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2024-09-14

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共10篇)

1.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一

内蒙古商贸高职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的探索创新论文

近年来,作为内蒙地区唯一一所商贸类高职院校,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积极拓展教育服务领域,紧密关注内蒙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积极的姿态不断应对各种挑战,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优质人才资源,培养“双师”队伍等战略性举措,确保学院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同时,学院不断改革办学体制,紧跟市场变化,将培养高端职业人才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发展区域经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教育定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定位是职业教育生存的保障。在如何定位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学院领导审时度势,提出要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办学中,学院在办学层次的定位上,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特色,开展多元化的成人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以实现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目的;在教育服务的定位上,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为特色;在专业课程定位上,以现代服务业、农畜牧业为主体,以现代商贸、现代财会为特色,坚持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最新岗位标准、最新技术成果。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人才为主体,以多元性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上,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体,以“双师”建设为特色;在管理模式定位上,以建立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全方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为特色。

以财会专业的建设为例,学院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以诚信意识、核算意识、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语言表达能力、职业交际能力、职业专业技能作为人才衡量的多元指标。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而且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仅在专业上成绩突出,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也名列前茅。财会专业学生的B级英语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自治区内其他院校同专业学生,普通话通过率98%以上。

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质量是职业教育生存的关键。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优质的教学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学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自治区教育系统的鼓励和支持下,率先引入国际性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将教育教学活动全方位地纳入到这一国际性、权威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在此基础上,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国际质管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性地制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化方针,以及具体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在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原则,坚持每年开展内部审核、管理审核内质量验证机制。同时,引入外部审核机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中国质量检验部门的认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务必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好问题,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经过全校师生7年多来的努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在制度上扎根大力推进“双师”建设培养高端职业人才于学校,而且在思想上扎根于学校,各专业发展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变化--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家长负责,为社会服务;在教学管理上,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克服了原先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了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引导学生获得自身的发展能力。

完善“双师”培育机制全面提升“双师”教学能力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人才是职业教育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学院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基本战略,将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发展的基本手段。

为了解决师资层次问题,学院从外部引入优质的师资资源,高薪聘请了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对于改善校内师资队伍的.确有着较为显着的作用。但是,要想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从内功入手,建立坚实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成长时间与空间。最为关键的是建立一整套系统性的人才培养制度,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专业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育。学院将专业梯队建设作为教师人才培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院建立了专业梯队建设负责人制度,每个系(部)成立若干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确定一到两名专业带头人,带头人必须由治学严谨、学历高、能力强,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声誉的教师担当。确定专业带头人后,选拔数名骨干教师作为培养重点。为了确保骨干教师能够在教学上、学术上、能力上具有先进性,学院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学术活动。同时,学院实施了严格的专业带头人考核制度,专业带头人任期一般为三年。在此期间,学院一般会对其进行多次考核,最终确定该带头人是否适合继续任用。

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水平。切实抓好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环境。第一,发挥资深教师的经验作用,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承优质教学资源。学院要求副教授、讲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制定系统性的帮带计划。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学院定期会考察帮带计划的落实情况,确保其能够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院领导、教务处长、系主任、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定期或不定期入课堂旁听,有效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可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教研室内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共同提高教科研水平。第三,制定科学的奖励政策。学院设立教科研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领域。学院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支持教师参与论文、论着、教材及教学辅导材料的编写。第四,支持和鼓励各部门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专题活动,落实学术报告会制度,以及学术年会制度。

加强教师管理,创新岗位聘用。第一,根据教师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以及制度化、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以及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第二,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采用“高职低聘”与“低职高聘”等新型岗位聘用机制,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同时,注重听取学生意见,对于教学质量差、学生意见强烈的教师,经过核实后,一律解聘。对于一些存在教学失误的教师,则给予必要的帮助,以纠正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积极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不再以职称为唯一标准,注重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对于学生满意的教师,在分配上给予肯定,激励青年教师探索实践。

