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2024-10-01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共9篇)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一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总结

袁志均

今年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学习,经过几天的学习,我获益匪浅。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书的理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次培训结束了,但令我记忆深刻,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大的方面的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学会了更多的思维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能力‛,人们很直观地认为是‚上课期间教的东西能让学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但是,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而我们如今所提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上,这儿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1

其次是整合性教学,‚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再次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常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必须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 根据本次培训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的课堂教学,总结了教师上课应达到的几点要求:

第一,引导好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要对学生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结合课本和练习册把下一章节先大体了解,在新课程学习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第二,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40分钟,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更多地进行师生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散乱。

第三,课后复习。通过各种练习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好本章节的内容,便于下一章节更好的学习。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而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二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工程实践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今后一段时期,它将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1]。青年教师作为祖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2]。虽然全国各有关高校都进行了“卓越计划”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如何结合“卓越计划”,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特点制定适合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质与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亟待研究与解决。

1“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动涉猎多个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

(2)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需要弥补自身能力缺陷,长期投身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积极参与各个实践环节,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4],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具备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更加“接地气”地深入企业和社会,积极寻找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

(4)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青年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5)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学习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的先进国际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学方法。

(6)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敢于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学能力素质。

2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们经历着时代转型期的各种多元社会思潮和压力的挑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坚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标,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青年教师面对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现实问题时,理想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此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因此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当前青年教师更加重视科研的形势下,在评职条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甚于横向课题的研究,更喜欢发挥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特长,封闭在实验室内,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探寻创新的思想。极少一部分青年教师能够长期投身于企业的交流沟通,安心的深入企业之中,虚心听取现场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很难正确反映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经过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设计了以下相关层面培养方案。

3.1院系培养方案

(1)实行导师制。所在单位要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

(2)纳入团队培养计划。推行“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人才组织和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调研、申报、研究及实验等环节,扩展工程实践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体会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和物理意义,有助于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3)搭建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鼓励参与国内与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工程教育能力。

(4)实施课题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和主持课程改革建设,明确所承担课程的定位,准确理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环节,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5)优先资助出国研修。分批推荐和资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开展合作研究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科研能力。

3.2学校培养方案

(1)完善岗前培训。高校应该适时改善岗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为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鼓励和监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培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

(2)优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适当减轻青年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改变过去单纯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科研论文,逐步转向侧重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建立起满足“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

(3)增强校内实践教学。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体验和创新过程,长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此外,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和研究室平台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设计和操作能力。

(4)配套激励机制。明确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回校后,考核与津贴分配上切实保障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健康成长。

3.3企业培养方案

(1)配备现场导师。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践基地,为挂职青年教师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现场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

(2)安排工作任务。让青年教师亲自承担适当的企业工作任务,参与企业生产相关专业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及修理等各个实践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3)提供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充分利用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创造和提供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和制造的机会,增强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和开阔工程实践视野。

(4)选送“双师型”青年教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教师渠道,企业选送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同时利用高校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氛围,不断拓展“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工程科学知识,回到企业后,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4结语

建立一支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首要问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院系、高校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协同规划、合作与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2]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3]曾丽娟,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30(6):100-103.

[4]程恩富,谭劲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红旗文稿,2016(1):13-19.

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阅读分析 提问艺术 书面表达艺术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转变,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有人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演员要有说唱做作,跌打滚爬的功夫,教师则应具备听说读写的本领,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表演艺术。语文课教学,语言文字技能性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能说会写,善分析综合的真正本领。特别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小学语文教材的难度加大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就更高。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

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的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说话口齿清楚,意思明白,简短扼要,用词确切,教师本身就应先做到这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常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善于表达,说起话来干干巴巴,平淡无味,这就不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详细斟酌自己的语言,关键地方一字一句都要推敲,力求做到深浅适宜,形象生动。

