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24-07-10

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共8篇)

1.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一

综合课程设计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软件基础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上机实践。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设计要点

1、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

2、学生必须仔细研读《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习)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

3、本次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独立完成,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程设计的时间计划,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

4、编程语言任选。

三、设计题目

1、集合的并、交和算差运

任务:编制一个能演示执行集合的并、交和差运算的程序。要求:(1)集合的元素限定为小写字母字符 [‘a’..’z’]。(2)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实现提示:以链表表示集合。

选作内容:(1)集合的元素判定和子集判定运算。

(2)求集合的补集。

(3)集合的混合运算表达式求值。

(4)集合的元素类型推广到其他类型,甚至任意类型。

2、停车场管理

任务:设停车场是一个可以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有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车停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车,那么后来的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要求: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以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信息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辆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车不收费)。栈以顺序存储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结构实现。

3、哈夫曼码的编/译码系统 【问题描述】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码的编/译码系统。【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I:初始化(Initialization)。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

(2)E:编码(En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fmTree中读入),对文件ToBeTran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File中。(3)D:译码(De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File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中。

(4)P:打印代码文件(Print)。将文件CodeFile以紧凑格式显示在终端上,每行50个代码。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编码文件写入文件CodePrin中。

(5)T:打印哈夫曼树(Tree printing)。将已在内存中的哈夫曼树以直观的方式(树或凹入表形式)显示在终端上,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哈夫曼树写入文件TreePrint中。【测试数据】

(1)利用下面这道题中的数据调试程序。某系统在通信联络中只可能出现八种字符,其概率分别为0.25,0.29,0.07,0.08,0.14,0.23,0.03,0.11,试设计哈夫曼编码。

(2)用下表给出的字符集和频度的实际统计数据建立哈夫曼树,并实现以下报文的编码和译码:“THIS PROGRAM IS MY FAVORITE”。

字符 空格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频度 186 64 13 22 32 103 21 15 47 57 1 5 32 20 字符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频度 57 63 15 1 48 51 80 23 8 18 1 16 1

【实现提示】

(1)编码结果以文本方式存储在文件CodeFile中。

(2)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显示上述功能符号,再加上“Q”,表示退出运行Quit。请用户键入一个选择功能符。此功能执行完毕后再显示此菜单,直至某次用户选择了“Q”为止。

(3)在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中,第一次执行I,D或E命令之后,哈夫曼树已经在内存了,不必再读入。每次执行中不一定执行I命令,因为文件hfmTree可能早已建好。

4、校园导游咨询

任务:设计一个校园导游程序,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服务。

要求:

(1)设计学校的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10个,以图中顶点表示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等相关信息。

(2)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查询。

(3)为来访客人提供景点的问路查询,即已知一个景点,查询到某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及长度。

5、散列表的设计与实现

任务:设计散列表实现电话号码查找系统。要求:

(1)设每个记录有下列数据项:用户名、电话号码、地址;

2(2)从键盘输入各记录,以用户名(汉语拼音形式)为关键字建立散列表;(3)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决冲突;

(4)查找并显示给定电话号码的记录; 选作内容:

(1)系统功能的完善;

(2)设计不同的散列函数,比较冲突率;

(3)在散列函数确定的前提下,尝试各种不同类型处理冲突的方法,考察平均查找长度的变化。

6、文章编辑

功能:输入一页文字,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静态存储一页文章,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 要求:(1)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2)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输出该次数;(3)删除某一子串,并将后面的字符前移。

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分别用几个子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输入数据的形式和范围:可以输入大写、小写的英文字母、任何数字及标点符号。输出形式:

(1)分行输出用户输入的各行字符;

(2)分4行输出“全部字母数”、“数字个数”、“空格个数”、“文章总字数”(3)输出删除某一字符串后的文章;

四、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 C语言》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c语言程序设计》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 高教出版社

《数据结构习题》 李春保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习题》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c语言与数据结构》 王立柱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语言篇)习题与解析》李春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二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 主要介绍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在这门课程教学中, 我们总结13年高职教育经验, 结合职业教育要求、专业特点和岗位实际情况, 将“1+5+1”岗课对接教学设计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 注重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 为行业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

