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2024-07-13

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共15篇)

1.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设计与思路:

在“字的创意设计”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一是认古代汉字,二是欣赏现代美术字,三是设计指导,四是创意设计比赛。

本课的重点是字画结合,而汉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表意性”,而古代汉字更能体现这一特点,因此,从认古代汉字这一活动入手就能让学生较好地感受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而为他们的创意设计打下基础。同时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热情。

现代美术字的欣赏,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受现代美术字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它外型的生动和设计的巧妙两个方面),让学生从感官和内心去喜欢它,并从中学到设计的方法;第二就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字的设计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店面、封面、广告、队报等艺术字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让他们懂得学好艺术字的重要意义。

“创意设计”指导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我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考虑,牢牢抓住“创意”两字进行展开。如谈谈“创意”是什么意思,“火”怎样创意,两个“蝶”字的创意哪个好等,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注意点:那就是首先要有大胆的想象力,其次是要巧妙地联系字的含义,然后是变形后要让人认得出这个字,要与字型结合并要好看等等。

在创意实践这一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一是在老师精心挑选的一些字的轮廓上进行创意设计,如火、山、雨等简单的字的设计;二是直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进行设计。如自己的名字等。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考虑到美术字的设计难度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正规美术字的基础,而一开始就让学生既控制字的轮廓,又要创意变形,难度太大,弄不好很有可能就无法突破本节课字画结合这一重点,因此在空心字创意设计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手脚得以充分放开。在这一环节,我在学生作业前,提供了教师的示范作品“花”字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范例欣赏中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我还以“点”为例教给学生方法(“点”可以用“一朵小花”、“一滴水珠”、“一片树叶”、“一个五角星”等表示)。从学生的作业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得到较好地激发。

但是,尽管我给了学生20分钟的作业时间,但时间依然有点紧,有的学生创作出来的字没有美感,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2.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并合理设置艺术字的颜色、效果、版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学会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 并学习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能对他人的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

难点:艺术字排版时的版式设计、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W i n d o w s操作系统、Word 2003、小助手帮助系统、课件、图片素材、学生分组。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优美的音乐中,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组图片。 (每组图片中, 插入艺术字前后效果对比明显。)

师:每组图片中的两幅板报有哪些变化?你有哪些感触?

生:用恰到好处的艺术字来修饰板报, 会起到画龙点睛、明确主题的作用, 标题更加醒目、报纸更加美观。

师:这节课让我们都来当板报设计师, 设计板报标题, 让我们大胆地去创新、设计, 看谁设计的作品最棒!

设计思想: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就能自觉地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集中注意力, 并积极主动地投到入学习中。展示对比图片,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激发学生当板报设计师的渴望与激情。

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将学习目标牢记在心。

设计思想: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将有限的心理能量集中在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上, 有意识地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 回顾旧知探索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幅图片以及对图片进行编辑。请大家回顾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幅图片。

全体学生齐述。教师演示插入一张图片的方法。

设计思想: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中的相关知识。

师: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和图片很类似。你能尝试着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吗?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 有四种方法可以获得帮助: (1) 阅读课本105~106页相关内容; (2) 使用桌面上的小助手帮助系统; (3) 同学互助; (4)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 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 由自告奋勇的学生演示并简述操作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设计思想: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师: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插入艺术字的基本方法。为了使大家能尽快掌握艺术字的编辑技巧, 下面, 将开展“设计师基本功大赛”。同学们, 敢于参赛吗?

学生热情高涨, 积极应战。

设计思想:使学生进入一种竞技状态,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师:要打胜仗, 得先准备好武器。比赛前, 先看看Word精灵给我们带来的通关法宝——“艺术字工具栏”。

教师讲解艺术字工具栏的调用方法, 着重示范其中的一个按钮功能,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其余按钮的功能。

第一关:你能将刚才插入的艺术字设置成行楷、左牛角形、竖排版吗?

学生体验成功。由率先闯关成功的小组代表上台, 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过程, 说得不完整的, 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教师对本任务考查的知识点——工具栏的使用进行总结、梳理, 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工具栏的使用。

设计思想: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体验成功,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学生的讲述、操作突出本节教学重点——工具栏的使用。

3. 拓展延伸启发提高

经过第一轮闯关, 学生已掌握了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的基本技巧。教师布置更难一级的任务, 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关:你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吗?