2. 阅读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是语文教师要有远远高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评价一篇作品,剖析一个人物,辨别一个句子,解释一个词语,甚至像前面提到的听取学生的发言,都需要分析。对一篇教材,如果教师自己还不能掌握中心和重点难点,只是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去教,重点难点讲不清,非重点难点反而大讲特讲,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精讲多练,这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划分段落,要求学生分的和教参书或教师分的一样,而不是考虑学生分得有没有道理。本来有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标准,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再如,让学生概括段意或中心,也要和教师的答案一字不差。其实,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若干点,也可以并为一个问题,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把主要思想归纳出来,至于文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措词。有些教师为什么处理得比较呆板,主要还是没吃透教材。阅读分析能力是从阅读分析的实践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多读点好文章,经常进行阅读分析和自我训练是不断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3. 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亦包括书写方面的能力,教师的字写得好坏,对教学影响甚大。有人说学生的字往往像教师,这是因为学生天天看到教师的板书,接触到老师批改作业的字,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呐,特别是教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的板书尤为重要,必须写得清楚方正,做到横平竖直,提撇分明,结构匀称,为学生做好示范。此外,教师还要掌博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如果教师写倒笔画,学生也就跟着写倒笔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但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还要会写毛笔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并会运用这些能力去培养学生,这样才算具备了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基本功训练要着重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抓好导课

语文课教学贵在一个情趣,情趣浓,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开讲”,善于“导入新课”,善于一上课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例如讲小学教材《瀑布》一课,四川特级教师李吉林是这样开讲的:“我们南通有小河,有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奔腾着,大海的浪更是波涛翻滚,它们都不停地向前奔去,而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你知道这是什么?”有学生回答说“瀑布”。老师说“对”,是“瀑布”。“有谁见过瀑布?”老师紧接着因势利导地这样说:“有的同学一定会想,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样的导语,感情充沛,启发性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张开了求知的眼睛,恨不能马上身临其境浏览一番。这样导入能迅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问门,会使孩子们在整节课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昂奋的状态。

2. 注意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们必须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提问就是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好的作品往往都有高潮,分析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有高潮,高潮部分往往能通过精当的提问,把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想与课文作者的思想沟通起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的艺术,常常集中表现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上。

3. 板书是语文课教学的微型教案

语文课教学切不可忽略板书这一基本功。好的板书也是一项精湛的教学艺术。

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设计板书。备课时把板书设计好,就是一份“徽型教案”,教学要点了然于胸。课堂上,它与讲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能打破口头语言稍纵即逝的时间性限制,给学生留下思考理解的回旋余地,能帮助学生记好课堂笔记,便于他们复习、巩固和记忆。另外,教师整洁、美观、条理清楚的板书,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因此,设计和运用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四

“十二五”(2011—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训 讲 义

培训教师:赵庆壁

2014年03月29日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训时间: 3月29日 培训内容:

第五章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训课时数:2课时 授课教师:赵庆壁 培训过程:

第一课时

培训内容: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研究

(一)教会学生“会学”的意义

1、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必须在较好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好“会学习”的本领。

2、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工具 要学习,教育会学习,不会学习,等于没学习。

3、教会学生学习是面前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一旦掌握了“会学习”的本领,就会达到愿学、会学、乐学、快学的理想境地。

(二)教会学生“会学”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1、教会接受式学习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 学生如何掌握接受式学习:(1)教会学生听课;(2)教会学生掌握辐合型、辐射型、创造型三类学习方法。

2、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第二,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能结构;

第四,使学生从小就学会“发现式学习”的方法。作业:

1、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践,讲一讲你是如何教会学生听课的?

2、简答: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都有哪些?

第二课时

培训内容一: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会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会学生听课要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2、教会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辐合型学习”方法、“辐射型学习”方法、“创造型学习”方法。

3、教会学生记忆(“脑内形象化”记忆)

一: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静态过程——图像形成过程。二: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动态过程——图像连接过程。三: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价值过程——图像网络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

4、教会学生思维:材料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因果发散、关系发散、变态发散。

5、教会学生自学

(1)教会自学的意义:第一,获取终身受益的工具;第二,自学的知识扎实;第三,自学能开发潜能;第四,自学能培养意志品质。

(2)教会自学的内容:第一,教会学生自己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教会学生多向思维。

(3)教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第二,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第三,激励学生自学。

(4)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案例。

“走在教学前面的学生超前自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提纲》编写,二是教师的激励、训练和检测。

(二)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发现式教学是指学生不是通过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结论,而是依靠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智慧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步骤一: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一个或者一些有水平的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再由学生研究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步骤二:分解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点,激活学生探究的动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 力,明确发现的目标,使学生达到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又能经过研究、思考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理假设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假设,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步骤四:检查假设

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检查、补充或修正,如有不同观点,可展开争论。

步骤五:做出结论

在比较、分析、推理基础上,在探索过程中得出结论,提取原理。培训内容二: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教师反思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程度,自我评价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状态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快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课后教师认真反思这种氛围的“到达度”是十分必要的。

1、反思:(1)从课的开始到终结是否都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激情?(2)全班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教师在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是否有失误?是否不到位?