“1+5+1”岗课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即“一核心、五个面、一接轨相结合”。“一核心”指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五个面”指课程教学围绕核心, 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职业防护、行为举止5个方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一接轨”指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1 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1.1 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 (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 , 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 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 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 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再结合行业标准, 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围绕核心, 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 课程目标设置

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 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 掌握护理基本技能, 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 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 教学内容构建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 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 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 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2]。

2.2.1 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 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 (静脉输液港) 技术, 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 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 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 在各项护理操作中, 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 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 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 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 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 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 扎止血带后, 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 使静脉充盈[3], 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 实践操作释义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 具有指导作用, 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 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 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 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4]。在该项内容讲授时, 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 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 通过实践, 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 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 cm处 (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 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 , 按压时间≥5 min, 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5]。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 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

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 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 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 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 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 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 (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 ,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 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6], 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 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 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 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 (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 , 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 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 双方目的明确, 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 具有客观性。

2.4 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 (主要是针头) 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 (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 ;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 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7], 自2009年起, 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 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 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 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 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 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 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手不可接触针头, 不取下针头, 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 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8]。

2.5 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 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 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 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 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 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 学会与病人交流, 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 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 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 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 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3 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 在毕业前 (每年5月份) 可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课程教学中, 结合该考试的内容, 分析考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实操。笔试内容、形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实操以设计的案例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 (如脑溢血昏迷病人的护理:心电监护、静脉输液、鼻饲等操作) 。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 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该课程部分的知识、能力考点, 提高考试通过率。我院近3年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2.0%以上。

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 其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方面都必须紧密追踪时代步伐[9]。我院护理专业课程教学通过“1+5+1”岗课对接, 能将职业岗位所需素质、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中, 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用性, 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 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 达到与岗位的零距离。近3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7.0%以上, 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岗位适应能力强, 毕业即可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Z].卫医政发 (2011) 96号.

[2]周丽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的比较[J].职教通讯, 2010 (2) :108.

[3]古秀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护理研究, 2004, 18 (6) :985.

[4]龚敏, 杨敏英, 郝静.基础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

[5]王玉红, 王洪平.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B) :36.

[6]于桂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 2008 (23) :23.

[7]王英.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J].护理研究, 2008, 22 (7B) :1787.

[8]区正红, 刘和菊, 闵筱辉, 等.开展临床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6) :261.

3.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三

《正数和负数》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上的第一堂数学课的内容。本节课开宗明义地指出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学生能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在一系列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中,复习和巩固小学数系扩充的历程,建立新数系又一次扩充的新理念,形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良性的衔接关系,这样既符合学生在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后一阶段进行数系的继续扩充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引入负数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学来进行描述,说明了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它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对新鲜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对未知领域探索的能力。同时,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当数不够用时,引入新数(正分数)的经历,并且也有用数学符号(字母)表示数(算术数或非负有理数)的基础。但是,对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并用来表示实际问题还是不太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数和负数表示量的意义,让他们通过思考、探究、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正数和0是怎样产生的,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感受分类思想,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联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数感与符号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根据这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利用微课程教学,借助CS、屏幕录像等技术呈现生活中诸多具有相反意义量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情境学会用正、负数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感受用正、负数描述相反意义的量所带来的便捷。鲜活的动画效果和图片展示,以及片段式的微视频,能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负数及互为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起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前测练习,了解微课程学习的大致流程

学生行为:独立完成前测练习,了解微课程学习流程图,思考并找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初步感知负数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之间的联系。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四人小组”会给予指导。

教师行为:边巡视边搜集学情,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引入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与负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程教学是把教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形成一个个微小的几分钟视频录像,让学生不再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其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任何时点、任何地点进行反复地观看。

2.观看微视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观看微视频,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行为:观看微视频后,各小组成员在中心成员的带领下交流学习心得,并探讨微视频中的每个学习任务和学习体会。重点交流如下几个问题:①小学中自然数和0是怎么产生的?整数和分数又是怎么产生的?②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③在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④2006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结束后,选几个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只展示对重点问题的看法。在任务的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③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教师行为:①边巡视边观察、记录各组学生的表现,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习小组,参与他们的讨论,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学生交流结束后召集学科中心组成员,让他们反馈学生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便进一步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与方向。②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体验负数的起源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利用负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本微课程的设计是基于概念教学为主导的新授课,微视频借助SmoothDraw和屏幕录像等技术呈现正数和负数这一情境,通过一张张图片概括出数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再通过飞机与潜水艇的动画,以及生活中的温度、收入支出、产量增长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感知负数的存在与必要,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2)通过微视频,进行例题精讲