为深入探索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学院与区域龙头企业牵手,与国内知名外企牵手,先后与微软、华联、蒙牛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工学交替以及顶岗实习机会,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现代商贸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表明,作为一所地方性商科类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职教、服务商贸;打造品牌,满足需要;持续改进、实现高效”的质量方针,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为繁荣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2.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二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一)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实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掌握最完善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此种观念, 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开展理论教学。工程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他们制图的实践能力,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根据市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

(二) 创新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技能, 同时课程体系也是高职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 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课程体系方面入手, 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高职工程制图课程的课时安排越来越少, 但是其内容却没有相应减少, 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多, 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所以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当前的发展趋势, 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 设置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课程独立存在的现状, 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系统。

1. 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课程既有传统经典的原理和规则, 又有新的技术、软件;既有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 又有实操性强的识图绘图。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就应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就是将社会中不再需要的理论知识剔除出去, 并且将社会中最新出现的理论知识等引入到教学中来。同时也要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课时, 增加实践制图的经验, 从而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调整, 以此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当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侧重重点, 基于课时短缺的问题,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重差异化,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 比如制图教师对甲班的学生可以讲解深奥的内容, 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乙班则可以讲解相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具有创新, 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性。

2. 教学过程。

要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 对于华而不实的知识要剔除出去, 对于具有实践性的知识要重点讲解。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强调要求要准确把握制图过程中的制图描绘过程, 结果忽视了对轴测图尺寸度量,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没有实用性的, 因为在实践中, 很多制图工具都实现了自动化, 也就是利用三维造型等技术实现;结合教学实践, 目前尺寸标注是制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因为学生没有实践的经验, 他们对标注的概念还不全, 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创新教学, 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 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构建“融入式”教学模式。

构建融入式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 通过融合式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融入式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学内容、课时不变的情况下, 以软件的二、三维功能的操作性演示———穿插对比式和过程亲验式, 部分地代替课件的播放性演示和教师的手工黑板图。将计算机绘图贯穿教学始终, 并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以三维绘图软件为辅助工具, 课堂讲授与实践、讨论、报告相结合, 增强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认识和表达。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如组合体、剖视图、断面图的理解, 将空间的想象具体化, 可以加快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消化, 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实现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就是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引进来, 制作出符合立体式、多维度的三维立体图, 这样学生在学习制图的过程中, 可以直观、生动地了解相应的知识, 并且还可以借助三维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立体图的放大与拆除等, 最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强化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工程制图实践教学项目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技能与应用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增强具体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安排给学生, 结合生产实际把教材做成一个立体教材,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录像、动画等导入实训内容, 归纳教学难点、重点。将真实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呈现给学生, 使教学变得直观、生 (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59页) 动,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

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 着眼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在教学中, 把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 把注重全体与兼顾全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结合起来, 把班级授课与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结合起来, 着眼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 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实施差异性教学,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方法, 作业练习、技能训练、考核内容等作不同的细化要求, 做到区分不同的内容、区别对待学生的学习、区别对待学生的学习结果。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自觉性。

四、推动工程制图教学的网络化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制图教学提供了日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工程制图的网络化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全新的交互式、自主学习的平台, 扩充完善电子教材素材库, 通过建设工程制图试题库及自动生成考卷系统, 规范考试化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 可谓是手段先进, 资源广泛, 效果显著。

五、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举办制图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 通过大赛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将日常教学与大赛有效结合, 形成长效机制。而此类技能竞赛往往与就业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挂钩、与更高一级的赛事相衔接等举措,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赛不仅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从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到心理素质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对今后的择业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使得指导教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能开阔眼界, 了解业界前沿技能, 提升了能力,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总之, 广泛开展以赛促改, 以赛促练, 能够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氛围直接对接。

