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快乐的中秋节

2024-10-16

作文素材:快乐的中秋节(共16篇)

1.作文素材:快乐的中秋节 篇一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的作文素材1:

八月桂花香啊!我放轻脚步落满梧桐。中秋的月饼圆了我尚待成熟的心。用这样的心场做一轮月,让苞米大豆高粱在上面碾出金黄!我可以自豪地举杯,无愧于日月,无愧于天地人!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的作文素材2:

明月九霄挂,清风八方来。四季悄声过,一年明镜台。中秋幸福日,八月团圆牌。举杯邀明月,低头乐开怀。祝福随风至,好运踏月来。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的作文素材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的作文素材4: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个大团圆的节日。今年的中秋有点特别,百年不遇的十五的`月亮首次十五圆。凌晨时刻月正圆。火星圆月交辉映,仙女星云显芳容。又是我的小生日。双喜临门。怎能不使我高兴呢?

2.作文素材:快乐的中秋节 篇二

一、优化积累方式

(一) 学生自主积累

1、善于观察生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叶圣陶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由此可知,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进入高中后,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成了“三点一线” (教室、宿舍、食堂) , 枯躁无味, 没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了。其实不然, 只要用心留意, 高中生活仍是多姿多彩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留心身边的同学、老师, 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鲜明的个性, 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孔子教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 留心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 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奥秘;留心校园的亭台楼阁、励志铭刻, 你会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可以摄取为鲜活的素材。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 真实的体验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 写出真实的文章。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参加生产劳动, 到社区、敬老院做义工, 到农村慰问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学生把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

3、阅读书籍。

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 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书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中起着传播文化、传递精神遗产、孕育文明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 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苏霍姆林斯基语) 。

阅读的书籍可按高中语文课标附录《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分阶段安排,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为学生作文“引流”, 还可指导学生写作“阅读作文”, 如摘录精彩句段, 根据原文编写故事, 写文章提要, 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等。把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

4、使用信息化手段。

现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 网络、电视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能获取大量有用、新鲜的信息。

(二) 教师精心指导

1、适时点拨。学生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 就要及

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如学生军训, 对他们来说, 意义重大, 就要引导他们把训练中的情形和感受写下来。再比如观察人。有一次, 学校的卫生检查教师查到我正在上课的班级室外清洁做得不彻底, 需重做, 本不是清洁委员的事, 但他二话没说立即去做了。我就及时启发学生,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班集体的典型人物, 要记录下来。

2、形成序列。素材积累, 不是一时之事, 要长期坚持。按照三年教学周期, 可从以下两方面形成序列。

(1) 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系列。首先明确积累的事件、人物, 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制作课件。

(2) 文化名人系列。紧扣作品入选教材的作家, 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鲁迅、巴金等, 收集他们的生平经历, 典型事例, 奇闻趣事等, 采用“百家讲坛”的方式向学生讲授。

3、充分挖掘教材。

教材中很多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本身就有典型性, 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运用到作文中,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不计前嫌、临危受命的烛之武, 《纪念刘和珍君》中的追求进步、勇毅爱国的刘和珍。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单一的文字记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 作文素材积累,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多媒体, 通过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课件等,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让他们观看经过老师精心选择、编辑的“焦点访谈”“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节目,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让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变得深刻, 对世界的观察变得细微、独特。

二、恰当储存运用

(一) 书面文字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时时处处留意聚积, 养成用文字记载素材的习惯。

(二) 学会概括

每一个素材, 要抓住其价值核心, 概括成几十字的简短文字。

(三) 分析事例

高中语文课标说, 要“多想多写, 做到有感而发”。积累的每一个事例, 应及时写一些评论或感想。

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等级中有“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等要求, 如果能从高中阶段就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 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 在高考中作文也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快乐作文 篇三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大自然这本厚重的词典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田野乡间就是我们描不完的画卷。春天来了,我们和孩子们去野外放风筝;夏天到了,我们和孩子们去游泳;树叶黄了,鼓励他们和家人赏秋景;雪花飘了,我们和孩子们打雪仗……和孩子们踏青放风筝至今记忆深刻,那时的孩子们个个欣喜若狂,边走边看,边想边体会,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天上,姿态各异的风筝在漫天飞舞,天半蓝半灰,还下着小雨,我们的心中灰色的天却早被快乐染成了彩色的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由于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乐之美,学生的思维就显得特别活跃有感而发,都能用心来描述美丽的自然,而在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笔下生花,言之有物。

