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2024-10-26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共18篇)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一

2014---2015学第一学期丁营小学爱国主

义教育活动总结

九龙镇丁营小学 2015年1月20日

丁营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在中心校领导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独具时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常规教育活动,扎实、具体、生动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得到心灵的滋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到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拼搏进取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成就的光荣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总结如下: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常规教育结合,促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1、开展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告诉学生国庆节的来历,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小树立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抓起。主要是开展“言行美少年”的评选活动,鼓励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关心集体、关爱同学、尊敬老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劳动美、诚信美、关爱美、求知美,用自己的言行展示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争做“言行美少年”。活动中同学们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并且能够主动、及时地帮助同学改掉不文明行为。通过活动,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在班里已经蔚然成风。

二、开展多种形式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线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

1、开展读书活动。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家爱书、读书、评书。并通过班会课表彰那些读书、学习的先进学生:马康、丁祥等。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有不读书可耻,勤学善学光荣的道德认识;有热爱祖国、报效父母的道德情感;

有不畏劳苦,上下求索的松梅品格;有认真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听讲、早睡早起、闻鸡起舞的具体行动。

2、开展绘画活动。我心目中的祖国。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班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很丰富,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系统的理论教育, 帮助人们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帮助人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一种日常的感化教育, 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生动形象的诠释, 帮助群众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正属后者, 此种形式广受欢迎, 又实效显著。

当前, 人们思维活跃, 生活方式多样化, 收入层次多样化,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单纯的理论灌输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特色教育活动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紧紧围绕陵园中心工作, 坚持“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工作宗旨, 统筹兼顾党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不断创新, 善于谋划, 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着力推动陵园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 不断创新烈士褒扬教育新路, 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抓住机遇,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对陵园的宣传, 扩大陵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高社会各界对陵园工作的关注度。发挥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使陵园工作与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使支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因此, 党支部将以重点开展争创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省文明单位等活动为抓手, 着力提升陵园形象, 提升工作业绩, 提高社会各界群众对陵园工作的满意度, 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2. 注重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使广大党员想当先进、争当先进

一是开展党内民主谈心活动, 广泛听取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 让党员参与到党内决策中来。二是开展党员设岗定职, 明晰党员职责, 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 使党员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 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开展烈士事迹义务宣讲、党员进社区、党员义工、烈士家属慰问、义务助学等一系列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开展“讲学习、强素质、增技能”活动;在党员与群众中开展“一帮一, 一对红”活动;开展“我为陵园献一计”、“学习先烈精神, 立足岗位争奉献”、“争做最好的共产党员”等党员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切实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进引领作用, 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陵园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工作上落实责任, 组织上提供保障。

二注重实效, 创新理论学习活动

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重视学习, 善于学习, 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用以分析形势、研究问题, 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把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前进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陵园管理处党支部十分重视党员的教育, 为了增强党员的个人素质, 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始终能坚持“两项建设”。

1. 加强党员素质建设

党员在平时工作中, 做到带头勤奋工作, 带头安心本职, 使单位内呈现一片团结和谐的气氛。目前各个岗位都有党员的身影, 他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 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争着做, 在全体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012年度, 我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法律学习。组织党员同志认真学习了《职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 对日常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成为职工约束自己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的保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每一位党员都要做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带头人、实践者。 (2) 落实培训学习。为了让党员同志能不断适应历史新要求, 我单位安排人员参加市直机关党工委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同时为了提高一线党员的业务技能, 每年都要选送一线党员参加全国的各类培训, 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做到学用结合。最近, 我院有两名党员分别赴南京、湖南学习培训, 目前这些党员带领其他人员将学到的绿化管理方法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 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单位的绿化养护水平, 为前来瞻仰烈士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优美整洁的环境。

2.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

3.让聋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三

组织领导聋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好办法。

2012学年,我们精心设计引导聋生参与以下活动。

1、与先进人物对话交流我校邀请了云南残疾人运动会十佳运动员之一的黄文涛来校作“自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彩报告,并接受我校学生的采访。经过对话,交流,优秀残疾运动员最多金牌,为国争光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教育了聋生。