六、结语

3.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职学生;分层次;选材;声乐教学;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分支,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体系中声乐教育的完善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职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应在声乐教学中不断地探求科学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技法与方式,把声乐教学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紧密相连,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声乐教学的展开。目前,有很多老师在声乐教学技法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求,本文对他们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进行了一定的借鉴,力求在教学方式技法上采取相应的配套没施和改革措施,以达到声乐教学技法的有效和高效。在声乐技法课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声乐教师的职责所在,高职艺术院校的声乐课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声乐表演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方式方法的训练。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探寻适合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声乐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性的进行声乐教学,以此来启发学生演唱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演唱创造才能的发展,并更好的与他们未来就业需求紧密联系。

一、结合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

传统的学院派声乐教育体系过于强调声乐演唱技法的共性,“千人一腔”,很明显已经不适合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大胆改革,因材施教。我认为,在新生入学时就应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设定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来的就业需求进行培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它适应了我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新形势下的发展,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教案的编写、学生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学生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可以积累全新的教学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明显增加、声乐学习成绩大幅提高,教师也从中发现更多的新鲜元素,使自己的认知始终与时代接轨,使教学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我们要与将来的职业需求相联系。学生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在教学中就应考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声乐演唱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有当小学音乐老师需求的学生应加入童声演唱方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生如何发出自然、亲切、高位置的童声,来演唱少儿歌曲,如何设计适当的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内容等等。当学生对这一类作品的表演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高质量的小学音乐课也就有了保障;再比如有的学生想做流行歌手,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流行歌曲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曲目,就业也就拥有了保障,学生的声乐学习其实是非常需要这种实际应用的能力的。

二、加强艺术实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要特别注重艺术实践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传统的声乐课教学模式,教师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纠正声音或作品表现的问题,这比较适合音乐基础较好的音乐学院学生,却不适合高职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为此,要多给学生以感性的影响以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

(一)首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例如,教学课堂中除了有钢琴这种必备乐器外,还可以设有音响等伴奏设备;老师经常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去观摩音乐会;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音乐活动,校园艺术节表演,声乐演唱比赛以及社会上各种与歌唱有关的比赛、推新人活动等艺术实践;鼓励学生运用CD、MD、MP3等电子媒介或者通过网络去发现自己喜欢的歌手,聆听、模仿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以拓宽其艺术视野,同时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作品独特的鉴赏能力,为其以后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给学生以感性的影响是学生艺术实践的首要环节。

(二)灵活组织课堂教学,使其成为学生艺术实践的园地。教师可以经常安排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声音条件、声乐水平来布置具有美感与内涵、风格迥异的歌曲,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识谱、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合伴奏到演唱作品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定期举办的演唱观摩会上演唱(通常每学期可举办3至4次),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当场进行评议。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声乐教学之中,能起到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能力,鼓励和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配合音响伴奏和麦克风的实际使用,为学生提供一种歌唱的舞台情境,这样也易于培养学生歌唱注意力,锻炼学生歌唱的心理,提高学生歌唱的技能。学生也会从课堂实践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表演的热情。

(三)不断拓宽艺术实践的范围。艺术实践的范围很广,学生不仅可以在声乐课堂上获得实践,还可以进行合唱、合奏、乐队等很多种课外实践。老师要鼓励学生经常用卡拉0K练歌,特别是演唱女生二重唱和男女声二重唱的歌曲。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学会认真聆听音乐的节奏、伴奏、前奏、间奏,并学会二声部的配合,从而使乐理和练耳课的内容得以实践,使音乐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合唱、合奏等其他多种艺术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给学生以主动解决声音本质问题的动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正确评价自己现阶段的歌唱能力,清晰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三、进行多声部合唱作品的训练。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有少部分专业顶尖的可以从事声乐演唱工作,绝大部分学生将走入社会做与音乐相关或无关的工作,而且随着全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学生的专业必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小型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集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加入多声部合唱作品的训练。因为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学生在领略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能在合唱中得以表现,所以这对学生个体优秀性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这种音乐实践克服孤僻、懒惰、骄傲、自私、虚伪、不负责任等不良品质,并学会在友好、和谐中生活学习。