二、感受校园生活,让学生作文言之有趣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素材,竞争激烈的校园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甜美的童声;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我们班大课间曾经进行扔沙包游戏,气氛既快乐又紧张,哪组也不甘落后,都使出了必杀技,不时还爆发出赞叹声、喝彩声、鼓掌声,还有哄堂大笑声。我及时捕捉了这个机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有趣的校园生活的作文,“游戏开始了,我先来个全力扣杀,威力十足,风驰电掣,一下子击中代晨的胸部,沙包又反弹到别人的腿上,真是天助我也,一箭双雕,哦……我方皆大欢喜,他们也只好灰溜溜地在一旁观战了。”因为所写的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又有真情实感的事,所以写出的作文生动、具体、有趣。

三、品味家庭生活,让学生作文言之有情

家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学生在家庭里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这时,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他们动情的东西。

四、深入社会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理

我们常感喟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题材庸俗,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家长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影响学习成绩,将孩子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师长,应鼓励学生与身边的生活环境对话,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

大自然是写作的沃土,学校是写作的摇篮,家庭是写作情感的归宿,社会是写作的源泉。

4.中秋节为主题的作文素材 篇四

又是一年中秋,距他的诞辰不过二日,距他的忌日已有几年,遗憾甚至汗颜的是我几乎忘却了到底是哪一年去的,只记得那是个寒冷的下雪的冬夜。

我和他的初见与再见,隔了不到四年,没有多少印象,因为他总是来去匆匆,也没有说上几句话。我只记得初见,是他送女儿到学校读书,我作为老乡接待;再见他,是他送女儿到单位,我作为校友之一去帮忙。谁也没有想到,再见到永远不见,竟也不过十年。

他是我的岳父,一个高大的略显消瘦的农村汉子。了解他的过去,是通过岳母的讲述。他曾经一个人四处贩货支撑家用,供孩子读书;他曾经和亲友一道外出务工,挣来那似乎不少但又绝不等值的血汗钱支撑家用,最后的离去也和这有着些关系。他爱喝酒,每次吃饭总要喝,我知道这是因为劳累,想借酒精麻醉自己劳累的肢体。有时我也会陪着他喝,当然我不是为了麻醉,而是陪他喝,所以他说不喝了,我也就喝好了,或许这就是他常和周围人说我“实在”的原因,因为我和他交谈并不多。毕竟,两个职业、两个年龄,似乎隔阂是铸锭的。

他爱朋友,每有熟人从门前经过,只要他闲着,他总会和人唠上几句,而我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在电视机前、书桌旁,和他的交集大多只是在吃饭时的酒杯里,虽然只是三两杯,却让我看到他的辛劳,所以我很敬重他,甚至超过自己的父亲。他也爱热闹,尤其是过生日、过节时,家里早早地在堂屋摆满需要用的菜。但也恰恰是一次热闹我看到他的脆弱。

第一次看到他的脆弱是他的一次生日,大舅哥在单位,岳母忙着养蚕,我们建议他到酒店办,他说不热闹。于是,我和妻担纲做菜,菜是我做的,那几年我还常做菜。菜只剩下一个汤了,他招呼着客人坐下,妻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突然有些不高兴,他没有说什么,我只记得我盛上汤时,他还是那么高兴,在亲友面前近乎有些炫耀。客人散去,收拾停当,他突然泪流满面,哽咽出声,我不知所以地站在那里,后来才知道因为妻子当时生气。我埋怨妻子的不懂事,他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伤心,他的生日,女儿却在亲友面前这样。

时间过得太快,但我总忘不了他脆弱的哽咽,那是让我感到痛心的一次。虽然后来他去了的那一年里,我看到在伤病折磨下的他的异乎寻常的坚强,但我不能忘却的依然有他的脆弱的.哽咽,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的脆弱是那样让人刻骨铭心,虽然始作俑者不是我。

今日,又是中秋,若是他还健在,再有一天,甚至就是此时,我还是和他在一起喝酒,他还是“三两杯”,我还会是“我也喝好了”,只要他高兴就好。

今日,又是中秋,若是他还健在。当然,我的心很矛盾,我希望他健在,可我又不忍他健在,因为那近乎一年的伤痛的折磨是对他的惨不忍睹的摧残,我不忍再见。

5.中秋节晚上-素材作文 篇五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家,中秋节晚上。在路上,我看见修真观广场上摆了许多桌子,知道今天晚上有晚会。

回到家,我抓紧时间做作业。吃好晚饭,我跟父母说今天晚上修真观广场有晚会。他们说去看。我高兴得没法形容。

于是,我们就走出家门去修真观广场了。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后来,爸爸看了一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快点走吧!”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很快,我们就走到了修真观广场。那里已经全部布置好了。广场中间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上面放着各种水果:桔子、香蕉、苹果、柿子,还有瓜子。当然,桌子上还少不了放着月饼。广场周围围了一根白线。白线那里还站着几位民警。他们在放哨,维持秩序。房子上挂了一盏又一盏灯笼。走道上都挤满了人。啊,好热闹啊!