教师用课件展示作品《奥运2008》。

本关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让学生协同学习、合作研讨。

学生积极探究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 给学生以鼓励与启发。

由优胜者代表讲解本作品进行了哪些设置, 演示操作并讲述操作过程, 对“工具栏的使用”进行复习巩固。

设计思想: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多角度考虑问题, 为后面的任务做铺垫。

4.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经过两轮闯关, 学生已经牢牢掌握了“艺术字”这个工具, 进入综合练习, 融会贯通阶段。

第三关:人人来做设计师, 设计我们班的板报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比赛规则和友情提示。

比赛规则:

(1) 以小组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内, 自由创作完成作品。

(2) 评分标准:主题内容占30%, 创意设计占40%, 版式、色彩占30%。

(3) 作品完成后, 各小组成员推选出一件作品保存到共享文件夹中, 参加评选。

(4) 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最后综合评定等级。

友情提示:创新是作品的灵魂, 合作是获胜的关键;素材文件夹中有图片素材。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 教师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 既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 又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师:“设计师”们, 停下手中的工作, 将小组中选出的作品放到共享文件夹中, 我们一起来欣赏各位“大师们”的杰作。

将学生的作品逐一展示给大家。先由学生本人自评, 说作品的创意、得意之处和不足, 再由学生互评, 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最后点评, 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激励性评价, 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最后综合各方评价, 评出等级, 评出最棒的作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大胆发言, 吸取他人的长处, 接受他人的诚恳批评。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估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 培养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6. 课堂总结作品欣赏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本节重点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

师:经过比赛, 我们不但掌握了“艺术字”这个工具, 而且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我们的设计师生涯并不是到此结束了, 而是刚刚开始。同学们, 课下设计一下我们的校报、学校的信封怎么样?

设计思想:对知识进行梳理, 形成体系。明确学以致用的思想。

师:经过了紧张的比赛, 让我们欣赏“生活中的艺术字”, 放松一下。如果留心观察, 你会发现, 艺术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 用我们的双手, 来创造美, 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吧!

播放Flash短片“生活中的艺术字”, 在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画面中结束本课, 令学生意犹未尽, 回味无穷。

3.《尊严》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通过反复读文感知人物形象和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①、学会生字词,理解“疲惫不堪”等词语的意思。

②、通过反复读文感知人物形象和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嗟来之食”的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法国著名文学家卢梭曾说:“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课文中的石油大王哈默为我们作出了自己的表率,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相信收获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还会有做人的道理。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检查指导。对“喉”、“善”的书写进行强调。

尊(zūn)(尊严) 沃(w)(沃土)

呈(chéng)(呈现)善(shàn)(善良)

款(kuǎn)(款待) 例(lì)(例子)

瘦(shu)(瘦小) 喉(hóu)(喉舌)

2、以回忆课文内容的形式来展示文中重点词语,联系语境理解“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的含义。

尊严 逃难疲惫不堪 款待狼吞虎咽

例外骨瘦如柴 惬意 赞赏僵硬 富翁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评价朗读情况,反对比复朗读。

三、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请同学们再迅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各自读书,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小组交流,合作,指名回答。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 )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 )的路上,他,但还是( )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东西,只能在( )以后,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只有

()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是人生巨大的财富。

4、探究学习: 课文的主人公哈默留给你的印象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5、引导学生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啊,我们知道了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故事,认识了很多生字,理解了几个词语的含义,并且弄懂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还知道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这都是因为同学们爱学习、会学习啊。年轻的哈默通过他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做人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的道理,老师也要高兴的告诉你们,今天你们也用自己的积极热情、活泼勇敢、睿智聪慧维护了你们的尊严。 教学反思:

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故事来引入课题,这样学生既积累了课外知识,又对要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我做到了全面中把握重点,指导了易书写错误的生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选择了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掌握,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朗读指导方面我选择了师评和生生互评的方式,使学生在通过反复的朗读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和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所以整堂课虽然内容不多,但学生学的扎实,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我还发现多说鼓励性的话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益,还能创造活泼生动课堂氛围。

4.《回顾拓展八》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一是交流学生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二是交流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三是交流本学期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本学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从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3.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德。