4.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四

课堂教学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病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负责课题布置、信息咨询和总结评价。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主动学习,査阅资料,了解学科知识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开阔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不断兴起,大量高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公共平台开放,如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如利用名校远程教育、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平台,将高科技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检验教学应逐渐向“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熟练手工操作型”向“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全面掌握现代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学校与一些实力强、专业技术先进的医院或企业联系,即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学生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依托医院和企业合作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专业竞争力。

2.3探索建立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将传统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转变为临床检验技能多站式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核、验证性实验技能考核、专业实践调查报告、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临床设计性实验技能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考核,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知识积累,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熟练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增加人文素养考核内容,如考核医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4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学研结合

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临床检验案例教学与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相比相对不足,然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强化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鼓励自我提高,与时倶进,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卫生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上岗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组织教师到重点示范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邀请医院、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检验相关行业专家进人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开办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兴趣和认知。

此外,教师在与医院、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在科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2.5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刃”职业教育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同等重要,需开展“双刃”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1)加大学校和专业宣传力度,吸引高质量生源报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质;(2)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逐渐增强专业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3)适当增加专业素养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疗道德和法规等,或是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2.6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元化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教育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科除不断实现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制造、生物诊断试剂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高校不断扩招、医疗机构人才逐渐饱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学生开始关注与这些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滞后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达到提升检验人员素质、优化产业人员结构的目的。

2.7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特点,兼顾继续教育

教育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有显著的差异,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强调培养一般技能型专业人才,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则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促进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有效衔接,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分工和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就需要重点加快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突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此外,虽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如继续参加成人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5.高职语文主体激活的教学探索 篇五

高职语文主体激活的教学探索

高职语文作为公共课,应担负起激活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任,在能力本位教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学内容,尝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供有力平台.

作 者:宋秀玲  作者单位: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2 关键词:主体激活   职业核心能力   能力本位   行动导向  

6.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篇六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明确,通过探索,改革了英语踝程和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内容,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作 者:刘波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转变思想 改革课程 培养能力

7.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七

1 高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一些基础相对较差或高考落榜的学生,他们在许多方面和一般大学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

1.1 自卑心理严重

2008年张磊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中75%左右自信心较低,其中30%左右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往往精神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

1.2 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动机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高考成绩较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明显劣于其他学校。个人约束力也相对较差。据来守霞等2007年调查,高职学生学习表现不主动的占到总数的46.9%以上。

1.3 操作能力较强,富有创新潜能

许多高职学生不喜欢静下来读书的这种学习模式,而是更喜欢动手操作。来守霞等2007年调查显示,43.6%的高职学生更擅长于实践操作。所以从理论上讲,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渐增强,但创新能力中重要的发展思维能力会逐渐降低。高职学生受教育程度尚不高,受经典逻辑思维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更具有创新的潜能。

1.4 渴望实践,掌握高超技能

在长达10多年的学习中,高职学生很多在学习中没有体会到成就感,对纯粹的学习没有兴趣,更加希望早日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也更趋向于有一个师傅带他尽早适应岗位要求,成为高级技师。这个现象说明他们渴望有实践式的教学模式使其得到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

观赏鱼养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极大地将高职学生的长处发挥出来,而缺点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后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开展观赏鱼教学时按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教书育人、为行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2 观赏鱼养殖课创新性教学的措施

针对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其自信心,训练其动手能力,启发其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能力。

2.1 激发学生对观赏鱼的兴趣

让学生对一门课感兴趣,第一堂课很重要。事先联系一家附近较好的水族公司或水族馆,在上第一堂课时带学生到店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主要让学生观察各种观赏鱼的活动。由于大多数学生有天真浪漫的好玩心理,眼前这些五颜六色的漂亮鱼儿就会吸引他们的眼球,使之对这些可爱的生灵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个时候学生会提出种种问题,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回答,留下一定悬念,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借此机会逐渐讲述国内外观赏鱼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一些基本知识也被悄然掌握。

2.2 增加实践课的比重

观赏鱼养殖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用的技术大多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涉及,没有必要重述。而多增加实践课,将以前学过的、现在必须用的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以演示的形式教授,即理实一体化,这样教学效果会成倍增长。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己也会发现问题,如果是已经学过的理论,及时指引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温习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对这个问题终生难忘。这样既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所以实践课时应占总课时的3/5。