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处地方站住了脚步。

过了好久,晚会开始了。导游领着各地游客入席了,小学五年级作文《中秋节晚上》。外地的游客来得还真不少,有新加坡的、香港的、马来西亚的……这时,台上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他们先向游客问好,然后说了一段话,最后宣布武术表演开始。只见一位表演者两脚一翻,双手握拳,一阵拳打脚踢,一套武术便表演完了。观众们立刻鼓掌表示赞赏。接着表演的是舞单刀。只见那单刀挥舞起来好象只有一个影子。不一会儿,单刀表演结束了。接着,上场的人表演舞双刀、舞金箍棒、双打。那舞金箍棒的.可真是绝了。那个人四十出头,是一位有点年纪的人。他拿着金箍棒舞动转圈,又在身体周围转圈,竟然用一根细小的手指转动那根金箍棒。他的表演博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喝彩声。武的玩完了,又来玩文的。主持人说:“光台上精彩还不够好,台下也要来点儿精彩的才算好。”说着他请两位游客来了一个男女合唱。接着,一个游客上台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接下来台下观众中有些人上台去表演了一个大合唱。

最后,投资总裁亲手抽出了一、二、三等奖,还有一个特等奖。发奖后,由乌镇阿姨们表演了一个她们精心准备的舞蹈《大丰收》。这一个快乐的晚会在音乐声中告了一个段落。

6.中秋节简短满分作文素材 篇六

中秋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和传说,就说在x山的一个中秋故事吧!相传x山奶奶是老天爷的女儿玉皇大帝的妹妹,她眉目清秀,心地善良,她不爱天宫,爱尘世,自从来到x山后,她苦心照料百姓,使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泰安神州,十年九收”人们编了歌谣歌颂她的功德,这件事传到老天爷那里,他老人家很高兴,决定在秋收时季——八月十五下凡来看女儿,所以为了纪念这天,每年这天家家吃月饼一家人在一起赏月。这些都是有关中秋的传说。

在我们这里,每逢中秋都有一个习俗,就是相互赠送礼物给亲人,代表和平往来,亲人多家里的月饼堆满了月饼,吃都吃烦了。还有大人有大人的中秋节,小孩有小孩的中秋,我们这些孩子吃完晚饭,拿着月饼相聚一起,赏着月,吃着月饼,玩着不同的游戏,开开心心,过的特有滋味。我叹了一声,古人说的没有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晚的相聚在一起,明天又是分散的时候,多么希望时间停在此刻啊,开心的过着。

7.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艺术 篇七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

(一)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 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此, 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 观察社会、体验生活、体味人生, 多角度多侧面地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学会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

(二)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是一座作文素材库, 里面的文章可谓“无山不含玉, 无水不藏珠”, 其中的人、事、景、物可为我们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当然, 这里说的教材不仅仅指我们的语文教材, 我们还可从思想政治教材中去积累经典论据材料, 从物理化学教材中去感受科学家的魅力, 从历史、地理教材中去积淀人文知识, 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总之, 教材是写作素材的宝库,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当为妙招。

(三)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 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素材。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 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积累课外素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那就是经典的高考题和贴近高考的一些优美的语段训练材料, 这些训练材料大多文质兼美, 教育意义非常深刻。只要我们留意, 可从课外读物中积累到数量可观的写作素材。

(四) 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积累素材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阅读习惯和价值取向就会有异。让学生相互交流积累的写作素材, 资源共享, 素材共用, 这是笔者从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也拓宽了素材积累的渠道,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

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但在写作中仅有素材“量”的积累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对积累的素材进行“理智”的分析, 合理的变通, 灵活的运用。

二.作文素材的运用

有了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就像有了砖不一定成楼, 有了米不一定成炊一样。因此, 要写好文章, 还应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素材。

(一) 素材的有机整合

要使素材充实, 应对占有的写作素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对占有的写作素材, 要精读细思, 目注神入, 多思考, 善揣摩, 分类整合。如按照主观与客观、原因与结果、主流与支流、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等方式来整合素材。或按素材反映的中心、蕴涵的哲理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角度进行整合,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变”。

(二) 素材的灵活运用

对写作素材有了必要的整合, 还应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 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少胜多”。如运用仿拟的手法, 改动语段中一个关键性的词语, 这个词语可能是几个分句中共有的一个词语, 这段话可用于另一个方面, 表达另一层意思, 阐述另一个话题。如:“友谊是雨季里的小伞, 撑起一片晴天;友谊是一阵温馨的风, 把潮湿的心吹暖;友谊是寒夜里的一盏灯, 燃着热情的火焰;友谊是一块洁白的手帕, 拭干你腮边伤心的泪痕。”这段话中的“友谊”一词可以根据情况换成“亲情”“关爱”“奉献”等词语。