学生行为:观看微视频,通过教师示范讲解,逐步感知利用负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行为:通过微视频,结合数位板进行例题精讲。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归纳结束后投影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串,结合数位板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数与负数的知识;借助SmoothDraw软件的操作,将例题直接以图层形式呈现,将简要的分析用符号语言和图形标注提示出来,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为了逐步示范解题规范过程,使用数位板边讲解边书写,以动态的显示效果强化数学解题的严谨性,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分类思想,拓展对数的认识。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借助多媒体实时解决问题

学生行为:课上,通过设置基础训练和提高训练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后,通过扫描学灵网二维码或者输入学灵网网址(www.xling.xn)登录学灵网在线测评系统(评价管理)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会即时出现,学生可根据测评结果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补充。

教师行为:通过学灵网在线测评系统,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并针对练习结果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而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灵网的“问答管理”栏目进行指导,或通过学灵网的“话题管理”“笔记管理”等栏目进行在线研讨。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在同伴之间互助解决。

设计意图:微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评价体系也可以充分借助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进行变革和创新尝试,可以在任何时点、任何地点借助多媒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和自动化评价,这是微课程的最大好处。同时,“多元评价”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亮点

本教学设计是在第十三届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要求以“微课程”为主要模式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相比,这次比赛将“自主学习任务单”调整为“微课程设计文稿”、“教学课件”调整为“微课视频”,同时增加了“微课程实施方案”。

在完成“微课程设计文稿”“微课视频”和“微课程实施方案”后,我们一方面不断反思、自查,另一方面认真研读其他团队的评价,使我们的设计呈现出这样一些亮点:

1.丰富对话,让文本学习走向深刻

传统教学更多体现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我们的“微课视频”和“微课程实施方案”则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进行多元对话,从文本到作者,再从作者到教科书编者,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递进中走向深刻。

2.渗透方法,让自主探究走向明晰

新课标中曾强调,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微课程实施方案”中,我们力求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统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方法,更有利于方法的内化。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微课程实施方案”渗透了多元对话这一方法;从细节上看,我们的设计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一理念。这些方法的积累,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倡导合作,让感悟体验走向丰富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在“微课程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学习的重难点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合作交流。同伴的智慧共享,让个体的独特感悟走向丰富。

4.完善评价,让主动学习走向积极

4.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四

王民川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7)

摘 要 本文就“项目式教学法”在《动漫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有实效性的研究和实践,提出适合职专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这种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技术修养和社会修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法 企业真实项目 知识点重构、教师行为引导、自主学习能力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对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作出了各种努力,其目标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何使专业实训更接近社会需求,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最近,我们对《动漫设计》课程实行项目式教学法,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项目的优化和知识点的重构整合,对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有一定的成效,它使我们的《动漫设计》教学得到了质的提升。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开发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职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由于项目式教学强调项目的实用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其实训的形式、内容与传统实训课程有较大差异。因此,如何设定实训项目?如何通过项目实训对《动漫设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都是需要我们在项目式教学实践中所研究的问题。

一、实训项目的设立——源自企业的真实项目

在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项目、技术资源来实现《动漫设计》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立。在课程设置中,我们选定某教育开发机构的《幼儿教育系列光盘》制作作为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我们对这一课件的整个制作过程进行全程追踪: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等环节。每个环节,都用图片、屏幕录制、录像等方式记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资料库;然后,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技术层次的定位,并结合学生的基础、实训环境的具体要求,完成了项目实训教案的编写和实训器材的配备。由于强调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实训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在项目实训中,我们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并以学生小组形式由学生自主确定项目,设计项目任务书、招投标文件、业务谈判、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项目验收等,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

二、项目实训内容的综合——知识点的重构与整合

以实际项目所设定的实训项目,具有技术的综合性。因此,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构,结合项目的技术要求将过去多个单独的实训项目整合,是构建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我们要考虑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在项目教学中已不是那样重要,由于一个项目往往要由多种技术手段、多种工作方法和多种工艺完成,有的工序还会有多种技术的交互,而项目的过程亦要求有序进行,因此,需要把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按项目的技术要求与工序要求作出整合。重新构建一个适用于项目实训教学的有序的综合性知识群,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实训真正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幼儿教育系列光盘》制作这一实训项目中,场景的设计、音频的录制与剪辑、动作的转换、光盘的生成等等;涉及到设计思想、技术原理、技术工艺、影视器材、专用工具等多个知识面,我们首先将项目里的知识点抽离出来,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知识点的排列,然后按项目的工序对各知识点进行了综合。