2、参观工厂、社会。全校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自来水厂,考察、了解了水厂的发展简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3、举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比赛”各班同学认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推选一名用手语讲故事的能手参加全校比赛。演讲会上,“程门立雪”、“铁杵成针”、“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参赛学生生动的手语、丰富的表情演示出来吸引了在场每一位师生。

4、召开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以美术专业2年级班的《心中的长城》为首,各班聋生纷纷自行设计、召开了一个个各有特色的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同学们运用诗歌、小品表演及绘画等多种形式,讴歌祖国与家乡的巨大变化,把爱祖国同爱家乡、爱上海、爱学校、爱班级爱同学结合起,提高了认识,振奋的精神。

5、坚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我校坚持举行每星期一早晨及重大节日早晨的国旗升旗仪式。全校师生员工参加国旗升旗仪式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大家用手语齐“唱”国歌,学生党支部书记作简短讲话,重温国旗图案的含义,缅怀先烈。激励全校师生奋发进步,为国增添光辉。

6、排练文艺节目,组织艺术节活动。我校艺术团的手语歌舞《我的中国心》、《我的祖国》均达相当水准,在市、区获奖。我们还要求每个班级都排练爱国主义内容的小品、舞蹈节目,举行了全校艺术节会演。这样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陶冶了爱国情操。

通过鼓励聋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及政治上进心。良好的校风学风正在形成,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新成绩。在组织引导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1、“灌输”与“参与”两手抓爱国主义教育就能取得实效高效。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政治课、校班会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等内容的系统教学、“灌输”。也需要“设计教育活动”,组织聋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还需其他一些工作的配合。聋青年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日益增长着参与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组织聋生“参与”活动,与对聋生教学“灌输”这两种形式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结合,运用得好对聋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兴我中华的社会责任心是有利的。

2、对教育活动要精心设计对参与投入要热情引导注意适合聋青年身心发展特点。例如“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要注意不是让聋青年消极的做“听众”、“观众”,而是事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内容让他们准备好采访,考察提纲,与报告者或考察单位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活动。

3、爱国主义教育应与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现阶段爱国就是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祖国。因此,爱国,也就是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事业。爱国不尚空谈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集体维护并增进集体荣誉,直至维护国格,努力学习,工作,为国争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上接第153页)问题学生通常不容易被老师喜欢,甚至会引起某些教师对他们的忽视、歧视;而问题学生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对教师采取疏离、逃避甚至对立的态度。这样不协调的师生关系又会进一步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问题学生要给予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爱,要把这作为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师德水准的重要内容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因素。只有与问题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才能更有效地教育这些学生,从而才谈得上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建立一个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问题学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问题学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和问题学生谈心,时时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和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困难而艰巨的工作,但如果老师善于把握契机,巧妙地运用心理教育手段,用我们的耐心、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勇敢地承担起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问题学生”就一定会有根本性的转化。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强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参考文献:

[1] 《浅谈班级管理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读写算,教研版)

[2] 《德育评谈》 糕秋生

4.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篇四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杭州师范大学全体新生党员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蒙蒙细雨中,我们来到了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目的是要求全体党员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了解先烈们过去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他们是如何不顾个人的利益,在与敌人进行出生入死的英勇斗争中,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的英雄事迹。纪念馆共陈列了自辛亥革命以来直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350位革命烈士的斗争史迹,通过1000余张照片、400多件革命文物将历史背景与具体人物联系起来,以史串人,我们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近百年来浙江革命发展的轨迹,又可详细了解先烈悲壮、动人的斗争情节。展厅内采用雕塑、沙盘、油画等表现手段,以及运用电影、录像等形式,力求全方位、多层次表现革命烈士斗争的史实,我们进行了生动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浙江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镜和湖州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遐迩闻名的瑰宝。此次参观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感受人文底蕴。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的常书鸿美术馆让我印象深刻。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人民艺术家常书鸿先生1904出生于杭州,20年代赴法国留学,1937年回国后在国立艺专任教。1943年,常书鸿举家搬迁到偏僻的大西北,到遥远的敦煌去追求他早已向往的莫高窟艺术,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多年的艰辛生活与创作道路。讲解员向我们大家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即使在动荡的抗战岁月,他始终不曾放弃画笔,甚至在敦煌的那段艰辛日子里,他为大西北的一切感动,创作了不少风景画、人物画,随时记录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但历经**,这些珍贵的作品迄今已所余无多,世人大多无缘获睹。