灵活运用素材的另一种办法是学会变通素材。“任何事物或事理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去观察、去分析, 便会获得不同的发现。”说明素材包含的意义是多元的, 其功能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将事物或事理的某个角度、某个侧面跟特定的话题或主题建立联系, 使之构成证明与被证明、阐释与被阐释的关系。据此, 根据话题或主题的需要, 我们可以对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或事迹围绕写作的主旨进行迁移叙述并将其放大, 也可以选择素材的某一情节或者某个重要的生活片段加以叙述或分析, 还可以把素材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拓展。通过这些方式, 我们可以实现灵活运用素材的目的。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的指导, 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致力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而不懈探究的重要课题。“积累”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运用”则是要让学生机智地处理素材信息, 从而艺术地架构文章, 让自己的文章材料丰富, 以理服人, 用情感人。

8.快乐的蛤蟆作文素材 篇八

在一个美丽的大山谷里,住着一只快乐的蛤蟆,它住在一个大豪宅里,睡着镶了金的柳叶床,有着海苔窗帘,拥有一把“鱼骨剑”,神气极了。

蛤蟆每天早早地起床,听小鸟演奏交响曲,练练它那把漂亮的.鱼骨剑,去乌龟爷爷家听探险的故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蛤蟆在山谷里待得不耐烦了,便想出去探险。

它走啊走,走啊走,等到天黑时,蛤蟆已经到了农田了,“嗨,蛤蟆!”蛤蟆转过身来看,原来是青蛙。青蛙说:“蛤蟆大哥,你身上的灰衣服土里土气的,一点儿也不好看,你瞧我,穿着一件绿衣服,多漂亮啊!”蛤蟆正想说什么,突然看见一条大蛇正朝它们逼来,正准备吃青蛙呢!说时迟,那时快,蛤蟆说:“青蛙,你快走!你快走!”青蛙不屑一顾,说:“这是我的地盘,你凭什么让我走?”结果,大蛇吐着信子,一口就把青蛙给吃了!蛤蟆则躲了起来,没被大蛇吃掉,等蛇走远了之后,蛤蟆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说:“好险啊!”

9.暑假作文快乐的暑假素材 篇九

在暑假里收获最大的是我读了很多书,我读了《大海历险记》、《法布尔昆虫记》、《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严文井童话》、《皮皮鲁外传》、《狐狸打猎人》等等。通过读这些书能让我知道很多知识和许多好玩可笑的事情,我很开心,我越来越喜欢读书了。我还记录了4张读书笔记和3张诵读卡,写了3篇日记。假期我还上了写字班和围棋班,原来我写字不太好,不知道字的结构怎样分配总也写不好,现在我的字写的漂亮多了,可还离我的目标还有距离。开学以后我还要继续练字,争取写的更加好看。围棋是我最喜欢的,每天下午我都去下棋,我的棋力也有很大提高,都能下过小孔叔叔了,我很高兴。

我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夏令营,夏令营的活动很丰富,有乒乓球训练、参观科技馆、才艺展示、演讲比赛等等。通过假期的练习乒乓球,我已经能正反手接球,还能反手发球,和老师对打的时候最多能一次打52板球。虽然每晚都去练球,和小朋友玩的时间少了,可我的球艺却提高了很多,每晚我都练得很用心,虽然练得很累可我还是坚持去从不缺课,这也是我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以后我还要继续学习乒乓球,争取学会削球和扣球,托球再托的多一些。

在假期里我和妈妈还一起背诵古诗,五言诗我全都背过。还和妈妈一起写博客,为书香班级和博客之星做努力,希望能再次获得荣誉,为班级争光。每天坚持弹琴,听英语磁带,写英语字帖和做口算,乘法口诀已经背的很熟练,乘法和除法都难不倒我。我已经为二年级做好了准备!平时我还帮助妈妈叠衣服、倒垃圾、每晚都是自己洗澡,还懂得了有好吃的先分给爸爸妈妈,不独自吃,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对了,假期我还去了日照、淇河、郑州,在大海里游泳打水球、在河水里捉螃蟹划竹排、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真开心!这是我的第一个假期,我觉得过得特快乐、特充实!

10.提升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策略 篇十

一、点面勾连彰显广度

点面勾连,其实就是由一个素材引申到多个类似素材的运用方法。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由个别现象到普遍现象,对于论证来说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增加了材料的广度。例如以“困难磨砺人生”为主题的作文,很多同学会自主地运用史铁生、司马迁等素材,往往在素材的使用上只是干瘪的讲述事例,最后总结一下他们就是困难磨砺人生。这样的素材使用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任何深度。往往写这类主题的作文学生在运用素材的时候,只要写一个史铁生或者是司马迁的详细的例子就可以,然后在举简略的例子相互勾连,例如“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做到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来彰显广度。