如在音频的制作环节,我们把音频设备、音频录制、音频编辑、音频转换等知识点作了综合,结合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确定实训的内容、实训的要求与实训的目标。我们将每一个工序都以实训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将实训任务书的内容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这样,整合后的知识结构不但保证了实训的可行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实训的有效性,对学生能力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知识整合后的要求,我们让学生的操作从局部开始进行,如一个图形元件的制作、一个按钮元件的制作、一个影片剪辑的制作,然后再扩展到一个场景的制作,力求达到整合后的知识与技能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略高,让学生不断提高与进步。

三、项目的有效评价——学生全面能力的形成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只看结果,而且往往只是以成绩作单一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病是显然易见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评价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但是,究竟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最理想的?目前还在探讨中。

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评价允许异步发展,应该多元化;学生发展具有主动性,评价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外部推动,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应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由于项目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的实训教学,因此学生的全面能力就成为其评价对象。我们在《动漫设计》项目式实训教学中建立了以能力为目标的评价指标,它不但包括了学生的技术能力,也包括了学生团结协作、责任心、认真与创新等非技术能力,同时包括了学生在社会、人文方面的能力。每完成一个工序,我们都让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小组进行集体评价,最后由指导教师作客观评价。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的活动,因此评价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就教师而言,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件认真细致的工作,必须对每个学生的项目实训过程作全过程的跟踪,在项目实训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及时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和进度,及时记载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交出学生满意的评价书。

四、项目实施的关键——教师的引导行为

要使项目教学成功,教师的行为十分重要。教师的引导行为要作做到适时、适度、适法。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片面的知识传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当顾问和协调者,要通过行为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帮助学生按确定的计划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职业行为,提高全面能力。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要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要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同样一个项目,我们给各组的难度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偏向平面设计、有的偏向脚本编写、有的偏向影片设计过程。不同的组别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再通过各组之间交流、讨论,让每组同学都领会和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法。其间,教师起到引导学生更广阔的发散思维的作用,这对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极大益处的。

项目式教学法逐渐在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上深入开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项目式教学法,与企业加强联系,累积真实项目素材,更加完善适合职专特点的教学方法研究。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5.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五

1

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听说训练的最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设计题

2

北京将在召开奥运会,请以“北京奥运”为主题设计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如:模拟奥运会场,导游、解说员)编小报(突出北京文化)、作文、口号、搜集资料

告知孩子搜集信息的渠道――全体性 、注重合作、注重语文性。

2、《赠汪伦》的教学思路,综合评述教学过程。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htTp://www.wenku1.com/news/55D63FBDE009D71F.html《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答:优点:1、教学方式和平时的不一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作者动用了很多教学资源,音乐、美术,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

问题:1、没有语文性,语文本体性弱化,没有指导怎样把诗读得有滋有味,重点字词的理解

2、多用课件,第二步中看情境使用时机过头,一览无余,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6.书籍设计课程总结1 篇六

班级:

学号:

姓名:

刚开始接触书籍设计,我们只知道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最后把插画设计也算进去,觉得做一本书很简单,通过学习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书籍设计是立体的也是平面 的,这个立体由很多平面组成,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书脊三个面,以外到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每一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 以美的感受,这让我明白了网格的重要性,想当初葛教师给我们上网格课的时候我还不屑一顾呢!等到自己排版的时候才知道网格在排版上的作用,根据不同类型的书,可以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吸引读者的眼球,呆板的排版则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书籍装帧设计是我们平面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这6周时间里,我们主要对成型工艺、版式设计、整体设计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强调书籍设计的形式与阅读功能、平面特性与立体形态之间寻求和谐关系。为了使我们的设计能符合现代书籍加工工艺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实用性的设计能力,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了印刷厂和装订厂。通过对书籍加工过程的具体接触及部分示范,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书籍整体性设计的意义。为了提高我们的空间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老师搜集了大量的优秀书籍实物和图片资料。从书籍平面到立体型态的塑造、从设计到加工工艺等,通过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创造性的设计能力。