2、自我评价:(1)通过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哪些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2)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动力提高的作用如何?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

(二)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授人以渔”,自我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水平

教会学生学习并非一日之功,每一节课却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所收获,因为学习能力既能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又是今后人生的生存工具。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价值观重要体现。

1、反思:

(1)本节课教学是否注意了交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2)本节课是否注意了因人施教?

2、自我评价: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思路上有哪些提高?(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 作业:

1、教师应如何培养与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

2、教师的课后反思应反思些什么?

5.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五

心 得 体 会

赫章县铁匠乡响水小学教师 苏怀艳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理解,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思想和认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一、本书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教师的定位关系到课堂是否有效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 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 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 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 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 1

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 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 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 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 保证; 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让氛围真正服务于学生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 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 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 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 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 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课堂教学手段。

一堂课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 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

1、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2、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 教学能力。

3、整合 2

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 教学能力。

4、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第二课时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 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

6.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六

罗亚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构建服务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坚持公平与效益并重,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学习目标及要求

1、明确教学设计原理;增强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2、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

3、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四、学习内容

第一章

课堂教学能力研究

(一)导引

课堂教学能力界说

(二)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第二章

《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1、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2、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教学设计的标准

(二)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课例分析(三)案例

(四)反思与自我评价

五、措施

1、不断总结和反思,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的东西转化为经验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抓理论学习、促观念更新。

3、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

4、期末认真总结,认真体会,不断完善自我。

5、同步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学习笔记,6、积极讨论问题。

7.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七

一、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也是教师培训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有赖于亲历亲为的教学实践, 更与他们的阅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便是可以丰富学员头脑中的案例知识, 它既能为学员提供各类优秀的教学设计, 也能为学员提供反映目前中小课堂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设计环节。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选用的案例一般都具有时代性, 其中展示的矛盾或问题是当下人们所普遍关注的, 也是其他教师可能遇到的。如目前所关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坚持发展性评价”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读和分析, 学员能了解新课改关注的主要问题, 当他们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或实践时, 案例情境会在头脑中不断再现。这些案例情境能使他们对科学的、艺术的课堂教学的理解更形象、更具体。可见, 案例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各科教学都有适合本学科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但具体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 但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师培训中学员通过阅读案例不仅可以在观摩中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而且他们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在交流中学习, 在讨论中增长智慧, 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者实施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讲清楚某一教学原理的基本观点, 而是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剖, 引导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或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或途径。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 而是活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目前, 普遍认为教师不应再是教书匠, 而应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学员就一定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 好的案例一般都具有典型性, 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如发展性评价专题、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专题等等。案例越典型, 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 蕴涵的道理就越有回味, 也就越具有研究价值。但无论多么典型的案例都要蕴涵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之中, 学员必须认真感受这一情境, 经过自主研究、小组讨论研究和全班交流等环节, 多角度地考察案例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创造性地找出隐藏在表面情形后的更深层的教育教学问题。培训者引导学员分析案例的目的不在于得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或最佳答案, 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 郑金洲指出:案例教学“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③

四、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随着人们对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 培养反思型教师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界的一种共识。教师不应是以往的那种教书匠, 而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或智慧型的教师, 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隐藏在这种实践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深思,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 有学者指出, 案例讨论之所以适于促进学员的批判性反思是因为它包含有对话④。案例教学是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展开的, 通过对复杂的教学情境的分析、阐释、倾听和质疑, 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对案例内容进行反思, 而且也可以对自己的分析、决策进行反思。“无论是在职教师, 还是未来的教师, 通过讨论案例当中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就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 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⑤案例中常设有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 或者是引人入胜的, 或者是发人深省的, 有时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体现矛盾解决过程的曲折性, 也可能有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方法一般都具有“两难”性, 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落花生》一文, 教师一般都会问学生“喜欢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的独特体验往往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而《课标》指出既要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中常常会为此陷入两难境地。案例教学能把这种“两难”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 学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会结合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反思执教者的教学行为, 还会不自觉地反思教学实践本身, 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教师如何引导才能使教学走出“两难”境地等。因此, 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学过程, 形成经常对自己的缄默性教育知识进行反思的习惯, 有助于反思意识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不会合作, 更重的是我们缺少合作的意识, 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培训者和学员通过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从案例教学实施的步骤来看, 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课堂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主体, 一般包括呈现案例、个人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小组讨论是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 全班讨论是全班学员合作的过程, 一般将这两个环节合称为案例讨论阶段, 主要包括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和讨论如何实施三个环节, 此阶段是课堂实施的主要阶段, 也是培训者和学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阶段。可见,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主要以合作的形式为主, 学员分析案例的过程也是他们增强合作意识, 掌握合作技能、技巧的过程。