二、层层渐进凸显深度

层层渐进,其实就是一个素材的深入挖掘的过程。这样运用素材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对使用素材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从多个层次深度挖掘材料的内涵,把握素材的外延。从而恰到好处的使用素材,做到有的放矢。例如以“个性与创新”为例,很多学生会写很多的特色事物、物件、传统工艺等,有的学生写昆曲,有的学生写茶道,有的学生写京剧,有的学生写手工艺,有的学生写蓝印花布等等。如若用这些素材去构建填充作文,学生必须弄清这一事物、物件、传统工艺等的历史变迁,每个时期的特点,文化的传承,革新的影响,当下的现状等等。不然只是简单地介绍这些事物,胡乱地堆砌字数,这样就不会把这些素材用的“活”起来,反而就会显得材料生搬硬套,论证干瘪乏力,最终弄巧成拙。

三、中西合璧提升厚度

在高考作文上,素材的选择有很大学问,好的素材可以成就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很多同学在素材的搭配上没有任何考虑,想到什么素材就写什么,不考虑素材之间的黏合度。很多同类素材反复出现,让人感到乏味枯燥,就好比是文字的堆砌,缺少灵魂的思考。例如以“智慧”为题的作文,学生在素材的选择上要层现出自己的学识与素养,往往可以选择“三顾茅庐”“太公钓鱼”“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等中国典型的事例,同时搭配一些外国的事例,例如“爱因斯坦的智慧”“基督教信徒”“爱迪生让助手量量灯泡的容量”等素材,把所有的中外素材高度粘合起来,彰显出作文的厚度。

四、古今连接拔升高度

横向素材是考生运用比较多的,纵向素材使用相对比较少。纵向素材的连接往往能让作文曾现出立体感并拔升作文的高度与厚度。古今素材的连接在作文中是有必要的,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又是会有“厚古薄今”的态度,古人的事例也许更具有说服力。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让素材古今相连,以史为鉴。例如以“沉静”为话题,有些同学就选择了近代的林徽因说过:“内心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还有清代的叶燮有言:“功名之士,不能为清泉淡泊之音,轻浮之子,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最后是古人所说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素材层层递进先后勾连,把好像在诉说历史的长河里必须要选择“沉静”,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有这样的特质。所以说古今连接的素材才是立体的素材,才是能使得作文拔升高度的素材。

总之,素材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策略,绝对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盲目的使用和拼凑,更不能把鲜活的素材使用的没有活力。“素材”虽然不是作文的灵魂,也不作文的骨架,但没有鲜活的素材作文就不会丰满。在作文教学中,我试图从点面勾连、层层渐进、中西合璧、古今连接等方面进行尝试,同时也得到了些许收获。我想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一点点素材运用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的运用,让作文“立”起来,“活”起来。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甚至关系到学生高考的“生死”,社会关注度较高,可以说是语文学科走在“风口浪尖”的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期待着有所改进,并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作文教学一直徘徊不前。无论是构思、语言,还是思想、素材,似乎都要有所指导。本文就从素材使用角度略谈作文教学,试图找到一些突破口,从而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高度与厚度。

11.关于快乐的暑假作文素材 篇十一

今天又是一个大热天,没有一丝风,柳树的叶子低垂着一动不动,知了趴在树枝上懒洋洋地吱吱叫着,像似告诉人们一定要防暑。好难熬的天气呀!

下午两点,妈妈开车送我去跳水馆游泳。当时的气温大约在40度左右,来往的行人都在烈日下炙烤着,偶尔有几位外地的游客人无耐地在大街上走着……当车行到西华门附近的十字路口时,我们不由得被眼前的一幕震慑住了:两位全副武装的女交警,在炎炎烈日下认真指挥着交通,及时疏通着过往车辆,汗水浸透了她们的衣服,但那并没有影响她们的工作,标准的站姿、规范的指挥手势、准确的哨音,都体现着她们职责的神圣。这让过往的行人赞叹不已。

“西安的旅游景点好,西安交警更是一道风景线呀!”外地的两名游客情不自禁地说。听到这话,我深深地感到了作为西安人的自豪,更为我们古城的女交警树起了大拇指。

12.中秋节好文好句作文素材 篇十二

中秋节一

今天,终于盼到了中秋,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而且今天的月亮亮的格外耀眼。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自呆在一旁,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绺一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高傲地升起来了。它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透过望远镜,看到了一个庞大的月球,它明亮亮白晃晃的,月球的左下角还有一些像烟花散开的时候一样,好美呀!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

渐渐的,月亮从椭圆形变成了整圆。圆月中有黑色的影子,似天狗张大嘴巴准备食月;若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抖着丝绸弯着腰;又如张牙舞爪的恶摩要撕开月屏,从中奔出,真有趣儿!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二