书籍成型工艺、书籍装帧、印刷工艺、字体编排与设计型成的总体上的书籍工艺此类课程,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书籍的制作与发行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是出版美术专业的主要课程。

不管是设计、印刷、装订,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该课程的整体性,各各环节紧扣缺一不可,对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艺术修养、文学修养,以及对消费人群的心理把握无不是一项巨大考验。

书籍装帧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了书籍设计与装帧艺术,深刻地感受到了该课程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整个课程的布局,从 对书籍的深入了解到对它的设计,再进行印刷,最后装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我们各自特点,从整体到个别的辅导,使我 们对书籍装帧能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们了解到书籍的制作过程与流程等的相关知识,以后对书籍也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对于未来都具有一定影响。

它同时也是一门工艺艺术,没有书籍装帧,一本书也不可能成型。通过我们对书籍成型工艺、字体编排与设计、印刷工艺的学习,使我们更 深入一步的了解书籍装帧,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统一性。整个课程的布局,从对书籍的深入了解到开始设计,再从图形、文字的编排、处理等不同方式进行设计,最 后到书籍的印刷和装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该课程的整体完整性。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了我们浓厚的设计氛围,以及耐心地指导,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此 课程的学习及深入,了解到了书籍工艺一系列制作流程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书籍装帧”课程六周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对此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更难得的是,老师对此课程的研究和探索,能把知识更直接、更形象地教授给我们每一位同学,同时也保证了此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个人认为这一课程都有其不可获缺的重要性,必须整体把握才能使最后之作品更加完善,所以在思路创新的同时,多借鉴以往成功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毕 竟书籍的作用不公在于艺术欣赏,而且肩负传递信息,记载历史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以后可能会比较少的接触书籍工艺,但比课程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具有着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我对此课程的几点看法: 1.讲课的形式:首先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图文并茂,并针对于重点能重复强调,能使得我们起进一步深化。

2.教学方法:此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互动的形式,师生间零距离交流方案。并将方案通过投影仪进行分析讲解,同学间相互学习,探讨。

(1)了解“书籍”的几种结构和形式,搜集分析一些“书籍装帧”的资料,(2)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搜集一些特殊材料的“书籍”,将其进行分类,更进一步深入。(3)在了解了一些资料的情况下,由我们亲自动手制作(精装、平装、特异)三本书籍,主要针对封面(封套、护封、内封)、环衬、扉页、目录、勒口,及正文的编排等等,都得到了训练。

3.此课程所达到的目的:此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班级每位同学最后都独自完成了2-3套作品,同时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也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

4.针对“书籍装帧”教材的看法:

(1)对于初接触“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2)此教材以解读的形,直观、容易理解(读图为主)。

7.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七

一、“1+1+1”模式

1.课程定位、课程设置

学院规定,英语课程属于必修公共基础课程。课程设置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和职业需求为主线,开设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英语选修课程。基础英语属于通识课程,学时统一。行业英语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学时因岗位英语需求而定。英语选修课程包括 “专升本英语”“英文电影赏析”等。

教 、 学资源库: 教学课件以及教师自编 。

2.教学模式

学院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第一,统一组织新生进行入学英语测试。以系为单位,根据测试成绩,确定分层基准分数,进行分层、分班。第二,明确分层后班级学生名单。第三,根据实际需求,组织分班调整测试。第四,统一将分层后班级的学生人数、班级构成、学生名册、授课教师、授课地点等资料发送教务处、督导室、系部、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第五,分层教学计划制订小组根据学生实际英语基础,统一制订基础班级、提高班级教学计划。

注: 分层班级学生 、 任课教师信息管理 。

3.评价方式

第一,学院统一组织基础班级学生第二学期,提高班级学生第一学期参加B级测试,鼓励提高班级学生第二学期参加A级水平测试。第二,完善考试考核机制,提供免修标准。提前通过B级或相当于B级水平社会英语考试的学生,可申请英语免修资格。第三,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的比例,将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的比例调整为40%、20%、 40% 。第四,增加实践考核内容。

考试: 基于学院英语教学需求的试题模 。

二、课程模式改革成果

通过改革,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提高。自2012年起,学院B级通过率连续超出北京市平均通过率10% 左右。 学生出色完成了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的英语讲解服务工作。2011年起,学院分别荣获第二、第三、第五届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北京赛区比赛”特等奖、二等奖、全国三等奖。