5.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篇五

为庆祝建党xx周年,教育引导全体民警铭记党的历史,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6月20日,高速四支队十一大队组织全体民警到汾西县对竹镇刘家庄二十闾地下党革命旧址开展了“学党史、铸忠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活动中,大队首先组织民警在抗日游击支队先烈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缅怀英雄业绩。随后,在刘家庄村老支书的带领下,民警参观了陈列馆内先烈们留下的遗物,聆听并深切感受了革命先烈艰辛历史以及感人事迹。

此次活动使全体民警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民警纷纷表示,将学习和弘扬革命英烈们对党的事业矢志不移、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将铭记革命先烈遗志,牢记忠诚卫士的神圣职责和使命,立足本职工作,为辖区交通环境安全、有序贡献力量。

6.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总结 篇六

第二十一届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总结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为主题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关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已经圆满结束了。本届读书活动在继承前几届读书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更加注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扩大教育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顾本届读书活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周密

为了强化读书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我校相应成立了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形成了党组织、共青团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并有专人具体负责读书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了保证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班级都能按时按量完成订书任务,保证学生的用书,从而扩大了活动的参与面,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面。教育党委切实把读书教育活动作为落实中央17号文件精神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读书活动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把开展读书教育活动作为评价各学校工作的内容和标准之一,纳入目标管理,全面细致考核,从而强化了读书教育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为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各单位精心组织、周密设计、全面细致地制定了各自的活动规划,把开展读书教育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增强了教育活动的效果。

二、主题突出,形式多样

我校在开展读书活动中,紧紧围绕“走复兴路,园中故梦”这一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拓宽教育渠道,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为了提高读书教育活动效果和

质量,各班积极探索一些适合于青少年特点的活动方式。

一是读书教育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学校把活动指定用书作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助教材,并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走复兴路,圆中国梦”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以教学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实现了知识传播与思想教育的协调统一。

二是读书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学校在开展读书活动中,以弘扬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展望新世纪美好未来为重点,突出了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教育,努力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团队会、读书报告会、演讲演唱会、出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是读书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在开展活动中,努力拓宽第二课堂领域,着力把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如请法制专家到校作“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专题报告,聘请派出所领导作德育教育辅导员,讲法制教育课、模拟法庭,城乡小朋友手拉手、结对子,十佳小孝星,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既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了道德法纪教育,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之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是读书教育活动与创建乐清市文明场城市活动相结合。学校还制订了文明班组、星级少年的评选条件,开展了文明组、文明班、星级少年的评选,这些活动既树立了新世纪良好的学生形象,又丰富了读书活动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典型引带,整体推进

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培养和宣传典型,用典型指导工作,用典型推动读书

活动的全面开展。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引导,影响和带动了全校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深入。

总之,通过这届读书活动,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通过读书活动,使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真理,增进了对党的感情,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也看到,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没有强大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很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而增强了青少年只争朝夕、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加强了道德建设,提高了文明素质。通过读书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明规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辨析能力和维护公共秩序、遵守道德规范、创造文明社会环境的自觉性,使学校的校风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是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领略了读书的魅力,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了认识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7.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七

1. 人本主义课程形成的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兴起了重新检讨处于迷惘状态的现代学校教育、根本改造传统的学校制度的运动,这便是人本主义教育运动。人本主义课程论,就是在抨击学位中心课程的“非人性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力主学校课程的“人本化”,强调实施三类课程———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课程,以实现包括学术潜力与非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能力的全域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也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2. 对学问中心课程的疑义。