远处,淡淡的月光倾泻在一片蓝蓝汪洋上,使大海如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近处,一层层的银波,在月光的照射下,抖动着,荡漾着闪烁着,好像一群鱼儿浮现在眼前,微张着小嘴,在水面欢快地跳跃;月光倒映在人工湖上,整个湖面像一面镜子,一块长长的无瑕玉石,一条缀满宝石的绸缎。月亮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见在远际的天空中闪耀着一两颗小星星,闪着淡淡的光芒,忽隐忽现……

月儿圆圆,人间圆圆。但也不是家家如愿以偿。此刻,我不由得想起远在深圳工作的爸爸,是爸爸和他的战友忠于职守,保家卫国,才有这美好祥和的夜晚。想想自己崇拜的爸爸就像这美丽月亮无私的在岗位上奉献自己,呵呵,何不开心点?月儿圆圆,饼儿圆圆,咬下一口,津津有味地嚼着,心里好受极了。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当她走下那山坡,一片淡清清的月光,洒到她底身脸上来。弯弯的一角新月牙,正在天西垂挂着,距离月尾不远正缀着那颗闪亮的小星星。

月亮千变万化,有时弯弯的像一个月亮船,有时圆圆的像玉盘高高的挂在天空,有时椭圆的像一个鸡蛋在呼呼大睡。它那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

中秋节三

夜静悄悄的。深蓝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它不像太阳光那样耀眼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这月亮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即使今天没有一颗颗小星精灵装扮它,他也依然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周围散发出几道彩光,把它的浮云都染上了绚丽的色彩。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们静静地等待着月亮的出现,此时晚风柔和似絮轻云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皎皎明月徐徐上升,月光把周围映成一轮银色的光景,它不像朝霞那样浓艳,反而显得素雅。有多少人看着它得到了喜悦,又有多少人看着它燃起了思想之情。

我来屋外去赏月,可是月亮好似在和我玩儿捉迷藏,一会露出来,一会钻进云朵里,总是不让我看见它。我等了半天它终于出来了。先开始它是深黄色的,然后慢慢变淡,最后完全是银白色的了。

中秋节四

中秋节的月在小区里显得格外灿烂明亮。安安静静的小区愈发让月亮现出了本色。天空中稀稀拉拉几颗星星,那微弱的光忽闪忽闪,只配在月亮的下面作一个普通人。那月亮好象在说:“哼哼,想和我比,天空惟我独尊!”皎洁的月光泻在树上,把树披上了银纱,轻薄飘逸。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中秋节五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3.积累作文素材的八个途径 篇十三

一、从阅读中积累

自然环境变化万千,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人们仅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间接观察来补充直接观察的不足。而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 因为书里包含着生活, 包含着社会, 读书就是观察生活, 认识社会。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而积累素材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内容广博, 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 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 所以是初中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是初中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渠道, 因此教师要提倡和指导初中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面要宽, 不能只限于某一类课外读物, 而要广泛涉猎, 多方汲取, 丰富自己。笔者认为, 学生在初中时期应多阅读哲理散文, 时事评论类的文章也应有所涉及, 而最重要的是阅读文学名著, 如高尔基的《童年》《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以及《简·爱》《名人传》《格列佛游记》《基督山伯爵》等外国名著, 中国的《骆驼祥子》《鲁迅文集》《城南旧事》《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以及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等都值得一读。一句话, 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书学生都应广泛品读和欣赏。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注重阅读的质量。“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在阅读中一定要勤思考, 勤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读后感。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学生在阅读中只有做到手脑并用, 勤记录、勤记忆、勤整理, 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阅读的目的是要学会运用, 因此, 学生应自觉地把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等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写作和做人中去, 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完善自己, 在写作中提高自己, 在读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 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 只要稍加留意, 就可以把这些人物和事件当成作文的材料积累起来, 以备写作之用。如,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上网成瘾以致荒废学业, 父母无奈之下跪求子女戒掉网瘾的荒唐事例, 学生不妨将此作为一个写作素材积累起来;又如“5·12”汶川特大地震,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 有多少令人难忘的故事至令仍然激励着我们,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积累起来, 让学生在进行深刻反思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另外,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创造到自然、社会大课堂中观察、调查、感受、体验的机会, 因为“事事洞明皆学问”。教师可以组织春游,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参观, 让他们领略自然的美妙, 感受火热的生活, 从而获得鲜活的写作素材。

三、从活动中积累

初中语文新课程中的写作教学基本上都和语文综合性活动结合在一起,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 它首先安排了四个专题活动: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根据这四个专题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及时把活动的过程写出来, 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好,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所得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 如“今日新农村”、“乡土方言拾零”、“调查采访记”等, 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目的只在于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此外, 教师还可以进行“活动作文”教学, 即借助各种节日的由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在活动中展现特长, 张扬个性, 在活动中陶冶性情, 锤炼能力, 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写成作文, 学生一定有话可说。

