设了特定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探讨, 也懂得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为学习歌曲做好了心理铺垫。

二、营造课堂气氛, 渲染音乐情感

小学生大都喜欢音乐, 但对音乐课堂教学并非都能够接受, 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手段营造一个宽松、活泼、愉悦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首先要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曾经的“一言堂”让学生望而生畏,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也要注意身份转变, 要与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其次是改变教学形式,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 或者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自由接受音乐元素的熏陶。《划船》这首歌要唱出韵味比较难, 教师在具体引导时, 主要是利用范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并让学生说说听歌曲的感受, 学生都能够说出歌曲所描绘的美丽景象;然后由教师进行范唱《划船》, 而且还配以手势动作作为辅助, 学生也跟随教师一起行动, 课堂教学气氛相当热烈。教师利用范唱机会, 在为学生示范的同时, 也为课堂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 学习自然进入到和谐状态。

三、设计问题引导, 探索音乐情感

音乐教学也需要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引导, 因为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注意从学生认知特点进行切入, 利用问题悬念引起学生关注。特别是教学环节导入阶段, 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这样的音乐课就会充满积极因素。学生探索过程就是情感经历过程, 思想锤炼自然会赢得高效益。《鹅大哥》是一首民谣, 教师先用一首关于鹅的儿歌导入教学, 然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见过鹅吗?鹅是怎么叫的呢?你们能够描绘出鹅的模样吗?谁能够学学鹅是怎么走路的吗?”学生听教师列举这样的问题, 顿时都来了精神, 因为问题都比较简单, 教师也不是要学生逐一回答, 而是让学生感知关于鹅的相关内容。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特别让学生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教室内顿时欢声笑语。教师用问题进行引导, 让学生思维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欢快的学习气氛被点燃, 也为正式学习做好情感基调铺垫。学生情绪被激发起来, 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轨道。

四、开展教学活动, 体验音乐情感

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乐理, 也需要学习乐器演奏, 学生对此常常会感觉有难度, 为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教师要注意课堂演绎的方式, 最好是让学生以小组集体形式参与, 这样可以提高演绎覆盖面, 带动更多学生学习感知音乐。《牧羊女》这首歌优美而活泼, 能够让人感受到劳动带来的美好。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 学生边聆听边用手掌进行节拍伴奏。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给学生以情感激发。学唱结束时, 教师组织小组进行集体表演唱, 要求学生自己编制动作。学生立刻行动起来, 各个小组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在展示演绎时, 小组表演非常成功,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虽然动作难做到整齐划一, 但表演意识比较到位, 表演效果非常理想。教师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小组演绎, 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表演机会, 学生在训练表演过程中获得情感历练。

3.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之我见 篇三

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引起情感共鸣,使之情感升华

1.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创设情境,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情境的创设,最基本的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有时还要求闭目聆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投入地理解音乐是有很大困难的,能达到心领神会就可以了。另外,我用语言、体态的表演,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应的想象,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提高音乐聆听的效果。

2.着手意境,引出情感共鸣。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是歌曲教学,还是乐曲欣赏,都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比如讲《布谷》一课。《布谷》是一首德国儿歌,我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重点放在分析歌曲上,如第一段,布谷,布谷,在森林里叫,春天快要来啦,这就是说春天还有一段时间才能来到,离我们还远,那么在声音上要体现出“盼望”;第二段是春天快来吧,春天离我们不太远了,声音上要与第一段有所不同;第三段,春天春天你快来吧,我们希望你快点到来,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演唱中会根据歌词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情感,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演唱能力。

3.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在演唱《顽皮的杜鹃》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草地上行走,忽然听到杜鹃的叫声,“我”走近它,到树林去寻找,它飞走了,把杜鹃没出现时的心情和听到杜鹃的叫声时的心情做比较。很简单的一首歌曲,经过这样的处理,在演唱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小乌鸦爱妈妈》是叙事歌曲,听完这首歌如同听了一个故事,演唱歌曲时也要像讲故事一样,根据情节的不同情绪也不一样,比如第一句,路边开满野菊花用高兴的情绪,飞来一只小乌鸦,“疑问”,不吵闹呀不玩耍呀,“为什么”。在演唱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出对妈妈的爱,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小乌鸦的样子飞舞,其他同学也跟着做动作,这样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了音乐,更使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艺术创新的实质是用其他艺术手段进行创新实践,从而再现音乐的情感体验,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可以用肢体动作、绘画等再现音乐;也可以给乐曲伴奏,或者用簡单的线条画来表达音乐的旋律特征和结构特点等。但首先一定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再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用科学的演唱方法传情达意,感知情感,表现情感