2.3 鼓励发展创造思维

发挥学生想象力,鼓励发展创造思维。以开发新的观赏养殖品种为例,观赏鱼最初的品种仅有金鱼,后来又开发了锦鲤,到现在观赏鱼的种类已经超过了2 000种,而且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在我国很多水域生长着许多种奇异的鱼类,这些资源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这些资源能被合理开发,不但能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丰富观赏鱼大家庭,做到当地气候养当地观赏鱼,从而降低养殖难度,扩大观赏鱼的市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带学生到附近河流,水塘中寻找新品种。学生有爱好钓鱼的,钓到比较奇特的鱼,就鼓励他们试养,尝试摸索该鱼的饲养、繁殖方法。让其觉得有趣,产生探索学习的动力。

2.4 改革实训环境,让实验课走出实训室

实践课不一定在实训室上,尤其是观赏鱼课。观赏鱼本来就是让人欣赏的,如果关在实训室养殖那就会让它的光彩大打折扣,所以将实践场所搬到室外有人活动的地方。学生在实训时,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看看在干什么,看见学生们创造出一个个漂亮的水族造景,会赞不绝口。这样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每个人都努力想把自己的造景做的与众不同,美观大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无形中在同学之间形成了竞争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5 让学生做老师,体验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当学生完成了造景设计,放养了买来的观赏鱼或自己开发的观赏鱼后,老师可组织班级同学到学校去做宣传,搞一次大型的观赏鱼展示和观赏鱼知识普及活动。让更多身边的人了解观赏鱼、喜欢观赏鱼。同时要求观众评选“最受欢迎的水族造景”和“最受欢迎的观赏鱼”及“服务最好的团队”等一系列的荣誉。让学生在一片赞誉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对观赏鱼感兴趣。在观众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带其他观赏鱼爱好者或学弟学妹,让学生自己做“师傅”,让“徒弟”们逼着“师傅”学习。

2.6 学习经营,锻炼团队协作精神

将班上的每4个同学分成1个小组,在临近期末的时候再组织一次大型观赏鱼销售或观赏鱼服务的活动,锻炼学生经营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活动中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和创业思想。在学校或学校附近的地方举行,学生针对自己养的观赏鱼和学到的知识来设计赚钱的方法。形式可以是推销自己设计的水族箱,也可以卖自己培育观赏鱼鱼苗,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造景技术和观赏鱼管理技术,为客户设计、制作水族造景或者为已有的水族造景提供上门维护服务等,形式多样,由学生自由发挥。各组成员在组织营销的过程中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经营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锻炼学生的小团队作战能力。

3 高职观赏鱼养殖教学改革效果检验

由于上课形式和传统上课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考核的办法也不能和其他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课程评价中文化理论考试占20%,操作表现占60%,发展创新占20%。针对以上的方法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给分标准,让学生了解评分规则。

3.1 理论部分考核

基础理论部分考核的主要内容为观赏鱼历史、文化和基本理论。以观赏鱼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考试,避免出现紧张或抵触等负面影响,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3.2 实践部分考核

实践操作部分在平常实训中进行评分,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比重各占50%。

3.3 创意部分考核

创意部分包括造景设计和经营实践两方面。造景设计环节的创意是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者满意就算成功,所以以观众的评判为依据给分。创意营销环节,按经营效果评价。一方面是经营方式的创意,另一方面是经营的效果,如赚钱的多少或顾客对其服务的评价等。