四、从多媒体信息中积累

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 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视野也大大开阔。网络资源丰富多彩, 信息传递快捷全面, 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一个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因此, 让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 能汲取到更丰富的作文素材。通过多媒体网络, 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 还可以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名山大川”等,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可自由地获取资料。对多媒体信息的收集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能力。如, 学生通过《文县资源网》可以浏览、搜集本地的“民风民俗”、“史迹名胜”、“历史名人”、“阴平八景”、“经济社会发展”等资料, 但学生在写作时必须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处理, 才能有效地加以运用。

五、从历史中积累

历史是一个广袤无边的资料库,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写作中, 学生应充分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历史素材, 也可以挖掘历史中的时代内涵, 甚至可以根据历史进行故事新编, 或者对自己所拥有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用于论证某些观点。此外, 学生不妨挤出时间收看中央电视台第4、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 教坛名家、文坛大家主讲的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

六、从校园环境中积累

校训、班训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蕴藏着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立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的文化长廊、读报栏、阅览室、班级读书角, 教室内外墙壁上悬挂的伟人、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警句, 校园花草树木标牌上的广告语等, 都营造出了一个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教师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 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能从中汲取到内涵丰富的作文素材。

七、从媒介中积累

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更多的时候, 我们需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网络等媒介来搜集和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无论是职员、作家或是文学巨匠, 其写作素材的积累都离不开各种媒介, 何况是学生。媒介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尤其是当今时代, 新兴科学、边缘科学不断涌现, 知识不仅是学业的基础, 也是技能的催化剂,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收新概念, 学习新知识, 广泛涉猎, 广纳百家之言, 加强知识和素材储备。

八、从讨论中积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作文素材进行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 去粗取精, 辨伪存真, 资源共享。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路受阻, 难以下笔时, 教师也可适时地动员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 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将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素材付诸笔下了。

作文素材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强记忆、勤练笔。教师在学生阅读、欣赏过不少名篇佳作、精彩句段、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后, 应要求学生对其反复吟咏, 直至熟练背诵。这样, 到写作时, 学生就能整句或整段引用, 使名言警句或精彩句段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中学时期正是一个人记忆的最佳时期, 所以,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中学时期着力背诵一些名家名篇, 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杨朔的《荔枝蜜》, 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对于一些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 学生也应尽量多记。如名人名言“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聪明出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等;成语, 如铁杵成针、买椟还珠、叶公好龙、才华横溢、见微知著等;歇后语, 如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等, 学生都要准确地记忆, 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练笔积累也是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练笔积累指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的无形材料用文字变为有形材料的过程。俗话说得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只有在平时勤于练笔, 写作文时才能驾轻就熟, “下笔如有神”。因此,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勤于练笔, 尽可能多地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比如, 写日记、札记, 写读书笔记, 写表达观点的文章, 写记叙性的文章或抒发情思的文章等, 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 决不放过, 这是中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

14.快乐的暑假作文450字素材 篇十四

去年夏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很热,大地被太阳烤得像一个烧饼,只有颐和绿苑的草地上在喷水,假山上在流水,给这个炎热的夏天创造了一个即凉快又能玩水的绝好时机。我和妹妹在颐和公园玩耍,我转着贼溜溜的眼睛机灵一动,说:“我们打水仗吧!”妹妹说:“好呀”“好呀”,于是我们买了两把水枪,装上水玩了起来。“游戏规则还没定呢”我喊着说:,于是我们又定了规则,我扮“警察”,妹妹扮“小偷”。我入戏太慢,才开始玩就被“小偷”打了一枪,好啊!看我的!妹妹正得意时我连打她两枪,妹妹满身是水鼻子都快气歪了,我大笑说:这叫加倍奉还!

再后来她可小心了,我这个水仗女警也提高了警惕。由于我跑得快,很快便捉到了她,可她突然说:“瞧天上的飞机好漂亮啊!”就在我抬头看的那一刹那,她给了我一枪,然后就溜走了,我知道上当了,又穷追不舍,终于又捉到了她。她又使用了她的“障眼法”说:“天上有架飞机”我回答: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她又来了一招说:瞧这儿有伍角钱,我又回答:那你去捡吧。最后她没有招了,只好束手就擒。

今天早上,妈妈破天荒说要专程带我玩,我半信半疑。这难道是真的?太棒了!