歌曲要唱得好听、要打动人,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科学的演唱技巧,如气息、咬字、吐字、位置等。音乐大纲中明确指出,禁止学生喊唱,保护学生嗓音。这就要求我们在歌曲演唱上下功夫,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更好地完成歌曲演唱。学习《种玉米》这课很有感触,主要是演唱方面。“我”在唱歌,要让听歌的人知道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这首歌要唱出鼓动性,演唱的时候要有一种我劳动、我快乐的感觉,采用低音高位来演唱。上这节课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愉快的感觉有了,歌曲的力度没了;一种是力度有了,愉快没了。这时,我从气息上和咬字上找,先从气息入手,让学生叉腰演唱。手摸着肚子,感觉肚子是硬的,字不要咬得太死,要注意愉快表现在脸上,力度体现在声音上,特别是“锄呀”、“割呀”这两个字音比较高,完成起来有难度,这时候用之前所学的气息来推就容易了,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情感这条主线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的美。

我很庆幸能从事这样一个传递美的职业,它让我感到快乐、幸福!这种快乐和幸福是师生之间通过情感撞击形成的,而音乐就是我和孩子们之间产生的快乐音符,它让我坚持,让我执著。

4.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四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因为,教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师生共同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予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那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更为行之有效。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得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例如:欣赏美国艺术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该片段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钢琴师在悠闲地弹奏钢琴,琴音平静、舒缓。音乐采用的是抒情慢板,感觉音符像在十指间不经意地流动。画面镜头对准了钢琴师,他偶尔抬起了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亮丽而清新,仿佛吹来一阵清风,画面中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金黄色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散落双颊,柔和的面孔上,眼睛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迷人。音乐在不时变幻,忽而温婉,忽而俏皮,又忽而激动。镜头在不停切换着:少女的发丝遮盖了眼睛,掠去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透过玻璃的反光照一照自己,然后偷偷地瞅一瞅有没有人看到。忽然,音乐悠然而止,此时画面中呈现出空空的玻璃仓口,音乐回到开始的主题,镜头对准了钢琴师的眼睛,眼神中透出向往和遗憾。继而,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由弱到强,热情奔放。画面中,美丽少女迎着海风,裙裾飘舞,翩然走来。这样一个音乐片段,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之电影艺术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出色演绎,充分表现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人性地反映出情感世界的渴望,使人们体会到恬静与祥和,令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

音乐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使学生情感得以培养。例如:反映人和自然、命运拼搏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心胸开阔,努力奋进;宁静、祥和的曲调可以使人平气合,沉静地对待一切。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情感教学,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三、创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培养。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于学生,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民主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爱好、特长、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人们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部作品”。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有许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我们在分析歌曲《夜晚的星》时,一位同学说“这首歌表现的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是五颜六色的,人们聚集到草坪上,欣赏夜晚的景色。”另一位同学立刻说“不是,不是,晚上人们都睡觉了,天上的星星从窗口照射进来,床边还有一大束玫瑰花。”我想,大概是这位同学联想到唱过的《摇篮曲》,那句“床头布满玫瑰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紧接着下一位同学说“天使穿着白色衣服,拉着我的手飞上了天,我看见了嫦娥和月兔,我还跟他们一块儿玩呢。”学生们兴奋地构画着生动的情景,气氛很活跃。这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当时正值傍晚,我们关上灯,教室里尚有一丝余亮。稍停片刻,活动室已寂静无声,我在钢琴上奏出一段舒缓、安静的旋律,然后进入歌曲的主题,随之我同他们一起动情地歌唱。偶然抬眼望去,学生们随着音乐伴奏晃动着身体,微闭着双眼,沉浸在歌曲之中,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当学生们走出教室的瞬间,仍感到音乐的余味,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时,又产生了对音乐活动的期待,对音乐美的新的渴望。

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路人,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师生要进行和谐的情感交流,共同演绎美好的图画。