六、案例教学能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规律, 但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具体唯一的, 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情境,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解决方案。因此, 学会面对新的情形, 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可以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分析、思考案例中呈现出来的疑难问题, 通过案例讨论逐步学会如何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遇到类似的情境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但无论他们已经分析了多少个案例, 都不会遇到教学情境和背景完全相同的案例, 无论掌握了多少分析案例的技能、技巧, 都不会有现成的方案可以拿来直接用, 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情境。中小学教师每一次分析案例的过程都是一次创新和挑战, 这一过程能使他们习惯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 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增强其应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摘要:随着我国对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 案例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价值也逐渐凸显。案例教学的主要价值之一就是能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培训,能力结构

注释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5.14.

2邵光华.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5) 56.

3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29-30.

8.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八

【关键词】高等师范 体育教学 讲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2-02

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实践表明,在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由不同的体育教师教授教学效果也不同,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解能力不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高校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大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因此更要注重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所以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学中讲解能力的研究,正确掌握院校的培养目标,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学习和训练,努力提升自己的讲解能力,做学生心中全面型的教师。

一、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好讲解的内容和方式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就是教师通过把握教学关键,利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的概念和方法。有效的讲解不仅能够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将道理、知识清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将学生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思想意识的提升同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当前,素质教育对师范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就是精讲多练。由于师范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相关的体育知识,也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概念、要点和方法,既有人文知识,也有自然学科的知识,既涉及音乐美学学科,又涉及营养保健学科,特别是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使得讲解更为复杂,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讲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讲解方式讲。比如篮球教学中的肩上投篮动作过程,教师可通过事实性讲解的方式,以层次分明、有条理、直述事实的语言将运动技术概念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教师可采用解释性讲解方式,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解,以具有解释性、说明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取透彻明晰的道理;学生训练完成后,可采用总结性讲解方式,对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进行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总结,以此来形成完整的概念。教师只有把握了讲解内容并准确掌握了讲解方式,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能力也能得到一定锻炼。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个人的知识程度,一个人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层次才会更深,所以对于师范高校体育教师来说,渊博的知识是自己讲解能力得以提升的源泉。上文说过,高校体育是内容较为丰富的学科,教师需要明确自己讲什么、怎样讲,那么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较高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还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把握关键、妙语连珠,进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体育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同实践的过程,而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实践,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更是离不开实践,基于此,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通过总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育运动实践转化为语言,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更加信服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应当吸收成功教学经验,根据师范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对其加以完善,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讲解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表达技巧也非常重要,应当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生动活泼、富有生趣。通常,体育教学是在室外完成的,教学环境比较复杂,运动场外、场内的一些事物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变化语言的节奏和语调,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纯的口头语言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讲解过程中配合准确、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在教学生直腿翻滚动作时,仅仅用语言讲解学生很难将动作做准确,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使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点。体育教学的讲解切忌盲目性,应当把握最好的讲解时机,善于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在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做出讲解,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正面认识体育锻炼、准确掌握运动技术,比如学生正在练习动作,如果这时教师突然讲解必然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从而打破学生动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把握准确的讲解时机非常重要,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学习,不断实践和体会,将具有建设性的经验和语言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准确了解体育知识、运动技术的概念、要点、方法、战术以及教师的教学意图,促进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讲解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当然,每个教师的讲解能力都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不断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学习、训练出来的。作为一名师范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学会分析学生特点,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实践,学习各种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得当的讲解使学生对运动技术概念和方法掌握更加准确,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综合型教师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志伟.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讲解设问能力[J].考试周刊.2013,22(16):127.

[2]张国柱.体育教师的基本功——讲解与示范[J].管理学家.2011,15(8):224-225.