20世纪60年代,我们进入了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知识激增的时代,使我们关注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时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刺激了美国决心进行学校教育内容的改革,强调现代化、科学化。这些时代背景促使“学问中心课程”出现。但到了6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泛兴起了“反主流文化”运动,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是在“学科结构化运动”受挫以后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结构主义课程范式的反动。

对学问中心课程的疑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科的学术性。学问中心课程仅仅着眼于专门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去构成学科内容,这种课程是以培养科学技术的尖子人才为目的的,内容过分艰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要求。

(2)学科的分化与统整。强调课程中的个别学科,结果造成了知识的分裂与片段化

(3)科学的认识逻辑与儿童的认识逻辑。 (1) 依据现代科学编制其内容,导致了高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致使许多学生理解不了,造成了在“过早的时期,过急的教授过多的内容”的现象。 (2) 探究———发现学习,引发了学生的嫌恶与恐怖,因为这种要求所有学生都运用探究———发现的方法,是非人格化,不现实的。而且对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4)课程的适切性。福谢依认为,教育上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教育同儿童的现实挂钩起来,如果教育无视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社会状况,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不适应社会的。而“学问中心课程”就只是把课程的焦点集中在了学问本身的知识,而忽视了将它应用于学习者的生活以及广泛的社会情境的要求,与学习者的生活和社会问题相脱节。

基于以上对“学问中心课程”的这些批判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学校课程要求超越“学问中心课程”,进而迈向了“人本主义课程”的改革动向。

3. 人本主义课程的形成的基础。

(1)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强调存在的思考的主张,其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存在主义所强调的非理性、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注重人性等,都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所吸收。并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还以动态的观点发展了“存在”的概念,把“人的存在”看成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过程。

(2)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主要是建立在“第三势力”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它所受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第三势力”心理学而表现出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包罗极广的学派,但都符合如下四条基本原则: (1) 人的主观体验:在研究人时,把体验作为主要目标。体验本身及其对个人的意义居于首位,而理论解释与外显行为均在其次。 (2) 人类的独特性:强调这样一些人类独有的特性,例如选择性、创造性、价值观和自我实现。 (3) 人的意义: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时,着重意义性,反对过分强调客观性而牺牲意义。 (4) 人的尊严与价值:使个人发现自己的存在,关心每一个人天赋潜能的发展。其核心在于使个人发现他自己的存在,发现他与其他人以及社会团体的关系。

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解析

1. 培养“完整的人”的课程目标。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非常重视课程目标,并且他的课程目标与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理想与价值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潜能发挥。罗杰斯认为课程应该培养“完整的人”。这一课程目标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是其“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在课程领域中的应用。

罗杰斯认为,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的、过程中的、有创造性的人,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和心理力量融贯一体的,因为罗杰斯把人的成长看作潜能的发挥过程。具体地说,他认为完整的人是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知性、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人,即知情意行统一的人。这种完整的人具有自主、批判、合作、创造等意识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由上可知,“完整的人”的课程目标融认知、行为与情感为一体,而不是把三者割裂开来,更不是只取其一,不及其余。

2.“适切性”课程的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人本主义者提出了“适切性”原则。认为学校课程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联,使学习者意识到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课程对其学习的意义。课程呈现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

因此,在课程编制的重点上从教材转向了学生,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依据。另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态度与人格,使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注重知识对行为及态度的影响与作用。

适切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还要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潜能,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自我实现的人”。由此看出,人本主义课程内容观和课程目标观是一致的。

3.“非指导性”课程的实施。

对于课程实施,罗杰斯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把教学看作课程实施的关键,提出了著名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具体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境,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自己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结果。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真诚,对学生没有丝毫的虚伪与欺诈。 (2) 接受,对学生无条件的接受。 (3) 理解,移情性的理解,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做出的评论应反映学生的感情。