4.进行交流评价。

5.各小组进行补充。

6.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名人名言。

2.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这几个名人。

3.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强调奉献的精神;雪莱的名言激励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遇事不悲观失望;泰戈尔的名言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们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心平气和地坦然面对一切。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这几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读给大家听。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想想讲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理解(有趣之处在哪里)。

《手表广告》言外之意是说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说》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交通告示》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机注意交通安全──市区内限速30英里;超过60英里,要接受处罚;超过80英里,就会有安全隐患与生命危险。

3.朗读比赛。

4.最后交流一下各自了解或搜集的趣味语文材料。

教师也可相机补充一些

如:劳特公司在其生产的劳特牌胶水广告上写道:谁能用手把劳特牌胶水粘到墙上的金币掰下来,这块金币就归他所有。

5.应用表格布局网页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

(2)、掌握网页中表格的制作方法、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以及单元格的修饰与编辑方法,能够在单元格中正确插入文字和图片。

(3)、能够根据网页设计内容,正确布局表格的结构,掌握表格嵌套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通过用表格结构设计网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格的作用、功能及网页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体验软件学习的一般方法及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运用表格布局网页对象活动,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对象属性的设置方法和规律,体验创造的快乐。

(3)、通过“动物——人类的朋友”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树立共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表格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插入、编辑表格的方法及表格的属性设置。(3)、掌握单元格的修饰与属性的设置。

2、教学难点:

(1)、表格的嵌套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个页面并进行比较:一个使用表格布局,但表格边框隐藏(看不出表格痕迹),其页面工整,文本、图片摆放对称,具有一定的规律;另一个页面凌乱,图文混杂,摆放杂乱。

(2)、提问:你喜欢那个页面的布局?学生回答。

(3)、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第一个页面的效果。观察第三个页面,内容与第一个页面相同,显现页面中表格的边框。

(4)、学生讨论、交流,回顾Word中学习过的表格,领悟表格在FrontPage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展示一些由表格布局的网页,引导学生分析其表格结构,自然过渡到分析教材中的例子,得出表格的布局。

(2)出示任务一:规划网页表格的布局。分层完成该任务,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仅要求读懂教材中的网页表格布局,知道规则,根据表格的行数与列数,调整至最终样式;基础扎实、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跳出教材,自行设计表格网页布局,并将自己的表格设计绘制在教材上。

设计意图: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任务难度,并动手分析和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模仿以及创新能力。

(3)、出示任务二:新建一个页面,用表格布局该网页,并在该网页中放入相应内容。FrontPage中表格的插入于编辑与Word中的表格操作类似,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4)、学生操作,教师安排操作熟练的学生进行演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5)、出示任务三:在表格中插入图片、输入文字。任务四:表格属性以及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6)、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任务难度,可按教师的具体要求操作,也可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设计。设计意图:确保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去创新,而不应让学生一成不变地生硬模仿。

(7)、出示任务五(提高内容):表格的嵌套。学生动手制作网页。设计意图:更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创作思维动手能力。

3、课堂小结、后续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FrontPage中插入表格、编辑表格以及表格嵌套的基本方法等。

(2)、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表扬完成任务的学习,对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

6.《量变与质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六

1. 单元导入

坚持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首先,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本中整个哲学体系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 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整体知识。然后, 由整体向部分延伸, 明确本框题的三维目标。

2. 明确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并能运用“质量互变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讨论, 大胆质疑, 踊跃参与, 合作探究, 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笔者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干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使学生建构整体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努力, 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1. 探究导引

让学生思考漫画“此处无水”的哲学寓意是什么, 并提示学生: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 基础自学

(1) 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 量变:指事物在和上的逐渐的______的变化。

(2) 质变:指事物______的、_____的变化。_____和_____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 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首先从____开始的。没有_____作准备, 就不会有______发生。______是______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事物在_____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____;另一种是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___和_____上发生变化。

(2) 事物的____时, 又会引起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

事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 关键是_____。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_____实现的, 没有就没有_____。

(3)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 都是_____和_____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断地经过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 使事物永不停息地变化, 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3. 合作探究