9.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 篇九

《教师课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共12学时)

主讲:李琼学

赫章县安乐溪乡中心小学

主题: 导论——第一章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4年 4月2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课堂教学能力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界定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属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版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的能力等等。夸大一点说,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

三、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四、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五、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六、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

第二学时

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世界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神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虽然各学科相对独立,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文理两大类学科相互交替进行,从学生综合素质意义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团体赛‛的中心。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排列有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段也是如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鸡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意识,知道该如何去学习。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不是‚只是本为‛教学,而是‚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有最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教学能力直接体现教师之间的明显差异,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主题: 第二章 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4年4 月16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所谓‚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指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双基‛似乎就能满足社会需求。然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已经转移到应试教育。培养出缺乏技能和想品德修养的高分或者低分的‚低能‛人。现在教学主张,要培养出文明幸福的人。总之一句话:必须把一切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配制一把打开心扉和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

(2)在教学任务方面,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知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3)在教学原则方面,传统教学原则都是型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其指导思想偏重于‚教与学‛中的‚教‛和‚师与生‛中的‚师‛。现代教学原则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4)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主张分学科教学;现代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

(5)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教学对象而改变的。

(6)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采用‚注入式‛和‚填鸭式‛。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终生学习的工具‛而服务。

(7)在教师作用方面,传统教学论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8)在教学形式方面,现代教学论以课堂为主,辅之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兼顾所有学生。

2、教学要一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3、课题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

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

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

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4、创新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一、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学习他人经验必须从根本上学,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景象中感悟教学真谛。

二、实践中探索

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有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充满自信,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敢于探索、发现、创新,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三、学习中升华

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教师普遍有一种认识,认为学习理论太难,得不偿失,不如学习‚现成的‛经验,学一点用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成功。而这样的学习因为不成体系二支离破碎,很难再现和可持续发展。

四、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于提高的取得是否顺畅——‚开源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第二学时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的设计。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无心理施压内容,作业精二不多,节假日、双休日少留作业。培训内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三是设计课后评析能力。

(一)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课前学生准备设计格外重要,下发《学生自学指导提纲》是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5、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为‛教学。

6、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介绍‚双向对称‛设计及其书写方式。

(三)设计后评析

1、教学目标清晰;

2、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衔接紧密;

3、涉猎知识面广;

4、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5、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主题: 第三章 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2年5月14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一、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本科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

第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向光性原因,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证明问题—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真理,培养怀疑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与过程。

四、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 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重难点突破

(三)结课

本案例教学的成功点在于:

(一)将探究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

(二)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三)讲坛记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四)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反思与自我评价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

(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

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

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

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

(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

1、是否‚授人以渔‛,让学生得到学习工具。

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

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

1、能不能设计出‚活‛的方案。

2、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

(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个性教育。

1、教学设计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2、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

(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

1、能不能设计出加速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

2、设计的加速方案是否合理。

3、加速方案途径是否可行。

(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

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在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上?创设了何等情境?在诸多问题上如何对待学生?

3、设计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方案?

(七)反思设计中的教师‚调控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教师作用。

1、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活力的程度如何。

3、教学设计中掌握对学生能‚放‛能‚收‛,‚收‛‚放‛结合的尺度如何?

第二学时

(一)整合性教学概说

1、整合性教学涵义: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整合性教学的意义:人生意义,社会意义,教学意义。

2、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指教师把教材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二)整合的内容

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2、从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整合‛。

(三)整合性教学目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他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人。

整合性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现代教育,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国际性人才——‚现代人‛。这个高水平的人才能不能实现,最关键、最主导的因素就是教育。

主题: 第四章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4年10月8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教师也必须具备多种整合性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的教学。

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与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脑科学整合的领域;第三部:根据学生状态把握整合设计的程度。

2、具体方法:知识扩散法和知识迁移法。

3、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教学与智力开发整合;与开发学生潜能整合;与非智力因素整合。

(二)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并通过教学将社会性、思想性加以引申和强化;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整合的领域;第三部:通过教师的表率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的整合。

2、具体过程:直接法、拓展法和添加法。

3、与社会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与社会价值观整合;与人生价值观整合;与社会经验整合;与学科知识整合;与历史经验整合。

(三)教学与广义的自然学科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训练过程

第一步:分析教材,通过尽可能地扩大和延伸自然科学范畴。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自然科学整合的领域。

2、具体方法

(1)‚一举多得‛法:是指教师的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教学环节能达到多种效果的教学方法。