(2)教学进程的非控制性、无计划性。罗杰斯的一个学生在报告中这样描述:“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再现哪些讨论课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3)良好人际关系心理气氛的创造。罗杰斯把人际关系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上加以强调,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他看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证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4)教师是促进者。为了与传统的教师相区别,罗杰斯把教师称为“学习的促进者”,他要做一个“方便学习的人”,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他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一种滋育学习过程的良好的心理气氛,并提供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

4. 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关于这一点,罗杰斯并没有明确的提出,但我们从他的一些论述中仍然能够看到他在这方面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课程资源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如书籍、杂志和实验室、地图、器材、录音设备、图书馆等。人力资源容易被人们忽视,如社区中的人、专家学者、伙伴、家长、教师等。他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利用,尤其是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甚至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下有质量的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1. 集体教育活动的目标。

人本主义这种完整的人是情感和认知、行为相统一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突出地表现为具有对自己的整体理解和自己对世界及他人关系的理解,完整地体现了自我意识,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所作所为有一定的方向性。同时,这种目标又有较强的开放性,并不刻意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不要求学生有整齐划一的表现,而是让学生自由充分的发展。

首先,集体教育的目标设计应考虑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上,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到多个课程领域,多个课程领域应相互整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应该注重幼儿的态度,情感方面的发展。

其次,集体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遵循幼儿的个性差异,使大部分幼儿均能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2. 集体教育的内容。

罗杰斯提出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是课程内容不仅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还要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又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集体教育活动如何体现适切性原则呢?

首先,集体教育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让集体教育活动生活化,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出自于幼儿生活的主题和内容,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

其次,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除了应该给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幼儿操作材料应该多样化,增加趣味性和幼儿选择的机会的同时,能够满足大部分幼儿均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事情去做,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3. 集体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

对于课程实施,人本主义理论主张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体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境,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集体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发现和创造,要为幼儿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支架,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和结果,及时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情绪情感反应,表达和创造的机会的获得等。始终把幼儿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为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和空气”的人。

其次,集体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和幼儿之间以及同伴之间彼此积极交流,表现出尊重和关爱,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是一种彼此平等和谐的关系,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教师应该敏锐的关注幼儿的情绪,回应幼儿的需求和问题。

再次,集体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的组织形式(如:集体的、小组的、个体的活动之间灵活变化),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有效的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学习。

4. 集体教育活动的资源利用。

罗杰斯认为,课程资源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他特别提到教师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儿童以帮助。从这一角度出发,幼儿园应广泛利用周边资源,为集体教育活动提供充足的准备;必要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以及家长方面的资源,发挥不同资源的价值作用,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如通过利用多种资源在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提供数量充足且丰富的材料和资源,让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满足几乎每个幼儿的需求,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材料。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58-213.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16, 260-290.

[3]肖庆顺.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观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

[4]李勇.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及其超越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02) .

[5]迪丽娜尔·色地瓦尔地.浅析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J].科技信息, 2008, (30) .

[6]王新民, 刘小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 (01) .

[7]刘要悟, 康艳明.试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11) .

[8]侯英.浅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过程[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06) .

[9]郑三元.人本主义课程论与学前课程决策[J].学前教育研究, 1999, (05) .

[10]张玲, 靳艳敏.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观构建知情统一教学模式[J].民办教育研究, 2009, (07) .

8.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八

近日,浚县教体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他们给全县学生宣讲“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并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倡议,此举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此为契机,该县各中小学都以黑板报、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了刊登或报道,并以活动的形式把“八荣八耻”引向了深入,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卫贤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学生“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签名活动;屯子镇一中举行了“讲‘八荣’,拒‘八耻’”的宣誓仪式;卫贤镇中心小学召开了“行荣拒耻”主题班会,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八荣八耻”的观念更加深入学生的心中。卫贤镇一中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开展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活动,我们分清了善恶美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坚持‘八荣’,远离‘八耻’,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郑州市幸福路小学师生共树“荣辱观”