(1) 分析水的变化, 完成下表, 并充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现知识迁移。

然后, 笔者帮助学生拓展延伸下面的知识。

(1)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是质和量的统一。

(2)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当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时,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3) 当事物量的变化突破了度时, 矛盾双方的依存状态被打破, 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发生转化, 从而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即质变。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 思考“田忌赛马”的故事, 并回答“田忌赛马”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然后, 笔者帮学生拓展延伸知识, 比较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3) 辨析“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量变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1. (2008年甘肃会考) 下列说法中, 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也。

B.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C.走不以手, 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 屈尾不能远。

D.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2. (2009全国文综Ⅱ卷)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 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 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 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 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

(1) 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2) 事物的质变是有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3) 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4) 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能有效地活跃

课堂气氛, 感染学生的情绪, 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对于“探究导引”、“基础自学”、“巩固练习”环节的规范性评价;对于“合作探究”环节的技巧性评价;对于“课堂小结”环节的能力性评价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 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永恒话题。

高效课堂要回答四个问题。 (1) 目标问题: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2) 效率问题: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 (3) 方法问题: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知识; (4) 达标问题: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 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要求。

7.串联和并联教案的设计与反思 篇七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电学知识,所以《串联和并联》这节课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多,重点也比较突出。教材首先采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自主设计出电路的连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去连接实物电路,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并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并学会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最后是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串、并联电路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贡献,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串、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难点是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区别,特别是并联电路的连接学生不易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能区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3.会设计并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特点,从而能正确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一些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体会科学知识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贡献。重点

知道什么是串联、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难点

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教法与学法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掌握所学知识。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电池2节,小灯泡2只,开关3个,导线9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教学秩序 二.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

并回答:

1.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元件? 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 3.连接含有一个小灯泡的电路。

三.引入新课、在此电路中,只用到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现实情况中,电路中的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串联和并联”了解多个电器的不同连接方式。四.进行新课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6页,完成“想想做做”中的要求。

(教师选择几组有代表性的电路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出满足要求的电路图,然后叫两名学生上台连接。)

【演示】学生连好的实物电路,看是否满足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路图上标出电流的方向,(用幻灯展示)。【讲解】根据电流的方向,把用电器两端分成首和尾,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板书】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把用电器两端分别相连,接人电路两点

之间。

【练习】幻灯演示“看图做练习”。

【讨论】1.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各有几条路径?

2.串、并联电路中开关对用电器的控制情况是否相同?

3.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是否互相影响?

(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过度语】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串、并联电路,接下来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出你所见过的用电器哪些是串联的?哪些是并联的? 【板书】2.生活中的电路

装饰用的小彩灯。

装点高大建筑物的灯泡。

家庭中的电灯、电视等。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道了这两种电路的连接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看你周围的电路哪些是串联?哪些是并联?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并联:把用电器两端分别相连,接人电路两点

之间。

2.生活中的电路

装饰用的小彩灯。

装点高大建筑物的灯泡。

家庭中的电灯、电视等。七.布置作业

课后1、2、3、5题

教学反思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是电学知识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初中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的关键。许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就是从没有学好这部分知识开始的,由于他没有理解透彻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区别,也就不会正确分析电路图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更不会自己去连接电路了,使得在学习后面关于电路的计算时难度更大,最终导致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做好这节课的教学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节课最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增加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流程首先是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进行设疑,让

8.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篇八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通过玩手指游戏,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教学难点在于:能在听说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1.小虫指偶每个孩子2个、四幅画图、四个大的实物图。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情景。

1. 教师用语言引到幼儿进入情境。

师:“你们猜猜,今天谁来我们这里做客呀?让我们数3声请它出来好不好?”(出示手偶)

2. 师:“今天它要去玩耍,你们想知道它去什么地方吗?”

3.(教师借助教具以讲故事的形式边完整的朗读儿歌边出示图片,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

4、提问:“这画上都画有什么?”“小虫虫都飞到什么地方玩耍了?”“都做了什么?”(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如:花园、露水、树杈。)

5、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手指游戏完整的朗读儿歌,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儿歌的内容。

T:“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来念这首儿歌吧!”