情感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做、敢说的氛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允许学生说“不”字,不套用语文教学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旧法来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不能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学生,也不能苟同于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就拿《月光奏鸣曲》来讲,教授这首乐曲的老师大概都会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这首作品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而事实上,它只是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

一部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来完成的。同样,欣赏者只有对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音乐才能鲜活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感受,音乐将只是一个个苍白的音符,也将无法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启迪、引导学生的二度创作。有情才动情,有感才能发。当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你激情荡漾,而学生无动于衷时,不要埋怨学生。低头审视一下自己,那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试想:当教师只顾一味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没有顾及那已显疲惫的双眼,何来的激起?当教师只是墨守成规地克守着原有的教育形式,何来的思辨?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使人们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情感教学就是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勇敢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事物,友善地对待他人。热爱一切美的事物,珍视每一次的情感体验,留住每一个永恒的瞬间。

5.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 篇五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 1 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师 甜美清脆的声音结合优美的舞蹈,营造特定的氛围,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等,甚至引导几个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在班里面不但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也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审美的情感,在美的节奏和旋律中,学生仿佛真的进入了春天的真实情感世界里面。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思想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想途径。如:在欣赏《歌唱祖国》的过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有力的节奏,铿锵的演唱中,联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老师还要结合着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奋发图强。又如,在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时,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旋律中,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无限的爱和崇敬铭刻 在内心深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的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却不是十分显而易明的,它必须依赖于对它的创作背景及其内涵的领悟和体验。如小学音乐第十册《黄河大合唱》这一课,首先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到网上搜索,了解作者洗星海的生平事迹,课中,老师深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梢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之后,洗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不同作品思想情感之光,以丰富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老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气氛,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面地参与音乐活动中,一方面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

(三)、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在学习《摘草莓》、《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抒情歌曲中树立尊老爱幼的优秀 品德,以及在流畅的曲调当中,在善良可爱的主人公形象下,激发孩子对美好情操、善良品德的追求。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当中,要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在《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歌曲当中,让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和欢乐的心情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道德品质。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歌曲中,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成长中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老师一定要注意通过音乐教学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采取“移花接木”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空洞的说教,从而达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心灵的陶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来完成的。“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逻辑认识的积累发展了智力,情感体验的积淀则升华了精神。作为艺术审美的音乐课,实现情感愉悦是必须体现的学科特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培养情感的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以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完成。一方面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音乐作品的艺术蕴涵,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 情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把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诠释作品内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小学生的情感火种,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还应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只有教师先动了情,才能传染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有起伏、有高潮、有满足,是悲是喜均有所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6.情感教学之音乐课 篇六

———学习“八个精心”之教法初探

(新驿镇中心小学

杨蕾)

音乐是一种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用高亢明快的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伤的时候,低沉缓慢的音乐可以表达我们伤感的情绪,音乐是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音乐教学也应该是我们情感体验的课堂。如何运用情感教学上好我们的音乐课呢?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情感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师生能相互尊重。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保证与时俱进。教师的魅力不只是体现在知识层面上,在校园生活中,老师要和学生多接触,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作为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当你的孩子们热情的向你行少先队礼问候“您好”的时候,老师也应报以微笑回敬“你好”。看似简单的问候,却是最基本的情感交流。我们都是从学生期走过来的,我们知道,这简单的情感交流能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尊重你,喜欢你。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做到相互尊重、沟通无等级障碍时,也为情感教学做好了准备。

音乐课,不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课,而应看成是熏陶、感染、净化、感悟等情感体验课。在课堂《原谅我》教学中,我用故事贯穿课堂。先是讲述了自己曾经犯错的经历,请求朋友的原谅,紧接着我双手合十范唱《原谅我》,孩子们被带入故事情境中,听的非常入神。等范唱完,我深情的说:“孩子们,重新找回这份友情,老师很快乐。你们是不是也有和小伙伴们闹不愉快的时候啊,只要知错就改我们还是好朋友,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去找回曾经失去的友谊吧!”接下来我弹奏歌曲,学生闭上眼睛,用“呣”来哼唱,孩子们很用心,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我开始邀请他们跟我一起来唱响友谊的歌,孩子们双手放在胸前,祈祷着唱完这首歌,他们的真诚深深的感动着我。在课堂快要结束时,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主动站起来说要演唱这首歌,来向班上一位同学表达歉意,最后他们都伸出友谊之手,共同找回了伙伴间纯真的友谊。