吃完早饭,我们打点好一切,准备出去玩了。妈妈骑上“小毛驴”带着我到了风景秀丽的婺江边。我们在江边兜了一下风,突然,我看见远处隐隐约约有个弓一个一样的雄伟的建筑,就叫妈妈骑近去看看。“小毛驴”将我们送到了那,往上一瞧,原来是金华的斜拉桥。那什么是斜拉桥呢?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主要桥型。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面等。如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均为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斜拉桥技术得到空前发展,日本建成的世界最大跨度的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看完了桥,我们又去了婺州公园。到了那,发现那真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没有城市里的喧哗声,而且还有悦耳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接着,我们又去了大世界。大世界装修过后,如同换了一个模样。我去了5楼,发现几台可以夹香烟的机器,我想可能是吧!我试着玩了几盘,结果是两手空空。运气真不好,我也不想成为赌鬼。的诱惑真大啊,怪不得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

后来,我们还去了五福园吃那香喷喷的鹌鹑,那可是我的最爱。吃好了我又去看书,逛超市等,最后还把肯德基当了晚饭。

15.人生的快乐作文素材 篇十五

首先,让我们走进秋天,和那美丽的秋叶共舞!!!!!

秋天像一篇精美的散文,秋天像一首动听的诗歌,秋天像一个优美的童话^^^^^^秋天的树叶更是为秋天增添了许多神韵.星期天下午,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灵谷寺公园欣赏秋天的树叶,观赏这秋天的小精灵.

一进灵谷寺大门,在道旁我就看见了挺拔的.玉兰树,在树下我看见了玉兰树的树叶,正面脉络清晰,颜色不是我们夏天所见的翠绿,而是绿中带黄,反面是铁锈的红色,上面长着许多的绒毛,摸上去毛茸茸的,像摸着绒布.形状呈椭圆状,显得非常协调美观.

接着,我远远看到一团团火,原来是火红的枫叶.近看,形状像小朋友们伸出来的小手掌,它们有的长,有的短,仿佛5个小伙伴个个力争上游,仿佛在打比赛呢!它的颜色又浓又润,好象要滴出来似的.

临走时候,我在灵谷寺里面还看到了高耸入云的银杏树,到了秋天,银杏叶的颜色是金黄色的,一阵风吹过,银杏叶像金黄的蝴蝶飘落下来.走在银杏树下,脚踩在厚厚的叶儿上,发出“咯吱----咯吱”声,仿佛在唱一首赞美秋天的歌.你看,树上的银杏叶儿发出“哗--哗”的声音,仿佛在给它们伴奏呢!如果你用心静静倾听,你似乎能听见欢快的笑声.

16.作文素材积累的几点方法 篇十六

在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 以便在阅读时发现优美的语句、篇章、名言警句等及时积累下来。

一、词语的积累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一句话中往往因为一个词的运用, 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有这样几句话:“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在这句话中用了“终于”这个词, 让学生从中体会, 不用这个词和原句的表达效果一样吗?学生马上回答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两者的不同。同时, 也深刻认识到用词的方法和好处。所以, 积累词语要同理解内容和情感熏陶紧密结合。课内词语积累要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 与阅读教学其他要素协同进行, 互补互促, 实现共振的优化效应。

二、句子的积累

一篇文章,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有特色的句子, 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怎样把句子写准确, 写具体, 写生动的, 要求学生背下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如:《山雨》这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的山林雨景图。文中的句子都是那么优美: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 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雨, 轻轻悄悄地来了……先是听见它的声音, 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 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 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并且逐渐清晰起来, 响亮起来, 由远而近, 由远而近……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相信学生如果当他们遇到写雨的文章时如果能想起积累的这些句子能用上其中的几句也是好的, 久而久之, 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段的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是有许多描写精彩的段落, 有特点的构段形成的。这些段落是突出文章中心、重点, 描写生动、具体、精彩的段落。对于这样的段落, 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学习它的表达方式以及构段方法, 还要反复让学生品读, 重点的段, 背下来, 学习其表达方法实践于习作中。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 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其中, 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 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 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 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 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 让读者和作者一样, 犹如亲临漓江, 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 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 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 桂林的山美,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山水相映, 云雾迷蒙, 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 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 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所以,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理解, 在理解中读, 反复诵读, 熟读成诵, 读出滋味, 读出情趣, 从而读有所值, 读有所得, 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四、篇的积累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重点, 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例文, 对于名家名篇的写作背景、作者, 要了解记忆, 写作方法要引导学生归纳, 并总结。如开头结尾的方法, 自然过渡, 前后照应的方法。写人叙事, 写景状物、应用文体、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都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并逐一总结出其规律与方法, 授之以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 燕子“再来”, 杨柳“再青”, 桃花“再开”,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时间能“跨”能“飞”, 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 这是用了比喻手法。文中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 如“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 简朴、轻灵, 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 婉转, 越读越爱读。因此,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 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积累语言。

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方法, 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注重语言的积累, 把积累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我们也一定会写出一篇篇优美感人的文章来。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更是难点。每当学生听到我说要写作文时, 总是会说“我不会写”, “写什么呢?……”相信其他老师一定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作文对于学生来说, 就像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峰, 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作文如此畏惧呢?归根结底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那么, 怎样有效地做好语言积累呢?其实, 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 都是生动语言的宝库, 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典范。

上一篇:著作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下一篇:大学生英语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