二、学习儿歌

1. 教师给每个幼儿戴上指偶,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分句学习儿歌。

2. 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学习儿歌,可进行2—3遍

三、玩游戏。

1.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虫虫飞》的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飞到四处不同的地方,要求幼儿边游戏边念儿歌。

2. 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次玩游戏,并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3. 在游戏中自然的结束课。

教师:“你们真棒!学会了这首儿歌。小虫虫渴了,我们带他们去喝点水吧!”(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附:儿歌《虫虫飞》

小虫虫飞呀飞,飞到花园踢踢腿。

小虫虫飞呀飞,飞到草地喝露水。

小虫虫飞呀飞,飞到天空排排对。

9.简约包装设计:反思与展望 篇九

一、简约包装设计的几点反思

1.避免假简约, 提倡人性化

“少就是多”思想是现代设计师经常提到的设计思想, 但是有很多包装设计师往往走入设计误区, 歪曲“少就是多”的简约设计风格。比如“假简约”的现象经常出现。

原本是包装设计中曲线线条设计的地方改变成为直线条, 刻意地做一些简约造型, 单一地注重了形式感, 设计作品流于表面, 缺乏实际的功能性而变得媚俗。我们所提倡的“简约”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相反, 它往往是丰富的集中统一, 是复杂性的升华。设计师不能因为刻意地追求简约的设计效果而忽视了功能性的初衷。归根到底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这是一个超乎于物欲之上的非商业概念。设计师不能因为极力地缩减商家的包装成本而不顾及消费者的利益和人性化问题。

2.简约包装不是简单包装

简单包装是结构单纯, 容易理解的包装设计, 也许存在着草率和不细致;而简约包装力求的是简洁洗练、单纯明快的设计体现, 追求包装全方位的简略、摒弃不必要的“浮华”。所以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不是简单的摹写, 也不是简陋肤浅, 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简约是一种品位, 是一种大气和最直白的装饰语言, 是设计师对产品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前期综合的衡量、分析和取舍得到的。

二、展望简约包装设计的未来

1.以人为本与生态化

设计以人为本, 为人服务是最终目标。人类的社会活动归根到底都要以人为中心。简约的包装风格针对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过度装饰现象, 从人的心理需求层次入手, 去探索包装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在做包装设计时,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的因素, 我们所设计的内容、所选择的材料对人类的利弊大小, 对消费者的价值有多大?包装——在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人类生活的同时, 又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危害呢?

生态污染危害、资源缺乏等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反污染的行动主题。主要表现在垃圾资源再利用、节约资源和低碳生活三方面。其中, 纸、木片、棉麻可直接回收利用。因此, 笔者认为现今最具有价值的包装材料应该是纸、木片、棉麻。采用这些材料不仅节约资源, 而且节省生产工艺成本。有的设计者往往不去考虑包装的副作用, 所以在设计时选择材料只从美观和经济效益出发, 再加上现代数码技术、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 使包装越来越繁杂, 越来越浪费, 更有甚者是出现了产品包装成本高于产品本身价值的现象。呼吁设计机构及设计者们从事设计之前, 多考虑一点包装的副作用, 反复推敲慎重选择材料, 以最节俭的材料, 最实用的价值, 最美观的设计将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们。

2.现代简约包装设计的环保低碳与绿色化

绿色包装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尽量减少对生活环境的破坏这一战略高度来构架设计策略, 以绿色包装促进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绿色包装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策略, 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包装己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包装的必然选择, 绿色包装将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公害的绿色包装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增进人类健康的发展, 而且重复使用和再生是绿色包装的追求所在。在设计界, 随着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拉开了世界“绿色革命”的帷幕。1975年德国率先推出了“绿点” (即产品包装的绿色回收) 标志的“绿色包装”。在此后的十几年中, “绿色包装”迅速在世界各国发展, 在包装上尽量采用可降解和再生循环的材料, 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 包装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将继续延续20世纪80至90年代提出的绿色设计概念。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快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包装固体废弃物随着人们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多。人们纷纷致力于研究新的包装材料和环保型设计方法来减少包装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