三、模式评价

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模式改革受到了专业和同行的肯定。90% 的专业主任认为改革较好地解决了生源英语基础差异较大问题,英语课程教学在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取得了成效。由于教改成效明显,学院现为北京大英会高职高专分会副会长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外指委委员单位。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推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过五年基于平台的公共英语课程教改实践,确立了基于学科平台的“1+1+1”|公|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善了教学效果。

8.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后MOOC时代 高职院校 “2+1”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86-03

一、背景分析

(一)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阐释了“2+1”教育模式的概念,即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年时间中,有两年在校进行理论和操作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该模式突破了学科模式的框架,将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符合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取得了“2+1”>“2.5+0.5”的良好效果。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由原来的两年半压缩到两个学年,为了能够与企业顶岗良好地衔接,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了反复多次的优化整合,既要在时间上严格把握,又要保证学生所学所得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既要打实理论基础,又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短时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后MOOC时代的教学形式。MOOC由于具有大规模(M)、开放(O)和在线课程(OC)学习的特点,成为高职“2+1”模式下予教予学的一个有利工具,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推广使用。特别是后MOOC时代的来临,MOOC已经不再以单纯独立的教学形式存在,新型教学法如翻转课堂、项目驱动教学等,使得MOOC由完全自主学习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模式转变;同时,MOOC平台的发展呈现多元多样化趋势,平台功能也不再受限制于传统的MOOC平台模式,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创新;并且随着线上在线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样化,MOOC平台上很多在线课程都纳入了相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学分认证体系,与线下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这便让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从MOOC教育平台转向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对基于MOOC教学平台的高职“2+1”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线上线下互补、离亲交互”的混合式课堂和教室,从教学定位、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于MOOC平台的高职“2+1”项目教学设计

(一)教学定位应结合高职特色,适应专业需求。调整MOOC“对课不对人”的普适性,高职高专MOOC平台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和个性特色,适应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课程的目标设置应具有职业定向性,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侧重应用技术性,课程组织强调实践,课程实施中充分体现产教结合的高层次。

在当今智能时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创造性地将课程内容、教育技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要素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开展智慧学习与智慧教学,体现开放、参与、体验、协作和分享的思想。

(二)教学组织要有针对性,线上线下离亲交互。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应该针对岗位群进行设计。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例,将学生的学习阶段分为两个环境先后进行。第一阶段为在校两年,该阶段主要在教室和实训室完成校内的基础课的学习,专业课程围绕电工操作证、维修电工中级证开展理论和实操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企业顶岗一年,该阶段则在网络平台和企业车间完成相应MOOC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特别要强调的是,企业顶岗阶段学习课程的开设应该从大学课程向企业合作的、岗位培训性质的课程转移,针对学生实习企业的特点,如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设备及技术要求等,合作开发1-2门在线学习课程,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和辅导,线下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同时还可以利用企业师资和设备进行请教学习和操作练习等。表1中根据近几年学生顶岗企业分类,列出了5门上网课程,每门课程均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完成相应的学分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制作上尽量短小而精致,把握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将整门课程内容进行分割,选择能让学生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的,不需要在课堂听老师讲授传授的知识点、重点内容进行线上传输,每个教学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用时10-20分钟,尽量做到有书写、有讲解、有仿真或现象演示,使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既可以当作岗位实习之余的知识补充,也可以成为工作任务的参考资料。

课程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重新构建学习的流程,将以“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向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改变传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划分为输入—内化—输出三个阶段循环。“输入”和“信息传递”由学生在线上的慕课平台进行,教师不仅提供理论教学或者演示操作的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辅导答疑;“内化”和“输出”则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来完成,线上的知识测评、同学之间的讨论、线下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切合实际项目或者真实工作场景的验证等,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过程;最后以“输出”为导向,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自我调整,进行课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个人能力与MOOC质量获得双重提升。

(三)教学评价张弛有度,质量至上。网络平台课程若单独依靠技术监督,则并不能保证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考试和学分认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课程的考核除了线上的各种评定意外,还应该兼顾现场测试。

图1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为例,给出了该课程期评成绩的组成框架。

学时考核是课程成绩评定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内容的80%以上方可参加学习期间MOOC平台的各项考核内容,在限定时间内学时未达到要求者,该门课程记为不通过。