7.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七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体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特征,无论人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体验到,离开了体验根本谈不上情绪和情感。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可以获得和培养。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能疏通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的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情绪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增进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反之,消极的情绪情感会破坏师生关系,破坏音乐课堂的和谐,降低音乐教学效率。表情动作是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情感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言表情。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表情动作,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情绪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欣赏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教师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教师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而有效的音乐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基本相吻合的基础上。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就音乐作品情感内涵体验而言,有感性上的体验与理性上的体验两个层次。感性上的体验是初级的、直感式的体验。这种体验只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情绪波动,使人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情感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在欣赏范围上也只能对那些很通俗的、浅显的作品起作用。而理性的体验是更广泛的,从多角度对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等加以高层次的理解认识,这种体验由于对作品情感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而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并从中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如在歌曲《阿西里西》的教学中,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彝族山寨,继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的盛况,最后播放课件《阿西里西》,让学生从感性上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通过教唱让学生体会“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的意思,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关注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作品起到的重要作用。创编歌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使一些优美的旋律赋予新生命。

(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还要求教师能把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与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就使音乐有了能够更强烈地作用于教师的情感的特性。只有那些在平日生活中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的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而那些情感冷漠的欣赏者,或是情感肤浅、对生活缺乏深刻理解的欣赏者,对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的音乐的欣赏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如在学习《游击队歌》、《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等革命歌曲时,我结合自己刻苦读书,最终考上大学的经历给学生讲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学生自然地了解了革命历程,激发了奋发向上、敢于拼搏的斗志;在学习《故乡的云》、《故乡的小路》、《那就是我》等思乡歌曲时,我融合进自己为了工作,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每当节假日时就非常想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三)人们由于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志向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情绪感受也会有差异。

8.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八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詮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予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那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更为行之有效。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得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例如:欣赏美国艺术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该片段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钢琴师在悠闲地弹奏钢琴,琴音平静、舒缓。音乐采用的是抒情慢板,感觉音符像在十指间不经意地流动。画面镜头对准了钢琴师,他偶尔抬起了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亮丽而清新,仿佛吹来一阵清风,画面中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金黄色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散落双颊,柔和的面孔上,眼睛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迷人。音乐在不时变幻,忽而温婉,忽而俏皮,又忽而激动。镜头在不停切换着:少女的发丝遮盖了眼睛,掠去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透过玻璃的反光照一照自己,然后偷偷地瞅一瞅有没有人看到。忽然,音乐悠然而止,此时画面中呈现出空空的玻璃仓口,音乐回到开始的主题,镜头对准了钢琴师的眼睛,眼神中透出向往和遗憾。继而,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由弱到强,热情奔放。画面中,美丽少女迎着海风,裙裾飘舞,翩然走来。这样一个音乐片段,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之电影艺术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出色演绎,充分表现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人性地反映出情感世界的渴望,使人们体会到恬静与祥和,令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

音乐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使学生情感得以培养。例如:反映人和自然、命运拼搏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心胸开阔,努力奋进;宁静、祥和的曲调可以使人平气合,沉静地对待一切。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情感教学,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三、创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培养。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于学生,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民主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爱好、特长、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人们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部作品”。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有许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情感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做、敢说的氛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允许学生说“不”字,不套用语文教学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旧法来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不能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学生,也不能苟同于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就拿《月光奏鸣曲》来讲,教授这首乐曲的老师大概都会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这首作品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而事实上,它只是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月光奏鳴曲》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

一部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来完成的。同样,欣赏者只有对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音乐才能鲜活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感受,音乐将只是一个个苍白的音符,也将无法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启迪、引导学生的二度创作。有情才动情,有感才能发。当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你激情荡漾,而学生无动于衷时,不要埋怨学生。低头审视一下自己,那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试想:当教师只顾一味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没有顾及那已显疲惫的双眼,何来的激起?当教师只是墨守成规地克守着原有的教育形式,何来的思辨?

上一篇:最美不过夕阳红——观《涉外大酒店》有感下一篇:采购面试技巧条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