3.简约包装设计的创新

创新是根本, 简约包装设计也和其他领域一样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意识是包装设计理念中重要的环节。市场意识和超前理念是包装设计创新的重要前提。包装设计现在不是单纯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 更应赋予包装设计的是消费者心理的挖掘, 这无不渗透着创新带来的优势。现如今, 世界多国在简约包装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的成果。这包括包装理念上的创新和一些设计领域和设计概念上的创新。包装设计的创新是独创思维的体现, 想别人所不想, 做别人所不做。是自我否定痛苦中的改变。我们不难从日本的包装设计中领略到来自本国的艺术设计创新精神, 个性的包装风格和民族特色, 甚至是细化到个体的设计师, 形成个体的设计风格。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包装设计的创新, 必须要求设计师要有独特的设计意识, 这种意识不是灵感的闪现, 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不是单纯的模仿和简单的叠加。具有创新的包装设计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份额。创新就是一种不断的探索、发现和重塑的过程。

包装形象的塑造与表现向自然简约的人性化、有机性造型发展, 赋予包装个性品质、独特风格来吸引消费者, 设计时就必须系统考虑, 对实际情况作不同的分析, 考虑各种因素。现在网络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 已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需求与分配的组织化已不分国家、市场、投资、贸易的大小, 一律将通过网络来完成, 按照网络秩序来活动。

许多传统企业正面临挑战, 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包装装潢的促销功能也将随之被淡化, 失去了它昔日耀眼的光环。社会进入到电子商务时代, 对包装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之商品的包装设计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电子商务使商务活动表现出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等特点, 企业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发布商品销售信息, 消费者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查询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 并通过网络签订买卖合同, 进而通过网络支付、网下派送的方式, 彻底改变了商品的传统销售方式, 去掉了销售的中介环节。既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 又实现了商品、物资的优化配送, 提高了运输效率, 免去了对电子商品的人工、机械装卸、运输, 降低了交易成本, 扩大了广告宣传和商品销售, 网络经济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摘要:包装设计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更新。当大量包装垃圾产生和环境污染问题充斥着人们头脑的时候, 人们逐渐意识到包装资源利用的问题, 也掀起了一场包装设计的简约风, 出现了绿色包装的概念。一切以人为本, 低碳、环保的包装逐渐成为包装设计不可缺少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简约,包装设计,低碳环保,创新

参考文献

[1]刘伟元.简约设计[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 2007, (2) .

[2]张静.包装视觉设计中的留白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王友良.论“简约包装”的伦理生态价值[EB/OL].ht-tp://www.tech-food.com.

10.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篇十

德育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知识点:了解“小传”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学写“小传”。

能力点: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解读鲁迅精神;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最杰出的文坛巨匠,同学们肯定知道他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也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大家想更好地了解他吗?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感知课文

1、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1881-1930年鲁迅主要活动一览表

时间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

1881年出生

13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18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

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电影上看见中国人被斩,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29岁回**亲和几个别的人希望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

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成立后做部员、兼做北大师大女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6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1926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4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19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三、理清思路。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2、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11.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篇十一

1、学会简单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

2、体验自己动手操作为自己和集体做事的快乐。

3、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简单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

难点是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干净吗?在这样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大家觉得舒服吗?如果每天我们的教室都能保持着干干净净的,那该多舒服啊!给小朋友们看图片并讲解周围环境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2、观察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保育员的清洁卫生活动,了解其工作内容。

在这个环节,让小朋友们小组一起讨论:

(1) 是谁每天都给了我们营造着舒适的环境?

(2) 保育员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3) 她这样做是为了给谁舒心?

(4)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辜负保育员的劳动?

(5) 老师小结

3、动手体验

(1)讲解要求

教师把小朋友们分成六个小组,讲解活动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体验

教师发给小朋友们手套,抹布,小水桶,给他们自己动手清洁玩具,整理区域卫生,清洁桌椅,在校园里捡白色垃圾、烟头、树叶、纸屑等,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一边看着小朋友们动手操作,一边指导着小朋友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并进行安全监督。

4、评价幼儿的活动。互相欣赏对方的劳动成果。

清洁完成后,老师小结表扬积极的,做得棒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指出做得不够的方面,让他们以后能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5、延伸教育

12.“心脏”导学案的设计与反思 篇十二

导学案分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合作展示、归纳总结五个栏目。设计的核心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 课前预习栏目设计了: (1) 基础闯关:自学心脏的外形、结构; (2) 试试看:尝试心脏各腔与相连的血管连线; (3) 潜能挑战:通过解题, 你能否找出其中的规律, 或者能联想到什么? (4) 七嘴八舌:对本课的预习, 你有哪些书本上的疑问要问老师?有哪些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要和同学进行交流?有什么样的课外相关知识、亲身经历要和同学分享?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 感想和收获如下:

(1) 导学案中“导”即开导、启迪的意思。“导学案”教学的实质是以导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针对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学案提供的反馈信息, 引导学生展开问题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主要设计着眼点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引领教师的有效点拨。

(2) 在确定每课的学习目标时, 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一篇导学案中核心的部分, 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要实现导学功能, 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 在以前的教案设计中, 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应用来描述教学和达到目标程度, 然而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最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因而, 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更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学习目标应包含的项目有: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等。这样能使学生更明确自己该怎么做。

(3) 课前预习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 在上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对书本进行预习。学生填写好导学案的课前预习项目后要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 教师可以对部分或全部的导学案进行批改, 便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了解, 同时导学案中暴露出的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错误, 教师要着重收集、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相关的专项训练、讲解等, 以期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矫正。

(4) 要在导学案上留出相当的空白区间给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 很多导学案内容设计得太多太密, 过度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常规性练习, 挤占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更要提倡学生的书面提问和学后反思或交流话题, 从某些方面来讲, 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5) 要把学习的主动地位还给学生, 不要把导学案等同于习题集。在问题设计上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设置问题要首先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 练习要有适当的梯度。导学案要避免“知识过度习题化”。不能让一节课提出的所有问题全部由教师包办。

(6) 课前预习是后面进行“讨论交流”或“成果展示”环节的基础。很多教师对“讨论交流”或“成果展示”的教学环节很迷惑, 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往往流于形式, 根源是课前预习得不充分, 但课前预习环节常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预习习惯, 或学生的自学能力弱, 出现了教师认真准备、设计精心, 而学生应付了事的现象, 自学效果很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说明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还要认真批改学生上交的导学案, 并在课堂上给予反馈;同时课堂不着痕迹的反馈也等同于创设情境, 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交流的思想往往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更容易形成一种诱发其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激发其他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的心理氛围,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当其他学生受启发纷纷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原有的问题尝试解决, 教师也就完成了“讨论交流”或“成果展示”的课堂教学环节。我认为课堂教学最好的成果展示就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3.字的创意设计教案与反思 篇十三

1、能抓住狮子的明显特征(大鼻子,长鬣毛),用大小不同的圆画出狮子的基本形态,并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狮子威武的神态。

2、培养幼儿根据情境创设背景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看过一部好看的动画片《狮子王》。在动画片里,小狮子经过种种艰难困苦,终于成为森林之王。你们还记得它的叫声吗?(幼儿学一学狮子的叫声)森林之王的声音真的很大,今天,我们一起;就来画森林大王——狮子。

(二)、讲解示范。

1、用铅笔勾画出狮子的轮廓:圆圆的大脑袋,椭圆形的身体,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两只小眼睛,再画一胡子。别忘了头上的鬣毛,一根一根又长又密,好威风!狮子的身体上有四条腿,后面画上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上面还有一个小球。

2、幼儿用黄色笔再次色画狮子的轮廓,教师强调狮子的整体色彩以黄色为主。

3、狮子的皮毛虽然都是黄色,但是要注意有深浅变化。

4、画面要有力度,头部用红色做叠加,增加画面的体积感。

5、添加简单的背景。

14.阿德的梦教案设计与反思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教学重、难点:

会认12个字,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由此引出世界或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今天让我们去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科技先进水平。

二、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三、默读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四、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五、拓展

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15.《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篇十五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身份证号码,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身份证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身份证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1通过对生活中数字编码现象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

2了解身份证号的编制方法及构成含义,能解析和判断身份证所反映的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

课堂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能进行图书“索书号”(二级)的编码,运用所学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将教材的先读后编、重读轻编调整为边编边读、以编为主,以引导学生为图书编制“索书号”为主线,凸显了“数字编码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我从“达成目标、学习任务、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方面作如下设计。

达成目标:观察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现象,发现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了解身份证号的编制方法及构成含义,能解析和判断身份证号所反映出的相关信息。

学习任务:找一找、查一查、写一写生活中的编码;填一填一家三口的身份证号,分析其构成含义。

方法建议:查找资料、对比发现。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第一环节: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第二环节:解读身份证号含义。第三环节:设计方案,编制“索书号”。第四环节:展示质疑,全班评价。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使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形成目标管理。