线上每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必须参加MOOC平台上该项目的互动交流和在线研讨活动,由教学实施中所在的网上学习小组或面对面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实习场所和工作岗位合理划分)进行匿名评分,主要考核该学生是否发起话题、是否踊跃参与话题、是否提供有效发言或指导、是否提出建设性意见或个人反思等方面,取平均分记为形成性互评成绩。

每个慕课教学视频后面提出2-3个相关的小问题,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过程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及时复习回顾,又能够对自己的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及时查缺补漏。同时,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也能够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生成分析数据,帮助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线上打分,计入学生作业成绩。

按照章节设置在线的阶段测验,每人有三次测评机会,取三次测评的最高分记为阶段理论成绩。

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在线提交一份案例报告,该案例必须是与本课程相关的、含有问题情境的、在岗实践阶段的真实案例,可以是利用所学知识正面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也可以是未能解决的或者效果不理想的、新生成的问题。案例描述必须真实有效,报告不拘形式,可以提交带照片的设计文档,也可制作带解说的短视频等还原现场作业情况。

在课程结束后的20天时间内,由指导教师按照地域分布组织现场测验,记为期考成绩。

按照各个成绩所占比例,综合计算课程成绩,通过课程综合考核,则获得该课程相应学分。在限定的时间内,任何一项考评不通过,该项目(章节)学习无效,只需重新学习相应项目(章节)内容;若综合评定成绩不合格,则课程学习记录清零,学习从头开始。

三、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思路

(一)视频内容的选取与制作。慕课视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以及最终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讲授者能够把握全局,将整门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细化为若干尽量独立的小知识点,特别是加强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合作,将每个知识点针对性地设计到真实的案例或者项目中。力争做到20分钟的时间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但是能集中说明或解决一个问题。

视频中的教学组织要改变接受型学习的模式,不能只是录制一段教师课堂上讲授活动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展示一段学习的过程,要包含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视频中内容的展现形式可以是音频、文本、PPT、动画,也可以是现场的操作演示,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中设置周期性的话题讨论与作业,师生互动,要有基于软件的测验、作业和讨论组。

(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高职MOOC平台在教学中的推广使用将使教师负担加重,教师除了常规备课(备内容、备课堂组织、备话题、备作业与习题)外,还需要录制视频,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进行课程信息维护与答疑等。从传统课堂转到网络教学,教师要经受很大的考验,既要把握全局,综合考虑,熟悉课程内容,还要灵活使用各种制作工具,个人能力也需要大力提升。

实际上,在这种终身学习的新方式之下,教师也成了一名学习者。除了要对课程知识熟悉、教学业务熟练外,教师还应该着重学习技术,学习交流。技术是教师的利器,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丰富和更新教学手段,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帮助教师从网络平台和电子表格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教师资源走向;而重视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交流,则首先应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其次能够适当抛出问题并纠正学生的误解,最后还需要能够在互动交流和在线研讨活动时给予学生合理、恰当和正确的学习与方法引导。

(三)学生学习持续性。基于MOOC平台的课程学习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保障学生持续学习除了课程的制作质量、对学习者的吸引外,还可以通过开放部门专业核心课程,将课程学习与学校学分挂钩,学生必须在所开放的专业课程群中选修满一定的学分,并在线上线下完成并通过考核,方能给予毕业。

四、结束语

对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开发基于MOOC平台的高职“2+1”人才培养专业在线学习课程,作为一个可扩展和开发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岗位在线培训,以更低的成本使员工了解更多知识,更快进行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教师来说,整体上降低了重复性劳动量,丰富了自身的教学手段,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来说,随时随地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使学习更加有目标、有方向,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价值提升,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协作的能力。特别是随着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伴随移动数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后MOOC时代基于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这种教学方式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张广红.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

[2]申灵灵,韩锡斌,程建刚.“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及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3]王玉峰.基于MOOC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

[4]罗敏,李斌,张俊峰.浅析MOOC课堂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5(29)

[5]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

[6]高职教育信息化.终于把“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说明白了[EB/OL].(2014-05-26)[2015-03-08].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ef0120102vqsn.html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车间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李翠翠(1983— ),女,山东蒙阴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

上一篇:学校校车机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下一篇:领导干部就职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