为积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在青少年中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日前,郑州市幸福路小学开展了“八荣八耻进校园”教育活动。学校发起了《践“八荣”拒“八耻”,从我做起》的倡议,借助校园宣传版面、标语条幅等形式,在校内全面发起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总动员,要求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好“五个一”“五个进”活动。即要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座右铭或宣传册、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专题班会活动、传唱一首关于“八荣八耻”的新童谣、出版一期“八荣八耻”主题班刊、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八荣八耻”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活动。同时,学校还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与已经开展的“优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丰富的内涵。

新安县师生争做道德楷模

近日,新安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校园实际,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校的德育建设,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倡导学生从“八荣八耻”做起,即“以爱集体为荣、以讲文明为荣、以做好事为荣、以学习成绩优异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孝敬父母为荣、以尊敬师长为荣、以爱护公物为荣,以破坏学校环境财产为耻、以打架骂人以大欺小为耻、以不完成作业为耻、以浪费乱花钱为耻、以懒惰不完成作业为耻、以上课不守纪律捣乱为耻、以不听师长教导为耻、以做坏事无动于衷不接受批评为耻”,通过歌谣、快板、演讲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宣讲“八荣八耻”,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座有铭,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做到人人知晓,深入人心,从而帮助全县每一位师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濮阳市五中从小事做起倡荣拒耻

9.2010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篇九

在本学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我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独具时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常规教育活动,扎实、具体、生动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得到心灵的滋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到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拼搏进取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成就的光荣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总结如下: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常规教育结合,促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1、开展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告诉学生国庆节的来历,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小树立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抓起。主要是开展“言行美少年”的评选活动,鼓励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关心集体、关爱同学、尊敬老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劳动美、诚信美、关爱美、求知美,用自己的言行展示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争做“言行美少年”。

活动中同学们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并且能够主动、及时地帮助同学改掉不文明行为。通过活动,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在班里已经蔚然成风。

二、开展多种形式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线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

1、开展读书活动。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家爱书、读书、评书。并通过班会课表彰那些读书、学习的先进学生:文艺菁、陈佳佳等。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有不读书可耻,勤学善学光荣的道德认识;有热爱祖国、报效父母的道德情感;有不畏劳苦,上下求索的松梅品格;有认真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听讲、早睡早起、闻鸡起舞的具体行动。

2、开展绘画活动。我心目中的祖国。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班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秀水中心校

10.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

为纪念“七七事变”,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7日上午,黄鹂社区开展了以“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纪念“七七事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黄鹂社区组织辖区青少年观看电影《卢沟桥事变》。通过观影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接触历史,牢记历史,感受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勇气、谋略和胆识,同时激发爱国热情。观影结束后,许多孩子纷纷发言:“我要保护我们的国家”、“以前国家不够强大,才会被日本人欺负,现在国家强大了,外国人都不敢来欺负了”。勿忘历史,不仅仅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祖辈我们的祖国所受的屈辱,更大的意义在于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重温历史,感受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大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35-01

一、全面理解"建构"

建构,或者说知识的建构,表达了一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知识的过程。这种主动加工表现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一种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主动吸纳并加工新知识的过程。对于知识建构的借鉴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其原有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建构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形象地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受到其原有知识储备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往往会带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当中,也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时同时强调,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客观上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认为受教育者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差异性,这些特点也内在决定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对于学习者或者受教育者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是否具有差异性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原理之间存在着共通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建构主义所揭示的心理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前,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种构建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体系中有内化的提法,内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内化的提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同化和顺应的提法二者有着密切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联系是,内化与同化和顺应在结果上都强调对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整和改变。但是二者更突出的关系在于其区别性,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促进同化的过程中,更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疏通、引导、言教、身教、鼓励、教育、管理等,更多的是突出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突出强调学习者自己的主动建构,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自己,教师可以退居"二线",起到"服务者"的作用即可。

二、怎样理解"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是十分强调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学习者自身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也包括社会、学校、教育者、朋辈等带给一个学习者的情景和可能存在的协作和交流等过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过程"的理论进行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有利"支点"。