2.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课视频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感悟数字组合含义,了解数字编码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字编码传达信息功能。

视频展示:由“1”“1”“0”3个数字组成的数,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排列的顺序,还可以是“报警电话”这一特殊的电话号码。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编码传达信息的功能。

然后,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先写一写自己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及本市固定电话区号,再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编码,举例写出一个具体的编码。

第二部分:解读身份证,领悟数字编码信息的意义,使学生学会采集数字编码所传递的信息。

视频中,教师系统讲解身份证号“地址码”“出示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的构成,揭示“合理”“简洁”“唯一”等编码原则。用微视频系统解读身份证号构成含义及相关编制原则,替代了教师原本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凸显了微课程教学法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兴趣高,自主性强,自由度大,体现了个体差异性。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先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然后解读身份证号构成含义,在掌握编码方法的基础上编制索书号,最后展示质疑,让学生带着个体的思考走入课堂,使得课堂学习深度得以拓展。

●课堂教学

1.设计思路

上课伊始,先进行课堂检测,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编码,重温自主学习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解读本班同学代表的身份证号,开展进阶学习;接着,以“我给好书‘身份证’”的探究活动为主线,开展项目学习,为班级图书角的新书编写“合理”“简洁”“唯一”的“索书号”;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编制的“索书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或者质疑,这是要求学生分析、综合梳理探究成果,分享经验,取得成就感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可能有质疑产生,那会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功效。

2.教学过程

(1)课堂检测

请学生从课堂检测纸中找到编码,圈出来,并填空。

学生独立从课堂检测题中找到火警电话、门牌号码、车牌号码、股票代码、车次、座位号、票号、身份证号等编码。完成后,和组内同学交流,看看大家意见是否一致。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的火车票上的编码明确:在一张动车火车票上,至少有“车次”、“座位号”、“检票口”、“身份证号”、“票号”等六处编码。

(2)进阶练习:我有“火眼金睛”

上课前,将每个小组组内其中一位成员的身份证号码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解读这4位同学的身份证号码信息。

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

2汇报后,验证:请4位同学依次起立确认。

3引导发言学生问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有没有补充?

(3)自主探究,质疑展示:我给好书“身份证”

1出示项目学习内容: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为班级“图书馆”内的新书编写索书号。

2鼓励学生质疑:看了要求,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3介绍“中图法”、“索书号”。

4编写分类号。

每人一本图书,请给它编一个分类码(二级),即“身份证”。

第一次展示:报告小组成员协作讨论、探究发现图书基本分类的过程,具体说说本组的书属于哪一类,对应的分类号是多少。

5编写班内流水号。

师:如果说,刚才编写分类码是体现规范的话,那接下来为图书编制班内流水号,就要发挥大家的个性了。

学生先独立编制班内流水号,然后跟组内成员讨论协商,集思广益,完善本组图书的流水号。

第二次展示:汇报本组制定的方案,展示依此方案编写的流水号。在展示交流过程中,生生互动,质疑讨论“表示年份的数字用4位数好还是2位数好”“班级信息放进编码后,该如何处理”“怎么体现流水号的唯一性”等问题,不断加深对编码方法的认识。

(4)全班评价

师:请同学们评价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也评价评价老师。冷静思考,哪些地方可能还有不足,或者你还有什么建议?

(5)课后活动,了解其他编码知识

1研究邮政编码的信息及编制方法。

2了解条形码的有关知识及编制方法。

●教学体会

1.组织实践活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产生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次,借助微视频的学习,结合学生解读自己一家三口身份证号的信息,让学生验证猜想;最后达到完善结论。

同时,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让学生编写图书索书号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在优化索书号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交往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发展。

2.创设生活情境,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随着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不断丰富,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识了身份证号码编码的特征,掌握了其编码的结构和意义之后,适时地加入了“我有‘火眼金睛’”——解读身份证号信息、“我给好书‘身份证’”——编制图书索书号这两个环节,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3.进行恰当评价,培养“爱数学”的情感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是否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能否找出有明显错误的身份证号码等),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如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任务的优或差等),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尝试“微课程教学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交流中不断碰撞,获得“用数学”的体验;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培养“爱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实现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年中业务工作报告下一篇: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