(2)‚借题发挥‛法:是指教师借助某一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教学方法。

(3)‚无限延长‛法:是指教师把一个问题合理拓宽时间、空间领域的教学方法。

3、几种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与课例:与社会价值观整合;与人生价值观整合;与生活经验整合。

(四)教学与‚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

教学与‚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是指一节课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脑科学的一些内容相融合的教学。

学习课例:小学一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

第一步,导入:学生做‚找朋友‛游戏。第二部,学生自学。第三部,得出结论。第四部,复习巩固。第五步,升华训练。第六步,趣味总结。

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拓展的程度,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全面发展价值。

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拓展的程度是指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得到发展的各种素质元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本节课的设计能融合本学科知识、其我科知识、智能素质开发、非智能素质培养、良好品质形成的程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反思是否因为素质元拓展范围太小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遗漏了某一教学内容与其他素质融合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某一教学内容与其他素质融合不到位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教学过程设计缺少整合内容环节影响了整合程度。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技能;能开发学生多少智力、能力;能发展学生多少非智能品质;能提高学生多少道德水准。

(二)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发展的质量价值。

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是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素质元的质量水平高度,或者说,反思在整个教学中,‚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有多少,发展程度有多高。具体反思:能否突出培养‚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并有较大提高;能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并有较大提高。

第二学时

(一)开放性教学概说

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偶发性的特点。

(二)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以活动为主‛原则;‚学习行为开放‛原则;‚收‛、‚放‛结合原则。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诠释

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或者说是能让教学‚开放‛的能力。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释放天性,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的能力。

2、‚娱乐游戏,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能力。

3、‚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愤悱’中学习‛的能力。

4、‚赏识激励,能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形成、发展、施展的条件。

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

2、教师创设‚开放‛情景的能力。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

5、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主题: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时间:2014年10月22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一)教师创设‚开放‛情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创设‚开放‛情景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放教学的种种条件。

1、教师创设‚愤悱‛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的‚愤悱‛状态设计就是学生的‚跃跃欲试‛心态。教师提 出的问题要对学生形成一种刺激,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反应。

2、教师创设‚娱乐游戏‛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娱乐‛是使人愉悦、快乐、又有趣的活动。‚娱乐‛能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态、旺盛的激情、积极的行动。因此,创设‚娱乐游戏‛情境对教学,特别是对小学非常实用。

3、创设‚探究—研讨‛情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创设‚探究—研讨‛情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创设‚合作‛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创设‚合作‛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合作机会,从小就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5、创设‚直观‛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直观‛情境应用广泛,效果颇好,教学生动,体会颇深。

6、创设‚语言直观‛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开发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讲解的诱发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讲解的初衷就是激发诱导学生的内部动因。内部动因不足,学习能力就很难形成。

2、教师讲解的形象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要对讲解对象的刻画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要对外部形态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感人,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3、教师讲解的穿透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讲解形象艺术,重在外部形态刻画。而穿透艺术则是要对讲解的对象进行本质的陈述、规律的探讨。它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如果能‚揭穿内幕‛,就会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能有效迁移。

4、教师讲解的‚谐振‛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只要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步、一致,教学中的‚谐振‛就会奏效。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找出症结所在,排除心理障碍,把自己的信息输入调整到学生的信息输入上。

5、教师讲解的节奏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节奏艺术能调解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重有轻。讲课的节奏主要包括:内容节奏和时间节奏。它的内涵一是速度的快慢,而是语调的高低,三是‚旋律悠扬‛,四是结构清新。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质疑能力是教师开放性教学必备的一种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第一,明确问题的目的和类别(诱发、巩固、诊断、训练); 第二,明确问题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3—0.8之间,难度系数:1减去回答率);

第三,质疑要程序清晰;

第四,提问时要给学生留出‚两个时间‛; 第五,提问时要注意‚延迟评价效应‛。

2、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设计出‚于无疑处生疑‛的方案; 第二,‚于有疑处扩展‛的方案; 第三,设计出‚学生辩论生疑‛的方案。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遇事不慌、转嫁他人、反问质问者。

2、处理偶发事件:‚就事论事‛法、‚顺水推舟‛法、‚借题发挥‛法)。

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二学时

(一)愿学概述 ‚愿学‛是学生的本性。人生来就愿意学习。‚人之初,性本‘学’,性相近、习相远‛。

(二)‚愿学‛的动因来自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理性认识: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需要、求知欲、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自信心、责任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2、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受制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分离的现象也寻在。