(一)"等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有之义

"等待"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在许多年的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造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直接体现就是教育者太过急功近利的追求分数,追求整齐划一的标准。而建构在于学习者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这种反复性和双向性正是表达了学习者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育者要给予学习者以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构建。

(二) 学习过程中不同教育主体的"协作"、"交流"应该得到重视

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生与课堂以外的同伴、专家、实践工作者以及更广泛的社区的互动。所以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来都不是一门脱离现实的科学,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实践并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当中去的科学。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小环境,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微环境,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中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不该动摇或改变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并相应的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就被弱化和取消了,相反,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提高反倒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不容改变或动摇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这一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另外,鲜明的阶级性和主导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特征。这些原则和特征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不可能也不应该置主导者的身份而不顾。

(二)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警惕建构主义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建构主义虽然一般不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一些研究者却怀疑认识的可能性,否认客观存在对主观意识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知识并不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不要去追求"真理",只能评价知识的一致性,看知识能否帮助人们达到行为的目的,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容易陷入到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漩涡之中。

建构主义在物质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和真理观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格外需要警惕和規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真理是客观的,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对一些真理性认识的理解上都要秉承客观性和绝对性,而不能想当然。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教学无论从原则、方法、过程、主客体的关系层面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予学生充分是支持和空间去完成主动性的独立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起到有力的主导作用,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变成一种不同教育主体间的协作学习。

12.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二

一、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代中职生是中国青年的重要群体, 是建设“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注重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操守的感染熏陶, 重视和加强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一方面, 中职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中职生基本上都是“00后”, 他们富于理想、充满活力、求知欲强、自信心十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对于引导当代中职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当代中职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 中职生在沂蒙精神教育活动中体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和行为取向, 在沂蒙精神教育活动中他们所反映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导向有益于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在活动中进一步推进和加强他们的人文知识修养, 达到内心醒悟和人性境界的提升, 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成人成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中职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 寻找适合的载体和途径使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具体化、现实化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项新任务。而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为载体, 推进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中职生的人文教育不失为时代的新把手。

二、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对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建设中, 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为载体, 继承与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当代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首先, 沂蒙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符合了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要求。学习沂蒙精神, 不仅要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学习开拓奋进的精神, 还要学习艰苦创业精神。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精神, 这与中职生应当具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吻合。其次, 中职生在通过开展沂蒙精神论坛与沂蒙精神研讨会、主题班团会、主题黑板报、学沂蒙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多种形式学习和实践沂蒙精神, 要求每位学生准确、全面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 从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学习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则。第一, 学习沂蒙精神的核心———无私奉献, 奉献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奉献社会也是当代中职生在踏入社会后值得学习的精髓。第二, 要学习沂蒙精神的主题———开拓奋进,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 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这也是中职生值得学习的精髓。第三, 生活化、常态化。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红色资源丰厚, 典型事迹生动感人。让学生体验和践行精神的力量。学习沂蒙精神并不是搞搞活动, 走走过场, 而是要把沂蒙精神教育活动贯彻到中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中职生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的实现, 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 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怕困难、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学习活动中中职生难免会滋生浮躁情绪, 这就要求在活动中不断勉励他们要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在学习中要学会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职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积极奉献, 尽职尽责, 从会学习会做事开始做起, 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 以沂蒙精神教育活动常态化对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积极作用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3.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总结 篇十三

小学于9月19日至27日在全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通过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创”精神为核心的赣榆精神,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学习之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活动现已结束。

一、青少年读书活动

各校根据通知,结合我镇的读书“一二三”工程,利用图书馆及班级图书角开展了贴近实际的,是有班级特色的读书活动,其中中心校最为突出,该校利用山娃报、广播站、橱窗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择优展示,学校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二、读书征文比赛

14.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四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这理念引领下,我校利用九月份最后一个星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结合“我爱祖国,喜迎国庆”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现对本次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祖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社会资源丰裕,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因,我们以此为教科书,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就是读书 我们每班都认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学校的图书室博览群书,平时让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格言征集等活动。