这样综合评价,避免了传统的课程评价仅由一张试卷和老师一人决定的情况,加重了实践的分量,引入了学生自评和互评,使考核更加人性化。

4 小结

8.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八

关键词: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课程

一、确定基于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课程目标

注重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现代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以课程为支撑。《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园林AUTOCAD》等先导课程为基础,并与《园林工程》、《园林项目管理》等课程相衔接,在实际设计岗位既要求学生个人具有有科学设计的能力与艺术创新的想像力,还要有精湛的技艺与团队合作精神,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课程目标具体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园林行业标准、设计规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方法、程序;熟悉园林组成要素功能特点和设计要点;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技能目标:能按照规范,借助工具较准确表达设计思想;能完成各类中小型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能进行方案叙述与意见交流。职业素质目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遵守行业规范、有职业道德;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能虚心向他人学习;能自主创新、乐于开拓进取。

二、自编教材分模块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而设计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1]。娄底职院《园林规划设计》自编教材课程内容的确定,一方面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多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这两方面,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引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模式,即我们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园林要素及设计模块、中小型园林绿地设计三大模块,每一模块下设置若干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我们遵循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表现的“递进式”原则来编排,通过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设计成就感并以此发展职业能力。

三、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组”教学模式

多年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实践表明:(1)学生对单一的理论教学兴趣不大,稍抽象的知识更是难以理解;(2) 空间尺度感不强,学到的理论很难用到实践中;(3)不利个性发挥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本着教学做一体化原则,突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组”教学模式。

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

为了方便学生课余自主学习与教师远程教学指导,课程团队开发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按理论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三大模块来构建。其中理论教学资源库主要有课程教案与PPT课件、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标准等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实践项目案例、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测标准与题库、园林设计素材、历年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等子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主要有专业学习网站链接、课堂作业、课外习题、考试试题等子库。这些教学资源库主要依托娄底园林网、职教新干线、师生互动QQ群三大网络平台为载体,具有明显的开放共享特性,以打破时空局限,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五、构建多指标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效果,我们对课程评价坚持“四个结合“,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能具体的评价分值如下: 平时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完成(或设计实训图纸完成)、主动参加景观设计大赛及成绩等,共50分。期末成绩(50%):在理论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笔试,主讲教师每一学期出A、B、C三套平行试卷且命题题型不少于五种,考试时选用哪一套由教务处随机抽取;在实训考核以快题设计形式进行,即考核时通常是为学生提供实际地形或模拟实际地形,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小时内完成某小型绿地项目的设计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总体鸟瞰效果图等设计图纸。具体评价从设计内容的完整性、设计理念与主题的创新性与特色性,整体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设计制图的规范性、方案汇报的条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实施多指标,以提高学生快题设计表现能力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施雪良,庄应强,等.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16-12318

9.高职英语职场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九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体系不健全且产、学、研、践、习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而旅游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学生的专业,因此很有必要就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问题着手,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性探索。本文即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旅游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旅游英语与专业整合之间的联系,研究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进行职场化教学的可行性,力争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就是未来学生在旅游行业的职场上所用,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职场化;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普遍要学习十余年的英语课程,但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层次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仍是许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对于高职外语教学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李岚清同志也曾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教育部高教司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并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而根据我国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当前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审视高职外语教学,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目标错位、教师复合能力欠缺、教材系统不健全且缺乏特色、教学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滞后且缺乏实用性、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重国家考级英语而轻职业英语的学习、考核方式单一以及校企合作层次浅等,同时,相当多的英语教师缺少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上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严重脱节,以至于很多毕业生在踏入职场后发现所学并不是所需,或者一旦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出现问题或用词不当,有时“课堂英语”在职场竟完全张不开嘴。

笔者通过对《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悦.,)、《对高职英语专业外教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田雪蓉,)、《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喻艳莉,)、《高职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郭艳利,)、《多媒体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杨萌,2010)等专业论文和《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Richards, J.C. and Nunan, D.,1990)、《英语学习与交际语法》(邱述德,)、《国际交流语用学-从实践到理论》(胡庚申,2004)、《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束定芳,2004)等论著进行研读和比较后发现,在我国高职旅游英语中引入职场化英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教学领域内对该类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和稳定,具体体现在:(1)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生源、旅游英语教学的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等实际情况的了解、调研和剖析不够深入;(2)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作为客体进行研究不够完善;(3)结合“职场英语”的应用与发展,以改进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体系、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对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等方面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欧美市场的开放,我国出入境旅游的业务大幅增加,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这就需要我国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旅游专业文化知识又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但是由于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及就业观念的滞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就业情况不甚理想。故在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堂进行职场化教学,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已成为一种逻辑的必然。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旅游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在实习或就业后可以直接上手。学生不再是做题机器,而教师也当然也不再被异化为过级培训师了。