(三)‚愿学‛的启动来自教师的激活

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一,采取培养‚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第二,采取培养‚高尚学习动机‛的策略。第三,采取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的策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第一,采用兴趣转化的策略。

第二,采用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策略。

第三,采用教会学生‚好学‛、‚深思‛的策略。

培训内容:教会学生‚愿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课的‚导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新课的导入是否新颖有趣,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

1、‚导入‛的类型

(1)以提出新奇、有趣的问题导入:提问时教师最广泛、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

(2)以生动形象的叙述导入

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 有情趣细节的描述,那么语言效果会更突出。

(3)以引人入胜的电化教学导入:电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当重要。

(4)以新颖的实验导入:先演示操作,再得出结论。

(5)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导入:精心设计的操作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6)以发散思维训练导入:采用求异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7)以学生热烈讨论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8)以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导入:使学生得到快感和享受。

2、‚导入‛的设计

第一,根据课的内涵设计;第二,根据课的外延设计;第三,根据课的中心内容设计;第四,根据课的知识衔接设计。

(二)课的‚终结‛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结尾处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平,而且影响到下一节的教学。

1、设计概括性终结

结尾时,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只能结构有清晰、完整的印象。

2、设计悬念性终结

下课前,提出有趣、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本节课。

3、设计引申性终结

引申性终结是指在一节课结尾时。把本节课内容拓宽引申。

4、设计质疑性终结

在结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回答。

5、设计提问性终结

在结尾时,提出画龙点睛的问题,把学生引到本课中心上来。

6、设计游戏性结尾

在结尾时,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加深印象。

7、设计前置性结尾

把下一节内容和要求提前告诉学生。

8、设计激励性结尾

教师满怀激情,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

主题: 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研究

时间:2014年11月5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教会学生‚会学‛的意义

1、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必须在较好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好‚会学习‛的本领。

2、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工具 要学习,教育会学习,不会学习,等于没学习。

3、教会学生学习是面前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一旦掌握了‚会学习‛的本领,就会达到愿学、会学、乐学、快学的理想境地。

1、教会学生‚会学‛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1、教会接受式学习

学生如何掌握接受式学习:(1)教会学生听课;(2)教会学生掌握辐合型、辐射型、创造型三类学习方法。

1、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第二,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飞智能结构;

第四,使学生从小就学会‚发现式学习‛的方法。

第二学时

(一)教会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会学生听课要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2、教会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辐合型学习‛方法、‚辐射型学习‛方法、‚创造型学习‛方法。

3、教会学生记忆(‚脑内形象化‛记忆)

一: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静态过程——图像形成过程。二: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动态过程——图像连接过程。三: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价值过程——图像网络过程。

4、教会学生思维:材料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因果发散、关系发散、变态发散。

5、教会学生自学

(1)教会自学的意义:第一,获取终身受益的工具;第二,自学的知识扎实;第三,自学能开发潜能;第四,自学能培养意志品质。

(2)教会自学的内容:第一,教会学生自己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教会学生多向思维。

(3)教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第二,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第三,激励学生自学。(4)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案例。

‚走在教学前面的学生超前自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提纲》编写,二是教师的激励、训练和检测。

(二)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发现式教学是指学生不是通过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结论,而是依靠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智慧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步骤一: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一个或者一些有水平的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再由学生研究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步骤二:分解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点,激活学生探究的动力,明确发现的目标,使学生达到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又能经过研究、思考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理假设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假设,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步骤四:检查假设

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检查、补充或修正,如有不同观点,可展开争论。

步骤五:做出结论

在比较、分析、推理基础上,在探索过程中得出结论,提取原理。

(一)教师反思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程度,自我评价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状态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快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课后教师认真反思这种氛围的‚到达度‛是十分必要的。

1、反思:(1)从课的开始到终结是否都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激情?(2)全班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教师在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是否有失误?是否不到位?

2、自我评价:(1)通过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哪些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2)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动力提高的作用如何?

(二)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授人以渔‛,自我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水平

教会学生学习并非一日之功,每一节课却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所收获,因为学习能力既能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又是今后人生的生存工具。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价值观重要体现。

1、反思:(1)本节课教学是否注意了交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2)本节课是否注意了因人施教?

上一篇:工程岗位职责模板下一篇:服装窜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