三、影视教育激发情感

充分利用现有的音像设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影像片。在老师的指导下畅谈、交流。真是小小音像,威力无穷,学生采撷的不光是一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加强爱国、树我国威的重要性。

四、引吭高歌唱祖国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历史,英雄故事细说不尽,总有无数感动连接你我。利用每周音乐课的时间唱爱国主义歌曲,弘扬民族精歌曲,孩子们用动听的歌声颂扬祖国的伟大,用歌声回眸先辈走过的历程,又一次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墙壁文化陶冶情操

让墙壁会说话,让黑板添活力,让教室充满生机,我们让学生自己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教室张贴两幅地图“世界地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图”。学生们在耳濡日染中了解祖国的版图,放眼世界,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更坚定了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如既往,拓宽爱国主义的思路,使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锦上添花。

15.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五

苏少林局长对省通管局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回顾。自2013年7月初到2014年1月, 江苏管局在部第一督导组的精心指导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下, 精心组织, 务实推进, 突出领导带头;深入学习, 提高认识, 突出真学真用;聚焦四风, 开门纳谏, 突出问题导向;深刻剖析, 认真批评, 突出整风精神;真抓实改, 建章立制, 突出立知立行, 在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江苏管局也从中总结和积累了必须以领导带头为关键点, 必须以聚焦“四风”为着力点, 必须以开门整风为突破点, 必须以即知即改为基本点, 必须以从严管理为支撑点的五点宝贵经验。

苏少林局长强调, 群众路线是我们须臾不可脱离的航线, 可以说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全面落实部党组提出的工作要求, 要更加注重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更加突出以群众路线改进作风、扩大成果;要更加强调以创新精神抓好党建、提升水平;要更加致力以为民理念强化监管、促进转型。要以此次总结大会为新的起点, 一以贯之提高思想认识, 一刻不松查找“四风”问题, 一着不让抓好整改落实, 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为我省通信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6.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活动的总结 篇十六

我校收到教育局下发关于组织小学和初中学生分开观看了爱国教育影片的通知。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育任务,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培养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了孩子们从小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我校在2016年5月4日举行了观看爱国影片《小英雄雨来》的活动,活动现已结束,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认识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过程中,在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亲人,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用自己的智慧与坚强的毅力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行动去表现,好好学习,发奋努力,将来为国争光,报效祖国。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认识到了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革命年代,许多少年儿童也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例如影片中的雨来、张嘎等等。与他们的生活相比,我们可以说是活在天上,但这样的生活有些同学还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利用大好时光好好学习,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感恩,知道了以后应该怎样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7.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总结 篇十七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为主题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和班级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届读书活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题突出,形式多样

我班在开展读书活动中,紧紧围绕“走复兴路,园中故梦”这一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拓宽教育渠道,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为了提高读书教育活动效果和质量。

一是读书教育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活动指定用书作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助教材,并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走复兴路,圆中国梦”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以教学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实现了知识传播与思想教育的协调统一。

二是读书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开展读书活动中,以弘扬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展望新世纪美好未来为重点,突出了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教育,努力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团队会、读书报告会、演讲演唱会、出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是读书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活动中,努力拓宽第二课堂领域,着力把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开展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受到了道德法纪教育,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之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班级还制订了文明班组、星级少年的评选条件,开展了文明组、文明班、星级少年的评选,这些活动既树立了新世纪良好的学生形象,又丰富了读书活动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领略了读书的魅力,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了认识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总结

阿尔乡九年制学校

18.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八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纷纷表示, 通过上网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 深切感到追逐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当代青少年最崇高的理想和最伟大的责任, 也是实践爱国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他们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立心爱国, 立志强国, 立行报国。

校长和教师代表在发言中表示, 爱国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对成员的基本道德要求,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 将学校打造成浸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沃土。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紧密结合爱国主义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历程, 深刻阐述其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 明确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五个必须”, 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厘清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方向任务。各地要围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广大中小学校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之情, 砥砺强国之志, 实践报国之行, 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上一篇:山东大学中药鉴定学下一篇:最美的存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