二、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表明: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旅游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口语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故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把各大景点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为原则展开教学。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前的课程教学大纲都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忽略了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高职英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故我院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突出“以能力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采用技能培养、知识传授、职业素养养成三位一体的模式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向“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转化。

10.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篇十

关键词:慕课高职英语创新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慕课的出现更好的弥补了教育公平化的问题,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教学资源的平等享受,也推动了高职英语教育均衡化的进程,形成了优势资源的汇聚平台,打破地域性发展,尤其是在解决教师资源不足、优质课程不足、能力技能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慕课教育的概念与时代背景

1、慕课教育的概念

慕课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是通过主讲教师负责的方式,可以支持大规模的人群参与进来,通过讲课的视频、作业练习、讨论模式、互动方式等网络化交织的教学过程。前不久在美国一所大学实现了慕课教学的整体突破,通过一段网联网视频教学,吸引了200多个国家一级16万多学生的参与,掀起了慕课教学高潮。因此,可以说,慕课教学时当前教学改革的伟大创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采用现场英语教学等方式,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能让每一堂课在网络模式中实现,在资源共享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教学的创新。

2、时代特点

慕课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入性,可以更好地解决诸多问题,包括在教学方法单一、口语运用不足,知识面传授不宽、教学创新不到位等问题,可以更多的引发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并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改善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实现高职培养模式升级等多有很大的帮之,通过英文授课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的为高职英语教学在网络背景下的延伸,尤其是在结合国际化、多元化等发展态势,形成慕课教学的全新课程,可以推动高职教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

二、探讨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方式

1、课程导入路径的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微课程的导入方式,采用視频文件播放或者录像播放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这样有效的、直接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譬如,在讲授译林版牛津高职英语模块九Unit4 Behind beliefs 时,采用影像资料导入,课型是阅读课,内容是一名学生在网页上找到一篇关于圣经中的英语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英语中习语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的信念,宗教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结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呈现出身临其境的情景,学生还能在地道的英语发音中,掌握更多的英语听说读写知识,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力量,并累积到更多的词汇。

2、激活阅读氛围中的教学模式

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形成全方位的思维导图模式。在慕课运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慕课教育的资源调动效果,将高职英语中的一些知识点融入进来,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特点,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充分按照学习标准,形成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因材施教的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在基础技能、知识技能、阅读技能上形成多方面的技巧性,尤其是注重分类指导、课堂提问、知识延伸等多方面的思维诱发,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同行业英语阅读的习惯,强化能力在不同思维中的发展,譬如,备一篇阅读课文较容易的“wh-”questions,掌握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和不易懂的词语。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界面和在线帮助以及简单的操作手册,阅读熟读在70-90词/分钟,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常用术语和缩略语等等。

3、搭建感官教学的运用模式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阅读训练教学,还可以更好的形成学生在口语交际、知识积累、求知欲等方面的空间要素,这样,对于英语知识能形成案例教学与知识教学的完整融合。在这些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以及口语能力,教师可以形成慕课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感官的训练模式。譬如,在教学《Module10 Unit3 reading Aids Today Cu》,通过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琥珀屋从形式-失踪-重建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

三、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建立慕课教学的网络体系,尤其是在资源课件的制作中,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融入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创新学习,这样,学生能在互联网络中对知识点形成综合性的运用,从而为学生在慕课教育背景下的知识更新、词汇运用、口语交际等形成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运用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和莲.浅谈扩招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1).

[2]王志敏.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海外英语,2011,(01).

上一篇:从思想品德课入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下一篇:简短的班主任个人期末总结